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公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3518|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口增长是发展的最低指标 达不到则免谈高质量发展

[复制链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2-28 14:11: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篝火:该来的消息还是来了

2021-02-28 09:13:37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篝火




  8000万、1003万!这是两个吉数吗或是劫数?

  有文章报:叶剑英元帅女儿叶向真公布:

  1,截止2020年,中国有8000万适龄女不能生育!(估计官方不会公布此数,此数字真实性难定)

  2,2020年,中国总人口14.05亿,但出生人口仅1003万,创建国以来出生人口最低记录,比1949年刚刚建国的出生人口1950万还少,那时,中国总人口才5.42亿。

  这两条消息令人心中一颤,深感是不祥的预兆。该来的,还是来了。

  中国有这个星球上人口第一多的优势与自豪,这不仅得益于毛伟人时代,也因为我们是个地理活泼多样,农业为主的大国。中国是世界人口大国之最,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资本主义人的进化还停留在低等动物的丛林法上,所以美帝欲消灭所谓世上的“多余人口”,中国必是首选,不管你是情妇还是政敌。事实上,如果你是惹不起的政敌,敌方反倒无缝可叮,无可奈何。

  那么枪炮之战已显得笨拙,科技的深入与广泛,更显得兵不血刃,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率与方便、高明。西方白种人虽没有黄种人心思灵活、深刻,但他们并非不懂得玩阴的比玩阳的更有主动性,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之理。使用的计策学的是我们东方黄种人的三十计:十面埋伏、釜底抽薪。

  1,首先,计划生育极端化之一胎化,便可大大减少人口开枝散叶几何级数的增长。

  2,利用掌握的生命科技——转基因,通过改变万万年形成的粮种的自然遗传属性,植入破坏性病毒性基因,令人多病、畸形、弱智、丧失生育功能,断子绝孙,并控制粮种,使传统中国粮种的自然遗传性变成一次性粮种,必须依赖他而年年买他的粮种。民族兴亡之按纽被捏在利欲熏心的资本家手中,中国已推广转基因粮种与牲畜。

  3,在意识形态上,潜移默化灌输反人类之自私观念于无声处,只图自己活得利索,萧洒,不愿吃生养之苦。其短视之育龄男女已大有人在。

  4,当上学、结婚、住房、养老四座大山已修筑成形,挡在普通大众人生路上,眼瞅着爬不上去的山,过不去的奈何桥,对于想生育的,谁不怯阵?这时放开一胎化禁锢政策,鼓励多生,还有多大的实效性?是不是有点儿虚情假意之政?

  在认可多生政策后,生育率不增反降,不觉得讽刺吗?一胎化造成了严重社会问题,不得已又开放二胎,早知现在何必当初?不是说毛时代是贫穷与浩劫的代名词吗?为什么一只母鸡下蛋就能供一个学生?三四十元的工资敢生三四个孩子?不是歌功颂德今天的盛世史无前例吗,怎么二人养一个孩子还犯愁?事实胜于忽悠,别把自个忽悠瘸了。

  十面埋伏、釜底抽薪。现在14.05亿的中国人口,出生人口仅1003万,比1949年刚刚建国的5.42亿人口的出生人口1950万还少,跌过最低线,死比生多。2020年有权威方面仅预测死亡就会超千万。

  8000万适龄妇女不能生育,8000万啦!听起来很恐怖。如果此数字为真,那么大问题来了,8千万育龄妇女开枝散叶那将是什么连索效果,断了8千万生育链,又将阻断多少个生命的再生?不要轻意怪媳妇没生育能力而产生家暴,也许不是她本人的错。8000万啦!这是个小数吗,这是否意味着民族兴亡已近悬崖边?

  就算8千万之外还有千万有生育能力的延续民族香火,能保证孩子们个个硬件都是合格品吗?等候孩子们的,仍然是铺天盖地的非绿色食物!多病、畸形、弱智、丧失生育功能之魔鬼如影随行!

  还有,我们这么大个农业人口国,却搞极端城市化,似乎欲令所有的人都变成城市市民。极端城市化对人口的集中,投其现代化战争与瘟疫所好,换句话说,现代化战争与瘟疫最欢迎城市化,再经过一次战争对我大中小城市的定点打击,再一次高效率收割生命,削减人口。如此下去,再半个世纪,中国究竟还能存在几亿有用的人?于公于私,于国于民,我们这么大个农业人口国,极端城市化都是缺乏远见之战略眼光的。

  现在14.05亿的中国人口,出生人口仅1003万,比1949年刚刚建国的5.42亿人口的出生人口1950万还少,跌过最低线,死比生多。2020年有权威方面仅预测死亡就会超千万。如果8千万不能生育妇女数字有夸大之嫌,但仍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人口将持续大幅减少。笔者早就怀疑,中国真的还有14亿人口吗,真的仍在持续增加吗?这是官方真实报道的数字吗?经得起驳斥吗?

  十面埋伏、釜底抽薪,杀人不见血,我们已经惨败,美帝消灭所谓的“多余人口”计划已水到渠成,坐收胜利之果。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殊不知,害人害己,恶有恶报,要完大家一起完,美帝已到因果报应时,美国已呈衰落之相,1,只有78岁行将就木的人当总统;2,瘟疫教训资本主义世界,攻击美国这个资本主义带头大哥;3,祸不单行,百年未遇的暴风雪寒流又来,席卷美国22个州……

  世事苍茫,天道无常。物极必反,没有商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3
17#
 楼主| 发表于 2022-6-13 16:07:36 | 只看该作者



28省份2021年出生人口数据出炉:广东出生人口连续四年第一[url=]第一财经[/url]

[url=]2022年06月12日 13:42:33 来自北京[/url]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021年各地的出生人口如何?目前,已经有28个省份发布了2021年的出生人口数据。

