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贵生
郝贵生:《共产党宣言》中的科学社会主义及其理论现实意义
发布时间:2022-06-05 来源:作者来稿作者:郝贵生
《共产党宣言》中的科学社会主义及其理论现实意义
郝贵生
一、《共产党宣言》之前社会主义学说的简要发展史
大家知道,“社会主义”概念并不始自于马克思、恩格斯,当资本主义作为封建主义的否定因素开始了它的发展时,它当时代表了历史发展的方向,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但资本主义社会毕竟是用一种新的剥削方式取代另一种剥削方式的阶级压迫社会,因此在资产阶级反对封建贵族的斗争中,也始终伴随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这种斗争反映在思想领域,就出现了反对资本主义的新的一种社会思潮即“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一词的词根源自拉丁语sociare(社会),意指联合或共享。当“社会”一词后加上后缀“主义”形成“社会主义”概念时,意指由独立个体的人之间组成的社会成员之间应该拥有公平、平等的权利和地位。“社会主义”概念始自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初期,资产阶级思想家尽管把他们所建立的资本主义社会称之为“公平、平等”的社会,但许多人发现了这个社会仍然存在剥削、压迫和不公平现象,于是主张建立新的社会制度取代资本主义社会,并把这种新的社会制度就称之为“社会主义”。因此“社会主义”概念的产生就是资本主义社会内部成长起来的否定因素,这种否定因素的特点就是“公有制”。这种进步的“社会主义”思潮在欧洲经历了三个阶段即:第一阶段英国人莫尔(乌托邦)、意大利人康帕内拉(太阳城),第二阶段为法国人摩莱里和马布利等。以第三个阶段有19世纪欧洲著名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付立叶、圣西门等,他们把公有制与私有制的对立作为区别是否是社会主义的最显著的特征。这是这种空想社会主义思潮的最突出的成就。但是他们有这样几个缺陷:一是这种这种社会主义反对资本主义的思想武器仍然是照搬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理性原则即“自由、平等、博爱”。 二是他们没有把公有制为特征的社会主义看做是历史发展规律的产物,而看做“理性原则”主观推导和构造的产物。三是他们主张这种社会主义的实现靠思想家个人的实验,而非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他们把自己置身于工人阶级斗争之外,不支持甚至强烈反对当时英、法、德已经爆发的三大工人运动。此外,当时社会上还存在一种“共产主义”思想,他们主张要根本改造社会,要关注和参加工人阶级的阶级斗争。这些人自称为“共产主义者”,如法国人卡贝的“共产主义”,德国的魏特林的“共产主义”等。如果说,上述几种“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还有一些进步作用,那么同时还有几种“社会主义”思想也在批判和否定资本主义。这就是《宣言》第三章中批判的反动的社会主义、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等。他们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解读不同。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唯物史观的过程中,就开始批判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继承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合理因素,主张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就是所有制问题。《共产党宣言》就是在以往的“社会主义”发展到这种状况下对“科学社会主义”做了较为系统深入的阐发。
二、《共产党宣言》中的科学社会主义思想
1、科学社会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和阶级斗争状况研究的结果
马克思恩格斯写作《宣言》时,尽管对“社会主义”学派的认识不同但认为他们都是资产阶级的运动,而空想共产主义尽管也有“空想”成分,但认为他们是工人阶级的运动,因此马克思恩格斯在用什么名称称自己的学说时,就采用了“共产主义”。因此把“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同盟”,把《宣言》称之为《共产主义宣言》。但《宣言》之后,马克思恩格斯没有绝对否定“社会主义”概念,几次肯定“社会主义”,尤其是恩格斯1876年针对杜林的“社会主义”时,也把自己的学说称之为“社会主义”,但主要强调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对立。马克思1875年写的《哥达纲领批判》一书中,把共产主义区分为高级阶段和低级阶段(或者说是第一阶段)。这个“是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的,因此它在各个方面,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都还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04页)后来列宁就把低级阶段称之为“社会主义”。我们在称《宣言》基本思想时可以用“共产主义学说”称呼之,也可以用“科学社会主义”称呼之。
马克思主义以前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是唯心史观,他们做的“社会主义”的结论都是依靠人的理性原则理论上推导出来的。马克思恩格斯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主义的理论应该是对社会存在研究的结果。因此,《宣言》最重要的内容就是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如何是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对资本主义现状特别是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研究的结果。整个第一章就是研究客观规律和客观经济关系。第一章讲了三个问题:一是自原始社会以来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过去的各个历史时代,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各有特点。