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新浪微博

微信二维码

中国历史

廉价劳动力与副业产出,宋代发达经济背后普通农民所作出的贡献

发布时间:2023-12-29 来源:青史笔谈作者:

\
 


导语:
 
宋朝是我国历史上经济最为发达的朝代之一,这得益于宋朝发达的工商业。除了农民们收获的粮食,宋朝的市场上还流通着大量的农副产品和手工业产品,通常情况下这些产品的生产者也是农民。
 
宋代虽然经济发达,但是底层的劳动人民生活却十分艰辛。迫于生活的压力,农民们除了从事农业生产,还需要从事各种各样的副业来补贴家用,这样才能维持全家人的正常生活。
 
生存不易,宋代农民争分夺秒的田间劳作和艰苦的劳动环境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辛弃疾的这首词描绘了宋代田园生活的美好,然而,这情景只是文人笔下理想化的生活。在实际生活中,宋代农民的却过着无比艰辛的生活,他们无暇像文人墨客一般体验生活的闲适,为了养家糊口,他们必须争分夺秒地进行农业生产。这种争分夺秒的紧张感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第一、农户们全家都要参加劳动,男女老幼各有分工,都要为家庭的农业生产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二、为了不耽误农时,即便天气不好,农户们也要下地劳动。
 
•第三、为了多干一些农活,农民们一般中午是不回家吃饭的,而是由家里人送来。有的人甚至搭起茅棚,居住在家中田地中就近照料庄稼。
 
•第四、即便家中有很重要的事情,农民们也会将农业生产作为第一要务。甚至家中妻子待产,农夫也不会忘记去田间劳作,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可想而知。
 
宋朝的农民生活如此艰辛,除了田间劳作辛苦之外,还有社会环境的因素。由于底层民众生活困难,导致世风日下,偷盗行为非常猖獗:
 
“弋阳县结竹村吴庆长,遣仆夜守田中稻。有操镰窃刈之者,持挺逐之不获,明夜复然。”
 
即便有人看守,还是有人大着胆子来偷稻谷,并且屡禁不止,由此可见当时的社会风气。因此农民不但要辛苦劳作,还要花费大量的精力来防止自己家的庄稼被人偷走或者破坏,或许这也是许多农户选择在田地里面搭起茅棚居住的原因之一。
 
除了人祸,还有天灾,宋朝时期的自然灾害也非常频繁,给劳动人民带来了巨大的苦难:
 
“绍兴二十六年,淮、宋之地将秋收,粟稼如云,而蝗虫大起,翻飞蔽天,所过田亩,一扫而尽。”
 
自古以来,天灾对农业生产都会造成巨大的破坏。眼看就要秋收却遭遇了蝗灾,结果农民一年的劳动心血就付诸东流,甚至生命安全也难以得到保证,心中的悲苦可想而知。就算在朝廷的赈济之下活了下来,农民们第二年的劳作也势必更加艰辛。


\

 
而就算在风调雨顺的年份里,农民们也要面对野生动物的袭扰:
 
“绍熙四年春,古田县师姑山有村妇采笋,为虎搏去。”
 
村妇采笋是为了补贴家用,这种现象在当时非常普遍,是宋代农户全家劳作的表现之一。但是当时乡野之间猛兽很多,对村民造成了很大的威胁,人们的劳动环境并不安全。
 
为了保证庄稼的产量,农户们不但需要争分夺秒地干农活,还要防备天灾人祸,甚至有时连生命安全都会受到威胁,宋代农民劳作的艰辛由此可见一斑。
 
佃户和受雇农民,失地农民为求生存成为了廉价劳动力
 
宋朝的土地政策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并不抑制土地的兼并,同时国家也并不会为农民分配土地。在这种政策的影响下,宋朝的失地农民越来越多,这些人为了养活自己,只能为其他人干活。他们要么为别人种田成为佃户,要么就成为了受雇于人的劳动者。
 
佃户和农奴是不同的,他们和雇主之间是经济合作的关系,而不是所属的关系。地主拥有大片土地,但是却缺乏劳动力。佃户自己没有土地,他们依靠租种地主家的土地来养活自己,收获的时候需要上交一部分粮食给地主作为“租子”。
 
由于受雇于人,佃户在自由方面会受到一定的限制。但是这种限制是有限的,他们可以随时结束和地主家的雇佣关系,因此佃户对自己的工作可以进行灵活的安排:
 
“乐平新进乡农民陈五为翟氏田仆,每以假时受他人庸耕 ……郑四客,台州仙居人,为林通判家佃户,后稍居储羡,或出入贩贸纱帛海物。”
 
陈五虽然是翟氏的佃户,但是在闲暇的时候却还能为其他人工作,挣点外快。而郑四客虽然是林通判家的佃户,但是却可以自主地去经商。由此可见佃户这一身份并不会完全束缚住农民,他们可以依照自己的想法行事。
 
而受雇农民和雇主的关系其实和佃户与地主的关系相差无几,只不过佃户是租种土地,而受雇农民则是干些别的事情:
 
