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公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焦典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郭树清答卷不及格?映照帝国主义腐朽性

[复制链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37
11#
 楼主| 发表于 2021-4-14 16:32:20 | 只看该作者
中国敲打地方违规举债:失去清偿能力要破产重组
时间:2021-04-14 14:04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中国国务院重申,要清理和规范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剥离其政府融资职能,对失去清偿能力的要依法实施破产重整或清算。

据彭博社报道,中国国务院周二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严禁地方政府通过金融机构违规融资或变相举债;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妥善处置和化解隐性债务存量。

文件同时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财政处于紧平衡状态,收支矛盾较为突出,要增强预算约束力。

在去年受疫情影响推出大规模的刺激政策后,随着经济企稳回升,中国政府财政政策重心进一步向防范财政风险、严肃财政纪律转移。财政部在答记者问中也指出,预算管理中一些深层次问题逐步暴露出来,影响了财政资源统筹和可持续性,迫切需要通过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

太平洋证券分析师李云霏接受采访时说:“过去两年没有突出强调隐性债务风险,现在这个时点重提,表明政策方向是长期稳定的,对地方政府而言是一个敲打和提醒。”中央还是希望地方政府融资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温和的增长。

实际上,这并不是中国政府第一次提及允许城投公司破产重整或清算。2018年9月发布的《关于加强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约束的指导意见》中称,对严重资不抵债失去清偿能力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依法实施破产重整或清算。

周二的意见同时要求,安排财政赤字和举借债务要与经济逆周期调节相适应,将政府杠杆率控制在合理水平,并预留应对经济周期变化的政策空间。

上周中国财政部部长助理欧文汉在发布会上称,全国政府债务余额占GDP比重为45.8%,风险总体可控,将严控高风险地区新增债务规模,持之以恒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

3月中旬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在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的同时降低政府杠杆率,显示“降杠杆”重回监管视野,且重点或将转换为政府部门,不少市场机构认为政府杠杆率包含隐性债务杠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37
12#
 楼主| 发表于 2021-4-14 16:40:13 | 只看该作者
减排限产遇商品价格飙升 中国碳中和路面临两难
时间:2021-04-14 14:04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为实现2060年的碳中和目标,中国正迅速落实环保减排措施,而这正对包括钢铁和电解铝在内的原材料价格造成显著上行压力,对控制物价形成挑战。

据彭博社报道,随着内蒙古暂停电解铝新项目审批,河北唐山钢厂限产,铝价和钢材价格已分别升至2011年和2008年来的高位。3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4.4%,创下2018年7月以来最大升幅,其中采掘和原材料工业价格同比升幅均超10%。野村等机构预计PPI到年中将上行至6%以上。

通胀对未来经济走势的潜在影响已经引起了政策制定者的注意。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上周末的会议中表示,要加强原材料等市场调节,缓解企业成本压力;副总理刘鹤上周在金稳委会议上也提及要保持物价基本稳定,特别是关注大宗商品价格走势。

知情人士说,包括钢厂在内的工业原料企业领导近期被要求参加政府会议,商讨价格攀升背后的原因以及如何应对。知情人士不愿具名,因信息未公开。

中国去年提出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愿景,并制定了到2025年底将单位GDP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5%和18%的目标。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的官员曾表示,需要控制有色金属的总生产能力,铜冶炼产能将很快见顶。

保银资本管理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张智威说:“碳中和未来几年将持续对生产价格产生压力。”价格的影响或许会在诸如钢铁在内的产品上先反映出来,但随后会影响到更多的制造业产品。

中国的钢铁产量占世界的一半以上,中国每年的碳排放中有约15%由该行业造成。保银资管的张智威和国盛证券分析师杨业伟都认为,钢铁行业将在碳中和规划的减排限产中首当其冲。

中钢协近日明确将从控制钢铁产量入手来实现碳排放总量的下降,通过粗钢产量下降实现碳达峰。此外,据中信证券报告,3月以来高炉开工率、焦化开工率整体呈下行态势,钢铁上游行业的生产已明显走弱。

Navigate Commodities的董事总经理维德奈尔(Atilla Widnell)说,一边试图限制生产,一边需求侧又受到刺激政策的影响,这不可避免地意味着更高的价格。

