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新浪微博

微信二维码

中国历史

易动难安:北宋平蜀与王小波 李顺起义

发布时间:2023-12-12 来源:芝兰学社作者:黄建仁

\


一、北宋平蜀(全师雄兵变)的背景

 

北宋建立初年,便马不停蹄的开始了全国的统一战争,此时的宋军早已秣兵历马,从963年开始,北宋执行原来后周的先南后北的策略。于979年,宋军灭北汉。自907年唐王朝最后一位皇帝唐哀帝被朱温强迫禅位,后梁建立为始,到宋军灭北汉,五代十国的割据局面宣告结束。当然,严格意义上说,北宋也没有完成中华大地的大一统,宋朝与北边的辽与西边的夏共存是当时的现状。

         

本文将着重讲讲在所有被统一的地区中,最为“叛逆”的地区——两川蜀地。

         

在北宋统一战争初期,曾一度想优先占领蜀地,皆因此地为天府之国,物产丰盈,外加当地的赋税,都有助于宋朝大大的加强其原有的实力,加快统一的步伐。

自907朱温建立后梁为开始,曾经的大一统王朝出现了四分五裂,战争便成为了五代十国的主旋律,各方势力你方唱罢我登场,伴随而来的便是礼崩乐坏,在五代十国时期,掠夺是常事,没有例外的,后蜀同样如此,甚至被“特殊照顾”。964年十一月宋太祖赵匡胤分东、北两路进攻后蜀,965年正月十九日后蜀末代皇帝孟昶(chang第三声)出城投降,后蜀灭亡,成都被占领。宋军占领成都之后,露出了其凶狠的獠牙,就像北方游牧民族打草谷一般,肆意的侵害原后蜀军民的利益。北路军统帅,本次征蜀总指挥,王全斌在占领成都之后,昼夜宴饮,耽于军务,纵兵劫掠良家妇女,抢劫财物,与其说是一支官军,不如说更像是披着官军外衣的土匪,王全斌的行为不可谓不是罄竹难书,他们像一只只蛭虫一般吮吸着蜀地民众的血液。统一的大势不可阻挡,秩序的建立也必不可少,虽然存在着,像王全斌这种制造混乱的人,但是,仍有人坚守着他们的道德修养。征蜀东军主帅刘光义,每征服一座城池,都会将当地的钱财,布匹赠予属下的军士,即使,有军士试图劫掠,也受到东路军都监曹彬的制止。

 

二、全师雄兵变过程

 

狮子搏兔亦需用力,狮子肆意的玩弄兔子,兔子便反咬一口狮子。宋朝每征服一个地区,便会将当地原有的武装力量迁往开封,蜀军也没有例外,被称为“诏发蜀兵赴阙”。阙为古代皇宫大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泛指帝王的住所,也就是说将蜀兵迁往宋朝的首都开封。原本作为降军的蜀军,每人有十贯钱的治装费(一贯钱为1000文相当于700元),用于在开封扎根,不曾想在将蜀军迁往开封的过程中,王全斌等纵部曲侵挠之,钱财被夺,蜀军还倍受歧视,用来扎根的水直接就被掀了,叛乱的种子,倒是被王全斌亲手种下了,965年,蜀军达到绵州(今绵阳),蜀军见押送守卫的宋军不过百人,叛乱的种子破土而出!叛乱发生了,蜀军中率先发难的人叫什么已经难以追寻。原后蜀文州刺史全师雄在携眷奔赴开封的途中,恰逢路经绵州,因为其有威信,被起义军们推举为起义军的首领,但是,全师雄并不是自愿担任起义军首领的,在得知蜀军发生叛乱之后,全师雄脱离了他的家人自己藏匿了起来,但是终究在江曲被起义军找到。发生叛乱的消息传到成都之后,王全斌派朱光绪作为招安使去安抚叛军,谁知道,朱光绪不仅没有安抚起义军,而且在搜捕全师雄的家眷之后,将他的爱女纳为妾,其余家眷全部被斩杀殆尽,丧尽天良。得到消息后的全师雄大怒,是可忍孰不可忍。“遂无归志”,率领起义军进攻绵州。由此可推,其中一个可能,全师雄将家眷安置在与他的起义军有一定距离的地方,显然不会太近。不然,全师雄部应可以去接应或者救援。另外一个可能,全师雄部赶到救援的时候得知族人被屠,爱女被纳妾的消息。据中国断代史系列之一的宋史(下文皆用“宋史”替,本文无元脱脱俢的宋史的相关引用)中所写,全师雄率部队进攻绵州,那么他的部队离绵州是不远的,关于朱光绪记载在宋史纪事本末(下文皆用“纪事本末”替)与绪资治通鉴长编(下文皆用“长编”替)中都没有提到关于朱光绪的处理,其中一种可能全师雄赶到家眷守在的地方的时候将朱光绪杀了,但是,朱光绪将其女儿纳妾,显然不会是在深山老林里,所以,较大的可能是,朱光绪将全师雄的族人带走了。时间上,较大的可能是朱光绪将全师雄的家眷搜捕之后,快速的离开。“遂无归志”,显然,在起义初期是有谈判的空间的,可能是改善一下待遇等,但是,朱光绪的行为显然激怒了全师雄。朱光绪的行为也从侧面看出,从底层的宋军到高层的宋军无不充斥着各种歧视蜀军的现象。

