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公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焦典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市场配资源加剧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离解决主要矛盾渐行日远

[复制链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3
11#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8 18:45:06 | 只看该作者
富豪争上榜,不是打工人

2020-10-28 14:54:32  来源: 子夜呐喊   作者:子午




  9月底开始,“打工人”这个词突然火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现象层面相关介绍的文章已经比较多,在此不再赘述。

  “打工人”的段子火了一段时间之后,官媒的释义才姗姗迟来,一如既往地给“打工人”端出了一碗浓浓的“鸡汤”: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相比工人日报、央视新闻、中国新闻网对“打工人”释义的话语权争夺,下面这条网友公认的释义才是一针见血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在工人日报、中新网试图把“打工人”变成美称之后,网友发出“你为什么要‘打|工人’”的调侃,工人日报一本正经地发了一则断句声明: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好嘛,你们还真以为群众不会断句了?在毛泽东时代全民扫盲、普及教育之后,是完全不必担心这个问题的,网友的调侃不过是对媒体试图把“打工人”美称化的抗议。

  “打工”这个词大约起源于50-70年代,资本主义“蓬(原)勃(始)发(积)展(累)”的香港地区,80年代随着三资企业在大陆的兴起而传入大陆。

  1976年,由许冠文自编自导自演的喜剧电影《半斤八两》在港上映。许冠文的兄弟许冠杰为电影演唱的同名歌曲《半斤八两》,唱出了香港当时打工族的辛酸,被经久传唱。

  歌曲在结尾道出了“半斤八两”的涵义:“出咗半斤力,想话摞番足八两;家阵恶揾食,边有半斤八两咁理想”。

  转成普通话,大意就是:“出了半斤力,想挣回八两的工资(古时一斤为十六两,半斤即八两),哪有这么好的事?”

  这句歌词揭穿了资本主义“等价交换”的谎言,道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附带说一句,由于深受六七十年代红色中国大陆的影响,香港地区的文化界、文艺界有着强烈的左翼传统,这一传统随着80年代的局势骤变,右翼殖民主义文化才死灰复燃,重新占据统治地位。)

  打工——这个词在八、九十年代刚刚传入大陆时,往往指的是那些从中西部地区到珠三角、长三角港资、台资厂做流水线工人的农民工,在当时市民阶层眼中或多或少带有一定的歧视色彩。

  当今基层劳动者的主力是我们这些70-90后,我们这一代的童年都曾经高唱过“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我们用的新华字典里的例句是:“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然而,“班”没有接上,父辈们却都已经遭遇了下岗,公有变私有,工厂曾经的“主人翁”变成了“雇佣劳动者”,经济学家眼中与一般生产资料处于对等地位的“劳动力”。弹指二三十年,骤然发现,我们都成了“打工仔”,不管你是流水线上月入三千的工人,还是办公楼里月入三万的程序员。

  谁也不必看不起谁,谁也不必有“小确幸”,你我就是个“打工的”。坐在夜深人静却灯火辉煌的大楼里加班的时候,还真以为自己是“奋斗者”,是在为了中华民族崛起而“打工”?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正如“社畜”、“996ICU”、“大厂人”和“程序猿”等等戏谑的称呼一样,“打工人”的调侃热潮,是对“奋斗者”心灵鸡汤的拒绝,是对自身“雇佣劳动者”身份的确认,更是无产者阶级意识觉醒的萌芽。

  80年代以来,“阶级”这个足以揭示不平等本质的词就逐渐淡出了公共视野,精英们翻新花样地向庞大的“待富”人群灌输:“贫穷可耻、致富光荣”,“教育改变命运”,将“待富”人群自身的不幸遭遇归咎于他们的个人能力、勤奋程度。再到后来,贫困代际传播、富裕也代际传播,于是连“能力”和“勤奋”的遮羞布都不需要了,“人家几代人的努力,凭什么输给你十年寒窗?”

  正是因为“边有半斤八两咁理想”,“打工人”与“老板”之间的差距才会越来越大,少数人的富甚至以大多数人的穷为大家,“先富带动后富”也就成了一件遥不可及的事。

  今年上半年,就在打工人还在为连连上涨的物价叫苦不迭的时候,就在打工人开始摆地摊的时候,就在人们惊叹“六亿人收入不足一千”的时候,先富们的财富却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增长着。

  这个月几份富豪榜单陆续发布:

  10月7日,瑞银和普华永道联合发布《2020年亿万富豪报告》,截至2020年7月底中国内地共有415名身家超过10亿美元的亿万富豪,总财富在过去的四个月就增长了41%,而2018年、2019年的人数分别为325名、389名。

  10月20日,2020年的胡润百富榜发布,千亿级企业家人数比去年骤增一倍,达41人;百亿级的企业级则达到620位,比去年新增近200人,这意味着这一年平均每周都诞生4位百亿富豪;今年中国上榜富豪们的财富达到了十万亿人民币,是过去5年增量的总和。

  病毒来袭,对于“打工人”来讲是灾难、是危机,对于老板来讲却是机遇。这种状况不仅仅发生在中国,也发生在美国: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打工人不占有生产资料,打工人与老板的差距就必然要拉大。“奋斗者协议”的被承认,企业家参与地方决策,马爸爸向金融系统发起猛攻,显示着老板们的权力仍然扩大,“打工人”仍在失语。

  总体而言,“打工人”的自嘲仍然停留在“身份政治”的范畴;这种自嘲是阶级失语背景下的被动响应。任何试图将“打工人”再次鸡汤化、扼杀无产者阶级意识觉醒萌芽的行为都是极端无耻的。

  “打工人”的自嘲回归阶级议题的广泛讨论,回归马列毛才是唯一出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3
12#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8 19:10:53 | 只看该作者
你过了45岁,卖菜都不要你了······
2020-10-28 09:41:57  来源: 人民食物主权论坛   作者:晚睡

  人民食物主权论坛导语

  政府把民生工程招标给一些民营公司运行,结果他们一手拿着政府的补贴,一手还在老百姓身上大肆敛财。比如这次胜利菜场的改造,目标是建成不亚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菜篮子,不仅环境如商场,实行标准化管理,改变以往人们对于菜市场脏乱不堪的印象,这看起来是好事,但尚未入驻就一堆奇葩决定,到最后商户和老百姓真的能受益吗?

