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新浪微博

微信二维码

各国政党

俄罗斯联邦共产党的社会主义观

发布时间:2016-09-02 来源:作者:李世辉

  俄罗斯联邦共产党(下文简称俄共)成立于1990年6月,重建于1993年2月,以俄罗斯重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俄共2008年通过的党纲指出:“20世纪和21世纪初的基本内容是劳动和资本、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不可调和的斗争”,“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消灭人对人的剥削、克服资本主义生产和消费的挥霍性质。在苏联及其他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发生的资本主义复辟,只是社会主义的暂时退步。不是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的失败,而是其早期形式的失败”。完全有理由相信“在21世纪,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学说、群众运动和制度将获得第二次复兴”。①这是俄共对社会主义在全球复兴的信心。

  一、对社会主义本质的阐释

  俄共认为,关于社会主义本质性问题,一直存在着许多人为制造的混乱,其中包括大众传媒的曲解和诽谤。因此,以忠诚和创新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为基本前提,俄共首先要弄清楚的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

  1995年1月俄共第三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党纲中,将社会主义定义为:“按照列宁的表述,我们把完全的社会主义定义为消灭人剥削人的无阶级社会,这个社会根据劳动数量、质量和成果分配财富。这是一种依靠科学的计划和管理、依靠劳动和资源节约型的后工业时代技术工艺实现高劳动生产率和高生产效率的社会。这是具有真正民主和发达精神文化的社会,它能调动个体的创造积极性和劳动者的自治。”②2008年11月俄共第十三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党纲中,将社会主义定义为:“社会主义是消灭人剥削人的社会,这个社会以公有制为基础,按照劳动数量、质量和成果分配财富。这是一种依靠科学计划和管理、运用知识密集型、资源节约型技术工艺实现高劳动生产率和高生产效率的社会。这是真正的人民政权和发达精神文明的社会,它能调动个体的创造积极性和劳动者的自治。人是社会发展的主要目的和因素。”③

  通过对俄共新旧版党纲对比分析,可以发现该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第一,不再采用“完全的社会主义”的提法。旧版党纲写成对“完全的社会主义”的定义,新版党纲只写成对社会主义的定义,去掉了“完全”字样。1923年1月,列宁在《论合作社》一文中指出,在国家支配着一切大的生产资料,无产阶级掌握着国家权力,建立了工农联盟并实现了无产阶级对工农联盟领导的条件下,通过合作化道路,俄国就能够基本完成对社会的社会主义改造,甚至可以说能够建成“完全的社会主义社会”。可以看出,俄共对社会主义的理解,不完全拘泥于经典著作中对社会主义的传统定义,注重继承和发展。

  第二,增加了“以公有制为基础”这一层内容。体现了俄共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坚持,反映出俄共近些年一再强调“不解决所有制问题,就不能解决国家发展中面临的一系列严重问题”④的主张。列宁在《无产阶级在我国革命中的任务(无产阶级政党的行动纲领草案)》一文中指出:“人类从资本主义只能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即过渡到生产资料公有和按每个人的劳动量分配产品。”⑤也就是列宁将社会主义的经济特征概括成两点,即公有制和按劳分配。这是俄共对列宁社会主义理论的坚持。久加诺夫在一次接受波兰《论坛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在俄罗斯重要企业、战略经济领域的国有化不仅可能,而且是必需的。不这样就不能使国家摆脱危机,不能保障经济的现代化和恢复俄罗斯受人尊敬的强国地位,不这样就不能返还公民应该享有的经济社会权利和国家保障。俄共的经济社会发展纲领要求变以下领域为国家所有制,其中包括矿藏、森林、土地、水资源、战略性企业、港口、码头、航空港、江河航道等。”⑥俄共杜马党团成员、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饶勒斯·阿尔费罗夫也认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性特征,首先是土地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