资本主义社会,阶级对立简单化了,整个社会分裂为两大敌对阵营和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二是考察了资产阶级的产生、发展和历史作用,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规律。指出现代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一系列变革的产物,是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结果。阐发资产阶级的历史作用。但资本主义社会是一种私有制代替另一种私有制,进行着与封建社会类似的运动。它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但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性和私人占有性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最终导致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 三是阐明无产阶级的产生及其历史使命。无产阶级是随着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无产阶级一产生,就开始了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同资产阶级对立的一切阶级中,无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它能够担负起推翻资产阶级,消灭私有制的伟大的历史使命。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无产阶级生活在社会最下层,不炸毁社会的整个上层,就不能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无产阶级要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而建立自己的统治。第一章的结论是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不可避免。
第一章的内容极其重要,它说明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不是主观推论和纯粹理论演绎出来的,而是建立在历史发展规律和社会现状基础上的。恩格斯写的《反杜林论》一书中讲:“现代社会主义,就其内容来说,首先是对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有财产者和无财产者之间、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的阶级对立以及生产中普遍存在的无政府状态这两个方面进行考察的结果。”(《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55页)“现代社会主义不过是这种实际冲突在思想上的反映,是它在头脑中、首先是在那个直接吃到它的苦头的阶级即工人阶级的头脑中的观念的反映。”(同上,第619页)他还说,我们对三大工人运动的研究,发现了唯物史观。又运用这种唯物史观研究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可是,以往的社会主义同这种唯物主义历史观是不相容的,……以往的社会主义固然批判了现存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后果,但是,它不能说明这个生产方式,因而也就制服不了这个生产方式;它只能简单地把它当作坏东西抛弃掉。但是,问题在于:一方面应当说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联系和它在一定历史时期存在的必然性,从而说明它灭亡的必然性,另一方面应当揭露这种生产方式的一直还隐蔽着的内在性质,因为以往的批判与其说是针对事物的进程本身,不如说是针对有害的后果。这已经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而完成了。已经证明,无偿劳动的占有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通过这种生产方式对工人进行的剥削的基本形式;即使资本家按照劳动力作为商品在商品市场上所具有的全部价值来购买他的工人的劳动力,他从这种劳动力榨取的价值仍然比他为这种劳动力付出的多;这种剩余价值归根到底构成了有产阶级手中日益增加的资本量由以积累起来的价值量。
这样就说明了资本主义生产和资本生产的过程。这两个伟大的发现——唯物主义历史观和通过剩余价值揭开资本主义生产的秘密,都应当归功于马克思。由于这些发现,社会主义变成了科学,现在首先要做的是对这门科学的一切细节和联系作进一步的探讨。”《同上,第365—366页》
1、社会主义的本质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宣言》第二章是在第一章的基础上,讲如何实现社会主义?《宣言》认为,社会主义要废除先前存在的所有制关系,但这不是共产主义所独具的特征。一切所有制关系都经历了经常的历史更替、经常的历史变更。例如,法国革命废除了封建的所有制,代之以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共产主义的特征并不是要废除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但是,“现代的资产阶级私有制是建立在阶级对立上面、建立在一些人对另一些人的剥削上面的产品生产和占有的最后而又最完备的表现。”(《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86页),注意,《宣言》这里明确指出,资本主义所有制是人类私有制发展的“最后而又最完备的表现”,所有共产主义不可能是是用一种私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而是彻底消灭私有制。《宣言》中就讲了一句大家最熟悉的一句话就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同上,第286页)《宣言》中没有任何一句话可以代替这句话,它最精炼、最准确、最深刻地凝练了“共产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或“共产党人”的灵魂、精髓。它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因为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理论问题都同所有制有关系,第四章讲到:“在所有这些运动中,他们都强调所有制问题是运动的基本问题,不管这个问题的发展程度怎样。”(同上,第307页)所有制,就是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归私人所有,就是私有制,归社会所有,就是公有制。社会主义和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区别就是生产资料归私有还是社会所有。共产主义者认为,人类社会所有的罪恶的深层次的根源就是私有制。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含义就是要消灭私有制。
