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公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2548|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靠加深干群鸿沟做大乌纱帽 共产党公仆蜕变主人 懒政+蛮政

[复制链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6-24 15:1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时评:山东“合村并居”这事,农民的意见还有人听吗?
2020-06-23 23:05:28作者:轻松笑来源:红网时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最近一段时间,山东很多农村嚷着“合村并居”,不出意外的,所有一切政府都帮农民“决定了”。这里面牵涉到很多方面的问题,不要紧,政策一到,啥事也没有!有事?真有事?憋着。这大概就是现在山东农村正在发生的故事吧。所谓“合村并居”,就是把小村庄农民住房拆除,合并到新型农村社区,这样农民就可以集中住进楼房了,既腾出了多余的住房用地,又方便农村农户管理。这是上面设想的结果,之所以叫“设想”,是要跟“现实”相区别开来的。

  针对国家这一政策,山东当地农民提出几大顾虑:

  第一、消息太突然,这让农户如何应对?

  第二、原有房屋怎样拆迁,怎样补偿?

  第三、新居建在哪儿,怎么分配?

  第四、住进小区怎样管理田地?

  第五、未来农民靠什么养家糊口?

  这一切,对于农民,不,对于任何一个有思想的人来说,都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而这一切,政府是这样考虑的:

  第一、消息太突然,这让农户如何应对?

  4月中旬,村里突然召开村民大会,镇领导宣布袁家村被纳入了合村并居范围,率先拆村。随即,一百多位乡镇干部组成的工作组开进袁家村,入户宣传动员。目的只有一个:让村民签字,同意拆房子。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这就是政府的考虑,拆房子,村民唯一需要应对的是——签字。同意或不同意,拆迁补偿什么的,这已经不是村民需要去问为什么的问题了——用当地村民的话来说,就是措手不及,一脸懵逼!疫情的阵痛尚未结束,上面一波猛操作已经降临,你还有什么话要说,你还能说什么,你还敢说什么?

  第二、原有房屋怎样拆迁,怎样补偿?

  菏泽的孙家庄是镇里唯一在拆的村庄,政府既未出示任何文件,也未告知还建楼房的面积大小和价格如何,只是口头表达被拆房子的最高标准是每平米750元,但有20%的折旧。换言之,最高补偿标准是每平米600元。

  口头上的承诺在今天可以算数吗?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坚决不敢相信的!有过全国各地多种多样拆迁补偿款下不来的惨痛教训,一纸文书在手尚且死伤无数,口头承诺还能当饭吃?要是这样也行,天底下的牛都全飞到天上去了!

  第三、新居建在哪儿,怎么分配?

  不要问我,可能现在你去问山东很多面临“合村并居”的农民,他们也不知道,只知道一点的是:先拆,拆了再说。而最近一段时间,全国陆续进入夏季雨季,浩浩荡荡的“拆迁大军”开进农村后,攻城掠地,软硬兼施,又不知道会有多少农民要泡在水里了。还记得去年山东寿光蔬菜大面积被淹的事情吗?有人在旁边居住尚且难逃天灾,这人还搬走了,岂不是更加任随天灾肆虐!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拆迁已经开始,建设尚未到来,村民只能搭窝棚将就一下了。

  关于新居建在哪儿的问题,至今无解;而关于新居怎么分配的问题,那就更加无解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是:房屋被拆了,而且有些房屋还是在你不同意、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夷为平地的——大抵天下拆迁一个样吧。

  第四、住进小区怎样管理田地?

  领导的原话是“给你电商创业平台,给你考取中专的机会,给你更好的生活环境”,而至于田地的问题,没有人说,也没有人会说,因为这里面本就是一个大大的伏笔,要是都说了,那这“合村并居”就没办法往下“写”了。

  所以,我们会看到,新型农村社区管理田地的问题是不存在的。如果要大胆猜想的话:“合村并居”本就是为了广阔的农村田地更便于“资本下乡”,大面积“圈地运动”,真正的本土农民,又怎么会有继续耕地的机会呢?既然连继续耕地都不可能了,那还谈怎样管理田地干什么?

  第五、未来农民靠什么养家糊口?

  还是一句话:“形势一片大好,就业不成问题。”这就是上面所说的养家糊口了,你不能不说领导想得“真周到”,以至于所有农民竟无言以对——你还能说什么,你还想说什么,你还敢说什么?

  这就是现在山东很多农村正在发生着的历史。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结语:农村的天要下大雨了

  据说,山东的“合村并居”现在处于试行阶段,如果可行,则全国性推广都有可能。而这个可不可行的问题,大概、可能、应该是可行吧——因为这么多年以来,我们就没有见过如此大阵仗试行之后,还不可行的例子。

  农村的天要下大雨了,农民很迷茫,出路在何方?一套新居落成,意味着你祖孙三代所有积蓄没了!这是铁一般的真理,不要问我们为什么如此确定,这么多年以来的回迁房案例已经不止一次地告诉我们了。

  袁珍家的正房共163平米,每平米按713元计算,评估下来不到12万,把偏房和青苗补偿加上,再加上2万元的安置费,也才16万。安置房面积一般有80、100、120、130平米不等,按自家正房面积的置换价为1100元/平米,不足部分按1800元/平米的价格置换。这就意味着,袁珍把自己房子拆了还换不了130平米的毛坯楼房。如果真要入住,还得再花大几万的装修费。

  这是山东一农户家的情况,大家对照着来计算一下吧。

  在这里,我们用三个问题做结束,供大家思考:

  第一、农民缺乏一套新的住房吗?

  第二、“合村并居”能解决农村问题吗?

  第三、“合村并居”的出发点真的是为农村发展着想吗?

  作者:轻松笑

  2020年6月22日星期一

  注:本文部分材料内容引用于吕德文老师的《山东合村并居的真实情况》,原文内容极其丰富,感性材料很多,非常值得一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5
14#
 楼主| 发表于 2022-5-23 17:41:26 | 只看该作者
北京:居家办公人员要主动向居住地所在社区报备
来源:北京日报
2022-05-23 17:18

5月23日,在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343场新闻发布会上,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徐和建介绍,近期,本市部分涉疫重点区域实行居家办公。为更好落实居家办公要求,经北京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首都严格进京管理联防联控协调机制研究,现就进一步规范疫情期间居家办公管理的相关要求通报如下:

一是规范居家办公情形。

在全市划定的居家办公区域内工作或居住的人员,除承担防疫任务、城市运行、公共服务人员外,实行居家办公。实行居家办公区域内的单位,确需到岗的,按照不高于30%控制到岗率,到岗人员相对固定,实行单位居住地“点对点”闭环管理。

