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新浪微博

微信二维码

世界历史

思想进化:一探唯物主义的演变历程

发布时间:2024-08-13 来源:李升升作者:李升升

\


了解唯物主义的演变历程,能更清晰地理解唯物主义。

 

哲学思想的发展,与历史的政治经济制度、社会生产发展水平、科学水平等因素息息相关。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不断斗争,从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萌芽,发展到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0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奴隶制社会时期,当时因手工业、农业、商业的实际需要,有人开始摆脱宗教氏族思想的束缚,引发了天文学、气象学、数学、力学、地理学等知识的发展,并将这些知识系统化。这便是朴素唯物主义的萌芽。

 

但奴隶主统治阶级宣扬的是唯心主义、维护宗教迷信,反对先进的自然科学观点。朴素唯物主义一诞生,便与唯心主义作斗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万物不是神所创造的,而是某些具体的原始物质变化发展的结果。

 

中国古代认为原始物质是金、木、水、火、土(五行),如中国西周末年的史伯说:“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

 

古印度的斫婆迦派认为原始物质是地、水、火、风(四大);古希腊的唯物主义者认为原始物质是水、火、气、土。

 

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说:世界是包括一切的整体,它不是由任何神或任何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按照规律燃烧着、按规律熄灭着的永恒的活火。

 

古希腊唯物主义发展的最高点,是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学说,他认为:万物都是以微小不可分的原子构成,不同形状和不同质量的原子构成不同的事物。

 

唯心主义者柏拉图反对德谟克利特的学说,柏拉图认为:“理念世界”是“现实世界”的本质,“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

 

德谟克利特与柏拉图的斗争,便是古希腊社会中“先进的奴隶主民主派”和“反动的奴隶主贵族”的斗争反映。

 

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肯定了世界统一于物质,只是他们认为的“物质”是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体形态,又或是特定的物质对象。说法具有猜测性,还不科学。
 

02唯物主义在中国

 

中国自秦汉确立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开始、直至清朝,封建社会持续了两千多年,统治思想主要是儒家唯心主义学说,尤其是后来被汉朝董仲舒加工过的儒家思想。

 

这里要插一句:儒家等中华传统文化,虽归为唯心主义,但也不能一昧地抛弃,传统文化中也有不少智慧,我们应该辩证地吸收,这也符合唯物辩证法,就像马克思吸收黑格尔的智慧。

 

中国的封建时期,同样存在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

 

如汉朝的王充,彻底否定有上帝的存在,认为天和地都是物质的实体,自然界的发展是万物本身的自然状态。王充反对以董仲舒为代表的“天人感应”、“政权神授”的唯心主义思想,尖锐批判关于宗教迷信、人的灵魂不死的言论。

 

唐朝的柳宗元、刘禹锡在《天说》、《天论》中,肯定了客观事物的发展有它自己的规律和必然趋势,反对韩愈认为的“天能赏善罚恶的”唯心主义观点。

 

宋代的王安石、陈亮,也是反对宋明“理学”唯心主义的唯物主义者。

 

接下来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出现一些进步的、先进的思想家,如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孙中山等,他们的思想中包含唯物主义倾向,跟当时占统治地位的顽固保守派进行斗争。

 

新中国自创立之始,便选择并坚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代表的唯物主义思想为指导。并在此思想的指导下,赶走了侵略,建设、发展了新中国。


03唯物主义在英法

 

中世纪的欧洲,是天主教占绝对统治的封建主义时代,存在“唯名论”与“唯实论”的斗争。

 

唯名论认为:个别事物先于一般概念而存在。这就相当于把客观事物放在第一位,所以马克思曾说“唯名论”是唯物主义者理论的主要成分之一,是唯物主义的最初表现。

 

而唯实论则相反,认为一般概念先于个别事物而存在。唯名论与唯实论的斗争,就是欧洲中世纪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

 

十五世纪,意大利的封建社会开始孕育资本主义,新兴的资产阶级发展科学技术、发展生产力,在政治上开始反对封建的神权统治。

 

