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公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焦典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征服自然-美帝生化武-气候变-全球化-大流行病-公卫安全体系

[复制链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6
11#
 楼主| 发表于 2020-4-12 13:23:20 | 只看该作者
杨萌:又是个寂静的春天
时间:2020-04-12 07:56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人类可能最终还是会以胜利者的姿态为自己留名青史,但这场与大自然听不见枪炮声的战争,终将不是我们最后一个寂静的春天。

在世界各国开始一个个关起城门、让生活停摆的时刻,有人觉得天更蓝了,鸟啼声也更响亮了。

这不禁让人想起1962年出版的《寂静的春天》(Silent Spring)。这本至今让很多人难以忘怀,一本文学性极高,甚至被批缺乏严谨科学辩证的书,在那个追捧化学品改变世界的时代,唤起了以美国为首工业国家对环境的重视,影响力衍续至今。

书中所描绘的美国郊外,由于人类滥用杀虫剂而产生连锁反应,树林里再也听不到雀鸟歌唱。从某种角度,那个寂静的春天,跟现在我们正在经历的,有着何其的相似。

倒不是大自然又再报复了,因为它始终也没停歇过。更多的是,这场疫情让我们再次体会到人类的脆弱,以及面对未知时的无助甚至狂妄。

《寂静的春天》刚出版时,遭到化学品制造商的抗议,但后来接连有农作物被化验出残留大量农药,在抹杀生态的同时也危害人体健康。舆论压力之下,企业和整个社会不得不正视工业活动对环境的迫害,工业家只能自尝苦果。接下来的数十年,世界各地不时发生污染和毒产品事件时,企业也好、政府也罢,难再以社会进步必须意味着牺牲生态作为托辞。

冠病风暴一开始也没有引起太大的重视,各国还持续纠结于病毒的源头是吃野味还是实验室泄露。在疫情极速恶化的这四个月来,大家渐渐发现继续指责无济于事,谁也难以独善其身,就连英国首相也要进加护病房。这个时候回头看,发达国家与落后国家哪个更能控制疫情、哪种体制更具优势,就变得堂吉诃德般傲慢却又悲哀。

病毒或许已经隐伏多时,只是在“对的时间”找到了导体,接上了电路,就开始疯狂活了起来。就像《寂静的春天》所描绘的那样,人类被迫意识到,自己也不过就是自然界一个暂时的存在。什么“人定胜天、事在人为”,在病毒面前都是弱不禁风。而且到现在为止,我们面对的是什么样的敌人,也全然说不清楚,人类不分第一或是第三世界,统统在病毒面前溃不成军。

经历过沙斯的国家一开始就很警惕,仿佛连肌肉里都存着记忆。但上次的作战秘笈并非能百分之百复制,从一开始只是觉得新的病毒传播得比较快之外,其它的只能根据对呼吸道病毒的笼统理解按图索骥。各路专家渐渐发现,不只是发病的人才会传染,不是只有呼吸道才能滋生病毒,口罩不是只有生病时才需要戴,死亡率也没有定数,并不能打着群体免疫的旗号任其传播。

闭关封城后,生产活动突然中止,路上人少了,生活骤然安静了下来。但病毒给社会所带来的后遗症,就好像庄稼残留的致癌农药那样,才刚刚开始。

那些还没来得及转型或者分散资源和风险的企业,经不起这几个月的停工停业,不可避免要经历一次物竞天择;那些抱着某种意识形态故步自封的政权,也可能发现为全民创造就业的竞选承诺不堪一击;还有本来就需要社会伸一把手的弱势群体,可能须要更长的时间才能重新站起来。

在经历了这么多传染病和公共环境危机后,不论是早期的农药、后期的塑料白色污染、烧芭所造成的烟霾,或是滥用抗生素导致的耐药病菌等等,人类不断残害环境和自身健康的一次次教训,就像《寂静的春天》不断重演。就如当年的农药杀了虫,也消亡了鸟类一样,以塑料为原材料的口罩和各种医药防护配备挡住了病毒,却也产生了不可再循环的巨量塑料垃圾。

人类可能最终还是会以胜利者的姿态为自己留名青史,但这场与大自然听不见枪炮声的战争,终将不是我们最后一个寂静的春天。

(作者是新闻中心采访副主任 yangmeng@sph.com.s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6
12#
 楼主| 发表于 2020-5-17 23:04:20 | 只看该作者
王春益:人类应该怎么办?——疫情后思考系列
作者:王春益    来源:昆仑策网【原创】  发布时间:2020-05-17 10:19:57

思考之一:人类应共同遵守地球生物圈规律

地球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和生命系统,不仅涵盖了生物链及其生态环境、生态系统,还包括生物与气圈、水圈、土壤圈、岩石圈、冰川冻土圈等的相互作用。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

生物圈里的各种生物之间以及与非生物之间的关系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合适的空气、水、温度、湿度以及食物。气圈使地球表层维持合适的温度,供给生物的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大气并提供适宜的生存条件;水圈是生命的源泉,水的循环不断收放热能,调节各层圈的能量,影响着环境的发展与演化;土壤圈支撑生物的生存,提供植物生长的养分、水分和适宜的生长条件;岩石圈提供了生物生存的矿产资源和环境资源;冰川冻土圈储存了大量的水,是大江大河的源头和干旱区的主要水源……