二是严格居家办公要求。

居家办公人员要主动向居住地所在社区报备,统一纳入社区防控体系,服从社区管理,加强健康监测,落实检测筛查要求。居家办公期间坚持非必要不流动,不聚会、不串门、不出游、不扎堆。根据社区防控需要,居家办公人员可就地转为志愿者。

三是落实单位主体责任。

坚持“谁管理、谁负责”,居家办公人员所在单位,要统筹做好员工居家办公的具体安排和教育管理,督促所属员工落实社区防疫要求,每日报告个人健康状况和活动轨迹,严防失管漏管。

四是妥善化解劳资矛盾。

居家办公期间,人力资源部门、劳动仲裁机构、各级工会要进一步加大对企业用工管理指导,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妥善解决工作时间、劳动报酬、休息休假等相关问题。用人单位劳动用工政策、劳动者权益保障等问题可以拨打12333咨询或投诉。

他表示,在相关涉疫重点区域实行居家办公,是从当前防控需要出发作出的必要安排。居家办公,“重”在居家,“要”在减少人员流动。各单位要主动担责履责,各行业管理部门、各区要加强日常监督检查,请广大市民群众积极配合,严格履行居家办公防疫要求,为自己和家人健康负责,为首都疫情防控贡献一份力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5
13#
 楼主| 发表于 2022-5-23 17:36:22 | 只看该作者
于泽远:“没人关心经济”为何引发共鸣?
来源:联合早报 作者: 于泽远   邮箱: yuhs@sph.com.sg
2022-05-23 05:00

这两天,一篇题为“除了胡锡进,没人关心经济了”的网文突然走红,引起很多人共鸣。
这篇文章列举了《环球时报》前总编辑胡锡进近来谈经济的系列言论,感慨“胡锡进可能是这一段时间最关心中国经济的大V和民间精英,但其他人去哪了?”
文章质问,“最应该为中国经济的鼓与呼的本应该是经济学家,但我们的经济学家在干什么?”“在为中国经济疾呼的问题上,中国经济学家做的说的远不如胡锡进。胡锡进当然也会讲辩证法,但他的标题和文章的‘标红’至少没有弯弯绕”,“连胡锡进都不如,这并不算是一个多贬低谁的话,在这段时间里,中国的经济精英们,比胡锡进强得并不多。”
文章称,这段时间,甚至知识分子和企业家们也不“操心”经济了。知识分子很委屈很无奈,觉得自己一直在苦口婆心,不仅没人听,还可能让自己陷入舆论风波;企业家也累了,说几句操心经济的真话,没有实质回应也就罢了,现在互联网上流行的政治正确是,谁去抱怨自己的企业经营和生计艰难,立即就涌出一大批人骂你“不顾全大局”“生命大于金钱”“企业做不好不要怪政策”“唯利是图的资本家破产了最好”,他们还能说什么还敢说什么?
“还有一个词叫麻木,4月你关在家里关心了一个月经济,满以为别人和你一样都把经济当作天下最重要的事,但到了5月发现自己大错特错。既然剃头担子一头热,既然经济并不是那个所有人都想要顾全的‘大局’,那大家就各自散了,回家关心自家的‘小局’吧。”
这篇文章之所以走红,主要因为它反映了眼下很多人对经济和社会迟迟不能恢复正常的焦虑和无奈。今年3月以来,冠病疫情在吉林、上海、北京、四川等地蔓延,导致不少地方处于封城或半封城的状态,不仅严重冲击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也严重影响人们的收入和对未来的信心。
中国官方上周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工业、服务业、消费进出口等主要经济指标4月份都出现了明显下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1.1%,4月失业率升至6.1%,创2020年3月以来新高,其中16至24岁青年失业率高达18.2%,创有历史数据以来最高。
在封城50多天的上海,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48.3%,几乎腰斩,规模以上工业生产总值和去年同期相比更下降61.5%。5月以来,北京多个区域处于半封城状态,今年上半年的经济数据肯定也不会好看。
北京市前天宣布再发四条措施,进一步从严从紧加强社会面疫情防控。其中包括:朝阳区、丰台区、房山区、顺义区、海淀区实行居家办公,其他区进一步降低到岗率,减少人员流动;坚持非必要不聚集,降低人员流动,全市居民减少外出,落实不扎堆、不聚集等防疫要求。
过去一个月来,北京市官方媒体的主旋律就是如何严防疫情蔓延,核酸检测也成了绝大多数居民每天的“必修科目”。在这个大背景下,人们除了一日三餐和疫情外,别的都已无暇顾及,就算想顾及也无能为力。
于是,那些重视经济和民生,恢复市场信心的呼声常常被淹没,这篇“没人关心经济了”的文章自然引起了广泛共鸣。还有人担心,再这么耗下去,不仅疫情可能防不住,官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国策也将沦为空谈。
但要说官方不重视经济,显然是以偏概全。多年来,发展经济是中国执政党应对一切挑战的基础,所谓“大发展小问题,小发展大问题,不发展全是问题”,也是中国各级领导层的共识。官方如不重视经济,无疑是自废武功。
中国总理李克强上周在云南召开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12个省政府负责人座谈会,其中10个省经济总量居中国前10位。李克强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政策上半年基本实施完毕;各地区各部门要增强紧迫感,挖掘政策潜力,看得准的新举措能用尽用,5月份能出尽出,确保上半年和全年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努力使经济较快回归正常轨道。不过,人们担心的是,虽然高层一再强调疫情要控住、经济要稳住,要以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但上海、北京等地封城、半封城以来所付出的代价着实不小,长此以往,保经济、保就业目标恐怕难以实现。
美国彭博社近日发布智库预测称,中国今年经济增速最低可能只有2%。果真如此,中国在国内外面临的挑战将更加严峻。
“没人关心经济”可能夸大了现实,但公众对这一话题产生的共鸣和担忧,却是真实的,需要官方认真对待并尽快找出解决之道。

链接

国有批发转中心 产销对接 封闭管理 无接触交货 抗疫新鸟笼
2 个回复 - 238 次查看
“再不保卫中国供应链, 我们的整个形势恐被逆转”|文化纵横《文化纵横》杂志官方账号昨天 23:41 ✪ 秦朔 我们终究会度过奥密克戎疫情,但奥密克戎的“阴谋”已经部分达成。那就是弱化中国和世界的联系,弱化中国不 ...
2022-5-22 18:33 - 焦典 - 焦点时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5
12#
 楼主| 发表于 2022-5-23 17:27:43 | 只看该作者
中国卫健委:建方舱医院绝非疫情严重信号
2022-05-23 16:50