         

全师雄部率先进攻绵州,由此推,蜀军起义的发生地点应为去绵州,接近绵州的地方起义。“长编”中用的词为急攻绵州,既有可能绵州的守军不过百余人,先下手为强,当然也不排除失去理智急攻绵州,但是,被宋军的两个指挥使,在绵州郊外的东山,西北和南边两面夹击之下,被斩首万余人,在江边溺毙了万余人,这个数字,是否存在夸大的可能不得而知,但是被击败却是事实。全师雄转而奔袭彭州(进彭州)彭州都监李德荣、刺史王继涛率军迎战,李德荣战死,王继涛身中八枪,单骑逃回成都城,生死不明。全师雄遂占领彭州城,成都城附近的十个县城纷纷起义响应,聚众达十万人,全师雄自称为兴蜀大王。设置官署,设置了二十多个节度使,同时派遣诸将,镇守各个重要的关隘要口。
 

征蜀副帅崔彦进,率北路军先锋都指挥使高彦晖、都监田钦祚军队进攻全师雄部,高彦晖部与全师雄部导江发生遭遇,高彦晖认为夜色逐渐变的昏暗,夜幕降临,士兵的作战严重受限,外加,全师雄部先占领地势,而且与后方的宋军有一定的距离,应该等到明天或者与大部队集合之后再发动进攻,但是,受到都监田钦祚的节制,被要求马上进攻,高彦晖不得不发起进攻,结果可想而知,高彦晖战死沙场,都监田钦祚逃之夭夭。宋军被全师雄部击溃后,王全斌派往进攻的全师雄的东路军也被全师雄击败。战后,全师雄分兵占领绵州(今绵阳)、汉州(今广汉)。同时扼守剑阁与成都之间的交通要冲,致使王全斌等对外的信息传递被阻近一个多月之久。全师雄击败宋军的消息传到成都及其附近州县时,十七个州的民众纷纷起兵响应。蜀地之民,苦全斌久矣!
 

