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公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焦典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 习回清华

[复制链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5
31#
 楼主| 发表于 2021-5-29 13:49:11 | 只看该作者
警方通报呼和浩特一小学生自缢身亡,笔记本留言曝光!令人心痛
2021-05-29 08:15 北晚新视觉
呼和浩特市公安局赛罕区分局 28 日发布警情通报称,2021 年 5 月 28 日中午 11 时 23 分,我分局接到市公安局 110 报警台指令,在呼和浩特市民族实验学校有一名学生在卫生间内死亡。
分局迅速组织警力到达现场进行处置。经查,死者刘某奕,2009 年 2 月出生,系呼和浩特市民族实验学校五年级学生。经现场勘查、法医勘验、调取监控和调查走访。初步认定,刘某奕系自缢身亡。死者系单亲家庭,在其笔记本中曾写有 " 我不知道为什么活在这世上,我好想 ....." 等内容。
近日,死者也曾向同学表露过轻生的想法,相关调查处置和善后工作正在进行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5
32#
 楼主| 发表于 2021-6-2 21:14:15 | 只看该作者
新华社调查小学生“豪华生日宴”:堪比婚宴,花费高达二三十万
2021年06月02日 15:15:56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太原6月2日电题:小学生“豪华生日宴”堪比婚宴:豪华之风当刹!

新华社记者王菲菲、马志异、柴婷

炫目的舞台灯光、煽情的主持人、歌舞魔术轮番上演……这不是一台电视晚会,而是小学生的生日宴。

记者近日采访发现,一些家长热衷于给孩子举办生日宴,尤其是过12岁生日时,不仅要在高档酒店请客吃饭,邀请庆典公司进行布置策划,甚至在宴席结束后还组织同学们看电影、KTV唱歌、旅游等。这样一场生日宴花费动辄上万元,有的甚至高达二三十万元。

一场生日宴花费大几万元

山西太原的李女士近日给女儿办了一场12岁生日宴,席开18桌,阵仗不小。“本来我们家是没有这传统的,但孩子说学校里的同学都办,自己不办没面子。”李女士说。

生日宴选在太原当地一家中高档酒店,一桌饭菜价格2000多元,包括辽参、清蒸海斑鱼、生蚝、烤鸭、鲍鱼等菜品。李女士说,一场宴席办下来,花个大几万元不说,前前后后也要花不少精力,但是“为了孩子硬着头皮也要办”。

记者询问太原市多家酒店发现,除婚宴外,给孩子过12岁生日是他们接待最多的,都需要提前预订。“基本上每周都有过12岁生日的。”一位酒店经理说。

在太原市一家五星级酒店举办的12岁生日宴现场,记者看到,宴会厅用粉色花朵装饰,舞台是一个粉色城堡,上面摆放着三层蛋糕塔,小丑、魔术表演轮番登场。典礼开始后,生日宴的主角和她的父母走过红毯,登上舞台,向来宾致辞。这位过生日的孩子还现场表演了小提琴独奏。随后,同学们挨个上台,送上礼物和祝福。

整个典礼用时30分钟左右,动用了7名摄影摄像师,还有摇臂摄像机。记者向酒店销售人员了解到,这场生日宴摆了20桌左右,每桌餐费3000多元,装饰、仪式、摄影摄像等费用则高达20万元。

这家酒店的销售经理告诉记者,现在给孩子过生日,一般都是15桌左右,餐费从3299元起,上不封顶。主持人、音响、灯光、节目表演等也是从一万到十几万元不等。

不少家长也会请专门的策划公司,根据孩子喜好,对生日现场进行布置策划。太原市一家名为哈比树的策划公司成立近10年,最初起步便是承接12岁生日宴。“12岁生日庆典的需求非常旺盛。”这家公司策划人员说,他们可以提供现场布置、蛋糕甜点、摄影摄像、主持表演等,有的家长也会要求拍摄写真、微电影,“基本都要上万元,五六万元的比较普遍。”

宴席结束之后,节目还在继续。有的家长下午还组织孩子们去看电影、唱歌、短途旅游、游乐场狂欢等。

周周赴宴苦不堪言

记者了解到,12岁“开锁”是山西、陕西、内蒙古等地流传的一种习俗,但近年来,12岁生日宴却脱离习俗,越办越豪华。

“我12岁生日是在饭店办的,请了好多亲戚朋友,我觉得12岁是我人生的转折点,就应该好好办。”一位13周岁的孩子刘涛说道。另一位同学小澍则有些遗憾地说:“我当时没有办12岁生日,但好多同学都办了,都是在饭店办的,还请人来表演,很热闹。”

对于豪华生日宴,有的同学表现出羡慕,也有同学则认为无所谓。在太原市太师二附小就读的小伟说,有些同学生日宴办得跟婚礼似的,自己并没有要求父母也那样办,主要是怕多花钱。

尽管如此,酒店请客加下午活动,几乎成了小学生过12岁生日的标配。

“别人都办,咱肯定得办,不然怕孩子不高兴,也怕让同学看不起。”小伟的母亲闫女士说,小伟12岁生日宴,在酒店摆了5桌,请了10多个同学,下午又请同学们去游乐场玩。尽管已相对简单了,但仍花了1万多元。

闫女士说,小伟从六年级开始,基本每周都在参加同学的生日宴,导致周末的课外补习班也上不成了。“从周一就开始筹划要买什么礼物,吃完饭去哪里玩,学习上肯定会分心。”

在太原市一所小学担任六年级班主任的段老师也说,自己班上过12岁生日的同学很多,孩子们要互送礼物,价格在100元左右,有的孩子说,“不买礼物,怎么有脸去吃饭?”

山西通宝育杰学校小学老师王玉娟说,这个年龄的孩子对很多事情都似懂非懂,频繁参加生日宴,不仅耽误学习,也会产生攀比心理。另外,请客收礼、去KTV唱歌等,都是成人世界的交际方式,过早教给孩子这些,不利于其健康成长。

此外,频繁的12岁生日宴在一定程度上也加重了人情负担。记者了解到,太原市12岁生日宴份子钱基本在500元以上。太原市万柏林实验中学一名学生说:“我过12岁生日的时候,爸妈就说要大办一下,把礼金收回来。我也觉得对,以礼换礼嘛。”

生日宴豪华之风当刹

多位老师和相关专家表示,大操大办式的生日宴在一定程度上演变成相互攀比甚至是炫富敛财的手段,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老师和学校应对家长和孩子进行正确引导,相关部门也应积极倡导文明新风。

王玉娟等老师认为,过生日本是表达对孩子的祝福,促进孩子们之间的交流,有利于友谊的建立,但如果动辄举办上万元的豪华生日宴则让祝福变了味,不利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金钱观。


记者了解到,豪华生日宴在一定程度上是家长的攀比心在作祟。哈比树的策划人员也说,他们曾做过两场生日宴,家长是同事,后办的家长要求不能比之前办得差,还要更贵。

“现在的家长,只要孩子高兴,花多少钱都无所谓。家长对孩子的投入,有十分的力也得使十二分。”段老师说。

对此,山西大学哲学与社会科学院教授邢媛认为,如何过12岁生日决定权实际在家长,一些学校和老师认为如何给孩子过生日是家长的事情,对于豪华生日宴也不加制止,建议学校主动加以引导,将对家长的教育落到实处。现在整个社会都在倡导文明新风,反对大操大办,但主要针对婚丧嫁娶领域,应将生日宴也纳入其中,通过宣传、教育等途径,进一步在全社会形成勤俭节约、反对浪费的风尚。(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5
33#
 楼主| 发表于 2021-6-8 19:22:22 | 只看该作者
江苏警方:南京师范大学一学院院长被学生非法扣留30余小时
2021年06月08日 14:02:51
来源:丹阳警方在线

6月8日,江苏省丹阳市公安局在其官方微博上通报,6月6日下午,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部分学生因对独立学院与高职院校合并转设工作不满,在校内长时间聚集,并将前来做解释说明工作的学院院长常某(男,55岁)非法扣留,限制其人身自由达30余小时,在省教育厅和南京师范大学分别发布暂停独立学院与高职院校合并转设工作和终止中北学院与高职院校合并转设工作的公告并现场宣读解释后,少数学生仍不听劝阻继续阻止常某离开。公安机关多次向学生喊话警告,开展法律宣传,但遭到一些学生的围攻谩骂、阻碍执法。为维护校园秩序和被困人员人身安全,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必要手段将被困人员带离,后立即送医院救治。对该起事件涉及的违法行为,公安机关正在依法调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5
34#
 楼主| 发表于 2021-6-8 19:28:59 | 只看该作者
胡懋仁:一个老问题——教育的根本是什么?
2021-06-08 11:07:52  来源: 昆仑策网   作者:胡懋仁

