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公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焦典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生态资源价值实现的困境破解与可行路径 冰川 碳中和

[复制链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37
11#
 楼主| 发表于 2021-2-11 16:37:07 | 只看该作者
全球气候治理或成中美地缘政治新冲突点 © REUTERS / Shivani Singh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政治
15:27 2021年02月11日缩短网址
作者: 莉季娅· 斯坦钦科
0 20
美国银行发布了名为“气候战争”的报告。该报告称,拜登总统领导下的美国将与中国就全球气候治理问题发生冲突。 武汉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教授、气候变化与能源经济研究中心气候政策与国际经济研究室主任谭秀杰认为,气候治理领域内存在着合作和竞争,相互合作、良性竞争有利于气候问题的解决。
美国银行的专家们认为,2080年之前气候问题都将会是国际地缘政治中的重要话题。该领域的竞争与科技领域的全球竞争类似,且主要竞争对手均为中国和美国。

彭博社援引美国银行全球专题研究负责人哈伊姆·伊兹拉尔的话称,“气候战争”的要点在于供应链主导地位、面向国内市场的产业政策、碳排放税率等”。

中方专家谭秀杰评论了美国银行的这份报告,他告诉卫星通讯社的记者:中美在气候领域存在合作的可能,当然也会存在一些冲突点。
谭秀杰指出,新总统上任后,美国或将改变政策以改善现状:

“当前全球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仅依靠单个国家是很难取得成效的,而是需要世界各国的相互合作。此前在美国特朗普政府退出《巴黎协定》后,中国和欧盟实际上是为全球气候治理做了很多工作,也树立了榜样。比如欧盟提出2050年实现碳中和,中国则是2060年实现碳中和,这些都对全球气候减排发挥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美国总统拜登上任后,立马签署行政令宣布美国重返《巴黎协定》,也表达了跟欧盟、中国合作的愿望。不过正如报告所提到的,气候领域也可能会出现一些冲突点,比如全球治理主导权、清洁能源技术领域的竞争。拜登还签署了应对气候危机的行政令,把气候政策放在外交和安全上的中心位置,目的是要美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上发挥重要作用。而在这一过程中,可能就会跟中国和欧盟发生部分的冲突。并且在涉及未来低碳技术领域,中国、欧盟和美国也有竞争的可能性,毕竟这是未来经济增长的潜在制高点”。
报告中指出,在向“绿色经济”转型的过程中,美国暂时落后于中国及欧盟。目前,中国年均风力发电量产量为26兆瓦,欧洲为15兆瓦,而美国只有9兆瓦。中国的年均太阳能发电量为30兆瓦,欧洲为16兆瓦,而美国只有13兆瓦。中国的电动汽车年均销售量为130万辆,欧洲为140万辆,而美国只有30万辆。

此外,谭秀杰提出,总体来看,我认为全球在应对气候变化这一问题上需要合作的方面会更多:

“如果是良性竞争,比如科技竞争降低技术成本,气候治理推动各国作出更多减排承诺,也将有利于全球共同解决气候问题。但如果是像特朗普政府那样,实施一些类似贸易封锁、科技打压的恶性竞争手段,那么无疑是不利于进一步推动节能减排的落实。我个人认为,无论是技术领域还是在全球治理方面,我们还是应该促成更多的良性竞争与合作”。
专家们已多次提到气候问题在地缘政治中的重要性。去年十月底,英国传奇投资人杰里米·格兰瑟姆在Grantham, Mayo, Van Otterloo & Co. (GMO)公司网站上发表文章称:近几十年内,绿色能源与绿色产业将取代石油,在经济领域及地缘政治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37
12#
 楼主| 发表于 2021-2-11 16:44:20 | 只看该作者
中国减少碳排放的方法和问题 © REUTERS / Kim Kyung Hoon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中国
13:53 2021年01月20日缩短网址
作者: 莉季娅· 斯坦钦科
0 60
上海、江苏、广东以及中国其他沿海省份表示,力争在全国率先实现碳排放达峰,提前完成2030年目标。此为中国实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阶段。
上海市政府上周表示,计划到2025年使全市碳排放总量和人均碳排放达到峰值。据《环球时报》报道,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局长程鹏上周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之后,到2035年,使碳排放总量较峰值减少5%左右。

江苏、广东及其他沿海省份也提出类似计划。据新华日报社旗下“北京西路瞭望”微信公号报道, 在去年底召开的江苏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上,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在对2021年工作划重点时,特别指出江苏要在全国率先实现“碳达峰”的目标。他表示,作为经济大省,要坚定不移推进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努力在全国达峰之前率先达峰。该报道称,“据专业人士分析,按照强减排、一般减排等两种情景,对未来十年(2020-2030年)碳排放量进行预测,强减排情景下预计将于2025年达碳排放峰值,一般减排情景下将于2027年达碳排放峰值。”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国际能源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黄晓勇教授接受卫星通讯社采访时表示,要实现这些雄心勃勃的目标,需要所有经济主体共同努力,首先是调整能源结构。

他说:“首先,能源结构需要进行大的调整,朝着更加低碳化的方向发展,提升可再生能源的比例。其次,能源的增量恐怕也需要控制在一个范围之内,同时尽可能优化节能技术。 我认为实现这一目标还是具有相当大的难度,这些前提条件若是只能满足一个恐怕是不行的。因为目前我国的经济增长压力不小,而经济的大幅增长会导致能源消耗和资源消耗进一步增加。在这种情况下,若要实现低碳化,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还是很难的。”
黄晓勇指出,减少碳排放与实现经济增长和生产发展目标在某种程度上是对立的。因此,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减排速度可能大不相同。

他表示:“我认为在这方面肯定需要规划顶层设计,即减少资源消耗多的产业,降低它们在整个经济当中所占的比重。像上海一些比较发达的城市应该说还是有一定的基础和条件可以做到,不过难度确实比较大。而在欠发达地区首先面临的则是发展经济的问题,对他们来说发展低耗能高效率的高科技产业会因为基础较差而受到限制,所以会从中低端产业入手,来扩大经济发展的规模,这也就导致降低能耗和实现减排的压力更大。总的来看,这一目标的实现涉及多方面领域,我们还是需要一个顶层的总规划。”
“北京西路瞭望”写道, 从实现条件看,实现碳排放达峰有两个必要条件,一是单位GDP碳排放年度下降率大于GDP年度增长率,二是单位能耗的碳排放年度下降率大于能源消费年度增长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37
13#
 楼主| 发表于 2021-2-11 17:14:22 | 只看该作者
中国承诺减少碳排放,但仍再次遭批 © AP Photo / Andy Wong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中国
22:00 2020年09月23日(更新 00:44 2020年09月26日) 缩短网址
作者: 莉季娅· 斯坦钦科
0 54
中国正准备启动其首个排放权交易计划。该计划最初仅涉及能源领域。尽管这一计划是为了改善本国气候状况,但西方专家已开始提出批评。许多人甚至认为环境问题可能会更加恶化。卫星通讯社记者带着造成这种担忧的原因以及中国的新环保计划有效性等问题采访了中国生态学家。
九月初中国生态环境部宣布开始发展碳市场。据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介绍,建设全国碳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今年,中国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抓紧启动上线交易,生态环境部将在确保碳市场平稳有效运行基础上,在“十四五”期间加快扩大碳市场参与行业和主体范围,逐步增加交易品种。

