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新浪微博

微信二维码

文学艺术

赵剑斌:阳早、寒春红色传奇(七)第7章 在阿拉莫戈多试爆人类第一颗原子弹

发布时间:2021-11-03 来源:作者来稿作者:赵剑斌

第7章  在阿拉莫戈多试爆人类第一颗原子弹

\

 
吉普车沿着崎岖逶迤的山路不停地向南行驶。7月的天气闷热异常,坐在车里的几个人不时地用毛巾擦去脸上的汗水,他们忍耐着酷暑带给周身的不适,随车要去一百多英里外阿尔布开克附近的桑迪亚山去,寻找一个方便的观察点。
 
在恩里科·费米领导下的试验小组成员们,消息是比较灵通的,他们知道7月16日,按照“曼哈顿工程”将要在保密代号为“三位一体”的阿拉莫戈多(Alamogordo)沙漠地区试爆人类的第一颗原子弹。
 
他们没有被要求直接去参与试爆,虽然有些遗憾,但是他们还是很兴奋,得到了信儿以后几乎都不愿失去这一次千载难缝的机会,下午决定驱车去亲自目睹一下那个壮观的场面。
 
试验小组的几个人中,琼·辛顿是少有的几个青年女性之一,她不怕疲劳不怕炎热,跟着去观看试爆。她时不时地透过窗前的玻璃眺望赫梅斯山岗外陡峭而险峻的深谷,望着路旁怪石嶙峋的岩峰,心里略微有一点战战兢兢,但绝不是那种毛骨悚然的惧怕。
 
夜幕逐渐地拉下来,车灯已打开,外面的景色也转换成坡度平缓起伏的埃斯帕尼奥拉和圣菲的荒漠地带。周围既有风沙的嘶鸣,又有吉普车驶过沙漠时的摩擦声和发动机的震动声。
 
司机突然间把车灯关闭了,车速也骤然降了下来,大家明白这是在悄悄地通过被军队封锁的公路。因为由于试验“曼哈顿工程”高度保密的需要,这一带仍然是被军方严格控制的地区,周围被铁丝网隔断了。
 
吉普车躲过了在公路周围巡逻的部队,又行驶了几个小时,才停在一个小山丘上。大家下了车,爬上一座山峰,然后坐在山坡上屏声息气地凝视着黑黢黢的南面。
 
时间在一点点地过去,后半夜气温降下来,琼·辛顿感觉身上有点发凉,但她没有睡意。
 
她期待着25英里以外的南方将要有一场惊天动地的场景,她知道那将是他们几年来日夜兼程的结果。她跟她的小组成员们一样只了解他们在研制的是什么东西,但从来没有想到这种东西将要在什么地方,在战争的什么方面派上用处,并且会真的去投入使用。她以前只听说这仅仅是一种技术上的示威工具。除此以外,她更愿意把原子核技术变成一种纯科学的研究,一种研究人类生活的这个物质的自然界是怎么构成的,怎么组织的,有什么异常的能量,有可能怎么造福人类。她和她的试验小组同事们只是一些纯科学家,从搞学问的层次上来说,这些人已站在科学研究这一金字塔的最高点。这些人甚至看不起搞施工的工程师,他们认为试验基地的许多部门的人员都要比他们搞理论的逊色一些。
 
大家端坐在山坡上,时而交谈几句,更多时间是相互缄默地等待着,注视着远方的天空蓦然间会不会出现奇迹,会不会出现让大家满意的结果。他们不希望失败,他们企盼着自己几年来的心血和努力在那远方的天幕上有一种遂心的表达。
 
试验小组在恩里科·费米教授的指导下,已经试验成功世界上第一个代号为“开水锅”的浓缩反应堆。现在这当儿,他们全都满怀信心地等待世界上第一颗代号为“大男孩”的原子弹的爆炸,对它的成功,他们都深信不疑。他们没有想到这种成功之后可能带来其它的连锁反应,没有想到这种后果将是极其恐怖的……
 
他们已经深深地沉浸在令人神情兴奋的期望中,在热切地等待着。有一位同事掏出怀表看了一眼,另一位同事问:“几点了?”
 
“四点三十五分。”
 
琼·辛顿明白现在已经是16日凌晨的时候,用不了1小时原子弹爆炸的时刻很快就会到来。
 
时间在一分分地过去,焦躁的等待会在心里膨胀出一个巨大的空间,沉默的等待会拉开时间的长度。远方的天空仍然是黯然一片,只有几颗晶莹的星星在拂晓前闪烁。
 
猛地,一个火光突然腾起,天幕上一片光海漾了上来,把一切黑暗的角落都淹浸了,周围的天际俨然猛烈地燃烧起来。
 
琼·辛顿这时不再感到周身发凉,一股热浪迅速地冲了过来,倾刻间弥漫在周围的空气中,使她热得难以忍受,似乎面临着一个巨大的炙热的火炉。
 
接下来,不知从哪个方向充斥在空间的火光逐渐地退了下来,返回到光源处——白色的光变成一个紫色的滚动的火球。火球的上端越升越高,直到一大团蘑菇云的火团在上空发出耀眼的光茫,就像太阳从一个山顶升起来一样。
 
大约两分钟以后,冲击波带着尖厉的声音猛烈而突然发出一阵阵震耳欲聋的隆隆回响,这是地动山摇般的爆破声在山间不断地回荡着……
 
这些人的耳膜被撞击着,只得张开嘴不说话,目瞪口呆地看着眼前发生的一切。
 
……从这以后,原子弹爆炸声的剧烈的震动终于减缓下来,试验小组的同事们也终于喘了一口大气,他们相互间发着感慨,彼此议论起来:
 
“我们几年来的绝对机密已经完全暴露给全世界!”
 