2、《宣言》写作之前,恩格斯曾经起草过两个共产主义的纲领“草案”。
一个是《共产主义信条草案》(1847年6月),另一个是《共产主义原理》(同年11月),其中也谈到了到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含义。如《草案》第三个问题是“如何实现共产主义目标?”“答:消灭私有制,代之以财产公有。”《共产主义原理》中第14个问题中说:“因此私有制也必须废除,而代之以共同使用全部生产工具和按照共同的协议来分配全部产品,即所谓财产共有。废除私有制甚至是工业发展必然引起的改造整个社会制度的最简明扼要的概括。所以共产主义者完全正确地强调废除私有制是自己的主要要求。”(同上,第237—238页)。恩格斯还认为,由于大工业的发展,产生了空前大规模的资本和生产力,并且具备了能在短时期内无限提高这些生产力的手段。生产力集中在少数资产者手里,而广大人民群众越来越变成无产者,资产者的财富越增加,无产者的境遇就越悲惨和难以忍受。所以恩格斯说。这种强大的、容易增长的生产力,已经发展到私有制和资产者远远不能驾驭的程度,以致经常引起社会制度极其剧烈的震荡。“只有这时废除私有制才不仅可能,甚至完全必要。”(同上,第238页)
马克思恩格斯合写的1882年俄文版《序言》中说:“《共产党宣言》的任务,是宣告现代资产阶级所有制必然灭亡。”(同上,第251页)。马克思恩格斯1850年告共产主义同盟书中说:“对我们说来,问题不在于改变私有制,而只在于消灭私有制,不在于掩盖阶级对立,而在于消灭阶级,不在于改良现存社会,而在于建立新社会。”(同上,第368页,)马克思1850年写的《1848年到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第二章中讲到:“但是劳动权就是支配资本的权力,支配资本的权力就是占有生产资料,使生产资料受联合起来的工人阶级支配,也就是消灭雇佣劳动、资本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同上,第409页)
3、社会主义的实现是依靠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
《宣言》中阐述实现社会主义,一是要依靠物质手段阶级斗争。无产者只有废除自己的现存的占有方式,从而废除全部现存的占有方式,才能取得社会生产力。无产者没有什么自己的东西必须加以保护,他们必须摧毁至今保护和保障私有财产的一切。……无产阶级,现今社会的最下层,如果不炸毁构成官方社会的整个上层,就不能抬起头来,挺起胸来。二是要依靠的物质力量是人民群众。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三是要依靠无产阶级专政,争得民主。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四是没收私人资本,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五是发展生产力。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4、社会主义的实现要依靠科学理论的指导和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宣言》中在阐明“两个必然”之后,就是讲了“无产者和共产党人”,说明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从自在阶段发展到自为阶段必须要组织起来,要有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那么实际就是无产阶级政党,政党的性质、特点、纲领究竟是什么呢?第二章一开始就讲了这些问题。
“政党”也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历史现象。但它的产生不是私有制和阶级对立产生之后,而是阶级社会发展到封建社会末期,伴随着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实践中产生的社会现象。人类社会最早出现的现代意义的政党是资产阶级革命夺取政权后的产物,也就是英国17世纪70年代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阶级如此尖锐激烈的斗争期间,出现了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辉格党”和代表封建旧贵族阶级利益的“托利党”。“政党”的最典型特征是其鲜明的阶级性,其次它主要是围绕政治权力而进行的活动,它不是公司,也不是企业。当资产阶级反对封建贵族的阶级斗争逐步取得最终胜利的时候,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斗争也逐渐显露和激烈起来。于是就产生了代表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无产阶级政党如英国的宪章派、流亡到法国的德国《正义者同盟》等。马克思恩格斯把《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同盟》后,就界定了无产阶级政党的阶级性和纲领。
共产党同其它工人政党一样,是无产阶级的政党,它代表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没有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不提出自己的特殊的利益。共产党也有与其它无产阶级政党不同的地方,主要是:坚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坚持目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由无产阶级中最先进的成员和最坚决的部分所组成。宣言特别强调无产阶级政党要有科学理论指导。有科学的共产主义理论所指导。共产党人的理论原理,决不是以这个或那个世界改革家所发明或发现的思想、原则为根据的。这些原理不过是现存的阶级斗争、我们眼前的历史运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述。