李高还指出,中国将完善达峰相关考核和保障措施,在“十四五”和“十五五”期间督促地方和行业抓好落实。中国还将推动完成《巴黎协定》实施细则谈判,100%承担自己的义务。

作为该计划的一部分,计划降低排放支付,以使尽可能多的公司加入该计划的实施。当有足够多的公司加入该计划后,国家计划逐步收紧措施。 排放费用的降低引起了国外批评者对该计划的批评。 许多人甚至对该计划可能阻止中国履行《巴黎协定》所规定的义务表示关切。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国际能源与环境战略研究中心主任许勤华就此指出,疫情过后,经济恢复后排放增加没有什么异常。

许勤华主任说:“只要人类进行工业经济活动,那么就有可能造成碳排放的增加。比如疫情期间大家都居家隔离,停止活动和工业生产,自然碳排放量也就随之下降。所以不只中国的碳排放量会增加,欧美国家自己的碳排放量总额也是要增加的,在这方面他们是攻击不了我们的。”
截至2019年底,中国碳强度较2005年已经下降了48.1%,非石化能源占比达15.3%,均已提前完成承诺的2020年目标,并且为实现2030年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奠定了良好基础。李高月初透露的这些数字表明,到目前为止,中国不仅实现了目标,而且还超额完成了计划。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在2009年提出,到2020年,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到45%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在2015年,中国进一步提出,到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

此外,正如许勤华专家指出的那样,在进行环保方面的计算时,需要考虑中国的具体情况,它可能与其他国家有所不同。

许勤华主任说:“与其他国家不同,中国把电力单独列为一种能源品种来计算。原因在于我国的电力实在太大,一年的装机容量差不多等于英国十年的装机容量。所以当我们把碳市场跟电力进行挂钩,据我所知,还把碳市场、碳交易、碳价格跟 LNG进行挂钩,这都说明我们的方案确实落地。”
许勤华专家还提醒说,根据人大发布的《“一带一路”绿色发展指数》报告,“ 一带一路”国家绿色发展整体水平有明显提升,但与OECD国家相比仍然有明显差距。而中国的水平目前就介于OECD发达国家和“一带一路”国家之间,并且越来越靠近发达国家。这也说明中国的绿色低碳发展确实是有成效的。而且此次疫情也促使大家达成共识,即不能再破坏地球环境,毕竟人类还需要在地球上生活,包括我团队的同事也在全国各地积极宣传。

应当指出,尽管中国一直在强调环保在其政治议程中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实施,并且从原则上讲,近年来中国碳排放量的减少显而易见,但这并没有阻止西方专家和媒体继续在环境问题上攻击中国。

在这方面,中美两国领导人几天前在联合国大会上的讲话具有相当的象征意义。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重申了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并承诺增加对《巴黎协定》的义务。中国现在的目标是到2030年使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

而特朗普在同一场合进行的简短讲话中有很大一部分专门用来攻击中国。他的一些指控涉及中国温室气体排放问题。
--------------------
中国或引领绿色能源转型 © CC0
中国
00:17 2020年06月23日(更新 02:04 2020年06月23日) 缩短网址
作者: 列昂尼德 •科瓦契奇
0 70
在新冠病毒流行期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了四分之一。然而随着经济逐步恢复正常,大气排放又恢复到了危机前的水平。这是来自麦肯锡McKinsey报告作者的评估。他们认为,各国现在需要转变生产和GDP增长模式,以使其更有益于环境。

麦肯锡报告指出,未来十年各国需要进行根本性改革,以实现其先前宣布的减排目标。而目前出现的局面 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可以重新审查我们自身的能源消耗,并让生产活动对环境更安全。据国际能源署预测,由于为应对COVID-19疫情而采取的限制性措施导致2020年生产活动、货物运输和旅游业指标下降,全球能源需求将下降6%。同时预计全球二氧化碳(CO 2)排放量将减少更多,为8%。
全球企业正在加入绿色经济复苏计划。 5月总市值超过2.4万亿美元的155个跨国公司签署了一份联合声明。他们在报告中呼吁世界各国领导人在制定刺激经济措施时,不仅要着重于GDP绝对值指标,而且还要着重于保护气候的必要性。现在不仅气候学家,而且企业家也都证实:今年油价跌至历史低位恰好是每个人考虑基于煤炭和碳氢化合物消耗的旧能源开发模式前景如何的时机。

一直在碳氢化合物消耗量上居首位的中国在减少排放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麦肯锡的数据显示,二月份是中国疫情的高峰期,其排放量下降25%。但报告作者也担心,随着中国生产和经济活动的恢复,排放量会迅速升至危机前的水平,甚至有可能超过危机前的水平。因此绿色和平组织称,2020年前五个月中国将其潜在的燃煤发电量增加48吉瓦,是2019年新投产煤电装机总量的1.6倍。的确在这48吉瓦的新建燃煤电厂中,只有14.7吉瓦的燃煤发电能力还处在建设中。其余的或者在计划阶段或者在批准阶段。

煤炭实际上仍然在中国能源平衡中占主导地位。但是中国正在积极增加其绿色能源的份额。正如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国际能源与环境战略研究中心主任许勤华在接受卫星通讯社采访时指出的那样,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以前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因此现在它很可能引领世界向清洁能源的过渡。

许勤华主任说:“自疫情开始至今,根据我国调查所释放出来的声音和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说明中国不仅重视低碳经济和绿色发展,还将环境保护上升为中华文明观如何与地球和自然融洽生存的哲学理念。无论是在生产消费还是其它人类活动方面,这一理念都对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实际上国家一直对发展绿色清洁能源从战略高度予以大力支持,这一点早在我国的‘一五’计划就有体现。只不过在制定‘十一五’规划后,开始加大行政执行力度,比如‘十一五规划’制定了GDP能耗强度下降20%左右的约束性目标,相当于从法律层面去落实推进,包括《能源法》也在尽快出台。而且目前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规划中,体现了与环境的相容性,包括指标体系的多规合一、多部位协调,然后把绿色发展贯穿整个工业生产活动及老百姓生活的各个方面。落实到实践层面,首先开始的就是实现复工复产当中的绿色动能,即促进绿色经济的复苏。”

在《巴黎协定》框架内中国承诺不迟于2030年使本国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此外,中国同时承诺将非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份额提高到20%。还计划到2030年将GDP的碳强度在2005年的基础上再降低60-65%。
即使中国不能在2050年之前实现绝对的碳中和,中国也很可能成为减少温室气体的世界领导者。中国现在是太阳能电池板生产的绝对领导者。早在2018年中国国家能源局就表示,到2020年将在可再生能源上投资2.5万亿元。这笔钱将主要用于风能和水力发电厂的开发,太阳能发电以及核电站的建设。同时,太阳能发电厂的投资额约为1万亿元。

与2008年的反危机计划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时中央政府拨出约4万亿元用于建设支持GDP增长的传统基础设施,而今年“两会”期间宣布,现行鼓励措施是为了发展所谓的“新基础设施”。首先,这里指的是5G网络、数据中心建设、物联网和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的发展。这样做,一方面,将通过加速数字化来实现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大气排放量的急剧增加。其中,电动运输工具规模的扩大无疑将有助于此。