虽然目前PPI对消费者物价的传导尚有限,但如果总体物价水平走高对经济构成风险,并最终降低对产品的需求,政策制定者或不得不对货币和财政政策加以调整。

在部分领域,监管部门已经采取措施,希望通过增加供应来缓解价格的快速上涨。国家发改委4月初据称要求煤炭增产增供;中国3月据称还考虑向市场投放储备铝以平抑价格。

杨业伟说,碳中和目标下的减排限产可能令部分工业领域的供给减少,产生与2016年供给侧改革类似的影响,但碳中和的路径更多,包括技术减排、碳交易等,因此对商品价格的抬升不会像上一轮供给侧改革那么显著。

保银的张智威认为,短期内政府可能会依靠诸如价格控制之类的行政措施,但长远或需要一个更完整的计划,在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同时不引起过大的通胀压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37
13#
 楼主| 发表于 2021-4-15 15:26:04 | 只看该作者
央行: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 切实维护金融安全
  缩小文字

2021-04-15 11:31:12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作者: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 据中国人民银行4月15日消息,中国人民银行微信公众号今日发文《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 切实维护金融安全》。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37
14#
 楼主| 发表于 2021-6-14 00:15:16 | 只看该作者
住建部主管媒体:炒房者是时候放弃幻想了
来源:中国房地产报   2021年06月13日 08:46

上周的2021年陆家嘴论坛上,郭树清的一段讲话,给风雨飘摇的楼市投入一枚石子,激荡起层层涟漪。

这位央行党委书记、银保监会主席说:那些炒作外汇、黄金及其他商品期货的人很难有机会发家致富,正像押注房价永远不会下跌的人最终会付出沉重代价一样。

乍一听,这句话主要是警告炒作外汇、黄金及其他商品期货等金融衍生品投资者。不过细细一品,同样也在警告楼市。毕竟这个层面的领导的公开讲话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字斟句酌的。

押注房价永远不会下跌的都是哪些人?炒房者。郭树清话里话外透露的意思是,炒房者最终会付出承重代价。

郭树清一直被称为金融风险的吹哨人,也时不时谈论起本质上属于金融行业的房地产。尤其是在去年8月以来,他连续三次直言房地产泡沫是威胁金融安全最大的灰犀牛。一而再,再而三,短短八个月内反复强调,自此该说法深入人心。

应该说,郭树清的言论和思路代表着高层的看法。故而每次讲话都透露或暗示着未来的某种风向。回看他每一次说话的背后,针对楼市的调控行动都在悄然落地呼应。

去年年底,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新规出台,加之后面的土地两集中出让制度、建立二手房指导价机制、严厉打击经营贷违规入楼市等行径接踵而至,每一条都打在楼市的七寸上。

各种举措多管齐下,收效明显。不久前的6月1日,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表示,房地产金融化泡沫化势头得到遏制。这一表态还登上了微博热搜。

不过,虽有强力调控和金融收紧,楼市隐忧依然存在。今年前5个月,全国的房价依然出现了普涨行情, 态势顽强。楼市热情不减,很多城市依然存在非理性的一房难求现象。尤其是随着楼市调控监管升级,各种资本力量和各种金融手段在楼市套利的乱象逐渐暴露出来。

提升金融监管的力度,斩断伸向房产交易的金融黑手,打击加杠杆炒房者,就成为了调控深水区的必然走向。这也是6月初楼市热门代表城市广州和深圳密集出台金融监管政策,严查资金违规流入楼市,约谈融资担保、小额贷款公司的原因。

对房地产的金融监管从传统的商业银行增加到融资担保公司,传达了金融监管进一步升级的导向。接下来,金融监管机构会牢牢卡住房产炒作的命脉和资金来源。

某种意义上说,从打击经营贷,到反洗钱,再到过桥贷限制,本轮楼市调控事实上已经进入深度博弈和攻坚落地的阶段。

这会给整个楼市带来深远影响。可以预见,楼市的活跃性短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那些房价持续上涨的热点楼市,成交会受到明显的抑制。各种金融渠道持续收紧,非正常购买需求群体的数量必然会减少,直接降低房子的流动性。房价增长必然会进入低速,震荡调整的周期。

值得警惕的是,一旦楼市炒作资本力量的退潮会对房价支撑产生冲击,在炒作热度高的城市,不排除出现房价下滑的风险。前期凭借过桥贷等金融手段购买或者炒作房产的行为,甚至出现集中暴雷的风险。

在郭树清讲话的同一天,央行照例发布2021年5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与居民购房贷款相关的中长期贷款较上月下降约10%,与当前楼市收紧的趋势基本一致。