  我记得,在我上中学的时候,受到最多的教育是革命传统教育。我们的学校有着优秀的革命传统,学校也特别珍惜这样的历史。因此,在对学生的教育中,总会以学校曾经的优秀传统来教育学生。我以为,我在读初中的那三年,是对我一生影响最为重要的三年。为此,我对我的母校会感恩一辈子。

  当时,我们学校的学生,无论是初中毕业,或者高中毕业,能继续升学都不是问题。同学们的文化课成绩都不错。所以学校虽然非常重视课堂教学,但基本没有对学生们的分数有过什么苛刻的要求。所以在这样的环境里,大家在学习中都是感到很自由的,而且大家的学习兴趣也没有丝毫的减少。

  我们学校有两项与学生有关的教育活动非常重要。一项是体育锻炼。无论学生是不是有什么运动特长,都必须要参加体育锻炼。当然,最简单但也是最有效的体育运动就是长跑。这样的运动每个同学都能去做。而且,一旦培养了锻炼的习惯,在后面的人生中,大家都会感受到体育运动的重要性,从而都不会放弃这样的锻炼生涯。

  另一项就是劳动教育。学校里有菜园,有桃园,也有葡萄园。所以我们的劳动课都是在这样的土地上度过的。当时的厕所都是最土的那种,厕所的后面,把所有的厕坑连起来的就是一个粪尿池,我们给地里上肥都要从粪池里淘出粪来,装在铁桶里,两个同学一起抬着这个粪桶送到园子里。从淘粪到抬粪都有可能有粪便溅到人们的身上甚至脸上。如果说这样的劳动算不上脏,恐怕不会被人们所认同。但当时的教育就是要我们要懂得,真正热爱劳动就要不怕脏、不怕累。从厕所到园子里要走好几百米的路程。大家都能坚持下来。而且如果有的同学偶然表现出某种嫌弃的表情,还会被大家嘲笑。这就是那个年代的风气。

  不能否认,那个年代中会存在着某些“左”的倾向,这是那个时代留下来的。但从总体上和主流上来看,我还是认同这样的教育方式的。

  现在的中学教育,特别是那些所谓较好的学校,更注重学生众多素质的培养。对此,我没有任何异议。但是,只是侧重于各类艺术技能的素质教育,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上能起到多大的作用,是很有可怀疑的。学生的才艺能力增加了,但在三观上却表现得更为自私,更缺乏担当,那么这样的素质培养还有多大的意义?

  对于总书记同志所说的有关革命的精神、革命的理想、革命的态度等同样需要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内容,现在的中学里不能说完全没有,但还是远远不够的。当然,进行革命思想的教育,不是只在那里空谈,空喊一些口号,更不是走形式主义,而是把树立一个完整、正确的世界观和爱国主义的理想信念牢牢地结合在一起。说正格的,这些年来,我们的中学教育,我们媒体对中学教育特别是高中教育的宣传,太过于偏重高考了。几乎所有的媒体在评价所谓好学校的时候,都在说,这所学校升学率如何,有多少人考进了北大,考进了清华,这样的导向难道真的没有问题吗?

  一所学校,有多少人进了北大和清华,这样的所谓学校教育的成果真的就那么重要吗?真的就那么值得夸耀吗?说句不好听的话,一所学校升学率和考入所谓重点大学的人数,关键就是生源的质量。当然不能说,升学率较高与老师的努力没有关系,但毕竟是生源质量才的升学率的高低的主要因素。把进入北大清华的比例作为对学校教育质量的评价,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本末倒置。另外,我们更应该强调的是,我们的学校培养的是人,是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工作的人。这是我们教育最根本的出发点,现在在我们国家的教育结构里,特别重视职业教育。过去,这样的对升学区分的导向被称为分流,所谓分流,就是把我们的学生分成不同层次的人,进入大学的就是高一层的人,而进入职业技术院校的显然就比所谓进了北大和清华的就要低好几个层次,甚至不止好几个层次。这样的教育难道是我们真的所需要的吗?

  中国作为制造业的大国。我们需要的大国工匠不是多了,而是远远地不够。这些大国工匠才是我们民族得到生存立命的骨干力量。我们有什么理由可以歧视他们?这种所谓“唯有读书高”的观念难道不是极为陈腐的吗?

  多年来,我们在教育目标上的某些偏差早就应该得到调整了。把升学率放在第一位,虽然教育部是否认的,但舆论和媒体的所作所为与人们心理的期待却一直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事实已经证明,升学率说明不了什么。北大与清华的毕业生中有那么多人去国外给人家打工,这就是升入北大与清华的人生意义或者价值吗?这也太小家子气了吧?这样的格局实在也太小了吧?

  不是有的公知总要说什么人的价值之类的问题吗?什么是人的价值?其实也没那么复杂,就是人们在为社会所做出的奉献,才是人的价值得到体现的重要标准。当年,毛主席提出的:“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口号,至今仍然是适用的。除此之外,社会主义的中国不应该有什么其他目标的教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5
35#
 楼主| 发表于 2021-6-9 01:54:33 | 只看该作者
江西两幼童遇害被抛至河内 嫌犯系同村15岁男孩有智力残疾 2021-06-07 23:35

死者家属说,杀害两个孩子的嫌疑人在行凶后换掉了衣服,还打扫了现场。
5月31日,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市罗河镇贵碧村两名幼童遇害,分别是6岁的女孩欣欣(化名)和5岁男孩然然(化名)。两个孩子于当晚10点多在村子附近的河里被发现,女孩身中多刀,两人最终均失去生命体征。而在此前2个小时左右,遇害的两个孩子结伴回家,女孩的外婆目送两人走到离家只有几十米的距离。而他们却再也无法回到家中。
6月7日,正观新闻记者从贵溪市网信中心了解到,嫌疑人系死者同村的15岁男孩,有智力残疾,目前已被控制,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两幼童失踪两小时后被发现河里死亡 一女童身中多刀
5月31日晚,同村的两个孩子欣欣和然然在看电影回家路上失联,当晚在村子附近的河水里被发现时已经遇害。
6月7日,然然的父亲刘先生介绍,然然是他唯一的儿子,今年5岁。事发当天18点左右,他跟欣欣、欣欣的外婆、欣欣的弟弟在村子里散步,“几个孩子经常在一起玩”。当晚7点左右,欣欣的外公外婆与三个孩子到附近看电影,中途欣欣和然然想回家。“放电影的地方离家也就四五分钟的距离,平时这段路他们也经常走,欣欣的外婆就目送两个孩子走到离家几十米的距离,继续看电影了,当时时间是7点半左右。”
谁也没想到两个孩子会在离家几十米的地方遭遇不测。当晚不到8点,欣欣的外婆回家不见孩子,村民得知情况后,就立即敲锣打鼓满村子寻找。刘先生说,当晚10点左右,他在距家约100米的河水里发现然然的衣服漂在水面上,跑过去发现却是儿子泡在水里。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事发村子》
在不远处的河水里,欣欣的外公也发现了欣欣。家人都以为两个孩子是溺水,打捞上岸后,却发现欣欣身上被砍了很多刀,两个孩子均不幸离世。当晚,家属报警。
嫌疑人系同村15岁智障男孩 行凶后曾打扫现场
然然的父亲刘先生说,民警接到报警后到村子里调查,当晚同村的15岁男孩洋洋(化名)被警方带走。
刘先生告诉正观新闻记者,据同村村民家中安装的监控视频显示,5月31日晚不到8点,欣欣和然然回家途中经过洋洋家门口时,疑似被洋洋骗到家中。不久后,欣欣被刀砍伤后挣扎着逃出来,向对方求饶后却又被拽了进去。“欣欣被砍了6刀,之后洋洋将两个孩子背到村里的河边抛至河里。监控里能看到,我儿子被背着的时候,脚还在动。”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遇害的女孩)
正观新闻记者从贵碧村村支书处了解到,洋洋患有4级智力残疾,上完小学五年级就辍学了。他父母是3级智力残疾。“洋洋平常也没出去过,就在家里待着,跟人家交流会比较少一点。”
令刘先生不解的是,洋洋平时跟他母亲和奶奶生活在一起,村里人满村子找人的时候,洋洋及其家人没有说过一句话。“尽管患有智力残疾,嫌疑人行凶后,还将厨房打扫了一番,把身上的衣服也换掉了。”
嫌疑人已被警方控制 案件正在侦办中
6月7日晚,正观新闻记者联系到欣欣的母亲时,她说话的语气已经十分虚弱,由于无法接受女儿的离世,话说不出口哽咽着哭。刘先生说,现在孩子还躺在殡仪馆里,事发后,他们就没再见过嫌疑人洋洋的家人,“希望警方能尽快查明真相,还孩子一个公道”。
6月7日晚,正观新闻记者联系到贵溪市宣传部门,工作人员称,事发后,当地刑侦部门和派出所等多个部门介入调查。
随后,正观新闻记者从贵溪市网信中心了解到,嫌疑人系死者同村的15岁男孩,有智力残疾,目前已被控制,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来源:正观新闻)

