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公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115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四史 学习时报领头 人民日报不知进退更没人看了

[复制链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2-13 20:43: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周恩来谈学习党史
来源:学习时报
2021-02-13 18:44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艰辛而辉煌的奋斗史。从少年时代就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宏愿的周恩来,自1927年开始,在党的核心领导层的岗位上一直工作了半个世纪。他的一生,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而奋斗的一生,也是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历史的一个缩影。对于党的历史,周恩来烂熟于胸;对于学习党史,周恩来高度重视。周恩来谈学习党史,重在结合工作实际,在很多情况下也把自己摆进学习中,通过现身说法,把学习党的历史的经验和体会自然而然地讲出来,可谓润物无声。周恩来谈学习党史,涉及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等,内容丰富,意蕴深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学习党史,是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重要途径

革命理想高于天。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历经挫折而不断奋起,历尽苦难而淬火成钢,归根到底在于千千万万中国共产党人心中的远大理想和革命信念始终坚定执着,始终闪耀着火热的光芒。这是中国共产党成功的精神密码。

学习党史,能使我们认识到树立和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之于党的事业的极端重要性。周恩来在确立共产主义信仰时就说过:“我认的主义一定是不变了,并且很坚决地要为他宣传奔走。”他说:“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情况下,都要以誓死不变的精神为共产主义奋斗到底。”他自我解剖:“我做工作,从来没有灰心过。”周恩来率先垂范,推己及人。他强调,在前进的道路上不能因遇到一点挫折而气馁,必须具备坚定的革命精神。他指出:“一个困难问题解决了,新的困难问题又来了。共产党人就是为不断克服困难,继续前进而存在的。畏难苟安,不是共产党人的品质。”周恩来深谙人生和党的历史的辩证法,他认为“一帆风顺是不能磨练人的”。他强调:“我们的革命精神,就是从吃苦中得来的!”这种吃苦的革命精神,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一个强大动力。周恩来指出:“我们这一辈子和这一个时代的人多付出一点代价,是为后代更好地享受社会主义幸福。”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革命精神,融入和体现在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奋斗过程中,这正如周恩来所强调的,“我们应该把整个身心放在共产主义事业上,以人民的疾苦为忧,以世界的前途为念”。

学习党史,不能忘记人民群众这个根本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一旦脱离人民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标志。“人民总理爱人民。”周恩来强调,学习党史,不能忘记人民这个根本。

在党的历史上,周恩来是较早使用“群众路线”这个概念的领导人。1929年9月,周恩来主持起草的《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在论述了红军和群众的关系基础上指出,筹款工作“要经过群众路线,不要由红军单独去干”,“没收地主豪绅财产是红军给养的主要来源,但一定要经过群众路线”。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10月在接见来京的老根据地代表时,周恩来强调,“下山不忘山,进城不忘乡”,“如果忘了,就是忘本”。周恩来说的这个“本”就是人民群众。周恩来还与大家重温了党的历史:“我们是从人民中来的,我们过去的胜利都是在人民的支援下取得的,不能忘本。”1959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溥仪等首批特赦战犯时,再次强调指出:“人民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

人民的胜利、革命的胜利,离不开人民英雄的浴血奋斗和奉献牺牲。周恩来强调“饮水思源”,强调学习党的历史不能不铭记人民英雄。新中国成立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决议和毛泽东亲自撰写的碑文。碑文由周恩来亲自手书,内容为:“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对于书写碑文,周恩来高度重视。为了写好碑文,他每天早晨的第一件事就是写一遍碑文,前后共写了40多遍,最后挑选了自己最满意的一篇。周恩来还亲自来到工地,征求纪念碑设计处处长刘开渠的意见。周恩来诚恳地询问:“怎么样,行不行?”刘开渠说:“从前只看过您的题字,还没有看到您写这么多、这么工整的书法作品。”周恩来的书法浑厚凝重,严谨大方而又富于变化,体现出他不忘人民群众这个根本,用心讴歌人民英雄、郑重书写党的历史的真挚情感。

