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新浪微博

微信二维码

社区公告

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基本要求

发布时间:2023-06-13 来源:光明网-学术频道作者:陈文旭

\
 


作者:陈文旭(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回顾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提出背景,可以从党的十八大说起。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消除绝对贫困,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需要继续依靠劳动、勤劳、奋斗来创新致富,创造共同富裕的美好未来。因此,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中,推动劳动教育创新性发展势在必行。

 

同时,当今社会步入后工业化时代,信息化、数字化时代到来,劳动教育的内涵和形式发生了全新变化,劳动教育作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的关键环节和综合体现,肩负着推动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使命。劳动教育作为应对产业结构和劳动形态深刻变化的有效手段和实践路径,成为新时代弘扬劳动精神、树立正确劳动观的必然要求。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为劳动教育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新时代劳动教育仍然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劳动教育被片面理解为技艺学习的途径,或者被误读为休闲娱乐的方式,甚至被当作一种惩罚手段;另一方面,社会上还存在轻视信息化、数字化时代对脑力劳动提出更高要求的现象,人们往往忽视了劳动过程中劳动人民创造的大众文化的价值和新时代数字文化创意的意义。为了科学认识和践行新时代劳动教育,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根据新时代物质社会的新发展、新变化,特别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新变革、新突破,客观、深入地认识和把握劳动教育的发展规律,科学把握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基本内涵。

 

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创新发展,体现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关于劳动教育的相关重要论述之中。习近平多次强调劳动和劳动教育的重要性。2015年,习近平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的讲话中强调:一切劳动,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值得尊重和鼓励;一切创造,无论是个人创造还是集体创造,也都值得尊重和鼓励。在2018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他在给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模本科班学员的回信中指出:“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他号召“全社会都应该尊敬劳动模范、弘扬劳模精神,让诚实劳动、勤勉工作蔚然成风”。广大劳动者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要勤于学习、善于实践,踏实劳动、勤勉劳动,在工作上兢兢业业、精益求精,努力在平凡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动精神,提倡通过诚实劳动来实现人生的梦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反对一切不劳而获、投机取巧、贪图享乐的思想。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把“劳育”纳入人的全面发展教育,意味着把劳动教育纳入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出台,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最高层面首次对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进行顶层设计和系统部署,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高度重视,是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大举措。

 

新时代劳动教育目标肩负着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历史使命。依靠劳动为人类谋福利是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重要思想。习近平强调,要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新征程上,每个大中小学生都是书写者、创造者、实践者。要鼓励学生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以及职业体验和各种实习实训,在实践中学习,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强化使命担当,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意见》指出,要“把准劳动教育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报效国家,奉献社会”;“树立正确择业观,具有到艰苦地区和行业工作的奋斗精神,懂得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深刻道理”,做新时代的奋进者、开拓者和奉献者。

 

新时代劳动教育内容必须突出价值教育的属性。首先,劳动教育助力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的道德理想。劳动教育鼓励勤劳致富,引导人们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劳动实践;劳动教育关注劳动关系中的民主问题,能够增强大众的民主观念;劳动教育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劳动文化,提高全民族的劳动素质;劳动教育传递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的生命共同、命运共同意识,塑造全社会的和谐共生理念。

 

其次,劳动教育指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的道德目标。劳动是通往自由与平等的实践进路,经过劳动教育的规范与引导,人们能够具备自由择业、自主就业的劳动素养,形成尊重劳动和劳动人民的道德情感;劳动也是实现公正与法治的重要途径,劳动教育帮助劳动者提升捍卫合法劳动权益、自觉履行劳动义务的法律意识,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最后,劳动教育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的道德规范。质朴的民族情愫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可以由劳动生成,劳动教育不仅涵养爱国之情与敬业精神,还能升华情感,引导人们将爱国之情转化为报国之行,将敬业精神转化为全身心地忘我投入,在生活中自觉践行爱国、敬业的价值准则。诚实劳动是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基础,和谐友善的劳动关系是社会和谐的根基,劳动教育鼓励诚实劳动,主张建立和谐友善的劳动关系,由此推动全社会诚信理念和友善意识的培育、认同与践行。(本文摘编自北京大学陈培永教授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时代劳动理论十六讲》,有微调。)

 

来源:光明网-学术频道
 
(责任编辑:山鹰)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主人公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我们会更加努力,宣传红色文化。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
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