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新浪微博

微信二维码

环境安全

纪念抗美援朝,准确把握我军的“魂”,这么难吗?

发布时间:2020-10-27 来源:淮左徐郎作者:淮左徐郎

\
 
  1958年10月,毛泽东主席在北京中南海接见志愿军代表团(资料图)
近来一部打着纪念抗美援朝幌子的电影上映,上映第一天豆瓣评分仅有6.9分,各路网友纷纷吐槽,该剧不尊重历史,更不懂中国人民志愿军如何会被称作“最可爱的人”。原本,对于这样在剧情上粗制滥造的历史虚无主义电影,徐郎是一定要买票进入电影院先观后评的,但是由于宣传方用力过猛,导致在其公开宣传(包括水军的无底线吹捧)的素材中暴露了大量的问题,我个人觉得已经没有必要去花钱恶心自己一番。此外,很多比我高明的大家,已经在方方面面指出了电影所存在的问题,再去覆盖一遍,犹如拾人牙慧,没有新意。
但是就宣传材料中所见,徐郎发现,这部电影在志愿军指战员之间的称谓、口头禅等台词的设置上,存在着严重的“国军化”倾向。这也是近些年来,国内历史革命题材、抗战题材电影所存在的通病。这类台词的出现,完全是因为其编剧和导演是在用国军思维来理解我军的勇敢作战精神为何物!他们将粗鲁视为勇敢和大无畏,将粗鄙等同于“有种”,进而引申为富有战斗力!然而共产党的军队之所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其精髓在于讲政治,而不是这些导演所理解的那样。以粗鄙下流的言语来彰显军人的战斗能力与大无畏不怕牺牲的魄力,实际是对我党领导军队的法宝——毛泽东思想,囫囵吞枣,甚至是一窍不通,因此就对历史胡乱意淫!
讲到这里,也许有人会说,中国人民志愿军包括了大量的国民党起义军队和俘虏,他们的素质参差不齐,因此,粗鄙的现象在志愿军中肯定是存在的。这样的说法看似有理,实际上是经不起推敲的。首先,刚刚从国军起义过来的战士,有一部分确实是存在骂人等不好的习惯的,但是那也是暂时的。当他们感受到了我军的纪律和行为规范以后,尤其是经过政委的一番思想政治工作和解放军同志们的耐心帮助(比如诉苦大会)之后,就不会继续像他们在国军时那样。不仅称谓、用语变得文明,行为也由自由散漫变为有纪律讲政治,并且时刻以此为荣,因为那是那个时代的共产党领导的军队的鲜明特质!而且这一转化过程,是极其迅速的。徐郎的外祖父在1944年参加抗日,后来在俘虏和改造国军的过程中,亲眼目睹了这些。
高戈里老师在《心路沧桑——从国民党六十军到共产党五十军》的一书里,系统地讲述了188万国民党军在解放战争中被改造的故事。包括长春起义的曲曲折折,思想改造的是是非非。在后来的抗美援朝战争中,这些起义过来的同志血洒汉江,为保卫祖国、捍卫和平立下了汗马功劳。对这段历史有兴趣的,可以去看一看这本亲历者采访史。
今天,隆重推荐牛戈老师的《“弟兄们”还是“同志们”》一文,就是要通过讲清楚我军指战员在称谓上的讲究,来驳斥在如今火热的历史虚无主义影视剧,将被它们国军化的我军形象还原过来。牛戈老师擅长军事历史和历史武器的考究,他的微信公众号是“牛戈文草”,有兴趣的可以关注一下!
请点击阅读:“弟兄们”还是“同志们”

(责任编辑:林飞雪)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主人公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我们会更加努力,宣传红色文化。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
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