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新浪微博

微信二维码

中国历史

毛泽东的时代,我们崇拜的是掏粪工人时传祥,是铁人王进喜

发布时间:2022-01-13 来源:今日头条作者:老李不说

\

我们后人是崇拜毛泽东的,也是怀念毛泽东的,尤其是在当代年轻人里面,这种情况十分常见。如果你觉得不信,这篇文章下面的评论区就是最好的证明。

怀念毛泽东,怀念的是毛泽东的那个时代。不禁要问,那个时代有什么好的呢?吃不好穿不暖,家里有个手电筒都开心得不行,为什么要怀念那个贫穷的时代呢?
 

日子是贫穷的,人心是“富裕”的。常听爸妈念叨起毛泽东时期,虽然日子不是那么富裕,可是每个人的脸上每天都是挂着笑容的,那种笑是发自内心的。
 

似乎,陷入了一个矛盾的怪圈,想不出来一种合适的说法来做个解释。
 

想了很久,今天说点什么,那么咱们就来说说毛泽东的时期为什么能做到让人人都那么开心且富足地生活呢?其实就是“平等”两个字,毛泽东那个时候真正做到了人人平等,在平等的基础上,我们每个人再去看身边的每个人,就不会有那种差距感所造成的优越。
 

什么意思?
 

比如一位在高级写字楼里面上班的程序员,会觉得自己用着优越的身份,一位在马路边打扫卫生的清洁工人,觉得自己的工作不是那么光鲜,身份地位相对于坐在写字楼里面的程序员是有落差的。
 

这就是两个人之间的不平等,有了不平等,就会有身份差距,身份差距就会导致有些人看不起有些人。
 

但是毛泽东时期不同,大家的身份都是一样的,均是平等的,西装革履的程序员和衣服破旧的乞丐没什么差别,也就不会存在看不起的情况发生。
 

要知道,毛泽东那个年代,我们崇拜的偶像是谁呢?
 

是挑粪工人时传祥,是普通的一名战士雷锋,是普通的石油工人王进喜…
 

毛泽东所说的人人平等,其实你还没明白其中的内涵。
 

01 劳动,决定平等


按照毛泽东当年跟斯诺说的情况来看,少年时候的毛泽东有着在那个年代还算富裕的生活,自己的父亲靠着经商,每年都能获得不错的收入。
 

毛泽东父亲原本的打算很简单,让毛泽东读上几天书,认识几个字,就回到家里帮助自己经营生意,一辈子自然也就吃喝不愁。父亲早早给少年时候的毛泽东定了童养媳就是这么一个打算。
 

如果按照这种家庭环境来看的话,毛泽东从小应该是养尊处优,长大之后也应该是一个会享受生活的公子哥。
 

事实却大大相反,从毛泽东离开家乡算起,在以后的整个人生当中,始终是和农民在一起,和社会最底层的工人在一起。
 

毛泽东真正意义上接触社会底层的穷苦人民应该还是要从安源煤矿说起,毛泽东在这里和工人一起生活、吃饭、下井劳动,完全把自己当做了一名煤矿工人。
 

也正是有个这一时期的经历,在以后毛泽东的价值观里面埋下了以劳动来定义平等的种子。
 

怎么理解毛泽东的这一思想呢?
 

一个人有五亩土地,另外一个人有着两亩土地,这两个人放在一起比较的话,一般情况下会自动按照土地多少来划分,要是分钱的话,五亩土地的那个人自然就会分的多一点,两亩土地的那个人就会分的少一点。
 

可这显然是不公平的,按照这一逻辑,五亩土地的那个人就是躺着不干活,或者是少干点活,也能获得更多的报酬,两亩土地的那个人即使再怎么辛苦也没法和五亩土地的那个人对等。
 

这一问题困扰了中国封建王朝几千年,始终找不到合适的解决办法。
 

1933年10月,苏区土地改革遇到了问题,方向与原本的设想发生了严重偏移。这一问题出在如何划分富农、贫农和中农。
 

为了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毛泽东起草了一个文件,这个文件也成为日后指导农村工作的一大准则,文件的名字叫做《怎么分析农村阶级》。
 

这份文件是毛泽东人人平等思想的一个开始。
 

在这份文件当中,毛泽东将农民是否占有生产资料、以及是否参加了劳动作为划分阶级的标准。也就是说,一个人如果不参加劳动,即使拥有再多的土地也是白费功夫。
 

原本的地主老财这一下子就慌了,这部分人就是前面我们所说的拥有五亩地的那批人,他们拥有更多的土地,在分配的过程当中就占据着先天优势,那些没有土地的辛苦劳动者却占据劣势。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说的就是这么一种状况。毛泽东要解决的问题,其顽疾也在这里。
 

