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新浪微博

微信二维码

理论争鸣

《共产党宣言》与现时代

发布时间:2016-06-07 来源:作者: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奠基之作,也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影响最深广的经典著作,具有划时代意义。它的问世标志马克思主义作为成熟的科学理论正式诞生了。从此,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有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并且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如果没有《宣言》的出版和指导,工人运动可能还要在黑暗中继续徘徊和摸索。
 
一、《共产党宣言》的出版和影响
 
共产主义者同盟是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1847年11月在伦敦举行的同盟代表大会,委托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一个准备公布的完备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其结果就是1848年2月在伦敦出版的《共产党宣言》。《宣言》出版以来,至今用200多种文字,出版了数百种版本,其影响波及全世界。这在世界学术理论领域是绝无仅有的。恩格斯在1890年德文版序言中说:“《宣言》的历史在某种程度上反映着1848年以来现代工人运动的历史。现在,它无疑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具有国际性的著作,是从西伯利亚到加利福尼亚的所有国家的千百万工人共同的纲领。”①在20世纪,由《宣言》奠定的马克思主义学说,由理论变成实践,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制度,并曾经出现了一个让资本主义世界胆战心惊的社会主义阵营。《宣言》也必将对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产生重大影响。
在我国,从20世纪初一些进步人士就开始向国人介绍《宣言》,并且多次翻译出版了《宣言》的部分内容,宣传其重要思想。直到1920年8月才全文出版了由陈望道翻译的《宣言》中文版。该版本是在陈独秀的支持和帮助下翻译出版的,他并且进行了校订。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我国老一代革命家,就是通过这个最早的中译本《宣言》接受马克思主义的。适值毛泽东在上海参与中共一大有关的准备工作,他很快得到《宣言》文本,并不只一次地进行了研读。周恩来曾经回忆道:“我最早读到的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这个译本虽然有些缺点,但基本原理大体是正确的。”在他病重期间还向陈望道询问《宣言》第一版出版的情况。《宣言》在我国先后出了10几种版本。1964年,中央编译局参照《宣言》的德文版和恩格斯亲自审阅过的英文和法文本,对《宣言》的中译本进行了较大的、周详的校译,这个版本成为在我国流传最广和影响最大的译本。同时还出版了多种少数民族文字的译本。没有《共产党宣言》就不会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也就不会有我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更不会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共产党宣言》尽管发表160周年了,但它在今天仍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今天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60周年,最重要的是,应该认真地研读《宣言》文本,结合新的时代特征和社会实践,理解和把握它所包含的深刻的思想内容,以及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研究分析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用《宣言》的精神激励和指导我们的行动。
 
二、国外学者对《共产党宣言》的研究和评价
 
学习和研究《宣言》,不仅要了解我国学者的研究情况,还应当了解国外学者、特别是左翼学者对《宣言》研究和评价。因为《宣言》本来就是世界性的作品,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产物,他们的研究无疑对我们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在1998年,为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周年,许多国家纷纷举行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和理论研讨会。其中最隆重、规模和影响最大的国际性活动,是当年五月中旬在巴黎召开的“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周年国际大会”。