  第三,“真正民主”改为“真正的人民政权”。什么是真正的人民政权?目前在俄共正式文件中尚未看到关于这个概念的明确定义。久加诺夫在其2010年出版的专著《列宁,斯大林,胜利!》中提出了自己对“真正的人民政权”的理解。其一,政权与公民之间关系融洽。其二,政权尽最大可能为普通群众提供施展才华、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书中指出,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普通人的命运,为他们开辟了此前无从想象的发展道路。其三,政权能够培养出将服务祖国视为自己人生最高价值的劳动群众,他们不以“工资高低和商店商品丰富程度”确定自己是否幸福。2013年2月,俄共召开了全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在大会的中央委员会政治报告中,从苏维埃类型的民主角度,论述了什么是真正的人民政权。其中写道:“21世纪的社会主义是真正人民政权的社会主义。俄共为之奋斗的是,在俄罗斯西方资产阶级类型的议会民主让位于苏维埃类型的民主。这种民主产生于20世纪初期在革命事件中人民大众的创造。作为国家大多数劳动者的民主的同时,苏维埃政权就其内容而言,也具有阶级性质,表达和捍卫劳动人民的利益”。⑦

  第四,增加“人是社会发展的主要目的和因素”这一层内容。在俄共看来,这一变化,是对关于社会主义庸俗解释的回应。有些人认为,社会主义制度下,教育人们合理消费、节约和大公无私,意味着号召人们依靠精神食粮存活。对这样的解释,俄共坚决反对。苏联在斯大林执政时期,便果断反对这种残缺的社会主义版本。社会主义不是以贫困的生活为基础,并非通过平均人民的物质生活条件来巩固自己。

  久加诺夫在其2009年出版的专著《摆脱危机的出路——社会主义》一书中指出:“人是社会主义的最高价值”,“实际上社会主义的最终胜利,是建立在以下基础之上的,即比资本主义制度下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各种消费品供应充足、所有社会成员都能过上富足、文明的生活……”⑧该书还指出,在斯大林最后的理论著作《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中,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角度看,第一次准确表述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也就是以高水平的技术为基础,通过社会主义生产的不断提高和完善,保障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将人及其需求放到首要位置后,斯大林又提出缩短工作日、根本改善居住条件、提高工人和公职人员的实际工资、稳步降低大众消费品的价格等主张。该书认为卫国战争结束以后,在苏联迅速实施了“恢复国民经济的斯大林纲领”,稳步提高了居民的福利水平,消费品价格持续下降。苏联公民对未来充满信心。区别于现在的俄罗斯当局——它们仅仅代表买办资本家、大寡头和银行家的利益,“斯大林、列宁为人民而生活和工作。他们将自己的全部精力都奉献到为劳动人民利益的斗争中,所以他们能够激发千百万普通劳动者的创造能力。他们相信人民,人民也相信他们,响应党的每一次号召……”⑨

  俄共新旧版党纲在完成对社会主义的定义之后,均有这样的论述:“随着社会主义的发展,人类历史的未来——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确立的必要前提会逐渐形成和成熟。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特点是其公有化程度要比社会主义条件下高得多,它是一个无阶级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所有人自由发展的条件。”⑩这是俄共对社会主义最终发展方向的明确。

  二、对社会主义相关问题的认识

  在俄共看来,欲对社会主义有准确、客观的认识,必须弄清楚以下几个问题,即社会主义具有过渡性,不能尽善尽美;平等不是平均,普遍贫困不是社会主义;关于所有制、计划和市场等。

  (一)社会主义具有过渡性,不能尽善尽美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把共产主义社会分为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同以往社会形态一样,共产主义社会也有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不成熟到成熟、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发展过程。在俄共看来,社会主义是向更高、更公正的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的过渡阶段。尽管这是一个体系的两个阶段,但是它们彼此之间是有重大差别的。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不足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还不能完全保障为所有人提供丰富的产品。人们在能力、家庭组成、劳动兴趣以及观念等方面还存在差别,人们在收入和生活水平之间也存在差距。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还指出,这样的不足不可避免,因为社会主义是“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的,因此它在各方面,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都还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11)但是不可能有最主要的不公正——人对人的残酷剥削。仅仅到了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才有这些情况发生:劳动不仅仅只是谋生的手段,而成为第一需求、自觉的需求;生产力获得极大发展;那时关于遵守人类社会生活基本准则的必要性,对每个人而言将成为普通习惯。只有到这个时候才会出现完全满足人们的合理需求的可能。

  2009年12月13日俄共《政治教育杂志》载文对社会主义发端于资本主义进行说明。文中指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发端于资本主义,它自身还带有之前生产关系的某些因素”,(12)但还是有本质性区别。经济机制的运行,包括所有制形式、计划和管理体系、交换形式、生产资料和消费品的分配等,为人们的生产活动创造了一定的客观条件。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机制先是自发形成,然后通过法律巩固。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机制是有意识创建的,并且能够集中全社会力量致力于实现符合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积极性社会目标。因此,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为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保护社会生活的自然条件等,提供了广泛可能。