结合当前房贷利率上升,严查经营贷,监管升级到类金融机构等调控行为,不难想象,接下来的楼市或持续下行。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郭树清向炒房者喊话,用的措辞是“沉重代价”,称得上偏极端的用词了。

核心在于传递一个信号:监管层对未来的房地产价格调控上的信心是很坚定的,不排除还会有政策陆续出台。房产作为资产增值套利的工具时代,即将正式结束。心存侥幸的炒房群体是时候放弃幻想,面对现实了。

(此文刊于中国房地产报6月14日01版 责任编辑 方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37
15#
 楼主| 发表于 2021-9-25 13:18:05 | 只看该作者
恒大天价债务背后,有更深层次的经济问题
2021-09-25 10:59:41  来源: 大浪淘沙   作者:赵皓阳  




  (一)结构性风险

  这一次疫情可以看出来我国跟西方政府的差异:我们是不计一切代价控制疫情,人民的生命安全大于天,大家先忍一忍居家一段时间,让社会尽早恢复正常运转;而欧美各国政府,压根就没有控制疫情的能力和动力,他们暗戳戳地希望病毒能带走一波老年人和穷人,这样可以大大减少财政压力,然后以“人有不戴口罩、不打疫苗的自由”这样冠冕堂皇的说法推卸责任,仿佛人民活该死,把自己不作为撇得一干二净。

  为啥要做这个比较呢?因为从这个施政逻辑也可以在经济政策上看出一二。疫情下世界各政府都在印钞票大水漫灌刺激经济,然而我们国家一直采取非常稳健的货币政策,甚至面对输入性通胀的巨大压力也没有拧松水龙头。为啥呢?因为大水漫灌滋润的是精英阶层,普通民众那里依然“干旱”,资本家们有一万种方法截流住放出来的水,这样普通民众依然没有钱去消费、进而促进生产,最后漫灌出来的水只是推高了有价证券和土地的价格,进而引发通胀,让老百姓更加艰难。疫情一年间,美国最富有的2%人群,资产普遍增殖了20%;而最贫穷的10%人群中,负债率上升了40%。

  2019年,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求是》杂志上发表署名文章《坚守币值稳定目标,实施稳健货币政策》,其中非常明确的指出:“即使世界主要经济体的货币政策向零利率方向趋近,我们也应坚持稳中求进、精准发力,不搞竞争性的零利率或量化宽松政策,始终坚守好货币政策维护币值稳定和保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福祉的初心使命。”这话已经说的很明显了。我们曾经也搞过“大水漫灌”(四万亿),但是其负面效应——如重复投资、产能过剩、推高土地价格(进而推高房价)——这个副作用我们消化了将近十年。大家可以先读一读我这篇文章《十八大之后,局势已经肉眼可见地好起来了》虽然有些话题没办法写得特别深,但是主要精神可以感受的到:不止是政治层面,精神层面也有了一个新准则。

  说完了宏观问题,才能更好地理解微观问题。我们来看一下2017年的《中国经济蓝皮书》,这本书是最权威的经济形势总结。

  当年蓝皮书的开篇的前言题目是《“去杠杆”要综合施策》

  而往年蓝皮书的标题,都是习惯性的说一些总论性质的东西,相对来说都是高大全的总结、展望与鼓励:

  而2017年的蓝皮书,前言的总论部分,只说了一个话题——去杠杆,可见当时金融系统的结构性风险有多严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包括: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14、15年我们面临最严峻的考验是生产过剩,随着一带一路和房价大涨消化了不少多余产能,而16、17年结构性风险将成为经济发展中最迫切的问题。2015年,中国经济用于支付利息的支出为7.6万亿元,而同期中国的社会融资规模为15.4万亿元,这意味着2015年的社会融资总量中有近一半是用来维持庞氏融资的,经济体中的投机融资和庞氏融资比重越大,杠杆化现象就越严重,就越有可能引发债务危机,也因此领导层会把“去杠杆”问题放在如此重要的位置。

  这里我尽量用最简短的语言来概括一下历史进程,然后再来详细结合恒大问题分析。从2015年开始,整体经济逐渐浮现的债务风险主要来自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关注类贷款中应纳入未纳入不良的贷款,展期类贷款,通过过桥、借新还旧等方式维系的贷款可能逐步暴露。第二,是随着去产能、降杠杆的实质性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的大型国企、众多的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将会出现加速重组或淘汰,导致相关企业贷款转为不良贷款。

