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新浪微博

微信二维码

主席研究

毛泽东的8条自我评价:我以前也相信封建主义、资本主义那一套

发布时间:2023-10-19 来源:金黄秀发的阿冰作者:

\
 


毛主席毫无疑问是20世纪最伟大的战略家和军事家,没有之一。他在人民心中,毫无疑问是光辉且神圣的。
 
作为开辟新中国,改变中国命运的一代伟人,毛主席也经常对自己做出自我评价,不过这些评价与我们想象的并不一样。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近“不一样”的毛主席。
 
自我评价1:“我曾经对劳动人民抱有偏见”
毛主席曾说:“工农阶层是中国革命的中坚力量,而农民,是中国工人的前身”。
 
但鲜为人知的是,在1942年,毛主席曾自我批评过:我当初,也曾认为世界上干净的人只有知识分子,对劳动人民抱有偏见。
 
当时毛主席说:我是学生出身,辗转在各地上学,认识了很多知识分子的同时,也养出了学生的习惯。比如说其他学生的衣服我可以穿,因为他们是知识分子,但工人农民的不行,因为上面有泥土,有油污。
 
后来,我学习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干革命之后。和工人农民接触多了才明白:农民虽然手是黑的,脚上还有牛屎,但心底却比那些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都要干净。
 
自我评价2:“我以前也相信封建主义、资本主义那一套”
众所周知,俄国在1917年发动十月革命,至此无产阶级的浪潮才在全世界掀起。而中国的共产党,则是在1921年才正式成立。
 
那么,在共产党还没有成立的20几年中,毛主席接受的是怎样的思想呢?
 
对此毛主席在接受埃德加·斯诺的采访时坦然承认:我起初启蒙读书时,接触到孔夫子的道理,认为做官做皇帝的都是好人;后来长大了,接触到了拿破仑、华盛顿、欧洲列国,接触到了资本主义那一套比封建主义好多了。
 
后来毛主席也说:我也曾相信过康德的东西,后来我才开始学习马克思主义和唯物辩证法,这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教我的。
 
由此可见,一个人的思想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后天慢慢培养。正如毛主席这般,不断接受新事物,吸收新思想,这才能带领中国走向一条全体人民解放的道路。
 
自我评价3:“我也打败仗”
说起毛主席,大家第一印象就是用兵如神,运筹帷幄之间决胜千里之外。所以毛主席经常被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军事家。
 
然而,毛主席听到这个说法却并不认同,毛主席说:世间哪有不打败仗的将军。我也曾打过败仗,让很多好娃娃们牺牲了。
 
毛主席印象最深的就是在遵义会议之后的土城战役。当时毛主席眼见土城两边都是山谷,于是想着可以诱敌深入。
 
不料当时情报有误,大大低估了地方兵力,以至于“诱敌深入”变成了“引狼入室”,导致红军牺牲了3000余人。
 
除此之外,还有先前的国民党“围剿”南雄根据地;1931年的高兴圩战斗,以及之后的茅台战斗等等,都是毛主席所指挥的。
 
但正如毛主所说的那句话:世上哪有不打败仗的将军。毛主席可以直面自己的失利,从中反思,这是很多人都做不到的。
 
毛主席曾说过:打败仗我们不怕,不打败仗我们就永远不知道仗应该是怎么个打法。
 
也正是因此,毛主席才能带领中国人民解放军一次次在战略上取得胜利!
 
自我评价4:我发表过的东西,只有一篇好的
众所周知,毛主席不仅仅是我国最伟大的军事家,还是政治家与文学家。在革命几十年中,毛主席写出很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已经让人心生仰望的著作,对于这些作品,毛主席又是怎样看待的呢?
 
1956年,毛主席在会见他国领导人时,专门讲过:对于我自己已经发表过的作品,有很多都只是“历史事实的记录”,只有一篇《实践论》是自己是比较满意,而《矛盾论》就并不满意。
 
当然,毛主席经常说自己是“学哲学的学生”。所以毛主席经常提到马克思的《资本论》和恩格斯的《反杜林论》这两篇哲学著作。由此可见毛主席对哲学的偏爱,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毛选》四卷当中,毛主席最钟爱《实践论》和《矛盾论》了。
 
要知道,毛主席在新中国成立之前的作品,都是反映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可后来毛主席却说都是“历史资料”,只能拿来“参考参考”,这当然是自谦之词了。
 
