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席研究
对毛时代的“贫富分化”正确认识
发布时间:2024-07-15 来源:张修玮作者:张修玮
现在我们许多人对毛时代认识不清。大多数普通老百姓认为那个时代是“平均主义”和“相对公平的社会”,而一些所谓的学者则又认为是“贫富差距严重”和“城乡差距大”的社会。对这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如何认识呢?
这个问题的产生是因为当时两种情况造成的。
一个是内部工资收入和隐性福利的差距。
先看内部工资收入。我们以1956年为例。
在毛时代有编制的人员中,行政干部之间的差距:最低月工资为45元,最高工资为500元。前者不及后者的十分之一。工人工资之间的差距:最低月工资为40元左右,最高工资为120元左右。教育系统工资差距:教师最低工资为每月18元,最高为月工资45元;教授最高工资363元,助教工资为51元。从差距来看:同职业中工人工资差距最小,为三倍左右;教育系统差距最大,为20倍之多。而不同职业间的差距为教师和行政干部的28倍左右。这个时候的中国没有了资本家和巨富者,相对于西方和今天动则几百倍,几万倍的差距相比小得多。从工资职业高低看干部最高,高级知识分子次之,工人第三,基层教师最低。所以,体现了党的先锋队作用,工人的领导作用和知识分子的辅助作用。这个情况到今天只是工人地位和知识分子发生了变化,而公务员工资仍然不低。知识分子大部分人的工资仍然不能说处于社会高层。但这种差异远远低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区别。我国城镇居民间的差距是比较于西方小得多的。
而毛时代没有编制的广大农村地区又是如何的呢?
在广大的农村实行工分制度。一般男子工分一天为10分,女子一天为6——8分。工分平均为8到9分折合成月工资为15元到20元。。由于地区差异,有所变化。但变化不大。这个收入水平与教师最低工资相当。
综合上述分析:我们得出了中国当时不存在严重的贫富分化问题。中国当时全体人民的贫富差距为最低三倍,最高28倍到30倍。这与资本主义国家动则几百倍,上亿倍的差距不可同日而语。
从国际通用的基尼系数来看:当时的值在0.1到0.3之间。属于分配合理的区间。而今天的我们允许外国资本、民间资本等发展企业,我国产生了新的剥削阶级,也就产生了新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间的阶级斗争。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代性决定的。今天,我国的收入差距在0.4到0.6之间,已经远远超过了正常水平。由于阶级对立和收入差距的巨大不平等,导致人与人之间失去了原来的和平和友善,这也是现在社会人心浮躁,戾气过重的根源。
有人拿几十倍的差距,与几百倍几亿倍的分化向混同。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故意混淆两种时代,两种制度的本质区别。从而为资本主义辩护。
收入差距和分化的关键因素就是看是否因为独掌生产资料而获得超额利润。由于中国当时没有人直接掌控国有资产,不能通过独占生产资料来获取剩余价值,所以中国当时没有资本家的豪富。在当时也就没有了百万富翁,亿万富翁,万亿富翁了。这正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
在那个时代,毛泽东认为即使几十倍的工资差距,也过于大,所以多次压制高收入人群的工资,几十年没有大的增长,同时,大幅度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这也更加有力地缩短了收入差距。所以,那个时代没有真正的阶级斗争。而是人民内部的矛盾。
有人又会跳将出来喊道:你说的就是谬论。连毛泽东都自己承认了整个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阶级斗争。阶级斗争要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要七八年来一次。怎么说毛时代不存在阶级斗争呢?
这里要分析一下毛泽东得出这个结论的原因。
首先是国际原因。苏联作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了社会主义的有意探索。但也产生了严重的问题。这个问题就是苏联实行物质刺激和官位刺激导致其领导集团产生了特权思想,开始贪图享受,脱离人民群众,其收入远远高于普通群众,从而形成了潜在的阶级对立的矛盾。毛泽东敏锐的发现:这样下去,苏联将产生真正的阶级对立,苏联将在特权阶级颠覆社会主义政权和人民群众反抗特权阶级统治的双重打击下灭亡或者解体。所以,他以苏联为借鉴来分析中国内部是否也会存在这样的修正主义者和走资派。这是外部原因之一。
外部原因之二是美国在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提出了“和平演变”的战略,就是将颠覆社会主义政权的希望放在第三代,第四代人的身上。一代人为三十年,而社会主义被颠覆的时间就在60年到120年之间。美国将利用各种腐朽的引诱手段将社会主义国家的高层及其子女进行渗透和腐蚀。让青年人成为享乐主义者和颠覆者。
其次,也是最为根本的就是当时建立社会主义的国家都是相对于西方生产力还很落后的国家。落后的生产力水平和先进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形成了对立。为了尽快提高社会生产力就要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一方面是自身的奋斗。自主的通过科研攻关等手段提高社会生产力,一个是通过开放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力,来加速自身发展,无论哪一种都是为了实现赶超西方发达国家的愿望。让社会主义无论从生产力水平还是社会生产关系高度都超过西方。在这个过程中,暂时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必然一方面加强社会积累,压制社会消费,通过这种差距来积攒实现赶超的工业化发展的资金,建立起完善的工业体系。而这将人为的减慢人民改善生活的速度,从而出现几十年生活水平没有显著提高。这样的缓慢的变化,将引发很多人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怀疑和不满。这种情绪随着国门打开就会与西方国际的交往中更加明显。从而产生了挫败感。这种挫败感就会导致一些人甚至是高层决策者,产生社会主义不及资本主义的错误感受,从而制定了改变社会主义制度的改革。苏联的戈尔巴乔夫就是在这种情绪的影响下走向了颠覆苏联社会主义政权的不归路的。
最后,我国的毛泽东正是最早认识这种危险,看到在生产力相对落后的情况下,既然不能通过提高消费水平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时,只能够通过加强思想教育来稳定社会主义制度。从而在人民群众还没有切身感受的情况下发动一系列的运动来唤醒人民的感知。这种运动不断地干扰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就更加引发许多人的不理解和不满。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知道了两个结论:一个是毛泽东时代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贫富差距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比小得多;第二个毛时代贫富差距小和工业化积累分不开的。
通过分析也知道了,只有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发展社会生产力,真正实现发展成果与人民共享,才能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目标。
(责任编辑:山鹰)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主人公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我们会更加努力,宣传红色文化。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
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