  第三点就与房地产企业相关:近期一、二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加速赶顶,部分房价上涨幅度较大的城市出台房地产调控政策,未来销售增速将放缓,房地产企业尤其是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企业资金链紧张,导致房地产贷款出现不良。如果房价上涨预期逆转,个人住房贷款出现违约的局面也会显现,在08年房地产价格下跌时部分地方就曾经出现弃房违约的现象。第四,商业银行将多数的信贷资源投向政府类贷款,尽管有地方政府信用作为担保,但未来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矛盾日益加剧,一旦地方财政难以救助出险的平台企业,政府类贷款将显现风险。

  上文中第一点银行风险可以看做是总论,因为所有的金融结构性风险最后都会指向银行,第四点是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也就是前两年的一个热词“地方债”,这个是国家最先整顿也是最好整顿的问题。比较难的就是二三点:企业债务问题,尤其是房地产企业的债务。

  (二)企业债务

  2018年末,我国债务总量占比达到GDP的258%:其中居民债务为54%,政府债务为51%,非金融企业为154%。在政府债务中,中央国债约为17%,地方政府债务为34%。而横向对比一下,美国和德国企业债务占GDP的比重分别为75%和58%(日本这个有点夸张,就不类比了),而美、日、德三国都是政府债务占大头——因为他们就靠印钱刺激经济(MMT那一套)。

  这样一比较就能看出来我国企业债务有多严重了吧?我们自己地方债已经整顿八九不离十了,你某些企业还在夸张的用负债模式扩张,还跟“房住不炒”的国策相违背,是不是有点太过分了?

  企业负债率这么夸张,资本家也有话说:我们资本市场不健全啊,老百姓不肯买股票,股价一直涨不上去,所以我们只能去银行贷款了,可不负债率就高么?股权交易其实是最合适的资本交易,一来股东风险共担,共赚共赔;二来股权可以转让,股东可以约束公司行为。你们老百姓咋就不买股票呢……

  你看他们还好意思叫这种委屈,你说老百姓为啥不愿意买股票呢?还不是被当韭菜割怕了。看看你们08年都干了点啥,再看看15年都干了点啥。那些金融资本一个个的都把股民当羊宰,导致普通民众普遍性的对股票市场不信任,现在想起来没有羊毛薅啦?

  不过这道理倒是没错,美日德的企业负债率之所以那么低,就是因为股票市场发达。所以他们金融危机先崩的是股市,而我们的危机如果有的话,先崩的是银行。98年的时候我们银行坏账率已经达到了非常恐怖的地步,最后财政兜底成立资管公司接受各大银行坏账,让几大行“轻装上阵”,才有了后来的经济发展。

  于是乎,在我们这个非常“拧巴”的金融市场现状下,催生了更加“拧巴”的企业债务问题。

  (三)影子银行

  我上一篇被删的文章里说了:银行这个角色非常特殊,经常赚了最多的钱,却躲在幕后不会获得过多的关注。房价高涨的时候,大家知道骂地产商,却不知道骂金融资本。银行其实是最完美“闷声发大财”的典范。土地财政、银行、地产商就是“铁三角”,银行放贷往往是地产商拿到“天价地王”的关键;而且银行不光给地产商贷,还给买房的消费者贷,一边贷款给建房的,一边贷款给买房的,地价越高房价就越高利息就越高,赚钱两开花。更厉害的是还能装出一副人畜无害的样子——就这放给你贷款你还得感谢人家呢,银行其实是最完美“闷声发大财”的典范。

  房地产集团的膨胀,银行输血是关键。国家为了调控房价,严格限制了银行对房企的贷款。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银行可以不要存款了,推出年化5%的理财,老百姓出于对银行的信任(主要是信任政府),自然对这样高收益的理财产品趋之若鹜。银行再把这些理财的钱交给中介资管公司打理,这些往往是大银行傀儡的公司再去购买房地产企业的有价证券。相当于银行没有吸收存款,房企没有贷款,但是钱还是兜兜转转到了他们兜里。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

  银行收集储户的钱发行理财,不经过银行本身,而是通过第三方金融公司操作,这种行为叫做“影子银行”。影子银行是指游离于银行监管体系之外、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和监管套利等问题的信用中介体系(包括各类相关机构和业务活动)。影子银行引发系统性风险的因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期限错配、流动性转换、信用转换和高杠杆。

