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新浪微博

微信二维码

史话杂谈

南满铁路:盘踞中国55年的吸血蚂蝗

发布时间:2016-02-19 来源:超级大本营军事作者:锋利的灵魂

1450249900564129.jpg

东北沦陷后,长春成了伪满洲国的“首都”,1932年12月,长春神社更名为“新京神社”。从沦陷之初开始,长春的日本人与日俱增,而且有权势和富有的日本人也随着多起来,当然日本神社也阔起来了。这座神社原来并没有真正的院墙,大门也很矮小,到1935年,日本人捐资修建了院墙,还立起了一座用花岗岩筑成的大门。日本人称神社的大门为“鸟居”,它的形状和汉字的“开”字大体相同:两侧立柱,上有两道横梁,上长下短。

翻开中国东北地图,你会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在东北三省近百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土地上,主要的大中型城市竟然都集中分布在一条呈“T”字型的铁路线上。这就是百余年前由沙俄修筑的中东铁路及其南满支线(即南满铁路)。自1644年,清军入关统治中国,东北就被认为是满清的龙兴之地,严禁汉人越界涉足。为此自1638年(皇太极崇德三年)起,至1681年(康熙二十年)。满清历皇太极、顺治、康熙三朝,用时四十三年,在东北边界修筑起1300余公里长的壕沟土堤,堤上插柳结绳筑成篱笆,并派有八旗兵巡查驻守,史称“柳条边”。这道戒备森严的封禁界限(隔离墙),将东北与关内各省彻底隔绝。此后两百多年,整个东北地区沦为一片人烟稀少、林木茂盛的蛮荒之地。这直接导致了清朝末期沙俄入侵中国东北的边疆危机。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以满清帝国惨败而收场。沙俄帝国趁此机会攫取了在中国东北修筑铁路的特权,至1903年终于建成覆盖东北全境,总长2700余公里的中东铁路及其南满支线(中国境内2437公里)。随着满清封禁体制的瓦解及中东铁路建成通车,大量内地移民和沙俄、朝鲜移民,迁入中国东北(史称闯关东)。人口膨胀使得大批城镇的规模迅速扩张,其中包括中东铁路北段沿线的满洲里、海拉尔、牙克石、扎兰屯、齐齐哈尔、大庆、哈尔滨、牡丹江、绥芬河;以及中东铁路南满支线的长春、四平、开原、昌图、铁岭、沈阳、辽阳、鞍山、海城、大石桥、盖州、营口、瓦房店、金州、大连、旅顺。

这些铁路沿线城市,既有大量人口,也有煤矿、铁矿、金矿、钻石矿、森林草场等庞大的自然资源。沙俄在中国境内修建中东铁路,其最终目的就是想全面控制中国东北地区,攫取这些资源。然而1904年爆发的日俄战争彻底击碎了沙俄独霸东北的美梦。沙俄战败后,日本与俄国在中国东北,以长春为界,南北对峙。沙俄被迫将日军控制下的中东铁路南满支线长春—大连段,转让给日本人。倭寇接手后将其称为“南满铁路”。

南满铁路干线全程仅有703.7公里,但是就在这条铁路上,诞生了侵华日军主力部队——日本关东军,日本在华最大的殖民企业——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日本在华最大的兵工厂——奉天兵工厂,日本在华最大的钢铁基地——鞍山昭和制钢所。围绕这条铁路,日本人一手策划了“二十一条、皇姑屯事件、九一八事变、伪满洲国”等一系列在中国近代史上影响深远的重要事件。可以说,没有任何一条铁路能像南满铁路这样,与中国近代史有着如此紧密的联系;也没有任何一条铁路像南满铁路这样,给中国带来无尽的战乱与杀戮。

1450249968361710.jpg

西伯利亚铁路的修建过程
 

西伯利亚大铁路与中东铁路

南满铁路的历史要从沙俄说起,从16世纪开始,沙皇俄国进入了疯狂扩张阶段,攫取了占亚洲陆地面积近1/3的西伯利亚地区。这片面积达131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有一望无际的森林和草原,肥沃的土壤以及丰富的矿产资源,俄国人将其称为“金窖”。不过由于距离俄罗斯的欧洲部分太过遥远,西伯利亚在其后的三百多年里都未得到开发。因其自然条件恶劣,历代沙皇便将西伯利亚作为罪犯的流放地。直到19世纪末期,俄国开始进入工业化初期。当时英美日德等列强正在远东地区激烈角逐,威胁到了西伯利亚的安全。为了牢固控制这片远离欧洲的土地,沙皇决定修建一条贯通整个西伯利亚的大铁路。