根据四川省卫健委发布的《2021年四川省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21年四川出生人口57.1万人。二孩及以上孩次占比为43.36%,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8.3。

第一财经记者据此计算,2021年四川人口出生率约为6.82‰,比7.52‰的全国平均水平低了0.7个千分点。

数据显示,多个省份2021年出生人口创下了数十年来的新低。比如,江西省统计局的分析指出,2021年全省出生人口较快下降,2021年全省出生人口比2020年减少5.04万人,出生人口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首次低于40万人。湖南2021年出生人口为近60年来首次低于50万人。人口大省河南的出生人口自1978年以来首次低于80万人。

从出生人口数量来看,28个省份中,仅有5个省份2021年出生人口超过了50万大关,分别是广东、河南、山东、四川和河北。这其中仅有三个省出生人口超过60万人,分别是广东、河南和山东,仅有广东1个省出生人口超过100万大关。

数据显示,自2018年超越山东成为第一生育大省后,广东已连续4年位居第一。2021年,广东出生人口为118.31万人,连续两年成为唯一一个超过百万大关的省份。

值得注意的是,从广东各地公布的人口出生率来看,汕头、揭阳、东莞、湛江等地名列前茅。这其中,粤东的汕头出生率达到了13.2‰,同处潮汕地区的揭阳达到12.86‰,粤西的湛江达到了12‰,而即使是珠三角的东莞,公布的户籍人口出生率高达12.03‰。佛山的户籍人口出生率为11.53‰。

广东省体改研究会执行会长彭澎对第一财经分析,像粤东的潮汕、湛江等地,他们吸引的外来人口比较少,人口增长是以自然增长为主,虽然这些地方近年来生育意愿也在降,但是受传统的生育文化影响,相对其他地区,这些地方的生育意愿仍比较高。

相比之下,珠三角的东莞、佛山等地的出生率也比较高,主要与外来人口流入较多有关,尤其是东莞和深圳,外来人口远超户籍人口,佛山的外来人口占比也达到了一半左右。而即便是户籍人口,也有相当一部分是近年来新落户当地的。整体来看,流入的人口以年轻人群为主,这些人群也是生育的主力,因此珠三角的东莞、佛山等地生育率也比较高。




不过,从常住人口变化来看,2021年广州、深圳两个一线城市的增量都低于10万人,增量在全国各城市中都未进入到前20。在广东21个地市中,去年人口增量最大的是佛山,达到了9.38万人,广州为7.03万人位居第二,东莞和湛江分列三四位。一线城市深圳则仅增加4.78万人,仅位居第五。

表:广东21市2021年人口变化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数据来源:第一财经记者根据各地公开数据整理

彭澎说,广州、深圳这两大一线城市、超大城市受到的影响很大,尤其是广深不少服务业比如专业市场、会展、酒店住宿等受疫情冲击很大。此外随着新一线城市加快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流入到新一线城市,而不再到一线城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3
16#
 楼主| 发表于 2022-5-16 13:20:33 | 只看该作者
31省市自治区人口数据公布,16个常住人口负增长
每日经济新闻


2022年05月16日 07:22:28 来自北京







在国家统计局发布2021年人口数据后,各地也陆续发布了当地数据。

31个省市自治区中,有16个省市自治区常住人口出现下降,15个省市自治区常住人口增长 ,其中浙江、广东和湖北增量位居前三。

数据显示,31个省份中,共有15个省份2021年常住人口实现增长,这其中,位居前5的是浙江、广东、湖北、江苏和福建。

16个省市自治区常住人口减少

从目前各省市自治区公布的数据来看,2021年共有16个省市自治区常住人口不同程度地减少,这些省份多数集中在北方,包括黑龙江、辽宁、吉林、河北、甘肃、内蒙古、北京、天津、陕西、山西、江西等。

其中有10个省市自治区减少的数量超过10万人 。河南、黑龙江和云南减少数量位居前三,分别为减少58万人、46万人、32万人。辽宁、吉林、湖南减少数量也都超过了20万人。总体来说,人口下降的省份主要来自东北、华北、西北和中部地区。

从2021年常住人口变化来看,浙江、广东、湖北、江苏和福建人口增量位列前五,而这几个省份2021年的人均GDP在全国除港澳台外的31个省市自治区中分别排在第5、第7、第9、第3、第4。

除湖北外,另外四个省份均位于东南沿海,净增人口之和达到186.1万人。其中浙江增加72万人,人口增量位居全国第一,具体来看,浙江2021年出生人口为44.9万人,死亡人口为38.4万人,自然增加人口仅为6.5万人。因此,浙江人口的增长主要还是受益于人口流入

广东增量为60万人,江苏和福建增量分别为28.1万人和26万人。

据红星新闻,从各省市自治区的人口数据统计中发现,多个省份出现了“强省会”或者是“强市”的人口“虹吸”现象。

以陕西为例,陕西10个地市已经全部发布了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其中除西安常住人口增加外,铜川、宝鸡、延安、汉中等其余9个地市的常住人口数均为下降

在湖北,相比于2020年的数据,2021年除省会武汉外的宜昌、黄冈、荆门、荆州、十堰、鄂州等市的常住人口数均有下降。在江西,省会南昌常住人口新增18万,上饶、宜春、九江、吉安、抚州等市的常住人口数量均下降。

不过在广东等一些经济较发达省份,各城市之间的常住人口增加较为平均。以广东省为例,2021年常住人口佛山、广州、东莞、深圳、中山、江门、惠州、珠海、肇庆等均有增加。

11省市自治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

另外,目前有27个省市自治区发布了2021年的出生人口相关数据,从人口自然增长率来看,有11个省市自治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包括黑龙江、辽宁、吉林、重庆、内蒙古、湖南、湖北、上海、江苏、河北和山西。

