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新浪微博

微信二维码

理论争鸣

新自由主义的资本逻辑

发布时间:2017-03-24 来源:乌有之乡作者:

新自由主义作为当今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全球话语体系和国际秩序,是国际垄断资本利益的集中体现,它的本质是资本的逻辑,是资本的国际理念。新自由主义发展带给世界的是资本的两重性:一方面资本的力量就如同魔法一样,从地底下呼唤出一个光鲜亮丽、歌舞升平的现代世界。“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另一方面,“要么胜出、要么毁灭”的残酷逻辑将危机带给了全世界,表现出资本的破坏性。

  一、新自由主义的资本逻辑载体是企业

  资本追逐利润,是资本存在的意义。新自由主义是对古典自由主义理论的再造。古典自由主义理论强调市场“看不见的手”对资源配置的影响,是从资产的角度分析社会财富的增长方式,表现出商品经济的特征。而对新自由主义的认识,其新主要表现在对资本主义的再造上,资本主义的发展由资产转化为资本,资本的流动性的生存要求、逐利性的本质特征首先使我们想到的是市场,其市场化的理论也容易误导我们认为市场是资本价值增值的载体,是资本生存、发展、壮大的基础,因此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成为永恒的话题。但从新自由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来看,它是国际垄断资本国际化和金融化趋势的要求和表现,国际垄断资本金融化过程中是需要载体也就是实体——企业,特别是超大型企业。

  新自由主义是在亚当·斯密古典自由主义思想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为了解决市场失灵带来的大危机,以制度框架下的自由取代古典自由主义的放任自流,完成了对古典自由主义的再造,但并没有成为主流。20世纪30年代,为了确保就业,实行了国家干预,凯恩斯主义成为主流,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由国家垄断向国际垄断转变,资本在国际化运动中不断增值,布雷顿森林体系打造的国际信用体系加速了资本金融化的进程,打造了金融与产业融合的超大型企业。20世纪70年代末,国家干预的结果是生产停滞、通货膨胀和失业增加,凯恩斯主义陷入困境,新自由主义获得了发展的机会。为了使“国际化”和“金融化”条件下融合的金融资本得到更好的发展,新自由主义提出市场优先的理论:国家,确切地说是法律对保证市场力量的有效运行起着独一无二的作用。在解决社会问题和实现人类目标(财富增加)时市场一定优于政府。因为价值实现的方式不只有自由竞争一种,对于“消费者选择”的问题,通过价格机制调节商品或服务的供求,无须政府或其他力量的干预,完全竞争的自由市场就能实现最优的结果。而对于涉及“消费者福利”的问题,通常指的是公共物品或准公共物品,由于这类物品具有不可分性和非排他性,它不能通过价格体系生产或获得产品,表现为不完全竞争性,普遍需要的公共服务是由政府而不是由各个消费者的选择解决成本问题,这就为那些专门获取公共事业合同的供应商提供了相当安全的市场。准公共服务产品涉及的企业将会利用经济活动中掌握的资源游说政府,确保政策有利于他们的经济活动。政府可以将这些准公共服务产品外包给这些企业,加大了政府与企业的勾结。因此可见,无论是“消费者选择”,还是“消费者福利”,企业都是实现的载体,市场只是实现的平台,资本的趋利性与企业的利益最大化是一致的,企业成为满足消费者利益实现的关键。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通常指在国际市场非常活跃的跨国企业)通过不同层级的组织,表现出超强的组织能力,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应该直接利用市场,什么时候应该利用组织资源。大型企业已经成为平衡政府与市场的重要力量。在政府与企业博弈中,企业的力量增强了。原来的市场与政府的博弈,现在成为市场、政府与企业的三方协作了。企业游说政府代表自己的利益,在全球范围内开“政权店”企业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的机遇越来越高。企业由政府的施压者变为政策的积极参与者,企业主导资本主义社会秩序。正因为如此,我们看到,2008-2009年的金融危机,虽然是由于银行业的错误行为导致的,但因为银行业尤其是巨型企业对美国经济的重要性,美国政府千方百计的保护,这些银行不但没有为自己的愚蠢行为带来的危机买单,危机却使这些企业更强大起来。企业的发展不是总需要市场,反之亦然。新自由主义实践的结果是企业的崛起,特别是大型企业的崛起,这也是国际垄断资本的崛起。

