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公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焦典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双危机→市场经济一般规律显狰狞 溃供给侧改革 负债率335%

[复制链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39
21#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7 01:15:24 | 只看该作者
中国将减少刺激措施? © AP Photo / Mark Schiefelbein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经济
20:43 2020年12月16日(更新 20:48 2020年12月16日) 缩短网址
作者: 列昂尼德 •科瓦契奇
题目: 新型肺炎疫情 (2129)
0 30
随着对经济前景信心的增强,中国将减少新冠疫情后为恢复经济所采取的刺激措施。在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即将召开之际,中国社科院建议中国在2021年将预算赤字削减至3%。中央政府可能还会减少地方政府债券发行量。
在今年5月举行的“两会”期间,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旨在刺激经济的财政和其他措施。首先,预算赤字数十年来首次增加至GDP的3.6%。此外,中央政府还批准了1万亿元人民币的专项国债抗击疫情。另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增至3.75万亿元。这些资金用于刺激投资。还出台了一揽子财政福利支持企业和百姓。个人免税收入最高限额提升到五千元。包括增值税在内的税率也降低了。总体而言,财政刺激措施约有2.3万亿元。最后,中国政府要求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增加至少40%。

© REUTERS / THOMAS PETER
专家:中国经济第四季度强劲复苏,预计全年增速将超世行预期

这些措施已被证明是有效的。在第一季度出现下滑之后,中国经济随即开始增长,复苏速度逐月增加。 11月份工业生产同比增长7%,高于10月份的6.9%。11月份零售额增长5%。 出口增长更快。由于许多国家疫情仍然严重,生产萎缩,依靠中国进口弥补了国内短缺。因此11月中国的美元出口额同比增长21.1%,为自2018年2月以来最大增幅。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而失业率下降到2019年12月的5.2%。
总的来说,根据预测,到今年年底中国经济增长有可能达到2%。明年中国GDP可能增长近7%或8%。中国商务部专家梅新育在接受卫星通讯社采访时指出,经济复苏的良好结果表明,对专项刺激措施的需求正在减少。

梅新育专家说:“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经济复苏的态势强劲,比我们预期要好得多。预计明年这些超常规的刺激经济措施退出舞台,可以说是时机成熟。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有能力走向经济更加可持续务实发展的方向,给全球实体经济提供更加稳定的支持。”
支持经济的财政措施除其有效性外,还有一个缺点。目前中国政府面临预算支出增长而预算收入下降的情况。在地方政府这一级,这个问题尤为严重。按照中国财政部前副部长张宏利的说法,在2020年的前10个月,约60%的案件中地方政府依靠新借款偿还旧债。上半年地方政府控制公司的债务增加3.7万亿元,超过2019年全年的3.3万亿元。正如梅新育专家指出的那样,应该及时取消激励措施,否则它们将在经济中衍生出新的问题。

梅新育专家解释说:“今年受疫情的影响,我们在当时那种不确定的情况下采取了一系列超强力度的财政货币政策,以推动经济稳定增长。可以说这些刺激措施在当时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这些超强力度的财政货币政策措施也潜藏着巨大的风险。待经济逐渐复苏、预期正常化的时候,我认为这些措施就需要取消了。首先,财政政策的过度放松有可能会削弱各级政府的财政纪律,导致财政支出用到一些低效、无效甚至逆效的项目上,给未来留下很大的债务负担。其次,货币政策的过度放松有可能会制造泡沫,导致经济资源走向错误方向,过多投向虚拟经济部门,而不是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因此考虑到我们经济稳增长的效果已经实现,我认为可以停止这些超强力度的经济政策。”

中国经济正迅速赶上美国
© AP PHOTO / NG HAN GUAN
中国经济正迅速赶上美国

中国克服2008年危机的经验表明,债务过度膨胀会导致经济根本性失衡。当时中国推出的经济刺激措施超过GDP的12%。然而这些资金绝非总是被用于有效地投资,仅对GDP的短期增长做出了贡献,而对长期发展却没有做出贡献。重复建设的高速公路和机场出现了。钢铁和太阳能电池板行业出现了产能过剩。很大一部分资金被用于房地产市场,投机泡沫开始膨胀。正因为如此,中国政府多年来一直奉行降低杠杆率的政策。然而新冠疫情将所有的牌打乱了。为了刺激经济,有必要再次增加贷款。目前中国政府、公司和家庭的债务总额已增至GDP的335%,尽管在第一季度仅为GDP的3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39
22#
 楼主| 发表于 2021-1-7 01:47:01 | 只看该作者
韩前伟:思考当前中国的四个关键点
时间:2021-01-06 07:28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近七八年来,观察家皆感到中国之内政外交,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反腐败、党政军机构改革、香港国安法、环保、扶贫、经济升级、科技创新、社会治理、网络管理,再到中国日益增强的国际影响力与中美关系震荡等等,不一而足。

仅就2020年而言,在全球疫情之猛烈冲击下,中国是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将增至美国的七成。而如何超越各个具体领域,以总结中国发展之关键思路,应是观察家的首要工作。

在笔者看来,尽管现象纷繁复杂,但发展与改革、安全与治理,仍不失为透视当代中国施政的四个关键点。

实际上,将发展重新确立为政府工作的主要方向,是1980年代以来,中国政治的重要转折点。之所以如此,从根本上讲,在于除意识形态共识外,发展是事关执政稳定与国家富强的关键所在。发展的目标在于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现代化首先表现为经济的发展。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工作中心,而高质量的现代化,必然是全面现代化。