  我们的社会中到处隐藏着歧视,富人歧视穷人,好看的歧视不好看的,学历高的歧视学历低的,位高权重者歧视底层群众,现在年轻的又开始歧视中年人了。这种被歧视的痛感几乎遍布了每个人,可怕的是,很多人已经习以为常,甚至开始认同,不优秀不强大不努力就活该被歧视。

  文章来源 |公众号“晚睡”(ID:wanshui01)

  作者|晚睡

  转载编辑|Ripple

  后台编辑|童 话

  小时候老师会问我们有什么理想,科学家、老师、解放军稳居理想榜前三名,剩下的就五花八门,什么都有了。

  我的回答一般是当作家、记者,但其实我内心真实的想法是当一个售货员,每天收钱,日进斗金,多爽啊。

  财迷而又无知的我全然忽视了两个问题,一个是我卖的可能不是我自己的东西,另外一个商品也是花钱买来的,这里面有一个成本的问题。

  长大了我也很喜欢卖货,我有个舅舅家是开小卖店的,每到寒暑假我都会欢呼雀跃地去他家帮手,接待顾客、算账收款,每张毛票都理得整整齐齐的,有些皱巴的还喷上水,压在玻璃板下面,直到彻底服帖再扎成一捆捆。

  鉴于我如此有热情,以至于后来我一去,被强迫上岗的表哥就立马消失,留我一个人干得津津有味。

  理想的火焰很难扑灭,前几天我还说如果老了没事干,我就去摆摊卖货,顺眼的就便宜点,不顺眼的就贵点,爱买不买,不买拉倒,想想就刺激。

  结果还没想几天,我就被人刺激了。

  昨天看新闻,武汉一菜市场升级改造,《入驻须知》上明晃晃地写着,要求入驻的女摊贩不能超过45岁,男摊贩不能超过50岁。

640.webp-(1).jpg

  看完我都懵了,女45岁、男50岁,还没有到达法定退休年龄,却被菜市场拒之门外,想做个小商小贩都不成了。

  我想起治矫达人尔冬升在《演员请就位2》中提醒陈宥维,“你年纪大回去当偶像也不行了,没人看你了”,很扎心有没有,但我们普通人不做偶像,只想卖菜凭什么不行啊?

640.webp-(2).jpg

  网友也都懵了,清醒过来是各种刻薄的调侃。

  没要求英语八级就不错了。知足吧。

  以后会不会要求必须本科毕业才能卖菜呀?

  我们家这的市场就没有几个45岁以下的摊主。

640.webp-(3).jpg

  已经过了45的我,感受到了深深的恶意,女人过了45,不仅被直男癌们看成是失去了女性魅力的中性动物,还被剥夺了谋生赚钱的权利。

  一个人选择去做小商小贩不就是因为没有学历、年龄、性别、长相等等限制吗?别说45、50正当年富力强,只要人家愿意,人家卖菜卖到一百岁要你管?

  你不就是一个菜市场吗?你又不是世界500强招聘,还要规定学历年龄,在国外这种带有明显不当歧视的公司,能被人告到当裤子。

  记者采访菜市场的工作人员,询问对“45岁、50岁的限制是否违法”,工作人员的回答依旧傲慢且无知,“违反哪条国法?不觉得有风险吗?(摊贩)每天搬上搬下,你得考虑身体强度啊。”

640.webp-(4).jpg

  好像还挺体贴,“你看你年龄大了,干不动了,还是回家歇着吧”,谁不知道回家歇着好,可人家一家老小你来养吗?

  人到中年,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病也病不起、死都死不起”的顶梁柱阶段,你们有没有考虑过,每一个被你们撵回家的人,背后都有一个濒临绝路的家庭?

  还有,四五十岁经商有什么风险?这家吉庆街胜利街菜市场已经有40多年的历史,很多早期入驻的人都超过了六七十岁,最小的基本都过了50岁,人家都干得好好的,扛不动可以雇力工,只要是能赚钱的买卖,什么困难都能克服。

640.webp-(5).jpg

  一位卖鸡蛋的大爷表示,今年77岁了,从39岁就在这里卖鸡蛋,卖了快40年,这一升级改造,把自己的饭碗给升没了。

  管理人员在回应记者时,还强行辩解年龄限制是因为做售货员很辛苦,再加上场地一租就是10年,工作10后45岁的女性和50岁的男性就到了退休年龄了,而且对希望进驻的原经营户会适当放宽年龄限制。

  真是玩的一手好文字游戏,因为10后你就到了退休年龄,所以这10年你也别干了。再说适当放宽是多少,谁来掌握这个尺度。

640.webp-(6).jpg

  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人的寿命都变长了,就算真退休也不能回到家里混吃等死,也应该回归社会、适当从事劳动。

  看钟南山老人,80多岁了小身板堪比年轻人,领奖章时走路一阵风,还能带团队搞科研,治病救人、奉献价值。

  怎么当科学家没有年龄限制,卖菜的却有?

  如果说这是某家私营企业雇服务员,要求年方二十貌美如花,只要你出得起工资,只要有人愿意去,那是你们之间的私人契约,无所谓。

  现在是什么情况,这个菜市场是武汉市政府农改超3.0项目,计划将原有的菜场升级为集合餐饮和生鲜超市功能的吉庆街中央市集,不仅原有的经营户会入驻这里,还要新招一批用户入驻。

  换句话说,这是一个市政府挂牌的民生工程,政府通过招投标等方式把这个项目交给社会公司去改造并管理。

  政府对这种民生项目是负有监管权的,不能交出去任他们胡来,想怎么搞就怎么搞。而经过认真分析,我们会发现这三家公司奇葩的何止是年龄,各种管理规定中还有狠的呢。

  比如他们打着“统一管理、统一结算、统一标识、统一服务”的旗号,要求入驻人员必须接受付费两周的封闭式培训,合格了才能上岗,商户们好好地还要格外掏一笔培训费。

  还有,所有产品都得以“田间地头”的价格入场,按市场统一规定的批发价和零售价出售,所有单品价格要低于武汉市同类菜价3%,强行压低价格。

  除此之外,要接受卖场合伙人机制,需缴纳保证金、合伙人金、销售提点、设备使用和收银系统使用费、工装费、电子商务后台使用费等一大堆花样翻新的费用,加重了摊主的负担。

  最最要命的是第五条,“不允许脱离卖场使用自有平台和自己的渠道在线上线下卖货”,这句话说得很隐晦,说白一点就是不允许你有自己的销售渠道,比如之前商户可以有定点的饭店、酒店、企业食堂等客户,现在都不允许了,而这原本是很多商户最重要的销售途径。