人类虽然十分伟大,但只是生物中的重要一员,而生物也只是地球生物圈的一个组成部分,维持生物圈的稳定状态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如果生物圈中的要素和系统功能不能维持其维系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参数中任何一个或多个参数发生变动和局域或全球性功能指标变动将会导致生态不安全,就会减缓或中断人类生存和文明发展的进程。

我们也许会面临这样一种情形——地球依旧运转,但适合人类生存的生物圈已经不在存在!日益严重的大气污染改变了地球的气候,造成全球变暖、臭氧层耗损、酸雨等全球环境问题,同时危害人体健康、影响动植物生长、破坏经济资源;水污染破坏水体中的生态平衡,影响水生动植物和其他动植物生长,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和人类的生存,破坏工农业生产,阻碍经济持续增长;土壤污染导致生产能力退化,影响食品安全,引起大气、水的污染和生物多样性破坏,使土壤为生态系统和人类提供多种服务、抵御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功能衰退;呈指数增长的能源和矿产资源的采掘,使岩石圈中的油气储量和矿产资源日趋枯竭,可供人类生存的环境资源不断减少;冰川冻土圈持续退缩将引起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增高、强度加大、影响范围变广,加速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升高,使河流径流量发生变化并影响农业生产,有研究指出冰川融化会释放冰封的很多远古细菌和病毒,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科学家在青藏高原冰核样本中就发现古老病毒存在证据,其中28种是新病毒。

要保持生物圈的稳定及其对人类生存的支持功能,无论如何强调生态安全的要素安全和功能安全都不为过。面对全球气候变化、海洋污染、臭氧层损耗和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南北极和喜马拉雅山冰雪消融、海平面上升、沙尘暴频繁、病毒导致的瘟疫蔓延等全球性生态安全问题,全球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应该拧成一股绳共同应对;面对国土生态安全、健康生态安全、城市生态安全、人口生态安全、贫困生态安全、核安全、生物安全、经济建设活动引发的生态安全等区域性生态安全问题,各个国家和地区在各扫门前雪的同时,还要通力合作,避免以邻为壑。当前要高度重视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建立强有力的生态安全协调机构,构建生态环境风险防范体系,加强全球性生态环境类公约的制定与履行约束,重视周边相邻国家和地区的生态安全,积极参与消除全球异地污染的经济一体化进程,大力发挥非政府性生态组织的作用,最终促进生态治理全球一体化结构的形成。

思考之二:人类应共同维护生物安全

生物安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安全需求之一,在某种程度上甚于国防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安全等。尽管历史上出现的大瘟疫为代表的生物安全事件频频记载于史籍,但对普通人而言却是于己无关的遥远之事,尤其是在经济社会高度发达的今天,居安思危往往是不合时宜的行为,虽然国际社会30多年前开始关注生物安全问题,但对生物安全尚未引起普遍和足够的重视。直到最近发生并蔓延全球的新冠病毒引起的公共卫生事件,才使人们把目光投向与每个人生存相关的生物安全问题。

生物安全是地球生态系统和生命系统中与生物相关因子对经济、社会、公共健康和生态环境所产生的危害或潜在风险,当前生物安全问题主要集中在防控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与动植物疫情、研发和应用生物技术、保障实验室生物安、保障生物资源和人类遗传资源的安全、防范外来物种入侵与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对微生物耐药、防范生物恐怖袭击、防御生物武器威胁,建立以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风险有效防控为重点的生物安全体系,维护人类健康,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在中国历史上,瘟疫的爆发是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影响最大的生态安全问题。3000年来,我国共发生瘟疫约500多次,《中国疫病史鉴》记载仅从西汉到清末至少发生过321次大型瘟疫,可以说瘟疫就一直伴随着我们的生活,每逢瘟疫发生,大批人死亡,严重打击当时的经济并造成社会的动乱。中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死亡人数最多的东汉大瘟疫,持续时间近半个世纪,因瘟疫死亡的人口占当时总人口的70%;金元之际发生的鼠疫,造成当时全国近20%的人口死亡;明末大鼠疫,疫情席卷全国,死于鼠疫的人数达1000多万,从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明朝的灭亡;20世纪初的清末东北鼠疫,不仅导致6万多人死亡,也差一点使大清朝走向覆灭。就是在世界其他国家,瘟疫的爆发也影响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雅典大瘟疫造成雅典帝国近1/4的居民死亡,安东尼瘟疫造成罗马帝国死亡750万~1500万人,西普里安瘟疫使罗马帝国四分五裂,查士丁尼瘟疫使拜占庭帝国由盛而衰,被称作“黑死病”的鼠疫夺走了全世界约7500万人的性命,天花使印第安原住民几乎遭受灭顶之灾,黄热病造成美洲和非洲及欧洲部分地区大量人死亡,斑疹伤寒导致拿破仑推出历史舞台,19世纪的大霍乱仅印度一个国家就超过3800万人死亡,“西班牙大流感”造成了2000万~4000万人死亡……