正因如此,中国的发展目标,已逐步扩展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五位一体现代化格局。故在观察当代中国时,必须认识到中国政府仍将以发展为其工作中心,并将努力避免有损发展的事态发生。更进一步地说,中国的发展模式、成效、内容与速度,将是四个观察要点。此乃观察中国宏观走势时,不可偏离的重要思路。

改革之所以重要,在于它是推动发展的抓手。中国在1980年代再次启动现代化时,改革是一项前提条件。正因如此,在彼时的舆论中,改革被称为新的或第二次革命。最近的40年来,中国的国家、市场、社会及个人间的关系与面貌,已然发生巨大的变化。

换言之,正是改革促动下的发展,形塑了我们目下所看到的中国。唯有理解发展是中国政府第一要务,及改革是发展的前提条件,方能做出中国改革不会停顿的政治判断。

事实上,只要对中国各地政府工作,能略有接触,即可感到以改革来促进各地的发展,乃是中国公务系统最强调的工作思路之一。故而真正了解当代中国实际的观察家,对中国改革的观察点不在于是否停顿,而在于改革的路线、方案与节奏。

近年来,国家安全一词频繁见于各类文件与新闻报端,“安全”正逐步取代含义相近的“稳定”。安全思维对当代中国的影响力已大为增长。

对此,举其要者,可见于四点:

一、在机构层面,执政党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主要组织,皆设立了国家安全委员会,并对负责国家安全的机关,开展了反腐败与改革工作;

二、在法律层面,中国进一步健全了涉及国家安全的法律体系,提供了更为完善的法律保障;

三、在思想层面,中央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安全不再限于狭义的军事与情报领域,新的国家安全体系涵盖11种安全,包括国家的方方面面;

四、在工作思路层面,执政党与政府在诸多重要的会议中,多次明确强调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对当前工作的重要性。特别是,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强调“着力抓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将安全与发展并提,足见其重要性。

从各国历史看,若安全感严重流失,则改革较易失控,发展更无从谈起。就此而言,可以预见中国政府将进一步完善其国家安全策略与体系。

发展是硬道理,但对中国的当下与未来而言,治理也是硬道理。在“安全”取代“稳定”的同时,“治理”则在取代“管理”。治理的重要性,在于它是应对新的复杂安全形势的升级手段。国家的总体安全涉及各类显在与潜在的风险,一些风险可能还在不断叠加与变化。从近来发生的诸多事件看,政府的总体治理水平,特别是地方政府的治理能力,在不少紧急突发时刻,也对国家总体安全有着重要影响。

就此而言,地方政府也当强化对国家安全的责任意识。故而中共十八大以来,执政党提出的总体国家安全观、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具有相互对应的重要意义。

当代中国正处于快速发展与急剧转型阶段,一方面,须继续以发展对冲各项风险;另一方面,则应有意识地升级治理水平,增强化解风险的能力。中国将形成怎样的新治理体系,事关国家、社会、个人三者关系的新变动,是一个必须重视的观察点。

总的来看,“改革、发展、安全、治理”或是观察当下中国的四个关键点。特别是在当前中美关系困难,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背景下,以改革来彰显自我调整能力,以发展来突显执政优势与制度优势,便尤为重要。

因此,在未来相当一段时期内,发展仍将是中国主基调,改革仍将是发展的动力;而安全与治理则将为发展保驾护航,致力于化解各类风险与挑战。全面协调“改革、发展、安全、治理”的关系,将使中国的现代化之路更为平顺安稳。

(作者是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39
23#
 楼主| 发表于 2021-1-7 01:47:58 | 只看该作者
中国财长:合理确定赤字率和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
时间:2021-01-06 09:50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中国财政部部长刘昆周二(5日)详解2021年的财政政策时强调,积极财政的“更可持续”主要是支出规模和政策力度要保持基本稳定,为今后应对新的风险挑战留出政策空间。要合理确定赤字率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保持适度支出强度,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

据路透社报道,刘昆说,当前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但有的地区仍在新增隐性债务,个别地区偿债风险有所上升。对此将“密切关注、高度警惕”。

“给地方政府债务戴上‘紧箍咒’,经济社会发展就多一道‘安全阀’。”刘昆表示,财政部门将积极采取“开前门”和“堵后门”并行、保障和规范并举等措施,进一步完善管理、强化监管,推进地方政府债务“阳光化”,切实把债务风险关进笼子里。

刘昆指出,今年预算安排将一如既往加强对地方的财力保障。中央财政将优先安排好“三保”支出,省级财政部门要加强对市县预算的审核。同时,加强“三保”执行监测,动态掌握基层执行情况,严禁挤占挪用“三保”支出。

“一方面,将建立实施常态化的财政资金直达机制,提高财政支出效率;另一方面,注重节用裕民,更加突出绩效导向。”刘昆说,新的一年,政府要过“紧日子”,让人民过上好日子。

“2020年,在财政收支较为困难的情况下,连续发布实施了七批28项减税降费政策,全年规模预计超过2.5万亿元。”刘昆称,“十三五”时期累计减税降费规模达到7.6万亿元左右。