-------------------
搜狐评论
据悉,嫌疑人洋洋,今年15岁,父母是3级智力残疾,他本身患有4级智力残疾,小学五年级就辍学,平时跟母亲和奶奶生活在一起,很少与外人交流。
可以说,家庭的特殊情况,决定了犯罪嫌疑人,父母的缺失。而身为孩子的奶奶,在事发后,村里村民都在帮忙寻找,她却坐在门口一动不动,事不关己,冷漠旁观。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身为家里唯一思维清楚的人,可以说,是对孩子心理成长影响最大的人。从这就可以看出,家庭缺失是必然的。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如恶魔般的孩子,也不是一个人在持刀害命,背后还站着放纵他的家长和长辈。
什么样的家庭,养出什么样的孩子。孩子就是一面镜子,无论阳光优雅,亦或狰狞丑陋,映照出来的都是父母乃至家庭的德性。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好的就是家庭。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不在于教给他们多少学识,而是教给他们做人的基本规范,学会谦逊和敬畏,明白羞耻与担当。当他们逐步走向社会,不一定多么出色优秀,但至少不做出有害于社会的事,至少避免出现灾难性后果。
孩子不可能一辈子都是孩子,终将离开家庭走向社会。子女的失败,害人害己,痛苦一生。每一次悲剧的发生,都是对不合格父母和长辈的警示。为了避免最可怕的后果,每个家庭以及父母不能不深思。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人性本善还是本恶难有定论,但是环境能决定孩子后天性格的养成,家庭环境有问题,会给孩子造成严重的心理问题,这种心理问题传导到外界,就是表现狠辣和偏执,最终走上歪路,害人害己。所以,对孩子的家庭不容忽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5
36#
 楼主| 发表于 2021-6-9 02:14:57 | 只看该作者
国务院:每个村(社区)至少设立一名儿童主任
2021年06月08日 17:50:57
来源:民政部网站

民政部网站6月8日发布关于印发《国务院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委员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国务院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

《国务院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意见》已商中央编办同意,并经国务院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落实。

国务院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

2021年6月6日

国务院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意见

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关系国家未来和民族振兴。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未成年人工作,关心未成年人成长。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强调培养好少年儿童是一项战略任务,事关长远。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决策部署,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落地落细,现就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完善运行机制、强化制度建设、健全服务体系,切实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对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全过程各方面,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思想道德教育和权益维护保障相融合,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坚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则。以依法保障未成年人平等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等权利,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健康成长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制定法律法规、政策规划和配置公共资源等方面优先考虑未成年人的利益和需求,在处理未成年人事务中始终把未成年人权益和全面健康成长放在首位,确保未成年人依法得到特殊、优先保护。

——坚持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加强全局谋划、统筹布局、整体推进,有效发挥各级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协调机制统筹协调、督促指导作用,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强化顶层设计、部门协作。坚持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政治性、群众性、时代性、协同性,积极推动各方力量参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构建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司法保护“六位一体”的新时代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格局。

(三)总体目标。

到2025年,上下衔接贯通、部门协调联动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体制机制基本形成,制度体系逐步健全,与未成年人保护法相衔接的法律法规体系不断完善,工作力量有效加强,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案件发生率明显下降,全社会关心关注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氛围显著增强。到2035年,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人口发展战略相匹配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体系全面建立,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成为各部门、各行业和社会各界的行动自觉,成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显著标志之一,未成年人的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得到更加充分保障。

二、重点任务

(一)强化家庭监护责任。

1.加强家庭监护指导帮助。巩固和强化家庭监护主体责任,加大宣传培训和健康教育力度,指导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依法履行监护职责,抚养、教育和保护未成年人。推动构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加强社区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建设,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被委托人每年提供不少于一次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离婚登记及人民法院审理家事案件时涉及未成年子女的,要对当事人进行未成年人保护相关家庭教育指导。

2.完善家庭监护支持政策。全面落实产假等生育类假期制度和哺乳时间相关规定,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开展育儿假试点。加强家庭照护支持指导,增强家庭科学育儿能力。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对依法收养孤儿和残疾儿童、非生父母履行监护权的家庭在水电气等公共服务方面给予优惠。地方政府在配租公租房时,对符合当地住房保障条件且有未成年子女的家庭,可根据其未成年子女数量在户型选择方面给予适当照顾。推进儿童福利机构拓展集养、治、教、康和专业社会工作服务于一体的社会服务功能,探索向社会残疾儿童提供服务。

3.推进家庭监护监督工作。指导村(居)民委员会等相关组织对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履行监护情况开展监督。村(居)民委员会等相关组织发现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拒绝或者怠于履行监护责任时,要予以劝阻、制止或者批评教育,督促其履行监护职责;情节严重导致未成年人处于危困状态或造成严重后果的,要及时采取保护措施并向相关部门报告。

4.依法处置监护人侵害未成年人权益行为。公安机关接到报告或者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在办理案件过程中发现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存在不依法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应当予以训诫,并可以责令其接受家庭教育指导。对监护人严重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及合法权益,或者不履行监护职责致未成年人处于危困状态等监护侵害行为,依法督促、支持起诉。加强宣传引导和警示教育,及时向社会公布监护人侵害未成年人权益行为处置情况案例。

(二)加强学校保护工作。

5.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指导学校深入开展共产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学习宣传教育,坚持立德树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未成年人听党话、跟党走,养成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指导学校加强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深入开展未成年人法治教育,提升学生法治意识。深化团教协作,强化少先队实践育人作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引领。

6.健全学校保护制度。制定《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整合、完善学校保护制度体系。完善校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和依法处理机制,加强校园周边综合治理。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开展反欺凌、交通安全、应急避险自救、防范针对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等安全教育。积极发展公共交通和专用校车,解决学生上下学乘车难问题,使用校车的学校要加强校车安全管理和使用。强化校园食品安全管理,严格落实校长(园长)集中用餐陪餐、家长代表陪餐、用餐信息公开等制度。严厉打击涉及学校和学生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推动落实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全覆盖,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相衔接,解决家长接学生困难问题。

7.有效防范学生欺凌。进一步完善考评机制,将学生欺凌防治工作纳入责任督学挂牌督导范围、作为教育质量评价和工作考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学生欺凌报告制度,制定学生欺凌防治工作责任清单,压实岗位责任。指导学校定期全面排查,及时发现苗头迹象或隐患点,做好疏导化解工作。完善校规校纪,健全教育惩戒工作机制,依法依规处置欺凌事件。

8.创新学校保护工作机制。建立学校保护工作评估制度,评估结果纳入学校管理水平评价和校长考评考核范围。严格落实教职员工准入查询性侵违法犯罪信息制度。充分发挥“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作用,常态化开展“法治进校园”、组织模拟法庭、以案释法、开设法治网课等多样化法治教育和法治实践活动,教育引导未成年人遵纪守法。依托中小学校、社区建设少年警校,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治教育、安全教育。引入专业力量参与学生管理服务,有条件的地方,可通过建立学校社会工作站、设立社会工作岗位、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推进学校社会工作发展。

(三)加大社会保护力度。

9.有效落实强制报告制度。指导国家机关、村(居)民委员会、密切接触未成年人的单位、组织及其工作人员有效履行侵害未成年人事件强制报告义务,提升识别、发现和报告意识与能力。建立强制报告线索的受理、调查、处置和反馈制度。加强强制报告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的宣传培训和教育引导工作。依法依规对未履行报告义务的组织和个人予以惩处。

