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公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焦典

人口增长是发展的最低指标 达不到则免谈高质量发展

[复制链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37
 楼主| 发表于 2021-5-31 16:02: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政府将出台三孩生育政策 © AP Photo / Alexander F. Yuan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中国
15:47 2021年05月31日(更新 15:57 2021年05月31日) 缩短网址 0 01
新华社5月31日消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国将出台重大政策举措。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31日召开会议,会议指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有利于改善中国人口结构、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保持中国人力资源禀赋优势。

在新华社此条微博下,网友纷纷评论:“建议先解决最基本的生育福利以及女性生育会必然面对的职场困境职场不公等问题,再鼓励她们生孩子吧!”
“这根本不是生的问题,是教育住房及就业等等综合因素的大问题,生只是小问题。”“政策的推广需要相关配套措施和法规的支持才能够有效的落实,不然难以成效。”“同时要注意保障女性权益吧。”

“我关心的是支持配套措施有哪些?生活压力太大的话,年轻人是不愿意生的。”“我觉得还是先解决医疗就业住房教育养老的问题,再来谈三胎。”

同时,当天会议上听取“十四五”时期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大政策举措汇报,审议《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会议强调,要将婚嫁、生育、养育、教育一体考虑,加强适婚青年婚恋观、家庭观教育引导,对婚嫁陋习、天价彩礼等不良社会风气进行治理,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推进教育公平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降低家庭教育开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37
 楼主| 发表于 2021-5-31 16:07:37 | 显示全部楼层
想要劝“躺平”的年轻人站起来,先把自己的屁股给坐正了

2021-05-31 08:24:03  来源: 疫观全球   作者:风雷




  最近几天,对“躺平”的声讨,可谓一浪高过一浪。

  昨天的文章《一句“三点几,饮茶先”,让多少打工人瞬间破防》中,笔者引用了“南方日报”的《“躺平”可耻,哪来的正义感?》,有网友留言“南方XX,最是资本爪牙!”

  这话当然没错,但这次对“躺平”的声讨,不止一位来头都比“南方”大多了。

  比如中科院主管,多家顶级科研单位主办的《中国科学报》:

  再比如下面这几位:

  从社畜到996.ICU、从996.ICU到打工人、从小镇做题家到城市蹲族,各路精英都不着急,可这次为什么就急了呢?

  此前年轻人普遍是口嗨,发泄一下不满,并无太多实际行动,真正付诸行动的大概只有“混迹”于珠三角工厂里的“三和大神”和“00后提桶者”。

  在精英们看来,这些付诸行动的人数有限,本来就是社会的loser,不值一提。

  但当“躺平”向野火一样在年轻人中蔓延时,各路精英们慌了,再这样下去,韭菜该如何割呀?

  于是,各种警告、劝诫和大帽子就来了。

  有人说:“骨子里,是孩子们的迷茫和颓废,是被骄纵坏了的懒惰和无能,是无聊无趣和自暴自弃。却被带了节奏,美化成对自由和平等的向往,对强权的无声抵抗,对不劳而获和两极分化的控诉。社会问题,被无限放大。自己的问题,却忽略不计。”

  然后希望孩子们收起“魔眼”,全心“奋斗”。

  这话说得够冠冕堂皇的。

  说到奋斗,各路精英千方百计想弥合两种不同“奋斗”的巨大差异。

  一种奋斗是,国家社会都属于自己,自身本来就是社会的主人,虽然物质条件不发达,但不需要为了住房教育医疗等问题发愁,因此可以不计回报地奋斗,两弹元勋和王进喜那代工人是典型代表;一种奋斗是,为了养家糊口,在资本市场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换取一份可怜的工钱,在996成为普遍的今天,其代价是健康的消逝及猝死的风险。

  不涉及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组织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化、及奋斗为了谁,空谈“奋斗”,不是耍流氓是什么?

  何况声称要躺平的年轻人,又有几个不会去“奋斗”了?

  说白了,年轻人所谓的“躺平”,不是不去辛苦的工作,只是不想拼死拼活不想把命搭上,只是想过上班有间歇休息到点下班下班能正常休息和陪家人的生活而已。

  “三点几,饮茶先”,这要求很过分吗?