至于今年的减税降费如何推进,刘昆表示,财政部门将克服眼前收支压力,坚决把该减的税减到位,把该降的费降到位;在保持一定减税降费力度基础上,着力完善相关政策。

“一方面,持续推进。”刘昆说,综合考虑财政承受能力和实施助企纾困政策需要,保持一定的减税降费力度,继续实施制度性减税降费政策,帮扶企业,再“送一程”。

另一方面,严格监管,将严控非税收入不合理增长,加大各类违规涉企收费整治力度,坚决防止弱化减税降费政策红利等。

“近年来,我们实施的许多减税降费政策不是一次性、临时性的,而是制度性、持续性的,多年实施下来,叠加累积效应越来越大,企业减负也会越来越明显。”刘昆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39
24#
 楼主| 发表于 2021-1-7 02:07:26 | 只看该作者
小心!巨头警告:美股史诗级泡沫即将破灭,现在是最后的疯狂
2021年01月06日 17:31:51
来源:华尔街见闻

导读: 市场正在加速赶顶,泡沫破灭就在春末夏初。

刚刚过去的一年,市场遭遇疫情“黑天鹅”,但美股的表现仍旧有目共睹,牛市尚未迎来终结。

在价值投资巨头GMO联合创始人、长期投资策略师Jeremy Grantham看来,“自2009年迄今这一长而又长的牛市,终于膨胀成了完全成熟的史诗级泡沫”。

以极端的估值过高、价格暴涨、疯狂的股债发行和投资者歇斯底里的投机行为作为特点,我相信这次也将与南海泡沫、1929年华尔街股灾和2000年科网泡沫一样,被记录为金融史上最大泡沫之一。

他在文章中进一步称,无论美联储如何努力,这个泡沫终究会在适当的时侯破裂,对经济和投资组合产生破坏性影响。

具体来看,泡沫应该会在新冠疫苗广泛推广之际,也就是今年的春末夏初被戳破。

他建议投资者选择新兴市场股票和美股价值股,并且极力避免美股成长股。

01

投资者“疯了”,经济学家“瞎了”,

但泡沫就在我们身边!

其实,早在去年夏天,Grantham就曾说过,疫情致使的美股崩盘有其独特的特征,引发了市场的一些疑问,“我们很有可能正处于泡沫的后期阶段”。

其原因在于,最能可靠地判断出历史上大规模泡沫处于后期阶段的就是投资者的疯狂行为,尤其是个人投资者。

Grantham看到,在本轮史上最长牛市的头十年,市场并未看到如此疯狂的投机行为,但现在,这种情况出现了。

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特斯拉。这家电动车公司市值已经超过6000亿美元,相当于每年每辆车销售额卖超125万美元,而老牌巨头通用汽车每辆车只卖9000美元,这不疯狂吗?

也许有人会说,特斯拉之流只是个例,不足为惧。但Grantham指出,事实上,美股总体指标看上去更为糟糕。

比如,“巴菲特指标”——股市总市值与GDP之比,已经打破了2000年科网泡沫破灭崩盘之前的水平,创下新高。

在2020年,美股市场共有480起IPO,其中包括248起“空手套白狼”——借由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上市,整体数量比2000年的406起还要多。

市值超过2.5亿美元的美股非微市值公司当中,有150家在去年增长了两倍多,这一数量是过去十年当中任何一年数量的逾三倍。

与2019年相比,美国股票看涨期权小额零售购买量(买不到10份)去年增加了8倍,而2019年时,具体数字其实已经远超长期平均水平。

而最令Grantham感到不安的是,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罗伯特·席勒(Robert J. Shiller)竟然已经开始对冲。

身为知名空头,席勒曾经勇敢又正确地预测了2000年和2007年的泡沫。他还在近期表示,与债券相比,由他主导开发的重要估值指标周期调整市盈率(CAPE)高估程度没有那么明显。

但从历史的角度看,Grantham却发现,CAPE资产价格指标已经表明,美股股票几乎和2000年泡沫顶峰时期一样价格过高,而债券甚至比股票还要贵得惊人。

因此,Grantham表示,对于去年夏天以来美股加速上涨、投机行为日渐增多的状况,他一点也不感到意外。

这正是你所能预期到的处于后期阶段的泡沫:一切都在加速,几乎垂直,持续时间长度未知,但通常很短。

在上述基础上,Grantham进一步指出,本轮牛市最奇怪的特点在于,它在其中一个方面,与以往的每一次大泡沫都截然不同。

以前的泡沫,曾将宽松的货币条件和在当时被认为近乎完美的经济条件结合在一起,即使未来并不确定,但“完美”仍是市场大多数时候的预期。

而今天,情况完全不同:经济只有部分复苏,可能面临二次探底,可能出现放缓,一切都有着非常高的不确定性。

而且,在美股市盈率位于历史高位、经济却处于历史低点这种毫无先例的状况下,投资者比以前任何一次泡沫时期都更依赖宽松的货币条件以及“无限期”的零利率。

回望历史,在格林斯潘、伯南克、耶伦的承诺下,当所有泡沫破裂时,人们总是普遍认为一切还不到结束的时候。

这三位美联储前主席均表示,他们助长资产价格的膨胀,反过来通过财富效应拉动了经济增长。

Grantham称,尽管确实如此,但鲍威尔的三位前辈都对在随着这种“贡献”而来的市场崩溃(2000年科网泡沫、2008年次贷危机)当中,自己的“功劳”避而不谈。

2020年末的口号是,精心安排的低利率可以防止资产价格下跌。而且是永远! 当然,这在2000年是谬论,现在也是。 美联储当时没能阻止纳斯达克指数在科网泡沫之中大跌82%,也没能在2008年阻止美国房价一路跌回趋势水平甚至更低。 反而,他们令美国房地产价值损失超过8万亿美元,经济随之疲软,风险溢价广泛上升,全球资产价格却广泛下降。 所有的承诺最终都一文不值,只有一个除外:美联储竭尽所能收拾残局,帮助市场迎接下一轮价格上涨和随后的下跌。

02

市场在加速 泡沫已经做好破灭准备

那么,本轮泡沫何时会破灭?