“吾乡白石村民。为人织纱於十里外。负机轴夜归……荆门长林县的农民邹亚刘,薄有费业,且常为人佣,跋涉远道,在家之日少……”
 
受雇农民们有的干着手工业活,类似于现在的工人。有的则干着跟班跑腿的活,为雇主出一膀子力气。这些劳动都不比种地轻松,并且在受雇期间他们的自由会受到限制,需要听从雇主的指示行事,但是解除劳动关系之后,雇主就不再能够约束他们了。


\

 
宋朝虽然并不限制土地兼并,无地的农民也多,但是成为佃户和受雇农民都能解决底层农民的生活所需。而大量的失地农民涌向城镇,则为工商业发展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进一步促进了宋朝社会经济的繁荣。
 
农民养家糊口的副业却促进了经济发展
 
宋朝时期由于农民的生活、生产条件都非常艰苦,并且很多农民都是租种地主家的土地,需要交租。因此单纯地种田很难满足农民的日常开销,于是各种各样的副业就走进了农户的日常生活中,并且得到了可持续的发展。
 
养殖业是宋代农民常见的副业,最常见的就是养蚕。宋代农村农桑结合的现象已经十分普遍,桑叶和蚕在当时都是非常宝贵的生产资源。有时候桑叶特别贵,农民也会将自己家养的蚕遗弃,通过卖桑叶来挣钱。
 
除了种桑养蚕,农民的副业还可以是饲养家畜和家禽:
 
“婆源张村民张时,所居临溪,育雌鸭数十头,日放溪中,自棹小舟看守,岁收卵四五千颗。”
 
但是饲养家畜和家禽是需要一定条件的,家畜和家禽本身就是一种贵重的财产,赤贫的人家是经营不了这种副业的。并且饲养家畜和家禽不但需要一定的成本和养殖经验,还需要较强的市场观念:
 
“临安赤山居民李三,屠家也。绍熙元年,养一猪甚肥脆,与妻议,欲趁冬至前宰杀,克应人家时节使用,比之常日,可赢得千百钱。妻以为然。”
 
知道什么时候拿去贩卖能挣更多钱,这就是宋代农民的心思活络之处。从中也可以看出,商业思想在当时已经非常普及。


\
 

 
养殖业终究是需要一定成本的,门槛比较高。那么那些没有启动资金的农民就不做副业了吗?
 
当然不是,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普通农民的副业生产更多是就地取材。居住在湖边河边的农民通常都是以捕鱼为业,当然也有捕蛙,捕田螺,捕螃蟹等等。家中附近没有湖泊的农民通常都以砍柴、狩猎为副业,比如:
 
“德兴县上乡新建村居民程氏,累世以弋猎为业,家业颇丰。”
 
还有人以编制等手工业为副业,比如:
 
“新安人吴十郎,以织草履自给。”
 
这些副业成本低廉,有的侧重于技巧,有的则是力气活。最重要的是副业可以为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在农业生产环境越发恶劣的时期,开展副业是农民们养家糊口的重要途径。
 
通过对副业的了解我们不难发现,农民们通过副业生产了大量的物品,而几乎所有的副业最后都涉及到了买卖,农民需要通过交易才能让自己的副业产品变现。就拿织草鞋来说,农民需要将自己编织的草鞋卖出去之后才能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否则就是瞎忙活。这就促使农民的商业意识和商业实践行为越发的兴旺发达,比如:
 
“贩卖海狮的农民张四,每浙东舟到,必买而置于家,计逐日所售,入盐烹炒。”
 
随着农民做副业的普及,农村也就形成了浓厚的商业气息。甚至有的农民商业头脑非常好,懂得了利用资本来盈利,过上了靠吃利息吃饭的生活:
 
乐平八间桥农民张八公,唯赊放米谷,取其赢息以瞻家。每岁置一簿,遇贷则书之,已偿则勾去。
 
副业可以为农民家庭带来实际的利益,对农民来说是养家糊口不可或缺的工作,而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则起到了更大的作用。这种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物质层面,宋代农民对副业的普遍经营让市场上的商品数量增多,使得商品经济更加繁荣。
 
•二是精神层面,副业一般都结合了生产和买卖,这培养了普通人的商业头脑,让做生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可以说农民副业的普及为宋代商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对大宋的经济的繁荣功不可没。
 
结语:
 
古代的农业生产本就艰辛,既要在田间高强度的劳作,还要预防人和动物对庄稼的破坏,甚至可能在灾荒之下颗粒无收。
 
而从国家政策看来,宋朝并不禁止土地兼并,很多农民都失去了土地,他们租种的土地需要交租子给地主,剩下的很难维持家庭一年的开销。
 
在这种情况下,宋代的农民开始热衷于副业生产,这是劳动环境和国家政策的双向挤压在逼迫着农民做出改变,但是这种对农民的压迫却最终促进了宋朝经济的发展,真是让人唏嘘。


(责任编辑:山鹰)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主人公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我们会更加努力,宣传红色文化。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
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