米锋说,要健全完善分类救治体系,建立梯度收治和双向转诊机制,提前规划准备定点医院、方舱医院、集中隔离点等,避免医疗资源挤兑。
中国卫健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在同场发布会上强调,建设方舱医院绝不是疫情严重的信号,而是根据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特点,做到在应对的以快制快,有备无患。
他也强调,要努力在群众基本医疗和生活不受影响情况下控制疫情,依法依规落实各项防控措施,不搞简单化、一刀切。
中国国家卫健委官员今天称,全国疫情整体近期呈现稳定下降态势,并强调建设方舱医院绝不是疫情严重的信号,而是为了有备无患。
中国卫健委疾控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雷正龙在会上说,近期全国疫情整体呈现稳定下降态势,上海疫情继续整体向好,但防反弹压力仍然较大,个别点位和社区风险仍有波动,疫情防控成果仍需进一步巩固。北京聚集性疫情和零星散发病例交织,局部地区和重点人群仍有感染传播风险。
综合中国央视新闻和北京日报客户端报道,中国国家卫健委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今天下午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说,中国现有本土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连续27天下降,但又有新的本土聚集性疫情发生,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链接
鸵鸟策乱置统一大市场红绿灯 全球规则or疾控中心滥权孰胜??
18 个回复 - 3786 次查看
何新疾呼:必须防止疾控中心滥权 2022-05-14 09:27:05 来源: 风雨锐说 作者:风雨云雾2   最近魔都连出怪事!  继5月6日中科润达搞出13例假阳性事件后,别的公司竟然也搞出假阳性事件!  请看以下微 ...
2022-5-14 22:18 - 焦典 - 焦点时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5
11#
 楼主| 发表于 2022-5-23 17:22:52 | 只看该作者
北青社区报顺义版
北京这小区26人阳性,近5000居民转走! 2022-05-22 00:10

北青社区报记者获悉,5月12日,朝阳区南新园小区划定为封控区以来,居民中陆续出现26例阳性。5月20日,该小区居民陆续转运,进行集中隔离。记者看到,一辆辆大巴车排成一列,穿着防护服的居民坐在其中。据了解,该小区近5千名居民,截至昨日18时已经转运了4300多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南新园疫情防控指挥部医疗保障组负责人郭向晖介绍,南新园小区5月12日划定为封控区以来,居民中陆续出现26例阳性,疫情传播速度快,隐匿性强。
根据管控政策,小区居民新出现一例阳性,小区封控时间将重新计算,就会有延长。经过疾控专家研判,对南新园小区居民进行7天集中隔离观察,遏制疫情在小区内蔓延扩散,让小区居民能尽快恢复正常生活。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此次转运工作相当艰巨。南新园疫情防控指挥部综合组负责人王伍介绍:“共有4979名居民要进行转运,共有7支团队210名工作人员进驻小区,进行沟通劝导,逐家逐户做工作。特别要感谢南新园小区居民的理解和支持,现在已有4300多人抵达隔离酒店,整个工作的进展比较顺利。”
服务保障工作力求精细。比如家里的水电气热是否安全?哪户家庭有特殊就医需求?工作人员都会逐户确认。对于有宠物的家庭,朝阳区安排了专业的机构,可以免费寄养。
转运时,也最大程度保证居民的安全和舒适。王伍介绍,大巴车分为50座、40座两种,分别最多乘坐25人和20人。登车前,还为居民提供面屏、N95口罩等基础防护物资。对于老人、病人,由120急救车转运。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目前已经启用了57家酒店的4000多间客房,并配有专业医疗团队和工作人员,为南新园居民提供基本的生活和医疗保障。同时为特殊群体如老人、儿童、孕妇等,安排同住照料。
关于大家关心的消杀问题,据介绍,住户转运到集中隔离点后,只对出现病例的住户家庭和小区公共区域进行消杀,不会过度消杀。


中铁十一局三公司某项目(已张贴 略——转帖注)

来源/北京青年报、北京日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5
10#
 楼主| 发表于 2022-5-23 00:47:16 | 只看该作者
“我们沉底调查5年,发现地方政府转不动的一个隐性原因” | 文化纵横
《文化纵横》杂志官方账号
05-12 20:07


李振 | 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王浩瑜 |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导读】国内多地仍面临疫情扩散风险。疫情防控涉及方方面面,但最终都需要各地基层政府来落实,基层政府面临严峻挑战。近期,一些基层防疫实践出现“一刀切”、简单粗暴现象,再次引发争议。有分析认为,这一方面是工作压力剧增、基层能力不足所致,另一方面也与基层政府所处的制度情境密切相关。

本文指出,以试错为主要特征的政策试验模式,是我国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一条重要经验。但这一模式的有效运转,需要一定的容错机制和灵活的府际关系。然而这一模式正面临“生存危机”。本文作者自2017年以来在多地调研,发现不少党政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对政策创新的态度十分消极。其中一个原因是:为优化国家治理,近年来中央改变以往对地方的“汲取”定位,向地方投入大量资源;同时,中央也通过强化监督体系、严格考核指标等方式调整府际关系,以确保实现政策目标。但这一调整,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又带出另一种效应:府际关系的弹性空间有所缩小,上下级政府间的权责关系不够协调,以至于避责思维在不同层级蔓延开来,地方政府的创新空间和意愿大大降低。

作者认为,今天中国仍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同时面临改革创新和风险控制的双重挑战,迫切需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各级政府和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避免多重风险向上传递、引发更大风险。面对地方政府创新困境,未来需要重构弹性而灵活的府际关系,重新激发地方政府,特别是基层的创新活力。

本文节选自《文化纵横》2022年第2期第110-116页,原题为《容错机制落地难:地方政府的创新困境》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供诸君思考。


容错机制落地难:地方政府的创新困境

自革命战争年代以来,中国共产党践行了一种以试错为主要特征的“政策试验”模式:不同的理念先以特定地区作为“试验场”展开实践,从而总结出可用于其他地区的工作经验。有学者以此解释中国的政策创新和经济转型的成功,虽然我们不能说中国所有成功的政策创新都遵循了试验的方式,但不可否认,政策试验是中国政策过程中一种极其重要的创新模式。

然而近年来,这种以试错为特征的政策过程在中国遭遇了“生存危机”,并进而影响到中国的政策创新和改革的推进。从我们2017年以来在多个地方调研的情况来看,不少党政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对政策创新表现出非常消极的态度:有些干部做事畏手畏脚,缺乏激情和闯劲,对待常规工作尚能应付,一旦涉及与改革创新相关的工作便徘徊不前;有些干部虽然有改革创新的意愿,却苦于“文山表海”无暇他顾;最严重的是,部分干部遇事推诿、懒政怠政,不论是对待需要创新的工作还是常规工作,都能躲就躲,能不做就不做。

自2015年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数次以会议、文件和政策等方式鼓励地方党政干部大胆创新,并强调“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宽容干部在工作中特别是改革创新中的失误”,以期调动各级党政干部的创新精神和积极性。但这些举措却并未收到期望中的效果。本文以在地方和基层乡镇政府的实地调查材料为基础,尝试探讨容错机制难以落地的根源所在。