Grantham认为,此次的泡沫最长可能会持续到春末夏初,与新冠疫苗广泛推广的时间线相吻合。

届时,全球经济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将得到解决,市场参与者终于能松一口气,环顾四周,并意识到经济状况仍旧不佳。而且随着疫情危机结束,刺激措施将很快遭到削减,但股票估值还是那么离谱。

不过,即使是事后诸葛亮,也不一定能轻易找到戳破泡沫的那根大头针。

在Grantham看来,其原因在于,在出现重大的、意外的负面影响因素时,大牛市并不会当即崩溃,反而往往会带来急剧的下跌和迅速的复苏。这并不是大规模泡沫潮起潮落的一部分。

进一步说,大牛市通常会在市场条件非常有利的时候下跌,但这种下跌只是因为今天的条件比昨天稍差了那么一点点,但这已经达到了足够让市场忽视的程度。

再从情绪层面上来说,Grantham看到,当前的市场几乎符合一个巨大泡沫所拥有的所有情绪特点。

其中,最为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投资者对做多充满热情,对股票的覆盖范围大,而且,对空头的敌意与日俱增。

还有,在大牛市后期,另一个更能作为衡量标准的特征就是,市场在最后阶段开始加速。

拿最近的市场表现来举例,在过去的21个月里,市场登顶的速度已经是正常牛市上涨速度的两倍多,在短短9个月时间里,美股市场也已从标普500指数上涨69%晋升到罗素2000指数上涨100%。

Grantham认为,美股未来或将再创辉煌,不过它已经遇见了泡沫后期所必须经历的考验。

03

该怎么办?

在Grantham眼中,正如1929年、1972年和2000年等几个泡沫巅峰时期一样,今天的市场价值在资产类别、行业和公司等几个方面存在极大的差异。

相比于成长股,那些非常便宜的股票当中,甚至包含了全球各地市场上传统的价值型股票。

截至2019年12月,价值股经历了有史以来最糟糕的十年,然后就迎来了2020年这个史上表现最差的年头,成长股和价值股股价之间的息差平均在20到30个百分点之间。新兴市场股票也与之相似。

因此,Grantham表示,最好的藏身之处就在于价值股和新兴市场股票这两个概念的重叠之地,并建议投资者在职业和商业风险允许范围内避开美股成长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39
25#
 楼主| 发表于 2021-1-7 14:33:29 | 只看该作者
分析:严竣收支压力羁绊 中国积极财政料带着镣铐起舞
时间:2021-01-07 08:33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来源:路透社

作者:沈燕

政府过“紧日子”,让人民过好日子,中国财长刘昆详解2021年积极财政政策时作出上述表述。只是当前疫情仍在反复,大规模的减税降费及过度依赖赤字和债务难以为继,社保缺口不容忽视,严竣的收支压力正限制着中国积极财政政策的腾挪空间。

虽然财政已上升到国家治理高度,财政职能过于关注收支太过小家子气,只是面对未富先老的老龄化社会与少子化社会并存,及其正深刻影响到中国社会与经济的方方面面,并成为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持续下行的重要原因时,站在时代的风口,同时兼顾长短期各种问题,财政政策又该如何发力?

“第一个五年潜在增长率在6%左右,下一个五年潜在增长率5%左右,最后一个是4%左右,平均起来4.5-4.7%,潜在增长率下降的原因是老龄化和少子化。”财政部一位官员曾在一场内部讨论中谈及科学认识十四五和2035年经济发展目标时指出。

他指出,财政改革面临的形势和挑战包括经济增长放缓,财政收入减少,刚性支出不减,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潜在养老缺口,均使得财政收支矛盾异常尖锐。

数据显示,1992-2013年中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速连续22年保持在10%,其中八年保持在20%以上,2014-2019年降至10%以内,但仍连续五年高于收入增速,这也导致部分年份均有赤字。

同时近年来持续扩大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并未被计入赤字,2019年专项债新增发行规模相当于赤字的80%;2020年专项债几乎相当于赤字规模,如果将新增赤字3.76万亿元人民币、专项债3.75万亿和特别抗疫国债1万亿汇总,则实际赤字率达8.2%。

很显然,随着经济下行,财政空间日益收窄,无法支撑日益扩大的赤字。或许这也是中国财长屡屡提及确保民生支出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与财力状况相匹配的难言之隐。

在谈及积极财政政策“更可持续”时刘昆表示,主要是支出规模和政策力度要保持基本稳定,为今后应对新的风险挑战留出政策空间。合理确定赤字率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保持适度支出强度,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

2020年应对疫情中国积极财政政策无疑充当了火线驰援的角色,无论是大幅提升的赤字率及专项债规模抑或大规模的减税降费。眼下随着中国经济逐步恢复,在政策不急转弯的前提下扩张政策如何平稳退出显然是对政策预期管理的考验。