  国家限制了商业银行对于房地产企业的贷款,但是银行依然想在地产投机中分得一杯羹,所以就通过“影子银行”进行操作,而这其中不可避免的进行了高杠杆,增加了整体经济的系统性风险。开始银行通过信托公司把钱注入给房地产企业,这有个名词叫做“银信合作”。国家一看不行你这是瞎操作,马上对“银信合作”出台了非常严格的限制,结果银行把钱委托给券商的资管计划,券商再把这笔钱交给信托公司,信托再去借钱给房企,这叫做“银证信合作”。钱每倒一次手,都会增加一笔杠杆,中间商都会白赚一笔“手续费”。金融机构闷声发大财,结构性风险转移给了消费者和整体经济。

  “影子银行”最大的危害还在于信用转换,老百姓买银行的理财产品是出于对银行的天然信任,这种信任不是来源于银行如何,而是对于政府的信任,老百姓都认为政府会给银行兜底,不会让大家的储蓄凭空蒸发。但银行在消费这种信任,模糊银行发行的理财与银行存款之间的关系:讲道理,我要是知道你银行在搞什么“银证信合作”,我为啥不直接去买证券公司的产品呢,中间还省了你一道手续费;我要知道你最后直接把钱给了地产公司,我还不如直接买地产商的股票和债权的,这二者好歹还能在市场上买卖,你理财产品买了就等着暴雷呗。

  21世纪初,我国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大约在4%左右,而到了2015—2019年平均达到了8%——大家可能不知道这个数字有多夸张,我们横向比较一下:2003——2007年,金融海啸爆发之前,美国的这个数据也是8%。而且我们跟美国不一样啊,美国是全世界都买他的金融产品,美元定期回流必须要靠这样的“蓄水池”,华尔街玩金融投机也玩了一百多年了,而我们才是一个怎样规模的金融市场啊?何德何能跟它美帝匹配同一个风险指数啊?

  可以看到,高涨的房价背后,有多少利益集团在大快朵颐,这背后是老百姓们“六个钱包”的供养。这些集团不管是出于傲慢还是死硬,就是对国家的大政方针置若罔闻。再后来国家出台资管新规,着力解决经济“脱实向虚”的问题,砍掉无数杠杆。对于包商银行的处理也释放了明确的信号:政府不给乱搞的银行兜底。这些利益集团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了。

  不过大家放心,正如开头所述,国家已经出手了,该敲打的银行早就敲打过了,金融圈的“老虎”也抓了好几个,这么多年贪腐案第一个死刑就是判在了金融口。至于蛋壳公寓、蚂蚁金服这些逆国家政策而行的公司啥待遇就不用说了吧?

  (四)大而不倒

  这是我上一篇被删文章里的内容,再说一遍:2019年上海陆家嘴论坛,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郭树清指出:“一些房地产企业融资过度挤占了信贷资源,导致资金使用效率进一步降低,助长了房地产投资风险行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历史证明,过度依赖房地产实现和维持国家经济增长,最终都要付出沉重的代价。完全靠投资、投机房地产来理财的居民和企业,最终都会发现其实走错了方向。”

  注意郭树清主席的职位,他这话明显不是对房地产企业说的,而是对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说的。房地产企业的发展壮大、天价地王的出现、楼市泡沫的兴起,都离不开银行的放贷。而郭树清主席的发言其实是特意强调了一遍国家去杠杆、解决经济脱实向虚问题在金融房地产领域的延伸。至少这段发言可以透露给我们一个信息:房地产企业拿到贷款,再也不会像之前那样容易了。

  银行的贷款都收紧了,还指望国家能通过什么“特殊手段”来救你吗?

  讲一讲2008年美国金融海啸的故事,看看那时候的“大而不倒”。

  2008年的金融海啸,美国家庭损失的财富总和达到110000亿美元,相当于德国、日本和英国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总和。随即,布什总统动用7000亿美元作为金融救助计划基金来拯救这些“大而不能倒”(too big to fail)的金融公司,公众对此感到愤怒,因为在正常年份,华尔街赚的盆满钵满,然而遇到了危机——危机的源头还是华尔街出于贪婪滥发金融衍生品导致——却要用财政收入、也就是纳税人的钱给他们擦屁股。

