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新浪微博

微信二维码

当代青年

清华教授评价当下的大学:越来越像工厂,学生未老先衰,没朝气

发布时间:2024-03-15 来源:蝴蝶花雨话教育作者:

\
 


大学的校园应该是一个充满智慧和激情的地方,也是年轻人追逐梦想、探寻知识的乐园。在这样的一个地方,大学生应该像鱼儿进了水一样畅快肆意,但是现在的大学生有吗?
 
清华大学教授甘阳一针见血,他直言不讳地指出:“大学越来越像工厂,院系像生产车间。”大学是一个工厂,院系是一个车间,这听着似乎有些刺耳,但是细细一品味还真是那么一回事。


\

 
现在的大学真的不知道怎样来形容。扩招是一年一年的增加,看上去大学的发展蓬蓬勃勃,但是对学生真的友好吗?恐怕没有我们想象的这样简单。因为这样的扩招,带给学生的其实并不好。
 
因为大量的扩招,现在的本科生已经远远地超过大专生了,而就是研究生也是扩大到了让人震惊的地步。今年的大学毕业生比去年多出了21万,达到了1158万,而就是研究生都达到了140万。
 
这样的一种状况,说明了什么呢?也就意味着他们一走向社会,就预示着失业的可能,因为人数太多了,哪里有那么多的岗位提供呢?难道真的像人大代表提出的每一个单位拿出几个岗位提供给应届毕业生吗?当笑话看可以,但是面向现实,这是绝无可能的。
 
再想想,每年招生季的时候,总会有大学安排不了新生住宿。这说明了什么?就说明了大学招生已经膨胀到了连学校都没有办法安置的地步。
 
这么多的学生,而老师基本上没有多少改变,那么这些学生能够怎样来培养呢?只能是把大学生当作流水线上的螺丝钉来培养。给所有的学生安排固定的课程,按照既定的标准去学习和考试,仿佛每一个动作、每一个思考,都已经被预设好了。
 
在这样的培养模式之下,学生的精神被压抑,思想被束缚,连自己的选择权都被彻底剥夺了,他们能有的就是被安排,被控制。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他们还能有自己的选择吗?他们还能有自己的想法吗?他们还能把自己的声音传达出来吗?


\

 
什么都不能够,什么都不能做。在这样的一种严格的钳制之下,他们能怎么做?除了随波逐流,机械地跟着别人的脚步走,还能有其他的选择吗?
 
而研究生也是一样。本来一个教授,最多也就带三五个研究生,但是现在一个教授能带十几二十个研究生。在这样的大批量培养的环境里,导师能怎样来培养呢?除了放养,恐怕没有其他的办法吗?一个导师对带的研究生一个学期都看不到几回,他们还能怎样来培养研究生呢?而研究生们又能获得怎样的研究课题和科研能力呢?
 
于是,负责任的导师自然只能按照工厂的模式一样来管理和教育研究生——整齐划一,齐步走。这样的一种状况,学生们还能有怎样的研究能力,又能获得怎样的科研成果呢?
 
连研究生的培养都不能做到手把手地教学,本科生就更是可想而知了。这样长期的发展下去,大学生们能收获一些什么呢?他们的眼里再也没有对知识的渴求,对未知的好奇,对发现的热衷,他们的身体是疲惫不堪的,他们的眼神是焦虑和迷茫的。
 
当一个有良知的教授看到这样一幕的时候,是不是心在滴血呢?也正因此,甘阳教授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呐喊,并且直接用“疲惫、焦虑、未老先衰”这八个字来形容现在的学生,尤其是清华北大的精英学生,可谓是一针见血。
 
为什么现在的大学生变成了这样弱不禁风,对未来充满了迷茫呢?因为他们所有的时间和空间都被学校安排得满满的,他们只能像机器一样每天重复着相同的动作,直到达成预设的目标。
 
而学生为了争夺有限的资源,不得不进行激烈的竞争。他们互相攀比、互相排挤,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健康和幸福。


\
\
\


 
大学不是一个压抑和束缚人的地方,而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地方。我们应该共同努力,为学生们创造一个更加宽松、自由的环境,让他们能够在这里真正地放飞自己的梦想和追求自己的幸福。但是现在不堪的现实,确实是让人感到失望,不是吗?
 
亲爱的读者,对于清华教授一针见血评价大学,越来越像工厂,学生未老先衰,没有朝气


(责任编辑:山鹰)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主人公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我们会更加努力,宣传红色文化。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
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