  二、新自由主义的资本逻辑本质是资本

  资本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核心范畴。资本作为生产要素,通常以一定数量的货币和生产资料的形式表现出来,货币和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结合进入生产过程,参与利润最大化的实现过程才转化为资本。为此马克思给资本的形象定义是: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追逐利润是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实现的。产权的完全私有化、资源配置方式的完全市场化、全球金融和贸易的自由化是基本特征,也是为满足国际垄断资本的权力和利益进行的强制规定。资本在追求价值增值过程中对私有化、自由化和市场化的需求是其本质特征决定的,也是实现其资本逻辑的保障。 (一)生产资料的私有化是资本“国际化”的动力

  资本的运行前提是建立在“经济人”假说之上的。资本追逐价值增值最大化的过程,首先需要资本物的载体生产资料(W),它以设备、厂房、存货、原材料和其他非人力资源的形式表现出来。要有充足的保障,保证G-W-G的G-W的过程自由、顺畅、有效率。人的自私性决定了私有制是最有效率的制度。“私有制是自由的最重要保障,这不单是对有产者,对无产者也一样。只是由于生产资料掌握在许多个独立行动的个人手里,才没有人有控制我们的全权,我们才能够以个人的身份来决定我们要做的事情。”私有制可以最大限度的激发人对财富不断占用的潜能,按照利益最大化原则进行组织管理,明确参与者的各种权利及对限制和破坏这些权利时的处罚,明确所有有权采取这一行动人的报酬和损失,所有者千方百计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实现生产资料的最大使用效率。因此,在新自由主义的政策范式“华盛顿共识”中,全面私有化是作为加入国际经济秩序的重要条件,也是资本在全球追逐超额利润的动力。

  (二)货币转化为资本体现了资本金融化的特征

  资本的另一个构成要素就是货币。货币转化为资本,成为资本价值增值的第一推动力,使资本可以高调亮相。货币转化资本的过程中,交换是沿着G-W-G’进行,主角变成了G和G’,表现出不断追寻价值的增值的过程。在这个不断循环的价值增值过程中,G-W,W-G“一买和一卖的两个过程需要自由畅通地交易,需要有交易的平台,市场化、自由化政策是实现国际垄断资本按自己的价值取向、发展观模式开展经济活动的制度保证和必要条件。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资本对G’的追求越来越痴迷,对G的需求成为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持续推动力,G-W,W-G’两个过程的分离,为信用的产生提供了条件,货币转化为货币资本体现了资本的金融性,金融市场的建立又助推资本的集聚扩张,资本在金融市场的自由流动和市场边界的扩张是资本不断增值的保障。国际垄断资本由非金融资本向金融资本的转化、资本主义经济的重心由实体经济向虚拟经济转移是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西方社会的现实是,一方面,代表着当代西方国家垄断资本的大型跨国公司,已经成为影响资本主义国家政策的主要力量,甚至这种力量早已超过大部分资产阶级政党。另一方面作为影响资产阶级国家政策的跨国公司或大型财团,其具体的表现形式则为金融垄断资本或金融霸权,金融已成为垄断资产阶级实现其国际垄断的最重要手段。资本的国际化和金融化使金融资本在资本由货币的华丽转身,扬弃旧式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和离群索居的生活方式,形成具有国际性和金融性的现代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是资本通过雇佣劳动来支配劳动力,以追求市场权力的不断放大与扩张,物质资料的使用价值只是服务于这种经济权力扩张目的的手段。人类生产活动的目的原本是为了对使用价值进行消费,这种生产方式将这种目的与手段颠倒过来了。由此可见,尽管在今天我们对此已经习以为常,但从人类生活实践的目的看,的确是一种十分奇特的生产方式。这种奇特的生产方式遵循由资本自身发展的“资本逻辑”。资本对金融市场的依赖,催生了金融一体化的形成。资本金融化实现了资本在国际间自由流动中获得超额利润的目的。资本的扩张性决定了对市场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放松市场管制、开放市场成为标配。资本的安全性要求,各国政府放松对外资的管制,保证资本在国际金融市场可以安全的获得利益。

