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新浪微博

微信二维码

理论争鸣

改革以来劳动力商品化和雇佣关系的发展——波兰尼和马克

发布时间:2017-04-02 来源:开放时代作者:孟捷 李怡

每周66.41小时,每周6.62天,每月加班120.49小时,每月仅休息2.19天。”见刘开明:《外来农民工调查》,载《中国改革》2010年第7期。

  45同注32,第15页;引文见第9页。

  46除此之外,学者们还发现,在2001年~2005年间还出现了农民工工资相对于城市最低工资下降的情况。见奈特、邓曲、李实:《中国的民工荒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载《管理世界》2011年第11期,第17页。

  47胡鞍钢、马伟:《现代中国经济社会转型:从二元结构到四元结构(1949-2009)》,载《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胡鞍钢、赵黎:《我国转型期城镇非正规就业与非正规经济(1990-2004)》,第113页。2008年初《劳动合同法》的出台,并没有扭转非正规就业增长的趋势。《劳动合同法》覆盖的是正规部门就业的职工,并不涉及临时工、合同工、家庭工等等。后者在法律上不属于劳动关系,也没有工会组织。参见刘琦:《劳动法视角下我国非正规就业者的权利保障》,载《湖湘论坛》第4期;转引自黄宗智:《中国被忽视的非正规经济》,注释3,载《中国的隐性农业革命》,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第165页。2012年底,《劳动合同法》针对劳务派遣工现象增补了条款,提出正规部门应该限制对劳务派遣工的使用。

  48见吴要武和蔡昉:《中国城镇非正规就业:规模和特征》,载《中国劳动经济学》2006年第3卷第2期,第69页。

  49参见R. Hussmanns, “Defining and Measuring Informal Employment,” ILO Working Paper;国际劳工组织:《世界就业报告(1998-1999)》,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0年版,第140~141页,第144~145,169;ILO, Women and Man in the Informal Economy: a Statistical Picture, Geneva: International Labor Organization, 2002;吴要武和蔡昉在他们的论文里曾经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划分非正规就业的八项标准,并利用2002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抽样调查数据,测算了当时除农民工以外的城镇非正规就业的规模。

  50蔡昉:《中国劳动力市场发育与就业变化》,载《经济研究》2007年第7期,第9页。

  51胡鞍钢、赵黎:《我国转型期城镇非正规就业与非正规经济(1990-2004)》,图2。

  52黄宗智:《中国被忽视的非正规经济》,第169页。

  53李强:《农民工与中国社会分层》,第41~45页。

  54潘毅、卢晖临:《农民工:未完成的无产阶级化》,载《开放时代》2009年第6期。

  55吴要武、蔡昉:《中国城镇非正规就业:规模与特征》,第72页。

  56参见[美]苏黛瑞:《在中国城市中争取公民权》,第238~239页。

  57吴要武、蔡昉:《中国城镇非正规就业:规模与特征》, 第74页。

  58吴要武、蔡昉:《中国城镇非正规就业:规模与特征》,第76页。

  59Meng Xin, “Labor Market Outcomes and Reforms in China,”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Vol. 26, No. 4 (2012), p. 89.

  60黄宗智:《中国的隐性农业革命》,第171页。

  61黄宗智:《中国的隐性农业革命》,注释⑥。

  62同注26,第12页。工会对工人福利的正面影响有时也得到了一些经验研究的支持,譬如姚洋、钟宁桦:《工会是否提高了工人的福利?——来自12个城市的证据》,载《世界经济文汇》2008年第5期。但是,正如程延园和王甫希指出的,看似良好的劳动关系并不一定是是工会发挥作用的结果;相反,成立工会的企业可能原本就是劳动关系和谐的企业,对这些企业而言,建立工会往往只是“锦上添花”。见程延园、王甫希:《变革中的劳动关系研究:中国劳动争议的特点与趋向》,载《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2年第8期,第17页。

  63张衔:《我国现阶段罢工的性质、原因与政策建议》,载《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2011年第1期。

  64陈俊:《从国际比较看我国劳动力价格水平的优势和趋势》,载《中国经贸导刊》2006年第8期;《发改委专家:欧美工资水平是中国的百倍》,载《瞭望新闻周刊》2009年5月18日。

  65刘开明:《外来农民工调查》,载《中国改革》2010年第7期。

  66同注63。

  67程延园、王甫希:《变革中的劳动关系研究:中国劳动争议的特点与趋向》,第6页。张衔则试图通过媒体的报道,收集近年来的罢工数据。见张衔:《我国现阶段罢工的性质、原因与政策建议》。