它既是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纪念活动,又是一次内容广泛的马克思主义国际学术讨论会。这次会议由法国“马克思园地”主办,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笔者作为中国学者参加了这次盛会,深受大会的气氛和学者们的深邃的见解所感染,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这次大会的主题是,《宣言》发表一个半世纪以来,当代资本主义的变化和如何实现人类的解放。大会组委会主任、法共政治局委员、前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弗·拉扎尔夫人在致开幕词时动情地说:“《共产党宣言》不是一般的书。它不是冰,而是碳,放在锅里能使水沸腾起来。我们为什么不使历史重新沸腾起来呢?”她最后讲到:“取代资本主义的选择是什么?人类解放的前景是什么?这两个问题值得在世界范围展开最广泛、最深入和最富创造性的讨论。因为在马克思提出解放全人类口号150年后的今天,《宣言》依然具有伟大意义。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150年来,为着人类的解放,各国人民和无数志士仁人雄心勃勃地进行了众多的探索和尝试,但也经历了许多苦难、悲剧和失败。值此世纪之交之际,面对社会生活的新挑战,我们认为,所有的进步力量应在保持各自特性的同时,摈弃几十年间形成的分歧,共同思考,一起工作和进行讨论。这就是本次大会的意义。”②她的发言指明了《宣言》的重要精神,表达了与会学者的心声。
这次会议着重讨论了以下的问题:《宣言》发表以来时代发生的变化和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宣言》的历史地位和重要意义;当代资本主义和经济全球化;当代资本主义阶级关系的新变化和革命问题;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内在统一关系问题;市场和社会主义的关系问题;关于科技革命、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等等。与会学者对以上问题都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发表了很有见地的看法。比如,关于可持续发展问题,有的学者强调,生态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巨大挑战,必须以马克思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相和谐的思想来重新审视科技革命、生产力发展和消费问题,必须把生态战略和社会问题联系起来加以考虑,也就是解决生态问题必须同解决社会问题相结合。有的学者认为,当前全球严重的生态问题是发达资本主义的无节制的生产和无节制的消费造成的。为超额利润而生产和为过度消费而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两根支柱,资本主义制度是不可能解决当今面临的生态灾难问题的。可见,这些观点对于当前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有启发意义的。这次会议气势恢宏,理论层次高,反映了苏东剧变后国际上出现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新的热潮。
众所周知,在千年之交之际,也就是1999年下半年,英国剑桥大学文理学院几位教授发起评选“人类纪元第二个千年第一思想家”,结果马克思荣登榜首。此后,西方学界和媒体又几次评选“千年最伟大思想家”和“千年伟人”,马克思都名列前茅。2005年7月英国广播公司(BBC)“在我们这个时代”栏目中开展一项调查,题目是“谁是现今英国人心目中最伟大的哲学家”。7月14日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共产主义理论奠基人卡尔·马克思以27. 93%的得票率排在第一位。休谟、柏拉图、康德、苏格拉底、亚里斯多德和黑格尔等远远落在其后。该栏目主持人布拉格认为,“马克思当选为最伟大哲学家有诸多因素,但是能够解释一切的理论是他夺冠的最重要原因。”这里所说的“能够解释一切的理论”,我认为指的就是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因为,只有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才能科学地说明社会现象的本质和历史发展的规律,才能对历史的趋势作出正确预测。对这次调查,剑桥大学政治系教授加里斯特·琼斯发表评论说:“如果你读《共产党宣言》你不得不承认它是一个很有力、很了不起的文件。虽然出版于1848年,但我们现在经常谈到的全球化、裁员、跨国公司、世界经济朝这个或那个方向发展,所有这些内容书中都能找到,它有令人惊讶的现实意义,任何其他文件都没有个力量。”③同年9月,德国《明镜》周刊也作了类似的调查,结果公布后,不莱梅大学和柏林自由大学的学者发表评论说:“作为社会理论家,马克思揭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规律,以及物资基础—上层建筑模式,并勾画出现代社会发展的历史远景。这些在过去都非常吸引人,现在仍然令人神往。”这两位学者都认为,“马克思改变了世界。”“21世纪初,我们需要象马克思这样的思想家以令人信服的方式分析资本主义的形势。”
从上述可见,《共产党宣言》对当今世界依然发生着重大的影响,就象巴黎大会的中心口号一样:“马克思还活着”,“当今世界仍然需要马克思主义”!
