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新浪微博

微信二维码

史话杂谈

南京屠城,“缘”于国军无能

发布时间:2015-12-15 来源:作者:

   对于南京大屠杀发生的原因,国内主流叙事体系都把日军的残暴本性作为主要原因。但所谓“因缘和合,法相乃生”,日本人的残暴只能是事情发生的“因”(也就是内因,事物的主因),而佛学思想和唯物主义辩证法都告诉我们,“因”必须遇到“缘”(也就是外因,即合适的外部环境)才能产生作用。
   因为,日本人固然残暴好杀,但也不能也不会天天杀,时时杀,处处杀。把人杀光烧光,也不符合资本主义剥削掠夺的本质。
   那么,日本人为何要在南京搞大屠杀?一个最简单的外因,是南京沦陷,给日本人提供了屠杀的条件。但占领南京,也只是屠杀的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把人杀光了,对内没有人可以剥削和奴役,对外损害我大日本帝国形象,对我们垄断资本家和军国主义有啥好处?
    于是,有人提出了两个解释:1,日本人在南京遇到激烈抵抗,伤亡惨重,因此用大屠杀进行泄愤、报复;2,摧毁中国人的抵抗决心(类似于成吉思汗对于进行抵抗的城市都进行屠城),使他们不敢在继续这么激烈抵抗。
   但问题是,在此前进行的上海之战,同期进行的太原会战(包括忻口战役),和此后进行的徐州(包括台儿庄之战),武汉会战(包括万家岭大战),中国军队的抵抗激烈程度都远远超过南京之战,相持阶段的三次长沙会战,上高之战,常德之战等,甚至豫湘桂大溃败中的洛阳之战和衡阳保卫战,国军抵抗也比南京强的多,日军伤亡也更大。但都没有发生什么集体性大规模的屠城。大家看过《情深深雨蒙蒙》里的上海,《四世同堂》里的北平,都是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写的,应该都比较接近事实,里面的故事固然悲催和灰暗,但倒也并没有什么肆无忌惮的烧杀抢掠。
    由于“技术”上的原因,伤亡数据往往不真实,但时间却无法造假。我们看看几大战役的持续时间——淞沪会战接近3个月(8·13-11·9),徐州会战四个月,徐州会战近6个月,而太原会战也进行了两个月,而南京保卫战,从12月1日日本大本营下达新的战斗序列并于同日攻占江阴要塞开始,到1213日军进城并开始大屠杀为止,满打满算也才13天!
   因此,南京大屠杀的外因,不是国军抵抗太激烈,恰恰是国军太无能,抵抗太无力,指挥太无脑!
     为什么这么说?
 