  (二)平等不是平均,普遍贫困不是社会主义

  俄共中央委员会委员弗拉基米尔·尼古拉耶夫在《人类命运中社会主义的地位和作用》一文中指出,平等不是平均,普遍贫困不是社会主义。今天在俄罗斯资产阶级想尽办法掩饰资本主义复辟的罪行,费尽心思把社会主义描绘成全面平等、但又普遍贫困的社会。它们中有些人甚至想出荒唐的笑话,即1917年发动人民起义的革命者们为之奋斗的目标是不存在富人。实际上,人们奋斗的目标是不存在剥削者,由于剥削者的存在才出现了大量穷人。共产党人永远主张所有人都生活富裕,但是要依靠自己的劳动、智力、才能和经验,而不是依靠公开或隐蔽地剥削他人。共产党要为所有人提供很好的生活机会,也就是社会主义。只要还有穷人和没有生活保障的人,就有对这种社会的渴求。人为宣传鼓动或恶意“蓄谋”不可能引导群众起义、斗争,最终起作用的还是难以忍受的社会现实,社会主义的根基就在这里。

  早在1934年联共(布)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上,斯大林指出:“如果以为社会主义能够在贫困的基础上,在缩减个人需要和把人们的生活水平降到穷人生活水平的基础上建成,那就愚蠢了。”(13)当然,无论何时都不存在绝对平等,平等不是平均主义。个人也是千差万别的。首先,个体在智力和体力潜能方面是有差别的。人们关于幸福的概念、对生活的追求、兴趣和需求也不尽相同。但是所有人在一方面应该是相同的——拥有发挥自己潜能的必要条件,然后是满足自己合理需求的必要条件。列宁曾经指出:“如果不把平等理解为消灭阶级,平等就是一句空话。我们要消灭阶级,从这方面说,我们是主张平等的。但是硬说我们想使所有的人彼此平等,那就是无谓的空谈”。(14)作为共产党人理解的平等,不是在个人消费和日常生活领域内的平均主义,而是消灭阶级。俄共认为,整个社会付出的所有劳动,生产的所有产品都应该是为全体民众的利益服务,而不是为了个别人。否则出现阶级对抗就不可避免。

  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各地经常出现集会和反对政府侮辱人民的活动,不像官方某些代表描绘的那样,是人们受他人鼓动利用,到街头集会闹事。最初的起因——对于绝大多数家庭而言无力承担住宅和市政公共服务方面的支出,以及其他商品价格的不断暴涨。资产阶级政府同几百年前一样,站在富人一方。对此不应该惊讶。在任何一个资本主义国家永远都是这样。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强调:“剥削阶级需要政治统治是为了维持剥削,也就是为了极少数人的私利,去反对绝大多数人。”(15)从这里应该得出一个简单的结论:只要有对他人的剥削,有暴利的愿望,有不择手段发财的企图,就会有阶级对抗,就会有奔向社会主义的愿望存在。无论是总统、政府,还是政党都不能阻止它、停止它。

  (三)关于所有制、计划和市场

  在俄共看来,如果说所有人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取得是共产主义及其第一个阶段(社会主义)的主要任务,那么就涉及所有制问题,这是解决主要任务的基本条件。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并不是偶然地强调共产党人的主要任务——“消灭私有制”。但是并不意味着,根据某个法令就能立即消灭它,私有制的消亡需要一个过程。共产主义运动的主要目标是改善人民的生活,不是明天的生活,是今天的生活,每天的生活。所以私有制是社会主义早期阶段不可或缺的因素。失去竞争和市场的结果是低质量的产品、低效率的生产、劳动的数量和质量与工资不相符、庞大的编制、平均主义。可以这样说,在社会主义早期阶段取消市场和竞争为时过早。在此阶段禁止私有制,不调动私营企业主的积极性是错误。但是要始终明确一点,即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决定了用平等、集体主义、团结合作、有计划发展生产、根据向社会提供的劳动质量和数量分配产品等取代剥削关系,最终保障了从事劳动活动的每一名劳动者的物质利益。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使得经济服从于有意识的计划调控。这种计划调控旨在保障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需求,为发展生产提供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经济机制。(16)

