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新浪微博

微信二维码

文学艺术

赵剑斌:第20章 离别近三十年回到美国,宣传社会主义中国———阳早、寒春红色传奇

发布时间:2021-12-22 来源:作者来稿作者:赵剑斌

阳早、寒春红色传奇
 
第20章  离别近三十年回到美国,宣传社会主义中国
 
\

1975年,阳早在美国宾州岳母家与家人合影。

1975年,作为中美人民友好的使者,阳早回到阔别将近三十年的美国。在两个月里,他走访了美国25个城市,举行了89次演讲、座谈会,以他亲身的经历向美国人民介绍新中国的情况。

1977年,寒春应美中友好协会和加中友好协会的邀情,先后到美国的54个城市和加拿大的3个城市,举行了198次演讲会和座谈会,向美国和加拿大人民广泛地介绍社会主义中国的成就。

阳早、寒春回到故乡美国,他们都感到美国人民,尤其是美国青年对社会主义中国怀有浓厚的兴趣,十分关心中国的现代化建设。

阳早在纽约见到了自己分别几十年的兄弟姐妹们,见到了以前他在美国时未曾谋面的家族里下一代的亲戚们。他的哥哥、弟弟以至侄儿都在经营着农场。阳早的弟弟饲养100多头奶牛,他说自己收入高,支出也高,一天到晚拼命地干,破产的威胁也时时要防备着,说不定哪一天市场发生了变化,自己就要连本儿都赔进去。

阳早知道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会周期性的发作,谁都难以预料也难以避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美国畜牧业更难说会有什么保障,农场随时可能破产,一生的积蓄将毁于一旦。而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在于计划性,就在于可以避免这种经济危机。他听了弟弟的苦诉后笑着说:“我们在中国为6亿多农民服务,我们的天地广阔,大有作为。你们在美国经营一个小小的农场,哪里能跟我在中国从事的伟大事业相比?我们在中国搞农业机械化是要解放占人类四分之一人口的劳动,这个舞台够大的了。”

寒春在美国会见了她在芝加哥大学的老同学杨振宁博士以及当年跟她一起工作过的核物理学家。

杨振宁1945年离开中国来到美国,在芝加哥大学攻读核物理学,拜爱德华·特勒和恩里科·费米教授为指导老师,在寒春离开美国去中国以后,1948年在芝加哥大学获物理学博士学位。1956年杨振宇与1946年赴美,1948年在恩里科·费米教授指导下攻读,1950年获博士学位的李攻道一起发表其《关于宇称守恒的假说》论文,1957年,俩人因为“宇称守恒定律的破坏假说”而一起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57年杨振宁获爱因斯坦纪念奖,1965年成为纽约州立大学爱因斯坦科学教授,并成为理论物理学研究所所长。

1938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恩里科·费米教授,作为当年琼·辛顿这个年轻的女博士研究生的导师,曾对琼·辛顿这个大有发展前途的女弟子抱有厚望,也曾十分关心来到中国解放区工作的寒春。寒春十分怀念当年她跟费米教授的师生之情,至今仍保存着她跟费米教授的来往信件。可惜,恩里科·费米教授因患癌症于1954年11月在芝加哥逝世。寒春离开美国再返回时,时间已隔近三十年,费米教授早已作古,她对她的导师英年早逝表示遗憾和沉痛的哀悼。

寒春当年离开美国时,知道自己不可能再有机会获得半年后即唾手可得的博士学位,也不可能见到当年要在费米教授领导下建造的第一座巨型回旋加速器。这是一座用来制造介子的最先进的设备。为此,寒春是否惋惜过,遗憾过呢?

寒春见到杨振宁,见到当年一起工作的核物理学家们,彼此之间要叙叙旧情,要谈谈分别后的经历,寒春要谈谈她对返回故乡时的观感。他们在一起交流了一些感想。寒春并不以自己当年的辞别而感到后悔,她认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事件之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她和阳早赶上了并亲眼见到了,这是她和阳早一生的幸运。

杨振宁1971年曾到中国访问,拜会了他在中国上学时候结交的老同学,中国核物理学家邓稼先。他向邓稼先询问:“是不是美国人寒春参加了中国研制原子弹?”

面对杨振宁的询问,邓稼先当时觉得很为难。因为要是他回答“没有这么回事”,就会暴露他自己的工作身份,要是回答“有”或者“不知道”,就是欺骗朋友,歪典真相。他只能说:“待我设法证实一下,再告诉你。”

邓稼先为此事专门给周恩来总理作了汇报请示,周恩来立即指示他:如实告诉杨振宁先生,中国研制原子武器,除初期得到苏联的极少援助外,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

寒春还记得1972年冬天,美国女作家,埃德加·斯诺的前妻海伦·斯诺到中国来访问,专程到北京郊区红星公社去看望她和阳早。海伦·斯诺在埃德加·斯诺写了《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以后,写了《红色中国内幕》(即《续西行漫记》)。阳早对海伦·斯诺说:“我今天所以会在中国,主要是因为我读了你和斯诺写的书,改变了我的整个生活和思想。你们抓住了新中国的精神,而我们则在实践中体验了这种精神。”

海伦·斯诺利用那次见面的机会提到她在美国报刊上曾看过有关报道说,寒春在新疆参加了中国的核武器研究工作,现在她却亲眼看到寒春在这里为养奶牛而忙碌着,并且干得这么兴致勃勃。

寒春对国外一些人士对她的谣传只能是一笑而置之。她记得自己在1953年便为此事作出过声明。现在她正忙于为中国的现代化农业而努力奋斗着,她说过:“核物理,这是自然科学的尖端;人民革命,中国是榜样。我从自然科学的尖端中跨到社会科学的尖端,这有什么不好呢?”她对有关部门问她是否愿意继续研制原子弹,她摇着头回答说:“现在中国缺的不是原子弹,是牛奶!”

寒春从美国和加拿大访问回来,一些中国朋友问她这次去两个北美国家有什么观感,她说:“美国还是美国,生活在美国的人士说:‘他们生活水平确实高,但精神压力大;有钱,什么都能办到,没有钱,什么都不行!’”她说,她哥哥韩丁曾认为,现在一些中国青年不了解美国社会的本质,好像那里是人间天堂,黄金铺地。其实,美国人的物质生活水平虽然较高,但其固有的社会本质无法克服,贫富悬殊,金钱万能,没有社会正义。社会福利正在逐年减退,美国老人和妇女的日子最艰难。寒春说:她母亲当了三、四十年的中学教师及校长,五十年代末退休时,每年5000美元退休金,当时可以,但是不断发生的通货膨胀,到了七十年代这些钱已难以维持正常生活,只好靠韩丁和她以及几个孩子共同凑钱维持。



(责任编辑:林飞雪)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主人公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我们会更加努力,宣传红色文化。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
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