 
三、《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由《共产党宣言》所奠定的马克思主义学说,之所以对人类社会和历史发展发生如此深刻的影响,就因为它是科学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力量和逻辑力量征服了人心,并赢得了世界上千千万万人们的敬仰。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指出,“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④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这些论断,在今天依然也还是正确的。马克思主义这些一般原理,也即基本原理,至今仍然没有过时,用西方学者的话来说,“是不可超越的”。当然,这些基本原理在实际运用中将会得到不断的丰富。《宣言》中阐述了哪些基本原理,长期以来,人们从不同角度进行过很多的探讨,也做过各种概括,推动了对《宣言》的深入研究。笔者也想就《宣言》阐述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当代意义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第一,《宣言》阐明的最基本的思想,首先是关于人类社会结构及社会运动规律的思想。正如《宣言》1883年德文版序言中指出的,“贯穿《宣言》的基本思想:每一个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⑤。在1888年英文版序言中,又进一步指出,“构成《宣言》核心的基本思想”就是:“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赖以确立的基础,并且只有从这一基础出发,这一历史才能得到说明”⑥。这也就是1859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所阐述的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以及社会形态及其更替规律的基本思想。关于“两个必然”、阶级和阶级斗争以及共产主义基本特征等等,都是从这个最基本思想派生出来的原理,或者说是它的展开。也可以说,这是《宣言》的最深刻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列宁在评价《宣言》时指出:“这部著作以天才的透彻而鲜明的语言描述了新的世界观,即把社会生活领域也包括在内的彻底的唯物主义、作为最全面最深刻的发展学说的辩证法、以及关于阶级斗争和共产主义新社会创造者无产阶级肩负的世界历史性的革命使命的理论。”⑦现在,国内外都有这样一些学者恰恰在否定恩格斯所强调的这个“核心”思想,如果否定了这个“核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科学体系,就将不复存在,当前的社会主义实践也将失去它的理论依据。今天,纪念《宣言》发表160周年,我们应该旗帜鲜明地坚持和弘扬马克思主义这个最基本原理,阐明它的理论价值和在当代的现实意义。
第二,关于“两个必然”的原理。这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用上述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矛盾运动及阶级关系而得出的科学结论。资本主义制度在其发展过程中,曾创造过辉煌,起过重大的历史作用,但是,同任何事物的发展一样,它在自己生命途程中同时包含着自身的否定因素。正如恩格斯所说:“资产阶级从它产生的时候起就有自己的对立物同它缠在一起;资本家没有雇佣工人就不能生存”⑧。他还说,“赋予新的生产方式以资本主义性质的这一矛盾(指社会的生产与资本主义占有之间的矛盾),已经包含着现代的一切冲突的萌芽。”⑨《宣言》正是用马克思刚刚形成的唯物史观,深刻地剖析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关系,得出结论说:“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己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⑩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两个必然”的原理。在1882年俄文版序言中,更明确地指出,“《共产党宣言》的任务,是宣告现代资产阶级所有制必然灭亡。” 11《宣言》中阐述的这个无可辩驳的结论,令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胆战心惊,但让世界无产阶级欢欣鼓舞。当然,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并不是短时期可以实现的,它是一个随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生产关系不断变革的演进过程。二十世纪世界社会主义实践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然而,由此认为共产主义是十分迷茫的,也是非常错误的。这是对社会主义前途丧失信心的表现。
《宣言》发表一个半世纪以来,世界发生了许多变化,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了国际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古典自由主义发展到了新自由主义形态,《宣言》预示的经济全球化,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也迅猛地发展起来,同时出现了规模愈来愈大的反全球化运动等等。《宣言》所揭示的“两个必然”是否已经过时?回答当然是否定的。但是,问题在于如何用新的事实丰富对“两个必然”的理论论证。在这方面,国外学者和一些共产党的理论家作了许多新的有益的尝试。比如,俄共三大通过的《俄罗斯联邦共产党纲领》就试图从当代资本主义造成的全球社会问题和生态灾难,论证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纲领》认为,如今占据大半个地区的资本主义是这样一种社会,那里的物资和精神生产从属于最大限度地搜刮利润、积累资本、追求无限膨胀的市场法则。当代资本主义的过度生产和过度消费,必然带来越来越严重的社会问题和生态灾难。它使资本主义固有的资本与雇佣劳动、剥削与被剥削的矛盾越出了发达国家的国界,扩展到不同国家和地区,造成全球性的社会问题。生活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近十亿居民成为特殊的“金十亿”,他们消费着世界80%的产品,这种超级消费建立在地球上大多数居民的经常性消费不足和相对、绝对贫困的基础之上。虽然发达国家一定程度地缓解了自身的矛盾,但是,就全球而言,这一矛盾更为广泛、更为深刻,这些国家同其他国家的关系具有了阶级剥削的性质。另外,这种过度消费,推动了工业生产毫无节制地发展,其结果造成了更为严重的生态、资源、发展等全球性问题。《纲领》指出,正是这样的严重后果,决定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必然灭亡。资产阶级式的社会生活已濒临其可能的极限。连最狂热的拥护者也承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仅已到了其内部的临界线,而且到了其自然的临界线。《纲领》最后结论是:人类必须抛弃资本主义的价值追求和社会制度,必须对社会生活加以全面的有计划的自觉控制,把人自身的完善和发展放在首位,而这也就是社会主义的实现,是向共产主义前进。可以说,这是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社会主义历史必然性的经典论证的基础上,结合新的时代特征和社会实践,对这一科学原理的进一步丰富。
