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新浪微博

微信二维码

主席研究

人民公社化是毛主席为领袖的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原创性贡献

发布时间:2024-02-26 来源:毛思想研究作者:铁穆臻

\
 


序言: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中,就提到过农业区要搞工业、农民要从事工业生产的科学论断,但是还没有找到农村怎样搞工业、农民怎样变成工人的道路;苏联的农业集体化实践,不仅没有解决好城乡差距、工农差距,反而拉大了城乡差距和工农差距,违背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科学论断;毛主席坚持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科学论断,探索出了以公社为载体实现乡村自主工业化,从而逐渐缩小城乡差距、工农差距、扩大农村工人阶级的阶级基础、逐渐实现集体所有制到全民所有制过渡的正确道路,首次把马恩关于农业区搞工业的正确思想和他自己创造的农村公社理论变为现实,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辉煌成就。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解决城乡差距的思想
 
在《共产党宣言》,马克思和恩格斯强调:“把农业和工业结合起来,通过把人口更平均地分布于全国的办法逐步消灭城乡差别。”这里实际上就蕴含着可以在农业区可以搞工业的真理。
《法德农民问题》的中文版,在国内有一个版本是1951年8月人民出版社出的。在《法德农民问题》,恩格斯讲,要让农民“有机会去从事工业性的副业”。这里更是直截了当的提到了在农业区是可以搞工业的。
 
毛主席是熟读马恩著作的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一生阅读了大量马恩著作。我们回顾人民公社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毛主席对马恩关于消灭城乡差距、农民要搞工业相关正确思想的发展。
 
虽然马克思和恩格斯已经提出了农业区要搞工业、农民要搞工业的科学论断,但是在建立了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两大所有制的社会主义国家,如何缩小工农差别?如何使农民在农业劳动人口越来越少的趋势中逐渐的转变为工人?如何逐渐缩小城乡差距?如何实现集体所有制向全民所有制过渡?还是一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难题。
 
二、苏联城乡差距、工农差距严重扩大的教训
 
苏联在列宁时期已经开始了农业合作化、集体化,战时共产主义的时候,虽然因为布尔什维克集体犯了严重的小资产阶级“左”倾盲动主义、主观主义的错误,导致苏俄当时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后来不得不实行的粮食税,但是依旧没有放弃农业的集体化道路,而且还发展着合作社。
 
列宁去世之后,苏联继续沿着列宁的路子搞了农业集体化。但这时的弊端在于“苏联的集体农庄不搞工业,只搞农业,农业又搞广种薄收”,这样无疑严重的扩大了城乡差距,而且扩大了工农差距,更严重缺乏对于“随着劳动生产力提高、劳动效率提高、大量人口必须要从农业生产脱离出来之后如何安置这些人口”这一重要问题的预见力。正如毛主席所说:“他不提倡共产主义的因素,割裂重工业和轻工业,不重视农业,片面地、过分地强调生产资料的优先增长,不足够重视消费资料的增长,没有按照向共产主义过渡的要求,采取适当的政策来缩小三大差别,反而是扩大了三大差别。”苏联的这条路,显然是严重违背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农村办工业的科学论断。而背离真理的代价,就是城乡和工农差距严重扩大。
 
那么,如何在必须用农业支援工业、客观存在“剪刀差”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缩小城乡差别、缩小工农差别、使随着生产力发展逐渐脱离农业劳动的相当大量一部分农民变为工人,从而实现集体所有制向全民所有制过渡?这仍然是一个前人没有解决的新问题。斯大林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提到必须随着发展生产力逐渐过渡,但是怎么样具体过渡,他也没有说。正如毛主席所说:“两种所有制存在,是商品生产的主要前提。但商品生产的命运,最终和社会生产力的水平有密切关系。因此,即使是过渡到了单一的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如果产品还不很丰富,某些范围内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仍然有可能存在。集体所有制如何过渡到单一的全民所有制问题,斯大林自己也没有解决。他很聪明,说要单独讨论,回避了这个问题。
 
三、人民公社的诞生和推广
 
吸取“苏联的集体农庄不搞工业,只搞农业”以及“剪刀差”客观上带来的城乡差距扩大的严重教训,结合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缩小城乡差距的科学论述,特别是结合恩格斯关于让农民“有机会去从事工业性的副业”的科学论断,毛主席逐渐的探索着真正可以解决城乡差距、解决工农差距、预防两大差别不仅不缩小反而扩大的道路。
 
1958年,毛主席号召打击压制群众建设热情、官僚主义因素浓厚的迷信氛围,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利用一切人类先进科学技术文化成果,实现社会主义建设大规模飞跃的总路线。同时,尊重群众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毛主席积极总结群众创造的重要经验,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
 
人民公社就是总路线的辉煌成果之一,是群众的首创、毛主席的推广。正如毛主席所说:“人民公社是群众自发搞起来的,不是我们提倡的。我们提倡不断革命,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敢想、敢说、敢做,群众就起来了。
 