640.webp-(7).jpg

  升级改造后的菜市场一定会驱逐一批原有的小商户,让那些资金雄厚有能力做自有品牌、压抑菜价的商户进场。

  企业搞出种种幺蛾子,已经脱离了服务民生的范畴,完全是为自己敛财。

  他们只关心看起来好看不好看,将来给政府汇报有没有吹嘘的资本,自己能不能赚钱,却完全没有顾及到老百姓的生活和需要。

  我见过很多这种菜市场改造,没改造之前生机勃勃,虽然环境杂乱点,可是商品新鲜,价格便宜,摊主与顾客之间像朋友一样熟悉,“今天的虾新鲜你不来一斤吗?你妈不是爱吃?”“芦笋今天有新货,上次你嫌有点老……”

  逛一圈就像回家一样,挑挑拣拣、嘻嘻哈哈就把菜买全了。菜市场是最有烟火气的地方,我到哪里都爱逛菜市场,那里藏着最本真最朴素的生活。

  改造后进了整齐划一的市场,看起来环境改善了,装潢摆设都高大上了,但实际上管理费提高了,乱七八糟的费用一大堆,成本高商品价格也会高,卖不动开始滞销,越不新鲜大家越不来,搞到最后死气沉沉,跑了一大半摊主。

  现在很多小区附近的菜市场都拒绝改造,一升级就死成了他们最害怕的魔咒。

  比如这次胜利菜场的改造,目标是建成不亚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菜篮子,不仅环境如商场,实行标准化管理,改变以往人们对于菜市场脏乱不堪的印象,这看起来是好事,但尚未入驻就一堆奇葩决定,到最后商户和老百姓真的能受益吗?

  可能只有他们的钱包日益充实。

  政府把民生工程招标给一些民营公司运行,结果他们一手拿着政府的补贴,一手还在老百姓身上大肆敛财,当然监管部门也不无辜,这里面的猫腻我都懒得说,说多了容易封号。

  目前武汉市的官方监管部门回应,负责胜利生鲜市场运营改造任务的是龙骧网(武汉)网络集团有限公司、中中市集(武汉)商业集团有限公司、青桥进出口(湖北)有限公司等三家公司,《入住须知》也是企业自行制定和张贴,与政府无关。

640.webp-(8).jpg

  区市场监管局已约谈三家企业,要求企业不得违规设置不合理条件,并责令企业立即改正。

640.webp-(9).jpg

  我都不需要细看,就知道官方回应一定是这样的,一曝光必约谈,不曝光,啥都看不见。

  我们的社会中到处隐藏着歧视,富人歧视穷人,好看的歧视不好看的,学历高的歧视学历低的,位高权重者歧视底层群众,现在年轻的又开始歧视中年人了。

  这种被歧视的痛感几乎遍布了每个人,可怕的是,很多人已经习以为常,甚至开始认同,不优秀不强大不努力就活该被歧视。

640.webp-(10).jpg

  在一个崇尚强权的社会里,弱者的生存空间被无限积压,弱者们只能互相倾轧,但结果是社会环境更加恶化。

  套用那句著名的话,

  当他们开始歧视穷人的时候,我保持沉默,因为我有钱;当他们开始歧视不好看的人的时候,我保持沉默,因为我不丑;当他们歧视学历低的人的时候,我保持沉默,因为我学历高;当他们开始歧视中年的时候,我终于感到痛了,但已经没有人为我说话。

  反对一切不公平,哪怕这种反对微不足道,那也是一个新的开始,或许能够撬动起沉重的强权铁板。

  正如挪威戏剧家易卜生说过,“每个人对于他所属的社会都负有责任,那个社会的弊病他也有一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3
13#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9 00:45:27 | 只看该作者
专家解释中国为何今年出现很多亿万富翁 © AFP 2020 / Johannes Eisele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中国
21:55 2020年10月28日(更新 22:00 2020年10月28日) 缩短网址
作者: 伊利亚• 贡恰罗夫
0 13
根据《2020胡润百富榜》的最新报告,2020年中国将有257位亿万富翁。平均每周有五位新的亿万富翁诞生。其中有14位年龄在40岁以下。2020年中国亿万富翁的总收入超过1.5万亿美元。新冠疫情引发的危机不仅没有阻止,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帮助了他们财富的增加。

2020年胡润富豪榜发布 马云蝉联首富
© SPUTNIK / ILYA PITALEV
2020年胡润富豪榜发布 马云蝉联首富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智勇认为,所有在这场危机中其财富增长的亿万富翁都是在互联网上提供服务的公司的创始人,这是导致亿万富翁人数增加的主要原因。王智勇专家在接受卫星通讯社采访时就此解释到:“疫情期间人们可能会更多地依赖互联网,比如电子商务、网购等,而且物流配送也是很关键的一个领域。另外,与互联网+相关的一些技术,比如云技术、云医生(网上看病)以及类似人工智能的新技术应该会有更好的发展空间。”
在《40岁以下的最富有中国人榜单》上排名榜首的是39岁的杨惠妍,她的财富为331亿美元。她还被认为是亚洲首富。她是从事豪宅建设的碧桂园公司的主要股东。

排在第二位的是京东时尚和奢侈品顾问,现年27岁的章泽天。 2020年她的财富增长了111%,达到235亿美元。这要归功于京东的迅猛增长。

而34岁的太平洋建设集团董事长严昊赚了213亿美元,排在第三位。

第四位是字节跳动创建者张一鸣。他的财富为162亿美元。

王智勇告诉卫星通讯社记者,与其他国家不同,中国在应对危机方面做得很好。因此,有更多的有钱人。王智勇接着说:

“在2020年全球经济受到疫情影响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看到大部分国家表现都比较差,经济呈负增长态势。然而中国的经济在前三个季度都保持了小幅度的增长,相对表现良好。那么在中国经济比较理想的背景下容易出现一些富豪。”
相比之下,美国富翁创纪录地变得更加贫穷。据彭博社报道,包括因股市走低,IT行业十大最富有的美国商人损失了440亿美元。