试错式政策创新的制度基础:弹性灵活的府际关系

现代社会的各种不确定性带来的治理风险已成为各国的共同挑战,国家治理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应对各种新问题和新现象。遗憾的是,很少有人能够轻易知晓解决问题的正确答案。早在20世纪50年代,艾智仁(Armen Alchian)就提出,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的世界里,应该通过鼓励试错来达到一个次优的结果;一个社会若能大力支持各种类型的试验,就有可能在长期解决某一社会问题。

以试错为特征的政策创新不仅出现在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试验主义治理(experimentalist governance)也成为欧盟在诸多领域采用的治理模式。试验主义决策的特征有:大框架上的目标一致、给予地方参与者一定的自由裁量权、地方各自的努力要经过比较分析和评价、根据比较结果对地方计划和中央计划同时进行修正。试验主义决策假设上级层面没有人可以对下级面对的情况有全局性了解,而下级参与者也不能完全依赖他们的直接经验。此时,能同时减少双方局限性的最好方法就是从对方角度观察和相互探讨。这些特性使得试验主义治理与固化、集权型的治理形式大不相同。中国自革命战争年代起形成的政治传统和长期以来形成的政府间(特别是中央与地方间)关系的制度框架,为试验模式的形成和反复使用提供了制度基础。

当然,在中国,地方和基层的政策试验并不等于放任自流,也不会随心所欲地扩大试验范围。确切地说,它是意图较为明确的实践,是为正式出台普遍适用的政策甚至国家立法,提出可供选择的新蓝本。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不应低估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所开展的试验的关注程度,来自上级政府、领导的政治支持往往对保护、提高下级和基层政府的创新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高层决策者只是提出宽泛的政策目标和重点,这为下级或基层政府开展政策创新试验提供了合法性和回旋余地。另外,在政策创新试验过程中,贯穿着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以及上下级政府间的互动——下级或基层政府提出政策创新的理念或形式,中央或上级政府允许不同地方在一段时间内采取不同的政策方案,并在几个关键点上掌握着控制权;中央或上级政府在后续的高层级政策方案中不断吸收下级的创新成果。

然而在政策试验中,“失败”是难以避免的,负责试验的地方可能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和风险,甚至成为上级政府的“替罪羊”。然而地方政府仍旧愿意积极申请和参与政策试验,因为“试错式试验”模式内含了相应的容错机制,大大减轻了地方政府和官员对于“失败”的顾虑。由此可见,灵活而有弹性的府际关系是政策试验容错机制的重要制度基础。

近年来府际关系的新变化:权责不对等导致的容错机制落地难

2012年以来,中国的府际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央一改对地方的“汲取”定位,通过给予公共物品、调配财政资金等方式支持地方发展和基层建设,成为“给予型”国家。在此基础上,从中央到地方、到基层,治理手段和治理模式也逐渐发生改变:中央投入的大量资源需要产生实效,自然十分关注其治理和政策目标的实现情况。为此,先后通过强化监督体系、严格考核指标等方式调整府际关系,一方面降低了府际关系的弹性空间,另一方面形成了上下级政府间不对等的权责关系,导致避责思维在不同层级政府中蔓延开来。

当府际关系的弹性和灵活性降低、权责不对等的态势愈发明显,保护地方和基层政策创新积极性的容错机制便难以发挥作用了。即便中央屡次发文强调应当容忍基层政策创新中出现的“失败”,或试图使相应的容错机制制度化,但落实到地方层面时,总会变得“掷地无声”。下面,我们从三个维度考察近年来府际关系变化的趋势及其对地方政府创新产生的消极影响。

(一)监督体系的强化导致问责压力大

在政治生态发生变化后,中央对治理体系的稳定与监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重视地方和基层对中央政策的落实。根据相关统计,在截至2017年的35次关于中央深改组会议的报道中,“落实”一词就出现了219次。可见,中央对政策过程强调的重点与中心逐渐从“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强调政策制定环节)转向“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强调政策的执行与落实)。

这一变化表现在制度或政策层面,则是对党政干部的监督体系大幅度加强了。以法律法规、党内法规、行政法规和政策文件等为代表的一系列监督措施纷纷出台,一些新兴技术也被迅速运用到对下级的日常监督中,并与传统的监督模式相结合。这种逐渐增强的监督体系通过科层化的组织体系不断下移,对地方和基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逐渐改变了基层的政治生态和政策执行环境。

有人将基层政府面临的诸多监督措施划分为五种类型,称之为“五座大山”:属地式问责、职能式问责、强压式问责、计时式问责和背锅式问责。形形色色的制度性文件或政策性要求汇集起来的监督措施,共同形成了一套非常强势的“监督体系”。这些监督措施直接作用于负责执行政策的科层组织,并对地方党政干部和工作人员的具体行为进行了相当严格的规范和限制。

我们在实地调查中发现,监督体系的日趋强化及对地方和基层政府工作人员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监督体系的强化直接表现为对基层的各种巡视巡察工作。自2012年以来,巡视巡察工作受到各级党委的高度重视,地方和基层各级政府想尽办法应对。此外,不同层级的纪检、监察审计、督查、督导等工作的加强,也使得地方和基层干部在工作和生活作风方面受到很强的约束。基层党政干部受到来自多个条口的监督,“一个人干活N个人看”。

二、日益加强的监督体系的运行还具备了“溯及以往”的效力,使得地方与基层党政干部不仅要注重当下行为是否“守规矩”,还要考虑以往工作中是否有不合规之处,甚至要担心现在看来合法合规的做法未来会否成为被问责的事由。“上级动不动就跟你‘秋后算账’,有些事情就是今天对明天错,有些事情的确不敢做。”

三、实践技巧的丰富化也成为强监督的一个重要特征。监督形式包括但不限于“中央巡视、省级巡视、市级检查抽查、区里的检查,还有市和市之间的互查,等等”。这种多层级、技巧化的检查逐渐成为主流与常态。

四、监督范围的泛化。以考勤“刷脸系统”和GPS定位为代表的一系列新型技术手段的运用,使得党政干部日常工作中被纳入监督的事项更加宽泛,甚至党政干部的日常言行都有可能成为被监督的对象或被问责的事由。这种全方位强化的监督体系对基层工作人员的士气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部分干部在监督的压力下,对有考核要求的常规工作尚能履职尽责,对那些需要试错的改革创新工作则心存顾虑、踌躇不前。