  关于计划和市场的关系。原则上不可以认为它们谁归社会主义或归资本主义所有。在某种程度上它们现在、将来都将共存。主要问题不在它们本身,而在于为什么目的去运用它们。其实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中便已经开始运用计划的作用。今天,在所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包括英国、法国、日本、瑞典等,计划和国家调控价格的原则日益被广泛运用。当然在这些国家没有社会主义,但是它们明白计划的优越性并加以利用。在世界上完全自由的市场早已不复存在,所有一切都要经过事先的思考和筹划。计划和市场仅仅是经济活动的手段,在不同历史阶段、在不同国家二者之间的关系可以是不同的。生产规模愈大,如果选择的发展战略有误,那么损失便愈大。这是在任何一种制度下越来越需要计划的缘故。谁明白这个道理,谁就更有可能获胜。另一个事实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计划屈从于对政府有相当影响的集团利益。社会主义可以为了共同的利益,使用市场和计划。因为在社会主义国家战略经济领域、土地、森林和水等自然资源为全民所有。否则就不能从整个社会的利益出发实施计划,更不能给人民带来任何实惠。

  总之,俄共也坚持列宁主义的基本思想,即反对详细论述社会主义。因为现在还不具备条件,只有未来的建设者才能够逐步、有条件和较为具体地阐述这一问题。正如列宁所言:“要论述一下社会主义,我们还办不到;达到完备形式的社会主义是个什么样子,——这我们不知道,也无法说。”(17)俄共认为自己当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通过对资本主义罪恶本质的揭示,让越来越多的群众明白社会主义的本质。

  三、以建立“21世纪革新社会主义”为奋斗目标

  明确了社会主义的一般性之后,俄共需要结合历史经验、基本国情和时代特征,明确在俄罗斯具体应该建立起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制度集中表现在其对自己奋斗目标内容的表述上。经历多年理论探索,2008年俄共十三大通过的新版党纲正式提出自己的奋斗目标——在俄罗斯“建立21世纪革新社会主义”。

  (一)不能复制苏联社会主义

  俄共作为苏共的继承者,在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思想下,以俄罗斯重新走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为奋斗目标,这是俄共重建伊始便声明的。但俄共欲在俄罗斯重建的不是苏联社会主义,而是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在未来社会主义的具体提法上,对未来社会主义的具体内容表述上也经历了一个渐进探索的过程。“在这个社会阶段应该合理保留经证实的苏联社会主义的全部有益经验,抛弃它在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上的消极因素,借鉴世界经验,尤其是社会主义中国的成功经验。”(18)在俄共看来,不能复制苏联社会主义的具体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从历史原因看,俄共认为,苏联社会主义在取得诸多辉煌成就的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例如,2009年12月15日俄共中央官方网站载文指出:“上个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苏联农业集体化中的过激过火行为在人民群众中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上个世纪30年大镇压期间,一些无辜者受到迫害,社会主义法治原则被破坏。”(19)又如,2010年8月4日俄共中央官方网站载文指出:“自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伴随着巨大的成就,在苏联部分危机的趋势开始蔓延。在应对美国的侵略威胁中,投入了过多的工业、军事和人力资源,进而影响到及时满足苏联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同时,经济增长速度开始放缓,科技进步成果推广受到抑制。劳动生产率落后于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官僚化的因素逐渐显现,社会主义人民政权的民主机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党政领导干部未能及时更替,领导能力开始实质性下降。”(20)俄共指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一些问题的存在,以及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纠正,严重影响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

  从社会基础看,在2007年12月2日举行的俄罗斯国家杜马选举中,俄共的选民支持率为11.57%,为1993年以来的最低点。在坚持选举过程中有伪造因素存在的同时,《俄罗斯报》的一组社会调查结果引起了俄共的注意。2007年国家杜马大选过后,《俄罗斯报》在俄罗斯公民中进行了一次社会调查,提出如下问题:您支持未来俄罗斯实行什么样的社会制度:(1)以市场关系为基础的制度。(2)在苏联存在过的社会主义制度。(3)在其中有市场和社会主义关系因素存在的制度。回答结果依次为28%、18%、45%,还有9%难以作答。从社会调查结果看,18%的公民支持在俄罗斯恢复苏联社会主义(1996年这类公民超过全国人口总数的一半)。这部分公民认为苏联时期,居民社会保障是国家工作中的一个优先发展方向,人们有安全感,也不存在贫富差距过大的问题,科学、教育、文化和医疗卫生领域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从社会调查结果看,大部分公民不支持在俄罗斯恢复苏联社会主义。他们认为,苏联社会主义中的指令性计划手段和价格形成机制不能使国家积极运用作为经济发展主要火车头的科技进步成果,最终导致经济效率低下;如果在俄罗斯恢复苏联社会主义,那么以下问题可能重演:大镇压、对持不同政见者的迫害、等额选举、严厉的书刊检查制度,等等。