人类迈进21世纪后,科学技术的大发展依然没有解决人类所面临生物安全问题。20年的时间先后出现了Ebola、SARS-CoV、MERS-CoV等病毒带来严重疫情,重创区域经济,严重损害了公众的身心健康,其他诸如疯牛病、口蹄疫、禽流感、艾滋病等疫情也不时频现。近期爆发并流行于全球的由新冠病毒带来的疫情,更是二战以来全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全球危机,受到影响的地区社会经济活动接近瘫痪,全球走出疫情的曙光至今未现,疫情所带来巨大的经济、政治、社会后果目前尚不能评估。但严酷的事实告诉我们,生物安全问题时时刻刻与人类发展的进程如影相随,我们一旦有所轻视,就会带来巨大的损失,浪费本已不多的资源。

生物安全带来的影响已日显全球化、经济化、政治化的趋势,要切实维护公共卫生安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运行、保障国家总体安全,必须全世界各国共同努力,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应对生物安全给全人类带来的挑战。当前,对我国来说,一是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相对稳定,保护生物多样性,时刻关注未知病毒和外来生物入侵带来的不利影响;二是发展绿色经济,避免经济畸形发展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使人类丧失赖以生存的适宜家园;三是构建完善的国家生物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尽快出台生物安全法,建立系统的生物安全管理制度体系(监测预警体系、标准体系、名录清单管理体系、信息共享体系、风险评估体系、应急体系、决策技术咨询体系等);四是在全社会普及生物安全基本知识,建立生态文明的文化体系;五是加大生物科技发展步伐,吸取中国传统的中医技艺,发展新的技术应对可能出现的瘟疫;六是强化全社会的生物安全能力建设,反思违背生态规律的生活方式,引导公众建立绿色生活方式。

思考之三:人类应通过生态文明建设构建命运共同体

当前,全球正在抵御新冠病毒带来的大瘟疫,疫情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经济停摆、社会活动停滞、人们生活受限。由于近几十年来全球化的快速推进,世界经济连成一体,疫情的蔓延造成的全球性危机是空前的,其破坏性的强度和广度百年来前所未有,毫无疑问改变了当今的国际秩序。

长期以来,全球治理的模式是以国家为中心的,尽管有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维持着世界政治经济秩序,但国家间各自为政是基本面。各国、各集团为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置全球整体利益于不顾,造成了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朝着不利于人类生存的方向发展,新冠疫情的全球蔓延正是这一弊端的典型表现。因此,要提高全人类的福祉,必须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将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全球制度层面,建设全球性的制度保障,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命运共同体的大旗下践行生态文明。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并且这个地球不是我们这一代人从祖先那里继承下来的,而是从我们的子孙手中借来的。我们这一代人绝不能干着吃祖宗的饭、造着子孙孽的事情。翻开历史画卷,古巴比伦、古埃及、古中国等诸多古老文明,大多发源于水量丰沛、森林茂密、田野肥沃、生态良好的地区。而由于自然灾难和人为因素,使生态状况的急转直下,也让巴比伦、玛雅等一度兴盛的古文明,由盛转衰甚至走向毁灭。保护地球,应该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虽然当今世界存在着不同利益群体、不同宗教信仰、不同意识形态与不同社会制度,唯有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会让地球上的人类和谐共处,理性选择共同的未来。人类与地球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各国应该携起手来共建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是人们在改造自然造福自身的过程中,为了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所作出的一切努力以及取得的一切成果的综合。不仅山水林田湖草和人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生物圈中所有的要素组合成的大的生态系统和生命系统都是生命共同体,只有共存共生才能共育共荣。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从原始文明、农业文明走到今天的工业文明,人类发展严重受制于资源环境约束,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开始威胁人类的生存。建设生态文明,不是要放弃工业文明,回到原始的生产生活方式,而是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生命健康的生态文明社会。

人类应通过生态文明建设打造命运共同体,当前一个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改变全人类的生活方式。新冠疫情对人们毫无节制的物质享受敲响了警钟,从某种程度上讲,过度浪费资源的生活方式以及支持这种生活方式的生产方式是疫情爆发的一个原因。公共卫生事件带来了经济运行停滞的一个意想不到的现象,是很多地方出现了空气变好、水变清,这是人们在维持高碳生活过程中看不到的图景,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只要我们走绿色发展之路、保护好生态环境,“天蓝、地绿、水净”是能够实现的。《21世纪议程》提出:“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提高生活标准,减少对地球有限资源的依赖,并与地球的支撑能力取得更好的协调。”这就要求人们放弃在价值观缺失背景下的生活习俗、消费习惯等生活方式,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并以生活方式的绿色化促进产业生态转型的进程。正如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倡导的:“我们都是蝴蝶。如果我们共同扇动翅膀,我们便可以改变世界。”

(作者系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驻会副会长  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原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6
13#
 楼主| 发表于 2020-6-4 03:41:18 | 只看该作者
地球上哪里空气最干净?美媒:美大学教授南极洲发现地球“最后的净土”
来源:环球时报作者:牧之
2020-06-04 01:57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在几乎所有国家都遭受空气污染之际,科学家近日在南冰洋上空发现了地球上“最后的净土”。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3日报道,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的克雷登维斯教授带领研究团队发现,南极洲一带南冰洋上空的空气,受人类活动和世界各大洲的尘埃影响最小。该团队研究员希尔表示,该区域大气圈并未因人类活动而改变,大气边界层也没有诸如燃烧化石燃料、作物种植、化肥制造与废水处理等人类活动所产生的气溶胶微粒。气溶胶是悬浮在空气中的固态、液态微粒,是导致空气污染的直接原因。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空气污染已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危机,每年造成约700万人死亡。研究也显示,空气污染会增加患心脏病、中风和肺癌风险。(牧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6
14#
 楼主| 发表于 2020-6-7 12:30:31 | 只看该作者
生态多样性搜狗百科