(二)政策指标的“硬化”导致自主空间变小

近年来,中央层面越发重视政策(制度)的顶层设计,在形成的政策(制度)文本中,常常包含一系列清晰而具体的政策指标,部分指标还具备相当的“刚性”,并且政策执行情况常与执行者的政绩和升迁挂钩。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少政策执行过程中的选择性执行或变通执行等现象,更好地实现中央的治理目标。但随之而来的是各种日益强化的监督和问责体系,很多政策指标的“硬度”大幅度提高,“一票否决”式指标的数量也越来越多。

实际上,运用“一票否决”式指标考核地方和基层政府并非近年来才出现,只是这类指标之前相对较少,主要针对那些在一定时期内受到重点关注的突出问题,且在一定时间段内保持相对稳定。当上下级就某些关键指标的重要性达成共识时,下级政府一般会集中相当的资源,采取必要的手段和方法,以尽量确保此类目标的完成。然而近年来,随着政府内部考核指标体系的变化,诸如经济发展速度、财政贡献大小等关键指标不再成为唯一或最重要的指标,其他方面的硬性指标却层出不穷;同时,地方和基层政府的人、财、物资源并没有明显提升。从中央到基层“一竿子捅到底”的“硬指标”固然提高了政策执行的力度,但也给地方和基层工作人员带来巨大的压力。

中央层面也意识到,指标的不断“硬化”影响了地方和基层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反而不利于政策目标的实现,为此专门出台了一些文件试图“松绑”。但遗憾的是,一方面,这类文件本身的口号功能明显重于实际可操作性;另一方面,之前一段时间强监督的高压形式,特别是一些监督机制“溯及以往”的问责方式,使得很多地方和基层工作人员成为“惊弓之鸟”,由于担心组织生态和政治风向随时可能发生变化,他们还是倾向于以更严格甚至机械的方式看待那些被中央解绑的“硬指标”。

当下,地方和基层党政干部面临的各种硬指标涵盖多个领域,包括但不限于社会稳定、安全生产、扶贫攻坚、环境保护、政治廉洁等,每个领域都有“一票否决”式指标。实际上,类似指标的数量还可能因政治热点的变动而阶段性增长。并且,基层政府工作人员间的职责分工往往不固定,很多人常常同时承担几方面的工作,经常扮演“救火队员”的角色,这些硬指标压在地方和基层工作人员头上,成为他们的沉重负担。

在清晰而具体的政策指标之外,地方和基层工作人员还常常面临数量众多的模糊性要求。这些要求往往只是“定性”地表达“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或者使用“禁止”“严禁”等词汇,但并未规定清晰的边界。在监督体系相对宽松的情况下,它们往往被地方和基层以各种“变通”的方式应付了事;但在不断强化的监督压力之下,此类政策的执行却走向另一个极端——近乎无限地扩大适用范围和提高“是非标准”,形成诸多“无形”的“一票否决”式指标体系。在实际工作中,上级下达各类指标时往往采用会议或文件转发的形式,而对指标的考核,除各种巡察检查外,还要求下级干部填写各种表格。繁重的任务指标,加上海量的会议、文件、表格、台账,极大地消耗了干部们的注意力,导致他们没有精力开展创新性工作。

(三)制度体系的紧缩导致避责思维蔓延

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期,不论是在经济社会转型过程中,还是在有效吸纳民众的政治参与方面,中国都曾面临制度供给不足的问题。政府在经济管理和社会治理方面相当粗放,主要依赖于很多半正式或非正式的制度和规则。

近年来,随着法治化建设的推进,制度建设成为中国转型发展的中心战略之一。但在制度供给不足的情况下迅速推进制度化,很容易造成制度紧缩的状况。过去长期存在的那些非正式或半正式规则大量退出,但新生的正式规则却供给不足或缺乏可操作性,导致地方治理实践中容易出现很多制度运行的“缝隙”。监督体系的强化和政策指标的“硬化”使得下级或基层政府的自主权限不断被压缩,需要承担的责任却不断增加,而制度紧缩则全方位地增加了政府工作人员行为后果的不确定性。制度紧缩与基层政府的权责不对等相叠加,使得下级政府的工作人员在面对治理任务,特别是需要以创新性方案应对的事项时,往往消极避责,以减少不确定性带来的直接或潜在的风险。

当然,党政干部的避责行为也因面对的任务类型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模式。例如,面临常规性工作时,由于一般具有强制性或明确的指标,不同的下级机构接受大致相同的考核指标体系,因此很难直接拒绝执行。对于常规性工作,常见的避责方式有推脱下放、责任共担、转移视线等。当面临所谓的创新性任务时,虽然上级机构对这类任务并未做出明确规定,或是以鼓励而非命令的方式希望下级机构完成(也允许不完成)——中央和上级希望下级干部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但很多下级干部却出于避责的考量,选择能推就推、懒政怠政,或者通过下放、外包等方式“甩锅”。

在政策(制度)创新方面,既然没有前人经验且需要试错,那就不能保证所有的应对措施都会成功。鼓励试错是为了降低应对风险的成本,而容许错误是为了鼓励试错。但鼓励试错和容许错误需要一套相互配合的制度安排。在实践中,由于相关规则并不清晰,制度和措施之间缺乏配套,地方和基层党政干部在面临需要创新的工作时,往往能推就推。

制度紧缩引发的避责思维的蔓延,进一步使得不同部门之间因权责不清而相互推诿,无法形成合力。来自不同条口的政策或措施之间缺乏配套,或者相互之间没有共识,更导致不同的政策和措施之间无法衔接,甚至出现有的部门无视或否定其他部门政策、措施的情况。这些都可能进一步降低部分党政干部改革创新的意愿,使中央尝试建立的容错机制难以真正落到实处。

小结:未来应重构弹性灵活的府际关系

继经济建设之后,制度建设应该并已经成为中国的中心议题,但制度建设并非一蹴而就。要降低制度建设的风险、提高制度的有效性,需要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容错机制的提出,本意是通过鼓励试错激发地方政府创新的积极性。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之后,部分省份也出台了相关文件,然而一旦遭遇现实情境,这些指导性意见的作用往往就消解了。因此,未来我们需要重构弹性而灵活的府际关系,重新激发地方政府,特别是基层的创新活力。

仍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如今面临着改革创新的迫切需求与风险控制双重挑战。当下,我国各级政府面对层出不穷的新问题和新任务,来自前人和国外可资借鉴的经验越来越少。为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和完成工作,亟须调动起各级干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长期以来,“反定型化”本就是中国现行政治体制一个灵活性的优势。在这样的制度环境中,下级政府拥有相对自主的探索空间,以便对本地所面临的层出不穷的治理问题提出适宜的解决途径,上级政府也可以在下级试错式创新的基础上降低高层级政策大规模推广时的风险和成本。