自我评价5:《毛选》不是我的
1964年,毛主席和薄一波、李先念等人谈话时,说到全国正掀起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热潮,全国人民对此非常热衷。
 
不过,毛主席却说:“那都是以前的著作了。《毛选》怎么能是我的?这是血的著作,里面的东西是人民群众教给我的,是付出流血牺牲的代价换来的”。
 
众人闻言有些戚戚,毛主席的话并不算错。
 
《毛泽东选集》不是凭空产生的,是人民革命战争实践的经验总结,是在不断流血牺牲,毛主席因形势变化而被逼出来的“血的著作”。
 
也正是因此,当之后有人提议刊印《毛选》第五、六卷时,毛主席毫不犹豫就拒绝了
 
自我评价6:我算贤人,是圣人的学生
 
1971年,毛主席在与地区党政负责人交谈时,其间曾谈论到个人崇拜的问题。当时毛主席说:中国第一个圣人不是孔夫子,当然也不是我。我算贤人,是圣人的学生。
 
毛主席心目中圣人是鲁迅,在晚年毛主席经常提及鲁迅,说鲁迅的作品既解剖别人,又剖解自己,这种精神以及文章的内核,是与共产主义息息相通的。
 
其实,孔子当然是圣人了,只不过是封建文化的圣人;而鲁迅先生,则是新文化运动的文学旗帜;至于毛主席,他说他只是一位“贤人”,更愿意做一个“教员”
 
1970年,毛主席再一次见到老朋友斯诺时,谈到人民对自己本人“四个伟大”(伟大导师,伟大领袖,伟大统帅,伟大舵手)的称谓时,对斯诺说道:“什么‘四个伟大’,统统都去掉,只要剩下一个导师就可以了。我历来都是当教员的,不管是教导学生,还是在党内工作”。
 
毛主席这么说当然是自谦之语,但这也能够看出,毛主席对于“个人崇拜”的问题,是坚决制止的!
 
自我评价7:我从没想过自己能当主席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开国大典上,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挥斥方遒般发表的演讲,时隔几十年依旧让人心神激荡。
 
毛主席是开天辟地的领袖,他带领着全中国的人民站了起来,同时也是全体中国人民的精神领袖。
 
后来,毛主席在中南海工作时,孟锦云曾问过毛主席:“您年轻的时候,有没有想到自己可以建立一个共和国,当上主席吗?”
 
毛主席听后还真仔细想了想,笑着说道:“刘伯温可以前后各知500年,我怎会知道后来当上什么主席。无非就是当时形势,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嘛”。
 
之后毛主席变得认真地说:“我并不在意建立什么共和国,当上什么主席。但咱们中华民族,咱这中国的老百姓,是要必须站起来的”。
 
自我评价8:“万寿无疆”,天大的唯心主义
1975年10月1日,同样是国庆佳节,只不过此时的毛主席,已经很年迈了。
 
这一天依旧是孟锦云陪在毛主席身边,毛主席对身旁的人说:这应该是我过的最后一个国庆节了。是最后一个“十一”了吧?
 
毛主席显然不是真地在询问答案,随后又像是安慰身边的人,也像是自言自语说道:“世上哪有不死的人呢?人人都是平等的。大家都说‘万岁’,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都知道,‘万寿无疆’是天大的唯心主义”。
 
事实上,对于生死一事毛主席一向都是看得很开的。早在1966年毛主席就开玩笑说:“中国常说七十三、八十四,我看我到明年也就七十三了,到时候阎王不请我,我就自己去”。
 
不过,毛主席淡然处之的态度并不代表他没有遗憾。
 
1975年,毛主席眼疾已经严重到目不能视的程度了,依旧不忘读书,改看为听。有一次,毛主席在听读《枯树赋》,当听到那句“此树婆娑,生意尽矣”“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时,毛主席失声痛哭。
 
他知道自己的状态,也知道如今全国人民还没有真正意义上富强起来。毛主席也知道,自己最近这呕心沥血十年时间,取得的成果并不如意。
 
毛主席心想:自己本可以做得更好的。
 
这一刻,毛主席身上并无一丝带领全国人民站起来时的光辉伟岸;他就是一个为人民操劳一生的老人。将一生都奉献给人民,却依旧说自己做得不够多。
 
可正因为这般“平凡”,他才是我们最敬爱的毛主席。


(责任编辑:山鹰)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主人公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我们会更加努力,宣传红色文化。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
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