学习党史,要继承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奋斗中,形成了区别于其他政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周恩来多次强调并引用毛泽东的话,寄语大家“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1949年5月,在中华全国青年第一次代表大会上作报告时,周恩来专门号召广大青年“学习毛泽东”。如何学习毛泽东?就是通过学习党的历史来学习毛泽东,就是学习毛泽东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为着大多数人民的利益的精神,就是“学习毛泽东的学习作风和工作作风,老老实实,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稳步而又勇敢地前进”。而毛泽东的这种作风,实际上就是中国共产党的作风。对于毛泽东所总结强调的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周恩来更加重视并不断予以强调和弘扬。1964年10月,周恩来在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演出人员大会上作报告时,阐述了党的历史。与此同时,他还要求在演出中突出表现我们取得革命胜利的三个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他说:“我们不仅看到一九四九年以前这三个法宝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建国以后十五年依然如此。这就需要我们进行分析,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情况,但是,基本的原理还是一样。”纪律严明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周恩来特别强调党要有铁的纪律。他指出,毛泽东同志说我们党是“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毛泽东同志特别把有纪律放在最前面,这不是偶然的。因为这是决定党能否坚持革命、战胜敌人、争取胜利的首要条件”。

学习党史,要坚持全面、历史、辩证的观点和方法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党史承载和记录着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知史才能爱党,知史才能爱国。周恩来强调:“为革命奋斗的历史,别人是抹煞不了的,除非自己毁掉它。”既然如此,我们就必须郑重对待党的历史,重视党史的叙事、编纂和书写。鉴于党史资料是记录和反映党的活动、历史进程的重要载体,是编写和研究党的历史、系统总结党的历史经验的源头活水,周恩来十分重视并亲自抓史料的征集和利用工作。1959年4月,他号召60岁以上的政协委员撰写回忆录,记下自己的经历、见闻和掌故,为编写历史提供素材,“把知识和经验留给后代”。周恩来强调,“如果不抓紧,有些史料就收集不到了”。研究党的历史,不能简单化、标签化,还要研究它的对立面。周恩来说:“谁要写蒋介石的历史,我还可以供给一些资料,两次国共合作我和他来往不少。暴露旧的东西,使后人知道老根子,这样就不会割断历史。”他说:“历史是曲折的。我早说过蒋介石是最好的反面教员。蒋介石这一集团是很有些东西可写的。”周恩来强调,对党的历史应该全面、历史、辩证地看待和分析。比如,对于学习毛泽东,周恩来认为:“学习毛泽东必须全面地学习,从他的历史发展来学习,不要只看今天的成就伟大而不看历史的发展。”他指出:“毛主席是从几千年的历史经验教训、近百年的革命运动、近三十年来的直接奋斗中生长出来的人民领袖。我们大家要从这方面来看毛主席的历史发展。”比如,对于党的六大,周恩来既肯定了其关于革命的性质、动力、前途等方面的认识基本上是对的,也具体指出了其关于革命中心问题、革命形势发展的不平衡性等方面的认识存在不足。再比如,对于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关系,毛泽东认为,它是两头好,中间差。周恩来进一步具体指出,“共产国际从成立到解散共存在二十四年(一九一九—一九四三),三个八年”,平均每八年是一个时期——1919年至1927年是初期,1927年至1935年是中期,1935年至1943年是后期,“两头好,也有一些问题;中间差,也不是一无是处”。这一评价全面客观,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

〔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共党史教研部副主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2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1-2-18 01:33:52 | 只看该作者
《你好李焕英》,不止是亲情
欧洲金靴 · 2021-02-16 · 来源:Europe金靴公众号