  在俄共看来,今天大部分公民不主张在俄罗斯恢复苏联社会主义,也与多年来的不公正宣传有关。苏联末期,戈尔巴乔夫提出“公开性”、“民主化”、“不留历史空白点”等口号,鼓吹对苏联历史进行全面评价,揭开了否定苏联社会主义的盖子。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当局通过大众传媒、影视等手段,夸大渲染苏联时期的失误和缺点,全盘否定苏联社会主义。现在在俄罗斯大多数民众中,已经对苏联社会主义形成了一定负面印象,在谈及苏联时期取得的辉煌成就时,基本不提苏联社会主义的作用。尤其是那些在苏联解体以后出生的一代俄罗斯公民已经成长起来,他们不能全面认识、甚至不能理解苏联社会主义。

  基于历史、社会基础等方面的原因,俄共意识到自己的奋斗目标不可能是苏联社会主义,要对传统社会主义注入新的因素,从而在社会中树立新形象。不这样做,自己就没有未来。在俄共第十次代表大会中央委员会政治报告中曾写道:“尤其是苏联社会主义的某些建设方法,是那个时代的产物,放到今天已经明显不合时宜,所以不能照抄、照搬。”(21)正如列宁所说的那样:“……大失败给革命政党和革命阶级上了真正的和大有教益的一课,上历史辩证法的一课,上了使他们懂得如何进行、善于进行和巧妙地进行政治斗争的一课,患难识朋友。战败的军队会很好地学习。”(22)

  (二)建立“21世纪革新社会主义”

  在俄罗斯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也不能复制苏联社会主义。所以俄共面临着一项重要任务,即依据对过去成就、错误和不足的客观分析,通过对当代社会发展过程的正确认识,创造一种科学的、革命性的和能够吸引大众的社会主义模式,从而振兴社会主义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上述愿望贯穿于俄共对社会主义奋斗目标和具体内容的阐述之中。俄共成立至今,一项主要任务就是找到能够被群众接受、适应现实政治斗争需要的社会主义模式,并进行科学的表述。在俄罗斯建立“21世纪革新社会主义”提法被正式确立之前,俄共在寻求科学的社会主义模式过程中,曾经有过几种提法,下文按照提出的时间顺序加以归纳。

  1.“21世纪革新社会主义”之前的几种提法

  (1)“最佳的社会主义发展”。在1995年通过的俄共旧版党纲中对“最佳的社会主义发展”进行了阐释。俄共认为,对于俄罗斯而言,选择最佳的社会主义发展,是最有充分根据、最符合国家利益的,在这个过程中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学说、群众运动和政治制度将获得第二次复兴。21世纪最佳的社会主义发展总轮廓为:逐渐克服资本主义生产和消费的浪费性质,以新社会的前进运动为基础,以全面保护劳动力的、物质的、生产的、消费的和自然的资源为原则。在旧版党纲中,又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最佳的社会主义发展”进行了描述:生产劳动的性质将彻底改变、劳动的创造性动机和激励的意义将显著提高、消费的性质将根本改变、人和自然的相互关系将发生巨大变化等。(23)(2)“俄罗斯社会主义”。2004年7月4日,久加诺夫在俄共第十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中首次提出“俄罗斯社会主义”。2006年4月6日,俄共《真理报》刊发了久加诺夫的文章《俄罗斯社会主义——对俄罗斯问题的回答》,文中对“俄罗斯社会主义”有所解释。久加诺夫认为,在认识规律过程中,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应该考虑到自己的特殊性和历史经验。在吸取过去经验教训的过程中,依据俄罗斯共产主义运动的理论和实践可以证明,只有“俄罗斯社会主义”才能解决俄罗斯社会中的病态问题。欲准确表述这一目标,共产党人首先要指出它的本质特征。“俄罗斯社会主义”要求以下方面协调结合:政府权威与人民自由,国家调控与民主体制,民族自治与民族友谊,俄罗斯几个世纪的历史经验与苏维埃制度的成就、世界文明的最优秀成果有机结合等。“俄罗斯社会主义”是有这样特点的社会主义,在其中有能适应当代生产力水平的革新形式、有居民高质量的生活水平、有个性发展的基本条件。(3)“考虑到过去成就和不足的、被重建的社会主义”。2007年9月22日,俄共第十二大次代表大会确定“俄共的当前任务”包括,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思考苏维埃国家危机的原因、苏联社会主义失败的原因,及其相关过程。必须分析社会发展的当前阶段、社会结构和阶级结构,制定革新社会主义的模式,推翻资本主义的战略和战术。俄共第十二大次代表大会确认,党的战略任务和俄罗斯唯一真正的未来——“考虑到过去成就和不足的、被重建的社会主义”。(24)