生态多样性(ecological diversity)是诸如物种,景观元和HLZ生态系统等研究对象丰富性和空间分布均一性的综合。生态多样性这一概念包含HLZ(Holdridge life zone)生态系统多样性,景观元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是物种景观元等研究对象丰富性和空间分布均一性的综合,包含了空间尺度因素信息。



中文名
生态多样性

解决方法
两个选择

意义
主要体现在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外文名
ecological diversity

生物多样层次
三个层次

特点
6个特点


























1
影响




健康

生态多样性同样关系到我们的健康和这个星球的健康。实际上,你的健康和这个星球的健康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当我们生病的时候,我们依赖自然环境去帮助我们恢复健康。多少年以来,人们从自然世界中寻找对于伤病的治疗方法。植物为现代医药提供了有效的成分,比如制作阿斯匹林的成分。顺势疗法的医药也是大量利用植物成分的。从金钱的角度看,入药的植物的价值是无法算清的。世界上这些以植物作为基础的药物的总价值大约是6千亿。

生态多样性的经济价值是多数人并不了解的,传统医学的医生依赖植物和药草治疗疾病已经有很长时间了。在现代,人们也十分欣赏传统医学的疗效。比如说,东部非洲的Maasai人以他们的传统方式做肉、牛奶或血制品时,他们会加入一些树皮,这样的方法做出来可以减少胆固醇。

然而,对入药植物和动物的收获也并不都是好事。实际上,对这些植物、动物的需求导致这些物种濒危。传统药物用乌龟入药导致这个物种的极度衰落。

我们反复地从地球的药柜中搜寻药物。我们需要保护生态多样性,以便大自然的药柜能够储有现存医药的成分,和未来我们需要抵制新的疾病时制造新药的所需成分。




空气

在一些城市中,尤其是在夏天,呼吸外面的空气是不健康的。我们知道我们必须减少汽车尾气污染、工厂废气污染、发电厂的空气污染来保证现代生活。是的,我们都知道这些,但是你知道生物多样性对于环境的自动清洁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吗?你知道生物多样性帮助清洁空气吗?

树和其他绿色植物吸入二氧化碳--这种主要由汽车尾气和工厂排放的产生的温室气体,然后还给自然纯净的氧气。生物多样性是这个世界的空气净化器

然而,我们持续不断的砍伐树木,把它们切开运往各地。世界上,492种树木物种已经有濒临灭种的危险。我们已经砍伐掉曾经装点着地球的大约一半的树木。我们砍伐但不修复,如此已经伤害了地球的肺。就像一个一天要抽10包烟的瘾君子,一直吸烟,而损坏的肺一块块地被切掉。我们的肺还剩多大一块?

另外,在许多地方,我们引入外来入侵物种。在过去的200年里,我们将一些树种从世界的这一头运到那一头。这种行为有的已经发展到一种产业的规模,像桉树和藤条。也有一些退休人员或旅行者从他们的家乡将土产的植物或是树木带上,随他们旅游。

问题是,这些植物完全适应它们原本的生长地,它们却并不适应新的地点生长。它们也许比当地物种需要更多的水,或者需要杀虫剂来帮助它们不被当地的虫子蛀食。

我们必须尊重自然的安排,不要强迫某些特性的改变。顺其自然。这样,地球的肺能呼吸得更舒服些。




水源

所有的生命都离不开水,所以,生物多样性也与水资源有关。

因为我们只有有限的水--不是说我们将来什么时候都能从火星上运一船下来--生物多样性、特殊的不同生态系统净化我们的水:森林、土壤和细菌、小溪与云彩一起运作--实际上是过滤,才使我们重新喝到水。没有生物多样性,这个世界就会变得贫瘠与中毒--更像火星--然后我们就不能再生存在地球上了。

所以,问题是,你已经准备好搬到另一个星球上去生活了吗?




气候灾难

我们一直在遭遇奇怪的气候

科学证据是无法驳斥的:地球的气候正在变化。整个地球上一直发生着奇奇怪怪的事情--珊瑚礁死亡、大型泥石流、不寻常的倾天大雨、一些地区的持续干旱。不管是因为工业排放原因还是自然因素的原因,世界对这些现象的应付机制依旧是相互紧密联系的,从生态系统方面到生态系统中的各类生命间。

例如,在地球上的许多地方,人们发现当他们砍伐森林后,它们的乡村和城镇就容易遭遇洪水。当这种洪水来时,就比以往的洪水要更凶猛、更快速。为什么?不是火箭的推力让它们变得更快,而是因为树可以用它们的根保持水土。根在湿潮季节里吸水并在夏天放出水分来。这是一种自然调节方法。




2
解决方法

你有两个选择:

1, 帮助保护生物多样性

2, 什么都不作只是去承受

同样的,人们一点也不考虑生物多样性,甚至很少考虑风暴可能造成的危险就把珊瑚红树林全部清除。红树林是自然暴雨的良好缓冲区,同时也是富于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当它们被砍伐,这个缓冲区就不复存在了,无论是对于人类还是其它的物种。

当我们忽视我们应该得到的教训的时候,这个世界上人们的做法导致了这样的结果:山坡坍塌,整个群落全部被冲走,造成生命的丧失。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也正在用极度悲痛的方式伤害着我们人类。也许是我们拾起我们早就该得到的教训的时候了。



3
定义

1995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NNEP)发表的关于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巨著《全球生物多样性评估》(GBA)给出了一个较简单的定义:“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和它们组成的系统的总体多样性和变异性”。用句通俗的话说:生物多样性是由地球上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的。



4
作用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主要体现在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对于人类来说,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潜在使用价值。

直接价值生物为人类提供了食物、纤维、建筑和家具材料、药物及其他工业原料。单就药物来说,发展中国家人口的80%依赖植物或动物提供的传统药物,以保证基本的健康,西方医药中使用的药物有40%含有最初在野生植物中发现的物质。例如,据调查,中医使用的植物药材达1万种以上。

生物多样性还有美学价值,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美化人们的生活。如果大千世界里没有色彩纷呈的植物和神态各异的动物,人们的旅游和休憩也就索然寡味了。正是雄伟秀丽的名山大川与五颜六色的花鸟鱼虫相配合,才构成令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的美景。另外,生物多样性还能激发人们文学艺术创作的灵感。

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是指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无论哪一种生态系统,野生生物都是其中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分。在生态系统中,野生生物之间具有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它们共同维系着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野生生物一旦减少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要遭到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也就要受到影响。

潜在使用价值野生生物种类繁多,人类对它们已经做过比较充分研究的只是极少数,大量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还不清楚。但是可以肯定,这些野生生物具有巨大的潜在使用价值。一种野生生物一旦从地球上消失就无法再生,它的各种潜在使用价值也就不复存在了。因此,对于尚不清楚其潜在使用价值的野生生物,同样应当珍惜和保护。



5
分类

大家公认的生物多样性的三个主要层次是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或称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这是组建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基本层次。

物种多样性

常用物种丰富度来表示。所谓物种丰富度是指一定面积内种的总数目。到目前为止,已被描述和命名的生物种有160万种左右,但科学家对地球上实际存在的生物种的总数估计出入很大,由500万到1亿种。其中以昆虫和微生物所占的比例最大。

基因多样性

代表生物种群之内和种群之间的遗传结构的变异。每一个物种包括由若干个体组成的若干种群。各个种群由于突变、自然选择或其他原因,往往在遗传上不同。因此,某些种群具有在另一些种群中没有的基因突变(等位基因),或者在一个种群中很稀少的等位基因可能在另一个种群中出现很多。这些遗传差别使得有机体能在局部环境中的特定条件下更加成功地繁殖和适应。

不仅同一个种的不同种群遗传特征有所不同,即存在种群之间的基因多样性;在同一个种群之内也有基因多样性──在一个种群中某些个体常常具有基因突变。这种种群之内的基因多样性就是进化材料。具有较高基因多样性的种群,可能有某些个体能忍受环境的不利改变,并把它们的基因传递给后代。

环境的加速改变,使得基因多样性的保护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基因多样性提供了栽培植物和家养动物的育种材料,使人们能够选育具有符合人们要求的性状的个体和种群。

生态系统多样性

既存在于生态系统之间,也存在于一个生态系统之内。在前一种情况下,在各地区不同背景中形成多样的生境,分布着不同的生态系统;在后一种情况下,一个生态系统其群落由不同的种组成,它们的结构关系(包括垂直和水平的空间结构,营养结构中的关系,如捕食者与被捕者、草食动物与植物寄生物与寄主等)多样,执行的功能不同,因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也不一样。

总之,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最直观的体现,是生物多样性概念的中心;基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内在形式,一个物种就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可以说每一个物种就是基因多样性的载体;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外在形式,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最有效的形式是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6
特点

我国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在全世界占有十分独特的地位。1990年生物多样性专家把我国生物多样性排在12个全球最丰富国家的第8位。在北半球国家中,我国是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特点如下。

1.物种高度丰富 我国有高等植物3万余种,仅次于世界高等植物最丰富的巴西和哥伦比亚。

2.特有属、种繁多 我国高等植物中特有种最多,约17 300种,占全国高等植物的57%以上。581种哺乳动物中,特有种约110种,约占19%。尤为人们所注意的是有活化石之称的大熊猫、白鳍豚、水杉、银杏、银杉和攀枝花苏铁,等等。

3.区系起源古老 由于中生代末我国大部分地区已上升为陆地,在第四纪冰期又未遭受大陆冰川的影响,所以各地都在不同程度上保存着白垩纪第三纪的古老残遗成分。如松杉类植物,世界现存7个科中,我国有6个科。动物中的大熊猫、白鳍豚、羚羊、扬子鳄、大鲵等都是古老孑遗物种。