     关于南京屠城,中日双方和一些第三方(国)专家还分析了其他几个具体原因。
     一个比较一致的观点是,由于八九万国军官兵来不及撤退,成为南京治安的严重隐患,导致日军不分青红皂白急性屠杀。
     这个观点比较给日军面子,也是日本人最爱听的。但这当然不是全部原因,否则我们无法解释为何还有那么多根本不可能是军人的老弱妇孺被屠杀;另外,强奸女人和治安有关吗?另外,被杀的还有四万多战俘,这些人都被俘了,还有啥威胁?
       但也不能就认为,军人混入平民引起的治安考量,就不是屠城的原因。因为相对于其他几个大小会战,南京保卫战是撤退最混乱,是仅有的两个国军大规模成建制被俘的会战(另一个是中条山战役)。 而无论是太原,淞沪,徐州,武汉还是此后的长沙,常德等大战,虽然即便兵败城陷,但国军要么只有成建制被歼灭(如常德会战),却基本没有并团以上集体被俘或不及撤退(逃跑)的情况,尤其是武汉和徐州会战,我军数十万大军都是在日军包围下,在给予日军大量杀伤后,从容撤退,日军进城时上,从军事角度上,都属于扑了个空。而日军付出更大代价扑空后,也并没有进行屠城。
      因此,拙劣的撤退组织工作,确实是导致屠城的第一外因(根据记载,日军12月5日开始于南京外围接战,12月9日唐生智下令收缴南京所有船只,开往北岸,但仅仅过了两天,12月11日唐生智受到 蒋介石命令撤退,只是简单的开了一个会议,传达了一个简单的撤退的命令,简单的划分了下撤退方向。便自己乘小渡轮逃离南京,南京整体指挥系统顿时瘫)。
     当然,指挥官们的拙劣不仅仅在于撤退组织,作战的指挥同样错误百出。应该说,在战前,国民政府和蒋委员长并非对未来战局的预测和洞察还是不错的,一个例子就是蒋能够主动在上海发动攻势。而战前民国政府最大的一个军事基础建设就是从上海到南京的三道现代化国防线建设(号称东方马奇诺)。这些设施均是面向东方。于此同时,在南京和长江以北到徐州,也建设了大量面向北面的国防线。这说明,老蒋已经预测未来日军会从北、东面两面进攻南京与作为中国腹心的长江流域。
     但历史和老蒋开了个玩笑,后来日军不仅没有从北面进攻南京,相反,是从南京出发渡过长江向北进攻徐州。结果这些工事不仅没有成为我军抵抗日军的阵地,反而成为日军进攻国军的阵地。李宗仁回忆,徐州会战时,淮河是抵抗南路日军的主要屏障,但河防作战的最大困难,就是日军利用南岸的国防工事居高临下向北岸射击(因为当初老蒋可是把淮河作为抵抗日军南下的屏障,所以防御攻势都修在了河南岸……
    长江北面的工事反而为敌军提供了便利,江南的工事也好不了哪里去。国军从上海败退后,由于过度匆忙,组织混乱,结果连国防工事的钥匙都找不到。结果三道耗费巨资建设的“马奇诺”形同虚设。日军从11月9日攻陷上海到12月5日打到南京城下,只用了不到一个月时间。而朱元璋修的南京城墙,虽然号称“天下第一城”,毕现代化的苏嘉国防线还靠谱得多,但也只用了一周就彻底失守。这较之徐州,太原,武汉,上海的保卫战动辄坚持数月,国军表现可谓天差地别!
      所以说,认为南京大屠杀是因为国军抵抗激烈而进行报复的说法是不靠谱的,相反,恰恰是抵抗不力,才导致了屠杀!
      为何这么解释?这就涉及中外专家对南京屠城的第二个比较一致的解释:由于俘虏太多,粮食供应困难,因此干脆杀俘节粮!对此,有关记载很多,我这里部详细分析。但粮食供应困难和国军抵抗不力有什么关系?主要是两方面,抵抗不力,导致俘虏多,更重要的是,抵抗不力,导致日军推进过快,以至于后勤补给不及。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解释了,为何抵抗数月的太原,武汉,徐州等重镇失守时,没有出现屠城——俘虏少,而且由于屯兵城下时间较长,有足够时间运输补给。
      所以,屠城的主要外因:就是国军无能,抵抗不力,导致失守过快,于是日军还没做好入城的物质与精神为准备就占领了南京;其次,你抵抗不力倒也罢了,起码撤退搞得好些啊,结果连撤退都不会撤(这点连韩复渠都不如,起码人家没有丢下士兵,也没有因此导致百姓遭殃)。
    但从理性上考量,屠城尽管解决了治安和口粮问题,却在军事和外交惹来更大的麻烦——中国人的抵抗决心更加坚定,而国际舆论也更加同情中国而指责日本。为何日军还会做出如此疯狂的举动?这还得从国军方面寻找原因。
      也正是由于国军的抵抗不力,导致国军精锐首次被成建制地大规模被歼灭,这使得日军非理性地认为:国军主力已经被击溃,中国已经基本丧失抵抗能力与意志,因此我们做出再疯狂的事情也已经不会改变战争的结局。
     所以,说到底,除了日军的残暴这一内因,导致南京屠城的根本外因,就是国军太无能,抵抗太无力,指挥太无脑!
    “三无”国军,成为了导致三十万冤魂的主要帮凶!
(责任编辑:陈久艺)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主人公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我们会更加努力,宣传红色文化。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
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