 

此时的王全斌做了一件遗臭万年的决定,在当时的城南校场仍有三万人的蜀军(据“长编”记载)。王全斌担心这些蜀兵响应全师雄部队,想要将他们全部屠戮殆尽,康延泽认为有回旋的余地,也可能认为杀降的罪名太大,但是,全师雄的部队不断扩大,导致成都城内人心惶惶,康彦泽建议将老弱病残全部释放,其余士兵则派兵护送,如果,士兵们有反叛的意图再杀也不迟,征蜀东路军都监曹彬,同样反对杀降兵,拒绝在签字表上签字。到了四月,王全斌诱杀两万七千名降宋蜀军,(据康延泽平蜀实录,与耆旧传记录吻合)(耆旧传为六十岁以上的老人的语录记载,此处为蜀地耆旧传)其余三千人不得而知。
而后全师雄进攻剑州(今广元市剑阁县)意图控制蜀地北边的关隘,但是遭遇了失败。而后相继进攻眉州(今眉山)和新繁(今成都新都区)相继遭受到了宋军反击,惨遭失败。而进攻新繁的时候被征蜀东路军严重挫败,被俘一万多人。在退守郫县的时候,遭到了征蜀北路军进攻,再次遭遇失败,不得不退回灌口。与此同时,原后蜀的各将领在不同的州县嘉州(今乐山),果州(今南充),遂州(今遂宁)等地相继发生叛乱。有必要说一下,以上举例的三个州的将领叛乱,除随州外另外的两州皆为,禁军将领。在全师雄兵变刚发生的时候,王全斌曾做过一定的补救措施,比如将原来的后蜀将领升任为禁军将领,显然,宋军内部的歧视不足以弥补征服者与被征服者之间的隔阂,全师雄兵变像一颗火星点燃了炸药桶。但是,三个州的叛乱相继以失败告终。966年,四月宋军收复原由全师雄部占领的渝州,同年六月,王全斌进攻全师雄所在的灌口,全师雄败走金堂,到了十二月全师雄的生命走到了尽头,随着全师雄的逝世,宋朝统一战争中后蜀灭亡之后,蜀地再起的兵火也逐渐被浇灭。全师雄逝世之后,余部也相继被剿灭,蜀地逐渐平息。但是,蕴藏在蜀地民众心中的怨恨就此消失了嘛?
          
随着全师雄的病逝,兵变也逐渐的落下了帷幕。967年征蜀的诸将相继返回朝廷述职。作为本次全师雄兵变的直接负责人王全斌受到了严厉的处分,从原来的节度使降级为节度留后。实际上兵权已经被夺去,属于闲职,政治生涯宣告结束,王全斌被重新启用还是9年后的976年,但是,数月之后就病逝了。与王全斌狼狈为奸的副帅崔彦进和都监王仁赡也遭到降级处理,政治生涯同样宣告结束。其它的北路诸将也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降职处理。原普州刺史康延泽曾在上任普州的途中,聚集了数千人的军队,然后,教习了他们兵法等,后击败占领普州的全师雄部的军队,收复普州,但是,仍旧被贬至做教练使。与北路诸将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东路诸将。东路军主帅刘光义从原来的宁江军升任镇安军节度使,都监曹彬五品升三品领义成军节度使,其它东路军诸将也不同程度的加官进爵。

\
               
三、全师雄兵变的影响与总结
 
全师雄兵变是后蜀灭亡后的首次比较大规模的叛乱,与唐末的黄巢起义相比,全师雄兵变是区域性的,而不是全国性的,全师雄的此次兵变严重的打击了宋初的统治与改变宋朝对蜀地民众的政策改变嘛?我想是没有的。相比于黄巢起义严重的打击了唐王朝的统治,同时,让诸多的唐末枭雄们相继崛起。而全师雄兵变,是蜀地军民对宋军歧视的一次抗争,对宋朝的整体统治没有起到严重的打击作用,同时,对于蜀地民众的政策上剥削,仍在继续,甚至变本加厉,这也就导致了后文提到的王小波、李顺起义。但是,引发此次兵变的始作俑者王全斌则是被削夺兵权,降职处理。全师雄兵变的直接导火索——朱光绪,因史料匮乏,没有找到相关的信息。
         