4.栽培植物、家养动物及其野生亲缘种的种质资源异常丰富 我国有数千年的农业开垦历史,很早就对自然环境中所蕴藏的丰富多彩的遗传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培植繁育,因而我国的栽培植物和家养动物的丰富度在全世界是独一无二、无与伦比的。例如,我国有经济树种1 000种以上。我国是水稻的原产地之一,有地方品种50 000个;是大豆的故乡,有地方品种20 000个;有药用植物11 000多种等等。

5.生态系统的类型丰富 我国具有陆生生态系统的各种类型,包括森林、灌丛、草原和稀树草原、草甸、荒漠、高山冻原等。由于不同的气候、土壤等条件,又进一步分为各种亚类型约600种。如我国的森林有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草甸有典型草甸、盐生草甸、沼泽化草甸和高寒草甸等。除此之外,我国海洋和淡水生态系统类型也很齐全。

6.空间格局繁复多样 我国地域辽阔,地势起伏多山,气候复杂多变,从北到南,气候跨寒温带、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生物群落包括寒温带针叶林、温带针阔叶混交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从东到西,随着降水量的减少,在北方,针阔叶混交林和落叶阔叶林向西依次更替为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化草原、草原化荒漠、典型荒漠和极旱荒漠;在南方,东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布于江南丘陵)和西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布于云贵高原)在性质上有明显的不同,发生不少同属不同种的物种替代。



7
总结

生物多样性同样关系到我们的健康和这个星球的健康。实际上,你的健康和这个星球的健康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生物多样性的经济价值是多数人并不了解的,但在医药公司的科学家们正在忙着从植物中寻找治疗一些特定疾病的特定药物成分。就在不久以前,专家们在太平洋紫杉树马达加斯加长春花中发现了用于治疗癌症的植物成分。也许,某一天我们能够从一株植物上发现杀死艾滋病病毒的植物成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6
15#
 楼主| 发表于 2020-6-28 13:23:38 | 只看该作者
FT社评:来自北极圈的气候警告
时间:2020-06-28 07:47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世界聚焦新冠疫情之际,西伯利亚很大一部分地区正在经历反常高温。几天前,北极圈内的俄罗斯上扬斯克气温高达38摄氏度。

西伯利亚有世界上一些最寒冷的有人居住的地方。但是几天前,俄罗斯小镇上扬斯克(Verkhoyansk)的气温高达38摄氏度。这是当地——很可能也是整个北极圈——创纪录的高温。然而,使这波热浪更加令人震惊的是,它并非一次性事件。

在世界聚焦于新型冠状病毒大流行造成的健康和经济危机之际,西伯利亚的很大一部分地区在经历反常高温。5月,这个广阔的俄罗斯地区有些地方的地表温度比平均温度高出10摄氏度。即刻的后果显而易见:冰雪加速融化,大面积野火较早发生,以及永冻层融化。

西伯利亚发生的事情对世界其他地区是重要的。若加上其他地方的高于平均水平的气温,上述温度确保了2020年5月与2016年5月并列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5月。西伯利亚的这波热浪还有另一个令人震惊的影响:永冻层的融化将大量二氧化碳和甲烷释放到大气中,很可能加速全球变暖。

各国政府已采取前所未有的措施来应对新冠肺炎(COVID-19,即2019冠状病毒病)紧急情况。随着他们开始重建经济,他们应该抓住机会,对气候变化采取同样大刀阔斧的行动。如果说新冠大流行说明了一件事,那就是它说明了忽视专家警告的危险。紧急情况可能——而且确实——会发生。经济封锁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很可能是短暂的。它也不足以实现2015年《巴黎气候协定》的主要目标:将全球变暖幅度保持在2摄氏度以下。

应对气候变化是一项全球努力,但是各国正在采取任何协同行动的证据很少。令人担忧的是,中国和美国这两个世界污染大国都将无法遏制其排放。在美国,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总统的政府正准备于11月正式退出《巴黎气候协定》。更令人担忧的是,中国已经显示出迹象表明,刺激经济的需要大于使用更多低碳能源的愿望。中国正以自2015年以来最快的速度批准新建燃煤电厂装机容量计划。欧洲被证明是一个例外。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将气候计划置于其1.85万亿欧元经济复苏努力的核心。

问题在于,仅凭一个“绿色”欧洲,将不足以应对气候变化。在世界的排放量中,只有9%多一点来自欧洲,相比之下中国的排放量占24%以上。鉴于遏制气候变化事关重大,挑战的艰巨性不应成为吓阻行动的因素。有一些让人乐观的空间。大型石油公司的能源转型规模——英国石油(BP)是最新的例子——证明了在气候辩论的风口浪尖取得的进展。

还有证据表明,对气候变化进行投资,并不一定要以牺牲可持续经济增长为代价。国际能源署(IEA)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近期联合进行的一项分析,设想了大范围向清洁能源转移、并在电动汽车等领域进行新投资的情景。每年将耗资1万亿美元的该计划一旦实施,将每年创造900万个就业机会,并且帮助将每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45亿吨。

政策制定者不应忽视这些警示信号——或者说机会。今天做出的决定不仅将决定西伯利亚的未来,还将决定世界其他地区的未来。

译者/和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6
16#
 楼主| 发表于 2020-7-5 13:12:43 | 只看该作者
梁海彬:拯救地球太伟大?