  然而让公众出离愤怒的,是之后爆出的奖金事件:美国保险业巨头美国国际集团(A.I.G),因为被公司旗下高风险金融衍生品拖垮,获得了1730亿美元的金融援助基金,然而,公司却将1.65亿美元作为奖金发放了出去,其中73名高管获得了超过100万美元的奖金,其中大多数人都是要为其把公司、国家拖入深渊的高风险金融衍生品负责的。在公众的怒火下,这些华尔街高管们甚至感觉非常委屈,美国政府拥有A.I.G 80%的股份(相当于是个国有公司),当财政部部长要求CEO取消奖金发放时,CEO拒绝了,表示“需要奖金留住高水平的员工,以便让他们来摆脱这些不良资产”。

  一位华尔街交易员在接受《名利场》采访时表示无法理解公众对他们的愤怒之情,因为他们也是金融海啸的受害者(比如他们的奖金跟去年和前年相比减少了一半),一位投资公司的CEO这样来形容金融海啸“就像农业会遇到气候好的年份和灾荒年份”一样,经济危机不过是自然规律就像天气会晴朗也会刮风下雨。这种不是坏就是傻的说法完全规避了人为的贪婪和高风险所导致的金融崩盘,他还能够或恬不知耻或堂而皇之自己都信了说出来——可见,精英们已经被“特权”惯坏了。

  2008年,金融海啸吞噬一切的年份,华尔街的各大公司总共发放了160亿美元的奖金。“奖金门”事件也成为了占领华尔街的导火索之一——既然精英阶层是这样给我们诠释法律和规则的,那我们底层人民就用丛林法则的力量展示给他们看看。

  至今华尔街精英们还在狡辩:金融危机的爆发真的是那些风投人士、基金经理、大资本家们的“无心之举”,是“年景不好”——这就是刻意掩盖他们在危机前的所作所为是如何制造注定要破灭的泡沫的。

  在泡沫期间,精英们为所欲为,金融高管们用公司的钱报销他们吸毒与招妓的费用,而且从未受到相应的监管与惩罚。

  美国驰名世界的商学院与经济学教授们,也永远不会对现存的高风险泡沫提出警告,因为他们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大学教授的主要收入永远不是教书或科研,而是各种形形色色的“兼职”。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有没有良心尚存、勇于反思的精英?当然存在。但是借用饭圈用语,他们已经被主流精英届“驱除粉籍”了。譬如这位斯坦福大学法学院第一位女性毕业生波恩女士,在白宫任职期间提出要对疯狂的金融衍生品进行监管,但是遭到了包括格林斯潘和众多议员在内的一致反对,最终波恩女士被迫离职。

  值得一提的是,反对波恩女士最激烈的参议员,卸任后情理之中的担任了金融巨头的高管。

  这是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给我们上演的一出活生生的丛林法则戏剧,而有些资本家希望在美国“大而不倒”的戏码在我们国家重演一遍,他们大可以看一下党和人民答不答应。



链接
金融高官美洗脑 新自由主义毁罗斯福新政银行法 马云许家印
19 个回复 - 1350 次查看
易纲:要求支付回归本源 断开支付工具和其他金融产品不当连接2021年09月18日 20:25:51 来源:证券时报 央行行长易纲在中德“金融科技与全球支付领域全景—探索新疆域”视频会议开幕致辞中表示,中国监管当局也在努 ...
2021-9-19 20:57 - 焦典 - 焦点时评



改开黄金期早逝 斯密思维热锅蚂蚁 非毛死路一条 动荡no幸免
18 个回复 - 1117 次查看
华为被禁周年,经销商好日子一去不返:4家店被关3家 月赚30万成往事2021年09月18日 15:21:37 来源:时代财经 作者 | 徐丹编辑 | 史成超图片来源:图虫创意芯片被断供后,华为手机业务进入了调整周期,华为经销 ...
2021-9-20 16:19 - 焦典 - 焦点时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37
16#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6 13:13:08 | 只看该作者
去年亏损超千亿,中国华融获批发行700亿元金融债