解决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始终都是人类面临的两大主题。历史已经表明,资本主义制度不可能解决人类所面临的这两大问题。社会主义就其本质而言,是能够而且必须解决这些问题的,但由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比较晚,加之实践中的失误,也没有能够解决好。要真正解决人类面临的这两大主题,还必须认真地总结经验与教训,进行艰苦地探索。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就是试图解决这些问题的极好的尝试。
第三,关于阶级存在和阶级斗争的原理。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思想,它象一条红线一样贯穿《宣言》的始终。恩格斯在谈到关于人类社会基本矛盾及阶级斗争规律时,不只一次地强调这个发现是属于马克思的。“在我看来这一思想对历史学必定会起到象达尔文学说对生物学所起的作用”,并指出马克思在1884年春天以前已经考虑成熟了。12阶级和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是不以人们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马克思在致约·魏德迈的信说,关于阶级的存在和阶级斗争,在我以前很久,资产阶级历史编纂学家和经济学家就已经发现了。我所加上的新内容是:“(1)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 (2)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 (3)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 13马克思的科学论断非常准确地揭明了阶级存在这一历史现象,说明了阶级斗争学说的科学价值。
《宣言》结合当时的革命形势和对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剖析,深刻地阐明了上述原理。首先,《宣言》开宗明义地指出:“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清楚地指明了,阶级和阶级斗争是一个长期存在的历史现象,是一个客观的存在,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马克思早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就阐明了《宣言》的这个重要思想。他指出:过去人们的发展是在有限的社会生产力基础上进行的,这种不能满足整个社会的生产,使得人们的发展只能具有这样的形式,即一部分人靠另一部分人来满足自己的需要,而另一些人(多数)经常地为满足最迫切的需要而进行斗争。“由此可见,到现在为止,社会一直是在对立的范围内发展的,在古代是自由民和奴隶之间的对立,在中世纪是贵族和农奴之间的对立,在近代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对立。” 14这里,把阶级斗争这一历史现象,奠定在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之上。这确实是马克思对社会历史认识的一个重大贡献。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写作《宣言》时对人类的史前史几乎还不了解。后来,陆续发表了一些关于俄国土地公有制的材料,出版了摩尔根的《古代社会》,人们才开始了对人类史前史的研究。马克思研究了东方社会,写下了“人类学笔记”,恩格斯1884年出版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这一研究不仅对人类史前史有了清晰的了解,而且也使唯物主义历史观、特别是关于社会形态的理论更加完善。所以,恩格斯对《宣言》的“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的表述,明确为“这是指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或加以“从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全部历史,使得《宣言》的这一重要论断更为科学,更为准确。其次,《宣言》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对立,分析了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的阶级实质,指明无产阶级要从非人的生活条件下获得解放,必须夺取政权,建立自己的“政治统治”,即无产阶级专政。并且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15这是《宣言》最重要最卓越的思想。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给它以极高的评价。16这里不仅指明了无产阶级政权对无产阶级解放的绝对必要性,而且阐明了无产阶级政权的历史使命和任务。
再次,《宣言》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了无产阶级政权和国家的历史作用,指出当无产阶级政权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的时候,“公共权力就失去政治性质”。当消灭了阶级对立的存在条件,消灭了阶级本身存在的条件,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也就消失了。这里深刻地阐明了阶级、政党、国家政权和无产阶级专政都是一个历史范畴,它总有一天要退出历史舞台的。但我们距离这一天还相当遥远,工人阶级还必须依靠自己的政党,通过加强和巩固自己的政权,来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所以,《宣言》的这些思想,在今天依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当代资本主义阶级关系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是否象有些学者所宣扬的那样,当代资本主义已经变成“人民资本主义”,阶级对立已经不复存在了。这种说法显然是试图借口时代的变化,抹杀资本主义社会依然存在的阶级对立。诚然,《宣言》发表160年来,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关系和阶级关系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自然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关注,特别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学者对此进行了很多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认识和新的观点。