例如,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佐斯的财富减少了90亿美元。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的财富缩水了85亿美元,而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在9月份亏损了29亿美元。

俄罗斯富翁也并不幸运。根据彭博亿万富翁指数,自年初以来他们累计亏损167亿美元。诺里尔斯克镍公司 的主要股东之一弗拉基米尔·波塔宁仍然是彭博排行榜中最富有的俄罗斯人:他的财富减少了15.4亿美元,目前为265亿美元

根据《2020胡润百富榜》的资料,中国现在有878位亿万富翁,其总净资产为4万亿美元。相比之下,美国有788位亿万富翁。还在十年前的2010年,中国只有189位亿万富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3
14#
 楼主| 发表于 2020-11-7 01:20:15 | 只看该作者
内蒙古致32死20伤瓦斯爆炸事故案一审宣判:32人获刑
来源:新华社
2020-11-06 19:33
当日,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松山区人民法院、阿鲁科尔沁旗人民法院、林西县人民法院、克什克腾旗人民法院、喀喇沁旗人民法院分别对赤峰宝马矿业有限责任公司“12·3”特大瓦斯爆炸事故所涉9起刑事案件进行一审公开宣判,对事故单位22名责任人和10名相关职务犯罪被告人依法判处刑罚。

2016年12月3日,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宝马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32人死亡、20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4399万元。

法院审理查明,2008年3月起,宝马煤矿长时间、长距离、大范围、大规模疯狂越界违法开采煤炭资源,累计越界采掘煤炭资源总量4061972吨,总价值102036.72万元。宝马煤矿在越界区域内冒险蛮干,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最终引发瓦斯爆炸事故,宝马煤矿及其母公司宝马煤炭物资公司相关责任人员应依法对事故后果承担刑事责任。内蒙古煤矿安监局赤峰监察分局等相关部门部分工作人员履职不到位,日常监管严重缺失,未发现和有效制止宝马煤矿长期存在的越界违法开采问题,存在玩忽职守行为,是导致此次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应依法承担刑事责任。另外,宝马煤矿部分工作人员在事故发生后故意毁灭煤矿井下测风记录,干扰事故调查,相关部门部分国家公职人员还存在受贿、行贿、挪用公款行为,亦应承担相应刑事责任。


“12·3”事故发生后,部分被告人赶到现场积极组织、参与事故抢救,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其罪行,有自首情节,依法可以从轻、减轻处罚。宝马煤矿和宝马煤炭物资公司部分管理人员身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投资入股煤矿,予以从重处罚。

法院据此作出判决:对邱则田等10人以重大责任事故罪和非法采矿罪分别判处十三年至五年六个月不等的有期徒刑。对赵海生等7人以重大责任事故罪分别判处四年六个月至三年不等的有期徒刑,其中2人缓刑。对高启柱等4人以非法采矿罪分别判处四年六个月至三年不等的有期徒刑。对吕虎以帮助毁灭证据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年二个月。对鲍青春等10名国家公职人员以玩忽职守罪、受贿罪、行贿罪或挪用公款罪分别判处十五年至一年九个月不等的有期徒刑。大部分被告人还同时被处罚金刑。

宣判后,大部分被告人当庭表示认罪、悔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3
15#
 楼主| 发表于 2020-11-9 00:38:50 | 只看该作者
一个百亿医疗灰色链条被打破
2020-11-08 20:11:18作者:你们的中产先生来源:局势帝

从1.3万降到700,又一个医疗灰色链条被打破,还有哪些别的暴利医用耗材?

- 1 -
暴利

2019年,苏州三甲医院附一院,心内科明星主任杨向军被抓。

这位昔日的名医,被他的博士生实名举报“给患者乱装支架,一个支架收代理商回扣一万元”,总计收受回扣超亿元。

什么叫乱装支架呢?心血管堵塞需要装支架疏通,但是目前存在滥用的现象。

有的病人情况不严重药物治疗就可以了也被建议装支架,或者只需要装3个支架,结果装了8个支架。

算一笔账,一个患者多装5个支架,一个支架回扣1万,据报道这位明星主任每年有600例手术,那一年的回扣就是3000万。



苏州附一院是苏南地区最大的心血管病诊疗中心,杨向军是苏州乃至全国具有知名度的心内专家和领军人才,事发后一时间舆论哗然。

心脏支架有这么暴利吗?回扣居然这么高。

众所周知,随着中国人生活水平提高,加上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大健康成了最热门的产业,其中心血管相关的更是暴利产业,因为是救命用的。

普通人做支架手术,如果放一个支架,用国产的整个手术下来大概3万,进口的要5万,价格非常昂贵。

贵就贵在耗材上,一个国产支架就要1万多,进口的要2万多,加上周边耗材,价格就上去了。

而心脏支架我们知道,非生物材料主要就是不锈钢和镍钛合金等,成本不到千元,为何到了患者身上涨了几十倍。



多的钱去哪了?

- 2 -
链条

一个支架是怎么进入医院的,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链条,每个环节如何盈利?

支架出厂基本只要千元,然后就是漫长的入院过程,从厂家进入医院需要经过多个层级和环节。
首先是代理商。

代理商也是多级的,独家代理,大区代理,省级代理,现在很多都是省级统一招标,个别的可能还有市级代理,地级代理,五级代理下来,每一级都要要加价,因为代理也就意味着需要打通关节,打点关系,这很费钱。

采购和招标,这里就不写了,懂得自然懂,代理商关系硬的,进入医院其实比较容易,一般走个合规的招标流程就进去了。

不硬的就要靠医药代表了。

当然一些关于药代的奇葩事迹被人们有点过度解读了,说得好像男药代都要陪酒塞钱,女药代陪睡全科室,其实也没那么严重。和其他行业一样,暴利的地方狗血自然也多,看下金融和银行。

最后,耗材进了医院用到病人身上就完全看医生了。

其实医疗这种事大家都懂,里面的空间其实很大,用多少量用哪一家,都在医生一念之间,最有效的办法当然是给回扣。

很多药代每个月都会到被他“打入”的医院拉医生的处方单,然后按照用量给回扣,甚至打单的操作员也要打点一下,免得少打了得罪医生。

所以你看,大到一个心脏支架,小到一个药片,很多时候就是通过这样一个链条送到病人手中的。

很多人会苛责医生,但这只是医生的错吗?