“新基础设施”发展计划将为电动汽车创建60万个充电站。为这些目标拨出大约100亿元人民币。
----------------------
中国环境绩效指数排全球第120 多项指标有改善 © AFP 2020 / STR
中国
23:04 2020年06月05日(更新 23:05 2020年06月05日) 缩短网址 0 10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莫斯科6月5日电 美国耶鲁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联合发布的2020年环境绩效指数显示,过去10年来,中国的空气质量等多个指标都有改善。

2020年环境绩效指数对全球180个国家进行了评估,评估指标共有32个,包括空气中的PM2.5污染物、饮用水质量、废物管理、树木覆盖面积、二氧化碳排放量等。
中国以37.3的环境绩效指数排在第120位,该指数10年来上升8.4个百分点。

报告指出,虽然中国的空气质量问题仍然严重,但中国对环保的投入让它上升到第120位,领先于印度的第168位。

报告指出,中国减少了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排放,也减慢了温室气体强度增长率,中国空气质量、饮用水安全等指标的。

排在榜首的是丹麦,其境绩效指数为82.5,卢森堡(82.3)紧随其后,瑞士(81.5)排在第三位。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37
14#
 楼主| 发表于 2021-2-11 17:17:05 | 只看该作者
中国将依靠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安全 © AP Photo / Elizabeth Dalziel
中国
22:32 2020年12月22日缩短网址
作者: 列昂尼德 •科瓦契奇
0 103
中国计划通过可再生能源提高其能源安全,中国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表示。他说,中国计划使能源多样化,以保持供需平衡。与澳大利亚和美国关系的恶化,已经威胁到高质量煤炭和液化天然气供应的稳定。
中国能源
© AFP 2020 /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中国国新办发布《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
本周发布了《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其中包括中国将致力于减少碳氢化合物以及化石能源在中国整体能源平衡中的承诺,还强调了在北京和其他七个示范区建立排放交易机制的必要性。排放权交易或碳税被认为是限制排放的有效市场机制:这项税收增加了污染环境的生产成本,并使对绿色能源的投资更有利可图。
就碳税而言,欧盟走在了前列。早在2012年就开始征收运输碳税,例如,每条通过欧盟的航空公司都会被分配一定的碳配额。同时航空公司免费获得配额的85%,但其余15%必须支付。调节碳排放的市场机制在南美也很发达,其中智利和哥伦比亚已经在征收碳税。

但是根据世界银行的评估,如果这些机制在中国得到广泛采用,将能发挥出最大效益。国际能源署同世界银行持相同立场。如果中国系统成功启动,碳定价机制将覆盖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五分之一。中国尚未在全国范围内征收碳税,但白皮书指出的措施表明,尽管中国正在逐步发展,但仍将建立温室气体排放交易机制。中国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指出,今年中国可以将非化石能源在总能源平衡中的比例提高到15.8%。考虑到2012年这一数字仅为6%,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但正如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国际能源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黄晓勇教授所说,总体而言,中国仍然严重依赖化石燃料。黄晓勇教授说:

“可再生能源包括很多方面。从中国的情况来看,近年来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还有进一步的发展潜力。因为中国幅员辽阔,很多地区在风能、太阳能等方面都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应该说前景还是蛮好的。不过目前可再生能源在中国整个能源结构当中的占比还比较低,在一个有限的时间内,我认为可再生能源在能源当中的结构不会太高。”
中国在很大程度上仍将继续依赖煤炭。但这种燃料对环境的破坏最大,因此中国正在逐步减少燃煤发电厂数量,并进一步减少煤炭本身的购买量。例如,自10月1日起河北省采取严格措施控制和减少包括钢铁行业在内的高污染行业的碳排放。省政府要求一些钢厂甚至停产。中国官方还表示,中国大幅减少进口澳大利亚煤炭的原因是环境因素而不是政治因素。

对中国来说,第二重要资源是石油和天然气。长期以来中国依赖美国的液化天然气进口。然而中美两国双边关系的恶化迫使中国采取多样化能源供应政策。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越来越关注俄罗斯。除了确保稳定对华供应俄罗斯蓝色燃料的管道天然气的长期合同外,俄罗斯还增加了对中国液化天然气的供应。例如,9月有8.99亿立方米液化天然气从俄罗斯运往中国,而同期美国仅提供了3.73亿立方米。黄晓勇专家认为,由于短期内中国无法独立提供必要的能源,确保供应的多样化是能源安全的最重要基础。黄晓勇专家说:
“自力更生当然是一个比较好的状况。但是根据中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现在就提出这样一个目标,应该说还为时过早,或者说并不太现实。因为中国的发展潜力还比较大,对能源的需求也比较高,在短时间之内要想实现这样的目标实际上是很难的。所以中国还需要同世界的一些能源生产和出口大国建立比较稳定的贸易合作关系。我认为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这应该是中国能源的一个重要发展方面,不可或缺。”
尽管如此,绿色能源的开发以及环境保护是中国中长期发展的重中之重。在最近有70多个国家领导人参加的联合国气候峰会上,中国承诺在未来10年内将让风能和太阳能发电能力接近现有规模的三倍。 中国在峰会上提到的措施包括到2030年将碳强度降低65%的计划,再一次表明了中国实现自己雄心勃勃气候目标的决心。

---------------------
中国国新办发布《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 © AFP 2020 /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中国
16:15 2020年12月21日缩短网址 0 40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北京12月21日电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1日发布《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全面介绍中国能源安全新战略,能源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等。

白皮书全面介绍中国贯彻“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发生重大变革,能源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介绍中国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携手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和行动。
白皮书由前言、正文和结束语三部分组成,全文共约2.4万字。以中、英、法、俄、德、西、阿、日等8个语种发表,由人民出版社、外文出版社分别出版,在全国新华书店发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37
15#
 楼主| 发表于 2021-2-11 17:20:52 | 只看该作者
国际能源署:全球煤炭需求将在2025年进入平台期 © AFP 2020 / GREG BAKER
经济
15:33 2020年12月18日缩短网址 0  0  0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莫斯科12月18日电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一份报告,预计全球煤炭需求将在2025年进入平台期。

报告说:“根据预测,2025年前全球煤炭需求将保持在约74亿吨的水平上。”
报告称,这将受到三个主要因素的影响。首先,发达经济体加速关停燃煤发电厂;其次,低碳技术因政策加持和成本下降而迅速发展,例如太阳能和风能;第三,煤炭是最便宜能源的观念因天然气价格低廉而发生转变。

与此同时,国际能源署认为各地区的形势不尽相同。在欧洲和北美,煤炭消费将在2021年短暂上升之后逐步下降。在中国,煤炭需求正走向平台期,但在新的五年计划发布后预测将会有所调整。预计印度和其他东南亚国家未来5年煤炭消费将会增加。国际能源署预测,东盟将在2025年前超过美国和欧盟,成为世界第三大煤炭消费地区。
----------------
中日韩——新绿色联盟? © AP Photo / Mark Schiefelbein
经济
17:58 2020年11月14日(更新 13:35 2020年11月16日) 缩短网址
作者: 莉季娅· 斯坦钦科
0 35
对东亚地区来说,这个秋天因各国政府坚决转向气候导向经济而引人注目。中国首先表示,准备在2060年之前把碳排放量清零,接下去日本和韩国决定在2050年之前把碳排放量清零。对这些大型经济体来说,碳排放是经济增长不可避免的后果。中国生态学家认为,各国在绿色发展问题上协作的必要性甚至可能压倒他们之间的分歧。
现实,抑或是不易实现的想法?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9月底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言时表示,中国将在2060年之前达到“碳中和”。日本首相菅义伟和韩国总统文在寅也紧随其后,分别承诺将在2050年前摆脱碳排放。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国际能源与环境战略研究中心主任许勤华认为,在中日韩三个国家中,中国面临的任务最为艰巨。