10.切实发挥群团组织作用。共青团组织要大力推动实施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依托“青年之家”、“12355青少年服务台”、“青少年维权岗”等阵地有效维护青少年发展权益。妇联组织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被委托人的家庭教育指导,依托“儿童之家”等活动场所,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提供支持。残联组织要加强残疾未成年人权益保障,落实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指导有条件的地方,扩大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年龄范围,放宽对救助对象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工会组织要积极开展职工未成年子女关爱服务,推动用人单位母婴设施建设。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等单位、组织要在职责范围内协助相关部门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

11.积极指导村(居)民委员会履行法定职责。指导村(居)民委员会落实专人专岗负责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法定要求,每个村(社区)至少设立一名儿童主任,优先由村(居)民委员会女性委员或村(社区)妇联主席兼任,儿童数量较多的村(社区)要增设补充儿童主任。推进村(社区)少先队组织建设。持续推进“儿童之家”建设。鼓励村(居)民委员会设立下属的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指导村(居)民委员会落实强制报告和家庭监护监督职责,提升发现报告能力。加强村(社区)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和设施建设,推进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文化活动室等服务设施向未成年人开放。指导村(居)民委员会组织开展未成年人保护相关政策宣讲、知识培训活动。

12.加强未成年人保护领域社会组织建设。培育和发展未成年人保护领域社会组织,到2025年,实现未成年人保护专业性社会组织县(市、区、旗)全覆盖。大力发展未成年人保护领域专业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充分发挥社会工作者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中资源链接、能力建设、心理干预、权益保护、法律服务、社会调查、社会观护、教育矫治、社区矫正、收养评估等专业优势,积极引导志愿者参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健全未成年人保护领域慈善行为导向机制,依托全国儿童福利信息系统、全国慈善信息公开平台等加强数据共享和供需对接,引导公益慈善组织提供个性化、差异化、有针对性的服务。

(四)完善网络保护工作。

13.完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法规政策体系。加快推动出台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完善配套政策,净化未成年人网络环境,保障未成年人网络空间安全,保护未成年人合法网络权益,构建网络环境保护长效机制。推动制定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行业规范和行为准则。加强涉未成年人网课平台和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规范管理,完善未成年人网课平台备案管理制度。

14.加强未成年人个人信息网络保护。指导监督网络运营者有效履行未成年人个人信息网络保护的平台责任,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和用户协议收集和使用未成年人个人信息。指导网络运营者对未成年人及其监护人提出的更正、删除未成年人网上个人信息的诉求,依法依规予以配合。严厉打击通过网络以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形式对未成年人实施侮辱、诽谤、猥亵或恶意损害形象等网络欺凌行为,指导网络运营者及时配合制止网络欺凌行为并防止信息扩散。

15.加强防止未成年人网络沉迷工作。规范网络游戏、网络直播和网络短视频等服务,有效遏制未成年人网络沉迷、过度消费等行为。加强前置审查,严格网络游戏审批管理。严格实行网络游戏用户账号实名注册制度,推动建立统一的未成年人网络游戏电子身份认证系统。有效控制未成年人使用网络游戏时段、时长,规定时间内不得以任何形式为未成年人提供游戏服务。严格规范向未成年人提供付费服务。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推进未成年学生在校专心学习。

(五)强化政府保护职能。

16.有效落实政府监护职责。加强政府监护体制机制建设,提高长期监护专业化服务水平,建立健全临时监护工作制度。建立监护评估制度,建立健全由民政部门指定监护人和终止临时监护情形时监护人的监护能力评估工作规范,科学评判其履行监护职责的能力和条件,推动监护评估规范化专业化。完善因突发事件影响造成监护缺失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制度措施。进一步健全孤儿保障制度,建立基本生活保障标准动态调整机制。

17.加强困境未成年人关爱服务。加强困境未成年人分类保障,分类实施困境未成年人保障政策。将符合条件的未成年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等社会救助范围,加强对困难家庭的重病、重残未成年人生活保障工作。合理确定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生活补助标准,对符合条件的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按规定落实医疗救助政策。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完善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机制。进一步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儿童教育资助政策和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

18.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保障农业转移人口随迁子女平等享有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专门教育保障机制,鼓励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办好每所学校,关心每名学生成长,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倾向。规范校外培训,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校外培训负担。

19.加强未成年人健康综合保障。完善医疗卫生和医疗保障制度,确保未成年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保健服务。加强儿童早期发展服务,推动建立医疗机构对儿童视力、听力、肢体、智力残疾和儿童孤独症早期筛查、诊断、干预和政府康复救助衔接机制,深入开展重点地区儿童营养改善等项目。做好未成年人基本医疗保障工作,统筹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制度,实施综合保障。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研究将基本的治疗性康复辅助器具逐步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加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重视未成年人早期视力保护,加强综合防控儿童近视工作,及时预防和控制近视的发生与发展。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保证中小学生享有充足睡眠时间。切实加强未成年人肥胖防控工作。

20.推进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加大对社区婴幼儿照护服务支持力度。遵循婴幼儿发展规律,完善有关政策法规体系和标准规范,促进婴幼儿照护服务专业化、规范化建设。加强托育机构监督管理,做好卫生保健、备案登记等工作,积极构建综合监管体系。加快培养婴幼儿照护服务专业人才,大力开展职业培训,增强从业人员法治意识。切实强化和落实各方面责任,确保婴幼儿安全和健康。

21.加强和创新未成年人成长社会环境治理。构建未成年人成长社会环境治理联合执法机制,加大执法力度。落实未成年人入住旅馆、宾馆、酒店的核查与报告制度。加大对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酒吧、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违规接待未成年人行为的处罚力度。落实密切接触未成年人行业违法犯罪信息准入查询制度。严格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烟(含电子烟)、酒、彩票或者兑付彩票奖金。依法依规及时清理中小学校、幼儿园、托育机构周边设置的营业性娱乐场所、酒吧、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及烟(含电子烟)、酒、彩票销售网点。对部分儿童用品依法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保障未成年人健康安全。加大互联网上涉及未成年人的重点应用服务的整治和查处力度,加强监管,督促企业切实落实针对未成年人保护的各项措施。督促中小学校、幼儿园、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线下教育培训机构、游乐园等未成年人集中活动场所落实安全主体责任。推进未成年人文身治理工作。做好未满十六周岁辍学学生劝返复学工作。加大对未成年人违法婚姻的治理力度,防止未成年人早婚早育现象。

(六)落实司法保护职责。

22.依法妥善办理涉未成年人案件。坚持“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严格落实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特别程序,依法惩戒和精准帮教相结合,促进未成年人顺利回归社会。办理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或者暴力伤害案件,施行“一站式取证”保护机制。对于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公安、检察部门积极主动沟通,询问被害人同步录音录像全覆盖。对涉案未成年人实施必要的心理干预、经济救助、法律援助、转学安置等保护措施,积极引导专业社会工作者参与相关保护工作。

23.加强少年法庭建设。深化涉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改革,将与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和犯罪预防关系密切的涉及未成年人的刑事、民事及行政诉讼案件纳入少年法庭收案范围。审理涉及未成年人的案件,从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角度出发,推行社会调查、社会观护、心理疏导、司法救助、诉讼教育引导等制度,依法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优先保护。加强未成年人法律援助,积极开展司法救助,及时帮扶司法过程中陷入困境的未成年人,充分体现司法的人文关怀。

24.深化未成年人检察法律监督。依法对涉及未成年人的诉讼活动、未成年人重新犯罪预防工作等开展法律监督。及时对未尽到未成年人教育、管理、救助、看护等保护职责的有关单位提出建议。进一步加强涉及未成年人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检察业务统一集中办理工作。开展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羁押必要性审查,对涉及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立案、侦查和审判活动,以及涉及未成年人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和执行活动进行监督。开展未成年人监管及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活动监督。加大对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案件督促、支持相关组织和个人代为提起诉讼的力度,涉及公共利益的依法提起公益诉讼。推动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协作机制和社会支持体系建设。

25.严厉打击涉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依法严惩利用未成年人实施黑恶势力犯罪,对拉拢、胁迫未成年人参加有组织犯罪的,从严追诉、从重量刑。加强未成年人毒品预防教育,引导未成年人从小认清毒品危害,自觉抵制毒品。依法严厉惩治引诱、纵容未成年人从事吸贩毒活动的违法犯罪分子。落实《中国反对拐卖人口行动计划(2021-2030年)》,预防和惩治拐卖未成年人犯罪行为。预防和打击使用童工违法行为。依法查处生产、销售用于未成年人的假冒伪劣食品、药品、玩具、用具和相关设施设备违法犯罪行为。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政牵头、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格局。推动各地党委和政府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工作绩效评价。依法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纳入乡镇(街道)、村(社区)职责范围。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开展情况作为平安建设考核重要内容,落实落细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和文明校园创建中未成年人保护相关要求。制定实施《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按有关规定组织开展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表彰奖励,对有突出表现的给予表彰。