人口自然增长率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人口自然增加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数(或期中人数)之比,用千分率表示。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多个省市自治区自然增长率是多年来首次转负。其中,江苏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1.12‰。2021年江苏出生人口数约为47.98万人。据媒体结合《江苏统计年鉴2021》数据梳理发现,这也是1978年以来(该年鉴公布有1978年以来的数据)首次跌破50万大关。在湖南,2021年出生人口为近60年来首次低于50万。

从出生人口来看,中国第一人口大省广东占据第一的位置。

数据显示,广东2021年末全省常住人口1268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0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18.31 万人,出生率9.35‰;死亡人口61.12万人,死亡率 4.83‰;自然增长人口57.19万人,自然增长率4.52‰。

广东也是全年出生人口唯一在百万人以上的地区。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全国出生人口1062万人,照此计算,广东的出生人口占全国出生人口的比重达到了11%

广东之后,另外两个亿级人口大省河南和山东2021年出生人口分别为79.3万人和75.04万人,分列二、三位。这其中,河南2021年出生人口创下了1978年以来的新低,继2020年首度跌破100万大关后,2021年再度跌破了80万大关。

包括河南在内,多个省份2021年出生人口创下了数十年来的新低。江西省统计局的分析指出,2021年全省出生人口较快下降,2021年全省出生人口比2020年减少5.04万人,出生人口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首次低于40万人。出生人口下降主要受婚育年龄推迟、“二孩政策”效应减弱等因素影响。

此前,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1年末全国人口141260万人,比上年末仅增加48万人。2021年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34‰,比2020年下降1.11个千分点。国家统计局分析,人口增长持续放缓是由于出生人口继续减少,这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是育龄妇女人数持续减少,二是生育水平继续下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3
15#
 楼主| 发表于 2022-5-8 15:03:47 | 只看该作者
广东是中国去年出生人口最多省份
2022-05-08 09:46

中国官方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广东是去年出生人口最多的省份,浙江则是净增人口最多的省份。

从常住人口的增量来看,占据第一的是浙江。浙江2021年末全省常住人口为6540万人,增加72万人,这超过了广东的60万人的增量。不过,浙江2021年出生人口为44.9万人,死亡人口为38.4万人,自然增加人口仅为6.5万人。中新社认为,浙江人口的增长主要还是受益于人口流入。

广东是去年出生人口唯一在百万人以上的地区,达到118.31万。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出生人口1062万人,照此计算,广东的出生人口占全国出生人口的比重达到了11%。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冯文猛认为,广东从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是主要的人口流入地,大量的年轻流动人口流向广东,因此从当前的年龄结构来看,广东是相对比较年轻的省份,流入广东打工的年轻人,陆续到了结婚生育的年龄,所以,生育小孩数量也比较多。

冯文猛分析,长期以来,浙江民营经济非常有活力,近些年的平台经济也发展迅猛,经济发展一直充满活力,产生大量的就业机会,吸引人才流入。而且,浙江近些年包括户籍在内的制度改革力度也很大,公共服务水平较高,地区发展比较均衡,成为首个共同富裕示范区,对人口的吸引力愈发增强。

据中新社今天(8日)报道,除了吉林之外,已经有30个省份公布了2021年人口数据。

从人口自然增长率来看,至少已经有10个省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即黑龙江、辽宁、重庆、内蒙古、湖南、湖北、上海、江苏、河北和山西,其中江苏的年度人口自然增长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首次转负。

人口自然增长率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人口自然增加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数(或期中人数)之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3
14#
 楼主| 发表于 2022-4-8 15:33:45 | 只看该作者
中西部“七小龙”人口变化:武汉或已晋级第8个超大城市[url=]第一财经
2022年04月07日 20:36:24

[/url]






近期各地陆续公布了2021年的人口数据,一些新一线城市、二线城市的人口增量较大。这其中,中西部七个GDP万亿城市的人口数据均已揭晓。

从数据来看,武汉新增人口超120.12万人,在全国位居第一,城区人口大概率已经超过了1000万并晋级为第8个超大城市;成都新增人口达到了24.5万人;西安总人口超过了1300万。

武汉一年增加120.12万

目前,中西部共有重庆、成都、武汉、长沙、郑州、西安、合肥7个城市的GDP总量突破了1万亿大关,是中西部最具竞争力的“七小龙”。近年来,“七小龙”的经济快速发展,中心城区人口规模迅速扩大,对人口的集聚能力和对周边的辐射能力都很强。

在人口变化方面,2021年7城人口均实现增长,其中有5个城市人口增量超过10万人,3城增量超过了20万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中西部七个GDP万亿城市2021年人口数据(数据来源:第一财经记者根据各地统计公报,公开数据整理)

武汉市发布的2021年统计公报显示,年末武汉全市常住人口1364.8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20.12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154.15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84.56%,比上年末提高0.25个百分点。

120.12万的人口增量,在全国所有城市中也高居榜首。另外,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武汉常住人口数1244.77万人,郑州以1260.06万人首次超越武汉,成为中部地区常住人口最多的城市。到2021年,武汉反超郑州,成为中部地区人口第一城,郑州(1274.2万人)则退居中部第二。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叶青对第一财经分析,2020年武汉受疫情影响大,很多工地、企业关闭,一些人离开后还没回来,或者虽然回来了,但在第七次人口普查时,没满足常住人口“居住满半年”的登记条件。疫情之后,尤其是2021年武汉经济满血复活,原先在外的人员大量回流。不仅是省外人员回流,而且湖北地市州的人口也很多流向武汉。同时,很多大企业第二总部落地武汉,光谷的创新科技企业集聚,武汉也留下了很多大学生。