- 3 -
困境

中国的医生,说实在的,我们之前在医闹的话题中写过四个字:

高高在下。

原因事多方面的:

一方面是中国的医疗资源严重不足。

2019年国家卫健委的数据:中国每千人口医生数为2.59人,医院、床位数量都不足,岔开一句,为何年初新冠疫情武汉如此严重,为何中国不做群体免疫一定要严防死守,就是资源不足怕引起医疗挤兑。

另一方面是医生的尴尬处境。

医生和教师很像,因为特殊的职业关系,一直处在市场和体制的模糊地带。

武汉的疫情我们也看出来了,医生有做行政的,有做科研的,临床的医生最辛苦,待遇不高。

以心脏支架手术为例,一台手术下来病人要花三五万,医生花了几个小时才挣1000块,这里面还需要在主刀和两个大夫、三个助手之间分配,每个人就几百块,还不如去隆胸拉皮,简单还多金。

所以,我们要明白一个道理,存在即合理的另一个意思就是,任何不合理的现象都会用另一种不合理来弥补。

比如医生收红包,一台手术下来,主刀医生要给,特别是麻醉师也要给,不收不放心。

然后就是以药养医,以耗养医成为被默许的潜规则,医生多开药,开贵药,感冒了给你开5块钱的西药还要配80块钱的中药口服液。

不过,在这里我想为医生说句话,我们不能用一个白衣天使的帽子就让医生过度劳动,就像不能用辛勤园丁和马路天使来要求教师和环卫工人辛勤付出一样。

一般来说,被立牌坊的都是要你有所牺牲的,大家都是成年人,谁也不比谁傻,靠忽悠的年代过去了。

- 4 -
破局

从近几年看,医患关系越来越紧张,不时有伤医事件发生,这里面其实很大一部分是医疗体制的问题。

只是我们很多时候,坦然接受医疗体制的痼疾,却将怒火发在医生身上。

其实,医生和患者都是这个链条的受害者,最收益的是这个链条流通环节的既得利益者。

所以,要破局首先就是打掉流通环节吸血。

这方面国家一直在做改革:

2017年,取消药品加成,提高医生技术服务价格,破除以药养医。

2019年,推进药品管理法,厘清药企、医院和患者关系。

2020年,推进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减少流通环节加价。

此前的一次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成了大型砍价现场,一些贵族药被砍到最低价:



比如治疗糖尿病的安达唐,平时9.6元一片,砍到4.36元,价格直接腰斩全球最低。其他的肿瘤、糖尿病等治疗用药的降幅平均在65%左右。

昨天,最新一次带量采购砍价,均价1万3的支架被砍到700,堪称打一折都不到,百亿支架市场一夜坍塌。

在带量采购面前,除了心脏支架,其他一些高值医用耗材行业估计在瑟瑟发抖,像是骨钉、透析、口腔这些困扰人们的昂贵治疗,也许也要恢复正常价格了。

这说明,只要国家想办,没有办不成的事,希望医疗其他领域也能继续改革破局。

就这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3
16#
 楼主| 发表于 2021-2-17 20:53:53 | 只看该作者
从春晚看南北差异
时间:2021-02-17 07:22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早点

京腔新韵

杨丹旭

yangdx@sph.com.sg

中国央视的牛年春节联欢晚会在各种喝彩声和吐槽声中落幕后,有朋友传来一篇关于春晚收视率的文章,向我感慨:“原来春晚也有南北分割线。”

有自媒体统计,作为每年农历大年三十的保留节目,春晚在东北三省收视率最高,都超过80%。越往南走,人们对春晚的兴趣越低,尤其到了长江以南,春晚收视率都不到20%,在广东、海南等省份,收视率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个位数。

有舆论因此总结,从北往南,中国民众对春晚的态度,依序是“必须看”“一般会看”“偶尔看看”和“啥是春晚”。

上网了解了一下春晚收视率南北差异的原因。在幅员广阔的中国,南北过年的习俗有极大地域差别,但春晚展示的年味以北方年俗为主,例如春晚节目中常提的过年包饺子、吃饺子,在北方是家家户户的习惯,可过年吃汤圆、年糕的南方人却难以找到共鸣。

倾向从北方文化视角出发的春晚,相声、小品等语言类节目是卖点,但相声在京津地区发源繁荣,小品则长期由东北的二人转演员扛大旗,这些节目因为文化差异和缺少语言上的共通性,在南方经常都不讨喜。面对令北方观众捧腹大笑的“段子”,南方人常常摸不着头脑。在问答网站知乎上,关于广东人不看春晚的讨论中,有网民直言“实在是看不懂啊”。

与天寒地冻的北方不同,气候温暖的南方在除夕夜也有更多活动选择,绝大多数人不会窝在家里看电视,而是会出门逛花市、看花灯,和亲朋好友外出聚餐、看电影、打麻将。

春晚收视率的南北差异,也让一些舆论联想到中国经济南北不平衡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每年年初中国各地公布地区生产总值(GDP)的“成绩单”时,南北差距都会受到中国舆论关注,今年也不例外。上个月出炉的2020年各地GDP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城市前10强排行榜,北京是唯一上榜的北方城市。

“南强北弱”的态势在中国改革开放后的40多年越来越明显。1978年,中国经济10强城市中,北方城市占据超过半壁江山,但随着深圳、杭州、苏州等南方明星城市崛起,哈尔滨、青岛、大连和沈阳等北方城市纷纷掉出榜单,只剩下北京和天津。去年第三季,天津首次被挤出10强榜单,北京成为仅存的北方城市。很多业内人士也相信,若北方一些省份更早被发现GDP严重“注水”,挤掉水分后的南北差距扩大甚至可能来得更早。

中国投资圈素有“投资不过山海关”的说法,形容中国地区发展不均衡。“不过山海关”的意思是不去东北地区。投资人用这句半调侃式的形容,表达对东北地区营商环境欠佳、整体经济不景气的担忧。去年天津被挤出全国10强后,投资圈连“山海关”都嫌远,干脆提出“投资不过南宋版图”的新说法。

南盛北衰的现状,是中国经济新旧更替的折射。长期以重工业、国有企业为主要经济支柱的北方地区,早年曾经有过辉煌的制造业;但中国改革开放后,东南部沿海地区因为地理优势,快速与外部世界对接。没有计划经济的包袱,南方的民营企业也呈现百花齐放的景象,经济活力明显超过北方地区。