  68程延园、王甫希:《变革中的劳动关系研究:中国劳动争议的特点与趋向》,第12~13页;汝信等(主编):《2012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第263页。

  69常凯:《从个别劳动关系到集体劳动关系》,第14页,另见第15页。2011年,中华全国总工会的一位书记处书记公开表示,不赞成以罢工作为解决劳动争议的最后手段见常凯:《从个别劳动关系到集体劳动关系》,第15页。

  70[美]大卫·哈维:《新自由主义简史》,王钦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年版,第184页。

  71方流芳:《从法律视角看中国事业单位改革——事业单位“法人化”批判》,载《比较法研究》2007年3期,第4页。

  72方流芳指出,在中国,“官办事业一律作为民法‘法人’登记,这在全世界是独一无二的创举,也是违反常理的做法。”见方流芳:《从法律视角看中国事业单位改革——事业单位“法人化”批判》,第27页。他还指出:“在中国, 创设事业单位的国家权力分属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事业单位是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延伸或者化身。事业单位不应当成为法人。这与公共权力不能私法化是一样的道理。”(同上文,第28页)劳凯声教授在分析学校法人化时也曾指出:“经过了20 年的简政放权,中国的高等学校所获得的权利已经超出了1995 年《教育法》第二十八条所规定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所具有的权利。不止于此,高等学校作为事业单位法人还依法取得了相当多的民事权利。因此可以说,当前中国高等学校所具有的权利超出了我们所了解的其他国家同类大学所具有的权利,权利过大并且缺乏必要的制约已经成为当前高等学校体制改革中的一个突出问题。”见劳凯声:《教育体制改革中的高等学校法律地位变迁》,载《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第11页。

  73周蕾:《社会保障制度非商品化的国际比较与战略取向》,载《改革》2012年第7期。

  74参见R. Munck, “Globalization and Contestation,” Globalizations, Vol. 3, No. 2 (2006); R. Munck, Globalization and Labour: The New ‘Great Transformation,’ London: Zed Books, 2002; R. Munck, “Globalization, Labour and the ‘Polanyi Problem’ ,” Labor History, Vol. 45, No. 3 (2004), pp. 252-253.

  75波兰尼认为向市场经济的转变需要借助于国家的强力,这和马克思的原始积累理论在基本思路上是相一致的。但马克思更为注重推翻资本主义的阶级斗争,而非波兰尼所强调的社会保护运动。

  76王绍光:《波兰尼〈大转型〉与中国的大转型》,北京:三联书店2012年版,第110页。

  77王绍光:《大转型:1980年代以来中国的双向运动》,载《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王绍光:《波兰尼〈大转型〉与中国的大转型》。

  78宋晓梧:《改革:企业·劳动·社保》,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339页。

  79德尔福(Delphi)是全球领先的汽车与汽车电子零部件及系统技术供应商,为世界500强企业。北京德尔福是美国德尔福汽车系统公司与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共同投资组建的合资企业,主要开发和生产汽车发动机管理系统。见《北京德尔福罢工工人复工,公司同意每月加薪500元》,大智慧网站,http://cj.gw.com.cn/news/news/2013/0207/200000113933.shtml。

  80常凯:《从个别劳动关系到集体劳动关系》;程延园、王甫希:《变革中的劳动关系研究:中国劳动争议的特点与趋向》。

  81常凯:《从个别劳动关系到集体劳动关系》,第15页。

  82常凯:《从个别劳动关系到集体劳动关系》,第9页。

  83顾昕:《全民医保与中国医疗资源配置机制的大转型》,载《中国公共政策评论》第5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 2页。

  84R. Munck, “Globalization and Contestation,” Global Labour Journal, No. 1, 2010, p. 179.

  85王绍光:《从经济政策到社会政策:中国公共政策格局的历史性转变》,载岳经纶等(主编):《中国公共政策评论》第1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30页。

  86Xiao-Yuan Dong, P. Bowles and Chang Hongqin, “Managing Liberation and Globalization in Rural China: Trends in Rural Labour Allocation, Income and Inequality,” Global Labour Journal, No. 1, 2010, p. 35.

  87Xiao-Yuan Dong, P. Bowles and Chang Hongqin, “Managing Liberation and Globalization in Rural China: Trends in Rural Labour Allocation, Income and Inequality,” Global Labour Journal, No. 1, 2010, p. 39.

88Xiao-Yuan Dong, P. Bowles and Chang Hongqin, “Managing Liberation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主人公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我们会更加努力,宣传红色文化。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
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