“2020年,在财政收支较为困难的情况下,连续发布实施了7批28项减税降费政策,全年规模预计超过2.5万亿元。”刘昆说,“十三五”时期累计减税降费规模达到7.6万亿元左右。

2020年1-11月,中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9,48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3%;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7,846亿元,同比增长0.7%。

近忧远虑全上心头

中国财长对今年积极财政政策的表述相当清晰,今年预算安排将一如既往加强对地方的财力保障。中央财政将优先安排好“三保”出支,财政部门将克服眼前收支压力,坚决把该减的税减到位,把该降的费降到位;在保持一定减税降费力度基础上,着力完善相关政策。

或许短期的收支压力、降低税负、保障财政支出水平、控制地方政府债务等只是财政面临的近忧,而老龄化和少子化社会以及贫富差距、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显然是更深层次的问题,看似与财政无关却又有着内在的联系。

前述不具名的官员就称,未来五年中国财政收入将在低水平运营状态,支出压力很大,财政困难不是短期的问题,而是中长期的问题。地方政府债务率100%以上的时候有五六个,有些县400%,财政部不是没想办法,债务置换,开了一个专项债的口子,“各地的财政厅长都是被逼的,领导都愿意干。”

他表示,中国收入差距相当大,贫富差距和老龄化要及早应对,包括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社会保障体制。财政政策着眼于长期调结构,货币政策则是短期性政策,因此财政政策要提早准备,应对老龄化的政策可能需要10至15年才能显现。

“中国平均退休年龄不到55岁,2020年阶段性降低社保缴费,这个缺口以后怎么补?就是不降现在社保缺口已经靠一般预算来补,五年翻一番,补窟窿不可持续。避免过度依赖赤字和债务,能够调整的只有投资,但投资刚性这么强,各地又有政绩观。”该位官员称,现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很热,这绝大部分应该是市场的投资,但现在地方政府很多借着这个名头纷纷往上涌。

根据财政部数据,自2013年至2019年,每年社保基金中的财政补贴直线上升,由13年的7,372亿元上升到19年的19,393亿元,占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10%。

“过度使用财政措施,本质上是扩大政府权力,让更多资源由政府来配置,效率偏低,靠货币、财政政策来支撑的经济增长只能是一时的,代价是经济脆弱性上升、运行效率低。”中国财科院此前发布的2020中国政府收入全景图解一书称。
新华社记者https://www.sohu.com/a/443007686_12020679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39
26#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 00:48:29 | 只看该作者
楼市大地震!北京刚刚突然宣布!
2021
01/08
00:00
云青风淡
企鹅号