  2.正式提出建立“21世纪革新社会主义”

  在俄共看来,苏联具备社会主义的全部一般性特征,但是这些特征并未得到充分发展,有时候还被变形。在苏联,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人民政权的潜能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上个世纪70至80年代,苏联遇到了早期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瓶颈。

  2008年11月俄共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通过的新版党纲中,首次提出自己的战略目标是在俄罗斯建立“21世纪革新社会主义”。俄共新版党纲引言部分,不再像旧版党纲那样分述七条“主要目标”和十条“基本任务”,而是开宗明义、旗帜鲜明地提出自己的战略性目标——在俄罗斯稳步建立“21世纪革新社会主义”。俄共新版党纲又对“21世纪革新社会主义”做了进一步说明,即“要么是伟大的强国和社会主义,要么是国家继续遭受破坏,最终变成殖民地。不是要回到过去,而是要向前发展,迈向厘清了过去的错误和迷惑的、完全适应现实要求的革新社会主义。”(25)

  久加诺夫在俄共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对“21世纪革新社会主义”做了解释说明。他指出,“21世纪革新社会主义”的核心思想是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为指导,要考虑到苏联社会主义的光辉成就,要吸取苏联社会主义的痛苦教训和负面经验。他号召全党创造性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而不是让其机械适应现时代的条件。(26)

  俄共中央委员会委员维克多·舍维卢哈在俄共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指出,俄共号召建立社会主义,不是后退,而是向前。俄共很清楚地知道苏联时期的失误和不足,知道应该怎样不重复这些。未来的社会主义同苏联存在过的社会主义早期形式,在政治制度结构、全民所有制形式、有计划管理国家的方法上要有重要区别。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细胞——劳动集体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将被提高。“如果在21世纪不考虑这些教训,那么20世纪的教训将重演。对待社会主义应同对待科学一样,如果不考虑其失败的原因,那么任何未来的方案都是祝福语。”依据当前俄罗斯社会的主要矛盾及相应任务,俄共对“21世纪革新社会主义”有了进一步认识。俄共认为,在俄罗斯建立“21世纪革新社会主义”要求实现一种统一:社会阶级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变二者为统一的人民战线。俄共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中央委员会的政治报告写道:“现在俄罗斯的主要矛盾是非法窃取社会财富主要部分的寡头资本家同失去政治和经济权利的劳动人民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具有阶级性质和民族性质。前者为劳动和资本之间的矛盾,后者为亲西方‘阶层’利益和国家民族利益之间的矛盾。俄共视将社会阶级斗争和民族解放斗争联合起来为自己的重要任务。这种合二为一是俄罗斯向‘21世纪革新社会主义’过渡的重要条件。”(27)

  当前,在俄罗斯还有关于“21世纪新社会主义”的提法,这里就其与“21世纪革新社会主义”的区别扼要说明。2007年2月谢尔盖·米罗诺夫在“公正俄罗斯”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首次宣布,党的指导思想是“21世纪新社会主义”。2007年9月,米罗诺夫在“公正俄罗斯”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又宣称,该党的新社会主义既不同于苏联社会主义,也不同于欧洲民主社会主义,而是“第三社会主义”。2008年4月,米罗诺夫在“公正俄罗斯”党第三次代表大会上宣布把“21世纪新社会主义”作为党的意识形态写进党的纲领草案。2009年6月,在“公正俄罗斯”党第九次代表大会上,通过了该党的纲领。其中强调,该党认为符合社会发展趋势和我们民族精神文化传统的俄罗斯未来方案,应该是“21世纪新社会主义”。