按照他们的研究,这种新变化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雇佣劳动化,也就是工人阶级队伍扩大化;二是雇佣劳动异质化。所谓“雇佣劳动化”,是指雇佣劳动在当今资本主义社会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不论蓝领还是白领,不论一般工人还是经理阶层和管理人员,都是受雇佣者。这些人一不占有生产资料,二受雇于资本家企业、公司或大的财团。他们找到好的工作,生活得就比较好,甚至可以接近中产阶级生活水平,一旦失业便沦为无产者行列,而在资本主义世界里,就业与失业是很通常的现象。日共学者指出,所谓“工人阶级是指出卖劳动力获取工资生活的群体,包括体力劳动,也包括脑力劳动。”他们认为,这种不占有生产资料的雇佣劳动者占整个劳动力的70%。法国学者弗.拉扎尔夫人认为,当代资本主义阶级结构从总体上没有改变。它的一端是金融资产阶级,另一端是雇佣劳动者。前者是少数,而后者的队伍则不断扩大。所以,在当今资本主义社会,阶级对立并没有消失。所谓“雇佣劳动异质化”,一方面,是指工人阶级从事的劳动部门和工作性质发生了变化。在当今的工人阶级队伍中,产业工人只占三分之一,而从事文教、医疗、通讯等部门的雇佣劳动者则占三分之二,此外,还有经理雇佣劳动者。另一方面,是当代工人阶级的生活条件同《宣言》时代的无产阶级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绝对赤贫现象比较少,甚至一些人还拥有少量股票。这种情况就使得当今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和革命精神同过去的无产阶级已经不能同日而语了。解决这些问题,是现在工人阶级政党面临的最大课题和难题。美共学者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阶级斗争并没有消失,只是改变了斗争的形式。“阶级斗争、种族斗争和民主斗争的结合”,是反对资本主义右翼势力的主要力量。
上述可见,《宣言》所阐述的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原理并没有过时,只是应当根据变化了的形势作出新的解释和运用。要科学的认识当今世界,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社会矛盾及其发展趋势,还必须诉诸于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
第四,关于共产主义基本特征的原理。这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和阶级关系而得出的重要理论结论。这些原理包括政治的、经济的和思想的。关于共产主义的政治特征,上述已经涉及到了,这里不再赘述。《宣言》对共产主义的经济的和思想的特征,作了极为深刻而精辟的阐述。这里的核心首先是关于消灭私有制的思想。空想社会主义者已经认识到,私有制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弊病的“根源”,并开始从理论上思考消灭私有制的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科学地阐明了私有制的发生、发展和社会本质,解决了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而不能解决的任务。《宣言》指出:消灭私有制不是某个世界改革家所发明的,“这些原理不过是现存的阶级斗争、我们眼前的历史运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述。废除先前存在的所有制关系,并不是共产主义所独有的特征。”“共产主义的特征并不是要废除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 17因为,现代资产阶级私有制是建立在阶级对立之上、建立在少数人对多数人的剥削之上的产品和占有的最后而又最完备的表现。不废除资产阶级的私有制,无产阶级就不可能真正获得解放,更不要说解放全人类了。所以,《宣言》以最鲜明的语言向世人宣告:“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 18科学社会主义这一基本特征,是任何人也否定不了的,不管你承认与否。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还较低,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还允许私有制的存在和发展,还必须实行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政策。只要坚持邓小平所说的公有制为主体和共同富裕的这两个根本原则,我们可以一步一步地建成社会主义,最后过渡到共产主义。
其次,《宣言》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深刻阐明了共产主义的又一重要特征,即无产阶级意识形态必须居于统治地位。它旗帜鲜明地指出:“任何一个时代的统治思想始终都不过是统治阶级的思想。” 19我们知道,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立唯物主义历史观时,不仅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而且从精神生产过程,透辟地分析了思想的产生及其社会阶级性质。指出: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资料。因而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是使某个阶级成为统治阶级的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因而这也就是这个阶级的统治思想。20这就从根本上说明了,为什么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工人阶级的意识形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体地位和指导地位,很显然,这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决定的,同时又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所必须的。我国当前实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就是要进一步确立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指导地位,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这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的思想保障,也是《宣言》的两个“彻底决裂”精神在现今历史条件下的具体体现。所以,《宣言》关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论断,在今天并没有过时,而是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实际运用。任何事物都有区别它事物的质的规定性,本质特征是质的规定性的具体体现,就象资本主义制度本质特征是生产资料私有制一样,社会主义本质特征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如果否定了《宣言》的这一核心思想,就无异于抽掉了科学社会主义赖以存在的理论基石。