此外,武汉城区人口规模的变化也引人关注。

去年9月,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经济社会发展统计图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超大、特大城市人口基本情况》显示,我国超大城市已达7座,按规模依次是: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成都、天津。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超大城市是指城区人口1000万及以上的城市。城区是指在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区、市政府驻地的实际建设连接到的居民委员会所辖区域和其他区域,不包括镇区和乡村。在上述图表中,中部第一大城市武汉的城区人口规模已经达到了995万人,位居全国第八,位居特大城市(城区人口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城市)首位,距离超大城市门槛仅差5万,可谓近在咫尺。

按照人口流动的规律,大城市新增的流入人口中,主要流向城区。因此在2021年新增120多万人口的情况下,武汉城区人口超过1000万。“这是肯定的。”叶青说,这么大的人口增量,武汉城区人口肯定已经超越千万大关了。

今年1月,武汉市2022年政府工作指出,武汉实现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任重道远。报告提出,武汉要紧扣“治理高效”,积极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要答好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时代考题”。

西安总人口超1300万

西南的副省级城市、省会城市成都人口增量在中西部城市中仅次于武汉。成都市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1年末成都市常住人口为2119.2万人,与2020年末相比,增加了24.5万人。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四川人口仅增长1万人。成都的人口大幅增加了24.5万人,也说明了四川地市州的人口仍在继续向成都集聚。

这也是很多中西部省份出现的现象,即全省人口出现微量增长乃至减少的情况下,省会城市作为所在省域的单级核心城市,人口仍在显著增长。例如,西北的龙头城市、副省级城市西安总人口首次突破了1300万大关。数据显示,年末全市常住人口(含西咸共管区)1316.30 万人。同口径比较,比上年末增加了20.3万人。而西安所在的陕西全省人口比上年减少1万人。

中部省份湖南比2020年七普时人口减少了22.19万,不过,省会长沙比2021年末增加了17.85万人,比2020年七普时多了18.51万人。

在人口大省河南,2021年河南人口减少了58万人,但省会郑州增加了12.62万人。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牛凤瑞分析,从人口在全国空间布局来看,中部、西北、东北等地的人口仍在向东南沿海集聚。另一个是各省域内部,中小城市、农村人口向中心城市流动。一些省份虽然总人口在下降,但是省会城市人口仍在增加。

此外,合肥去年增加了9.5万人。重庆虽然只增加了3.5万人,在7个城市中增量最小。但作为一个直辖市,重庆的总人口超过,面积达8.24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中等省份。其中,大量的人口分布在下辖区县,尤其是渝东南、渝东北地区,由于这些地区经济欠发达,所以人口大量外流,不仅流向东南沿海发达地区,也有大量人口流向重庆主城区,近年来,主城区人口规模增长较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3
13#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2 02:59:29 | 只看该作者
统计年鉴:结婚登记人数已连续7年下降,去年创17年来新低


2021-11-21 22:48:56来源:澎湃新闻
备受舆论关注的国内结婚登记人数已连续多年递减。
11月21日,澎湃新闻查询发现,国家统计局官网近期公布的《中国统计年鉴2021》已披露了2020年的婚姻登记情况。该统计年鉴备注信息显示,包括婚姻登记情况在内的社会服务统计资料由民政部和国家医疗保障局提供。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官方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官方统计的结婚登记人数共计814.33万对,较2019年减少了113万对。这也是自2013年达到1346.93万对后,连续7年下降。
2020年814.33万对的结婚登记人数,也创下了自2003年(国家统计局官网数据:811.4万对)以来,近17年中的新低。
在2020年结婚登记的814.33万对人中,内地居民登记结婚共计812.6万对,涉外及港澳台居民登记结婚数共计1.74万对。其中,涉外及港澳台居民登记结婚人数也创下了多年来的新低。
而在离婚数据方面,2020年共有433.9万对人离婚,较2019年减少了36.16万对。离婚率则是罕见回落,止住了多年来的上升趋势,降至3.09%。
分省份来看,离婚率最高的省份是天津(4.92%),最低的省份是西藏(1.7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3
12#
 楼主| 发表于 2021-5-31 16:07:37 | 只看该作者
想要劝“躺平”的年轻人站起来,先把自己的屁股给坐正了

2021-05-31 08:24:03  来源: 疫观全球   作者:风雷




  最近几天,对“躺平”的声讨,可谓一浪高过一浪。

  昨天的文章《一句“三点几,饮茶先”,让多少打工人瞬间破防》中,笔者引用了“南方日报”的《“躺平”可耻,哪来的正义感?》,有网友留言“南方XX,最是资本爪牙!”

  这话当然没错,但这次对“躺平”的声讨,不止一位来头都比“南方”大多了。

  比如中科院主管,多家顶级科研单位主办的《中国科学报》:

  再比如下面这几位:

  从社畜到996.ICU、从996.ICU到打工人、从小镇做题家到城市蹲族,各路精英都不着急,可这次为什么就急了呢?

  此前年轻人普遍是口嗨,发泄一下不满,并无太多实际行动,真正付诸行动的大概只有“混迹”于珠三角工厂里的“三和大神”和“00后提桶者”。

  在精英们看来,这些付诸行动的人数有限,本来就是社会的loser,不值一提。

  但当“躺平”向野火一样在年轻人中蔓延时,各路精英们慌了,再这样下去,韭菜该如何割呀?

  于是,各种警告、劝诫和大帽子就来了。

  有人说:“骨子里,是孩子们的迷茫和颓废,是被骄纵坏了的懒惰和无能,是无聊无趣和自暴自弃。却被带了节奏,美化成对自由和平等的向往,对强权的无声抵抗,对不劳而获和两极分化的控诉。社会问题,被无限放大。自己的问题,却忽略不计。”

  然后希望孩子们收起“魔眼”,全心“奋斗”。

  这话说得够冠冕堂皇的。

  说到奋斗,各路精英千方百计想弥合两种不同“奋斗”的巨大差异。

  一种奋斗是,国家社会都属于自己,自身本来就是社会的主人,虽然物质条件不发达,但不需要为了住房教育医疗等问题发愁,因此可以不计回报地奋斗,两弹元勋和王进喜那代工人是典型代表;一种奋斗是,为了养家糊口,在资本市场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换取一份可怜的工钱,在996成为普遍的今天,其代价是健康的消逝及猝死的风险。

  不涉及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组织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化、及奋斗为了谁,空谈“奋斗”,不是耍流氓是什么?