时间:2020-07-05 07:45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侵晓窥语

戏剧大师郭宝崑在《灵戏》里,写了一则寓言故事:有一只叫做“残”的神兽,为了一己的存活,吞噬了世间的一切生物,甚至吃了自己,最后只剩下一张嘴。另一只叫做“祥”的神鸟,在人间大旱时,毅然为干枯的大地奉献体内的水,最后甚至把头颅切了下来,让身子里的水流尽,灌满了大江大河。

这是两种不同的世界观。人类对待大自然的态度,似乎更接近“残”——那不断蚕食世间一切的生物。

今年1月,世界经济论坛把气候变化的威胁,列为今年全球最应该关切的课题。疫情暴发以后,全球被迫减少飞行、海运等,稍微缓解了全球碳排放和能源消耗量。很多城市出现罕有的蓝天白云景色,令人感叹。当然,这不表示地球就因此有复原的机会。温室气体在大气层内可达百年以上,绝不是几座城市封城几个月就能够避免的。我们绝对须要尽快实行全新的生活方式。

但我们的习惯似乎赶不上变化。疫情期间,外卖和送餐服务激增,国人竟然额外产生了133万公斤的塑料垃圾。我们为了方便,在无意识消费的情况下,加重了地球的负担。

在这期间,全球食品过剩也是大问题。本地鸡蛋商就由于供应过剩,丢掉了25万个鸡蛋。全球餐饮业备受打击,大量的鸡蛋、牛奶等食品被丢弃,腐烂的食物会释放甲烷,大大增加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去年的澳大利亚丛林大火,为全世界敲了警钟。今年1月,全球地面和海洋表面温度,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6月20日,瑞典北部北极圈内的温度一度超过30摄氏度。由于疫情关系,一次性塑料口罩的需求大增,也已经构成了海洋里的严重污染。

对很多人而言,全球暖化似乎不是个迫切的民生课题。但这样的意识,甚至比全球暖化更严重呢!

我们都听过温水煮青蛙的故事,而人类已经变成故事的主角了。在渐渐升温的地球上,我们无警觉地过着不利于地球环境的生活方式,持续下去只能有一个可预见的结果:为地球上的一切生物招灾惹祸。

要怎么跳出这锅温水呢?首先必须承认,各大城市目前的运作方式,正在助长全球变暖。

我们实在不该执着于从前的生活了。“我们回不去了”——意味着应该换个思维方式。何不趁这个机会,大胆想象一个崭新的可能性?

能不能够想象一个完全利用清洁能源运作的地球?想象我们和自然界共生共存的新生活?意识到自己是大自然的一分子,而不是大自然的征服者?

我在和本地剧团戏剧盒制作《水·土:二部曲》时,导演郭庆亮对土著实里达人与大海的关系特别感兴趣。我因此花了一点时间去了解。在实里达人的世界观里,大海是一个生命体。实里达人与大海为伍,向大海学习。他们不向大海掠夺,对大海是有敬意的。

他们与大海有着紧密的联系,充分认识他们在自然界里的位置。而我们自工业革命以来,就切断了和大自然的联系,以致地球生病,自己(人类)也生病了。

全球面临气候危机,我们是应该采取新视角了。小至个人,大至企业和国家,都不能再以“利己”为出发点。为了下一代,我们愿意作出什么牺牲?

听起来好像电影题材,仿佛我们都成了拯救地球的主角,是不是太伟大了?但看看我们可以在短短几百年,就把环境破坏成这个样子……所以,不要低估我们的能力。

我们的确是在拯救地球;而且必须马上进行。

(作者是剧场工作者)


链接

习应对逆全球化 市场极化特大城市群 政府保生态安全功能区
18 个回复 - 3006 次查看
习近平: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2019-12-15 15:06:39求是网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习近平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要研究在国内外发展环境变化中,现有区域 ...
2019-12-16 00:09 - 焦典 - 前中后三十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6
17#
 楼主| 发表于 2020-7-7 18:21:52 | 只看该作者
联合国报告:应警惕自然环境退化引起人畜共患病蔓延
来源:澎湃新闻
2020-07-07 16:37

联合国6日在最新发表的报告中指出,由于自然环境退化等因素,包括新冠病毒在内的人畜共患病的病原体的蔓延趋势不容忽视,各国应当采取行动防控人畜共患病的传播。

据“联合国新闻”6日报道,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与国际牲畜研究所于当天联合发布了一份名为《预防下一次大流行病:人畜共患疾病以及如何阻断传播链》的报告,报告中,联合国呼吁各国政府采取措施,阻断病原体从动物以“跨越物种界限”的方式传染给人类,否则将来还可能暴发更多人畜共患疾病疫情。

联合国环境署(UNEP)和国际畜牧研究所(ILRI)指出,除了新冠病毒,人畜共患病还包括了埃博拉病毒和非典型肺炎等,这些疾病先从动物身上开始,然后迅速蔓延到人类身上。


人畜共患病严重影响了全世界经济和人类生命安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副秘书长兼执行主任安德森(Inger Andersen)坦言:“在过去20年里,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前,人畜共患病就已经造成了1000亿美元(约合7016亿人民币)的经济损失。”报告显示,全球每年约有200万人死于人畜共患疾病,其中大多数病亡者居住在中低收入国家。