毛泽东在文件当中说明,占有土地,自己不劳动,或只有附带的劳动,而靠剥削农民为生的,叫做地主。
 

解释一下这句话的意思,拥有五亩地的那个人,不能再只是单纯地指望这五亩地就得过上衣来张口饭来伸手的神仙日子了,只要不劳动,那就是地主。再通俗点的意思,再厉害的人,也得劳动。
 

接着,毛泽东又说到,有些地主破产了,但破产之后仍不劳动,依靠欺骗、掠夺或亲友接济等方法为生,而其生活状况超过普通中农者,仍然算是地主、富农。
 

注意这里看毛泽东所提到的区别,重点部分还是以是否参加劳动来作为划分标准,更加全面的是特别强调了“欺骗和掠夺”这一部分。
 

毛泽东是一个写词的人,在写文章方面可谓是字字都要反复琢磨,这几个字很值得玩味,地主因为某种原因破产了,还是有着那份地主的坏心思,想着指望自己原先的名声和狐朋狗友的接济,依然能过不错的日子。
 

不好意思,毛泽东将这部分人依然定义为富农。
 

毛泽东定义中农为生活来源全靠自己劳动,或主要靠自己劳动。中农一般不要出卖劳动力,但是贫农一般要出卖小部分的劳动力。至于工人,则是要完全地或主要地以出卖劳动力为生。
 

是不是很拗口,甚至有点难以理解?其实这里面的关键就是是否参加劳动作为划分标准,毛泽东更近一步把这作为划分阶级的标准。
 

这有什么值得赞美的呢?要知道,毛泽东的这一定义和划分为当时推翻封建地主占有制的土地革命找到了依据。
 

那毛泽东为什么说我是富农呢?因为没有劳动,有一定的劳动也只是附带的劳动。不能说地主去地里收了一天的麦子就是劳动了,这是附带的劳动罢了。
 

这就是土地革命的依据,也是千千万万农民得到自己土地,开始新生活的源动力。
 

毛泽东的这一思想,能解释我们前面开头说的程序员和清洁工的问题,这两个人的身份划分就以参加劳动为依据,今天就是礼拜一,两个人都在这一天进行了各自范围内的工作,也就是劳动,那两者就是平等的劳动者,不存在高和低、好和坏的区别,这就是人人平等。
 

中国封建社会几千年来不能解决的问题,每一个封建王朝始终逃不过的鼎盛、灭亡的周期律,毛泽东看到了本质。
 

以前的封建时代,哪里有什么平等可言,有人生下来就是帝王将相之子,自然也就高人一等,有人生下来就是穷人家的某个狗蛋某个苦孩子,那这一辈子也就注定要过苦日子。
 

毛泽东推翻了这一定义,谁说人生下来就要划分高低贵贱呢?
 

02 劳动平等,才有劳动者创造的世界


毛泽东确定了人人平等的社会关系,确定了人和人之间划分的标准为是否参加劳动,这之后,一个光荣且极具时代意义的名词诞生了,这就是“劳动者”。
 

我们歌颂劳动者,赞美劳动者,推崇劳动者,本质上来说,还是对毛泽东人人平等思想的极大肯定。
 

毛泽东是怎么看待这些普通的劳动者呢?
 

毛泽东认为,劳动者创造了这个世界。对此,这一观点是不是有点熟悉?其实可以把这句话看做是毛泽东“民本思想”的理论基础。
 

毛泽东说,相信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这是因为劳动者也是群众,既然劳动者创造世界,同理来说,群众也创造历史。
 

毛泽东又说,要从人民当中来再到人民当中去,人民是劳动者,劳动者创造世界,谁能离开创造世界的这批人呢?如果离开了,那不就成了无土之木,早晚要干枯。
 

也就是说,毛泽东建立这一思维角度之后,之后整个毛泽东思想体系其实都是在围绕这个做文章。
 

从十几岁离开湖南韶山,毛泽东把自己投身到中国革命,一路山山水水就这么走了过来。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的毛泽东,睡在延安窑洞里面的毛泽东,和老乡亲切交流的毛泽东,比任何人都明白,只有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所蕴藏的智慧和力量可以改变世界,亦可以创造世界。


