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新浪微博

微信二维码

工人农民

矿工,千米深井战天斗地

发布时间:2016-01-21 来源:作者:严伯霖

 摘要:他们曾经是国家的宠儿,他们曾经见证过煤矿的辉煌。一个个昼与夜,没有灯红酒绿、不见灯火辉煌;一盏盏矿灯,在千米深处与他们相随,扒头风钻是他们忠实的伙伴;他们把自己的美好岁月和青春时光奉献给了这块黑色的土地。

1.jpg

一平硐矿田位于湖南中部,冷水江市所辖涟邵煤田金竹山矿区西南部,于1956年5月建井,1958年6月投产,设计年生产能力27万吨。12月3日,记者 跟随一群矿工下到矿井的千米深处,用镜头记录这个没有硝烟却处处危险的庞大的黑色王国,见证矿工兄弟们在方寸之间战天斗地的震撼场景。图为一平硐井田 2139工作面,102队的当班矿工。

矿井.jpg

采煤工们每天的工艺流程主要是安全检查,处理安全隐患,扶倒柱,移梁,背顶,铺设溜槽,出煤,支架,扫余煤,回柱放顶,打眼,装药放炮等。图为106队工 作面顶板有矸石掉落,引起大工罗顺山的警觉。采煤工作面不仅要求采煤技艺高,能吃苦耐劳,而且一定要有安全意识和应变能力。

14709322_1200x1000_0.jpg

一平硐矿区鼎盛时期曾有近3千名职工,如今煤炭市场不景气,矿区只能减员增效,目前只有507名在岗人员,其中采掘233人、辅助253人、 21名其它 人员。因为劳动强度大,井下作业较危险,效益差收入低,年轻人都不愿意下井,导致在井下采掘一线工作的都是35至50岁之间的中老年人。图为三位矿工兄弟正在扒煤。

矿井.jpg

一平硐矿煤与瓦斯突出,是威胁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该矿现有三个生产采区,即21、24、25采区,3个采煤队,3个掘进队。图为采煤工康朝东正在用镐头挖煤。

矿井.jpg

在一平硐煤矿有“窑王”之称的102队队长彭金梅,在工作面支顶。当连队干部不仅要苦活、累活抢在前,还要有一身过硬的技术和组织才能。

矿井.jpg

支顶作业是一个需要配合的过程,一人支顶,一人观察顶板,这样安全作业就有保证。

矿井.jpg

大工罗顺山用液压支架对顶板进行支护,保证安全生产。

矿井.jpg

采煤班里有明确的分工,扒煤、支护、放顶、打炮眼、放炮、开溜子,每个人都各有岗位。图为一位矿工猫腰挖柱窝子,罗顺山扛来液压支柱准备支护。

矿井.jpg

一根液压支架约80公斤,需要回收复用。工作面生产要求支架和顶梁的丢失率不能高于吨煤生产的千分之一。

矿井.jpg

102队队长彭金梅和排长杨曙民在认真整改液压支柱位置,以保证生产安全。采煤人习惯把顶支柱称之为“采顶”,2432和2139工作面的煤层高度都是2.2米,一个柱距和排距单位能采3吨煤,如果配合好,不出状况的话每个班能够采18根顶,约50吨煤。

矿井.jpg

106队队长李贵求(右一)在2432工作面和罗佑中用电煤钻打炮眼,为下班出煤做准备。矿煤层薄、变化大,由于地质结构所限,工作面只能沿用几十年的煤电钻打眼、爆破落煤,人工扒煤或搪瓷溜槽溜煤。

矿井.jpg

班中餐被送到2432工作面,106队的工友们可以稍作休息。工作餐由地面送到工作面,五元一人的标准,这也是多少年来矿工们最大的井下福利。

矿井.jpg

这是106队54名工友们的工资单。工资单显示:只有2人工资奖金超过三千元,15人在二千元左右,其它都是一千或几百元。除了这张表上工资,他们没有其它的收入来源。

矿井.jpg

一平硐煤矿党总支书记王杰书(左二)、总工程师李志明(右一)在24采区向安全员询问安全生产情况。为了保证安全生产,矿领导带班作业已经成为当前煤矿安全生产一条铁的纪律。他们曾经是国家的宠儿,他们曾经见证过煤矿的辉煌。一个个昼与夜,没有灯红酒绿、不见灯火辉煌;一盏盏矿灯,在千米深处与他们相随,扒头风钻是他们忠实的伙伴;他们把自己的美好岁月和青春时光奉献给了这块黑色的土地。

 (责任编辑:陈久艺)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主人公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我们会更加努力,宣传红色文化。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
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