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新浪微博

微信二维码

苏东研究

被遗忘的社会主义国家阿尔巴尼亚

发布时间:2023-05-22 来源:百家号作者:美丽的世界呀

\
 


与今天厮杀到乌克兰不同,那个年代西德、意大利、希腊和土耳其是北约对抗红色苏联的第一线。

 

美国人大把的军事援助投到这些国家;像古巴导弹危机,便是由北约在土耳其兴建导弹基地引起的。

 

针锋相对的年代里,南斯拉夫作为巴尔干半岛上的大国地位举足轻重。

 

凭借着特殊地缘优势,铁托在两大集团中间走出了一条“不结盟路线”,两边通吃,国民经济蒸蒸日上。

  

除南斯拉夫外,当时巴尔干半岛上还有一个奇特的国家——阿尔巴尼亚。

 

它位于地图上南斯拉夫下方,毗邻希腊,与意大利隔海相望,是唯一不与其他华约国家陆地接壤的成员国。

 

接下来就讲述这个国家的传奇故事。

 

要了解二战后的阿尔巴尼亚,首先要介绍担任阿尔巴尼亚劳动党第一书记长达四十年的霍查。

 

“中国人民的老朋友”霍查1908年出生于一个穆斯林商人家庭,青年时代留学巴黎时加入法国共产党。

 

当时欧洲各地的党组织都由莫斯科共产国际直接掌握,各国之间的人员经常发生调动。

 

1936年,霍查回到阿尔巴尼亚当中学老师。

 

作为一个面积不到三万平方公里、今天人口只有280万的小国,阿尔巴尼亚最初没有党组织,只有几个共产主义党小组,挂靠在南斯拉夫共产党下面。

 

霍查作为从法国回来的高级知识分子,很快成为阿尔巴尼亚共产主义党小组的核心人物。

 

三四十年代的欧洲风起云涌。

 

1939年4月,墨索尼里执掌的意大利入侵阿尔巴尼亚,仅用三天便占领了这个小国。

 

不久世界大战爆发,德意与英法苏打得昏天黑地,血流成河。

 

作为阿尔巴尼亚共产主义小组的重要成员,霍查在意识形态上自然是受莫斯科影响的。

 

因此这一时期他坚持抵抗法西斯侵略,联络阿国各地的党员共130人,组建起受南斯拉夫共产党领导的阿尔巴尼亚共产党。

 

尽管没有任何正式任命,但作为召集人的霍查实际上成为阿尔巴尼亚共产党临时中央委员会书记。

 

筹备好党组织后,霍查还拉起了一支名为“阿尔巴尼亚民族解放军”的游击队与意大利作战,自任民族解放军总政委。

 

阿尔巴尼亚民族解放军在二战期间表现优秀,是巴尔干半岛上与铁托游击队齐名的武装。

 

插播一句,阿尔巴尼亚共产党与南斯拉夫共产党这种上下级的关系在早期国际共运中很常见。

 

比如大家熟悉的越南共产党和老挝共产党,后者曾是越共下属的党支部,叫做“老挝地方委员会”。

 

1954年日内瓦会议决定老挝独立建国,次年,越共中老挝籍的25名党员召开大会成立老挝人民党。

 

不同于老挝与越南始终保持的特殊关系,阿尔巴尼亚很快便与大哥南斯拉夫翻了脸。

 

其中原因倒不在阿尔巴尼亚,主要是铁托跟斯大林先闹翻了。

 

熟悉国际共运历史的朋友都清楚,很长一段时间里,社会主义国家没有“内政”一说,大家是一盘棋,一条路线,一个模式。

 

这一盘棋必须是莫斯科下,一条路线必须是苏联的路线,一个模式一定得是斯大林模式。

 

否则便会被扣上“修正主义”的大帽子。

 

\

 

随着二战的结束,铁托、霍查等打游击的共产党领导人纷纷上台执政。

 

当政治强人铁托想获得国家内政外交自主权时,他与莫斯科之间的矛盾便不可避免的发生了。

 

两相权衡,霍查选择背离铁托转向斯大林(1948年与南斯拉夫断交),绕过大哥,直接拜向大哥的大哥。

 

期间他五次赴莫斯科面圣,被耳提面命,成为斯大林最忠实的学生之一。

 

1956年,赫鲁晓夫发表著名的“秘密报告”,将斯大林拉下神坛。

 

盛怒之下的霍查感到无法接受,与莫斯科的关系迅速冷淡下来。

 

1960年的布加勒斯特(罗马尼亚首都)会议上,面对赫鲁晓夫对中国的攻击,阿尔巴尼亚挺身而出为中国辩护。

 