这里实际是讲到党的领导和指导思想的关系。二者缺一不可。毛主席说,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党的领导的灵魂、精髓。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就形成党的正确的思想政治路线。当前在这这一问题的错误倾向,一是改革开放初期,把党的领导与具体工作割裂开来,党政分开。实质是不同程度地取消党的领导。18大之后,非常突出强调党的组织领导,但对党的灵魂、精髓讲得较少,甚至不讲。在总结我们党100年的成功经验时,只讲“党的领导”,不讲“思想政治路线正确与否是决定一切的”,实际就是离开科学的指导思想片面夸大党的组织形式的领导,同时又不讲党的无产阶级属性,只讲党的人民性、纯洁性、先进性。这些观点笔者认为是不正确的。
5、社会主义发展经济要依靠计划经济体制
唯物史观强调生产力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哪一个国家、民族、政权不发展生产不可能存在下去。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之后,当然也必须发展生产力。《宣言》中说,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把生产资料掌握在国家和人民手中之后,要尽快地发展生产力。苏联十月革命后、新中国成立后,都是拿出极大力量发展生产力。原苏联在短短几十年成长为与美国平起平坐的超级大国,中国迅速成长为屹立在世界东方的历史巨人,说明以毛主席我首的中国共产党一直按照《宣言》的基本观点发展生产力。但不是照搬西方国家发展生产力的方式,不是按照私有制的方式,不是按照市场经济的模式发展经济,而是在公有制条件下有计划按比例的发展经济。这在《共产党宣言》中也讲得清清楚楚。如恩格斯的《共产主义原理》一文中讲:“由于社会将剥夺私人资本家对一切生产力和交换手段的支配权以及他们对产品的交换和分配权,由于社会将按照根据实有资源和整个社会需要而制定的计划来管理这一切,所以同现在的大工业管理制度相联系的一切有害的后果,将首先被消除。”(同上,241——242页)“由整个社会共同地和有计划地来经营的工业,更加需要才能得到全面发展、能够通晓整个生产系统的人。”(同上,第243页)“由社会全体成员组成的共同联合体来共同地和有计划地利用生产力;把生产发展到能够满足所有人的需要的规模;结束牺牲一些人的利益来满足另一些人的需要的状况;彻底消灭阶级和阶级对立;通过消除旧的分工,通过产业教育、变换工种、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通过城乡的融合,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发展;——这就是废除私有制的主要结果。”(同上,第243页)《宣言》第二章中说:“按照总的计划增加国家工厂和生产工具,开垦荒地和改良土壤。”(同上,第294页)恩格斯《反杜林论》第三编《社会主义》中说:“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就将被消除,而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也将随之消除。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33页)
6、对形形色色攻击和否定“消灭私有制”谬论的批判
《宣言》第二章第二部分对形形色色的攻击和否定“消灭私有制”的荒谬观点进行了系统的批判。包括七方面的谬论即“消灭私有制”就是消灭个人的一切财产、消灭个性与自由、消灭私有制就是会助长懒惰之风,消灭私有制就是消灭教育、消灭家庭、实行公妻,消灭私有制就是消灭祖国和民族。共产党人要废除哲学、宗教、道德、法、自由、正义等永恒真理。《宣言》针对这些谬论进行了严厉的批判。(详见拙文《<共产党宣言>如何批驳资产阶级攻击“消灭私有制”的谬论的》)
资产阶级在上述攻击共产党人的谬论中主要是围绕要消灭私有制和私有观念这两个方面展开的。对这场争论,《宣言》总结说:“共产主义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93页)这两个“彻底决裂”高度概括了共产主义革命在社会经济方面和精神方面的历史任务,同时也深刻体现了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
7、批判形形色色的所谓“社会主义”的错误思潮
《宣言》第三章 《社会主义的和共产主义的文献》就是批判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划清科学社会主义或者说“共产主义”与其根本区别。这一章分为三节。
第一节是批判“反动的社会主义”,它又包括封建社会主义、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德国的“真正”社会主义。封建社会主义产生于19世纪30年代的英国和法国,是封建势力打着“社会主义”的旗号,伪装同情工人阶级,写一些批判、攻击资产阶级的文章,主张倒退到封建主义的剥削方式。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是在资本主义发展进程中存在着一个摇摆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小资产阶级,他们感到资本主义对自己的威胁,引发对资本主义的不满,由此导致这些人站在小资产阶级的立场上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力图保存过去的经济地位和生活条件。德国的或“真正的”社会主义是德国小资产阶级用德国的唯心主义、人道主义哲学词句去解释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用“人的本质的利益”和“爱”等人道主义的词句代替阶级利益和阶级斗争。他们一方面诅咒资产阶级的经济、政治及各种观念,同时恐吓群众,宣扬人民群众参加资产阶级运动会失掉一切。这种社会主义的实质是维护封建专制制度,其阶级基础是德国的小市民。
第二节是批判“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19世纪30、40年代,资产阶级中的一部分人也开始标榜“社会主义”,希望消除社会的弊病,同时又要保存资本主义制度,但不要由此产生的无产阶级斗争和经济危机;要资本主义制度,但不要那些使资本主义发生社会革命和瓦解的因素;要剥削雇佣劳动的资产阶级,不要反抗资产阶级的无产阶级。他们希望保存资本主义的“好”的因素,消除资本主义“坏”的因素。这种社会主义其本质是维护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的,但却打着“为了工人阶级的利益”,说明了这种“社会主义”的虚伪性和欺骗性。