(二)加大工作保障。加强未成年人服务设施建设,建立和改善适合未成年人的活动场所和设施,支持公益性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和设施的建设和运行。加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等场所服务设施设备建设。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相关经费纳入本级预算。将未成年人关爱服务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机构、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为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等特殊儿童群体提供专业服务。加强民政部本级和地方各级政府用于社会福利事业的彩票公益金对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支持。加强未成年人保护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

(三)充实工作力量。充实基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力量,实现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一线有机构负责、有专人办事、有经费保障。指导各地根据需要,通过整合相关编制资源、盘活编制存量、推动机构转型等方式加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建设,承担好需依法临时监护的未成年人收留、抚养等相关工作。指导乡镇(街道)设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及时办理未成年人保护相关事务。加强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专业化建设,鼓励其考取社会工作职业资格。加强未成年人审判组织建设和审判专业化、队伍职业化建设。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根据实际需要明确相应机构或者指定人员负责未成年人审判、检察工作。指导基层公安派出所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根据实际明确相关人员负责未成年人保护工作。


(四)深入宣传引导。深入开展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中央和地方有关新闻媒体可设置专栏,基层单位要充分利用所属网站、新媒体、宣传栏等平台,开展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宣传活动,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良好氛围。进一步规范新闻媒体对涉及未成年人相关热点事件的宣传报道,传播社会正能量。

(五)强化监督检查。加强对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监督检查,建立健全业务指导、督促检查和重大事项通报制度。各级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协调机制设立专兼职相结合的未成年人权益督查专员,负责牵头对各地各部门开展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对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恶性案件、重大事件进行跟踪指导、挂牌督办、限时整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5
37#
 楼主| 发表于 2021-6-9 03:21:24 | 只看该作者
江浙多所独立学院学生抗议 被合并为职业大学

时间:2021-06-08 22:07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中国多所大学旗下的独立学院,据报近期与职业学校合并成“职业技术大学”,但由于职业本科档次比原来的普通本科低,有学生担忧学历贬值,不利日后求职,于是发起示威抗议。港媒透露,江苏、浙江等地的学生因此和警方爆发激烈冲突。

独立学院是2003年经中国教育部规范后的公有民办二级学院,一般掛名公立大学的校名。独立学院的录取分数较一般高校低,学费也较高,但因可享掛名大学资源,而受到一些学生青睐。

去年5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独立学院转设工作的实施方案》,方案要求2020年年末前,各独立学院全部制定转设工作方案,同时推动一批独立学院实现转设。

今年6月4日,教育部发出公示,宣布计划将13所大学名下的独立学院,转设成职业技术大学。其中,江苏就有五所独立学院将会与职业技术学院合并成职业技术大学。

《星岛日报》透露,一所名为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的学生由于不满上述政策,在校园内公开维权;事件最终演变成冲突,执法人员动用了辣椒水和警棍驱赶学生,导致多人受伤。

江苏省丹阳市公安局今天在官方微博通报事件时称,该学院校长还一度被学生非法禁锢逾30小时。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南京师范大学学生反对中北学院与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合并,并发起示威。(星岛日报)

网媒“香港01”报道,除了上述学院,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等多所独立学院学生都在校内抗议。

除了江苏,网媒“众新闻”也说,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和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的学生和家长自上周五(4日)起,也因为陈情、抗议院校改制而和警方发生冲突。

据报道,这些学生认为学校改制为职业本科是“诈骗”,称他们当初高考分数在本科分数线以上,交了数十万人民币的学费,现在学校却要降格为职业学校。

报道引述一名在江西师范大学科技学院的学生说,他们担心学校改名后,参加研究所考试和公务员考试的资格将受影响,加上一般公司都不认可职业专科学位,将影响求职。

上述冲突爆发后,江苏省教育厅、浙江省教育厅等多省教育厅均发布公告称,暂停当地独立学院与职业院校合并转设为职业技术大学的工作。

教育部前天在官网就《关于加快推进独立学院转设工作的实施方案》发布说明称,独立学院集成优质的高职学校或高等专科学校成为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学校的名称一般为XXXX职业大学或职业技术大学。在类型上属于职业教育,在层次上属于本科层次教育,与普通本科高校同属一个层次。

说明也强调,学生毕业后会取得本科学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5
38#
 楼主| 发表于 2021-6-9 03:32:23 | 只看该作者
下午察:上海复旦血案的背后

时间:2021-06-08 22:02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中国知名学府上海复旦大学,昨天(6月7日)发生了一起骇人的血案:一名教职人员持刀将该校某学院的中共党委书记割喉杀害。

警方通报,昨天下午2时52分,上海杨浦区邯郸路某大学发生一起持刀伤人案件。犯罪嫌疑人为39岁的姜姓教师,警员到场将其控制,经急救人员现场确认,被害的49岁王姓男子已死亡,身份是疑犯的同事。

经初步审讯,疑犯自述因工作关系对被害人怀恨在心,故对其实施侵害。现疑犯已被刑事拘留,案件进一步侦办中。

虽然警方通报没有详细说明案件的事发地点,但根据公开信息,上海市杨浦区邯郸路就只有复旦大学。目前不知警方这一“隐晦”的处理方式,是否是顾及到负面影响而采取的保护性应对措施。

不过,在这信息发达的时代,这种技巧性的处理意义不大。事发后不久,这条“同事杀同事”的消息已经在网上疯传,并一度登上微博热搜榜。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据上海市公安局“警民直通车-上海文保”微博发布的警情通报,昨天下午2时52分,杨浦区邯郸路某大学发生一起持刀伤人案件。民警迅速到场将犯罪嫌疑人姜某(男,39岁,该校教师)控制,经120现场确认,被害人王某(男,49岁,系姜某同事)已死亡。(微博截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姜姓疑犯被警方制服后跪坐在地上,他衣服破烂,全身布满血迹,双手也被扣上。(取自网络视频)

根据网络流传的画面,姜姓疑犯被警方制服后跪坐在地上,他衣服破烂,全身布满血迹,双手也被扣上。

警员问他从哪里过来,戴着眼镜的他镇定地说“从家里过来的”,并清楚地说出住址。

当被问到动机时,他称有人编造“谣言”,并略带激动地说:“在单位内受到很多陷害,受到很多恶劣的待遇。”

综合网络消息,这名姜姓疑犯的全名是姜文华。2004年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数学学院;本科期间,他曾获得复旦大学首届校长奖,该奖项号称是复旦大学最高奖项。

之后,姜文华于2009年在美国取得统计学博士,并在当地从事博士后研究。随后,返回中国并在苏州大学任职,但几年后不获续约,转到复旦任教,签约六年,不过最近因不达标被解聘。而被害人王姓男子是学院的中共党委书记,昨天正是他向姜文华宣布解雇的决定。

依循这个脉络,似乎可以推断,这是一个失意的中年男子在事业陷入绝境之后的非理性反扑。无论如何,案件背后的真正原因仍有待警方调查。

值得注意的是,事发后引起舆论讨论的并非案件本身,而是中国高校推进的“非升即走”制度。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复旦大学的正门口。(互联网)
“非升即走”制度?

何为“非升即走”?简单来说,即教师通不过考核,达不到晋升目标,就将离开。

据微信公号“高等教育评论”5月27日发表的文章,这项制度源起美国高校的终身教职制度,是美国高校普遍采用的“预聘——长聘”(tenure-track)制度的一部分。

终身教职制度是美国大学教授协会和美国高校协会经过长期劳工斗争的产物,制度实行的初衷是使学者免受市场规律的挤压,一方面保障学术生产,另一方面保护学术自由。高校依靠该制度,遴选具有学术潜力的教师,教师通过终身教职制获得优厚待遇、维护自身权益。

文章称,终身教职制在欧美高校已拥有将近百年的发展历程,这种人事制度的核心理念就是“分级流动、末位淘汰”,通过引入竞争淘汰机制,鼓励竞争、促进流动。中国高校推行的“非升即走”制度虽然在理念上借鉴自美国高校,但在实施过程中却有较大差异。

中国高校对“非升即走”制度的探索始于90年代。1993年,清华大学率先提出“非升即走”实施方案,并在部分院系开展试点。此后二十年间,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人民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开大学等“双一流”建设高校陆续实施了相关人事制度改革。

从理念上讲,“非升即走”制度有助于盘活人才资源,激活教师的科研主动性,优化师资结构等,但与美国高校终身教职制度相比,中国高校“非升即走”制度很明显尚未能够达到高校和教师双方权益的平衡。

这也解释了该制度为什么在过去推行的过程中,引起不少争议:2004年,清华大学教师刘求生在经管学院任教六年后因考核不合格,学校不再与其续约,随后其将学校告上法庭;2016年,中山大学教师李思涯因为错过了“升”的机会,对学院院长甘阳暴力相向。

总之,近些年来“非升即走”制度从来没有离开过争议的“压力场”。这不仅让人好奇,这项在美国等高校行之有效,行之多年的一项制度,为什么到了中国却“水土不服”?究竟原因是什么?