1890年,沙皇亚历山大三世正式颁发命令,决定首先从俄国占领区最东端的海参崴动工。1891年5月,皇储尼古拉(即后来的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亲临海参崴主持铁路奠基仪式。1892年7月,铁路工程同时从车里雅宾斯克往东修建。由于事关重大,俄国最高当局自始至终对该工程给予了高度重视,并于1892年成立了“西伯利亚大铁路特别管理委员会”,皇储尼古拉亲自出任主席。然而铁路工程异常艰巨,除了密布的河流湖泊与山脉、面积辽阔的永久冻土层外,恶劣的气候成了最大的考验。在西伯利亚,冬季的温度能达到惊人的零下50多摄氏度,而在盛夏又经常出现近40摄氏度的高温。巨大的温差经常造成钢铁脆裂、设备损坏。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成千上万的俄国贫苦农民以及服苦役者参与了施工。此外俄国曾多次派人到我国的山东、河南及东北各地招募工人,前后达几十万人。他们冒着严寒酷暑,开山搭桥,铺设枕木,数以万计的劳工因劳累致死。俄国还必须为修建铁路付出高昂的代价,作为欧洲经济比较落后的一个国家,沙俄几乎要倾尽国力才能承担起惊人的费用。仅在1891年—1901年间,俄国就为西伯利亚大铁路花费了14.6亿卢布,远远超过了同期的军费开支。经过13年的艰辛努力,1904年7月13日,这条世界最长的铁路干线才开始通车,而收尾工程则延续到了1916年。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长的铁路干路,起自莫斯科,经梁赞、萨马拉、车里雅宾斯克、鄂木斯克、新西伯利亚、伊尔库茨克、赤塔、哈巴罗夫斯克(伯力),到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全线总长9288公里,跨越8个时区,沿途共有1000多个车站,全程需时7天7夜。

西伯利亚大铁路对中国也产生了巨大影响。由于沙俄一直觊觎我国东北地区。这条铁路在俄国侵华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西伯利亚大铁路开工后不久,俄国财政大臣谢尔盖·维特就主张,大铁路干线应穿越中国东北,并向南延伸直达大连,这样就可增强俄国对中国东北的控制。恰在此时,中国在甲午战争中一败涂地,1895年4月,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和辽东半岛并赔偿白银2亿两,年息五厘,三年内分8次付清。沙俄为了防止日本在远东势力坐大,便联合德法两国威胁日本,迫使其放弃占领辽东半岛(史称三国干涉还辽,这是日俄战争的导火索)。作为补偿,清政府再付给日本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用。至此,清政府需在三年内向日本支付超过2.3亿两白银的战争赔款,而当时清廷年财政收入才9000万两白银。由于清政府无力支付甲午战争赔款。沙俄便乘人之危,于7月6日与清政府签订《中俄四厘借款合同》,用中国海关关税收入做担保,联合法国向清廷提供4亿法郎(折合1亿两白银)的贷款,年息4厘,分36年偿还。

这是甲午战后清政府第一次向列强借款。但在1895年10月支付了第一期对日赔款五千万两和赎辽费用三千万两后,已所剩无几。而1896年2月清政府又面临第二期对日赔款,所以被迫再次举借,以海关收入为担保,向英德两国借贷1600万英镑(合银9762万两),年息五厘,36年还清(不得提前还清)。1898年3月,清廷再次以海关税收和盐税收入做担保,向英德两国借贷1600万英镑,年息四厘五,45年内还清。上述三笔借款共合白银3亿两,加上利息,则高达7亿两以上,而清廷借款打折后实得2.6亿两。这样,甲午战争赔款立即转为对外长期借款,使大清帝国堕入垂死挣扎的深渊。

沙俄侵占旅顺口

利欲熏心的俄国,除了趁机借贷牟利外,还以“功臣”的姿态向清廷提出“借地筑路”要求。理由是西伯利亚铁路原地段地形复杂、气候寒冷,要求清廷借地供俄国在中国领土上筑路。清廷深知沙俄野心,主持此事的北洋大臣李鸿章坚持拒绝。但俄国已擅自派人进入中国境内勘察地形。1896年5月,沙皇尼古拉二世举行加冕典礼,李鸿章做为清廷特使赴莫斯科祝贺。在此期间,沙俄利用中国在甲午战后的困境,以共同防御为名,最终与李鸿章签订了《中俄御敌互助条约》,条约第四款规定:“俄国为将未来远转俄兵御敌,并接济军火粮食,以期妥速起见,中国允许中国黑龙江、吉林地方,接造铁路以达海参崴。唯此项接造铁路之事,不得籍端侵占中国土地,亦不得有碍大清国大皇帝应有的权利,其事可由中国国家交由华俄道胜银行承办”。这个条约直到1921年才公布于世,史称《中俄密约》。1897年底,沙俄以防止英、日、德等国侵占东北为名义,擅自派军舰闯进旅顺港,胁迫清政府在1898年的3月、5月和7月先后签订了《中俄旅大租地条约》、《中俄旅大租地续约》、《东三省铁路公司续订合同》。规定俄国租借旅大25年,旅顺口为俄国的海军基地(此地为天然不冻港),并有建造南满铁路的权利。至此,俄国完全攫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主人公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我们会更加努力,宣传红色文化。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
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