“目前来看中国的压力相对较大,因为我们的能源需求还在增长,能源结构正在优化。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提出这一目标是展现大国担当。当然,也是基于我们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基础上所设定的”,——许勤华说。
按照世界经济论坛网站上的统计数据,中国2019年的碳排放量居世界第一位——占27.2%。日本的碳排放量占世界碳排放总量的3.3%,位居第5位;而韩国占世界碳排放总量的1.7%,位居第9位。

许勤华认为,中国领土的范围、人口基数以及“世界工厂”的称号,确实使这个任务变得更艰难,但对中国和另外两个国家来说,这个任务都不被视为是完不成的任务。

“目前存在两个变量,一个是经济发展速度和人口增长量;二是科技发展速度,特别是低碳技术的研发。我们可以看到,东亚地区的人口不会像非洲、南亚那样增长,比如韩国和日本都已经达到了峰值,而中国也已经提出要放开三胎的政策。虽然有政策的推动鼓励,但是我们基本已经可以确定人口总量不会出现大幅上升。同时地区经济经过疫情的打击,也需要时间来缓冲。再加上科技的突飞猛进对低碳排放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那么当正面作用大于负面作用时,对于是否能够达成目标,我个人是持乐观预期,并报以相对谨慎的态度”。
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世界经济和政治系兼东方学院教授项目负责人丹尼斯·谢尔巴科夫对日本实施计划的看法有点不太乐观。

“日本现在是世界上碳排放量居第五位的国家,该国能源平衡表的87%依赖热电站。日本核电站因2011年福岛核泄露事故而关闭,只有几个核电站重新启动。2012年日本时任首相野田佳彦在福岛核泄露事故后很快宣布,日本将在2040年前完全放弃核能。因此日本政府在未来10年建议投入运行新热电站。考虑到这两个因素,日本现任首相菅义伟把希望寄托在‘绿色能源’上,也就是说寄托在所谓的可再生能源上。但可再生能源在日本能源平衡表中的比例仅占11%,发展可再生能源需要极大的投资。”
虽然规定了最后期限,但分析师们的看法是韩国无论如何都会施压,从而使中国与他们一起实现“碳中和”。在2049年年底时,摆脱碳排放可能成为致敬新中国建立100周年纪念的最佳礼物。

合作或者竞争?

“除了象征意义外,这些政治责任是对市场释放的强大信号。这尤其涉及到中日韩三个主要的贸易伙伴,三国也是巨大的煤炭销售市场。但这里重要的是指出,中日韩三国政府与近年来的亚洲大型公司步调一致”,——美国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所长、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在《日经亚洲》(Nikkei Asia)上撰写专栏文章中写道。

比如,韩国韩国国民银行(KB Financial Group)、韩国三星物产公司(Samsung C&T)和韩国电力公司(Kepco)已经采取减排措施,放弃煤炭,虽然仍十分依赖煤炭。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生产商——泰国卜蜂集团(CP Group)前阵子承担了达到碳排放为零的责任。不久前,东南亚最大的油气生产商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Petronas)也加入了这些公司的行列之中。
也就是说,我们可以观察到同一个目标不仅把国家任务联合起来,也把商界任务联合起来的过程。

亚洲三个最大经济体是否会为了在环保方面开展合作而联合起来?

“我认为存在这种可能性,——许勤华认为,——因为像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减排和保护地球等主题是国际通用的,是人类绿色发展的命运共同体,决定了我们今后发展的前景,在这方面大家是共同利益大于差异”。
许勤华还相信,合作将超过3个国家的框架。她还介绍了俄中两国在这个领域的协作情况:

“我们可以看到,像俄罗斯还加强了与中国在低碳技术和可再生能技术方面的科创合作,以共同努力改善环境问题”。
许勤华认为,这可能成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日本首相菅义伟和韩国总统文在寅联合地区领导的关键领域。

在本该于今年11月举行但被推迟到2020年11月举行的英国格拉斯哥国际气候会议举办前,关于新领导单元是否已经形成这一点将为外界所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37
16#
 楼主| 发表于 2021-2-16 20:22:09 | 只看该作者
美媒:美国塑料垃圾泛滥危害全球
参考消息  参考消息  2020-11-22

美国《科学进展》杂志网站10月30日刊发题为《美国加剧陆地和海洋塑料垃圾污染》的文章,全文摘编如下:

塑料垃圾影响环境质量和生态系统健康。2010年,据估计,进入海洋的塑料垃圾估计为500万至1300万吨,既有来自固体垃圾处理基础设施不充分的发展中国家,也有来自垃圾产生量非常之高的高收入国家。

我们证实:2016年,美国产生的塑料垃圾量堪称世界之最(4200万吨)。其中14万吨至41万吨塑料垃圾是在美国非法倾倒的;15万吨至99万吨是进口了美国回收材料的国家管理不善所致。算上这些,2016年进入沿海环境的美国塑料垃圾总量,据估算是2010年的5倍,居世界之首。

2010年,美国和欧盟成员这样的高收入国家向海洋排放了大量塑料垃圾。虽然这些高收入国家拥有完善的垃圾处理系统,但是由于庞大的沿海人口和非常之高的人均垃圾产生率的共同作用,仅仅因乱丢垃圾(约占垃圾总量的2%)而进入海洋这一个因素,就产生了大量处理不当的垃圾。根据2010年的数据分析,美国沿海人口产生的垃圾总量是所有国家之最(1380万吨,1.129亿人口)。

此外,美国也是全球第二大废弃塑料出口国。如果进口材料在接收国未得到适当处理,那么美国产生的环境塑料垃圾可能比之前评估的更高。这里,我们估算的是2016年美国所有人口产生的塑料垃圾以及国内非法倾倒的塑料垃圾,加上进口美国回收材料的国家可能处理不当的垃圾的总量。后面两种都增加了陆地与海洋塑料垃圾。

2016年,根据世界银行的估算(3400万吨)和我们对美国的精确估算(4200万吨),美国人口产生的塑料垃圾总量是世界最高的,人均塑料垃圾产生量也位居世界高位(超过100公斤)。

欧盟集体产生的塑料垃圾总量高于印度或中国,尽管人口只有印度或中国的40%。在欧盟28国,人均塑料垃圾产生率接近美国的一半。

在美国,塑料垃圾的处理方式为:填埋(75.4%),焚烧(15.3%),回收(9.3%)。按照这种方式计算,美国产生的垃圾100%得到了妥善处理。虽然这种计算方法在评估如何处理垃圾问题上是有用的,但是它没有考虑乱丢垃圾或非法倾倒或回收垃圾的最终命运。

2016年美国不当处理的塑料垃圾总量介于98万吨至126万吨之间,或者说占塑料垃圾总量的2.33%至2.99%之间。

2016年,世界各国回收利用的塑料垃圾中的近50%是通过国际贸易进行的。2016年,美国向89个贸易伙伴出口了199万吨废弃塑料。88%以上出口到了垃圾处理不当率高于20%的国家。