“两年了,我们一直被秘密监视着,当山间的轰隆声传来,我们感觉好像突然被人逮住了,我们已毫无秘密可言。”
 
 1945年7月17日,苏联、美国、英国战时三巨头在波茨坦召开第一次全会。会上,斯大林态度强硬,为讨论涉及到德国、波兰等一些战后处理问题,跟丘吉尔发生了争执。杜鲁门感到恼怒,他说他可以“用一种武器来对付”斯大林。
 
7月21日中午史汀生收到了由特别信使送来法雷尔将军写给陆军军部的报告,报告里首次描述了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情景。午后,这份报告转给马歇尔将军阅过后又是送给杜鲁门总统、贝尔纳斯国务卿。
 
报告称试验是“成功的,出乎人的最乐观的预料”。炸弹是在一个100英尺高的钢塔顶上爆炸的,“产生的能量”估计相当于15000到20000吨TNT。
 
报告描述了钢材如何从钢塔上蒸发逸散,在一个直径为1000多英尺的弹炕中被研碎的泥土如何形成浅绿色的铸块。
 
“在场的每一个人都知道即将发生的事情的可怕潜力”。报告写到爆炸产生的“烧灼之光”和“预告世界末日的隆隆声”,并描述了爆炸后的情景:
 
“整个原野被一种强度比正午的太阳大许多倍的刺眼光芒照得通亮。那是金色的,深红色的,紫色的,灰色的和蓝色的。它以无法形容的清晰和华美照亮了每一座山峰,每一道裂隙以及附近山脉的每一道山脊。……爆炸后五十秒钟,先是冲来了气浪,猛烈地冲击着人和物;几乎立即就随之响起强烈、持久而可怕的怒吼,似乎在预示着世界的末日……
 
“恩里科·费米在爆炸后曾登上一辆用铅板作内部屏障以避免受到辐射的谢尔曼式坦克,勘察了原子弹在沙漠中所掘出的弹坑,一片陷了下去的区域,半径为400码,镶嵌着绿色的,像草一样的物质,那是沙子被熔化以后又凝结成的。这个坑看上去一点也不像亚利桑那州的陨石坑……”
 
史汀生用了近一个小时才读完这整份文件。史汀生读完以后,杜鲁门和贝尔纳斯都显得异常高兴,特别是总统“备受鼓舞”。史汀生和总统、国务卿三人感到如释重负——花了如此多时间和精力,投入了如此巨额的资金和大量的人力,总算没有付诸东流。这个东西发挥了作用——它能结束战争——而且这也是引以自豪的事情,如此复杂而巨大的完全是史无前例的任务竟是由美国人胜利地完成了。
很明显,这消息使杜鲁门的信心增强了,他和贝尔纳斯都感到,在未来与俄国人讨价还价的谈判桌上,他们的实力会因此而更加增强。
 
杜鲁门在波茨坦会议的第二个星期,他知道对使用原子弹的决定不能再等了。
 
7月22日,星期日上午,杜鲁门参加了由他的老朋友,炮兵连随军牧师柯蒂斯·蒂尔南神父主持的天主教弥撒。蒂尔南当时担任驻欧陆军总牧师,是应杜鲁门的请求飞到柏林去的。
 
早餐刚过,史汀生就出现在杜鲁门面前,他带来了从华盛顿发来的电报,称最后行动即将准备就绪,需要确定目标城市。史汀生希望把京都从名单中删掉,他说:“京都虽然是重要军事目标,但它曾经是日本的首都,是日本艺术和文化的圣地……”而应把广岛列为第一个目标,因为日本军队的南方司令部和军需库就设在广岛。
 
杜鲁门同意了史汀生的意见。
 
以后有些历史学家认为,原子弹在波茨坦扮演了杜鲁门向苏联施加压力的手段。据说,在阿拉莫戈多的试验前的某个时候,有一次杜鲁门对他的助手说,如果原子弹试验成功,他“肯定会用它敲打那些家伙”。
 
7月30日,杜鲁门收到一份电报:
 
“格罗夫斯计划的时间表进展很快,现在必不可少的是要在8月1日星期三之前得到你批准扔放的声明。”
 
已经到了杜鲁门在原子弹问题上作出最后决断的时候。现在就是这个时刻,这个决定只有杜鲁门能拍板。
 
7月31日星期二早上,杜鲁门用铅笔在粉红色的电报纸背面写下批复:
 
“建议获得批准,准备就绪后即扔放,但不得早于8月2日。”
 
杜鲁门在离开波茨坦跟斯大林告别之前,不希望发生任何事情。
 
在他们第一天见面的午餐会上,斯大林告诉过杜鲁门,他要像战时一样,在和平时期与美国合作,但是,他说和平时期的合作更困难。这一点他们心里都明白,这种潜在的紧张气氛自始至终都可以说是存在着的。

 
(责任编辑:林飞雪)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主人公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我们会更加努力,宣传红色文化。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
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