  俄共的“21世纪革新社会主义”同“公正俄罗斯”党的“21世纪新社会主义”虽然仅有一字之差,但笔者看来,内容完全不同。俄共的“革新社会主义”,在很大程度上是以苏联社会主义为蓝本,突出在此基础之上的完善,全力纠正过去的失误和不足。“公正俄罗斯”党的“新社会主义”是建立在否定苏联社会主义之上的,突出重新建立,并且不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如果说“革新社会主义”和“新社会主义”有相同或相似之处,笔者认为,体现在一点上,即都是面向未来的,所以二者都有一个大前提,即“21世纪社会主义”。

  关于在俄罗斯实现“21世纪革新社会主义”的途径,当前俄共主张和平过渡,但不否认采取暴力手段的可能。正如俄共新版纲领中写道:“俄共主张向社会主义和平过渡。与此同时,像联合国人权宣言中所说的那样,政权必须关心人民需要,使人民不至于迫不得已采取武力反抗暴政和剥削的最后手段。实施反人民政策的政权,必将逐渐变成自己的掘墓人。”(28)

  注释:

  ①③⑩(25)Программа партии,(http://kprf.ru/party/program/).

  ②(23)Программа партии КПРФ(старая редакция),(http://www.kprf.org/showthread.php? t=1558).

  ④КПРФ и социализм XXI века,(http://kursk.bezformata.ru/listnews/kprf-i-sotcializm-xxi-veka/3306042/).

  ⑤《列宁全集》第29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78页。

  ⑥Интервъю лидера КПРФ Г.А.Зюганова полъской газете《Трибуна》,(http://www.qwas.ru/russia/kprf/id_31011/).

  ⑦Информационное сообщение о работе XV Съезда КРПФ,(http://kprf.ru/official/2013/xv-otchiotnovybornyi-sezd-kprf/104.html).

  ⑧Геннадий Зюганов:Выход из кризиса-социализм,(http://kprf.ru/library/book93430.html).⑨Читайте в газете《Правда》публикацию о новой ктиге Председателя ЦК КПРФ Г.А.Зюганова《Ленин.Сталин.Победа》,(http://kprf35.ucoz.ru/news/gazeta_pravda_o_novoj_knige_g_a_zjuganova_lenin_stalin_Pobeda/2010-08-20-482).

  (1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04页。

  (12)В.Н.Ембулаев.Вперёд,а не назад,к осциализму!(http://www.politpros.com/journal/read/?ID=564&journal=85).

  (13)《斯大林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338页。

  (14)《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16页。

  (15)《列宁全集》第31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3页。

  (16)В.Н.Ембулаев.Вперёд,а не назад,к социализму!(http://www.politpros.com/journal/read/?ID=564&journal=85).

  (17)《列宁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60页。

  (18)Профессор Н.А.Медведев о прзекте новой редакции Программы КПРФ,(http://old.moskprf.ru/dokumentv/xiii-sezd-kprf-doklad-i. i. -melnikova-o-novoy-redaktsii-programmy-kprf.html).

  (19)Боръба не за прошлое,а за будущее,(http://kprf.debesi.ru/old/content/view/2158/).

  (20)Постановление Президиума ЦК КПРФ,(http://kprf.ru/party_live/54251.html).

  (21)Десятый съезд КПРФ,(http://www.politjournal.ru/index.php?action=Articles&dirid=106&tek=1529&issue=41).

  (22)《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38、139页。

  (24)Образ КПРФ XXI века,(http://www.cprf.info/articles/2189.shtml. 2002-04-10).

  (26)Зюганов:КПРФ будет строитъ социализм XXI века,(http://www.vesti.ru/doc.html?id=228373).

  (27)Политический отчет Централъного комитета КПРФ XIII Съезду партии,(http://kprf.ru/party_live/61573.html).

  (28)Программа партии,(http://www.spravedlivo.ru/information/section~11/pprogramm201I)·
(责任编辑:陈久艺)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主人公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我们会更加努力,宣传红色文化。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
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