不同的人文土壤,也让南方地区在创造市场化营商环境上有更好的条件。这几年在中国外派,有机会到辽宁、江苏、浙江、广东等省份出差,虽然每次短暂停留只能了解城市的皮毛,但还是能从跟当地人有限的接触中,感受到城市之间民众观念和风土人情的不同。北方人更加粗犷大方、重情重义,注重人情、讲关系、讲圈子;南方人则精明务实,有时显得冷漠无情,但他们守规则、讲契约,社会关系在南方远不比在北方重要。

南北差距在中国受到关注,就连春晚收视率的话题,都让人立刻联想到南北经济的悬殊,再次凸显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着实让人忧心。这几年“北雁南飞”的人口流动趋势,以及投资往新经济不断涌现的南方流动的情况,导致南北悬殊恶化的循环更加难以打破。恒大经济研究院院长任泽平近日在一篇评论形容,南北差距拉大,这是市场经济对计划经济的胜利,证明北方加大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春晚的主办方精心打造一年一度的晚会,希望争取到更多人捧场,得从南方观众着手。中国要迈入新发展阶段,实现共同富裕,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看起来还得从掉队的北方地区入手。
链接

综合平衡按比例发展 五年计划70年大事记 计划+文革正名
3 个回复 - 1993 次查看
王颖: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怎么来的?(附历次五年计划图解)2020-10-27 22:43:16作者:王颖来源:秘书工作公众号 【编者按】制定和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种 ...
2020-10-28 00:57 - 焦典 - 焦点时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3
17#
 楼主| 发表于 2021-2-17 21:00:28 | 只看该作者
中国77城每平米房价超过万元人民币
时间:2021-02-17 17:23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中国共有77个城市的平均单价超过了1万元每平方米,其中东南沿海的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最为集中,四省单价过万的城市之和占比过半。

据第一财经报道,记者梳理了中国房价行情平台上各城市的1月二手住宅平均单价数据发现,当前,在中国300多个城市(含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和普通地级市)中,共有77个城市的平均单价超过了1万元每平方米,其中东南沿海的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最为集中,四省单价过万的城市之和占比过半。

此外,有八个城市单价超过了3万元每平方米,其中深圳高居榜首,甚至有知名歌手感叹买不起深圳房子。

在77个城市中,东部沿海总共有55个,占比达到了71.4%;中西部有18个,占比为23.4%;东北有四个,即东北的四大副省级城市。

从省份分布来看,东南沿海最多,江浙闽粤四个发达省份之和达到40个,占比过半。其中江苏数量最多,全省13个地级市中,有12地市过万,唯一一个未过万的城市镇江,也离万元大关十分接近。江苏房价位居前三的分别是南京、苏州和无锡,这也是江苏三个GDP位居中国前20的城市。其中南京达到每平方米33556元,位居中国第八。

总体上看,在第一经济大省广东,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地区的房价差距很大,这也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数据显示,2019年广东21个地市中只有七个地市的人均GDP高于中国平均水平,且全部都在珠三角地区。

当前,房价前十的城市分别是深圳、北京、上海、厦门、广州、三亚、杭州、南京、天津和福州。其中,前八名的城市平均单价均已超过了3万元大关。深圳房价高居中国第一。数据显示,2021年1月深圳的平均单价已达90049元,是北京的1.35倍、上海的1.45倍、广州的2.2倍。

由于外来年轻人多、住宅供应有限,房价高,深圳的住房自有率也比较低。2019年10月,贝壳研究院发布《粤港澳大湾区房地产市场白皮书》。白皮书指出,湾区11城中有8城住房自有率低于60%,深圳住房自有率仅为23.7%。

深圳籍知名歌手、《丁香花》原创歌手唐磊在社交平台上感叹:“我真的很后悔当年离开深圳去外面打拼做歌手,如今的我回到深圳也买不起深圳的房子,空有一个深圳的户口。”

唐磊告诉记者,2000年大学毕业后,他到深圳工作,户籍也落在了深圳。不过,刚毕业的时候收入不高,因此也没在深圳买房子。后来为了发展歌唱事业,2005年离开深圳到北京、广州发展,“因为深圳做唱片行业的人很少,所以不得不离开深圳”。

虽然离开了深圳,但唐磊的户籍一直在深圳,社保、医保也一直交在深圳,目前也没打算把户籍迁出深圳。唐磊告诉记者:“我对深圳很有感情,深圳的环境很好,生活品质很高,我有一个念头,就是有一天当我不想在外边奔波时,我想回深圳去。但是现在一看,我没法在深圳买房子。”现在深圳一套房子动不动就要1000多万元,这已经不是靠努力工作就可以做到的了。

唐磊说:“我之所以说这个是因为有点担心。”他说,自己发帖不是心怀抱怨,而是对为深圳奉献了青春的年轻人而发出的感慨。年轻人到深圳工作、生存压力很大。
链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3
18#
 楼主| 发表于 2021-2-18 00:52:47 | 只看该作者
下午察:农村“剩男”配城市“剩女”

时间:2021-02-17 21:50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中国官媒一篇有关农村“剩男”的报道日前登上热搜,原因是文中受访专家提出,城市“剩女”多,农村“剩男”多,建议将农村“剩男”进行技能培训,“输出”到女性集中的行业和地区。

此番言论自然在中国网民间引起强烈反弹,指出解决“剩男剩女”问题不能像鸡鸭配种一样。

事实上,由于中国进入低生育率国家行列,政府近年不遗余力地催生、催婚,但在方式方法上往往因为太急于求成而格外生硬,反而达不到预期效果。

官方宣传农村“剩男”结合城市“剩女”?