公众号:互联网热点
2021年1月1日,央行和银保监会在北京突然颁布了一条关于房贷的重磅政策。此次新规,涉及的不仅是北京,包括全国所有的省市、所有的城市!!
与每一个人都涉及。
并且,直接标注!2021年1月1日起立即实行!!
废话不多说,我们先来一起看看,这个超级重磅政策:
这个规定的全称是《关于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主要针对的是全国的银行房地产贷款!!
下面截图来源央行官网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按这条新规,以后银行房地产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均有重大改变,并且设置了绝对上限,谁都不得突破。
下面是文件里的详细比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按表格所述,排第一档的是工行、建行、农行、中国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以及交行、邮政。
其中严厉标注:2021年起,这几家中国最大的银行个人住房贷款,占比自家整个银行的贷款额度比例,不得超过32.5% !
这句话的意思,明面上理解很简单;就是一旦房贷达到了这个比例,就不得发放“ 个人房贷 ”了!!
就必须立即停止所有房贷业务!!
而排名第二档次的招行、浦发、兴业银行等等,这个红线比例更是低,只有20% !
一旦达到,也一样同上,必须立即停止所有房贷业务。。
一石激起千层浪!如果我没记错,如此重大的房贷政策调整,应该是最近十年以来最最最严厉的一次........
可能我们普通人还不知道这个文件意味着什么?但你只需要知道:文件一经公布!无数开发商、个人炒房的、还有房产中介,这几天纷纷都在哭天喊地。。
你就知道,这个政策有多么厉害了!!
我估计,很多人估计想不通,抑制了房贷,那房子怎么办?全国各地建设了那么多房子,怎么卖的掉??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为什么要突然对银行系统中的贷款比例做出限制,其实央妈的公告中已经把目的说的清清楚楚。
注意看这句话:“为增强银行业金融机构抵御房地产市场波动的能力,防范金融体系对房地产贷款过度集中带来的潜在系统性金融风险”,这已经说的足够清楚直白了。
我标红出来给大家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过去!很多人一口咬定房价永远只涨不跌,因为过去20年里就没见到房价真正下跌过。
但如今央行的文件里写的明明白白,限制银行对房地产体系贷款的目的就是为了“增强银行业金融机构抵御房地产市场波动的能力”。
是增强对房价向上波动的抵御能力么?
房价向上需要抵御么?
当然不用,因为房价上涨不可能给金融系统带来任何风险,只有下跌才会,害怕上涨也只是为了预防下跌而已。
只有房价的向下波动,才需要抵御。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明掌握着了全国金融数据机密的央行,在通盘研究后得出了一个结论,房价不是只涨不跌的,是有一定下跌可能的,所以我们必须提前做好准备,以防可能的下跌。
那些说房价一定只涨不跌的人,建议和央行的智囊团来一次辩论赛,把这些不看好房价的金融家们统统驳倒。
简单来说,央行的这一次行动,是在准备“ 抵御 ”!抵御什么?房价未来如果下跌引起的各种风险、问题等等....
个中滋味,你们自己仔细去看官网文件,我不方便具体点评!!
过去20年房价一直在不断的上涨,但只要是思维正常的人,理性的人,都会知道一个国家的房子不可能每一年都涨,这个道理,正常的人都明白!
上述文件里重点提到的这句话:“防范金融体系对房地产贷款过度集中带来的潜在系统性金融风险”。是什么意思??
2020年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的讲话,提到了中国金融体系对房地产贷款的依赖和集中度。
按郭主席的说法,中国房地产相关贷款占银行业贷款的39%。
而且这些仅仅只是银行体系内的贷款,那些房企自行发行的债券,融资的股权,已经信托等影子银行的资金,均不在这39%里面。
还有很多人,直接用经营性贷款去全款买房,这其实也算房价,只不过在表内看起来像发给工厂企业的经营性贷款而已。
也就是说!经过过去20年楼市的疯狂上涨!加上这些七七八八的表外贷款,房地产贷款已经占到我国金融体系所有贷款的40~50%左右。
这是一个非常非常恐怖的比例,是真正的半壁江山。。。(如果不是为了解读这个文件,我特意去查看多方数据,我都没想到已经到了如此巨大的规模)
如此巨大的占比,如果房贷出一点毛病,那整个我们中国的经济都得地动山摇!!
了解了这个背景!你们再接着往下看:
过去世界上总共产生了130多次金融危机,其中和房地产有关的,你们猜是多少次??
100多次!!
最近的一次,2008年的美国金融危机,起因是房地产。
还有著名的日本金融崩溃,起因其实也是房地产。
所以郭主席将房地产定义为我国金融风险最大的“灰犀牛”。
先搞了一个房企融资的“三条红线”,如今又开始限制整个银行体系的贷款上限。
半壁江山实在太高了,哪怕是39%也很高。
所以,了解完这些背景之后,你们再看今天这个重大文件!你们就懂了。。
喊了这么多年,不要炒房、不要炒房!不管用之后,国家这次直接动真格了,直接通过放贷上限来压制全体金融系统。
和现状比,虽然压的不多,因为房地产贷款占中国金融体系的比例实在是太大了,大到不能动,不敢动。
但这是首次以行政令的形式颁布贷款占比红线,给各银行都戴了一个紧箍咒。
整体规模必须要缩小,虽然缩的很少,但也必须要缩。
说真的,现在的房地产市场真的实在是太火热、太火热了。
新冠肺炎爆发时,房产中介说疫情令人们认识到了家的重要性,所以房价要涨。
新冠肺炎结束时,房产中介说疫情的结束让压抑的购房需求得到释放,所以房价要涨。
经济不行的时候,房产中介说马上就要印钞放水了,所以房价要涨。
经济红火的时候,房产中介说经济那么好,房租都在涨,房价怎么可能不涨。
总之,万事万物都利好房价,什么消息都可以得到房价要涨的结论,死的都能给你说成活的,偏偏还有很多人信。
他们就是无脑信任房价会涨,所以只要你随便给一个看起来还说得过去的理由就行了。
但如今,央妈却说自己得控制风险,预防“房价波动”。
这显然对房价不是一个好消息。
但自从中央定调之后,房价好像一直都没有什么好消息,纯粹凭着民间的狂热在上涨。
深圳房价异动,上海房价异动,如今连北京房价都开始蠢蠢欲动了。
北京可是天子脚下。北京要是真的也跟风在2021年像深圳一样猛涨,那全国楼市还得了?还要不要控制了???
于是,在元旦第一天,所有人都还在放假的时候,央行就马不停蹄的“ 直接动手 ”了!
一桶冷水直接泼了下来。。。
写在最后:
这些年,中国的房地产贷款比例真的是太吓人了!直接就是飞速上升,在2015~2017年,银行系统每年新增贷款的60~70%几乎都涌向了房贷市场。
与其说中国的房价是民众买起来的,不如说是银行自己买起来的。
但民众需要还房贷。
房价看似上涨了,其实都只是数字,然而背后过高的房贷,却已经掏空了居民的现金流,很明显的一个变化就是:消费下滑和婚育下滑的后果。
群众手里没钱,怎么消费?怎么婚育?更别提拉动内需、经济了!
更不用说,在国家目前已经非常明确,未来中国经济要开启内需+外贸 双循环的国家大方针,在这个经济节点的时间上,房地产首当其冲肯定第一个被打压的对象。。
草蛇灰线,伏脉千里!
那些哄抬房价、剪刚需羊毛的炒房客们,今天真的要彻底傻眼了!
一个炒房的时代,正式结束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39
27#
 楼主| 发表于 2021-1-19 17:00:51 | 只看该作者
中国国资委:央企债务风险基本可控
时间:2021-01-19 13:45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中国国务院国资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今天表示,目前中央企业的信用评级情况良好,资本市场认可度比较高,债券规模总体合理,资金接续是安全可靠,风险基本上是可控在控。

根据澎湃新闻报道,彭华岗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2020年央企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国资委最近专门组织对中央企业的债务风险、债券风险进行了全面排查。从目前排查的情况来看,中央企业的信用评级情况还是良好的。

彭华岗说,中央企业的负债率到2020年底是64.5%,实现了降低2个百分点的目标,这也是2017年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给国资委提的要求。