该报告还详细解释了人畜共患病暴发的原因。英国广播公司(BBC)7日报道称,自然环境退化促成了病原体的传播,例如土地退化、野生动物资源开发、矿产资源开采和气候变化等因素使得动物和人类的互动方式发生了变化。

利物浦大学的马修·贝利斯教授(Matthew Baylis)在6月也向媒体表示,这次的新冠肺炎疫情不是头一次暴发的人畜共患疾病疫情,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对此,安德森呼吁各国采取行动预防和应对人畜共患病疫情,“假使我们继续滥用野生动物资源,破坏生态环境,那么未来世界就将目睹类似的疾病不断从动物传给人类。为了防止此类疾病在未来再次暴发,我们在保护自然环境方面必须更加慎重。”安德森说道。

BBC 7日报道称,联合国的报告为各国政府提供了未来如何防止人畜共患疾病疫情暴发的战略,例如鼓励可持续的土地开发政策、改善生物多样性以及投资科学研究等。

该报告获得联合国秘书长高度认可。“联合国新闻”刊文指出,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就此报告呼吁各国建立一个新框架,以保护生物多样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6
18#
 楼主| 发表于 2021-5-9 23:11:31 | 只看该作者
傅来兴:应对气候危机时日无多
时间:2021-05-09 07:40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拨云见星

开会是一回事,拿出实际行动才是关键,一堆的承诺无济于事,唯有大刀阔斧的政策,才能逐步落实可持续的愿景。

每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召开国际气候变迁会议前,联合国及一些国际气候研究组织都会配合公布相关报告。今年联合国的研究报告透露,2020年是有记录以来三个最热的年份之一。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说,这份报告令人害怕,各国领导人必须严正看待,因为去年的气温比工业化前时期高出1.2摄氏度,接近1.5摄氏度的危险水平。

即使全球气温上升逐渐迈向临界点,仍无法让人感觉我们正濒临危机。2020年的确是人类共同面对危机的一年,但究竟是极端天气威胁大,还是冠状病毒疫情更为可怕呢?

根据欧洲环境局(EEB)向23个欧洲国家超过2万2000名年轻人进行的调查,发现相较于冠病大流行和疫情所带来的经济危机,欧洲的年轻人更加担心气候变化,将近一半受访者认为,全球变暖是人类面临的最严重问题。

的确,欧洲年轻人不时发起气候运动和参与示威,呼吁决策制定者把握时间抢救地球。但亚洲地区对保护环境的觉醒还不够,政府应对气候变化的力度不够大,行动也不够快。

温室气体持续增加,二氧化碳浓度比工业化前高出1.5倍,气候暖化导致热浪飓风和野火频频发生,都没有让更多亚洲人有危机感。古特雷斯形容全球正处于“深渊的边缘”,应对气候危机已经时日无多,2021年是人类必须采取行动,避免受到气候变化“灾难性”影响的一年。

由于气候危机迫在眉睫,古特雷斯希望今年11月在格拉斯哥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6届缔约方大会(COP26)实体会议之前,各国能提交各自应对气候的计划。但开会是一回事,拿出实际行动才是关键,一堆的承诺无济于事,唯有大刀阔斧的政策,才能逐步落实可持续的愿景。

2021年的世界地球日主题是“修复地球”(Restore Our Earth),再次呼吁各国以实际行动改善恢复我们的地球,共同防止环境破坏所引发的灾害。 

拜登政府承诺,美国到2030年把温室气体排放量,较2005年的水平削减50%至52%,希望这个新目标能激励其他排放大国加强对抗气候变化的雄心,并重新奠定美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全球领导地位。

欧盟通宵达旦讨论后达成一项临时协议,承诺到2030年将其温室气体净排放量,相较于1990年水准至少减少55%,不过此一协议虽超越先前的目标,却未达到环保人士的要求。

2030年是多个国家承诺应对气候变化的年份,拜登说这是“决定性的10年”。中美不久前在白宫举行的气候问题峰会后发表的联合声明,表示要暂时搁置在人权、安全、贸易和技术等领域的激烈对峙,共同采取行动治理气候变化所造成的危机。但这个承诺恐怕是雷声大雨点小。

每次的峰会都带来新希望,但各国缺乏决心、技术和行动,缺少了迫切心理,前方的道路仍很艰难。2016年4月22日签署《巴黎气候协定》和1997年12月通过的《京都议定书》,许多承诺还在等待落实的一天。

在应对气候问题上,各国新一轮气候战略反而会加剧全球绿色经济的竞争。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拜登主持的气候峰会前发出警告,美国在应对气候变化的竞赛中,远落后于中国,因为中国已是全球最大的太阳能板、风力涡轮机、电池和电动汽车生产国和出口国。

布林肯把全球变暖所带来的挑战,视为创造更多就业和输出美国价值观的机会。这也是美国财政部宣布设立“气候中心”,并任命气候融资专家约翰·莫顿(John Morton)为首位“气候顾问”,协调和加强各部门应对气候变化的经济政策的原因。美国认为,不能领导这场再生能源革命,很难想象美国能赢得与中国的长期战略竞争。这是甩不掉的政治现实。

(作者是本报高级评论员 pohlhg@sph.com.s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测试| 主人公论坛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京ICP备14052571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