为什么争议屡现?

中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教授喻海良2019年在《中国科学报》发文解释,首先,美国的助理教授可以招聘大量博士研究生,但在中国每位教师一年不能招收超过三名博士生,很多年轻教师甚至根本没有博士生招生资格,这使得他们在科研的一开始就“人单势孤”。

其次,美国助理教授科研场地比较有保障,而这点在中国却很难做到,一些年轻教师想开展实验,就必须求助他人,如果性格内向,就可能寸步难行;此外,美国高校的教师岗位招聘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而中国某些高校的岗位设置却不是很清晰,不管这些人能力是否真的突出,反正先把人招过来再说。

除招聘模式的差别外,在评审方式上,双方也有不同。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美国高校实行的终身教职制度,对应的是教师同行评价、学术同行评价,而中国大学推进的“短聘—长聘”制,对应的却是行政评价。

这导致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受行政和利益因素干扰,可能出现“朝令夕改”,来一任领导就换一套评价体系的情况。同时,这也会诱发教师为了达到指标工作而做出急功近利行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中国高校对“非升即走”制度的探索始于90年代。(互联网)
怎么改?

《高等教育评论》发文建议,中国高校应细化教师岗位分类,实行分层的“多元”考核标准。例如,评价过程中,应制定出不同岗位教师的关键绩效指标,实施“代表性成果”评价机制,弱化量化考核要求,注重标志性成果的影响力、社会贡献度等。

此外,大学教师的管理和考核应该由独立运行的教授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进行,淡化行政评价,将行政权、教育权、学术权分离,推进专业同行评价。评聘考核过程不仅要看重教师的学术能力与贡献,还需要参考教学能力、对院系的服务贡献等指标,由教授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制订考核标准。

同时,根据学科发展特点,对从事基础学科、基础性研究的教师,适当放宽科研时间限制,尊重学术研究周期规律,增强考核周期的弹性;对潜心教学、广受学生好评的教师应实施保护性、包容性的政策。

文章说,对于已经实行“非升即走”制度的高校,需要进一步放宽进人指标限制,明确晋升标准;提高“非升即走”考核通过率,放宽晋升指标限制的,从“有限名额”到“无限名额”转变,只要申请者达到了晋升标准,原则上就可以晋升。

此外,“非升即走”制度的顺利实施需要有人才自由流动做支撑。多年来,中国高校人才流动低于3%,虽然科研出众的教师相对容易流动,但普通教师的流动较为少见。

而欧美高校之间教师流动较为常见,高校人才流动率在20%左右,因“非升即走”离开的教师,仍然会有其他高校的选择。因此,高校和教育主管部门需要携手完成制度设计,促进人才在高校间的自由、合理、有序流动。

总而言之,假如最后证明,上述血案的发生是因为“非升即走”制度所导致的,那么复旦大学,以及所有在实行该制度的中国高校,都应该对这一制度进行反思和检讨。不然,类似悲剧只会不断上演,而潜心搞学问的教师,也将会越来越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5
39#
 楼主| 发表于 2021-6-9 03:49:33 | 只看该作者
高考的宗教化2021-06-08 15:26:13  来源: 红墙往事   作者:红色卫士




  高考,一场普通而又特殊的选拔性考试,本来没有什么神秘的,但近些年我们却感到一股势不可挡的神化高考或者说高考宗教化的浪潮。

  一年一度的高考大戏,1000多万考生无疑是绝对的主角,但伴随高考出现的各种奇葩新闻则更加吸引人们的眼球。

  例如老妈要穿旗袍送考寓意“旗开得胜”,老爸要穿马褂寓意“马到成功,”衡水二中为学生发两张5元大钞寓意“十全十美”。甚至陕西旬阳县的一个路牌也意外走红,因其位于211国道985公里处,受到人们的追捧。

  这些都是人们对高考做出美好期待的方式,但也不得不说其中含有一种隐隐约约的宗教迷信气味。

  因为这些举动对学生高考成绩并无任何影响,就像生不出小孩去拜什么送子观音一样,都是一种美好的期待,但实际并无卵用,本质上是一种宗教迷信。只因上面写有“985、211”几个数字,一个道路标志牌都要拿出来顶礼膜拜一下,你说这不是宗教迷信吗?

  当然,冲上微博热搜的是一些喜闻乐见的宗教化不那么明显的举动,但是现实中估计有不少家长花大价钱去庙里烧高香吧。我有一位同学,他的父亲在他高考前就曾花钱去为他烧香拜佛,但他最后还是失利了,补习了一年。

  在高考的这两天,全国上下所有目光几乎都被这“决定命运”的一场考试吸引。它很重要没错,但是几乎上升到了一种宗教的高度,就显得有些不太正常了。

  那么,究竟是什么促成了高考的宗教化呢?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得简单了解一下宗教。

  宗教是怎么起源的呢?难道真的是“上帝说要有光,于是便有了光”?

  当然不是,宗教是一种社会现象,它的起源是人们对自然现象的神秘化。

  请注意,宗教不是从来就有并永恒发展的。

  在人类发展的早期,刚从动物界脱离不久,可能还浑身长毛的时候,因为认识能力的局限,他们还没有能力将自然现象神秘化。举个例子,猪的脑子里绝对没有上帝的概念,它只知道吃喝拉撒,还不能将自己和自然区别开来。

  而随着人类的进化和生产力的发展,人们认识自然的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比如他们对电闪雷鸣这一自然现象感到恐慌,但不了解其本质,于是对其做出了唯心主义的解释——有雷神在操纵雷电。

  这便是宗教最初的起源,它源于人们认识能力的不足,于是人们便造了神来解释世界。随着人类进一步的发展,系统的解释世界的宗教便发展起来了。一句话,是人创造了上帝,而不是上帝创造了人。

  而到了阶级社会,宗教的统治便大大的加强了。除了认识方面的局限之外,更重要的是阶级压迫给宗教的泛滥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马克思说“宗教里的苦难既是现实的苦难的表现,又是对这种现实的苦难的抗议……宗教是人民的鸦片”。

  鸦片可以使人变成“病夫”,但也可以暂时麻痹人的神经,使人得到一时的解放。例如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残酷的压迫和剥削使劳动人民看不到希望,于是只好寄希望于来生的解脱。信仰宗教可以得救,相当于给悲惨的现实吃了一颗止疼片。

  当然,也有农民大起义反对宗教或借宗教起事的情况,因为宗教已经沦为了统治阶级的工具,农民起来反抗,首先要反对传统的宗教,这在欧洲表现的尤其明显。

  社会动荡,人们生活水深火热的时候,也正是宗教大流行的时候。例如著名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就反映了战乱频繁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的流行。南朝虔诚的佛教徒梁武帝萧衍统治时期爆发了著名的侯景之乱,几乎使江南人口伤亡大半。

  (南北朝时期开凿的洛阳龙门石窟)

  人民的生活太痛苦了,躺平也可能被拉去做壮丁,或者面临突如其来的屠杀。在这种情况下,死亡竟成了一种解脱。

  劳动人民需要止疼片,统治者则更加需要宗教来粉饰他们的统治,同时麻痹劳动人民的反抗思想。所谓“君权神授”“因果轮回”等说法就是统治者进行精神奴役的利器。

  到了现代社会,科学已经把上帝最后的一块自留地给剥夺了,但宗教还没有消亡。背后的本质原因就是阶级压迫的存在,被统治者看不到生活的希望,自身力量有限,只能寄希望于神灵的解放。在资本的统治下,甚至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变形,例如“货币拜物教”、“成功学鸡汤”等等。

  宗教是和科学相对的,简单来说,宗教就是盲目的崇拜,而科学则要求实证。你没办法要求一个基督徒证明上帝的存在,你信它就存在。同“成功学”相比,更科学的说法是“一个人的命运不光要看个人奋斗,还要看历史的进程”。

  了解了宗教产生和发展的原因,也就不难理解高考的宗教化了。

  除了考生家长各种花式祈福操作以外,高考宗教化还有哪些表现呢?