国资委通过出台降低负债率的指导意见,提出11条具体措施,制定负债率分类管控方案,和中央企业逐户签订三年负债率的目标,通过强化监测通报、督促约谈等,推动中央企业落实以上目标。

彭华岗还提到,发生债务风险或者出现问题,很多都在于投资的失去控制。国资委针对这种情况加强重点债券风险管控。对中央企业债券占带息负债比重实施分类管理比例限制,严控高风险企业短期债券占比,防止集中兑付风险,严格控制资金投向,要求企业将资金高效投入到主责主业,严控超越财务能力的投资,严禁挪用资金空转套利。近年来,中央企业没有发生一起债券违约事件。

此外,国资委还全面加强高风险业务管控。全面排查金融及金融衍生业务的风险,严控对外担保、PPP等高风险业务,坚决禁止融资性贸易,全面提升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39
28#
 楼主| 发表于 2021-1-20 12:49:23 | 只看该作者
王一鸣:即便没有疫情,我国消费还是不够强劲,深层原因是负债上升
2021-01-20 10:29:50 来源:上观新闻

导读

“长期来看,即便没有疫情,我国居民消费还是不够强劲,深层因素是居民负债水平上升。”王一鸣说,年轻一代买房后,每个月支付贷款对消费存在挤出效应。按照国际清算银行的口径,居民的负债水平杠杆率接近60%。

我国经济增长由负转正之际,消费仍未“转正”。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今日在国经中心举办的“经济每月谈”上指出,服务业恢复的滞后抑制了消费,消费途径受限使得相当一部分人只好“被动储蓄”。今年如果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消费将会强劲回升,预期全年消费增长将从-3.9%回升到10%左右。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0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3%,经济增长由负转正,但全年消费比上年下降3.9%,仍未“转正”。

王一鸣就此解读:疫情后经济恢复有结构性差异,需求端的恢复相对于供给端存在滞后。短期来看,主要原因是疫情冲击。疫情冲击下,居民收入增长有所放缓,消费倾向受到抑制。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服务业的恢复滞后抑制了消费,比如疫情反弹使度假旅游很难做到,造成消费增速的明显回落。与之对应,居民的储蓄水平上升,且上升幅度明显。这其中有预防性储蓄,也有被动性储蓄,且相当一部分人的储蓄是被动性因素导致的。人们无法去消费,没法度假、旅游、购买一些服务。

“长期来看,即便没有疫情,我国居民消费还是不够强劲,深层因素是居民负债水平上升。”王一鸣说,年轻一代买房后,每个月支付贷款对消费存在挤出效应。按照国际清算银行的口径,居民的负债水平杠杆率接近60%。

他强调,制约消费增长的另一个长期因素是收入分配,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长相对偏慢。

王一鸣指出,在政策层面,我国宏观体调控从以扩大投资为主转向以扩大消费为主,这是一个重要的转型,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概稳定在60%,已经是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而过去投资为第一动力时期形成的体制模式,转向更有效地引导消费需要一个过程。疫情后,我国政策上比较偏向供给端,比如复工复产采取了很多措施。而在消费端,尽管有些地方发了消费券,但对低收入家庭的补贴、对消费端的激励措施还不够。
(肖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39
29#
 楼主| 发表于 2021-1-25 12:18:32 | 只看该作者
银保监:2020年处置不良资产超3万亿,历年最高
2021-01-25 09:52:29 来源:新华社

导读

肖远企透露,在对存量风险处置方面,2020年银保监会通过清收、核销、转让等多种形式,处置不良3.02万亿元,力度前所未有,金额也是历年最高。

2021年银保监会首场发布会日前在国新办举行,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首席风险官兼新闻发言人肖远企出席,介绍银行业保险业2020年改革发展情况。整体来看,2020年银行保险业主要数据指标普遍向好。截至2020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319.7万亿元,同比增长10.1%。
服务实体经济方面,2020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9.6万亿元,同比多增2.8万亿元。民营企业、制造业贷款分别增加5.7万亿元、2.2万亿元。
受疫情以及外部环境影响,2020年银行业承受较大压力。谈及当前银行业资产质量,肖远企表示,从目前来看,情况比年初预估好很多,银行业保险业风险总体可控。
肖远企透露,在对存量风险处置方面,2020年银保监会通过清收、核销、转让等多种形式,处置不良3.02万亿元,力度前所未有,金额也是历年最高。“同时,银保监会对高风险机构进行了更严格的排查,部分银行以及一些信托公司、保险机构的风险都得到有效化解,有的已经轻装上阵。”肖远企表示。
点击查看大图
此外,银保监会也前瞻性地采取一些预防风险的措施,对重点领域的风险提前部署、未雨绸缪。肖远企表示,在房地产领域,银保监会建立房地产融资全方位、全口径的统计体系。如果银行房地产风险暴露金额超过了净资本一定的比例,必须采取有关措施。同时,银保监会也密切关注不同地区、不同城市房价变化的情况,因城施策,与其他部门和地方政府一起采取相应的措施,这些措施都是动态的,根据各个地方的情况随时调整。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下一阶段,针对银行机构资本补充、公司治理等领域将有更多举措出台。银保监会将进一步推进地方政府发行专项债,补充中小银行特别是地方性银行的资本金。
在公司治理方面,梁涛表示,2021年,银保监会将加快完善公司治理监管制度体系,抓紧出台银行保险机构公司治理准则、大股东行为监管、关联交易管理、薪酬扣回、董事监事履职评价等监管规制。健全商业银行股权托管机制,完善股东中长期分类惩戒处置机制,综合采取“黑名单”、限制股东权利、违法违规股东公开和清理等措施,加大违法违规股东惩戒力度。持续开展公司治理监管评估,强化分类监管,加强市场约束。
(记者 向家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39
30#
 楼主| 发表于 2021-1-25 12:20:49 | 只看该作者
中国央行定下基调:谁是垄断者 © REUTERS / THOMAS PETER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经济
20:14 2021年01月22日(更新 21:39 2021年01月22日) 缩短网址
作者: 列昂尼德 •科瓦契奇
0 198
中国央行制定标准,以此确定金融科技和互联网金融领域公司是否具有垄断地位。任何进入标准列表的非银行公司,都将面临反垄断调查。首批遭反垄断调查的科技公司有阿里巴巴和其子公司蚂蚁集团。
新规则方案将在2月19日前提交社会讨论。根据新规则方案,任何非银行支付机构,如果在线支付占市场一半以上的份额,或者两家公司份额超过市场的2/3,或者三家公司的份额占市场的3/4,都将面临反垄断调查。与此同时,如果中国央行发现任何破坏安全、效率、公正和可靠性原则的垄断现象,管理部门都可申诉到相关的反垄断机关。如果公司破坏反垄断法律情况得到证实,那么将对此采取相应措施,其中包括暂停业务,禁止并购交易,按业务种类将非银行支付进行分割。