我们的分析证明:美国向环境排放了巨大数量的塑料垃圾,包括向海洋里,尽管它拥有完善的收集、运输和处理垃圾的基础设施。美国绝大部分居民拥有垃圾收集和回收渠道,然而非法倾倒和乱丢垃圾仍然普遍存在,造成市政用于防范和清洁工作的巨额成本。虽然倾倒垃圾总量仅占所有垃圾的少量百分比,但是仍然数量庞大,因为美国人口产生的固体垃圾居世界之首。

尽管2016年美国塑料垃圾的9.3%得到了回收,但是主要流向较低收入国家的全球市场驱动的出口,最终仍导致了大量塑料泄漏到环境之中。

美国的塑料垃圾产生率居世界之首,公众希望回收这些材料的愿望也非常强烈。丧失出口市场,加上海外不当处理这类垃圾的报道,都越来越清楚地证明了必须投资和修缮美国国内处理这类垃圾的基础设施。国内回收能力在增强,也提出了若干联邦立法,促进和加强回收计划。
--------------------------
董素芬:假改善气候之名行相互较劲之实
时间:2021-02-16 07:22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时事透视

125年前瑞典科学家斯万特·阿尔赫尼斯(Svante Arrhenius)说:二氧化碳排放量可能会导致全球变暖。那时候,这个先知性的警告没有人予以重视和回应,随后工业化恶果便以有形的方式初现。

1992年以后,各种各样恐慌性的气候会议在各大城市召开。《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京都议定书》《巴厘岛路线图》、波兹南会议、坎昆气候会议、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以及巴黎气候大会,各国首脑意识到虽然利益相争犹存,但气候问题更刻不容缓。

在会议召开的这30年间,地球气温上升促使海平面上涨,气候难民暴增,洪灾地震寒潮热浪以前所未有的凶猛态势袭击各国,尤其沿海城市。发达国家推卸责任,发展中国家在艰巨的谈判中亦步亦趋前进。

最具讽刺的是,在2017年,世界第196个“国家”诞生,谓之“垃圾群岛共和国”。成立之初就有12万人响应,他们相信,在15年内,垃圾领土会扩大成为现在的两倍。

事实上光在这几年,全世界已经形成五处这样的垃圾新大陆。新的垃圾岛,除了南太平洋,还遍及印度洋和大西洋。

各国经济奇迹背后都是一堆丢垃圾的荒唐史。

上世纪50年代塑料的发明,加速了人类在通往地狱路上的有去无回。大地遭到了诅咒,塑料制品不易降解,并且以食物链方式回到人类的餐桌上。

多用于保鲜膜、食品袋等的聚乙烯(polyethylene,简称PE);厨房、卫生间水管以及电线电缆外皮的化合物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简称PVC)制备;用于制造水盆、微波炉保护盒等的聚丙烯(polypropylene,简称PP);用于制造灯罩、泡面盒、一次性餐盒的聚苯乙烯(PS),以及用于制造饮料、矿泉水瓶的聚乙烯对苯二甲酸脂(PET),它们都是阴魂不散的聚合物。

就拿美国来说,光消耗瓶装水,一天就达2亿瓶,吸管5亿支,回收率却只有两成;在发展中国家,这一类的塑料制品,回收率连一成都不到。

全球气温上升,令被冰封十几万年的史前致命病毒可能会重见天日,导致全球陷入疫症恐慌,人类生命受到严重威胁。

太平洋岛国图瓦卢居民说,地球上60亿人都应该向我们说道歉。图瓦卢的会议代表哭着向大国哀求:救救我们吧!欧洲探险家在200年前登陆图瓦卢时,宛如置身天堂;而今,这个国家恐怕会永远消失在湛蓝而苦涩的太平洋中。

继图瓦卢之后,位于南太平洋,南接斐济,北临基里巴斯,西望所罗门群岛,由富纳富提、瓦伊图普、纳诺梅阿等构成的九个环形珊瑚岛群,都极有可能相继沉没。再来,还有马尔代夫,还有……

一个个的气候会议,卷入的国家近200个,成果近乎平庸,人类无可奈何地承继着“平庸之恶”。在这恶事上,人人有份,一个都不能幸免,正像罪恶附着于人性一样。

当年小布什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会影响美国经济发展”和“发展中国家也应该承担减排义务”为由,宣布单方面退出《京都议定书》。特朗普更是疯狂直斥气候变化是一场“骗局”,发誓上任后就退出《巴黎协定》。他说到做到了。

气候问题,简单的科学问题骤然上升成了政治问题。

欧洲国家说,好吧,我们达不到减排额度,我们买吧。

美国说,我们是石油大国,岂可减低工厂的排放,煤、石油、自然气等燃料的燃烧?要保就业、提升制造业,那势必和减排目标相抵触。“工业的血液”枯竭,意味着美元的地位被削弱,而美元又是通过石油来锚定的。

一度雄心勃勃想摆脱美元和美国控制的欧洲,争霸不成,反倒阴差阳错成就了一个大国的崛起。

所以,拜登刚上任就提出了2万亿美元的气候行动计划,用于基础设施、清洁能源等重点领域的投资。同时,他也已经叫停了价值90亿美元的美加输油管道项目“拱心石XL”(Keystone XL)。《巴黎协定》将重塑世界的利益分配格局,拜登政府很清楚,美国不能错失良机。

30年来,治理环境问题上成效几何,大家心里清楚。30年来做不了的事,以后会做得更好吗?

大体能吃能用的,人类都已经离不开石油。地底生长的植物需要的化肥,奶油中的香精、色素,甚至药品制备和口香糖;无论春夏秋冬的衣服和面料,涤纶、棉纶、腈纶、丙纶、维纶和氯纶等;墙体、家具表面的油漆,清洁用品如洗面乳、洗发水、洗涤剂、面霜、口红等;燃料炼制出来的汽油、柴油、煤油、润滑剂、轮胎和沥青等,还有前面所述的塑料用品,无一不是石油裂解经加工而成。

生态系统不具修复性,地球不会自我更新,更无法重启,坏了就是坏了,人类再也回不到100年前的美丽家园。

大国之间竞争,小国跟着遭殃。假改善气候之名,行相互较劲之实,在气候污染问题和处理上,各国领导人手段花样百出,撒赖放泼,说一套做一套。

“国家自主决定贡献”报告指出:各方所贡献的减排量,距实现本世纪末将升温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下的目标仍有差距。

凡发生的必留下痕迹。无论用尽多少方式,也挡不住排山倒海而来的污染。没有哪一国可以制止和阻挡这些垃圾的生产和使用。无耻的是,我们天天随手将垃圾一扔,想都不想就制造了多少恶行和苦果;还说,我们一起来保护环境和地球吧。

作者是厦门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37
17#
 楼主| 发表于 2021-2-17 01:29:40 | 只看该作者
科学家质疑生物聚合物和生态塑料的环保性 © Ruptly . Sputnik
科技
16:17 2021年02月16日(更新 19:01 2021年02月16日) 缩短网址 0  0  0
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军事学院生物教研室主任约翰·温斯坦组织了一项野外实地研究,目的是测试各种塑料在大自然中的分解速度。

