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新浪微博

微信二维码

文学艺术

《红星照耀中国》何以长销不衰近80年

发布时间:2016-08-11 来源:文汇报作者:许旸

W020160805093126693544.jpg
  图片说明: 《红星照耀中国》董乐山译本修订重版。

  

W020160805093126697086.jpg

  图片说明: 1979年北京三联版《西行漫记》。

  

W020160805093126693089.jpg

  图片说明: 1938年“复社”版《西行漫记》扉页。

  

W020160805093126857382.jpg

  图片说明: 1939年美国版《红星照耀中国》。(均资料图片)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著作《红星照耀中国》,真实记录了上世纪30年代的中国革命、红军长征,近80年来几近成为家喻户晓的经典报告文学作品。日前,译者董乐山家属独家授权的《红星照耀中国》最新修订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在沿用原始书名的同时,集中收入了十几帧1937年、1938年、1939年3版《红星照耀中国》的珍贵历史照片,书末附上了译者生前撰写的《斯诺的客厅和一二•九学生运动》等3篇文章,并对一些人名、地名的用法进行了统一勘误与修订。

  据统计,该书自1937年面世后被译为20多种文字,光中文就有《外国记者西北印象记》《西行漫记》《长征二万五千里》等10多种译名版本,并不断再版和重印,几乎传遍了全世界。其中,作为国内最忠实于原著的译本,董乐山翻译的《红星照耀中国》自出版至今已累计发行近200万册。

  斯诺研究专家张小鼎最近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从这本书非比寻常的出版之路可以看出,《红星照耀中国》并不过时,它在每一代中外读者的解读传播中焕发了新的活力。

  令人眼花缭乱的中译本

  “我之所以兴奋,是因为摆在我面前的这次旅行是要去探索一个跟紫禁城的中世纪壮丽豪华在时间上相隔千百年、空间上相距千百里的地方:我是到‘红色中国’去……”1936年,两年多长征征途接近尾声时,延安迎来了30多岁的外国记者斯诺,他写下游历“红色中国”的所见所闻,轰动一时。

  据统计,从抗战时期到解放战争结束,各种版本的《红星照耀中国》如雨后春笋般面世。

  最早是1937年3月,斯诺的中国友人、北方爱国青年王福时,与郭达、李放等人编译《外国记者西北印象记》,初版秘密排印5000册,顷刻发行完毕。这是《红星照耀中国》的雏形,甚至早于英文单行本。全书共计27篇文章15万余字,书名很有讲究,“外国记者”是挡箭牌、保护色,而“西北”,明眼人一看便知实指陕北苏区。张小鼎说,由于当时白色恐怖严重,编译者不得不巧妙采用这种斗争艺术与策略。

  此后,1938年2月,在中共地下党支持下,胡愈之出面主持出版了又一重要版本,书名改为《西行漫记》。经林淡秋、梅益等12人分头翻译,《西行漫记》以实际并无社址和门牌的“复社”名义,在沦陷后的上海“孤岛”秘密出版。为避免查禁,全书共12章56小节,其中第5章《长征》、第4章《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可说是全书骨骼与灵魂,书中还配有斯诺在陕北所摄的数十帧照片,另附两张长征路线图和西北边区图。虽秘密印行,但“复社”版不胫而走,预先发售的购书券被抢购一空,短短10个月印行4版,发行5万册,轰动国内及海外华侨聚集地。许多读者冒着风险争相传阅乃至辗转传抄,一些进步青年怀揣着它奔往革命圣地延安,投身到抭战的时代洪流中。为扩大影响和携带方便,延安等地的出版组织把《西行漫记》的第4、5两章分别更名为《毛泽东自传》与《二万五千里长征》单独出版,这些“抽印本”流传也十分广泛。

  1949年全国解放前夕,上海又出版了据美国兰登版翻译的两种新译本:史家康等人所译《长征二万五千里》和亦愚翻译的《西行漫记》,书中新增第13章6小节文字,着重介绍红军的游击战术。

