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新浪微博

微信二维码

中国历史

我所知道的苏联援中

发布时间:2015-09-16 来源:主人公网作者:


我的家就在156项工程之一的里面,尽管我没见过苏联人,就算我父亲都没差点没赶上,但我的感受可能比各位更直接些。

 
我们厂是航空系统的,厂子建在陇海铁路的边上,完全按照苏联的图纸建起来的。厂区基本上就是个正方形,由于我们那儿常年刮东西风,所以北面盖了家属区,和厂区面积差不多。厂区和家属区的面积很大,骑车上班差不多要10分钟吧,那种距离感让我小时候觉得去工厂附近玩是一件很有冒险感觉的事情。 
 
小时候对工厂的印象不是很深,成排的机器,要浇筑的吊炉,大大的零件还有厂方一头巨大的风扇。厂区里种满了树,厂房之间的距离很远,有点森林里的感觉。厂里面有铁路,直接就通到陇海线上,小时候还在厂里见过火车,现在再去看那铁轨,已经锈的不成样子了。厂里出了电力以外,所有的其它东西都自给,蒸汽,煤气等等。印象比较深的是厂区里的澡堂和食堂,澡堂很小,比家属区里的小很多,一次只能洗五六个人,但几乎每个车间都有,食堂很大,比家属区单身宿舍的食堂大很多,馒头很黑,但是很大。 
 
家属区被按照数字编成不通的街坊,每个街坊就是一个四四方方的方块。街道都是横平竖直的,可是一眼却忘不到头。九十年代初以前县城都没有我们厂里繁华热闹。家属区里的老房子分为两类,一类是苏式的楼房,一般都是三室一厅一卫一厨,客厅厨房超大。苏式的楼房的顶都是人字形的,和我们当地的建筑很不一样,每个门洞上方的屋顶上都有一个烟囱。一层的下面有一个地下室,只有不到半米高的窗户露出底面。室内的地面都是木地板的,楼梯几十年了也只有表面的磨损,很少有看到断裂的。扶手也都很完整,只有上面的木质部分磨损的很厉害。楼房一般是三层的,一般都是并排,没有前后放置的。有少数的楼房有欧式的阳台,大部分都是有突出窗台的木头窗户。另外一种房子就是成排的平房,像兵营一样。本来间距很宽,还有很多树。职工们为了争取更多的居住空间,就拼命的盖小房,直到把树都盖进去,就像张大民的幸福生活。 
 
以前不知道苏联人是不是爱种树,反正我们厂区和家属区到处都是树,很粗的榆树,杨树和我最喜欢的白桦。直到我去俄罗斯旅游,才看到同样的苏式楼房,同样的白桦树,同样的红的黄的落叶。当时我同行的同伴都不明白一个破房子为啥让我那么激动。 
 
家属区里还有医院,也是苏联援建的,医院里的冰箱和发电机到九十年代末还在服役,都是苏制的。医院也很大,科室齐全,当初医疗改革的时侯,是我们县里唯一的甲等医院。家属区和厂区之间有一个超大的体育场,跑道是600m的(只有我们中学的操场跑道是400m的,小学的是300m),体育场边上是一个灯光球场,就像是一个大坑,小时候是经常有比赛的。家属区里有一个俱乐部,俱乐部里有一个苏式的大礼堂,能做上千人,可以放电影,也可以开会。 
 
据我父亲说,他们进厂的时侯苏联人还在,但是他没有讲过什么故事。建厂的时侯是部队开过来直接驻扎建设的,据说第一任厂长是个师长,所以我小时候听了不少学校组织的革命故事报告会。我同学的爷爷奶奶有不少老红军,老八路,有些同学的父母还是延安保小长大的。苏联人留下了一个非常好的传统,就是夜校。像我父亲这样高小都没读完的工人,靠着夜校学完了高中的课程。要不是某型号任务出差太多,夜大也都读完了。夜校的老师都是大学毕业生,白天工作,晚上就教课,每一晚上有不到一块钱的补贴。 
 
苏联人援建的同时,我们调集了大量的技术人员跟着学习,有以前老工厂的师傅,大学的毕业生,还有各种技工学校的学生。苏联援助的设备并不是当时工厂的全部,还从全国各地调集了很多老的设备,我同学在工厂里上班的时侯发现过西门子的电扇,而且还能正常工作。 
 
建厂的时侯因为相当一部人是都是军人转业,所以很多事情还保留了军队的风格。小时候每天早上六点是要响广播的,一般都是歌唱祖国,大家也都差不多这个时侯起床,开始一天生活。八点差二十分的时侯要响第二遍广播,一般是歌曲或者新闻,八点整是一串号声,打滴滴滴滴搭滴打搭滴打,应该是紧急集合号。十二点钟中午下班又开始响广播,又是歌曲加新闻,两点钟差二十再响,上班,两点钟又是紧急集合号,六点钟下班再响。厂里还有自己的武装部,民兵连,说是早些年厂领导都发枪。九十年代厂里的领导行政级别16级,据说比以前降了不少。 
 
我们县里总共有4个156项目,都是大厂,但是在很多资料里查不到相应的工厂编号或者厂名,只能查到1个,其它的都是自己宣传说156项目援建的。我想主要的原因是156项目不仅仅是156个项目本身,实际上还包括为156项工程配套的694项工程,这些工程也都是很大的,像我们厂最多的时侯就有七千职工。 
 
啰嗦了这么多,主要是版上的诸位勾起了我的思乡之情。其实那些对苏联援建重要性有怀疑的人完全可以自己去考察考察,也可以问问像我这样出身的人,实在不行上网翻翻项目清单。 
 
还是说说我的看法吧。工作这么多年,见过的项目转移、技术转让、新建工厂也不少了,商业的操作和苏联的援助那真的是没法比。也听过NGO的朋友说过援助的故事,也没法比。苏联的援助的确是全方位的,那不仅仅是设备、图纸、技术,还包括整套的培训体系,工作方法。图纸,机器都是死的,怎么用好它,简单的教是不解决问题的。见过研究单位从西方转移技术的,无非是跑到人家那里串线做产品,然后买设备回来自己生产,除了协议里的那个产品,以后想做新东西就难了。 
 
不能说苏联人是完全无私的,但是能这样去帮助中国人建立工业体系除了当时的社会主义国家之间,我再找不出这样的例子。为什么老一辈子的人对于苏修这样的敌对势力还能保持那样的感情,不是没有原因的。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主人公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我们会更加努力,宣传红色文化。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
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