毛泽东把自己的这一想法写在文章里,放在自己的讲话稿子里,放在和人们的谈话当中,为的就是让我们明白,劳动人民值得尊重且必须尊重。
 

1941年,毛泽东为《农村调查》做序,在做序的过程当中写下来至今看来依然值得我们深思的一段话:
 

这些干部、农民、秀才、狱吏、商人和钱粮师爷,就是我的可敬爱的先生,我给他们当学生是必须恭谨勤劳和采取同志态度的。

没有满腔的热忱,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没有求知的渴望,没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必须明白: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
 

不知道你是否经常读毛泽东的文章,对于很多人来说,每每读起来毛泽东的那些话,顿感热血沸腾,如长者的谆谆教导,每一个字都值得铭记。
 

毛泽东说,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但是我们很多人是幼稚可笑的。好比我们开头说的那位程序员一样,当他开始笑话清洁工的时候,其实他自己本身就是一个笑话,只是不自知罢了。
 

毛泽东喜欢读那本三国,这本书从他的少年时代开始就成为了他的枕边书,里面的每一个章节每一个人物,毛泽东都烂熟于心。
 

他把人民比作是那个无所不能的诸葛亮。
 

毛泽东说即使是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那中国这么多群众能合成多少个诸葛亮啊。每一个乡村,每一个集镇,都有着很多的诸葛亮,我们就要去向这些诸葛亮学习,不然就会落后,就不会被拥护。
 

毛泽东说到了,更重要的是毛泽东做到了。
 

在斯诺的采访当中记叙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他观看延安文艺工作者创作的话剧,觉得很真实,毛泽东告诉他,这些话剧的内容是来自于群众的真实生活,艺术嘛,真实的才好看。
 

同样,在延安的时候,毛泽东不止一次说过这些话,对于那些艺术家们,毛泽东如是说:人民生活中本来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这是自然形态的东西,是粗糙的东西,但也是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的东西,在这点上说,它们使一切文艺艺术相形见绌,它们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
 

看到毛主席的这段话,想到近年来很多人一直在读的毛选,不管是什么学历的人读起来都没什么障碍,句句能读懂,字字都能明白什么意思,原本哲学是属于晦涩难懂的部分,却在毛泽东这里变得简单起来。
 

追其原因也恰是毛泽东所追求的群众路线,普通老百姓都看不懂的话,文章写出来就没有了意义,所以,毛泽东一直没有脱离群众,一直做人民群众的学生。
 

在新中国建设时期,毛泽东得知三十马力拖拉机试制成功时,指示中央各工业交通部门收集材料,要编印一本近三百年世界各国科学、技术发明家的通俗小传,想证明科学技术发明大都出于被压迫阶级,以此来证明“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
 

毛泽东提倡调查研究,根子上还是提倡要到群众当中去,直到逝世前,毛泽东还在重申: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却是幼稚可笑的,包括我。往往是下级水平高于上级,群众高于领导,领导不及普通劳动者,因为他们脱离群众,没有实践经验。
 

在毛泽东时代,在 20世纪的中国历史舞台上,劳动人民成为了真正主角。
 

03 人人平等,人人幸福


我们前面说的两层意思,概括起来就是说,毛泽东通过劳动为标准来定义人人平等的社会基础,之后把这些参加劳动的普通群众作为创造这个世界的主角,把普通劳动者看成群众,始终如一相信群众的力量。
 

从始至终,毛泽东做到了他所提倡的“人人平等”,那个时代,人人平等,掏粪工人是劳动者,超市员工也是劳动者,大家没什么本质的区别,都在为社会的建设贡献力量,人人平等,也就达到了真正的和谐。
 

那是一个人人怀念的时期,更是普通穷苦大众怀念的时期,毕竟在那一时期,毛主席是真正的把每个人都看做一样的人。
 

孔老夫子说,天下大同。但是他一直到最后也没明白,如何才能达到大同的社会标准。毛泽东穷其一生也是在追求天下大同,不同的是毛主席明白了如何达到这一标准。
 

毛泽东时代的大家,在田间挥舞着镰刀,在工厂里操作着机械,环卫工人打扫着街道,教师在学校做辛勤的园丁,每个人在不同的岗位上做着不同的事情,但每个人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称呼:参加劳动的、平等的、没有差异的群众。
 

那时,每个人的脸上都有汗水,每个人的脸上又都洋溢着笑容,田间的向日葵开了一朵又一朵,跟着东方的红太阳,摇啊摇…
 

(责任编辑:山鹰)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主人公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我们会更加努力,宣传红色文化。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
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