正如贾晓玲需要依靠睡梦和穿越才能去拯救她的妈妈,今天最广大的无产阶级,也需要依靠穿越和追忆才能去寻找到曾经那个用甘甜的乳汁将四万万工农哺育成长的“我们的母亲”吗?
  其实很多时候,真正让你哭出来的瞬间,不是有人打压你,而是突然有人安慰你。往往面对打压,人都是很要强的;但面对安慰,委屈感会让人一下子崩溃。
  所以《李焕英》里面的“妈妈”这个角色,“只要女儿健康快乐就好,不求她多么优秀”——这是最催中泪点、让人破防的地方。
  因为现实里,大多数人都只是一个平凡人呐。
  很少有人能够真正意义上地做到:“我让妈妈为我骄傲”。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
  不甘平凡,让我们格外在夹缝中努力;但也是不甘平凡,让我们总觉得对不起自己的母亲。
  这是《李焕英》与其他国产穿越剧最大的不同之处,它并非是为了要弥补“自己的某个遗憾”,或爱情或事业或其他而去拨动时间——她仅仅是单纯为了自己的妈妈。
  她想要改变的不是自己的命运,而是妈妈的命运,甚至为此可以不惜牺牲掉自己有可能的“胎死时光机中”。
  影片中厂长儿子(沈腾饰)相亲的桥段非常抓人,“我看上谁,我爸就给我介绍”,这是一种宛如封建王族后宫选妃的霸气。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该桥段落位于影片的历史坐标:1981年,非常恰当。
  这段相亲的戏推动着剧情的走向,主角贾晓玲拼了命地把自己妈妈往厂长儿子的怀里推,就是为了“改变命运”。
  这是一个极端强烈的信号:改革开放仅仅三年,女性想要改变命运,竟然就已从建国后的“妇女能顶半边天”,重新回归到了“依附权贵男性”的老路。
  从历史看,再三年后,1984年“一长挂帅、四总当家”也被摆上台面,法国学者贝特兰发明的新名词:“中国出现了一种‘工厂专制主义’”,也就堂而皇之了起来。
  当然了,往深了去探究,其实在1976年时,钟实发表在《红旗》杂志1976年第5期里的《批判工交战线的修正主义谬论》一文里,就已经预言了毛主席一旦去世可能会发生的乱象。
  诸位可以去查阅,文字非常露骨辛辣,我就不摘了。  
2.
  1984年10月,中央正式出台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其中有这样的论述:
  “现代企业分工细密,生产具有高度的连续性,技术要求严格,协作关系复杂,必须建立统一的、强有力的、高效率的生产指挥和经营管理系统。只有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才能适应这种要求。”
  「厂长」,在80年代后逐渐成为了中国国营工厂里当仁不让、说一不二的利益垄断者与分配者。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在电影《李焕英》里,贾玲刻画得还是比较到位的,不论是高高在上的厂长,还是擅长溜须拍马、大行官僚作风的主任(许君聪饰),都通过台词和行为铺垫着剧情中特定历史场景所需要的时代氛围。
  什么氛围?即“一长制”对分工负责制的颠覆。
  同时,也是对《鞍钢宪法》的彻底推翻。
  事实上,再进入80年代后,中国的国营工业机关里看似依然在提《鞍钢宪法》,但已然是去掉了党的领导和群众路线的内容,仅仅强调“两参一改三结合”。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这是向文革时期毛主席一直批判的苏联的《马钢宪法》(中国方面命名)——马格尼托哥尔斯克冶金联合工厂,隔空看齐。
  至于企业的收效,根据武力主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出版):
  “自从1984年的企业改革决定实施之后,亏损企业的亏损总额就一路飙升。到1996-1997年,连续两年出现国企盈利企业总盈利小于亏损企业的总亏损。从各种财务上的盈利指标百分比看,改开后的国企状况也是每况愈下。”
  此后,就是所谓的“三年脱困”,以及轰轰烈烈的国企大解体、大甩卖、大下岗了。
  中国的工人阶级被人为地转变了身份、实现了雇佣化,被先富起来的人带进了市场经济的洪水里,诸多围绕人权、阶级权的探索也就销声匿迹了。
  这就是我之前讨论的到底什么才是毁掉国有企业的真正元凶。  
3.
  早在建国初期,于工业管理问题上关于模仿苏联国企的“一长制”,就有过非常激烈的争论。在当时,只有高G和刘SQ对于一长制表示欣赏,而大多数干部均反对这个做法。
  1956年,争论落下帷幕,“党委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成为了中国的道路:
  “一长制比较强调厂长的权威和自上而下的层层领导,其他组织实际处于附属地位。这虽然有助于加强企业内部的责任制和决策效率,但是在企业缺乏外部有效制约机制的情况下,一长制也更容易滋生官僚主义和命令主义;同时,一长制对厂长的素质要求也较高,按照当时的话,就是‘又红又专’才行。另外,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一长制所表现出来的自上而下的专职负责制,实际上与自下而上的职工参与管理是有所矛盾的,因为各级都是对上负责,职工缺乏企业的主人感。”
  从此,对于“一长制”的批判也被提升到了政治与意识形态的高度。
  比如1958年在齐齐哈尔,黑龙江省委工业政治工作现场会议总结报告中的提及:
  “行政、工会、青年团组织都要完全置于党的领导下,彻底拔掉‘一长制’的白旗。”
  毛主席本人也在《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社会主义部分)笔记》里谈到,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与“一长制”,是社会主义企业管理和资本主义企业管理的根本区别。
  到1961年,针对《工业七十条》的修订,反对凸出一长制的声音仍然是主流:
  “条例草案写厂长负责制方面很突出,而党的领导方面则不突出;写按劳分配、给钱方面很突出,而对政治思想方面则不突出;写责任制方面很突出,而群众运动方面则不突出;写厂长负责制方面是连贯的,一气呵成的,写政治挂帅方面则是点滴的、不连贯的;写强调尊重科学方面很突出,对解放思想、破除迷信方面则不突出。”
  但是,当时间跨越到1984年,遵照当时最高领导的亲自批示,《人民日报》开始大篇幅宣传垄断全部管理权的“著名厂长”步鑫生。
  根据人民日报原主编穆青的回忆,那个阶段对步鑫生的宣传力度仅次于雷锋和焦裕禄。
  而颇为讽刺的是,早在1960年3月毛泽东批示《鞍钢宪法》时,《人民日报》竟然有长达八年时间对鞍钢不宣传、不播报、不分析。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直到1968年,人日才首次出现了一些以《鞍钢宪法》为主题的文章,但数量依旧很少,乃至1978年后鞍钢便彻底从人日中消失……
  当时间车轮走到今朝,看到《人民日报》会经年累月地“荐读”一篇名为《善待你的单位》的神文,我也就不奇怪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七十年前,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战士可以在朝鲜的战壕里怒声训斥电话另一头的军长:“首长,不要啰嗦了!”——战事十万火急,容不得半点废话和寒暄;
  四十五年前,一个农民可以成为Vice Premier;
  今天,「职务」成了官僚阶梯中的唯一能量标准,「单位」成了一种体制内的“政治原子”们必须对内卑躬的规矩之所——且践行规矩的目的,并非出自党内信仰,而是纯粹的利益使然:对外趾高气扬之倚仗,甚至是在家庭单元中凌驾于家人之上的资本。
  回想1966年的3月18日,毛主席曾就《人民日报》的问题批评过吴冷西:
  “《人民日报》登过不少乌七八糟的东西,提倡鬼戏,捧海瑞,犯了错误。我过去批评你们不搞理论,从报纸创办起就批评,批评过多次。我说过我学蒋介石,他不看《中央日报》,我也不看《人民日报》,因为没有什么看头。”
  “你们的‘学术研究’是我逼出来的,我看你是半马克思主义………你们的编辑也不高明,登了那么多坏东西,没有马克思主义,或者只有三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的马克思主义。”  
4.
  电影《李焕英》描绘母爱的落笔非常下力,且是一种让观众十分舒服、并非春晚式强行灌溉的情感铺排,这就极度容易引发观感共鸣。
  所谓“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妈”。
  但影片在脉脉亲情的背后,更深层次的历史景观的塑造同样很成功,甚至超越了对亲情桥段的打磨,因为这才是牵引着所有剧情走势的主线。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没有特定的历史揭示,所有的台词包袱和时代性的景物意象都没办法呈现。即,人必须融于历史。
  所以这部影片不仅仅是对母爱的歌颂,也是对女性究竟该如何改变命运、工人阶级究竟该如何改变命运的思考。
  影片的末尾是这样一句话:“致敬每一个平凡又伟大的母亲”。
  我不愿意过多揣测贾玲,她应该就是单纯在赞美妈妈。
  但是从影片的时间轴一路走来,我个人更加怀念的是曾经的那个党也被人民称为“母亲”、称为“家”的时代。
  在战乱年代、革命时期,多少无家可归、受穷挨饿、在枪炮中失去方向的人,因为一面工农武装红旗就找到了信仰、找到了自己的“母亲”。
  董存瑞牺牲时年仅19岁,刘胡兰牺牲时年仅15岁,池越忠牺牲时年仅15岁,赖宁牺牲时15岁,刘文学牺牲时14岁,王慧民牺牲时13岁,“小萝卜头”宋振中牺牲时8岁……
  他们这样的人,他们这些人,流血牺牲是为了建立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又是为了告别、再也不见到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这不该有疑问。  
跋.
  正如贾晓玲需要依靠睡梦和穿越才能去拯救她的妈妈,今天最广大的无产阶级,也需要依靠穿越和追忆才能去寻找到曾经那个用甘甜的乳汁将四万万工农哺育成长的“我们的母亲”吗?
  贾晓玲依然在守护着她的妈妈,因为她知道她的妈妈永远是不会变质的,永远会保护她、疼爱她的。
  那么,我们的“妈妈”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2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1-3-1 17:24:12 | 只看该作者
陈先义:认真读一读毛泽东