但近年来,府际关系的僵化却让容错机制成为“墙上画大饼”。监督体系的强化束缚了地方特别是基层党政干部的积极性,使得他们不敢改革创新;各项政策指标刚性的增加,极大分散了党政干部有限的注意力资源,让他们疲于应付,无暇开展改革创新工作;而新旧制度交替过程中出现的制度紧缩状况,与前两种情况叠加,又导致了地方党政干部避责之风日盛。这就使得部分干部出现懒政怠政问题,助长了中间层级政府及其部门的形式主义风气。如果地方党政干部不能或不愿为解决各类治理问题而尝试开展创新性工作的话,中国社会治理的多重风险将逐渐从基层向上传递,可能引发更大范围和更高层级的风险。

未来,我国应着力构建弹性而灵活的府际关系以鼓励地方创新。在探讨了导致容错机制难以落地的根源后,我们能够反思和调整的可能维度是:首先,在不削弱中央和上级全面统筹能力的前提下,考虑到中国不同地方间巨大发展差异的实际,可以适当降低上级政策中具体指标的刚性程度,给予地方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更多的自主空间和灵活性。其次,上级政府需要更加弹性地运用各种监督问责机制,减少地方政府面临的权责不对等的压力。最后,尽快梳理与容错机制相冲突的其他制度规定,形成一个整体性的容错制度环境,减少在容错机制方面的“制度紧缩”。只有这样,才能重新赋予地方和基层更多自主性和创新空间,真正发挥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


链接


民政掩饰下资政-懒政-蛮政 治国死胡同 懂群众路线毛干失踪
  • 15 个回复 - 13424 次查看
    包字进城,一包就灵?——也谈市容制服人员围抢老人甘蔗事件 2021-12-08 11:49:59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风雷   又是南通。  12月6日,一则视频在网络上迅速流传。  一群穿着制服的人,迅速上前,围住一 ...
    2021-12-8 14:20 - 焦典 - 焦点时评



非毛否继续革命与人民离心离德 官僚国民党化 非懒政即蛮政
  • 23 个回复 - 15495 次查看
    中央政法委:将闯卡老人绑在树上,粗暴是软弱,打骂是无能2021年01月21日 08:43:26 来源:中央政法委长安剑 十冬腊月,寒风刺骨,一名老人被反扣双手用指头粗的绳子绑在树上,一旁的人还对他不住辱骂。这画面, ...
    2021-1-21 11:12 - 焦典 - 焦点时评



空头政治泛滥 人命共体论智库懒政 宣无历史依托的海市蜃楼
  • 10 个回复 - 6398 次查看
    英法海底隧道贯穿钩心斗角2020-12-03 06:19:36 环球时报 2020-12-03 潘亮 英国脱欧过渡期将于12月31日正式结束,为测试英国“硬脱欧”后的影响,法国当局对连接英法的英吉利海峡隧道的边境管控措施进行测试,结果 ...
    2021-2-13 16:16 - 焦典 - 世界格局大变动



大鱼吃小鱼市场丛林法则+懒政上位+炒房 阻小微企业生长
  • 5 个回复 - 5445 次查看
    俺心中悬了10年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国家不再把占道经营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 赵云常 · 2020-05-29 · 来源:乌有之乡   近日,俺在网上读到这样一则新闻:在今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中,不将占道经营、马 ...
    2020-5-29 14:43 - 焦典 - 焦点时评



百姓最关心19大如何缩小贫富两极分化 查失政庸政懒政怠政
  • 7 个回复 - 1499 次查看
    《2017年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重点工作安排》印发发稿时间:2017-06-13 12:59:36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2017年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重点工作安排》,明确了四大方面19项重点工作 ...
    2017-6-17 00:34 - 焦典 - 前中后三十年



外交战线懒政最大托词是“反对” 无实力较量的妥协是投降
  • 4 个回复 - 3171 次查看
    如何让美国放弃在韩国部署萨德张志坤  现如今中国对朝鲜半岛问题最关心的,大概就是两宗事,一是生战生乱,二是萨德反导,这两件事是中国所坚决反对的,至于其他什么朝鲜对中国的战略屏障作用,中朝传统友谊,同属 ...
    2016-4-22 14:36 - 焦典 - 世界格局大变动





狱中8条-毛周赶考-文革-反腐-红军之问 新中国体内排毒通史
16 个回复 - 20025 次查看
郝贵生:“狱中八条”给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究竟什么警示? 作者:郝贵生 来源:昆仑策网【原创】 发布时间:2019-07-15 09:30:21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过来的人几乎都读过、看过罗广斌、杨益言同志的小说《红岩》 ...
2020-8-10 15:44 - 焦典 - 焦点时评




世界大动荡 经济主义破产 政治斗争决定反作用 华为中兴
  • 2 个回复 - 4539 次查看
    塔利班重新掌权给中国带来的风险大于机遇外媒看中国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18:47 2021年08月17日(更新 19:23 2021年08月17日)缩短网址 作者: 外媒看中国 014 塔利班在阿富汗夺取政权已成为世界各大媒体的热门话题。许 ...
    2021-8-17 20:02 - 焦典 - 焦点时评



世界战争动荡期唯生产力论破产 政治军事决定性反作用经济
  • 8 个回复 - 6044 次查看
    金融时报:华为在俄罗斯面临两难境遇? 爱集微APP 2022年04月01日 12:00:29 集微网消息,据《金融时报》3月31日报道,2014年,俄罗斯总统普京曾求助华为在克里米亚地区重建和升级该地区的通信基础设施。欧洲国际 ...
    2022-4-1 13:30 - 焦典 - 焦点时评



社会化生产 公有制计划最佳形式 国家试错干预=反作用 电煤
  • 5 个回复 - 6496 次查看
    东部紧、中部饿、西部饱,缺电!还得紧多久?2021年02月02日 11:39:14 来源:新华社 若无新增规划电源,预计到2025年长三角最大电力缺口将超过4000万千瓦我国电力消费呈中部喊饿、东部喊紧、西部喊饱的失衡状态 ...
    2021-2-3 18:18 - 焦典 - 焦点时评



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性反作用 扫黑恶:高质量发展首要条件
  • 9 个回复 - 3735 次查看
    开胸验肺当事人张海超视频发声 时间:2021-04-07 16:10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12309中国检察网近日发布河南落马厅官王铁良受贿案起诉书。其中介绍,2009年张海超“开胸验肺”事件被媒体曝光后,时任新密市委书记王铁良 ...
    2021-4-7 22:06 - 焦典 - 焦点时评



人民监管反政治腐败 是否坚持主席革命路线起决定性反作用
  • 7 个回复 - 3721 次查看
    删除《谁是最可爱的人》的王旭明发文甩锅,到底是谁干的?红色卫士 · 2021-01-29 · 来源: 红墙往事 处罚对民族犯罪的人,不仅仅是为了追究他们曾经的责任,更重要的是为了警惕后来者:千万不要为了一己私利 ...
    2021-1-29 18:37 - 焦典 - 焦点时评