© AP PHOTO / PAOLO SANTALUCIA
海洋保护组织:去年超15亿只废弃口罩流入海洋

为此,温斯坦把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现代聚合物物品放到了阿什利河的盐沼地。 他在学院官方网站上描述了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发现,生物聚合物实际上并不像人们所说的那样环保。
例如,聚丙交酯物极耐外部环境。
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工业生态学家苏(Sangwon Su)解释说,许多"可生物降解"塑料实际上需要通过特殊技术回收。 例如,聚丙交酯应放置在温度高于49°C的堆肥中。而用石油制成的塑料在阳光的作用下会受到破坏。
苏所做的实验表明,普通的碳酸水塑料瓶需要2.3年才能在太阳紫外线影响下在海洋中溶解。
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毒理学家马克·哈恩(Mark Hahn)则认为,塑料的快速分解也是危险的,因为分解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的微塑料。
目前还不清楚微塑料对健康造成何种影响。
科学家们担心塑料微颗粒会随着食物进入血液。
环保主义者尚未计算出塑料耐久性及其转化为微粒两者之间如何才能保持平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37
18#
 楼主| 发表于 2021-2-18 00:44:53 | 只看该作者
蒋高明:关于食物安全问题的20个基本判断
2021-02-17 09:07:22  来源: 蒋高明“今日头条”号   作者:蒋高明

  1. 围绕食物链,人类发明并合法使用的化学物质高达五六万种,这些物质中99.9%以上可以用生态的办法替代。大量石化农资搭载食物链进入生态环境和人体,导致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下降、人体健康受损等。

  2. 农业在医学的上游,目前医院里大量增加的病人尤其白血病、癌症、性早熟、不孕不育病等与食物环境恶化有很大的关系,而遗传因素是次要的。

  3. 公众对食物安全真相并不了解,疾病名词越来越多,说明造成疾病的病因越来越复杂。人类是用自己在做一个巨大的试错实验。

  4. 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抗生素所达到的目的都是对抗,是灭杀。在消灭了所谓的目标病毒、细菌、害虫、杂草、寄生虫后,也大幅度破坏了自然生态平衡,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

  5. 全球变化直接的诱因是工业革命,而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所谓绿色革命,即食物生产模式改变,导致了全球性气候变化与环境污染。

  6. 人类上千上万年保留的传统种质资源和驯化动物品种,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其直接原因是杂交与转基因技术应用,是种子公司垄断导致的必然结果。

  7. 过去不干不净吃了没病,是因为食物中基本不存在非食物性化学物质如有机农药、塑化剂、重金属等,现在是干干净净吃了积病,长期下去还可能吃了要命。喝假酒丧生出现年轻化趋势,医生判断酒精中毒,其实是劣质白酒中的非酒精成分起了主导作用。

  8. 每年农村出现的数百万白血病儿童,与劣质食物充斥学校与乡镇超市或小卖部有很大的关联。遗憾的是,这个终极原因农民并不知情。

  9. 久放而不变质的食物有防腐剂的功劳,但多种防腐剂与其它化学物质,如农药、激素、抗生素的综合作用,人类目前并没有做过安全实验。

  10. 那些欺骗舌头的发明如甜味剂、增鲜剂、香精等,其混合使用的安全性尚没有通过实验验证,其安全性结论是推导出来的,是建立在少量或微量即安全这一判断标准之上的。

  11. 向饲料添加重金属,是重金属进入土壤进而进入人体的重要途径。其实动物饲料不必要添加这类物质,所谓微量元素,长期使用就会变成污染元素尤其重金属污染。

  12. 种地人口比例不断下降,让少数人养活多数人的趋势短期很难逆转,随着农村老龄化进行,青壮年农民不愿意从事农业,今后食物安全形式将更严峻。

  13. 世界上最发达国家美国的食物安全并不乐观,该国大量投入医学上的费用已经远超过食物,其寿命已经在发达国家垫底,该国出现的高达三分之一以上的肥胖人群,就说明该国的农业模式是不可取的。遗憾的是,我们正在努力走美国工业化农业道路。

  14. 食物安全监管带有严重的滞后性,监管重形式、轻内容。检测机构只对样品负责,抽检时一查一个准,送检时大部分能通过,就说明根子还是在食物本身,在于食物是用什么样的办法生产与加工出来的。

  15. 消费者贪图便宜购买所谓价廉物美食物,无疑加大了健康风险,如农村儿童白血病、喝劣质白酒丧生等可能就是图便宜造成的。

  16. 食物安全的程度要看投入的优质劳动力多少,尤其40岁以下的青壮年劳动力。投入的优质劳动力越少,说明可以替代的技术就越多,而替代技术中多离不开石化物质的影子。如无人机喷洒农药和除草剂,劳动力是节省了,但生态环境与食物链遭到污染。

  17. 解决食物安全问题必须是人民群众大规模地参与,是人民战争,生产者、流通者、消费者、政府、科学家、医生都有责任。全民大健康工程需从食物源头抓起,从生态环境抓起,让化学合成物质远离人类食物链,从源头减少病人数量,全民免费医疗并不难实现。

  18. 年轻人不愿进入农业领域是个危险的社会信号,将会加重政府的各种负担。而目前的农业模式不可能吸引年轻人。要让农民不进城,必须在家门口的收入高于进城打工,年轻人在乡村有稳定的收入、住别墅、吃有机食物,孩子得到良好的教育。这样的话,中央用于乡村振兴、国土整治、环境保护等有关的各项经费要投到农村,创造更多的就地就业机会,而不能继续投向城市。

  19. 石化类农资利益链包括农资工厂、运输业、分销商、兽药厂、医药厂、医院、墓地、房地产商;健康食物相关链环保、健康、乡村振兴、养生与家庭和谐。

  20. 优质安全食物的生产、加工、销售、物流等产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生态农业是生态文明建设中最核心的部分,人类告别食物链百年石化污染将从中国开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37
19#
 楼主| 发表于 2021-2-24 00:19:10 | 只看该作者
中国在逐渐减少煤炭使用量 © AFP 2021 / PETER PARKS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经济
21:24 2021年02月19日(更新 21:35 2021年02月19日) 缩短网址
作者: 列昂尼德 •科瓦契奇
0 73
根据惠誉评级机构季度报告,2020年,煤炭在中国总能源平衡中的份额首次下降到50%以下。据悉,非化石类能源所占比例为34%。惠誉认为,2021年煤炭占比将最少下降3%,可再生能源在总能源平衡中将得到增加。
中国承诺,将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但一些西方分析师对此持怀疑态度,他们指出,中国依然主要依靠煤炭。2018年,从事煤炭发电研究的国际CoalSwarm组织对太空照片进行分析后指出,中国似乎在积极建设新的发电站,如果启动,煤炭总发电量将增加25%。也许,西方分析师其中也依据该研究结果得出结论,中国的煤炭电站较新(甚至算出平均年龄是14年),因此,不要期待很快能够脱离煤炭发电。

尽管如此,中国政府还是在逐渐限制煤炭发电站的数量,甚至从刺激GDP增长角度看,电站建设在危机时段可能非常有用,并解决短期问题。2017年,国家发改委下令,应减少煤炭发电。此外,发改委还宣布,不再建设新的发电产能。根据政府规划,到2020年,煤炭电站总的发电量不应超过1100吉瓦。
此外,去年年末中国发布新时代能源发展《白皮书》。其中讲道,中国将继续缩减碳氢化合物排放,缩减化石能源在总的能源平衡中的数量。在某些地区,比如河北省,针对高污染领域、其中包括钢铁工业的碳排放推出了严厉的监控措施。省政府甚至要求一些钢铁厂停止生产。北京宣布,中国减少进口澳大利亚煤炭,原因是保护生态而非政治因素。

