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新浪微博

微信二维码

文学艺术

赵剑斌:第22章 标准最低,收获最大———阳早、寒春红色传奇

发布时间:2021-12-24 来源:作者来稿作者:赵剑斌

阳早、寒春红色传奇

第22章  标准最低,收获最大

\


寒春、阳早与他们养殖的奶牛


1979年11月,阳早、寒春组织北京、西安奶牛场的12名干部、工人、科技人员赴美国考察,学习奶牛饲养机械化技术。在40多天横贯美国东西部的参观学习活动中,他们考察了美国几十个奶牛场和几家著名的奶牛机械设备厂,带回来一些宝贵资料。他们每到一地都在美中友好协会的帮助下,把12个人分散安排到美国朋友和农民家里吃住,一次旅馆都没进去,节约生活交通费四分之三。他们用省下来的旅差费为牛场购买了挤奶自动计量装置等技术设备和冷冻种公牛精液。
 
阳早、寒春是这个考察团的顾问。开始组织这个团的时候,他们就提出:代表团成员应该主要是战斗在第一线的工人、技术人员,因为回来之后要扎扎实实地干工作,而不仅是出去看看,回来说说完事。他们还提出,考察团的费用可以比规定的标准低一些,因为他们是到农场劳动、参观,不需要繁杂的礼仪和排场。住在农场农民家里,不但可以直接了解他们的生产情况和先进技术,还有利于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交流,增进友谊。
 
“我们不是来观光、摆阔的,要像在中国一样艰苦朴素。”阳早、寒春一再向代表团的同志这样强调。在美国、寒春自己当汽车司机,开着面包车拉着考察团成员到处奔跑,为了减少翻译人员,她自己也参加翻译工作,嗓子都说哑了还不肯休息。
 
这些年,美国科学技术包括农牧业的技术有了很大发展,阳早、寒春总希望抓紧在美国的有限时间多学一些,学得深一些、精一些。每当天蒙蒙亮,阳早、寒春就起床来到牛场,操纵挤奶器,清除牛粪,和农场主人一起工作,看上去,就像地道的美国农民一样。
 
“只有深入实际,才能了解美国农民的饲养方法,了解和掌握他们设备的性能!”
 
阳早、寒春总是对同事们这样说,于是,在短短40天里,他们获得了关于胚胎移植、人工授精、饲料加工、奶牛喂养、挤奶、贮奶、奶品加工方面的大量新鲜的知识。
 
阳早、寒春到美国以后,见到了很多老朋友和新朋友。
 
“你们看,30年来美国有哪些地方变化最大?”一些朋友有时这样问他们。
 
寒春说:“变化最大的两件东西是加速器和蛋卷冰淇淋。加速器原来并不大,现在变得大得惊人;冰淇淋却变得小多了,1948年10美分可以买两个冰淇淋,现在买一个就要45美分。”
 
朋友们一听都笑了,寒春也笑了。
 
阳早、寒春和这个特殊考察团的到来引起了美国朋友的注意,他们的行动和精神深深地感染和教育着人们,使许多美国人士,美籍华人和华侨更加了解了中国。
 
有一对美籍华人夫妇,在一家电子公司工作,他们自愿担任代表团的翻译,他们说:“阳早、寒春是美国人,为了中国的繁荣发展,愿当一辈子农民,真了不起;我们是中国人,难道不能放弃优厚的生活条件回到中国当农民吗?我们也要像阳早、寒春一样,为中国的四化尽一份力量。”
 
哈利,是大学中文系毕业的学生。她正急于找寻职业的时候,中国考察团到了,这个27岁的女青年决定为考察团担任翻译。就在这时,一个公司通知她已被录取,要她马上上班。在失业率很高的美国,一个女青年找到一个工作是很不容易的。但是,哈利宁愿丧失工作的机会也要陪同中国考察团,因为阳早和寒春的工作精神已深深地感染了她。她对公司说:“我帮中国考察团工作要有一段时间,如果你们能等,谢谢,如果不愿等,就算我放弃了工作的机会。”那个公司的经理等负责人员也被哈利的精神所感动,他们给了她两个星期的延长时间。哈利一直陪着中国考察团去美国东西部各州的农场,她既当翻译又开车,还和考察团成员们一起参加农场的劳动。她说她是一个科学家的女儿,过去从来没有和奶牛打过交道,更没有参加过农业劳动,这次,中国朋友的到来使她平生第一次懂得了劳动和了解了农民。
 
分别的日子终于来到了。哈利,这个活泼开朗的姑娘,哭得像一个泪人,她舍不得阳早和寒春,她舍不得十几位中国朋友。中国考察团成员一致感谢她对代表团的帮助,并希望她有机会能到中国访问。“我一定要到中国去,在那里我们再见面。”哈利擦着眼泪,破啼为笑。
只有深入人民,深入实际,才能促进中美人民的深厚友谊,这是中国考察团成员们最重要的体会。而阳早、寒春正是把友谊的种子深深地播到中美两国大地的最热心,最辛劳的人。
 
1979年12月下旬,阳早、寒春从美国考察回到中国后,没有休息立即赶到上海市参加全国工厂化养鸡、养猪学术会议。他们下榻在上海市内的锦江饭店时,拒绝享受顾问级标准,而是坚持在伙食标准最低的普通工作人员的食堂用餐。在上海市紧张开会的10天中,他们还去上海郊区县属畜牧场考察并针对其生产管理方面的问题,毫不保留地提出自己的建设性改进意见。当一家媒体请他们为读者题词时,他们不愿宣传个人一口谢绝了。然后,在上海市开完会议,寒春又马不停蹄地回到她生活过十年的西安草滩农场,同职工吃住在一起,共同研究设计鱼骨式挤奶台。他们设计制造的第一台鱼骨式挤奶台诞生并投入生产,20头奶牛可以同时挤奶。在提高牛奶产量、质量、防止奶牛患乳房炎和降低能耗,节省人工劳动等几方面显示出很多优越性。
 
回到北京红星公社,阳早、寒春进一步改造了奶牛场的旧式牛棚,在牛场内安装了鱼骨式挤奶台,提高了工效,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牛奶清洁度。
 
1980年以后,寒春又被请到上海,在她的指导下,上海机械局组织了11个单位协作攻关,在青浦县农具厂试制成功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冷冻奶罐。
 


(责任编辑:林飞雪)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主人公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我们会更加努力,宣传红色文化。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
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