社会革命时代 人与人关系决定性反作用人与自然关系 斥两论
  • 9 个回复 - 5053 次查看
    (接标题)斥机械唯物论/唯心史观 美疫情正以“最快速度”蔓延2020-11-17 04:18:34 环球时报 2020-11-17 ●本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萧达 ●陈欣当地时间15日,美国新冠肺炎疫情达到又一个阴郁的“里程碑”——确诊病例 ...
    2020-11-17 23:06 - 焦典 - 焦点时评



美霸衰 政治反作用决定经济 按军事同盟重组产业链
  • 10 个回复 - 1187 次查看
    欧盟国家支持对5G供应商采取强硬立场 华为或受打击 时间:2019-11-25 10:30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欧盟国家周五(22日)支持在选择5G供应商方面采取强硬立场,包括审查供应商所需遵守的本国法律框架,这可能会对中国电 ...
    2019-11-25 14:53 - 焦典 - 前中后三十年



没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自我革命成漂亮空谈 习 国/政体反作用
  • 12 个回复 - 1871 次查看
    汪晖:经济增长并不意味着劳动者社会地位的改变 汪晖 · 2019-08-13 · 来源:雅理读书 韩国电影《寄生虫》用“黑色喜剧”的方式直指韩国社会的现实问题:富人是主动吸人血的寄生虫,却住在光鲜亮丽的地上豪宅;而 ...
    2019-8-14 01:22 - 焦典 - 前中后三十年



实体经济生产过剩下流通反作用有限 要致富先修路能富谁?
  • 0 个回复 - 1016 次查看
    郎咸平:“要致富先修路”路修好了到底能富了谁?2015年09月15日 14:08 来源:凤凰国际智库 513人参与 32评论 原标题:郎咸平:高速公路的建设应该滞后来源:东方知行9月1日起,喀什至伊尔克什坦、麦盖提至喀什、 ...
    2015-9-16 09:38 - 焦典 - 前中后三十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5
9#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 16:25:10 | 只看该作者
旗帜鲜明禁止“层层加码” 这个省打了个好样子!
2022年01月22日 14:30:10
来源:半月谈
半月谈评论员 孙亮全

近日,山西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外发布疫情防控新措施通知,旗帜鲜明地要求各地严格执行全省统一的管控政策,不得“层层加码”。并要求层层压实责任,切实打通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落实个人主动报告责任,建立社区(村)返乡人员登记制度,将返乡人员全部纳入社区管理。该通知还暖心地指出:要加强对隔离人员的关心关爱,提供高品质的生活服务和高质量的心理疏导,确保隔离人员过一个安全健康祥和的春节。

基层群众苦“层层加码”久矣。山西禁止“层层加码”的新举措,迅速在网上刷屏,让返乡群众吃了一粒“定心丸”,也得到了当地群众的拥护。山西的新举措也为一些仍旧执着于“层层加码”的地方打了个样,体现出勇于担当、锐意进取的地方执政新风。民之所盼才是政之所向,这条剑指防疫不良苗头的举措体现了实事求是、科学防控、以人为本的精神和精准防控的底气,更站在了人民立场上想问题,守住了法理人情,故而得到了群众点赞。当然,从网友留言来看,山西一些地方仍未调整政策和省里保持一致,山西的新举措能否落实到“最后一公里”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春节临近,疫情多点散发,对各地来说都是一场大考。精细化疫情防控,犹如“瓷器店里抓老鼠”,除了考量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之外,更体现各地施政者的群众观和政绩 观。个别地方领导干部,从保护“官帽子”出发,害怕出事后被问责,无视科学精准防疫要求,热衷于“一刀切”,采取“层层加码”,人为地给群众返乡设卡子、出难题,将“硬核防疫”变成了“防疫硬来”,甚至出现一些违法的言行。

这些害怕出现问题,对出现的问题没底气,所以将问题踢在“辖区之外”的种种做法,一方面体现出部分领导干部对治理能力和执政水平的不自信,另一方面,也是政绩观和群众观出了问题,忘了“我是谁,为了谁,代表谁”。

基层防疫会遇到各种困难和压力,但无论何时,都应该牢牢守住法理人情,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事实上,关于春节返乡,国家已有明确规定,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区实施,不搞层层加码。

春节在即,广大领导干部要坚持法治思维,坚持人民立场,在做好精细化防疫的同时,尽量满足群众阖家团圆的需求。一方面抓好防疫政策落实,让制度长出牙齿,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顶风加码”,有惩处措施,保障执行得力;另一方面,还要谨防“暗加码”等变种。记者不久前曾在某地碰到这样的事,贴在墙上的政策写得清楚明白,但当地执行中却奉行“只干不说”的“暗自加码”把戏。

此外,真正防范地方“层层加码”,也必须防范“问责层层加码”,问责要精准、稳慎,防止泛化,让领导干部敢于担当,敢于落实精准防疫政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5
8#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 10:47:53 | 只看该作者

  从恶意讨薪到恶意返乡——为乌纱帽服务还是为人民服务?

2022-01-22 09:41:12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叮当  节选


       网友一针见血地指出:地方官员为了乌纱无所不用其极。

  这么严厉的措施不是为了群众的安全,而是为了他个人的“安全”,为了头上那顶乌纱帽而已。

  其实,连日来国家多部门已经相继发声,强调防疫不能“一刀切”,要避免政策“层层加码”,但基层部门在实际操作中却是另外一套,这样的事在全国各地并不少见。

  媒体评论表示这是“懒政行为”,处理相关问题做法过于简单、粗糙。但这只是表象,深究其原因,还是思想问题。

  政府官员中官僚主义之风盛行,很多干部脱离实际、脱离群众、欺软怕硬!事情来了,能保住自己的乌纱帽就好。

  再进一步讲,就是忘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和初心使命——为人民服务。这可是每个党员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法定义务。面对具体的民生问题,请问,还有多少党员干部记得这个义务?!

  此外,年末打工人回家过年不容易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家乡接不接受你回来另说,关键是你还不一定能顺利离开打工地——这取决于你能否拿到辛苦赚来的工资!

  每到年末,农民工讨薪问题就集中出现了,讨薪难,难于上青天,搞不好就是“恶意讨薪”了。而且“恶意讨薪”曾还成了2021年初、2020年末最火的热词之一。

  2021年2月5日,距离除夕还有六天,甘肃省甘南州警方通报,一工地包工头爬50米塔吊威胁工地负责人跳楼讨薪,工程款涉及38名农民工工资,当地警方最终以包工头恶意讨薪“扰乱社会治安秩序”处以行政拘留10天的处罚。

  这个通报一出,引发舆论哗然:既然有恶意讨薪违法,难道资方欠薪就是善意合法?