什么是群众的人民创造的公社?公社是大型的农村集体所有制组织,更是可以集中公社力量大办工业从而实现乡村自主工业化、进而实现集体所有制向全民所有制过渡的重要载体。所以,毛主席讲:“全国搞一万五千到两万五千个社,每社五千到六千户,二、三万人一社,相当大了,便于搞工、农、兵、学、商与农、林、牧、副、渔。”,“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工农商学兵,农林牧副渔,大,了不起,人多势众。公,就是社会主义比合作社多。
 
恩格斯关于让农民“有机会去从事工业性的副业”的科学论断,第一次变为了现实,而且有了恩格斯并没有预料的新的现象——人民公社不仅可以存在从事工业性副业的农民,而且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公社会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可以变为地地道道的工人阶级。
 
四、毛主席对人民公社的整顿
 
公社诞生以来,就有相当一部分群众和干部期望迅速过渡到全民所有制。人民公社是集体所有制,其向全民所有制过渡无疑是正确的,也是毛主席完全赞同和大力支持的。但是根据中国当时的阶级基础特别是生产力水平客观情况,迅速这样做是脱离实际的。所以,毛主席坚决反对“穷过渡”,一直保持着冷静和理智,反对“共产风”和“浮夸风”。
 
总结一线经济工作者“浮夸风”、“共产风”、“穷过渡”的教训,毛主席讲:“将来我们的农村,不只是土地国有化,而是一切国有化。一九五八年,人民公社成立初期,农民把公社化错看为国有化,不少地方发生农民把土地推给人家,自己情愿少种的现象。经过整顿,经过三级所有制的确定,农民已经看清楚人民公社还不是国有,而是队基本所有,现在农民转过来多要土地,多种土地了。估计展开机械化以后,到处更会感到土地不足,会普遍进行改良坏土地。
 
本来退居二线、集中力量研究和解决国际战略问题和军事问题的毛主席,为了纠正一线经济工作者在公社化运动中的“左”的错误,迅速整顿了公社,领导制订了农业六十条,规定了“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稳定了公社局面。
 
毛主席讲,“主动权来自实事求是”在此基础上,集体公社稳步地走上了向全民所有制过渡的道路。而向全民所有制过渡,是毛主席一直坚持的。所以,毛主席说:“现在存在的以人民公社形式出现的社会主义大集体所有制,也就系小全民所有制,要逐步地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所有制。
 
五、人民公社的伟大作用
 
有了人民公社,就有了乡村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工业化建设的载体。有了乡村的自主工业化,就有了在“剪刀差”客观存在条件下也尽可能缩小城乡差距、缩小工农收入差距、发展乡村社会生产力、实现集体所有制向全敏过渡的重要载体。正如毛主席所说:“每个公社将来都要有经济中心,要按照统一计划,大办工业,使农民就地成为工人。公社要有高等学校,培养自己所需要的高级知识分子。
 
公社有了工业生产,提升了生产力水平,农村和城市的差距就缩小了;公社有了工业生产,提升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工农的差距就缩小了;公社有了工业生产,乡村工业生产力就提高了,就有利于向全民所有制过渡了。正如毛主席所说,随着农村工业化、现代化,“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长期并存下去,总有一天不能够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不能充分满足人民生活对农业生产越来越增长的需要,不能充分满足工业对农业原料不断增长的需要。而要满足这种需要,就不能不解决两种所有制的矛盾,不能不把集体所有制转变为全民所有制,不能不在全国单一的全民所有制的基础上来统一计划全国工业和农业的生产和分配。”这才是解决城乡差距、解决工农差距、发展乡村工业生产力、实现乡村集体所有制向全民所有制过渡的正确途径。
 
不仅如此,毛主席还深知——通过农村工业化建设,客观上也会增加中国无产阶级的阶级力量,在农民小生产者的汪洋大海内部大量的培养和发展真正的无产阶级。这和他在战争年代“打到外线去”、“打到敌后发展革命力量”的运动战、游击战的战略战术,是极其相似的。
而且,极其具有远见的毛主席深知,随着农村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机械化的实现、效率的提高,会有大量的农民小生产者脱离农业生产,这些劳动力的安置必然是一个重要问题。所以他强调:“社会主义工业化过程中,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农业人口会减少。如果让减少下来的农业人口,都拥到城市里来,使城市人口过分膨胀,那就不好。从现在起,我们就要注意这个问题。要防止这一点,就要使农村的生活水平和城市的生活水平大致一样,或者还好一些。有了公社,这个问题就可能得到解决。”公社化成功的解决了集体所有制向全民所有制过渡过程中农民转变为工人的问题。
 
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全国社队企业发展到近一万三十多万个。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社队迅猛发展,大大提高了农村的现代化程度。
 
人民公社化是中国人民的首创,是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原创性贡献,首次找到了解决城乡差距、工农差距、在小生产者汪洋大海条件下发展工人阶级的阶级力量、实现集体所有制向全民所有制过渡、实现农民转化为工人阶级的正确途径。


(责任编辑:山鹰)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主人公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我们会更加努力,宣传红色文化。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
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