  何况声称要躺平的年轻人,又有几个不会去“奋斗”了?

  说白了,年轻人所谓的“躺平”,不是不去辛苦的工作,只是不想拼死拼活不想把命搭上,只是想过上班有间歇休息到点下班下班能正常休息和陪家人的生活而已。

  “三点几,饮茶先”,这要求很过分吗?

  对于两种“奋斗”,年轻人拎得清。在团团昨天那条“当代青年从未选择'躺平'”的劝诫微博下,青年人是这么回答的:

  这回应多么掷地有声啊!
      于是,评论被关了。

  知乎上有人发了个问题:“袁隆平爷爷,吴孟超爷爷,还有贝壳创始人,最近失去了好几位有贡献的人,中国还会出现这样的后辈吗?”然后直接被喷到爆炸,很简单,前两位群众自发悼念,后一位将全国二手房市场拢在手里大肆吸血之辈,有多少人的评价是“恭喜病魔战胜了他”。

  个中道理应该不难懂,可是各路精英非要揣着明白装糊涂,还要非说是什么年轻人“被带了节奏”,这就有点不要脸了。

  真想年轻人不躺平,很简单,先把屁股坐正了,再来劝年轻人。

  年初对拼夕夕买菜部门女孩深夜下班路上猝死,之后当地劳动监察部门进驻,调查其用工问题,这么久了,出结果了吗?不但结果没出,前不久,连续的几起劳动仲裁都裁定拼夕夕没有加班、没有违法。

  神之城今天刚好出台了项新规,已经从某种意义上消灭了加班,反正营商环境不是小好,而是大好。

  在这种环境下,不躺平行吗?

  一个月多前的胖谈还算说了句人话:

  至于剩下的那些“精英”,不去找始作俑者的麻烦,却整天盯着“躺平”的年轻人,这算什么?

  说句实在话,他们该庆幸现在的年轻人只是选择了“躺平”,亏得还好意思用百年前的青年来说事。百年前的青年选择不躺平,后来发生了啥,大家都清楚;再说,百年前的青年站起来前赴后继,英勇牺牲,“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吧”,这“幸福”当然不包括资本家骑在劳动者头上肆无忌惮地拉屎屙尿,否则他们还奋斗个啥。

  还是那句话,先把屁股坐正了,再来劝年轻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3
11#
 楼主| 发表于 2021-5-31 16:02:21 | 只看该作者
中国政府将出台三孩生育政策 © AP Photo / Alexander F. Yuan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中国
15:47 2021年05月31日(更新 15:57 2021年05月31日) 缩短网址 0 01
新华社5月31日消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国将出台重大政策举措。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31日召开会议,会议指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有利于改善中国人口结构、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保持中国人力资源禀赋优势。

在新华社此条微博下,网友纷纷评论:“建议先解决最基本的生育福利以及女性生育会必然面对的职场困境职场不公等问题,再鼓励她们生孩子吧!”
“这根本不是生的问题,是教育住房及就业等等综合因素的大问题,生只是小问题。”“政策的推广需要相关配套措施和法规的支持才能够有效的落实,不然难以成效。”“同时要注意保障女性权益吧。”

“我关心的是支持配套措施有哪些?生活压力太大的话,年轻人是不愿意生的。”“我觉得还是先解决医疗就业住房教育养老的问题,再来谈三胎。”

同时,当天会议上听取“十四五”时期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大政策举措汇报,审议《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会议强调,要将婚嫁、生育、养育、教育一体考虑,加强适婚青年婚恋观、家庭观教育引导,对婚嫁陋习、天价彩礼等不良社会风气进行治理,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推进教育公平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降低家庭教育开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3
10#
 楼主| 发表于 2021-5-31 15:30:42 | 只看该作者
中央政治局审议《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

新华社北京5月31日电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31日召开会议,听取“十四五”时期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大政策举措汇报,审议《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会议指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和民生福祉,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决策部署,加快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养老服务体系,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会议强调,要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加快建立健全相关政策体系和制度框架。要稳妥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积极推进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框架,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和健康支撑体系,发展老龄产业,推动各领域各行业适老化转型升级,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老传统美德,切实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健全完善老龄工作体系,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完善老龄事业发展财政投入政策和多渠道筹资机制,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必要保障。

会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根据我国人口发展变化形势,先后作出实施单独两孩、全面两孩政策等重大决策部署,取得积极成效。同时,我国人口总量庞大,近年来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有利于改善我国人口结构、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保持我国人力资源禀赋优势。

会议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统筹规划、政策协调和工作落实,依法组织实施三孩生育政策,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健全重大经济社会政策人口影响评估机制。要将婚嫁、生育、养育、教育一体考虑,加强适婚青年婚恋观、家庭观教育引导,对婚嫁陋习、天价彩礼等不良社会风气进行治理,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推进教育公平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降低家庭教育开支。要完善生育休假与生育保险制度,加强税收、住房等支持政策,保障女性就业合法权益。对全面两孩政策调整前的独生子女家庭和农村计划生育双女家庭,要继续实行现行各项奖励扶助制度和优惠政策。要建立健全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全方位帮扶保障制度,完善政府主导、社会组织参与的扶助关怀工作机制,维护好计划生育家庭合法权益。要深化国家人口中长期发展战略和区域人口发展规划研究,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3
9#
 楼主| 发表于 2021-5-9 00:02:50 | 只看该作者
人口问题,一言难尽