2021-11-16 11:31:53来源:观察者网
11月16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公告,同意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华融)发行金额不超过700亿元(含)人民币的金融债券。
银保监会指出,中国华融应加强资金用途管理,发行金融债券募集的资金应主要用于不良资产收购及处置、债转股等主营业务;应严格遵守《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金融债券发行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做好金融债券发行和信息披露等工作;应于金融债券发行完毕后一个月内将有关发行情况向银保监会书面报告。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银保监会官网截图
2020年,中国华融实现营收人民币1017.32亿元,较2019年同口径收入减少7.5%;净亏损人民币1062.74亿元,归属于本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人民币1029.03亿元。2021上半年,中国华融实现营收460.63亿元,同比增长0.8%;实现净利润16.24亿元,同比增长105.0%,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8亿元。
今年8月,中国华融在公告中披露了2020年业绩亏损的主要原因
2020年,随着原董事长赖小民受贿、贪污、重婚案的开庭审理和宣判,该公司对其任职期间激进经营、无序扩张造成的风险资产持续清理和处置,与此同时,新冠疫情造成的市场冲击,部分客户履约能力下降,当期部分资产质量加速劣变。对此,该公司对风险资产进行了全面审视、评估及减值测试,当期确认了信用减值损失和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对经营业绩造成了非常重大的影响。
与此同时,中国华融分别与中信集团、中保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中国信达、远洋资本控股有限公司签署投资框架协议,上述公司拟通过认购中国华融新发行股份的方式对该公司进行战略投资。潜在战略投资倘获实施将有效补充该公司资本,进一步夯实该公司可持续经营的基础,保证该公司满足监管要求。框架协议不属于具有约束力的正式股份认购文件。
官网介绍显示,中国华融前身为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成立于1999年11月1日。2012年9月28日,经国务院批准,该公司整体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10月30日,中国华融在港交所主板上市。截至2020年6月末,中国华融第一大股东为财政部,持股61.41%,社保基金为第二大股东,持股6.34%,其余股东持股均在5%以下。

链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37
17#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0 14:39:23 | 只看该作者
房地产重磅!央行银保监会联合发文 鼓励并购出险房企的优质项目
2021年12月20日 12:39:08
来源:中国证券报

近日,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联合印发《关于做好重点房地产企业风险处置项目并购金融服务的通知》。接近监管人士对中国证券报·中证金牛座记者表示,鼓励优质房地产企业并购出险房地产企业的优质项目,是按照市场化方式出清风险的有力举措。

鼓励并购出险房企的优质项目

梳理我国房地产市场可以发现,每年都会有一些房地产企业倒闭,但并没有对市场产生较大影响。这背后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存在着一项重要的风险化解手段——房地产项目并购。

“若某个房地产企业无法继续经营,那么其他房地产企业就会将该企业收购或者购买该企业的项目。目前有少数房地产企业出现了风险事件,做好这些大企业在退出过程中的风险化解工作至关重要,项目并购就是其中一项重要手段。”接近监管人士表示,这也是此次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出台上述《通知》的意义所在。

据知情人士透露,近期人民银行分别与国资委和银保监会召开了相关会议,一方面鼓励大型民营企业、央企和国企并购出险和存在困难的房地产企业的优质项目,另一方面也希望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能够积极为并购方提供并购贷款,同时,不要对出现风险和困难的房地产企业抽贷、断贷。

接近监管人士同时强调,《通知》主要是为了支持重点房地产企业项目的并购,不是为了并购出险房地产企业的股权或房地产企业本身。

实际上,早在12月初,监管部门就表示会合理发放并购贷款。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日前在答记者问时表示,现阶段,要根据各地不同情况,重点满足首套房、改善性住房按揭需求,合理发放房地产开发贷款、并购贷款,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支持力度,促进房地产行业和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稳妥有序开展房地产项目并购贷款业务

《通知》明确,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按照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原则,稳妥有序开展房地产项目并购贷款业务。

“《通知》的核心有两点。一是收购对象是出现风险和经营困难的大型房地产企业的优质项目;二是收购主体自身条件要好。”接近监管人士称。

与此同时,《通知》也在加大债券融资支持力度方面进行了明确——支持优质房地产企业在银行间市场注册发行债务融资工具,募集资金用于重点房地产企业风险处置项目的兼并收购。

接近监管人士表示,一方面人民银行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为并购企业发行债务融资工具提供服务,提高发行效率;一方面,也鼓励金融机构投资并购债券和并购票据等债务融资工具。

此前交易商协会举行房地产企业代表座谈会,表示将优先支持符合房地产调控政策的企业注册债务融资工具,用于并购项目或已售在建项目建设。招商蛇口等企业近期计划在银行间市场注册发行债务融资工具,募集资金用于房地产项目的兼并收购。证监会也表示,支持优质房地产企业发行债券,资金可用于出险企业项目的兼并收购。近期,已有大型优质企业启动相关债券发行工作。

加强并购贷款风险控制

《通知》从并购融资顾问服务、提高并购服务效率、做好风险管理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要求。

