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新浪微博

微信二维码

中国历史

王耀海:为什么近代中国没有走资本主义道路?

发布时间:2020-05-03 来源: 产业人网作者:王耀海

人类社会的经济文化,总发源于其所处地理环境。由此产生的地理因素,将直接催化或者影响社会制度的产生。特别是在人类文明演变早期,地理因素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社会演变,进而成为深度影响国家民族后续演变的传统基因。

  从地理决定力角度来看,在山阻海堵的中国,其核心地区即中原,有封闭式的广大平原。由此,各地区之间联系较多,区域间隔力不足以造成地区壁垒。一旦有权力中心建立,其支配力容易快速抵达周边并形成有效统治。同时因为平原广大,也相应地具有强大的矛盾卸载能力。这样的地区特别适合建立统一、集中而稳定的国家政权。作为结果,中国是集权专制大一统国家的天然适域。自古迄今,因为生产力发展而要求建立的社会制度,都要受到来自地理决定力这个基因的强烈影响,做出适应性增强或者削弱。由此形成的中华基因线自古贯穿而来,影响迄今未衰。

  在集权适域基础上,中国古代逐渐形成稳定而强大的超稳定政治社会结构。在制度本性推动下,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内在要求专制,因此中国这块集权适域的集权特征,得到世所罕见的加强。制度决定力与地理决定力同时并存,使国家保持能力产生极为强烈的同向倍增。这样,中国成为世所仅有的超稳定社会结构,跨越五千年而始终传统连绵。

  具有强大的自我保持能力,使国家不仅能够因为社会底座深厚而迅速发展,也可以及时排斥偶然侵入的异质因素,并且具有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以至于在制度容量发挥完之前,可以一次次反复重建同质的政权体系。这也使得在某个突出时代的制度建设经验,具备了跨越千年的长久可借鉴性。
 

  在封建制度趋于衰弱的明清时代,虽然社会已经出现异己的资本主义因素,但是,当时的国家仍然能够利用普适全域的制度能量,在全国持久形成的封建社会惯性的助推下,及时有效地遏制尚显弱小的资本主义萌芽因素。在强大的制度塑造能力面前,资本主义萌芽要么因被排异而灭亡,要么变形,浸染着封建社会因素,披着封建社会所能允许的外衣,在中国这块专制适域中艰难谋求生存。

  在强大的封建制度的钳制下,资本主义制度发展不起来,使中国必然失去资本主义最好的发展契机。在与先发达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比较过程中,弱势中国受到强力西方的侵略。在失去自己诸多资源的同时,也被迫引入资本主义因素以求在比价中获得生存可能。但是,在封建制度惯性基本未改的前提下,这种被迫型的资本主义引入并不能形成足够的制度涡旋引力,以在中国场域内快速推开资本主义制度模式。

  其结果,就是中国的资产阶级发展非常弱小,而地主阶级依然强大。而且,因为脱胎于封建社会结构,新生的资产阶级也必然与旧社会结构,有着方方面面的内在联系。同在私有制基础上产生,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具有浓厚的阶级血缘。同时作为社会结构中的新旧高位阶级,本就有阶级血缘关系的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更容易接近起来,共同反对劳动群众这个头号敌人。本来就很虚弱的资产阶级日益感觉到,在仍然拥有惯性实力的地主阶级身边,他们才是安全的,心情才是稳定的。因此,与地主阶级联合起来,是他们的最优选择。

  当时的晚清王朝,同时压迫着汉族地主阶级、各种非权资产阶级、农民阶级和无产阶级,成为各种社会力量共同反对的焦点。这样,在清王朝封建政权能量逐渐衰减的同时,恰逢新制度应该替代旧制度的制度革命契机。推翻清王朝的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联合受清政府压制排斥的地主阶级、农民阶级、无产阶级共同进行的一次以建立新型王朝为趋势目标的资产阶级革命。这个革命内在要求建立新的封建政权,同时又要成为资产阶级政权。最终,形成封建性的资产阶级混合政权。在失去中央政权控制力之后,以北洋军阀为代表的各地军阀应时而生,实际上就是社会实力多元前提下的历史表现。他们的共同特征,就是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同时并存,在适度内斗的同时又相互合作。

因为中国是集权适域,而且统一又是资产阶级发展的必要前提,结束清政权灭亡后的力量分散和制度混乱双向加强所带来的大分裂,成为来自历史和现实的基本要求。在始终存在外国侵略分割力量的危机威胁的前提下,这种要求被快速加强,使中国不可能出现类似春秋战国或者五代十国那种悠然性的国内分裂。

  以此作为功业指向,收束分裂的统一活动未曾停止。经过北伐以及后来的各式招安,国民政府逐渐使中国在形式上统一。但是,结束分裂以实质统一,根本上还必须以实现制度革命即民主革命作为基础。只有完成民主革命,才能既消灭地主政权,又消灭地主阶级,同时能抵御外来侵略。历史提出课题,谁能领导实现这样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谁就能按照自己的阶级本性和阶级意志再次塑造中国。

  因为阶级本性和阶级血缘所限,实力本就不足的资产阶级始终软弱并向旧政权投降。在地主阶级已经逐渐丧失完整的统治能力的前提下,即地主阶级迫于历史情势不得不接受资产阶级的存在,并且主张应该给予资产阶级适当的发展条件的前提下,中国资产阶级害怕工人农民运动,超过害怕新型地主阶级可能对社会带来的剥削压迫。这样,资产阶级直接压迫工人阶级,地主阶级直接压迫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因为阶级本性、阶级血缘和现实政权紧迫联合起来的基础上,资产阶级同时又间接压迫农民阶级,地主阶级也同时间接压迫工人阶级。这种双向压迫,在西方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人民的前提下,被加速倍增。来自外力的深重压迫,使得当时中国良性因素难以有效生长出来,因此更不可能解决社会矛盾,以安抚本就具有革命意愿的工农反抗。这样,因为国内外诸多因素复杂交织,通过正常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来凝聚良性因素以确保中国稳定向好的可能性被彻底封死,阶级压迫空前激烈。