第三节是批判“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19世纪产生了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即圣西门、付立叶、欧文的学说。这种学说一是看不到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作用,只是把无产阶级看作一个受同情的阶级。二是不懂得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和无产阶级解放的物质条件,把社会改革方案看作由他们头脑中“发明”和“幻想”出来。三是不承认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极力反对无产阶级反抗资产阶级的斗争,幻想通过宣传示范教育和和小型试验的途径实现社会主义。这种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作用是同历史的发展成反比的。特别是无产阶级阶级斗争成熟和马克思主义学说产生之后,其消极和反动作用就越来越突出。
所有这些“社会主义”的共同特点其理论基础都是唯心史观。都是用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理论解读“社会主义”,都不能找到实现无产阶级解放的物质力量和物质手段、科学的理论武器与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三,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理论意义:
1、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共产党宣言》之前所有这些“社会主义”学说的理论基础都是唯心史观,或者说人道主义。因此其不是科学的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与其质的区别。最主要的是一是有唯物史观理论指导,二就是这个社会主义理论建立在对历史发展规律、对资本主义发展现状、对阶级斗争现状研究的基础上。恩格斯70年代写的《反杜林论》等书中就明确指出:“为了是社会主义变为科学,就必须首先把他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58页)“现代社会主义不过是这种实际冲突在思想上的反映,是它在头脑中、首先是在那个直接吃到它的苦头的阶级即工人阶级的头脑中的观念的反映。”(同上,第619页。恩格斯还说:“唯物主义历史观和通过剩余价值揭开资本主义生产的秘密,都应当归功于马克思。由于这些发现,社会主义变成了科学,现在首先要做的是对这门科学的一切细节和联系作进一步的探讨。”(同上,第366页)而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离不开唯物辩证法、“但是,科学社会主义本质上就是德国的产物,而且也只能产生在古典哲学还生气勃勃地保存着自觉的辩证法传统的国家,即在德国。唯物主义历史观及其在现代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上的特别应用,只有借助于辩证法才有可能。”(同上,第69页)
也正是由于空想社会主义没有建立在对现实的经济关系的研究基础上,导致这种社会主义整个思想体系是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没有科学精神。《宣言》即科学社会主义的特点是科学精神,是科学的逻辑推理证明的结果。
因此要求我们认真学习研究《宣言》,不仅学习其基本观点,而且要学习其观点的内在联系,特别是哲学、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明确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为什么是科学的。学习马克思恩格斯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
(二)历史意义: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开始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实践运动,由此开辟了100多年波澜壮阔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史。
(三)现实意义:
1、用唯物史观和实践的观点认识和践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科学社会主义来源于实践,是对现实的阶级关系研究的结果。我们今天坚持科学社会主义,也要坚持唯物史观研究现实。列宁研究了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的经济、文化、政治,写出了《帝国主义论》一书,做出了社会主义可以首先在一个国家取得胜利的观点,进行了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并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从书本变为现实,并把苏联建设成为与美国平起平坐的超级大国。毛主席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也特别重视研究现实,研究中国的国情和中国的阶级斗争的特点,创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离开对现实特别是国际国内的阶级斗争的客观现状的研究,就不可能正确坚持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
2、共产党人树立正确人生观和理想信念的理论依据
做人要有理想信念,共产党人要树立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理想信念,要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就要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历史的发展趋势、规律统一起来。学习《共产党宣言》和科学社会主义思想,有助于我们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有助于我们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中国共产党100年的奋斗史就是无数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共产党员、革命先烈树立这种理想信念的结果。当今社会那么多的腐败官员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丧失了理想信念,不愿为之而奋斗,而沉溺于物质享受之中。