  (三)劳动力转化为人力资本使资本更加社会化

  经济发展是社会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人的发展。人不但是经济发展的推动者,而且也是经济发展结果的受益者或承受者。劳动力是资本的要素之一。资本的趋利性表现出对复杂劳动的追逐。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的运用,对劳动力的要求不仅仅是简单劳动的付出,更多的是复杂劳动,需要对劳动力进行新技能的培训和新知识学习引导。对于这些技能和学习的资本投入,可以在人体中形成更高的脑力和体力的价值凝结,可以带来超过资本投入的几倍价值,劳动力附加的资本内涵不断增多,劳动力转化成人力资本,人力资本也成为资本要素之一。虽然,人力资本明显包含了人的因素,但却又同劳动力要素有着不同的含义。人力资本的出现比劳动力商品的出现需要资本有更高的发展阶段,因此人力资本和劳动力的区别主要在于能否具有自身资本增殖性,或者说能否具有剩余索取权。这里还需要强调的是,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也就是资本的价值增值过程,是劳动力作用于生产资料的过程。离开劳动力,生产资料本身是不可能创造任何东西的。劳动力向人力资本的转化,活劳动的内在增值更多的是靠社会的力量,人力资本具有了社会性,社会化大生产使人们之间的交往更加频繁,人们之间的关系更为复杂,形成一种“强制”的社会关系: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迫使劳动者超出其自身需要的“狭隘范围”来从事强度更大、时间更长的劳动。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明确指出:“资本不是物,而是一定的、社会的、属于一定历史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它体现在一个物上,并赋予这个物以特有的社会性质。”人力资本的这种社会性是资本追逐最大限度利润的本性,是“资本逻辑”,是资本运行所遵循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资本逻辑”产生的根源是物化劳动,表现为在私有制条件下,资本的自由化和市场化的极度扩张带来的资本失控,资本不遗余力、不择手段、永无满足地追逐利润以实现自我增值的存在逻辑。它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时期产生,并不是永恒的存在,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对此,马克思作了深刻的阐述:“资本只有一种本能,这就是增值自身,创造剩余价值,用自己的不变部分即生产资料吮吸尽可能多的剩余劳动。资本是死劳动,它像吸血鬼一样,只有吮吸活劳动才有生命,吮吸的活劳动越多,它的生命就越旺盛。”

  三、新自由主义的资本逻辑具有破坏性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看到,资本在追逐自身的价值增值过程中,表现出了极大的创造性,创造出前所未有的物质世界,但在这创造性的背后还潜藏着巨大的破坏性,危机频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虚拟经济的危机。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国际垄断资本的金融化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的国际分工,发达国家集聚了大量的资本,进行金融创新、金融变革,大力发展虚拟经济,将实体经济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因为人们发现,虚拟经济比实体经济来钱快,资本的敏感性本能地将资本引导到虚拟经济上来,于是华尔街打败了底特律,虚拟经济的杠杆效应使大众的心理都处在极端的投机中,不断寻找使自己一夜暴富的理由,资本纷纷从实体经济转向虚拟经济,导致的美国次贷危机,至今还深刻地影响世界经济的发展走势。

  2、货币危机。1944年美国在布雷顿森林打造的国家货币体系确定了美元的霸权地位,也构建了国际信用体系。美国通过双挂钩行使着世界货币的权力,承担着稳定全球经济的责任。但到了20世纪70年代,美元危机带来的与黄金脱钩,实行浮动汇率后,美国只行使世界货币的权力,不承担稳定全球经济的责任,美联储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放松对金融的监管,导致世界范围内的货币危机。

  3、生产过剩危机。资本的趋利性必然引导资本向利润率高的行业流动,经济全球化产生的国际化使资本的国际间流动更加频繁和无障碍,带来的全球性问题就是经济发展结构性矛盾,被资本关注的行业生产过剩,不被关注的行业供给不足。生产过剩的危机形成全球性的难题,需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改革。

  4、贫富差距两极分化带来的安全危机。资本的扩张性和趋利性导致资本和劳动收入差距扩大的结构性矛盾愈演愈烈,资本的收益率是劳动报酬率的几倍甚至十几倍,世界范围内的基尼系数已经到达0.7,因此,托马斯·皮凯蒂在他的《21世纪资本论》中写道:“认为现代经济增长的本质特征或者市场经济法则能够确保降低财富不平等并实现社会和谐稳定是一种幻想。”

【责任编辑:樊肖扬】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主人公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我们会更加努力,宣传红色文化。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
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