总结,此次的全师雄兵变的原因是多因素形成的,主将王全斌的纵兵劫掠以致民怨沸腾,为全师雄兵变的后续发展提供了条件,蜀地的人民群众与降军中的蜀兵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也在不同程度上导致蜀兵的不满,宋军对蜀兵的歧视以及,克扣和掠夺蜀兵的钱财加剧了蜀兵的不满情绪,守军的不足可以说是蜀兵起义的导火索,但是全师雄起义则是,主将王全斌的用人不当。后蜀虽然灭亡,但是北路军征蜀后的错误处理,最终导致了全师雄的兵变。

 
\

 
四、王小波、李顺起义的背景
 
中国古代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大多发生在王朝的末年,但是,993年的王小波、李顺起义显然不是,北宋立国不过数十年,离靖康之难仍有百余年之久。王小波、李顺起义可以说是唐末黄巢起义的延续,在黄巢起义的过程中,全国的世家大族,大多遭受到了黄巢起义的影响,世家大族们遭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势力逐渐的没落,而蜀地则是一个例外,早在880年,黄巢起义逼近当时的唐王朝首都长安的时候,当时的皇帝唐僖宗李儇弃城而逃,逃到了蜀地,那些侥幸逃过黄巢起义打击的世家大族,大多逃到了蜀地,的“衣冠之族多避乱在蜀”。北宋初年的世家大族仍旧延续着他们穷奢极欲的行为习惯。这些世家大族们,往往也会带来大量的旁户,随着时间的发展,在当地大量的发展他们的势力,从而人为的制造大量的旁户,供他们奴役。他们租种世家大族的土地,除向世族豪户交纳地租以外,还负担官府的赋税和徭役。“旁户”即 “旁下客户”,是一种人身隶属关系比较严格的佃客,其社会地位从形式到实质,都比较接近于农奴,或者就是农奴。人身依附关系相当的严重。旁户们不仅受到地主阶级们的严重压迫,而且,还附有支付宋朝的严重赋役。宋朝官员认为蜀地赋税较其它地区赋税更低,应加重税收。宋初的税法承袭唐朝税法,租庸调已经包含在内,除了原来的田赋被“增益赋调”之外,对于蜀地还夹杂了大量的其它杂税,“头子钱纳官始于此”。较之原来的唐的赋税成倍的增加,加之地方官是宋廷重新委派的,新任的地方官与当地的豪强官商勾结,狼狈为奸,沉重的赋税转嫁给了自耕农和半自耕农,宋立国初年执行的是姑息豪强、不抑兼并的国策,所以,农民就成为了牺牲品。在蜀地的豪强“兼并者释贱贩贵,小民贫,失家业”“兼并者益糴贱贩贵以规利”,土地兼并越发严重,阶级矛盾越发的尖锐。
         
北宋立国之时,“太祖讨平诸国,收其府藏”,是北宋统一战争时的基本国策,没有例外。“府库之积,无一丝一粒入于中原。所以财币充实”,在北宋灭蜀之后,后蜀的府库也同样的被运往首都开封,宋王朝对后蜀的府库进行疯狂的掠夺,大大的充盈了宋王朝的府库,历经十余年才完成从后蜀府库搬运到宋府库的工程,在运输的过程中大大的加深了蜀地人民群众的负担。“兴,百姓苦”
         
在宋统一战争时期,都会将当地的将领和士兵迁往开封,蜀地当然也不例外,宋太祖赵匡胤相继发布了两项诏令,“诏伪蜀文武官并遣赴阙”和前文提到的“诏发蜀兵赴阙”。原有的蜀地官僚和士兵被迁移,替代他们的是由宋廷重新委派。全师雄兵变的原因之一,就是遭受到了,作为被征服者的蜀军遭受到了,征服者宋军的歧视。同样的王小波、李顺起义的原因之一,也是蜀地民众遭受到了宋廷的歧视。有官员指出蜀地州官“所决重罪,只作单状,至季末来上,状内但言为某事处斩或徒、流讫,其犯者亦不分首从,非恶逆以上而用斩刑”,可见新任的蜀地长官执法随意,鱼肉百姓,草菅人命。
         