2021-03-01 09:02:04  来源: 昆仑策网   作者:陈先义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去年,一个文科名校毕业的研究生与我推心置腹讨论一个问题,他说现在遇到最大的苦恼,就是理论知识缺乏,特别是关于党史军史革命史理论知识更是缺乏,所以在国家高层机关工作,经常干的是文墨差事,很多关于与革命历史相关的很多语言不会说,不会说党和组织要说的话,一句话,组织和上级需要的文件语言行文方式不会表述。他还告诉我,现在各级机关最缺乏的是真正提笔能文的青年干部。

  其实,这个乡友高材生,提的问题并不稀奇,他说出了这些年我们教育存在问题的要害。不要说写有见地的文件文章,就是能够写下很顺当的公文,现在在很多机关都成了难事。有的一旦有重要文章,习惯便从下级调来基层写手,组织班子,而真正的机关却常常成了通知者组织者。面对这同学的问题,我提出建议,建议他先从读毛泽东选集四卷本开始,认真地而不是潦草地研读毛泽东的著作,如果认真读完之后,觉得很有意义,有提高,那么就接着读毛泽东年谱(1893-1976)。很快这个同学按照我的话,买到了全部著作,然后认真读了将近一年。

  一过完年,这位同学就来跟我谈体会。他说他学到了大学里从来没有学过的知识。很多现在理论上苦恼的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在毛泽东著作里其实都已经讲的清清楚楚,感觉读完毛著,自己的人生充实了很多,毛主席太伟大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我不禁纳闷,这些内容大学为什么不读呢?他毫不掩饰地说,在大学既没有人让我们读,也觉得没有读的必要,因为这与考试无关。你如果经常抱一部毛著读,说不定会被老师同学讽刺挖苦,说你神经有问题。所以大学,对毛主席知之甚少。捡有用的学,捡可以找工作的学,捡能够挣快钱的学,至于那些形而上的书本,从来没人读的。