第五,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原理。这一原理集中反映在《宣言》第二章最后一句话里,可以说,是《宣言》一个结论性的论断。这一论断是:“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21对于这一重要原理的理解,在理论界存在着歧义。比如有的学者,离开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仅仅突出一个“人”的问题,试图把马克思主义归结为人道主义,这是极其片面的。首先,这个原理作为《宣言》的一个结论性观点,它是同《宣言》所阐发的整个思想内在的联系在一起,是以唯物史观分析人类社会发展史,以及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矛盾运动而得出的结论。如果脱离开《宣言》的整体思想,或者舍弃这句话的前半句,那么对“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论断就可以作出各种不同的解释。其次,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随着生产力发展而不断进步的过程。如前所说,过去的历史发展是同有限的社会生产相伴随,所以,人们获得自由的程度和需要满足的程度也是有限的。只有当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关系发展到比较高的阶段,达到阶级和人剥削人的现象消灭的时候,人才能真正得到全面发展,才能达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的境界。那时,人的发展不再是片面的,也不再是虚幻的,而是全面的和真实的。那也就是共产主义的实现。再次,与上述相联系,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进步过程,它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否则,脱离开社会主义事业,人的全面发展只能流于空谈和空想。所以,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给它以很高的评价。
为了加深对上述思想的理解,我在这里援引一段恩格斯在逝世前两年的给意大利《新纪元》周刊的题词。1894年1月,该周刊致信恩格斯,请求他用简短的字句来表述未来社会主义纪元的基本思想,以区别于诗人但丁曾说的“一些人统治,另一些人受苦难”的旧纪元。恩格斯回复说:要用几句话来概括未来社会主义纪元的基本思想,几乎是不可能的。经过考虑后,我认为,除了《宣言》中的“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句话之外,“我再也找不出合适的了”。22从中不难看出,恩格斯把人的全面发展看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看成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结果。这里的人,决不是抽象的人,这个论断也决不是抽象的人道主义。恰恰相反,《宣言》在批判当时流行的各种社会主义派别时,特别批判了以费尔巴哈人本主义为哲学基础在德国出现的“真正的”社会主义思潮,批评他们用抽象人性论曲解现实的社会主义运动,否定阶级观点。《宣言》在揭露“真正的”社会主义时指出:“他们不代表真实的要求,而代表真理的要求,不代表无产者的利益,而代表人的本质的利益,即一般人的利益,这种人不属于任何阶级,根本不存在于现实界,而只存在于烟雾弥漫的哲学幻想的太空。” 23这一批判十分深刻,并切中要害。“真正的”社会主义思潮早已销声匿迹了,但他们宣扬的抽象人性论思想一直在共产主义运动中回荡。从第二国际到戈尔巴乔夫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都可以看到它的影子,并且已经给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和极大的危害。
笔者把《宣言》所包含的基本原理概括为五个方面,其实还远不只这些。比如社会主义革命原理和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等,也都非常重要,内容也极为丰富。这些宝贵的思想财富,也十分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挖掘和研究。总之,《共产党宣言》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尽管时代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它的真理的光辉,依然照耀着社会主义的征程。只要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阶级对立还存在,只要地球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矛盾没有得到真正解决,《宣言》的思想就不会过时。关键在于,要使《宣言》精神同时代特征和当代的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在社会实践中使其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发展,从而使其永远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注释:
①     ⑤⑥⑩12、15、17、18、19、20、21、2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64、248、252、257、284、251、257-258、293、285-286、286、292、98、294、299页。
②见《靳辉明文集》,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年版,第421-422页。
③见《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7月27日。
⑦《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16页。
⑧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21、744页。
13、2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47页。
1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507、730-731页。
16《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29-130页。
(责任编辑:陈久艺)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主人公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我们会更加努力,宣传红色文化。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
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