甚至不到两年前还很少有人相信,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可能缩减能源平衡中的煤炭占比,哪怕缩减到50%。惠誉报告让人有理由相信,中国面对减排问题的严肃性。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国际能源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黄晓勇在接受卫星通讯社采访时指出,目前,所有相应措施都是为了实现野心勃勃的碳中和目标。

他说:“我国目前已经制定了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那么各项政策措施也都将围绕着这一目标的实现来服务,因此在具体的产业发展当中也会表现出逐渐明显的倾向。我个人认为目标原则上来看是应该能够如期实现的,但是在具体落实层面是否会一帆风顺,可能还有待于观察。”

中国在积极发展“绿色能源”。近两年,在此领域投资超过2万亿元人民币。目前,中国是世界太阳能板生产的绝对领先国。此外还在积极发展水电、建设风电站。据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测算,未来十年仅海上风能就将增加到234吉瓦,而且中国将占其中的1/5。但黄晓勇教授认为,化石燃料长期看还将是中国能源的支柱,向清洁能源载体快速转型不会一蹴而就。

他说:“我认为在中短期内或者5-10年内,化石能源仍然还是主力。虽然近年来中国在新能源的发展方面投入很大,甚至还出现了产能过剩的状况,包括弃风弃光现象。但是总体来看,光电、水电、风电这些新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并不多。要想短期内超过传统的化石能源恐怕是有难度的,其中所需要的时间也取决于技术进步的程度和成本下降的情况。”
实践证明,技术进步暂时还无法为可再生能源的可靠性提供完全的保障。比如美国德州,25%的能源消耗来源于风能发电,但它们遭遇真正的能源危机。因气温极低,该州差不多一半的风能发电机因结冰而失效。其结果是,200多万人留在无电无供暖的家中。中国是各类气候条件兼具的大国,能源多元化是提高自身能源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鉴于此,对中国来说,石油和天然气在未来一些年中的作用将越大越大。长时间里,中国一直期望从美国进口液化气。但中美双边关系恶化迫使北京实现供应渠道多元化。中国也越来越盯住俄罗斯,除长期管道“蓝色燃料”供应合同外,俄罗斯也在加紧向中国出口液化气。2020年,供应量增加了一倍,达500万吨。这样,俄罗斯已经进入中国前五液化气供应国行列。除俄罗斯外,中国还从澳大利亚、卡达尔、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购买这种产品。
-----------------------
中国正大力发展电动运输 © REUTERS / STEPHANE MAHE
政治
20:30 2020年11月03日(更新 20:36 2020年11月03日) 缩短网址
作者: 列昂尼德 •科瓦契奇
0 100
中国发布了到2035年新能源汽车发展路线图。该计划提出了五个战略目标,包括提高创新潜力和改善相关基础设施。该计划的主要目标是将电动汽车的平均电耗低至12千瓦时/百公里,并在2025年之前使新能源汽车的销售份额达到汽车销售总数的20%。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中国领导人重申了减少排放和应对环境污染的承诺。中国的目标是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汽车是造成环境污染的最主要原因。据统计,中国道路上有3.6亿辆各类机动车,其中汽车2.7亿辆。中国是道路上汽车数量的世界领先者。尽管中国在新能源汽车的销售方面也处于领先地位——中国占此类汽车全球销量的55%,但增长潜力仍然很大。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去年全国道路上出现了2800万辆新车,其中120万辆是新能源汽车,略超4%。另外,这些汽车中很大一部分是所谓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它们是既装有电动机又有减小体积的内燃机的汽车——供电池用完时使用。一方面,这类汽车无疑比仅带有传统内燃机的汽车更环保,但是,另一方面,它们显然不能满足碳中和。
中国政府制定的新计划涉及纯电动汽车的开发。该计划提出一个目标:到2035年这类汽车销量将超过其他车型的销量。此外,同一年将完全禁止汽油和柴油发动机汽车的销售,唯一的例外是混合动力车。

最初中国政府通过对制造商和消费者的各种补贴,积极刺激汽车工业发展新能源。这些措施一开始在吸引人们使用此类产品方面收到了效果。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仅靠补贴不足以促进创新。2019年给每辆续航里程为300至400公里的电动汽车的补贴减少了60%以上,达1.8万元人民币(2676美元)。给续航里程400公里或以上的车辆的补贴减少了50%。对动力储备不足250公里的汽车不再给予补贴。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国际能源与环境战略研究中心主任许勤华在接受卫星通讯社采访时指出,现在中国为发展环保运输业制定了更雄心勃勃的战略,其中市场机制起着重要作用。

许勤华主任说:“近年来我国对新能源汽车的扶持力度非常大,从早期的补贴政策(即扶持幼稚产业)发展到第二阶段的补贴退坡,而当前在‘十四五’规划的发展结构调整以及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下,包括发挥对全世界负责任的大国担当以及实现2060年前的碳净中和目标,我国的新能源汽车进入了发展的第三阶段。政府更多地是发挥引导性作用,通过相关政策设立目标,使市场这一看不见的手越来越发挥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我想新能源汽车应该说是达到了一个爆发期的增长时间。”

新计划提供了五个战略目标的解决方案。首先是增强自身创新潜力。目前中国汽车制造商严重依赖国外技术和零部件。而且基于自行设计的新能源的汽车质量不是很高——动力储备小,舒适度和可靠性低。其次,计划创建一种新型的工业生态系统。这意味着电动汽车的生产和运营应依靠完善的内部供应链和一系列售后服务——从零部件的供应到电池的更换和处理。
完善基础设施系统的目的是让使用新能源的汽车变得更加方便。 2019年中国平均日增约1000个充电点。到年底此类充电站的数量将超过100万,并且这一过程还将继续下去。许勤华专家强调,深化对外开放与合作必将增强中国制造产品的创新潜力和竞争力。

许勤华主任接着说:“从能源的角度来看,中国已经基本完全对外开放了上中下游产业,今后也将继续保持对外开放的形式,而不是走保守和封闭式的路线。因为整个电动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都处在发展的过程当中,所有的技术都是需要相互借鉴,需要广阔的市场来应用。中国与其他国家都有各自的优势,只有相互补充,我认为才能得以发展。今后的汽车行业将不同于以往的传统汽车行业,比如说电池、汽车制造本身包括后端的使用和商业模式,都将完全地整合到一起。从当前来看,我们此次推出的政策当中提到将加大充换电的基础设施布局。这说明我们不仅是从交通结构的调整当中去看待问题,实际上是把产业能源和交通结构结合起来进行变革,包 括在新能源汽车领域。”
为了使电动汽车真正改善环境,必须与环保行业一起发展能源动力。众所周知,如果用燃煤发电来满足不断增长的电力需求,那么减少汽车尾气排放的积极效果就将被抵消。中国政府正在认真考虑这一问题。中国计划到2025年将煤炭在本国总能源平衡中所占的比例降低到52%。在这一年到来之前,非化石可再生能源应满足该国全部电力需求的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37
20#
 楼主| 发表于 2021-3-14 23:40:46 | 只看该作者
2018诺贝尔经济学奖公布,气候变化、科技创新与经济增长学者获奖