中国官方通讯社新华社旗下的“新华视点”在西方情人节这天(2月14日)发了一篇有关农村“剩男”因高额的彩礼面临娶妻难的文章。

山西省智库发展协会副秘书长吴修明在文中接受采访时建议,地方政府也可采取适当措施,尽可能解决一些性别“结构”难题,如将农村“剩男”进行技能培训,“输出”到女性集中的行业和地区,也可以牵头组织跨区域“鹊桥相会”。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有中国专家建议,将农村“剩男”进行技能培训,“输出”到女性集中的行业和地区以解决双方婚嫁问题。(互联网)

吴修明还说:“从长远看,缩小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才是治本之策。”他提出,要结合乡村振兴工作,大力发展农村产业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人口双向流动,让城市女青年不把农村视为畏途。

网民集体讨伐

吴修明的提议顿时引来中国网民的犀利反驳。

网民指出,农村剩男是因为没有钱、没有本事而“剩”,城市剩女则大多因为财富自由、不愿意承担家庭压力而“剩”;这样一来,农村剩男的素质也根本无法和城市剩女生活在一起。

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吕德文在昨天(2月16日)刊出的另一篇报道中也指出,剩男剩女背后是两个问题,他们剩下来的性质不一样,而且与城乡差异关系也不大,简单匹配是“想当然的看法”。

吕德文分析,农村的天价彩礼问题,并非完全是性别比失衡导致的,有非常复杂的社会因素,其中最关键的是农村传统意义上的婚姻圈被打破。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中国农村婚嫁习俗中的彩礼往往是“天价”。(互联网)

吕德文还指出,城市“剩女”多,也是婚姻观念变化的表现,城市女性并不把这个婚姻当成唯一选择,不结婚也是可以的。

有媒体委婉称,提出这样的建议出发点固然是好的,但无法真正解决问题,还会引发更多矛盾,呼吁“别乱点鸳鸯谱”。

还有评论指出,随着中国婚恋观念的变化,越来越多人相信,对幸福的定义是不同的,婚姻和生育,都不再是必选项,不妨“少一些歧视和偏见”。

尽管农村剩男向城市剩女输出的建议确实有欠考虑,但官媒的报道也折射出中国政府在这一问题上的焦虑。

中国人口出生率走低恐致经济萎缩

中国公安部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去年共有1003万5000名新生儿登记入户口,比2019年的1179万户籍登记的新生儿数量下降了15%。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中国新生儿数量出现大幅下跌。(法新社)

上述数据虽然不是去年全部中国新生婴儿的数量,但从各地已经发布的人口数据来看,新生儿数量出现大幅下跌是普遍现象。“全面二胎”政策的效果也远远低于预期。

出生率下降意味着人口红利的消退,这对于还没有完全从劳动密集转型为技术密集的中国产业来说是一大挑战。

对外来看,劳动力成本仍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竞争力;对内来看,人口下降也会导致消费力萎缩,内需不足。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中国人口生育率下降可能导致劳动成本升高。(新华社)

此外,中国养老体系也面临压力。中国老年人口已是全球最多,随着出生率持续下降,将来很有可能出现退休的老人越来越多,而供养退休人员的年轻人越来越少。

追本溯源,面对持续走低的人口出生率,大量的未婚未育青年自然也成了政府操心的对象。这倒也不稀奇,许多低生育率国家也对此出台了许多政策试图鼓励年轻人结婚生子。

但是,中国的催生、催婚方式往往有凌驾个人意愿之嫌,甚至故意矮化“不婚不育”,方式生硬而难以让人接受。

历年生硬的春晚催婚小品

作为反映国家每年主旋律的舞台,今年中国央视春晚小品《每逢佳节被催婚》再次承担起号召大家解决人口出生率的责任。

和专家强行匹配“剩男剩女”的效果一样,在用各种猥琐的段子和言语讽刺单身、硬性推销“结婚”的好处后,该小品在网络上遭到了大量吐槽。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今年央视春晚小品上赤裸裸的催婚方式并不被中国年轻人接受。(视频截图)

有网民指出,原本“催婚”这个词语就让不少适婚人士感到焦虑了,小品中还出现“闺女28岁没有男朋友”“单身是狗”“结婚要是不好人家能结三回?”等台词,不仅引人反感还让人觉得毫无道理。

小品中的妈妈一听到女儿有男朋友就马上琢磨生孩子以及生几个、叫什么的问题,也暴露出在中国社会传统观念里,婚恋嫁娶就是为了生儿育女。

这当然不是春晚第一次催婚、催生。2017年央视春晚小品《真情永驻》就讲述了一对夫妻因没有孩子,女主角担心“三代单传,到我这儿断了”而主动离婚的故事。

小品结尾以“现在科技发达,可以试管婴儿”实现“大团圆”结局,这让“催生”主题得到了升华,却也使得广大未婚青年更加恐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3
19#
 楼主| 发表于 2021-5-12 22:55:34 | 只看该作者
北京人见证了人口涨到几千万,各种资源变拥挤,真不希望资源和人口再去大城市了


枫若犹红
4小时前
【本文来自《陆铭:如何缓解人口困局?眼下有个“一石数鸟”的办法》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我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见证了北京城市面积越扩越大,人口从几百万涨到几千万,道路越来越堵,住房停车教育医疗都越来越拥挤,空气质量虽然有周边河北兄弟的吐血支持这两年有所好转,但是长此以往也好不到哪儿去,所以,真心希望中国的发展趋势不要继续再集中资源和人口到大城市了,而是大力下沉资源到广大乡村和县地级小城市,发展青山绿水,建设新农村,让我们城里的居民也好好喘口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3
20#
 楼主| 发表于 2021-5-18 21:38:44 | 只看该作者
全国流动人口十年间增长了将近70% 人口流向了哪里?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作者:本报记者 李 婕
2021-05-18 09:42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宋 博制(新华社发)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已于近日发布。数据蕴含着丰富的信息,反映了中国经济社会和人口发展的历史进程。除了人口总量变动这样的“宏大”数据,区域人口、家庭人口、不同年龄段人口的形态特征等分类信息同样受到广泛关注,传递着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新信号。本报今起连续推出“透过‘七人普’看变化”报道,围绕“七人普”部分数据展开分析,探讨人口变动背后的原因及其所代表的意义。

——编 者

广东是人口第一大省,江浙人口增加也很多——随着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公布,31省区市最新人口版图呈现在大家面前,并成为社会热议的焦点。

哪个省份最“年轻”?哪个省份劳动力最充足?哪些省份吸引人?哪些省份要留人……人口数据背后,释放着丰富多样的信息,让我们一起来看看31省区市的人口版图和流动趋势。

数 量

广东人口最多,山东次之。

广东和山东人口最多,人口均超过1亿。人口居前五位的省份广东、山东、河南、江苏、四川合计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达35.09%。