  对于两种“奋斗”,年轻人拎得清。在团团昨天那条“当代青年从未选择'躺平'”的劝诫微博下,青年人是这么回答的:

  这回应多么掷地有声啊!
      于是,评论被关了。

  知乎上有人发了个问题:“袁隆平爷爷,吴孟超爷爷,还有贝壳创始人,最近失去了好几位有贡献的人,中国还会出现这样的后辈吗?”然后直接被喷到爆炸,很简单,前两位群众自发悼念,后一位将全国二手房市场拢在手里大肆吸血之辈,有多少人的评价是“恭喜病魔战胜了他”。

  个中道理应该不难懂,可是各路精英非要揣着明白装糊涂,还要非说是什么年轻人“被带了节奏”,这就有点不要脸了。

  真想年轻人不躺平,很简单,先把屁股坐正了,再来劝年轻人。

  年初对拼夕夕买菜部门女孩深夜下班路上猝死,之后当地劳动监察部门进驻,调查其用工问题,这么久了,出结果了吗?不但结果没出,前不久,连续的几起劳动仲裁都裁定拼夕夕没有加班、没有违法。

  神之城今天刚好出台了项新规,已经从某种意义上消灭了加班,反正营商环境不是小好,而是大好。

  在这种环境下,不躺平行吗?

  一个月多前的胖谈还算说了句人话:

  至于剩下的那些“精英”,不去找始作俑者的麻烦,却整天盯着“躺平”的年轻人,这算什么?

  说句实在话,他们该庆幸现在的年轻人只是选择了“躺平”,亏得还好意思用百年前的青年来说事。百年前的青年选择不躺平,后来发生了啥,大家都清楚;再说,百年前的青年站起来前赴后继,英勇牺牲,“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吧”,这“幸福”当然不包括资本家骑在劳动者头上肆无忌惮地拉屎屙尿,否则他们还奋斗个啥。

  还是那句话,先把屁股坐正了,再来劝年轻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37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2 02:59:29 | 显示全部楼层
统计年鉴:结婚登记人数已连续7年下降,去年创17年来新低


2021-11-21 22:48:56来源:澎湃新闻
备受舆论关注的国内结婚登记人数已连续多年递减。
11月21日,澎湃新闻查询发现,国家统计局官网近期公布的《中国统计年鉴2021》已披露了2020年的婚姻登记情况。该统计年鉴备注信息显示,包括婚姻登记情况在内的社会服务统计资料由民政部和国家医疗保障局提供。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官方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官方统计的结婚登记人数共计814.33万对,较2019年减少了113万对。这也是自2013年达到1346.93万对后,连续7年下降。
2020年814.33万对的结婚登记人数,也创下了自2003年(国家统计局官网数据:811.4万对)以来,近17年中的新低。
在2020年结婚登记的814.33万对人中,内地居民登记结婚共计812.6万对,涉外及港澳台居民登记结婚数共计1.74万对。其中,涉外及港澳台居民登记结婚人数也创下了多年来的新低。
而在离婚数据方面,2020年共有433.9万对人离婚,较2019年减少了36.16万对。离婚率则是罕见回落,止住了多年来的上升趋势,降至3.09%。
分省份来看,离婚率最高的省份是天津(4.92%),最低的省份是西藏(1.7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37
 楼主| 发表于 2022-4-8 15:33: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西部“七小龙”人口变化:武汉或已晋级第8个超大城市[url=]第一财经
2022年04月07日 20:36:24

[/url]






近期各地陆续公布了2021年的人口数据,一些新一线城市、二线城市的人口增量较大。这其中,中西部七个GDP万亿城市的人口数据均已揭晓。

从数据来看,武汉新增人口超120.12万人,在全国位居第一,城区人口大概率已经超过了1000万并晋级为第8个超大城市;成都新增人口达到了24.5万人;西安总人口超过了1300万。

武汉一年增加120.12万

目前,中西部共有重庆、成都、武汉、长沙、郑州、西安、合肥7个城市的GDP总量突破了1万亿大关,是中西部最具竞争力的“七小龙”。近年来,“七小龙”的经济快速发展,中心城区人口规模迅速扩大,对人口的集聚能力和对周边的辐射能力都很强。

在人口变化方面,2021年7城人口均实现增长,其中有5个城市人口增量超过10万人,3城增量超过了20万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中西部七个GDP万亿城市2021年人口数据(数据来源:第一财经记者根据各地统计公报,公开数据整理)

武汉市发布的2021年统计公报显示,年末武汉全市常住人口1364.8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20.12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154.15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84.56%,比上年末提高0.25个百分点。

