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新浪微博

微信二维码

中国历史

梦回长天——想起毛主席的“农村梦”

发布时间:2016-02-27 来源:乌有之乡作者:滠水农夫

导读:在当今的条件下,无疑“城市梦”成为了亿万农民苦苦追求的唯一梦想,然而现实的困境,却让这一梦想变得异常残酷和迷茫。而这一切正是因为我们已经失去了一个“农村梦”,或者说农村成了一个令人窒息的噩梦,所以要逃离,要不顾一切奔向那个尽管前途叵测的“城市梦”。

1456274300663162.jpg

今天,愈来愈严重的三农问题,刺激着国人的神经。不仅社会学家、三农专家们深入研究,建言献策,而且农村的各种社会问题,如留守儿童、老无所依、讨薪难等,时时成为社会舆论焦点,掀起一阵阵舆论风浪,还有近年每年春节期间流行的“返乡笔记”,以及对于“乡愁”话题的讨论,也把全社会的关注目光吸引到中国最广袤而又最落后凋敝的农村,在今天这个结点,人们说三农、议三农、研究三农,聚焦三农,已经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层面,三农的问题如此突出,正深刻体现了我们的时代症节,隐含了错综复杂的纠葛和无以名状的苦痛,农村向何去处?不啻于历史老人发出的一声无比迫切而深沉的扣问。

在当今的条件下,无疑“城市梦”成为了亿万农民苦苦追求的唯一梦想,然而现实的困境,却让这一梦想变得异常残酷和迷茫。而这一切正是因为我们已经失去了一个“农村梦”,或者说农村成了一个令人窒息的噩梦,所以要逃离,要不顾一切奔向那个尽管前途叵测的“城市梦”。

然而,要知道,我们曾经是有那么一个“农村梦”的,这个梦存在于柳青的《创业史》中,存在于浩然的《艳阳天》中,而且不仅存在于虚构的文学形象里,也曾真实地存在于中国大地上,那就是毛主席为亿万农民规划设计的“农村梦”。

作为农民之子的毛主席,最了解农村,也最懂得农民,早在1943年,毛主席在《组织起来》一文中就指出,“在农民群众方面,几千年来都是个体经济,一家一户就是一个生产单位,这种分散的个体生产,就是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而使农民自己陷于永远的贫困。克服这种状况的惟一办法,就是逐渐地集体化;而达到集体化的惟一道路,依据列宁所说,就是经过合作社。”正是按着这一目标,在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土地改革,随后是轰轰烈烈的合作化运动,由低级社到高级社再到人民公社,完成了农村生产关系的彻底改造,实现了社会主义集体化,从而重构了中国几千年的农村社会结构,改变了“一盘散沙”的局面,巩固和发展了工农联盟,实现了全国一盘棋,使广大农村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农村集体化的建立,不仅为避免农村分化,实现农民共同富裕提供了组织和制度保证,而且还对农民进行思想上和道德上的改造,使全体农民在精神和道德上获得历史性的伟大进步,他们在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启发和教育下,与自身千百年来的旧思想、旧道德展开各种各样的斗争,从而培养出了先进的社会主义思想觉悟,,中国农民的精神面貌同农村制度改革一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真是一个农民翻身作主人,扬眉吐气,鸡毛也能飞上天的时代。亿万农民战天斗地,广大农村热火朝天,千百年沉睡的农村大地终于苏醒,展现出亘古未有的新面貌。

毛主席领导的集体化道路,被视为亿万农民的方向,不仅彻底改变了广大农民的命运,改变了中国广大农村的面貌,而且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开创了独特的道路。这条道路无疑是充分发挥了农民的主体性,坚持了国家独立自主的发展主权,尽管在自立更生、艰苦奋斗的过程中,广大农民作出了巨大牺牲,付出了巨大努力,但他们乐在苦中,无怨无悔,只因为他们心中满怀希望,坚信幸福美好前景终将实现!毛主席开辟的中国农村发展道路,并非从天而降,而是中国革命和历史发展的必然,顺应了亿万农民渴求解放和共同富裕的呼声,是在与形形色色的道路选择中经过比较和斗争形成的结果。这里面既有近代以来以进步知识分子为代表的乡村建设运动,又有建国后党内农村发展道路的意见分歧和时不时刮起的单干风、浮夸风等等,毛主席一针见血地指出所谓这些为农民说话的主张并非是真正站在农民立场,对农民来说是行小惠,而不是着眼于农民的根本和长远利益。毛主席说“要搞社会主义,“确保私有”是资产阶级观念”、“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言不及义”就是言不及社会主义,不搞社会主义。搞农贷,发救济粮——农药,等等,这些都是好事。但是不靠社会主义,只在小农经济基础上搞这一套,那就是对农民行小惠。这些好事跟总路线、社会主义联系起来,那就不同了,就不是小惠了。必须搞社会主义,使这些好事与社会主义联系起来。至于“确保私有”,“四大自由”,那更是小惠了,而且是惠及富农和富裕中农。不搞社会主义,想从小农经济做文章,靠在个体经济基础上行小惠,而希望大增产粮食,解决粮食问题,解决国计民生的大计,那真是“难矣哉”!”毛主席的这些话如洪钟大吕,在今天听起来仍然振耳发馈,给人启示。事实上,毛主席所说的这种小惠,在今天实在是司空见惯。

与毛主席批评的这种种小惠不同,老人家给中国农村和农民规划设计的是一条现实农业机械化、农村现代和农民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金光大道,用张文茂老师的话说就是国家工业化与农村工业化两条腿并行走路的、农村就地城镇化的道路。毛主席曾经对条道路作过生动形象的描述:“在社会主义工业化过程中,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农业人口会减少。如果让减少下来的农业人口,都拥到城市里来,使城市人口过分膨胀,那就不好。从现在起,我们就要注意这个问题。要防止这一点,就要使农村的生活水平和城市的生活水平大致一样,或者还好一些。有了公社这个问题就可能得到解决。每个公社将来都要有经济中心,要按照统一计划,大办工业,使农民就地成为工人。公社要有高等学校,培养自己所需要的高级知识分子。做到了这一些,农村的人口就不会再向城市盲目流动。”毛主席在1959年第二次郑州会议上赞扬社队企业时更是激情豪迈地指出“我们伟大的,光明灿烂的希望也就是这里。”

谁能想到,世事沦回,经过转折,中国回复到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人民公社集体组织瓦解,毛主席为亿万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的“农村梦”从此逆转,由此中国的农村和农民一直走到今天,发生了严重的三农问题,而“城市梦”则似乎成了广大农民摆脱苦海的救命稻草。然而,我们知道,虽然毛主席的“农村梦”从整体上失去了实现的基础,但是在中国大地上遗存下来的那些坚持集体化的村庄,如南街村、华西村、洪林村等,早就实现了就地城镇化和共同富裕,又岂不是在用铁的事实证明,毛主席的“农村梦”并非不切实际的幻想,而是有深厚基础的、符合中国发展实际的、完全可以变成现实的美好理想。

然而,我们除了回望长空,发出一声扼腕长叹,又能如何呢!我想,至少毛主席的“农村梦”对照今天农民的“城市梦”,能够给我们以启示,让我们来思考农村的发展道路,使我们对亿万农民的命运有着深切期盼。
(责任编辑:陈久艺)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主人公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我们会更加努力,宣传红色文化。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
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