十六世纪至十七世纪,随着工商业、科技中心转移到了英国、法国等地,唯物主义在英国得到了显著的发展,主要代表人物有:培根、霍布斯、洛克。

 

培根第一次把自然科学的认识方法给以唯物主义概括,肯定了物质的客观存在,肯定了人类认识的真正来源是感觉经验。

 

但培根和洛克代入了形而上学的思想,弄成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简单来说,“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是把一切运动都归结为机械运动,只承认有位置与数量的变化,不承认有性质的变化,因而也称“机械唯物主义”。)

 

十八世纪,英国的资产阶级取得政权后,同样宣扬唯心主义,如唯心主义者贝克莱大主教,把一切事物都看作是人的感觉领域之内的幻影,宣扬“存在就是被感知”。

 

此时资产阶级革命中心转移到法国,唯物主义成为当时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

 

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的代表如:拉美特里、狄德罗、霍尔巴赫等,他们公开提出无神论主张,反对灵魂不灭的迷信,向宗教世界观进行了坚决斗争,发展了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04唯物主义在德国

 

十八世纪、十九世纪初,德国的统治阶级宣扬的是康德、黑格尔为代表的古典唯心主义。

 

黑格尔唯心主义最大的特点是:反对形而上学,认为一切事物都在运动发展。即有了辩证法思想,只不过他的辩证法跟他自身唯心主义相矛盾,不够彻底。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德国革命形势日益成熟,阶级斗争进一步发展,反映在哲学上,就是古典唯心主义的终结与唯物主义的兴起。

 

费尔巴哈,是当时唯物主义的杰出代表,他坚决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坚决维护物质第一性的思想。

 

不过,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仍然是形而上学的,在社会观上还是唯心主义,还无法成为独立的力量走上政治舞台。

 

适应这个时代需求而出现的,便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0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

 

到十九世纪中叶,欧洲很多国家的生产力、科学技术、阶级斗争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自然科学得到了巨大发展,不光是力学和数学,其他重要学科如物理学、化学、生物学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如有了三个伟大的科学发现: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细胞学说、达尔文的进化论。

 

这些科学发现,使人们对自然界的一切现象之间的辩证关系、对自然界的发展规律的认识有了巨大进步,同时使宗教迷信、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观点受到严重打击,为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提供了牢固的科学基础。

 

十九世纪初,机器大工业的发展,无产阶级也随之成长起来,在政治上有了独立的行动,开始在政治舞台出现。

 

如法国的里昂工人起义、英国的宪章运动、德国的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运动等。

 

随着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斗争经验的丰富积累,随着工业革命的科技发展,随着无产阶级的革命中心转移到德国,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应运而生。

 

马克思和恩格斯继承和发展了哲学史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优秀成果,如抛弃黑格尔的唯心主义理论、采用了他辩证法的合理内核;抛弃了费尔巴哈哲学中宗教论理的杂质、采用了他唯物主义思想。

 

马克思和恩格斯还总结了工业运动的斗争经验、总结了科学发展的全部成果。

 

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仅是过去哲学中的优秀成果的继承和发展,它跟过去的哲学相比,在性质上有根本的不同,是真正具备了科学的性质,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结语

 

马克思主义之前的哲学,由于科学发展比较落后,哲学思想没有科学成果来支撑,哲学家只能凭借自己的逻辑来推演,企图创造一套包罗万象的知识体系。然而,这样的体系难免包含着不少的主观臆测成分,最终经不起科学和实践的进一步验证。

 

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完全从科学的研究成果中概括出来的,是对已经获得的科学知识及历史材料加以概括与总结,是一个崭新的、科学的世界观。

 

既有严格的科学性,又有高度的革命性,是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的最高形式,也是最彻底的唯物主义。

 

当然,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哲学的发展,它反而为哲学的发展开辟了全新的广阔道路。

 

如列宁根据新的历史经验和自然科学的成就,全面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俄国工人阶级在列宁的指导下,取得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毛泽东同志将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制定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使得马克思主义哲学得到进一步发展。

 

一百多年来的实践证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无产阶级中有力的思想武器。

 

(责任编辑:山鹰)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主人公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我们会更加努力,宣传红色文化。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
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