120.12万的人口增量,在全国所有城市中也高居榜首。另外,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武汉常住人口数1244.77万人,郑州以1260.06万人首次超越武汉,成为中部地区常住人口最多的城市。到2021年,武汉反超郑州,成为中部地区人口第一城,郑州(1274.2万人)则退居中部第二。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叶青对第一财经分析,2020年武汉受疫情影响大,很多工地、企业关闭,一些人离开后还没回来,或者虽然回来了,但在第七次人口普查时,没满足常住人口“居住满半年”的登记条件。疫情之后,尤其是2021年武汉经济满血复活,原先在外的人员大量回流。不仅是省外人员回流,而且湖北地市州的人口也很多流向武汉。同时,很多大企业第二总部落地武汉,光谷的创新科技企业集聚,武汉也留下了很多大学生。

此外,武汉城区人口规模的变化也引人关注。

去年9月,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经济社会发展统计图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超大、特大城市人口基本情况》显示,我国超大城市已达7座,按规模依次是: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成都、天津。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超大城市是指城区人口1000万及以上的城市。城区是指在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区、市政府驻地的实际建设连接到的居民委员会所辖区域和其他区域,不包括镇区和乡村。在上述图表中,中部第一大城市武汉的城区人口规模已经达到了995万人,位居全国第八,位居特大城市(城区人口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城市)首位,距离超大城市门槛仅差5万,可谓近在咫尺。

按照人口流动的规律,大城市新增的流入人口中,主要流向城区。因此在2021年新增120多万人口的情况下,武汉城区人口超过1000万。“这是肯定的。”叶青说,这么大的人口增量,武汉城区人口肯定已经超越千万大关了。

今年1月,武汉市2022年政府工作指出,武汉实现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任重道远。报告提出,武汉要紧扣“治理高效”,积极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要答好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时代考题”。

西安总人口超1300万

西南的副省级城市、省会城市成都人口增量在中西部城市中仅次于武汉。成都市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1年末成都市常住人口为2119.2万人,与2020年末相比,增加了24.5万人。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四川人口仅增长1万人。成都的人口大幅增加了24.5万人,也说明了四川地市州的人口仍在继续向成都集聚。

这也是很多中西部省份出现的现象,即全省人口出现微量增长乃至减少的情况下,省会城市作为所在省域的单级核心城市,人口仍在显著增长。例如,西北的龙头城市、副省级城市西安总人口首次突破了1300万大关。数据显示,年末全市常住人口(含西咸共管区)1316.30 万人。同口径比较,比上年末增加了20.3万人。而西安所在的陕西全省人口比上年减少1万人。

中部省份湖南比2020年七普时人口减少了22.19万,不过,省会长沙比2021年末增加了17.85万人,比2020年七普时多了18.51万人。

在人口大省河南,2021年河南人口减少了58万人,但省会郑州增加了12.62万人。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牛凤瑞分析,从人口在全国空间布局来看,中部、西北、东北等地的人口仍在向东南沿海集聚。另一个是各省域内部,中小城市、农村人口向中心城市流动。一些省份虽然总人口在下降,但是省会城市人口仍在增加。

此外,合肥去年增加了9.5万人。重庆虽然只增加了3.5万人,在7个城市中增量最小。但作为一个直辖市,重庆的总人口超过,面积达8.24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中等省份。其中,大量的人口分布在下辖区县,尤其是渝东南、渝东北地区,由于这些地区经济欠发达,所以人口大量外流,不仅流向东南沿海发达地区,也有大量人口流向重庆主城区,近年来,主城区人口规模增长较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37
 楼主| 发表于 2022-5-8 15:03:47 | 显示全部楼层
广东是中国去年出生人口最多省份
2022-05-08 09:46

中国官方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广东是去年出生人口最多的省份,浙江则是净增人口最多的省份。

从常住人口的增量来看,占据第一的是浙江。浙江2021年末全省常住人口为6540万人,增加72万人,这超过了广东的60万人的增量。不过,浙江2021年出生人口为44.9万人,死亡人口为38.4万人,自然增加人口仅为6.5万人。中新社认为,浙江人口的增长主要还是受益于人口流入。

广东是去年出生人口唯一在百万人以上的地区,达到118.31万。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出生人口1062万人,照此计算,广东的出生人口占全国出生人口的比重达到了11%。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冯文猛认为,广东从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是主要的人口流入地,大量的年轻流动人口流向广东,因此从当前的年龄结构来看,广东是相对比较年轻的省份,流入广东打工的年轻人,陆续到了结婚生育的年龄,所以,生育小孩数量也比较多。