2021-05-08 10:04:36  来源: 新潮沉思录   作者:黄三思





  最近七普数据即将公布,有关生育率和人口相关的问题在网络上引发了很多讨论。尤其以前段时间央行相关论文为节点,引发了普遍的焦虑性讨论。虽然国家统计局在日前公布2020年我国人口仍然正增长,但在未来可见的下降预期下仍难平舆论焦虑。

  在这场讨论中,普遍性存在的除了焦虑情绪之外,还有很多自相矛盾和精致利己的言论。借着这一话题,不同阶层,不同利益群体都在表达自己的诉求。在互联网公共讨论中,谁声音大谁有理依然是主要模式。人口问题一言难尽,最近沉思录也会推出几篇文章讨论,今天先来一篇,虽然篇辐不算短,也只能先讨论几个基本问题。

  目前网络上对于生育率下滑问题的担心主要有两点,一是未来二十年里恐怕找不到足够多的年轻人来工作交税,养活老龄化社会。二是劳动力人口的下滑,将会导致社会创造财富的能力下降,去工业化等,进而造成消费能力不足与经济下滑。尤其对于老龄化问题,很多人已经到了谈老龄化而色变的程度。

  针对这个问题,很多人认为是由于996与房价让年轻人得不到喘息,房子面积太小大城市居住环境过于密集,所以要让年轻人们买得起房,通过政策鼓励生育,将政策与生娃数量挂钩,学发达国家搞生育福利政策等等。也有人认为是生育率是城市化,工业化发展,高等教育等普及的副产品,所以应该逆转城市化,引入宗教和移民等等。

  这些观点都有其道理,但这里首先有几个功利性的认识需要澄清。首先,一个社会只有为了提升人口出生量,才应该去提升居民生活环境,提升劳动者福利待遇吗?显然不应该是这样,社会的发展本来就应该让大多数人活的更好,这些是本来就要做的事情,而且功利性的去针对某一群体发福利,而不是整体上让社会更公平,在很多国家都已证明效果并不好。当然现实中大部分国家解决人口问题确实基本上是倒向功利目的。我们更不应该为了人口问题让社会形态倒退,利用宗教和移民推动生育率的那些现成例子也不可取。

  引入移民显然不是什么好办法。且不提中国并不具备什么同化移民的文化基础与氛围,单就数量来说就不现实——如果要维持正常人口更替,那么每年要补齐数百万的人口差额,去哪里找这么多的移民?像德国一样搞难民(移民)经济,少数人猛吃政府补贴的移民语言/职业技能/住房补贴,大部分人多交一份移民税来养活这些暂时还不能(以后也不一定会)参与社会劳动的新人口?更别提移民肯定更愿意呆在经济发达且并不缺乏劳动力的一二线地区,而不是去三四线城市优化当地人口结构,引入移民的结果更有可能是缺人的地方没人去,不缺人的地方却挤满了人。

  另一个功利性误区是,老龄化应该被妖魔化吗?最近网上的人口讨论中,很多人提出一个社会健康的人口结构应该是金字塔型或准金字塔型,大概即年龄越往上人口越少。如果按照这个标准,那世界上总和生育率前五六十名的国家可能都算健康的人口结构,只要你忽略他们的平均寿命和经济发展水平。

  然后,社会上应不应该有越来越多的老人?按照我们上面的观点,社会发展是为了让大多数人活的更好,那显然社会上本来就该有越来越多的老人。然而最近互联网上支持金字塔结构的声音中出现了这样一种观点,他们可能是在经过简单计算后觉得以现有的老龄化水平再实现金字塔结构不现实,又或是本质上并不想看到人口继续增长,抢夺资源的人更多,只希望人口结构按自己希望的方式保持,又提出了一种更精致的观点,即人口减少不可怕,人口减少的同时还结构老龄化才可怕。如知乎等平台有不少人大胆预测几十年后中国将剩六亿老年人和一亿年轻人。

  这种观点很有意思,不可怕的人口减少是什么样的?按上面的逻辑,平均预期寿命可能要再低个十几年才行。另外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是,老龄化的达成其实需要很高的社会条件要求,一个很生动的例子是,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在没有战乱的情况下平均寿命骤降。所以一个社会如果环境出现倒退,就不可能维持高平均寿命。比如美国目前就已经出现人均预期寿命降低的情况。精致利己主义者们所期望的东西显然不符合大多数普通人的需求。

  分析完上面几个误区,我们进一步的讲,很多问题其实也不是生孩子就能解决的。人口多少与就业的关联性其实并不是严格的反比。举例来说,很多中低端制造业,在现在还没到人口老龄化的时候就已经很难过了,毕竟那些“吃不了苦”,看不到在流水线上拧螺丝这种高端工作“长期发展前景”的年轻人们早就选择了只干日结或者干脆提桶跑路,这一类在劳动力并不算太匮乏的情况下都招不到稳定员工,只能靠骗或者强迫学生进厂的地方,根本就活不到劳动力真的匮乏的时期。

  对于现在的市场来说,一般的劳动力匮乏吗?现在一个青壮年劳动力半夜骑着电动车跑上几公里送一份外卖的配送费(还不是外卖员拿到手的费用)才6~9元,这显然不是劳动力值钱的体现,加班不给加班费,30岁以上找工作难,35被裁员,这显然是说青年劳动力还不够稀缺。并且,资本也不会在劳动力稀缺这种问题上未雨绸缪提前布局,劳动力不稀缺时多榨榨汁,真稀缺了就涨价,如果涨价不现实挣不到钱,那就裁员关门转移资产一气呵成,这才是商业的逻辑。

