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新浪微博

微信二维码

文学艺术

赵剑斌:第10章 当渭河涨水的时候——阳早、寒春红色传奇

发布时间:2021-12-09 来源:作者来稿作者:赵剑斌

阳早、寒春红色传奇
 
第10章  当渭河涨水的时候

\


1958年的夏天,渭河的汛期到来了。这些天暴雨成灾,外面整夜在下雨,密集的雨线像挂在窗外的帘子,雨珠打在地上飞溅起无数的水花,一层层的雨雾笼罩在渭河的水面上。

农场门前的小河边有一道不高的堤坝,河水在不断地上涨,很快就要漫过这道堤坝。一天下午,有人敲起了钟声,阵阵急促的钟声把农场的同志们召集到河边。只见浑浊的急流已开始漫过堤坝,漫过河上木桥的桥墩顶部。堤坝外有一股股决堤的河水在流淌,农场通往木桥的路被淹了。

“当,当,当!”钟声继续被敲响,人们纷纷向河边跑来。大家明白,如果桥被冲垮,通往城里的路被切断,鲜奶运不出去,不仅城里的孩子们吃不上奶,还会造成大量坏奶的严重损失。

“快,要保护大桥,保护农田,快拿麻袋,快装沙袋!作为副场长的阳早和场长一起指挥同志们抢险救灾。

铁锹和人群从四面八方聚集到河边,人们七手八脚地赶紧用沙袋来保护堤坝和木桥。开始人们似乎有些慌乱,阳早和场长一边安排人员,一边亲自跟大家干起来。不一会儿,农场的职工们已经建成了一座新的大堤,在农场靠近木桥的一侧,围了半个圆圈,把漫出来的河水挡回河里。但是河水仍然在迅速上涨,已经漫过桥面有膝盖那么深。

这时负责运奶的车老板喊了起来:“得快点把马车赶到对岸,万一桥坏了就过不去啦!”

于是,过来几个人和车老板一起很快套上两辆马车,为了不把桥压坏,他们先把车的两吨粮食卸下来,把两辆空车赶过河去,再把河这岸卸下来的两吨粮食扛过河装上车。

但是如何解决几十只奶罐从奶房运到对岸呢?跟着一起扛粮的寒春晚上在疲劳中睡下,第二天不到清晨猛然惊醒,想到了这个问题,她找来人说起这事。奶房的老张和老李不声不响地把外号叫“黑李逵”的公牛套上车去奶房拉奶罐。公牛拉的车只能拉到河这边。

在大堤和木桥之间的路上有一米多深的水,一开始老张想把“黑李逵”拉的车赶过去,但很快就发现没拉过车的“黑李逵”在水中无法行走。

“卸车,把牛奶罐搬过去!”有人喊了一声。

老张带着两名工人提着奶罐开始蹚过去,木桥成了一个堤坝,桥面的水向下面流时形成两米高的势差,水流特别湍急。他们慢慢向前蹚着,三人的躯体劈开齐腰深的水流,在身后形成三个漩涡。

突然,老张沉了下去,别人从后面拽住了他,试图把他拉起来,奶罐在水中上下跳动。

“有窟窿!”老张喊道,“大家快一点搬,不然,大水会把木桥冲垮的!”

这时,又一名工人跳进水里,他拿着一根长棍子,慢慢地探索前进,找到了窟窿。他柱着棍子站在窟窿旁边,形成了一个人体浮标,并且喊道:“快把奶罐搬过去!”大家站到齐腰深的水里,一字排开手拉手顺着另一条路摸到桥上,接着从“黑李逵”的牛车上卸下一罐罐鲜奶,把装有鲜奶的一只只奶罐从这双手传递到那双手,最后二十二只奶罐全部传到对岸,装到昨天拉走粮食又返回的骡车上。

传完奶罐,其余的人回去吃早饭,寒春和老张饿着肚子留下来看守。

蓦然,寒春发现水流开始从堤坝中间淌过。“奇怪!”她喊了一声,老张也过来一起搜寻,他们发现用沙袋堆成的大堤左侧上漏了一个洞。

“快!得拿一个沙袋堵住!”老张喊道,他俩走过去试图搬起桥上多余的沙袋,必须把沙袋抬举到高出水面位置,但是渗水的沙袋份量太重,他俩谁也举不起来。

漏洞的地方越来越大,他们又用手挖出沙子,费了好大的力气想把装了少量沙子的沙袋一点点运过去。可当他们把沙子运过去一些,却发现更多的漏洞出现了。

“这样没用,水位上涨了!”寒春喊道,水已经从几个地方漫过桥面,“快!我们要到岸上去,要不然就来不及了!”

他俩跳进水中,水流比先前更湍急了。他俩相互搀扶着慢慢地行进。大堤上最上面的沙袋开始移动了,慢慢地向外侧倒下去。他们向前进行得更快了。寒春抓住老张的衬衣后摆,老张抓住岸上的草皮就要迈过去时,沙袋倒了下去,大水从缝隙间喷涌而出,把更多的沙袋冲倒了,全部水流开始向农田里流过去。他俩奋力地爬上大堤,然后放开嗓子大喊起来。

有人开始敲起钟来,不大一会儿,人群、铁锹、沙袋又出现了。一个小时以后,堤坝加高了两倍,漏洞堵住了。

但是,这样一来水压增大了,木桥经不住这么大的压力,正在一点点地发生断裂。到了晚上,木桥被水冲垮了,在水中消失了。农田保住了,可是鲜奶的运输怎么办?在当时的情况下是不可能修侨的。绕道走,其它地方到处是沼泽,也不行。明天一早牛奶必须照常运出去,怎么办呢?