冯文猛分析,长期以来,浙江民营经济非常有活力,近些年的平台经济也发展迅猛,经济发展一直充满活力,产生大量的就业机会,吸引人才流入。而且,浙江近些年包括户籍在内的制度改革力度也很大,公共服务水平较高,地区发展比较均衡,成为首个共同富裕示范区,对人口的吸引力愈发增强。

据中新社今天(8日)报道,除了吉林之外,已经有30个省份公布了2021年人口数据。

从人口自然增长率来看,至少已经有10个省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即黑龙江、辽宁、重庆、内蒙古、湖南、湖北、上海、江苏、河北和山西,其中江苏的年度人口自然增长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首次转负。

人口自然增长率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人口自然增加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数(或期中人数)之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37
 楼主| 发表于 2022-5-16 13: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31省市自治区人口数据公布,16个常住人口负增长
每日经济新闻


2022年05月16日 07:22:28 来自北京







在国家统计局发布2021年人口数据后,各地也陆续发布了当地数据。

31个省市自治区中,有16个省市自治区常住人口出现下降,15个省市自治区常住人口增长 ,其中浙江、广东和湖北增量位居前三。

数据显示,31个省份中,共有15个省份2021年常住人口实现增长,这其中,位居前5的是浙江、广东、湖北、江苏和福建。

16个省市自治区常住人口减少

从目前各省市自治区公布的数据来看,2021年共有16个省市自治区常住人口不同程度地减少,这些省份多数集中在北方,包括黑龙江、辽宁、吉林、河北、甘肃、内蒙古、北京、天津、陕西、山西、江西等。

其中有10个省市自治区减少的数量超过10万人 。河南、黑龙江和云南减少数量位居前三,分别为减少58万人、46万人、32万人。辽宁、吉林、湖南减少数量也都超过了20万人。总体来说,人口下降的省份主要来自东北、华北、西北和中部地区。

从2021年常住人口变化来看,浙江、广东、湖北、江苏和福建人口增量位列前五,而这几个省份2021年的人均GDP在全国除港澳台外的31个省市自治区中分别排在第5、第7、第9、第3、第4。

除湖北外,另外四个省份均位于东南沿海,净增人口之和达到186.1万人。其中浙江增加72万人,人口增量位居全国第一,具体来看,浙江2021年出生人口为44.9万人,死亡人口为38.4万人,自然增加人口仅为6.5万人。因此,浙江人口的增长主要还是受益于人口流入

广东增量为60万人,江苏和福建增量分别为28.1万人和26万人。

据红星新闻,从各省市自治区的人口数据统计中发现,多个省份出现了“强省会”或者是“强市”的人口“虹吸”现象。

以陕西为例,陕西10个地市已经全部发布了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其中除西安常住人口增加外,铜川、宝鸡、延安、汉中等其余9个地市的常住人口数均为下降

在湖北,相比于2020年的数据,2021年除省会武汉外的宜昌、黄冈、荆门、荆州、十堰、鄂州等市的常住人口数均有下降。在江西,省会南昌常住人口新增18万,上饶、宜春、九江、吉安、抚州等市的常住人口数量均下降。

不过在广东等一些经济较发达省份,各城市之间的常住人口增加较为平均。以广东省为例,2021年常住人口佛山、广州、东莞、深圳、中山、江门、惠州、珠海、肇庆等均有增加。

11省市自治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

另外,目前有27个省市自治区发布了2021年的出生人口相关数据,从人口自然增长率来看,有11个省市自治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包括黑龙江、辽宁、吉林、重庆、内蒙古、湖南、湖北、上海、江苏、河北和山西。

人口自然增长率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人口自然增加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数(或期中人数)之比,用千分率表示。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多个省市自治区自然增长率是多年来首次转负。其中,江苏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1.12‰。2021年江苏出生人口数约为47.98万人。据媒体结合《江苏统计年鉴2021》数据梳理发现,这也是1978年以来(该年鉴公布有1978年以来的数据)首次跌破50万大关。在湖南,2021年出生人口为近60年来首次低于50万。

从出生人口来看,中国第一人口大省广东占据第一的位置。

数据显示,广东2021年末全省常住人口1268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0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18.31 万人,出生率9.35‰;死亡人口61.12万人,死亡率 4.83‰;自然增长人口57.19万人,自然增长率4.52‰。