知乎  DeepTech深科技








10 月 8 日,斯德哥尔摩时间上午 11 点 45 分,诺贝尔经济学奖在瑞典皇家科学院揭晓。美国经济学家威廉·诺德豪斯(William D. Nordhaus)和保罗·罗默(Paul M. Romer)获得了 2018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理由是他们“将气候变化和科技创新整合进了长期宏观经济分析中”。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来源:诺奖官网)
通常,诺贝尔经济学奖与高科技都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然而,在这个世界经济学最高奖迎来 50 周年华诞之际,瑞典皇家科学院却关注了气候变化、科技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这是因为,今年的诺奖主题是:当代人类命运最基础、最紧迫的命题——全球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增长以及全人类的福利。而诺贝尔评奖委员会对于这个问题给出的答案是,要关注气候变化和科技创新。
他们是这样解释的:经济学最核心的问题之一是资源的稀缺性,而稀缺性与自然和知识有关。前者决定了我们的生存条件,而后者决定了我们利用这些条件的方式。诺德豪斯和罗默都是学术成果汗牛充栋的学者,但他们获得诺奖却是因为他们开拓的研究方法,是分析自然(气候变化)和知识(科技创新)与市场经济之间长期影响的必要工具。
诺德豪斯:敬畏自然方能长久繁荣
人类活动对全球气候的影响已经持续了上百年,而且,在未来,这个影响“不论如何,都将依然显著”。
上世纪 70 年代,关于人类活动影响气候变化的证据逐渐多了起来。刚刚博士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开始任教于耶鲁大学的诺德豪斯——一个“在任何宏观经济领域都将做出重要成果”的学者,决定将气候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作为自己未来的研究方向,从此开始了在这一领域的“独自探索”。
为此,他决定发明新的方法论,来研究经济发展为何会导致气候变化,以及气候变化将会对社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这便是综合评估模型(Integrated Assessment Model, IAM)。这个模型后来成为了气候变化影响评估方面最重要的研究和评估工具。当全世界都开始关注气候变化时,他们发现有一个名字被反复引用——诺德豪斯。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丨诺德豪斯(来源:Wikipedia)
诺德豪斯的模型包括了3个模块:
  • 碳循环模块——碳排放如何影响大气碳含量
  • 气候模块——二氧化碳和其它温室气体的含量如何影响地球的能量平衡
  • 经济增长模块——气候政策如何影响经济增长及其碳排放
诺德豪斯的模型发展出两个版本,即“气候经济区域综合模型”(Regional Integrated Model of Climate and the Economy,RICE)和“气候经济动态综合模型“(Dynamic Integrated Climate-Economy,DICE)。他为气候变化开出的药方是:从排放许可制度转向征收碳排放税。最新的 DICE 模型显示,只要政策得当,气候政策将会对碳排放造成显著的影响: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丨基准:并不新增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最优:开征令全球福利最大化的碳税;斯特恩:开征令全球福利最大化的碳税(更侧重于未来世代、而非现在世代福利的最大化——《斯特恩报告》);T < 2.5:开征将全球气候变暖限制在 2.5°C 以内的碳税,全球福利最小化(来源:POPULAR SCIENCE BACKGROUND)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来源:POPULAR SCIENCE BACKGROUND)
巧合的是,就在诺德豪斯获得诺奖的当天,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刚刚在韩国仁川发布了《全球升温 1.5°C 特别报告》。这份引发全球媒体关注的重磅报告,也基于并引用了诺德豪斯的研究成果。BBC 在其网站首页上这样评价这份报告:“为拯救地球免于气候灾难发出了终极警告;而卫报的标题则是“限制气候灾难,我们还有 12 年的时间“。
罗默:发展科技才是强国之本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丨罗默。在经济学界,罗默的名字基本上是和“内生增长理论”(Endogenous Growth Theories)联系在一起的。每一个学习宏观经济的学生,都绕不开罗默的理论(来源:Wikipedia)
长久以来,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率差异是非常大的。如下图所示,1960-1985 年间,新加坡的人均收入增长率可以比乍得高 10%——后者干脆是负的。
传统经济学认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劳动力和资本的规模报酬是递减的:工人价格会越来越贵,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收益会越来越少,因此假以时日,大家的人均收入增长应该趋同才对,不会出现持续增长。然而,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如今,新加坡的人均收入已经达到了美国的 150%,而菲律宾依然不到 15%,乍得还是 4%。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来源:POPULAR SCIENCE BACKGROUND)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发展差异呢?罗默给出的答案是:知识。
上世纪 80 年代初,还在芝加哥大学读博士的罗默开始了“内生增长理论”的发展——技术进步不只会从外部输入,还会由有目的的市场活动在内部创造。在新古典经济学中的资本和劳动(非技术劳动)的基础上,罗默和其他经济学家一道,又增加了两种增长因素——人力资本(以受教育的年限衡量)和新思想(用专利来衡量,强调创新)。
其中,知识这种要素是非竞争和非排他的——一个人使用知识,不会妨碍别人对知识的使用(比如工程师同时只能受雇于一家企业,机器只能在一个工厂工作,但知识不会),也无权排除他人使用和自己一样的知识。当这种要素投入生产,就会产生强大的正外部性,带来规模报酬递增,实现持续的经济增长。
罗默最大的成就是,他提出了由新技术推动的商品和服务的新思想可以在市场经济中孕育,以及内生的技术进步将如何影响经济增长,又需要什么样的政策环境来鼓励这种技术进步。
罗默认为,适应新思想孕育的市场应该鼓励边际成本下降极快的技术或商品:初期的蓝图需要很大的投入,后期的复制则成本很低。例如,只要攻克了设计一台机器的方法论,就可以源源不断地以有限的成本生产机器。而技术的积累将带来长久、持续的增长,这是单靠资本无论如何都做不到的。这个在现在被广泛接受的结论,在当年可谓一声惊雷。
1992 年,罗默在世界银行发展经济学年会上,进一步把上述思想运用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战略的研究中,并认为:能否提供和使用更多的创意或知识,将直接关系到一国或地区经济能否保持长期增长。
有趣的是,尽管给诺德豪斯和罗默颁发诺奖的呼声一直很高,诺奖委员会一直打不通诺德豪斯的电话。而罗默在听说自己获得诺贝尔奖后,以为是有人在耍他。淡定之后,这位相信技术力量的经济学家对气候变化发表了观点。他认为,达成联合国 1.5°C 的升温目标是完全有可能的:“一旦我们开始尝试减少碳排放,我们就会惊叹于这根本没有想象的那么困难……今天我们所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人们总觉得保护环境是如此昂贵,如此艰难,所以人们只想忽视这个问题,假装这个问题并不存在。但只要我们决定去做,人类就有能力取得令人惊叹的成就。”
参考:
POPULAR SCIENCE BACKGROUND. The Royal Swedish Academy of Sciences. The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 2018.
List of countries by GDP (PPP) per capit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countries_by_GDP_(PPP)_per_capita
2018 Nobel in Economics Is Awarded to William Nordhaus and Paul Romer,https://www.nytimes.com/2018/10/08/business/economic-science-nobel-prize.html
Final call to save the world from 'climate catastrophe',https://www.bbc.com/news/science-environment-45775309
《IPCC 全球升温 1.5C 特别报告》,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018
张海玲, 刘昌新, 王铮. 气候变化综合评估模型的损失函数研究进展.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8,14(1): 40-49
陈永伟,保罗-罗默 一位靠“内生增长理论”赢得诺奖的大师,界面新闻


发布于 2018-10-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测试| 主人公论坛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京ICP备14052571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