大家都在为运送鲜奶的事而焦急,都在绞尽脑汁想办法。

“至少大车还在对岸,”阳早提议,“我们做一条船把牛奶送过去。”

“可是怎么做呢?我们从来没做过船。”一些人为做船而犯愁。

“我们想想办法,哪怕是弄一只简易船。”阳早不太为难地说。

于是阳早带领几个工人一起忙着干起来,到了晚上,他们真的做出一条“船”来:是由四个空煤油桶用绳子绑在一根竹竿上,上面再绑一些床板,形成一只平整的七尺宽九尺长的木排。

木排做出来了,接下来的难题是用这只木排怎么样在河里划动,农场里的大多数职工都不会游泳,人们在岸边手忙脚乱地比划着,木排却不能划动一下。

这时一个年轻的职工喊道:“把那根细绳子递给我!”然后他把接过去的绳子系在自己的腰间,毫不犹豫地跳进湍急的河里。

不一会儿,这个青年职工游过河去上了岸。河对岸的骡车正在等着装运鲜奶。

河这岸的人们把细绳接上粗绳,被青年职工拉过河栓在一个石桩上固定住。粗绳子在河的两岸拉紧以后,人们又用一个滑动的绳环把木排套在粗绳子上,分别由两岸控制,可以把木排拉来拉去。

这样,在河水上涨的汛期期间,每天装着鲜奶的二十几只奶罐都能全部装上骡车,照常运送到城里去。

那天把木排捆扎起来的时候,寒春问阳早:“你们做木排的木板是从哪里弄来的?”

阳早笑了笑,让她问旁边的老李和老张,老李和老张也只是笑了笑。

寒春感到纳闷,她回到那一排彼此相连的平房宿舍,她才发现,老李和老张家铺床用的木板跟她家一样已经不见了,他们几家人的被褥都铺到地上了。

大水六七天后才消退。城里人没感觉到有什么异常,牛奶照常分销,婴儿们照常能喝到牛奶,病人们照常喝到牛奶,每天中午,托儿所的孩子们也照常得到他们那一份牛奶。

一天下午上班前,寒春看见来接班的老李独自一人坐在农场门前的堤坝上,凝望着河水一副若有所思的神态。寒春在他身旁坐下,问他在想什么,过了一会儿,他才回答说:“我已经59岁了,我在旧社会过了50年。有一年发了大水,大堤冲塌了,我当时上班没在家,可当我回家时,我发现……没了,什么都没了,我老婆和三个孩子……”

“可你现在有家庭呀?”寒春诧疑地问。

“这是我第二个家庭,过了很多年,我再次结婚了。但是很难忘记呀,当时要是稍微付出点努力,稍微有点防汛准备工作,水灾的损失也不至于这么大。当年那些国民党腐败官员,他们把救济款装进口袋里拍拍屁股走了。他们纯粹是害国殃民的盗贼,他们哪儿是要关心老百姓的疾苦呀?!”

说到这里,老李沉默了一阵,后来他站起身来,平静地说:“四点半,消毒器就该灌奶了。说完,他向农场门里的奶房走去。

寒春一个人坐在堤坝上.一只白色的水鸟从水面飞起,它顺着水面飞着,俳徊了一会儿,头轻轻摇动着,四处寻找着什么。突然它的翅膀向下重重一拍,溅起一些水花,它一下子抓住水里的一条小鱼,高飞而去。河水把两岸的青草压倒,直流而过,平静的水面不时出现漩涡,很明显这是因为水底有田垄,因而使河面上有了不断翻动的波纹。这水面本来是清沏的,现在却是一潭泥水,只是偶尔有小鱼从水中急冲而出时,才能看到水中的生机。

寒春想起自己以前对老李和老张的态度,内心感到很惭愧。那时她一直认为这两位同志工作不上心,就像场长委婉地批评她时所说:“老寒的问题就是她认为只有她自己才希望把工作做好。”言外之意是说寒春不相信自己所领导的同志,不相信这些对工作肯于负责的好同志。寒春想到老李和老张也把自己家的床铺都献了出来,自己睡到地上,她感到真是错怪了他们。

通过自我反省,寒春现在才感到自己应该站在一个全新的视角看待问题:一些老工人在旧社会吃尽了苦头,他们对新社会充满了无限的热爱,他们怎能不尽力干好自己的工作呢?寒春认识到自己的主观主义片面看问题的思想方法和行政命令的工作方法,决心改正自己的缺点,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关心周围的群众,进一步调动发挥广大群众的积极性。现在她又一次确实地认识到“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群众在创造历史”这一论断的正确性。

认识到这一点,她才感到心里十分轻松愉快。

1957年,草滩农场不少月份都有牛奶变质的记录,经过大家共同努力,1958年全年实现了“不坏一斤奶”的口号,再没有牛奶变质的记录了。这一年,阳早、寒春收到西安城里寄来的一封信,这是一封感谢信,说是新中国的第一代少年儿童已经喝到了他们农场出的鲜牛奶。
 
1958年,在渭河泛滥时,为了打捞被冲走的抽水机,阳早不顾疲劳连续几天泡在洪水里,终于将农场的财产寻找回来。
 



(责任编辑:林飞雪)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主人公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我们会更加努力,宣传红色文化。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
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