广东也是全年出生人口唯一在百万人以上的地区。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全国出生人口1062万人,照此计算,广东的出生人口占全国出生人口的比重达到了11%

广东之后,另外两个亿级人口大省河南和山东2021年出生人口分别为79.3万人和75.04万人,分列二、三位。这其中,河南2021年出生人口创下了1978年以来的新低,继2020年首度跌破100万大关后,2021年再度跌破了80万大关。

包括河南在内,多个省份2021年出生人口创下了数十年来的新低。江西省统计局的分析指出,2021年全省出生人口较快下降,2021年全省出生人口比2020年减少5.04万人,出生人口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首次低于40万人。出生人口下降主要受婚育年龄推迟、“二孩政策”效应减弱等因素影响。

此前,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1年末全国人口141260万人,比上年末仅增加48万人。2021年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34‰,比2020年下降1.11个千分点。国家统计局分析,人口增长持续放缓是由于出生人口继续减少,这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是育龄妇女人数持续减少,二是生育水平继续下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37
 楼主| 发表于 2022-6-13 16:07:36 | 显示全部楼层



28省份2021年出生人口数据出炉:广东出生人口连续四年第一[url=]第一财经[/url]

[url=]2022年06月12日 13:42:33 来自北京[/url]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021年各地的出生人口如何?目前,已经有28个省份发布了2021年的出生人口数据。

根据四川省卫健委发布的《2021年四川省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21年四川出生人口57.1万人。二孩及以上孩次占比为43.36%,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8.3。

第一财经记者据此计算,2021年四川人口出生率约为6.82‰,比7.52‰的全国平均水平低了0.7个千分点。

数据显示,多个省份2021年出生人口创下了数十年来的新低。比如,江西省统计局的分析指出,2021年全省出生人口较快下降,2021年全省出生人口比2020年减少5.04万人,出生人口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首次低于40万人。湖南2021年出生人口为近60年来首次低于50万人。人口大省河南的出生人口自1978年以来首次低于80万人。

从出生人口数量来看,28个省份中,仅有5个省份2021年出生人口超过了50万大关,分别是广东、河南、山东、四川和河北。这其中仅有三个省出生人口超过60万人,分别是广东、河南和山东,仅有广东1个省出生人口超过100万大关。

数据显示,自2018年超越山东成为第一生育大省后,广东已连续4年位居第一。2021年,广东出生人口为118.31万人,连续两年成为唯一一个超过百万大关的省份。

值得注意的是,从广东各地公布的人口出生率来看,汕头、揭阳、东莞、湛江等地名列前茅。这其中,粤东的汕头出生率达到了13.2‰,同处潮汕地区的揭阳达到12.86‰,粤西的湛江达到了12‰,而即使是珠三角的东莞,公布的户籍人口出生率高达12.03‰。佛山的户籍人口出生率为11.53‰。

广东省体改研究会执行会长彭澎对第一财经分析,像粤东的潮汕、湛江等地,他们吸引的外来人口比较少,人口增长是以自然增长为主,虽然这些地方近年来生育意愿也在降,但是受传统的生育文化影响,相对其他地区,这些地方的生育意愿仍比较高。

相比之下,珠三角的东莞、佛山等地的出生率也比较高,主要与外来人口流入较多有关,尤其是东莞和深圳,外来人口远超户籍人口,佛山的外来人口占比也达到了一半左右。而即便是户籍人口,也有相当一部分是近年来新落户当地的。整体来看,流入的人口以年轻人群为主,这些人群也是生育的主力,因此珠三角的东莞、佛山等地生育率也比较高。




不过,从常住人口变化来看,2021年广州、深圳两个一线城市的增量都低于10万人,增量在全国各城市中都未进入到前20。在广东21个地市中,去年人口增量最大的是佛山,达到了9.38万人,广州为7.03万人位居第二,东莞和湛江分列三四位。一线城市深圳则仅增加4.78万人,仅位居第五。

表:广东21市2021年人口变化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数据来源:第一财经记者根据各地公开数据整理

彭澎说,广州、深圳这两大一线城市、超大城市受到的影响很大,尤其是广深不少服务业比如专业市场、会展、酒店住宿等受疫情冲击很大。此外随着新一线城市加快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流入到新一线城市,而不再到一线城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测试| 主人公论坛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京ICP备14052571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