次年,霍查在向中国靠拢的同时宣布与苏联断交,将境内的苏联驻军驱逐,实质上退出了华约(1968年正式走完退出手续)。

 

\

 

熟悉冷战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华约这个组织可不是你想退就能退的。

 

这是一张终生卖身契,想获得自由得以命相搏。

 

不过阿尔巴尼亚比较幸运,因为与苏联之间隔了一个铁托的南斯拉夫。

 

再加上这个国家太小,影响力实在有限,最终莫斯科方面并没有“强力挽留”它。

 

与苏联决裂的同一时期,霍查找到了中国。

 

他认为阿尔巴尼亚是为了中国才失去苏联的援助,理所当然向中国伸手,并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口号——“你们有的,我们也要有”。

 

是否对外扩大援助曾是六十年代的一个争议话题,最终鲁先生一派大获全胜。

 

于是中国认领了之前苏联对阿尔巴尼亚援助的所有项目,援助规模不断扩大,几乎达到有求必应的地步。

 

甚至在1961年灾荒最严重的时刻还运给了阿尔巴尼亚五万吨粮食。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虽然总额上比不过越南和朝鲜,但阿尔巴尼亚是同期中国援助的国家里人均数额最高的一个。

 

拿到援助后,霍查一边模仿中国发动“文化革命”,一边在国内大修碉堡。

 

在阿尔巴尼亚不到三万平方公里土地上霍查一共修了近20万座碉堡(一说70万座),密度极其惊人。

 

由于思想行动上紧跟中国,使得同期我方在对外宣传领域将阿尔巴尼亚摆到了很高的位置。

 

\

 

1966年10月25日中国政府发出的《致阿尔巴尼亚劳动党第五次代表大会的贺电》中,称阿尔巴尼亚为“欧洲一盏伟大的社会主义明灯”。
 

1969年是中国反思对外大规模援助的开始。

 

面对苏联的巨大威胁,中国开始“备荒备战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

 

危急时刻举目四望,平日里费心援助的这些小弟们没有一个能帮上忙。

 

你跟阿尔巴尼亚的关系再好,他一个万里之外的弹丸小国,除了发几条外交声明外还能有什么作用呢?

 

现实威胁加上改善对美关系的考量,使得从1970年下半年开始中阿的“政治恋情”迅速降温。

 

阿尔巴尼亚在新一轮的援助商谈中要求中国无偿提供32亿人民币,中国思索一番后决定拿出19.5亿人民币做低息贷款,勉强维持住特殊友谊。

 

1974年,霍查再次狮子大开口,向中方提出总价值高达50亿人民币的援助清单。

 

考虑到当时中国经济已十分困难,最终艰难地挤出5亿人民币做无息贷款。

 

时间来到1978年,这一年,掌权的小平同志在外交领域做出重大调整:

 

其一是完成中美建交并启动访美;其二便是彻底停止持续了二十多年的对阿尔巴尼亚援助,撤回全部援阿专家。

 

面对来自北京的外交声明,早已对中国援助减少、主动改善对美关系等问题十分不满的霍查撕下面具。

 

他对内开始清扫“亲华派”,对外公开诋毁中国,将中国与苏联、南斯拉夫一并打成“社会帝国主义”。

 

霍查声称阿尔巴尼亚是“世界上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要把斯大林路线贯彻到底。

 

为了将阿尔巴尼打造成世界革命中心,阿方还提出“霍查主义”作为国际共运的新理论。

 

可正当准备举起红旗大干一场时,1979年3月2日,阿尔巴尼亚发生大地震,直接将全国震到“战时紧急状态”。

 

本不富裕的家境雪上加霜。

 

霍查执掌阿尔巴尼亚大权长达四十年,直到1985年逝世。

 

死后没过几年东欧剧变便发生,阿尔巴尼亚日月换天,劳动党丢掉了政权。

 

期间伴随着种种内乱,阿国内有大批民众外逃意大利和希腊,局面一团糟。

 

或许是为了埋汰中国,新世纪以来阿尔巴尼亚被美国收入麾下当小弟(2009年加入北约),摇身一变成了华盛顿在巴尔干半岛的代言人。

 

大家能想到的美国那些涉华涉疆涉港法案,连署国里都有阿尔巴尼亚。

 

正因如此,曾经轰轰烈烈的“中阿特殊友谊”今天已极少被提起。

 

悠悠往事更多成了一段历史教训,时时提醒着中国推动务实外交政策。
 

(责任编辑:山鹰)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主人公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我们会更加努力,宣传红色文化。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
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