人口流动

居住地与户籍所在地不一致现象普遍

人户分离人口达到4.93亿人,约占总人口的35%。从流向看,人口持续向沿江、沿海地区和内地城区集聚,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城市群等主要城市群的人口增长迅速,集聚度加大。

年龄结构

西藏最“年轻”

西藏0-14岁人口比重为24.53%,为全国最高。

性别结构

东北女多男少

吉林(99.69)和辽宁(99.7)总人口性别比在100以下的省份有2个,黑龙江以100.35紧随其后。

受教育程度

北京“学历”最高

北京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为41980人,为全国最高。

各省人口之“最”引人关注

——广东人口最多,西藏最“年轻”,北京“学历”最高,吉林、辽宁女多男少

数量、结构、素质等是人口的基本范畴。围绕这些方面,全国省区市的人口之“最”也纷纷出炉。

看数量,广东人口最多,总量为126012510人;山东次之,为101527453人。这也是全国人口超过1亿的2个省份。

目前人口在5000万人至1亿人之间的省份有9个,在1000万人至5000万人之间的省份有17个,少于1000万人的省份有3个。值得一提的是,人口居前五位的省份,即广东、山东、河南、江苏、四川五省合计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达35.09%。

看年龄结构,西藏最“年轻”。数据显示,西藏0—14岁人口比重为24.53%,全国最高;而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为8.52%,全国最低;除西藏(5.67%)外,其他省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均超过7%。

从全国水平来看,0—14岁人口比重为17.95%,与2010年相比上升1.35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总量为2.64亿人,已占到总人口的18.7%,比2010年上升5.44个百分点。在生育政策调整取得积极成效、少儿人口比重回升的同时,人口老龄化程度也进一步加深。

看性别结构,东北女多男少,广东、海南、西藏男多女少情况突出。

31个省份中,总人口性别比在100以下的省份有2个,分别是吉林(99.69)和辽宁(99.7),意味着这两个省份女多男少;黑龙江以100.35紧随其后。东北三省性别比均低于全国总人口性别比105.07。全国人口性别比最高的3个省份分别是广东、海南和西藏,都在110以上。

看人口素质,北京“学历”最高。北京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达41980人,为全国最高,其后分别为上海、天津;北京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12.64年,也是全国最高,上海、天津同样紧随其后。

全国人口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1836万人。与2010年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8930人上升为15467人,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9.08年提高至9.91年。

人口数据背后,传递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信号。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看来,整理、分析和开发、利用人口数据,是各地都要做好的一项工作。比如围绕当前社会较为突出的“一老一小”问题,可结合当地人口实际提前谋划,推动社会“适老化”改造,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等,有针对性地制定人口相关政策,促进经济社会和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人口流动规模更大

——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城市群等主要城市群人口增长迅速;城镇化率持续提高,未来城乡之间还将呈现大迁移大流动的基本格局

在拥有逾14亿人口的中国,每年的人口迁徙流动规模庞大。人口流向哪儿了?有哪些趋势性特征?

普查数据显示,居住地与户籍所在地不一致的现象已相当普遍,2020年中国人户分离人口达到4.93亿人,约占总人口的35%。其中,流动人口3.76亿人,十年间增长了将近70%。

分区域看,东部地区人口占39.93%,中部地区占25.83%,西部地区占27.12%,东北地区占6.98%。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东部地区人口所占比重上升2.15个百分点,中部地区下降0.79个百分点,西部地区上升0.22个百分点,东北地区下降1.20个百分点。

分省份看,有25个省份人口增加。人口增长较多的5个省份依次为:广东、浙江、江苏、山东、河南,其中广东增加超2170万人。

“从流向看,人口持续向沿江、沿海地区和内地城区集聚,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城市群等主要城市群的人口增长迅速,集聚度加大。”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介绍。

刘向东认为,人口流向背后首要的动力是地区的经济活跃度。有没有好的产业、优质的就业机会,能否带来较好的收入,是影响人口迁徙流动的主要因素。此外,宜业还要宜居,医疗、教育、生活环境品质等因素也影响着人们对城市的选择。“可以看到,许多城市不仅积极发展产业,也致力于打造优质生活圈,改善民生,这正是适应高质量发展需求、留住人才的需要。”刘向东说。

从城乡发展来看,人口流动也与城镇化进程息息相关。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翟振武认为,人口迁移流动是城镇化率从2010年到2020年相继冲上50%和60%大关的主推进力,广东省由此继续成为人口数量最多的省份。“从发达国家城镇化的一般规律看,中国当前仍然处于城镇化率有潜力以较快速度提升的发展机遇期,‘十四五’时期可突破65%的城镇化率,城乡之间还将呈现出大迁移大流动的基本格局。”翟振武说。

面向未来谋产业聚人才

——人口流入流出,人才的集聚等处在动态过程中,各地需因地制宜,并将人口红利进一步转化为人才红利

人口迁徙流动的同时,也有地区呈现人口净流出的态势,进一步引发关于“地区如何留住人”的讨论。

普查数据显示,东北三省常住人口为9851万人,比2010年减少了1101万人,在全国的占比也由2010年的8.18%降至6.98%,下降了1.20个百分点。

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解释,东北人口呈现明显减少趋势,主要是长期低生育水平累积的人口负增长和人口净流出双重因素叠加所导致。这受到自然环境、地理环境、人口生育水平和经济社会发展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一方面,东北在中国处于高纬度地区,冬季相对漫长且寒冷,一些东北人口向比较温暖的南方迁移流动,这也是全球不少国家人口迁移流动的趋势性特征,欧美都有这种现象。另一方面,东北地区经济正处于结构调整的攻坚期,沿海一些经济发达省市多样化的发展机会和就业前景,对其他地区包括东北地区的人口有较大的吸引力。

“这提醒各地要靠发展产业、提供就业来留住人口尤其是年轻人。”刘向东说。人口流入流出,人才的集聚效应等都处在动态过程之中,不同地区也面临着不同的考验。“对人口流入较少或经济活跃度不足的地区,要关注产业结构,看是否有调整转型的空间;而对于人口大量流入的地区,则要关注并着力解决‘大城市病’的问题,更好地承担起经济和人才集聚的功能。”

对全国各地而言,面临的共同课题是如何将人口红利进一步转化为人才红利。“提高人口素质,让更多人有成长成才的机会,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这将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升级、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推动人口和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刘向东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测试| 主人公论坛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京ICP备14052571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