  2020年国家就通过《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用法律手段维护工人权益,但成效如何就不好说了。

  反正还是有很多工人只有通过跳楼、爬塔吊等——这些被官方所定义的“恶意讨薪”方式才能拿回自己的工资。

  也不怪网友感叹:只对“非法”讨薪者严刑峻法,却对非法欠薪者法外开恩了。

  除了普通体力劳动者很难维护自身权益,一些大厂里的打工人也不好过:

  某里“996”违法加班现象、某为的“奋斗者协议”漠视员工权益等网络热点事件、饿了么骑手猝死无工伤保障仅得“2000元人道主义赔偿”……

  花大力气“管理”工人“恶意”讨薪,但对于企业用工时的种种违反劳动法的行为却看不到了。忽然想起某些领导曾说过的这些话,也就对这种双标行为不稀奇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是的,他们“要像春天一般温暖”,“要像善待亲人”一样善待民营企业家,怎么能找其麻烦呢?

  这让我又想起之前看到的初级会计实务试题: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是啊,竟然忘记了法律的本质......

  总而言之,到了年末,前有“恶意讨薪”来挡路,后有“恶意返乡”来吓唬,大多数劳动者的过年回乡之路都异常艰难。

  而无论是“恶意返乡”中县老爷恶意曲解法律,还是“恶意讨薪”中,立法执法时对劳动者和企业家双标,只能说,你们怕是要好好学学一下毛主席的教导——为人民服务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5
7#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 10:41:36 | 只看该作者
【晚报】郑州特大暴雨灾害调查报告公布 逮捕8人问责89人;县长“恶意返乡”引热议(1.21)2022-01-21 17:50:05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叮咚




    【今日聚焦】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调查报告公布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了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调查情况的汇报,并审议通过了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调查报告。经国务院调查组调查认定,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是一场因极端暴雨导致严重城市内涝、河流洪水、山洪滑坡等多灾并发,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特别重大自然灾害;郑州市委市政府及有关区县(市)、部门和单位风险意识不强,对这场特大灾害认识准备不足、防范组织不力、应急处置不当,存在失职渎职行为,特别是发生了地铁、隧道等本不应该发生的伤亡事件。郑州市及有关区县(市)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对此负有领导责任,其他有关负责人和相关部门、单位有关负责人负有领导责任或直接责任。2021年7月17日至23日,河南省遭遇历史罕见特大暴雨,发生严重洪涝灾害,特别是7月20日郑州市遭受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灾害共造成河南省150个县(市、区)1478.6万人受灾,因灾死亡失踪398人,其中郑州市380人、占全省95.5%;直接经济损失1200.6亿元,其中郑州市409亿元、占全省34.1%。河南省委原常委、郑州市委书记徐立毅因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被问责,党内严重警告、政务降级;河南省公安机关对涉嫌违法犯罪的8名企业人员立案侦查并依法逮捕,河南省纪检监察机关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依规依纪依法对灾害中涉嫌违纪违法的89名公职人员进行严肃问责。(综合)

  【邯郸县长“恶意返乡”言论引热议 一人在上海疫情发生前返乡仍因“恶意返乡”被拘】1月20日,一段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县长董鸿关于对返乡人员“政策”的视频引发热议。视频显示,董鸿在相关会议上说:“你只要返回,先隔离再拘留。”随后,针对此事董鸿回应媒体采访时称:上述视频经过剪辑,不真实,剪辑掉了“不听劝阻,恶意返乡”等内容。由此也引出了另外一个关注的焦点:什么叫“恶意返乡”。人们会产生疑问,回乡的人是恶意的吗?“恶意”与否是县长可以界定的吗?春节回乡为何还有被拘留的风险?有媒体评论表示,恶意返乡是对法律法规的恶意曲解。此外,当地一镇政府1月17日发布处罚通告称,2022年1月5日,一男子从上海静安区(中高风险地区)返回郸城的家中,却隐瞒不报,也未进行核酸检测,目前该男子已被派出所拘留。但网友发现郸城那位被拘的男子1月5日从上海静安区返乡,而静安区那个20平米的奶茶店是1月13日才被划为中风险地区的。(综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5
6#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 10:05:55 | 只看该作者
人民日报评恶意返乡太伤人 疫情防控不能动辄胁以拘留
2022年01月22日 00:25:30
来源:人民日报微博

故土难舍,乡情难忘。春节返乡“解锁”团圆,实属人之常情,何来“恶意”?防控疫情,兹事体大,但不能一刀切,更不能动辄胁以行拘。所谓“先隔离后拘留”,既无法治意识,又少管理温度。依法科学精准防控,每一种返乡的热望都须体恤,每一位漂泊的游子都值得被善待。
“恶意返乡”言论引热议 河南郸城县回复最新返乡政策

2022年01月21日 15:34:01
来源:澎湃新闻







1月21日,有网友在河南日报“顶端新闻”客户端留言咨询周口市郸城县最新的返乡政策,郸城县疫情防控指挥部在约1小时后迅速回复:外地返回郸城县,需要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以及绿色的健康码、行程码,并提前3天向社区报备。

上述网友是在11:57发帖询问,而郸城县疫情防控指挥部的回复时间是13:01。

此外,郸城县疫情防控指挥部还表示,从省内诸如郑州、安阳等近期出现疫情的城市返回郸城县,是需要根据所在区(县、市)确定返乡政策的,具体如下:

1、从郑东新区、郑州经开区等没有中高风险地区的区(县、市)返回郸城,需要进行7天集中隔离,7天居家健康监测。


2、从郑州金水区、二七区、中原区等存在中高风险地区的区(县、市)返回郸城,如果距离中高风险区域比较远,需要进行7天集中隔离,7天居家隔离,7天居家健康监测;如果是从中高风险区域返回,需要进行14天集中隔离,7天居家健康监测。

3、从省内诸如新乡、三门峡等近期未出现疫情的省辖市返回郸城,只需要进行14天居家健康监测。

从省外返回郸城,执行的标准与省内一致。居家健康监测期间,居民不可以出门。

此前,针对河南郸城官员在一段视频中宣称对中高风险地区“恶意返乡”人员先隔离再拘留一事,《半月谈》发布评论文章认为,“疫情防控中,政府做出的每一项决策都应该经得起依法防控这一要求的检验,而不是‘拍脑门’,想一出是一出。真正的中高风险地区人员,没有行程绿码就无法返乡过年。至于有绿码者返乡,是否需要拘留,更应该由法律决定,不该被官员当作唬人的噱头,在群众中造成恐慌情绪,引起不良社会反响。”


链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测试| 主人公论坛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京ICP备14052571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