宋在征服蜀地之后,进行专卖的垄断政策,设置了博买务,专门用于国家垄断专卖,“禁商贾不得私市布帛”蜀地出产的丝织品历来是质优量高,博买务垄断了布匹的贩卖,使大量的以布帛作为工作的小手工者破产,男耕女织的生态平衡被打破,原来的家庭副业遭受沉重的打击,“由是小民贫困”。
         
历史学者秦晖曾经把秦以后农民起义的原因归纳为六个方面,而本次起义,集中了其中的四大要素。
其一:官府滥用民力,横征暴敛。宋朝征服蜀地之后,收其府库。
2.官府实行严厉的经济垄断,中国古代凡是经济利益比较好的项目都是由国家垄断。宋设博买务,垄断布帛经营。
3.官府吏治腐败,法外敲诈。所谓的法外敲诈指的是,中国古代官员的俸禄普遍不高,所以他们想方设法地私自给百姓摊派,巧取豪夺。除原来的田赋外,还有“头子钱”等杂税。
4.天灾与外患等非社会因素。“冬,东、西两川旱,民饥,吏失救恤,寇大起”
         
根据以上论述,可以清楚看到:北宋封建政府对川峡人民所施行的严重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的政策,再结合当时川中社会统一体内存在着的农民阶级与大土地主阶级之间剧烈的矛盾,它的结果,必然是逼得老百姓走投无路,最后不得不“忍以父母妻子所依赖之身而弃之于‘盗贼’(按即投身于农民起义军)”,“必有大‘乱’(按即发动革命)以发其怒而后息”。

 
\

 
五、王小波、李顺起义过程
 
993年初蜀地发生旱灾,当地官员,不恤民众,没有赈灾百姓,继续横征暴敛。蜀地的民众怒了!同年二月,青城县茶农王小波揭竿而起,星星之火,以燎原之势,席卷川峡大地。同年“冬,东、西两川旱,民饥,吏失救恤,寇大起”。大量的饥民相继加入了起义。王小波率先占领了起义的青城县,然后,进攻彭山,杀了贪官齐元振,剖膛划肚,将钱全部填进进去,被称为“实之以钱”。生前的齐元振,财物填其室,死后也被人填其“室”。王小波提出了“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的口号,这也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出现均贫富的口号,标志着中国的农民起义进入了新的阶段。附近的人民群众相继的加入了起义的队伍。
同年十二月,王小波部和西川都巡检使张玘部鏖战江原。王小波与张玘皆战死。起义军推举王小波的妻弟李顺为起义军的首领。当时的起义军发展到了万余人。随后,起义军转战他地,先陷邛(qiong第二声)州,后北上攻陷蜀州,和永康军(今崇州),起义军已发展至十万人。在起义军进攻成都失败后,转而进攻,成都北边的汉州和彭州,两州相继陷落。994年,正月中旬,李顺攻占成都,转运使樊知古、知府郭载“斬關而出,帥餘眾奔梓州”。原来的成都知府,是吴元载,他“頗尚苛察,民有犯法者,雖細罪不能容,又禁民游宴行樂,人用胥怨”。郭载在与吴元载交接的路上,曾被劝说“成都必陷。公往,亦當受禍。少留數日,則可免。”但是,郭载认为深受皇恩,不能因为危险就耽误行程,毅然前行,但是,成都最后还是陷落了。不久,郭载也去世了。
 
随后李顺建立政权,自称大蜀王,建元应运。割据政权的出现使得朝廷大震,宋太宗赵光义派遣亲信宦官王继恩为两川招安使,入蜀讨伐。同年二月,李顺派遣数万人(据“纪事本末”,“宋史”/“长编”载数千人),企图占领北边的门户剑门关,此时,剑门关只有数百人,都监上官正激励士兵,以顽强的意志坚守剑门关,等到了原成都监军宿翰的救援,两人前后夹击,将起义军击溃,只逃回了三百余人,剩下的三百余人,也被愤怒的李顺斩杀殆尽。
         