  由此产生的空前双向压迫,必然激发双向反抗。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联合起来,坚定反抗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的阶级联合政权。作为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直接产物,基于阶级本性,无产阶级斗争性最强,而且没有后退余地。他们在反对反动联合政府的斗争中,立场最为坚定,斗争力量最为强大。所以,无产阶级是中国近代革命真正的领导阶级。因为最高点经济基础和领导革命的阶级已经质变,这个时代进行的革命,实际上已经从所谓农民革命不可避免地过渡成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这种客观革命进度,使参与无产阶级革命的人,不论其初衷或者后续意愿如何,客观上都在代表无产阶级而进行活动,并产生无产阶级革命的意义。如毛泽东等中国革命的领导者,虽然他们本身来自于农民阶级,甚至有的革命前辈参加革命时本身也主要以解放农民作为初衷,但他们参加中国当时的革命,实际上是作为无产阶级革命构成部分而活动的。由此,他们本身不可避免地成为来自农民阶级的无产阶级革命领导者。

  作为比较,农民阶级虽然因为直接受地主阶级压迫,同时间接受资产阶级压迫,而反抗意志很强;但是因为农村生产方式的落后、分散,使得农民阶级更容易自私、分散、投机和动摇。农民阶级在外在压迫强烈的前提下,容易产生强烈的反抗力量。但是一旦外在压迫有所缓和,则农民阶级容易放松进而易于受到诱骗,导致革命力量涣散而失败。因此,农民阶级不可能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第一推动力阶级,而只能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成为辅助性的联盟力量。

  中国社会结构内部的其他阶级,基本上都是没有多大代表力量的小型阶级。在大阶级始终存在的前提下,它们只能被迫附属,而在思想和行动上并不具有代表性。因此,中国需要完成的民主革命,只能由无产阶级领导,联合农民阶级,争取社会最大多数的支持,反抗资产阶级、地主阶级和其他一切产生压迫剥削的阶级、阶层。本质而言,中国的民主革命,就是在复杂制度交接过渡阶段,综合的被压迫阶级,反抗综合的压迫阶级的一场革命性的阶级斗争。实质观之,这场革命是一场四合革命,即农民革命、民族革命、资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革命四种革命因素一体共存。也就是说,革命过程中的每一步,都重点各异地同时带有这四种革命的性质。中国的革命阶级,要同时反对封建王朝、地主阶级、帝国主义和资产阶级。正因此,当时中国所面临的是三千年未有之变局。

  

t01de7928deb47d8bbe.jpg

  这场阶级革命,具有自己更加细致的特点。因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非常缓慢,无产阶级力量并不强大。因此,在并不发达的城市领导革命,会因为支持力量薄弱而难以取得真正胜利。也就是说,无产阶级虽然能够代表社会趋势而站在历史最前沿,却不能充当革命的主力军。中国民主革命的特点,就是无产阶级主办,农民阶级承办。因为中国自古两千多年以来的历史,对农民阶级的压迫深入骨髓,所以农民被压迫的力度空前大,他们的反抗意志也就非常强。在无产阶级不能直接充当革命主力军的前提下,农民阶级必然要在革命同盟范围内部,承担起主要革命者的历史任务。与之相应,不能把反动势力浓重,因而革命难度空前巨大的城市作为革命主场,而必须把深受地主阶级长期压迫,因此革命潜力深厚,而且反动势力更难细密化控制,因而更有革命生存空间的农村,作为革命力量常态产生地,并设定为革命根据地。

  农村包围城市,农村支撑城市的革命格局应时产生。准备力量于后方,决定胜负于前方。因为农民阶级主办,使得中国革命似乎更是农民革命。也因此,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带有更多的农民革命色彩。但因为这个时代前沿的主要矛盾,已经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以至于所有的革命活动,最终都直接或者间接产生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即以同时反对资产阶级的方式,为资产阶级发展剔除地主阶级的障碍。而真正被扫除的,是制度容量已经耗尽,因而必须退出历史舞台的地主阶级。在客观上,民主革命最终受益者还是资产阶级。

  而且,如果脱离无产阶级革命轨道,就会把中国革命变成农民革命,而弄不清楚革命的敌人所在,斗争力度会因为行动杂乱而降低,最终革命也会失败。不论是否出身农民,实质上充任无产阶级领导核心的人员,都首先是为无产阶级革命任务服务的,即以无产阶级革命家角色出现的。因此,其个体活动在整体运动中必然呈现出强烈的无产阶级革命色彩。也就是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作为无产阶级革命支撑力量而存在的,而不是或者不仅仅是作为农民反抗地主的力量而存在的。

  因为历史条件下形成的资产阶级软弱性,无产阶级被迫强行代替本来应时却错位时代的资产阶级,应时趋前地代表社会站在革命前沿,成为革命的第一推动力。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因为获得整个社会多数阶级即多数人的支持,而获得压倒性的多数决定力。在克服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之后,又推翻由美帝扶持、代表综合反动阶级根本利益的蒋介石反动政府,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任务,建立了由无产阶级主导、农民阶级参与领导的新中国。

(责任编辑:山鹰)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主人公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我们会更加努力,宣传红色文化。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
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