  从商业的角度来看,减少营收提高待遇很难。因为资本的逻辑就是大鱼通吃小鱼饿死,财富越多增长越快。在一个封闭系统内想要达成双赢非常不现实,甚至可以说互相矛盾的——商业的逻辑需要尽可能的压低成本提高利润,而社会的逻辑则是需要让大部分人获得尽可能多的合理收入,以提供足够的消费能力。如果一个社会发展到大家都很富足并且资本收益也在不断提高,那这要么是一台永动机,要么压根不是一个封闭系统,还有看不到的第三方在支付维持这套系统运转的代价。

  比如,北欧国家能够提供充足社会福利的前提是处在资本主义全球化食利链条的特殊位置,高额的赋税,资源(如挪威)、高科技产业(如瑞典),以及足够少的人口基数;美国中下层的富足生活依靠的是美元的购买力溢价以及能够用纸从其他国家进口实物的垄断地位。而如果没有高赋税或者无限印钞特权呢?那劳资双方一定得有一方过得非常不舒服——除非真的有一个零消耗无限供应各种物资,同时还无限收购所有产品的万能许愿机存在。

  所以,对于大部分只能自力更生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如果不进行产业升级,缺少创造和开拓市场的企业,大家都满足于吃红利,等到红利没了新增人口就又变成了负担。至于指望通过生育解决养老,只能说是比把老人都送进养老院好一些的选择。孩子得先照顾好自己才有精力和资源去照顾长辈,在现在年轻人大部分和父母分隔两地的情况下,指望每年靠数量不多的假期来照顾老人是不现实的。

  同时,消费能力不足的现象,现在其实也已经有了端倪。按照目前越买越穷,越穷越买,工资有限但商品无限,每天都有新的广告冒出来告诉你不立即购买OO或者XX你就不算人的趋势来说,未来必然会有更多的年轻人承受不了这种时刻更新需要不断追逐的高压而选择躺平,践行日本草食一代年轻人的低欲望生活方式,远离消费,远离婚姻,远离一切打扰他们平静生活的东西。

  所以,如我们前面所说,社会的发展要求必须提升大多数人的生活水平和劳动待遇,但不能指望这个解决人口出生率的问题,这会掩盖真正的问题。同样也不能指望多生人口就解决一切问题,这也会掩盖真正的问题。

  很多观点很容易就找到反例,北欧很多国家高福利低生活压力生育率长期低靡,只能靠非婚生子短暂的反弹一段时间,西欧以法国为代表,出生人口目前移民和非婚生子是主力。日本韩国最近这二三十来年里对于工作时间,最低工资方面的立法与执法也越来越严格,越来越倾向于劳方,生育补贴政策也不错,生育率照样触底不反弹。移民机构吹捧的生育政策最好的新加坡,出生率世界倒数。我国东北地区房价普遍偏低,生育率很早就全国垫底。

  反之人口总和生育率超过3的国家,除以色列是发达国家外,大部分是生存环境很差,人口密度大,移民群体看都不看的第三世界国家。即使我们把生育率拉低到所谓的人口自然更替率2.1来看,结论仍然差不多。我们也可以观察土耳其这个国家,土耳其内部越是靠近欧洲部分生育率越低,生育率最高的区域位于东南部库尔德地区。


  为什么会这样?各国低生育率有一些各国的具体特殊原因,但进入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社会体除以色列这种依靠极端宗教群体的奇葩小国,无一例外的都出现生育率低迷肯定有一些共通的原因。

  大部分人起码能明显感觉到两个共通因素,一个是当代社会结婚率的显著下降,一个是以中产阶级为代表的城市化群体的生育期望越来越低。这实际上是一种资本主义发展到晚期阶段后,其主导的现代化进程必然会产生的一种现象,除了这两点,还有一些多方面因素共同造成了发达社会生育率难以挽回的降低。今天篇幅原因先不展开讲其他原因。

  针对结婚率显著下降的问题,有两种思路,一种是非婚生子。这在如今的北欧,和法国为代表的西方是生育的重要支柱。但实际上晚期资本主义阶段,指望非婚生子成为生育支柱并不可持续。北欧是很典型的例子,通过非婚生育率的提升实现了一段短暂时代的总体生育率回升,但在大环境因素动荡后,在资本主义框架下,北欧式高福利和平权只是资本主义食利链条灌养出的温室花朵,一但资本主义全球经济体系产生衰退,不可避免的受到波及。

  尤其对于我国这种规模的国家来说,指望大规模的非婚生子显然是不现实的。所以既然在目前的社会阶段,婚姻和家庭单位还在承担历史使命,那是不是应该尽量挽回结婚率,延缓结婚率的降低?确实是这样,这是国家和社会本分应当做的事情。但挽救结婚率对生育问题的影响仍然一言难尽。

  这里我们仅拿我国目前的情况举例,我国的结婚率降低有发展中的固有因素,但全球发达社会结婚率的走低又有共同的因素。

  如果只是想要生孩子,并不在乎孩子之后会如何也不准备去管的话,那么其实这部分人在什么情况下都会生育,他们的子女显然也不包括在如今下降生育率缺口里。所以这部分人首先就可以被排除出我们的讨论范围之内。

  接下来,对于那些选择不生的群体,我们首先假设一个真空中的球形平均社会人A,其所有的背景与特质都落在钟形曲线的中段,永远高于后50%而又低于前50%——之所以要设想这么一个不存在的人,而不是用“我有一个朋友”来举例,原因很简单:代表性。我们当然可以通过“我朋友”“我邻居”“我同学”这种例子来证明任何想要证明的观点,但是这种证明没有意义。

  那么,面对这个50%A,我们可以得到什么样的观察结果?以2017年中国统计年鉴与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为准,A的基本画像如下:男性,汉族,15~59岁之间,初中文化水平,城镇居民(农村户口),已婚,家庭人口3人,就职于第三产业,家庭可支配年收入33616元。

  接着,我们再把观测对象进一步细化,以尽可能高配的方式把年轻群体从这个大样本里提取出来。那么A就变成了如下的状态:男性,汉族,29岁,高中文化水平,三四线城市居民,但在一、二线城市工作,年入约10万元。