随后李顺派遣二十万大军,围攻梓州,早在王小波起义的消息传到梓州的时候,时任梓州知府张雍就开始,募集强勇,锻炼士兵,从绵州运送物资填充府库,冶炼武器,准备守城器械,为起义军进攻做准备。在被二十万的李顺大军的围攻之下,知府张雍巧妙运用他的智慧,用三千的守军抵御了六十七倍于自身的军队的进攻。(据“纪事本末”“长编”载)关于此次梓州守城战,在得知,李顺率军进攻梓州的时候,张雍派人在城的四周挖掘战壕,然后决西河之水,环绕梓州城,用来御敌。李顺部队来袭的时候,张雍登上城楼,远远望去,李顺的部队,皆是老弱病残,而且没有铠甲等兵械武装,就是一群乌合之众,俨然就是一副农民攻打正规军的景象。和张雍一同登上楼的成州刺史卢斌,卢斌见此情形,哈哈大笑,便想挑衅一番,但是,张雍认为,城内的官吏和民众人心未定,担心,城内有李顺军的奸细,故而拒绝了军官的提议。话还没说完,果然,在城楼上面就有人和城下的李顺军呼应。被卢斌斩杀。随后李顺军搭设云梯,冲门车,发动对梓州城北门的进攻,张雍命人用投石器将李顺军的攻城器械击碎,随后火箭双管齐下。遏制住了李顺军的进攻。不久,李顺军又重新整理部队,攻击梓州城的西北方,张雍率五百名精锐步骑部队赶往东门。李顺军在牛头山上看见张雍的动向,派遣了万余人的军队,牛头山的东边守株待兔。随后张雍,召集敢死队,疯狂进攻,焚烧李顺军的攻城器械,李顺军被打的节节败退。某一天,李顺军乘着一阵北风,从北门纵火,张雍率军抵御。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张雍认为对方全是胆小如鼠之辈。留了足以迷惑对方的军队之后,派兵寻找王继恩求援,以解梓州之围。随后王继恩派遣石知顒带领数千名军队来援,李顺军溃败而逃,卢斌乘胜追击,降卒两万。奔袭阆州,破贼数万,阆州之围解,又斩三千人,解放蓬州。同年五月,王继恩连克绵州、巴州,最后,攻克大蜀首都成都。李顺被俘。成都被攻克之后,王小波、李顺起义的高潮阶段宣告结束,起义转向了低潮。关于李顺是什么时候死去的,各方记载不一而足。其中,一种说法是李顺被王继恩俘获,在凤翔被斩杀(据“宋史 ·太宗纪”和“通鉴长编纪事本末 ·李顺之变”载)。一种说法是李顺逃走了,没有被俘获(据陆游“老学庵笔记”载)。最后一种说法是李顺死于宋军攻陷成都之时,与宋军交战的时候死了,尸体无法找寻(据刘锡“至道圣德颂”载)。
         
随着成都被攻陷,起义军的余部,由张余率部继续抗争,起义转向了低潮。张余率领起义军顺江而下,连克八州,原本张余还想继续夺取,川东的门户夔州(今白帝城),但是,被击溃,随后率余部西进。994年十一月。活跃在嘉州一带的张余被俘杀,蜀地再次重新受到北宋朝廷的控制。至王小波 、李顺领导的川峡农民,从993年二月发动起义,到994年五月成都被宋军攻陷,战斗了一年零三个月。这是起义的高潮时期。接着,张余在嘉州等地坚持 斗争了十个月。随后,起义进入低潮,王珂等人又在邛、蜀等州苦斗了一段时间。如果以996年五月为起义最后失败的时间,那末这次起义共持续了近三年零四个月。
         