出台新条例的目的是避免“监管套利”。具体说来,经营金融业务的科技公司,并未进入金融机构的管理范畴,与传统金融领域的“同行们”相比,他们具有更多竞争优势。比如,针对贷款和银行机构,有严格的资本准备金和风险权重规范等等。与此同时,金融科技公司长时间里,并不受到金融管理。一方面,他们因此形成了庞大规模;另一方面,在没有监管情况下,庞大的规模可能给金融总体稳定带来威胁。

中国政府早前曾对金融科技公司制定过管理规范。从事网络贷款和小额贷款的公司,注册资本不能少于10亿元人民币。如果公司想将业务扩大到其他省份,其注册资本应再多出4倍。此外,针对自然人的单笔贷款最大额是30万元,法人的最大额是100万元。现在,新条例规定,小额信贷机构吸引银行资本或股东资本额不能超过自有资本额。在此情况下,如果小额信贷机构或互联网金融平台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联合发放贷款,小额信贷机构或互联网金融平台的贷款份额不能少于30%。此前媒体曾报道,在蚂蚁金服集团发放的贷款中,其自有资本大约占2%。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刘典在接受卫星通讯社采访时指出,出台新条例的目的是规范市场,对所有参与方制定统一规则。

他说:“我认为未来中国金融科技发展的前景是非常好的,虽然目前我们出台了一些监管措施,但是这些措施是为了更好地发展金融科技,并非不发展。因为之前金融科技行业很多监管是处于缺位的状态,比如针对银行就有完善和严格的监管措施,而针对像蚂蚁集团这样的金融科技企业却是以科技为名义去监管,不是按照金融的方式。所以这中间就存在较大的制度监管套利空间,当前的调整政策主要也是针对这些问题。”
最近一些年里,中国金融科技因各种原因、其中包括监管套利而快速发展。尽管如此,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对这些产品的需求在稳步增长。传统银行基础设施不发达,很多自然人和小企业很难获得银行产品,因为银行倾向于与大企业和国有企业合作。因此,金融科技发展有了肥沃的土壤。其结果是,中国电子支付市场总额达到29万亿美元,为世界最大指数。大型科技平台提供的贷款产品,世界上没有谁可以比肩。据《南华早报》资料,通过科技巨头平台提供的贷款额高达5500亿美元,而美国这方面的指数不超过100亿美元。

但问题在于,中国金融市场几乎被阿里巴巴和腾讯所垄断。如果说,在消费信贷方面还存在若干多元化(Lufax, Lexin, 360 DigiTech),但在移动支付领域,市场几乎被阿里巴巴和腾讯平均瓜分。双头垄断利用自己的地位,向商界和消费者强推自己的条件。抵制这些公司或拒绝其提供的服务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移动支付已深入中国人生活的所有领域,9亿人中有80%多每天都在使用移动支付。专家刘典指出,正因为如此,中国政府对该领域的垄断管理高度关注。

他说:“在互联网经济中一家大型科技公司能够形成数据分析的一整套生产链条环节,原因在于拥有自己的第三方支付端口,比如早期的阿里、腾讯,包括去年像快手、抖音、字节跳动都已经获得了支付牌照。这就相当于支付端口是数字经济活动中价值环流的最关键一环,公司能否形成一个内在的生态体系,数字支付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所以反垄断措施也是从移动支付领域开始。”
阿里巴巴进入监管部门视野后,其金融科技子公司蚂蚁集团建起了专门机构,从事“纠错工作”,并努力使业务与新规定保持一致。其中,贷款业务和资本管理将归集团内的另一部门负责,将以新规为准绳。可以期待,中国在线支付垄断将逐渐走弱,市场将出现更多多元化。目前,竞争对手们已在利用现有局面:比如抖音不久前宣布推出自己的电子支付服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测试| 主人公论坛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京ICP备14052571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