《通知》提出,积极提供并购的融资顾问服务。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发挥客户和网络渠道优势,整合信贷、投行、金融市场的业务资源,提供融资顾问服务。同时,加强与证券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第三方机构的合作,匹配并购双方需求,提高并购成功率。


在提高并购服务效率方面,《通知》建议从三方面着手,一是加快重点房地产企业项目并购贷款的审批流程,提升全流程服务效率。二是对于风险可控的项目,可以提前启动尽职调查和信贷审查。三是推动地方政府优化被收购房地产项目预售资金管理,加快权证办理等支持措施,为并购融资营造良好环境。

在风险管理方面,《通知》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按照穿透原则评估项目的合规性。“不能只看项目的表面,还要穿透到底层,查看该项目是否合规,同时要严格遵守房地产开发贷款的监管要求,加强并购贷款的风险控制和贷后管理,做好资金用途的监控。”接近监管人士称。

此外,《通知》明确要建立报告制度和宣传机制。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建立重点房地产企业项目并购贷款的报告制度,按月向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报告其开展并购金融服务的情况、存在的问题和建议,积极配合并购双方披露项目并购和金融支持的信息。
链接

  • 骗股民钱圈钱 虚拟资本末日征兆 房地产烂尾楼 '十四五'雷区
    26 个回复 - 16527 次查看
    耗资600亿建了13年:中国最高烂尾楼,为何成了烫手山芋? 2021年08月25日 13:12:17 来源:正解局 烂尾楼不仅损害城市的“面子”,更能危害城市的“里子”。一座城市的地标建筑,无疑代表着这座城市的脸面。 ...
    2021-8-26 23:33 - 焦典 - 焦点时评

  • 十四五+2035目标纲要
    1 个回复 - 4981 次查看
    两会受权发布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来源:新华社2021-03-13 07:2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目录第一篇 开启全 ...
    2021-3-14 13:31 - 焦典 - 资料坛

  • 中美脱钩下十四五斗争焦点 店小2资本至上vs习近平人民至上
    10 个回复 - 6386 次查看
    社论:美中脱钩仍是进行式 时间:2020-11-12 11:37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来源:台湾《经济日报》经济日报社论由于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经济衰退、中美冲突升温等事件重击,令各界特别关注10月26至29日召开的中共十九 ...
    2020-11-12 14:50 - 焦典 - 焦点时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37
18#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1 01:42:39 | 只看该作者
佳兆业宣布违约 与债权人商讨债务重组
2021-12-20 17:47
标准
中国房企佳兆业集团今天(20日)发表声明说,因未能按期偿还其美元债务,目前正与债券持有人就一项广泛的债务重组计划进行商讨。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佳兆业在声明中说,公司未能支付4亿美元(约5.47亿新元)票面利率6.5%、12月7日到期票据的本金和利息。另外,该公司也未能支付三只其他票据共计逾1.05亿美元的到期利息。目前佳兆业尚未偿还的美元债券余额为118亿美元。

声明称,上述未兑付情况可能导致公司债权人要求加快还款,不过截至公告日期,佳兆业并未接获公司发行的优先票据的持有人就加快行动发出任何通知。

佳兆业说,公司一直与债券持有人的代表商讨,就尚未支付的境外债券制定全面债务重组计划。该公司已委任重组专家华利安(Houlihan Lokey Inc.)为财务顾问,亦已委任盛德国际律师事务所(Sidley Austin LLP)为法律顾问。华利安也是中国恒大和另一家最近违约的开发商花样年控股集团的顾问。

延伸阅读

佳兆业债权人称未收到美元债兑付款
《华尔街日报》引述知情人士称,佳兆业目前正与持有其大部分国际债务的债权人谈判,这些债券持有人向佳兆业集团提出了一项约20亿美元的融资方案,包括股权、可转换债券、过渡性贷款和其他工具等多种选择。

报道称,Lazard Ltd.是这些债权人的顾问。知情人士还称,佳兆业集团和Lazard已就一项保密协议的条款达成一致,该协议将允许Lazard更好地评估佳兆业的现金短缺情况,不过这份协议尚未签署。

近几个月来,花样年控股、当代置业和新力控股等几家规模较小的开发商都发生了违约。本月早些时候,惠誉国际评级将对佳兆业集团的评级下调至限制性违约。

中国人民银行本月早些时候下调了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一些经济学家称此举可能预示着一轮宽松周期的开始。中国央行今天小幅下调了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将这个关键贷款利率从3.85%下调至3.8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测试| 主人公论坛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京ICP备14052571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