六、王小波、李顺起义的影响
 
在三年多的起义当中,起义军沉重的打击了蜀地的世家大族,当地的贪官污吏被人“肝脑涂地”,世家大族的地主老爷们被人砍下脑袋。他们“人心恐悚”,不寒而粟。起义失败之后,世家大族们的宅邸也变的破败不堪,门可罗雀。曾经的地主老爷们,过上了不能饱足的生活。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这是起义的第一个历史影响。从起义到起义结束,大量的旁户参与了此次的起义运动。史称:“李顺之乱,皆旁户鸠集”。大量的旁户杀死了他们的主子,摆脱了束缚了他们数代的人身隶属关系的枷锁。996年八月二十八日宋太宗下诏“制置剑南、峡路诸州旁户。”原因是有人上奏书,建请 “释旁户,为三耆长迭主之,畴岁劳,则授以官。"言下之意,要求朝廷承认许多旁户已经取得的平民身份,予以解放。但是,朝廷没有法律上承认。旁户的逐步消失,以至只在边远的州县才存在一定的数量,这一事实说明:经过王小波、李顺领导的农民起义,大批旁户获得了人身自由。但是,因为旁户没有土地,最终也将沦为,佃客。但是,人身依附关系较旁户有所削减。这是王小波、李顺起义的第二个作用。“均贫富”口号的提出为后来的农民起义,提供了一个新的纲领,这就是第三个历史作用了。
         
七、总结
 
王小波、李顺起义推动历史发展的主要的作用,概括地说,就是它沉重地打击了川峡地区封建制度比较腐朽落后的环节,促使大部分带有农奴身份的生产者从历史上消失,代之以人身依附关系稍为松弛的佃农,从而促进了川峡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川峡在各个方面都赶上宋朝其他地区的步伐。从这个意义讲,这次起义是唐末黄巢起义的继续和终结,补足了唐末农民起义的最后一块拼图。这次起义提出的“均贫富”的战斗 口号,又为以后的农民战争指出了新的方向,从而开始了中国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新阶段。995年正月,宋太宗赵光义改元至道元年。诏称近些年来天灾频繁,蜀地又出现叛乱。。。。。。,感到应“当惟新于大政”与民更始。蜀地随着叛乱的逐渐平息,宋太宗赵光义于二月下罪己诏:“朕委任非当,烛理不明,致彼亲民之官,不以惠和为政,管榷之吏,惟用刻削为功,挠我烝民,起为狂寇。念兹失德,是务责躬,永鉴前非,庶无二过。”从改元到下罪己诏,都体现了,此次王小波、李顺起义在宋太宗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不管是统一战争时期的平蜀之后的全师雄兵变,亦或是三十年后的王小波、李顺起义,都是宋廷作为征服者对被征服者的歧视政策,所诱发的兵变,从最初的王全斌纵兵侵挠之,到设立博买务,断了手工业者的财路等等的措施。北宋的君臣长时间内视蜀地为另类,视为不稳定的区域。所以,在两次兵变的时候,得到了蜀地的军民广泛的支持。
         
最后,正如,头号玩家的一句台词中说道的,谢谢你玩我的游戏。我也谢谢你看我的文章。
参考文献:(文献后有*的资料较为详细)(文献前文为M为书籍,J为期刊文章)
J关 于 王 小 波 李 顺 农 民 起 义 几 个 问 题 的 调 查——王小波李顺起义调查组
J关 于 王 小 波 李 顺 起 义 的 几 个 问 题 ——闫(yan第二声) 邦 本
J北宋王小波、李顺起义的几个问题 ——朱 瑞 熙*
M中国断代史系列——宋史(陈振著)ISBN978-7-208-16467-3*
M中国古代史(下卷)(朱绍侯著)
M宋史纪事本末(明)(陈邦瞻著)*
M辽宋夏史讲义(邓广铭著)
M吴天墀文史存稿(吴天墀著)*
M绪资治通鉴长编(宋)(李焘)*

 
(责任编辑:山鹰)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主人公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我们会更加努力,宣传红色文化。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
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