  一、神化高考。人们对高考重视的程度,几乎可以说是“分数决定命运”的最好诠释,这方面最典型的是衡中要借高考“逆天改命”的学生。这不就是把高考当成无所不能的神了吗?

  二,美化高考。典型的说法是“高考是最公平的竞争手段”。我想问,如何证明呢?北京和河北的考卷都不一样,各个省份的录取比例也不一致,这就是公平吗?但这种美化不容质疑,高考的“公平”不容动摇,就好像你不用证明就说上帝存在一样。

  但我们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将高考宗教化的一是底层工农,有多少父母盼星星盼月亮,盼了十几年,就希望自己的孩子考个好成绩,以后不再受苦,甚至是借高考光宗耀祖。二是部分媒体,大家看铺天盖地的报道就行了。

  有钱人的子弟相对来说倒是不那么重视高考,他们升学的途径多得很,特长生、出国等等。即便学习成绩不佳,也可继承家产,毫无后顾之忧。混个文凭,只是锦上添花而已。

  所以高考宗教化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那就是整个社会的贫富差距加大,底层人民上升艰难,几乎只剩下高考这一竞争异常激烈的道路。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说法,一点也不夸张。底层人民对这一条唯一的救命稻草顶礼膜拜,又有什么可奇怪的呢?工农子弟,能上个好大学,绝对是小概率事件,以至于人们不得不神神叨叨起来。

  另一方面,给底层人民留下一根“公平”的救命稻草,可以说是绝好的社会润滑剂了。如来佛破产了,上帝破产了,但高考变成了神话。心心念念的高考,寄托了多少学生和家长的希望呢?起码在这个希望破灭之前,他们是有一定奔头的。

  但即便能上一所好大学,也仅仅是有条件将自己在人力资源市场上卖个好价钱而已,想“逆天改命”,拱上城里的白菜可不是那么容易的。

  (高考的真相)

  于是乎,这一建国之后建立起来的选拔制度,在废除之后又被恢复,神圣的光环多了起来。

  既然是神,那当然不容质疑与反对,即便是有铁的事实证明。人们也就很容易把废除高考当成一场最大的灾难,更难理解“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你要质疑高考,就是质疑神的存在,那你几乎就是挑战天主教权威,而要被施以火刑的异教徒了。

  这时我们再来回顾毛主席的废除高考政策和教育革命,你就能体会其中的巨大意义了。那是消灭了从封建社会以来一千多年的“科举考试”神话啊,虽然还有瑕疵,但人们已经摆脱了神的束缚,开始逐步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了。

  神的消灭和再现,正是底层人民的再现和消灭。只有神的领地消失了,人民才会得到解放。

  正如马克思所说,宗教正像锁链上的花朵。我们批判宗教,这种批判撕碎锁链上那些虚构的花朵,不是要人依旧戴上没有幻想没有慰藉的锁链,而是要人扔掉它,采摘新鲜的花朵。

  但不管怎样,还是祝愿考生们取得一个好成绩,尤其是工农子弟。当然,我更期待他们能早日打破神话,去追寻真正的解放。

  红色卫士

  2021年6月7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5
40#
 楼主| 发表于 2021-6-9 04:00:15 | 只看该作者
毛主席的教育革命:兼顾公平与“素质”2021-06-08 10:48:29  来源: 子夜呐喊   作者:子午





  前按:某些神秘“用户”,你们赢了,昨天的文章发出才三个小时又这样了——

  俗话说,“惹不起我还躲不起吗?”然而,网友的留言让笔者倍感温暖:

  所以,笔者把批评你们的内容全部删除,只保留讲历史的部分。希望你们“高抬贵手”,把这篇资料留给需要的人。

  闲话少叙,下面进入正题。

  ——————分割线——————

  首先回顾一下有关“高考”的历史:

  1905年,科举制寿终正寝,高考制度逐渐登上历史舞台;

  解放以前,主要实行的是各个高校自主招生考试,权力和资本寻租的空间是非常大的;

  1950年,新中国开始继续延续解放前的高校自主招生方式;

  1952年,新中国建立起来了更加体现公平性的全国统一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制度;

  1966年6月1日,教育部决定招生工作推迟;

  1970年,高校开始以“工农兵推荐入学”的方式重新招生;

  1977年10月,国家决定恢复高考制度。

  1966年-1977年的这近12年的历史时间段,被后来的精英人士称为“取消高考”的12年,而饱受争议和批评。通常的说法是“毛主席取消高考导致教育荒废、人才断档,平民子弟失去上升通道……”这个论述其实存在一个极大的误解或者说歪曲。

  旧考试制度的问题及“取消高考”真相

  1953年,北京一位参加高考的考生8门成绩只考了178分,该生平时成绩还可以,于是坚持认为试卷评分出了问题;问题反映上去之后,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尽管复查的结果显示,这位考生的考试成绩确实很糟糕,但另一个问题却暴露出来,并在当时引发了社会的大讨论:高考的成绩并不能体现考生平时的成绩,更与个人能力没多少关涉,特别是中小学生的考学负担过重。

  此后,还出现了考生高考成绩不理想,想要跳楼自杀的问题;四川一位家长更是在考前对学生说,“考取大学,你就穿新衣服上学去,考不取,你就拿着棍子和破锅讨饭去!”

  1955年7月,教育部发出新中国第一份教育“减负”文件:《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的指示》。但是,在所谓的“现代考试制度”之下,考生的负担根本没办法减下去,城市学校比农村学校负担重,高年级比低年级负担重,一些高年级学校一周课时比规定超出5-10小时,多的甚至超出24小时。

  究其原因,虽然毛主席领导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新中国前30年时间,一直致力于缩小三大差别(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体脑差别),但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即便到毛泽东时代结束,城乡差别依然显著存在,虽然不像今天这么大;新中国农业人口占据了90%以上,很多农村家庭的子弟依然希望通过高考进入城市,改变个人命运;而城市工人家庭子弟也希望通过高考进一步实现阶层跃升。在这种情况下,高考成了个体寻求阶层上升的通道,新中国前十七年也不例外。

  毛泽东时代并不是后来所指责的“平均主义”,毛主席直到晚年仍然“耿耿于怀”的是“八级工资制”。他认为,共产党人仅仅是因为“旧的习惯和法权”,才不得不做这样的让步,但让步的结果,却让出一个“跟旧社会没有多少差别”的“等级制”来,“就不对了”(毛主席1974年语)。

  新社会脱胎于旧社会,承接的是旧的“法权”,共产党人一开始也只能迁就现实,但必须以缩小差别为目标,绝不能反过头来去拉大差别。我们所熟知的毛主席关于“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六二六指示,就是针对城乡医疗资源分配严重不均的问题指出的,教育资源的分配,事实上也面临类似的问题。

  因为客观存在的阶层差别和城乡生活水平差距,知识分子不愿意到农村去、不愿意与工农结合,农村出来的学子也不愿回到农村,其结果就会造成农村教育资源与城市进一步拉大,这与社会主义的公平目标是严重背离的,旧的“法权”不断侵蚀着我们的党和新生人民政权。

  建国初,周总理就发现了“干部子弟学校”的问题,并向毛主席作出了汇报,毛主席愤怒地批示,“废除这种贵族学校,与人民子弟合一”!毛主席是希望先从领导干部开始,彻底改变从旧社会因袭过来的教育不均等的局面。

  旧的考试制度、教育制度违背了社会主义的公平原则,并威胁着政权性质,这在毛主席、周总理那一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群体中,是有共识的。

  另外,对于现存的考试制度能不能培养出社会主义需要的真正的人才,毛主席也是深表质疑的:

  “学制可以缩短。”

  “现在课程多,害死人,使中小学生、大学生天天处于紧张状态。”

  “现在的考试,用对付敌人的办法,搞突然袭击,出一些怪题、偏题,整学生。这是一种考八股文的方法,我不赞成,要完全改变。”

  “旧教学制度摧残人材,摧残青年,我很不赞成。”“烦琐哲学总是要灭亡的。”

  “书不一定读得很多。马克思主义的书要读,读了要消化。读多了,又不能消化,也可能走向反面,成为书呆子,成为教条主义者、修正主义者。”(见毛主席1964年2月13日在春节座谈会上的讲话节录)

  1966年4月,教育部召开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座谈会,很多人对考试制度提出了质疑,毛主席讲道:

  “高考把学生当作敌人,公开袭击,定期袭击。高考助长学生死记硬背,不是引导学生活泼主动的发展。高考按平均分数录取,要学生门门功课都好。高考超出中学课程范围,高考出难题,学生家长抱怨。学生紧张,高考每年总有人晕倒,把学生考焦了。家长紧张。老师紧张,全国考生集中在三天考试,如临大敌,气氛紧张。高考三天决定命运,偶然因素大。考生填那么多志愿,只从高校出发,不考虑考生的实际情况!”