  “红星”效应仍在延续,到了1979年,北京三联书店出版了著名翻译家董乐山的译本《西行漫记》,全书据英国戈兰茨公司版忠实译出。由于以前版本涉及到所述事件或历史人物历史评价问题,这一版增译了第11章中第5节《那个外国智囊》,恢复了在英美风行一时的英文初版的历史原貌。此外,对英文文本中个别史实错误及人名、地名、书刊名称的拼写错误作了不少校正。这也被业内视为该书在中国流传数十年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崭新全译本,初版30万册很快售罄,两年左右即发行160万余册。

  在英美畅销引起政界轰动

  《红星照耀中国》的英文单行本1937年10月在伦敦面世,由伦敦戈兰茨公司出版,1个月间连续印行5版,发行10万册以上,获得了轰动性的传播,它让西方人首次认识了中国共产党人,了解了中国共产党的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领导人的真实形象。

  3个多月后,美国兰登书屋再版《红星照耀中国》,大幅增加照片。下半年又推出修订版,增写第13章“旭日上的阴影”,精装漆布封面,封二与环衬相连的是一幅中国地图,详细画出红军长征路线。封三和环衬印的是一幅中国西北地图。甫一上市,这本书就成为有关远东的非虚构作品类热门畅销书。

  此后,《红星照耀中国》陆续被译成法、德、俄、西、意、葡、日、朝鲜、蒙等语种出版。其中影响较大的英文版本有7种,累计再版37次,截至今年6月底,全世界收藏该书的图书馆数量超过了3500家。

  著名历史学家拉铁摩尔,曾评价《红星照耀中国》像“焰火一样,腾空而起,划破了苍茫的暮色……原来还另外有一个中国啊!”不少西方书评人纷纷撰文评论:“仅长征就使该书成为本年度最伟大的冒险著作”,斯诺“建立了本世纪一位记者单独做到的最伟大的功勋”,它标志着“西方了解中国的新纪元”。连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女作家赛珍珠也赞叹书中“非凡记述的每一页都富有意义”。西方主流刊物《时代》载文称:斯诺对“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发现和描述,与哥伦布对美洲的发现一样,是震惊世界的成就”。二战中,日理万机的美国总统罗斯福不仅看完了《红星照耀中国》,还3次主动召见斯诺,向其征询支援中国抗战等问题的意见。

  历经岁月检验,“红星”仍在照耀

  在《红星照耀中国》向世界传播的近80年里,斯诺带给世界的不仅是一个真实的“红色中国”,还包括大量的新闻照片、毛泽东的长征律诗、《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歌词等文献史料。中国埃德加•斯诺研究中心副主任孙华说:“斯诺对中国的深刻认识缘于他对事件本身深度地、全方位地参与。他不仅仅准确记录了历史,还准确预测了未来的趋势。”

  在学界看来,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依然是一部写作精良的长篇通讯。斯诺带着无数的好奇心向“红色政权”提问:“中国共产党人是怎样的人?他们是不是留着长胡子,是不是喝汤的时候发出咕嘟咕嘟的响声,是不是在皮包里夹带土质炸弹?”“共产党人怎样穿衣?怎样吃饭?怎样娱乐?怎样恋爱?怎样工作?”来自斯诺研究的权威机构———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的一篇学术论文显示,1936年斯诺提交给中国共产党人的采访提纲,起码包含了10多个方面的宏观问题,涉及外交、抵御外敌入侵、对不平等条约和外国投资的看法、反法西斯等。后来毛泽东与斯诺在陕北窑洞的首次对谈,很多内容即始于对这份提纲的回答,这向世界呈现了与时俱进、开诚布公的中共形象。

  历史的真实自有一番力量。恰如斯诺在1938年上海“复社”的中译本前言中所写:“从字面上讲起来,这一本书是我写的,这是真的。可是从最实际主义的意义来讲,这些故事却是中国革命青年们所创造,所写下的。这些革命青年们使本书所描写的故事活着。”

(责任编辑:澄埃)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主人公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我们会更加努力,宣传红色文化。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
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