3、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必须认识科学社会主义的两个对子
一个是科学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对立,二是与形形色色的假社会主义的对立。科学社会主义产生之后,这两大对立始终存在,并存在尖锐激烈的斗争。列宁说,社会主义就是成长着的共产主义与衰亡着的资本主义彼此斗争的时期。修正主义思潮就是打着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旗号贩卖其假社会主义的货色。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就是假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中国当代也有这种人物和思潮。必须坚持阶级斗争和阶级分析的方法认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对立,认识科学社会主义与假社会主义的对立。共产主义是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坚持共产主义,首先必须学会识别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资本主义?什么是冒牌货的假社会主义。在此基础上,同现存的形形色色的资本主义、假社会主义作坚决的斗争。
3、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批判一切离开公有制谈社会主义本质,特别是把社会主义的本质归结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错误观点,这是中国当今一切反对科学社会主义思潮的典型。某些理论家主张把《宣言》中的“消灭私有制”改为“扬弃私有制”。主张社会主义改革就是建立新的“个人所有制”实则私有制,反对“两个决裂”。那种不分公有制与私有制对立的什么所谓“两个毫不动摇”、“混合所有制”改革都是错误的。
5、坚持科学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和党的领导
树立思想政治上的路线正确与否是决定一切的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强调党的领导是正确的,但不是单纯的组织形式的领导,不能离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不能离开正确的思想政治路线、不能离开党的领导的灵魂、精髓。
6、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继续革命”,坚持“斗私批修”
必须正视社会主义历史阶段存在阶级和阶级斗争,存在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存在党内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是成长着的共产主义与衰亡者的资本主义彼此斗争的时期。无产阶级专政是对敌对势力的镇压和对人民实行最广泛的民主。最大限度地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但不能导致经济主义,必须坚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继续革命”是马克思主义的用语,马克思早期多次使用“不断革命”。毛主席1949 年“两个务必”思想就是他晚年提出系统的“继续革命”理论的萌芽思想。毛主席民主革命理论是革命的理论,民主革命胜利之后,还要继续革命。还要把巩固无产阶级专政作为共产党人的首要的根本任务。以革命促进经济发展。目前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专政、“继续革命”、“斗私批修”等词成为“敏感词”、禁用词是错误的。必须坚持意识形态领域的阶级斗争思想。
7、坚持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反对所谓“市场经济” 的改革方向。
社会主义公有制发展经济究竟搞什么经济体制?《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等著作已经给予科学的回答,而且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已经证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真理性。上世纪80年末有人提出要搞所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他们认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是脱离实际、国情的主观主义的经济。他们说,市场、计划社会主义可以用、资本主义也可以用,由此推断计划经济、市场经济也都可以用。这是典型的偷换概念。计划、市场是手段,但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不是手段,而是体制,绝不可以随意嫁接。资本、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三个概念,本是一回事,是等同概念。那个主张所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人物中的“社会主义”已经不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而是抽掉“公有制”的社会主义。同时他们之所以搞“市场经济”实质是把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鼻祖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思想实质是“人本质自私论”思想拿来作为社会主义改革的指导思想。这绝对不是社会主义改革,而是借“改革”之名,行复辟资本主义之实。
2022年6月4日
(责任编辑:林飞雪)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主人公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我们会更加努力,宣传红色文化。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
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