  那么,这个A现在应该在做什么?这其实并不难猜:小公司职员,网约车司机,快递行业从业者,外卖骑手,小区保安,餐饮行业,工厂日结,诸如此类。而50%A的这个群体,他们的人生历程与生活会是什么样子?首先,如果他们运气足够好的话,现在他们征信应该还算干净,不欠网贷,现金流也能维持一个正流入的状态;其次,因为不在家乡城市工作,他们的大部分收入花在了维持生活上——他们至少需要用收入的30%来支付房租水电吃饭话费等日常生活必需品的费用。在一切都往少了算,且假设他们自控能力强大不会盲目消费,那么他们的年结余大约会在5~7万左右。

  而一个每年最多存上5~7万的人,他们靠什么结婚?又靠什么生育呢?现实里有很多路线,但同样的问题都是几乎没什么容错空间,一旦因为各种原因,如自控能力不足——想象一下在大城市里花钱有多容易——钱没攒下来,或者手艺没学成,就容易变成深圳挣钱深圳花,回家倒欠三万八的结局。而另一种更现实,更容易的可能,则是一切随缘,不再烦恼——能结婚就结婚,不能结婚就算了;能生就生,生不起就拉倒。

  如果对于以上结论不那么满意,那么我们可以稍微把A在钟型曲线的位置上往前推一推,把50%的一般开局换成前30%的良好开局,局面是否有所改善?

  同样的,按照尽可能高配的原则,我们假设所有30%A都能踩准节拍永不犯错每次人生选择都能精准选中一般意义上的最优解(不包括12年买十万个比特币这种超规格解),那么这意味着两点:1.他们能够考上大学,同时选中计算机或金融这一类来钱的专业,毕业后也能找到相关工作。2,他们的父母会在房价上涨之前提前为他们买下婚房。

  在人生的前半程都走对路的前提下,我们可以看到前30%A的生活相对于50%A出现了质变:毕业之后便有机会从事软件相关行业,配合上一二线城市户口,可以在家乡工作不用租房吃外卖,那么在拒绝恶性消费的前提下,他的年可支配收入有一定概率提升到12~20W的程度。甚至于,其中运气最好的幸运儿更是存在脱离中层,跨越阶级的可能。

  不考虑极少数的最幸运儿,对于占绝对多数的普通30%A来说,在可支配收入提升到20W左右,没有房贷重压的前提下,他们的结婚生育率会有提高吗?也许会,但提升恐怕非常有限。

  对于一、二线城市居民来说,即使是有房的人,结婚与生育的成本仍然高昂:生育意味着女方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失去劳动能力,如果她们的工作属于高收入类,那么她们选生育基本上等同于选择终结自己的职业生涯。如果女方有一个还不错的工作,同时也希望在职业上更进一步的话,生育对于她们显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同样的,即使女方愿意做出这样的牺牲,同时她的单位也保障了她一切劳动法规定的权益的前提下,男女双方的收入是否可以支持女方怀孕之后的额外支出?仍然不容易。所以,就像我们之前几次文章强调过的那样,我国分蛋糕的问题,不能再回避。

  即使我们不这么悲观,一切都往好的方向考虑,假装大家都在工作城市有无贷的新房;所有人都能找到月到手一万以上的收入,不至于硕士毕业也有可能要去送外卖;世界上还存在公务员之外的稳定工作,生育仍然是一件需要慎重考虑的事情。因为这样的人已经可以算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定义的城市“中产”,而就像我们上面说的,实际上中产是自带节育属性的。网上讨论中常说的中产阶级再生产成本,比如鸡娃和教育投入,结论很明显,很多人已经从纯功利的角度认为在生孩子和教育方面投资不符合收益预期,很可能无法实现自身阶层地位的延续。

  问题是有可以一直维持再生产的庞大中产阶级群体吗?本质是不可能的,就像我们上面说的,要么有个永动机,要么有个看不到的第三方在支付维持这套系统运转的代价。所以整个中产阶级的阶级跃升和再生产本质上是无法一直满足的。

  现在我们再乐观一点,假设大家都不功利了,就是想生孩子,那么在一个现代社会中,每家能生多少呢?实际上,我们从社会成员基本权益和女性权益角度出发,每家生两个是当代社会比较现实的选择。原因很简单,如果继续推动教育扩大和平等,那么提升大学入学率甚至更高学历录取率是必然,同时,想真正做到女性社会权益和男性等同,推动同样的教育和职场时长显然是必然。再考虑到适当的私人生活空间,那么,以35岁为界限,一个公平发达的社会实际上女性适育年龄实际上应该不到十年,十年里生育抚养两个孩子才比较符合现代的生活标准。那么根据人口自然更替率为2.1的理论,实际上预期生两个孩子也远达不到2.1的标准。

  当然,真有这样的预期,虽然即使做到这种程度,改变主意的人也不见得会有太多,更有一部分即使改变主意也错过了最佳结婚、生育年龄的人,但以中国的人口基数而言,我们把这个预期打个折扣,哪怕只有其中小部分选择生育,也会好不少。

  所以回到文章开始的结论,让大多数人生活的更好,让劳动者的权益更有保障是社会应当做的事情,这个事情的副产品是让一部分人更有结婚的愿望,愿意生孩子。注意重点是副产品,不是目的本身。是一部分人,而不是问题的根本。至于中产,让大多数人更公平比让中产维持地位更重要。我们应该去做这些事情,但不能因为这些事情就逃避忽视问题的本质。

  所以不管是结婚率还是生育率,并不是资本主义现有模式框架可以解决的问题,我们要关注更本质的问题,以后我们继续讨论。下一篇聊聊中产阶层为何在在公共生育问题讨论中占有主导地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测试| 主人公论坛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京ICP备14052571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