  这不禁让我想起一个问题。上世纪70年代末,在改革的旗号下,许许多多的大学甚至名牌大学,带着极其实用主义的观念,把许多这样的课程,都取消了,比如一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共党史课、政治经济学、毛泽东思想课等等,这些专业课,已经改变了名字,有的虽然还有类似专业,但名字已经改成了经济贸易研究之类的热门名字,有的已经连课程都不教了,列入选学或自学。实际上这已经许多年了,这个课程,对不少大学生来说是个空白。理由简单,学这些不好分配工作。许多年毕业的大学生,几乎少有政治哲学马克思主义等,几乎都是空白,对整个一代人来说,这绝不是好事。

  我相信,前边那个同学到了工作岗位遇到的苦恼对不少大学生来说,是一个普遍性问题。

  不会做文章,对于一代人来说,肯定是个非常大的问题。今天,我们再拿出老一辈革命家当年的文章,比如著名的《九评》,比如五六十年代报刊的政论文章,如果仅仅从文法和语言的精确性上,比之今天要高出一大截。这几乎是一个大家不曾注意的现象。这些年,我们的理论水平和见诸于报刊的文章,不是说提高了,而是整体水平下滑不少。当然,也有脍炙人口的好文,不过多出现于网络的极少数作者。报刊上那些让读者拍手称快的好文却越来越少。

  我为什么向这位同学推荐毛泽东的著作?

  因为读毛泽东的四卷等著作,是学习党史革命史最为简捷的办法。我们党的发展和理论产生过程,在毛著里都有具体而翔实的反映。读毛泽东原著,远比那些别人解读或者其它什么读物要更加直接。因为对这样一些毕业进入国家机关的干部来说,他大学缺的太多。学习毛泽东的书,是了解中国革命史和党史的入门课,学好了毛著,而后再去更进一步学习较系统的理论,就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另外,我以为还有一点更为重要的是,如果就写文章来说,毛泽东是我们的榜样,这一点不要说历史上我们党内是众口一词称赞的历史事实。就连我们的敌人,比如蒋介石这样的国民党要人,都可以在不署名的文章中准确判断出是毛泽东的文墨。并且对毛泽东的行文方式和语言特点,无不发自内心的叹服。这一点,历史上已经有很多很多这样的故事,是无须细述的。

  不要说现在,就是近现代的历史上,毛泽东的文章,都是从各个方面列入我们党最为宝贵的文化遗产。他写的几百字的电报,可以击退百万强敌,他写的人民解放军占领南阳的消息,可以至今依然作为新闻消息写作的大学教科书典范作品。如果但从文字来说,我们党内百年历史的历届领导者中,至今无人与之比肩。所以我认为在国家机关当一个称职的公务员,最为省俭的办法,写文章向毛泽东学习。写好文章,是机关干部的基本功,不能为文,就无法胜任自己的工作。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学习毛泽东的文风,就在于始终保持人民观念。作为从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毛泽东有扎实的古文功底,他的优秀的古诗词作品,就足以证明。但是我们看毛泽东的著作,却发现,他的文章妇孺一听即明白,简洁的明白如话,即使被世界称为最经典的哲学著作《矛盾论》《实践论》《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的高深理论篇章,也是达到了理论家普遍称赞,普通老百姓一读就懂。这种雅俗共赏,于简约中见理论深度的文章恰恰是毛泽东毕生坚持的人民观的体现。再深邃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如果普通老百姓不明白,就不可能变成人民的革命实践。这就是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成功的关键。他一篇纪念张思德几万字《为人民服务》的讲话,浓缩为一两千字的文章,却被称作中国人民了解共产党这个政党宗旨的经典范文。