  这些论述即便放到今天,也完全是切中要害的。

  1966年6月1日,中央批转了高等教育部党委《关于改进一九六六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请示报告》文件;随后,北京市第一女子中学的学生给毛主席公开写了一封信,指出现存的升学制度的问题:使许多青年不是为革命而学,是为考大学而钻书堆,不问政治……、“成名”、“成家”、“个人奋斗”、“走白专道路”;使许多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而造成许多“特殊”、“重点学校”、专收高材生……把大批优秀的工农、革命干部子女排斥在外;对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起到严重的阻碍作用……

  在汇集了种种意见之后,教育部宣布:从1966年起高等学校招收新生的工作推迟半年进行。

  回顾这段历史,我们可以看到:首先,对于现存考试制度的问题,当时党内大多数人只要是从社会主义角度出发、站在劳动人民立场,经过深思熟虑后都是有着共识的,“取消高考”不是毛主席一人“专断”的结果;第二,当年的“取消高考”是一次积极而大胆的改革与尝试,它并不是要简单地给旧的考试制度画上休止符,而是要紧接着探索新的教育升学模式。

  改革的效果究竟如何,我们接下来谈。

  毛泽东时代的教育革命

  1966年,由于群众运动形势的影响,教育部推迟招生工作的决定维持的不是半年,而是成了三年;随着大规模群众运动的退潮,恢复招生也提上了议事日程。

  1968年7月22日,《人民日报》刊载《从上海机床厂看培养工程技术人员的道路》的调查报告。报告指出,(运动之后)这个厂的技术人员队伍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反动技术“权威”被赶下了台,实践证明,从工人中提拔的技术人员比来源于大专院校毕业生的技术人员要强。

  由此,调查报告提出了“教育革命的方向”问题,强调学校教育一定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调查报告刊出前,毛主席还为这篇报告的“编者按”亲笔加写了一段说明:

  “大学还是要办的,但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走上海机床厂从工人中培养技术人员的道路。”

  这段话加于刊文的前一天——7月21日。此后,各地相继仿效兴办这类学校,学制有全日制、半工半读、业余等,统称“七·二一大学”。

  1970年,部分高校首先开始以“群众推荐、组织批准和学校复审”的方式,从有实践经验的工农兵及下乡知青中招生;而另一方面,从1968年底开始,就有大批知识分子、知识青年下到农村去,大大提升了广大农村地区文化水平和科学技术基础,大大充实了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

  另外,当时高校招生基本的处理原则是:“社来社去、厂来厂去、哪儿来哪儿去”,杜绝将升学作为阶层上升、拉开阶层差距的渠道。

  断绝了阶层上升的渠道,并不是为了固化阶层;恰恰相反: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相结合;城市工厂实行“鞍钢宪法”,工人参与管理;农村兴办“社队企业”,逐步实现农业机械化,“把农村建得跟城市一样好”——这样的做法,大大加快了三大差别的缩小,离真正的社会主义公平目标越来越近,这不比治标不治本的“高考公平”强一千倍、一万倍?

  教育革命的成效

  这种全新的考试和教育模式,在1977年之后饱受诟病。那么,情况是不是真的那样糟糕呢?

  电影《决裂》就反映了当时教育领域两条路线的斗争,“马尾巴的功能”式的教育内容并不是工农群众生产斗争实践所亟需的——电影的内容放到今天,是要被知识精英嘲笑的。毛泽东时代结束以后,专业院校逐步被综合大学替代,简陋的土坯房被现代化的高楼大厦所替代,专业课被大大压缩,“文化素质”课大行其道,生产实践被模拟实验所替代。这就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林学专业的学生在黑板上“造林”、在纸上“育苗”……

  不可否认,那个年代的教育主要强调的是偏技术、而非偏基础科学,强调的是实用性和可应用性,但这绝不意味着“低水平”!

  如果说作为当事人,因为不同的立场会对同一事物的评价产生巨大偏差,那我们不妨从“旁观者”的视角,来审视一下毛泽东时代教育革命的实际效果。

  1972年12月,美国物理学会的杂志《今日物理》(Physics Today)刊登了一篇美国科学家代表团到中国参观观感的报道,报道明确指出:“最近美国到中国的参观者发现中国集中于应用物理而不是基础研究,同时尝试使高等教育系统更加民主。

  报道对于当时中国在物理学方面的进步给出了高度评价:“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在应用物理的很多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这是最近7个美国物理学家参观中国并且跟我们讨论他们的观察以后得出的结论。他们看到了集成电路生产,受控核聚变实验,超导重力仪,望远镜……各种各样的科学仪器——全部产自中国。”

  美国科学家发现:“学生不是在大学接受训练。当学生被录取,他们只接受一年新生的学习。到目前这些学生是在他们的第三年(已经开始科研和生产实践)。学生不再从高中录取,而是必须在公社、工厂或者军队里工作至少两至三年。他们是从同龄人里,按照智力,政治意识和健康的身体挑选出来的,但最终决定权在大学。”“学生们非常关心他们自己对社会的贡献,和中国整体的进步。他们把他们自己的学习当作是他们可以为社会做贡献的方法。”“中国正在使科学训练,比之通常情况,比如美国,更加专业化……中国觉得这种方式可以快速的训练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

  另外,参观的美国科学家还发现了一个全社会范围的试图使高等教育系统更加民主化的尝试。教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平等、更加友善,“已经没有考试了,而是代之以类似考试的课后作业”,“学生们现在有机会吐苦水,而不是像以前的教学体系那样。”

  即便不采信美国科学家的观察,那些对于毛泽东时代耽误了教育、耽误了科学技术发展的指责,也根本无法解释毛泽东时代快速工业化的历史事实。没有强大的科研实力和人才培养通道,毛泽东时代又怎么让新中国从解放初落后的农业国,跻身到世界六大工业强国的?

  重视应用型技术的教育与研究,根本原因是我们比发达资本主义晚发展两三百年,服务于现代化的技术短板亟需补缺

  基于当时的财力和人力水平,不可能大范围地支持基础领域的研究。但是,毛泽东时代对基础研究并不是不重视,而是需要更加高瞻远瞩战略部署和高效的资源配置,“把钱花在刀刃上”。

  例如,对于当时西方也是刚刚起步,在世界还处在非常前端的激光研究,毛主席在1963年指出,“死光,要组织一批人专门去研究它。要有一小批人吃了饭不做别的事,专门研究它。没有成绩不要紧。”这为今天中国的激光技术发展完全不逊色美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笔者之前有一篇旧文讲述此事,见今天推送的第二篇)

  另一个例子则是数学家陈景润,事实上,当时国家非常重视陈景润的研究,就连毛主席的夫人都曾亲自关心过问过陈景润的生活待遇问题。陈景润的研究是在毛泽东时代进行的,成果是在1973年在国内的《中国科学》刊物发表并轰动世界的。只不过,陈景润的事被1977年的《光明日报》用春秋笔法一改写,就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了……

  按照毛主席教育革命的方向,在四个现代化初步实现,物质条件、人才条件已经积累起来以后,基础领域的教学、科研必将迎来大发展、大繁荣,钱学森同志在晚年也不必发出“为什么中国培养不出大师级的人才”的天问了。

  毛主席教育革命,在培养出真正的社会主义人才的同时,又促进了教育的均等化和社会的平等化,与之同时却阻断了掌握更多资源的精英将阶层优势进行代际传播,因而才遭遇了大量的误解和诋毁。

  精英们可以“误解”毛主席,处于底层的工农及工农子弟不应该“误解”毛主席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测试| 主人公论坛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京ICP备14052571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