  毛泽东文章那种亲切感、节奏感、那种顿挫有力的语言特色,那种惊人的号召力,永远都是我们今天共产党人的楷模。淮海战役,茫茫大雪,国民党军队被我大军围困,毛泽东一封《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的文章,在阵地上用喇叭对着国民党军队广播,足以让杜聿明大军人心溃散。文章说:“杜聿明将军、邱清泉将军、李弥将军和邱李两兵团诸位军长师长团长:你们现在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黄维兵团已在15日全军覆没,李延年兵团已掉头南逃,你们想和他们靠拢是没有希望了。你们想突围吗?四面八方都是人民解放军,怎么突得出去呢?你们这几天试着突围,有什么结果呢?你们的飞机坦克也没有用。我们的飞机坦克比你们多,这就是大炮和炸药,人们叫这些做土飞机、土坦克,难道不是比你们的洋飞机、洋坦克厉害十倍吗?”毛泽东就这样娓娓道来,把各种形势和利害分析之后,为国民党军队的官兵们指出了一条路,这条路就是投降。毛泽东这样行云流水般铿锵有力的文字,如同炸弹落在国民党阵营,落在了敌军官兵的心里。所以,在这样强大的政治攻势之下,国民党军队从将军到士兵唯有束手就擒。

  读毛泽东的文章,可以说如醍醐灌顶,如沐春风,他为我们共产党开创了最为贴近人民的优良文风。今年2月20日,党中央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学习党史教育动员大会,党的总书记发表激情澎拜的讲话,号召全党认真学习党的历史,这对于我们党来说,显得十分紧迫和重要。一个共产党员,在入党时宣誓为党的事业而奋斗终身,结果连党的历史都知之甚少,还怎么为党的理想信仰去奋斗呢?

  在我看来,学习党的历史,不妨从读毛著开始。认真地而不是敷衍地、扎实地而不是走过场的读一读毛泽东主席的科学论断,看毛泽东当年在决定中国人民命运的大是大非问题上,是怎样一种政治态度。还要认真学习毛泽东的文风,学习毛泽东与人民与实践的密切联系。按照毛泽东当年说的,我们的党如果有几十个几百个甚至更多一些真正懂马克思主义的领导者,就不会上那些自称马克思主义实际是假马克思主义者的当。今天,我们依然套用毛主席的话,我们党内如果有几千个几万个甚至更多一些真正学懂弄通毛泽东思想的领导干部,真正有一大批读过研究过毛泽东思想的各级干部,那么在国际风云变幻的形势下,作为一个政党,我们就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会因为理论的不足而乱了方寸。

  我们的省部级干部们,我们的市委书记县委书记们,我们各级党的干部们,是否这样的有理论素养的干部太少了点呢?我们希望各级干部们能够坐下了认认真真地读一些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经典著作,打牢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功底。不要以为世界共产主义运动暂时处于低潮了,马克思主义就不管用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几代共产主义运动的领袖们探索发现的伟大真理,将永远指引着人类朝着最为理想的目标前进,因为这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真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去年年底,有一个非常值得全党关注的现象,据有关部门科学统计,在八零后九零后的青年中间,重新拿起毛泽东著作,开始读毛泽东著作的人,比之前年增加三倍。并且这些都是青年人。这是值得我们认真注意的新情况。真理之光永远是掩盖不了的。很多青年人说:过去一些反动公知们肆无忌惮的贬低诋毁毛泽东主席,诋毁党的领袖们,我们也曾经跟着瞎起哄,其实那时我们连毛泽东的基本理论都不知道,也没有读过,今天在世界新的形势下,逼迫我们像“探真相”一样捧起毛泽东著作,看毛泽东到底怎么说的。读了才知道,发现毛主席说的句句都在我们心坎里,都是解答了我们迫切要弄清楚的疑问。这是最为伟大的真理。许多今天世界发生的大问题,毛泽东早就在理论上给了预测答案。

  学习毛泽东,学好我们党自己的历史,就会在明白历史的基础上少犯或不犯历史上的错误,就会继承我们的党用鲜血生命积淀而成的光荣传统,就不会盲目地与西方什么狗屁理论瞎接轨乱接轨,就会在有人喝了一点洋墨水回来装模做样骗我们时,瞪大警惕的眼睛,看清他们是不是敌人派来的奸细。就会从毛主席当年与28个半吃过洋面包的人的思想理论斗争历史中,明白走中国自己的路是多么重要。就会明白今天我们党所说的百年机遇多么难得,就会知晓党的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纷纭多变的情势下一个多么重大的战略决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测试| 主人公论坛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京ICP备14052571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