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公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0982|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抓世界经济结构性危机机遇 缓国内严重结构性失衡 丝路论坛

[复制链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4-20 21:56: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王毅用数据回击外界质疑04/20 09:11 来源: 环球网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事实是,126个国家和29个国际组织同中方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协议,近40位外方领导人、共150多国的代表参加本届高峰论坛。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对‘一带一路’投出了信任票、赞成票。”19日,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用这样一组数据有力回应了外界关于“一带一路”的个别负面言论。王毅介绍,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于4月25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相比两年前的首届论坛,“一带一路”朋友圈显然又扩大了不少。意大利总理孔特将出席峰会、瑞士联邦主席毛雷尔将率团来华并签署协议、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将在论坛上发表演讲、德国经济部长阿尔特迈尔将前往中国……会期临近,有关各国参会情况的消息不断从当地媒体上传出。

由于意大利加入“一带一路”倡议,欧洲媒体上最近出现一些类似“担心分裂欧洲”的论调。事实上,包括英法德等欧洲大国也都表现出加强合作的愿望。德新社19日称,德国经济部周四证实,德国经济部长阿尔特迈尔下周将前往中国,参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法国方面,外长勒德里昂将作为总统马克龙的特使参加“一带一路”高峰论坛。英国媒体则报道称,英国财政大臣哈蒙德将出席论坛。

英国广播公司18日称,瑞士即将成为又一个加入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西方发达国家,将与中国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对中国来说,瑞士独特的国际地位,对“一带一路”倡议有极为重要的价值。首先,瑞士有国际间最富声誉的金融服务业;其次,瑞士是国际组织总部的聚集地。有观察人士认为,瑞士对“一带一路”的支持,显示“欧洲国家对这一倡议适应得不错”,也有充分的理由这么做。日本“钻石在线”19日称,加入“一带一路”已经成为一种国际趋势,加入国家遍布世界各地区。

斯瓦伯里是总部设在德国柏林的一家致力于推动欧亚非之间贸易投资的咨询机构执行总裁。他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一些欧洲国家仍对“一带一路”倡议有所疑虑,但在意大利正式加入该倡议后,不少国家的想法已发生改变。“我想欧洲应该更多地去了解这一倡议,以勾画出一幅真实的图景,因为现在大多数西方媒体对这一倡议的评论并不公平。”斯瓦伯里表示,“一带一路”正在重新定义全球的经济和贸易秩序,推动公平贸易和共同繁荣。

在“一带一路”欧洲朋友圈扩大的同时,美国的态度一直颇受外界关注。据报道,本月早些时候美国国务院曾表示,美国将不会派高级官员参加第二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并提到美国对中国在“一带一路”项目中融资方式表示关切。美国官员还曾多次拿“债务陷阱”“地缘政治工具”等论调质疑“一带一路”。

针对个别负面炒作,王毅19日列举多个具体例子后表示,事实证明,共建“一带一路”符合和平发展的时代潮流,符合各国发展振兴的普遍愿望,“债务陷阱”等帽子扣不到“一带一路”头上,也不会得到任何当事国的认同。实际上是自己做不到,也不让别人做,自己做不好,也不希望别人做得好,这种心态和做法既损人又不利己。他还表示,共建“一带一路”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可避免会有一些发展中的烦恼。中国举办高峰论坛,就是希望广开言路,集思广益。

【环球时报驻外特派特约记者曲翔宇李珍青木环球时报记者白云怡任重魏辉柳玉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2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9-4-20 22:01:31 | 只看该作者


印度再次拒绝一带一路峰会,莫迪太忙背后,是虚荣心与能力不匹配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战争之王 2019-04-1016:23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4月8日报道,近日印度《经济时报》(The Economic Times)援引印度外交部方面的消息表示,印度政府已经决定不会参加第二届“一带一路”峰会,这是自2017年之后,印度再一次拒绝出席这一会议。

众所周知,印度一直将中国视为“竞争对手”,无论中国做什么,印度都会跟着效仿并且攀比。但是,印度攀比的心理并不是像其它人那样“遇强则强”,相反的,他有点“闭门造车”的味道。

以“南亚区域合作联盟”为例,这一组织本来是促进南亚国家经济发展和交流而诞生的组织,印度在加入这一组织后,一直都想掌握绝对的话语权。但是,由于自身的实力不足,影响力不够,这一组织印度在最后的确是当了“一把手”,但是这一组织名存实亡。自它成立到现在,没有做过任何实质性的贡献。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而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与印度主导的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可谓是天囊之别。以此次峰会为例,先后有40多个国家明确表示会出席,多个国家会派观察团来华考察。对于这样的盛会,印度从未举办过。而处于对自身攀比的“虚荣心”心理,印度也明确拒绝了参加这一盛会的邀请。其实并不是印度不想参加这一盛会,实在是看着中国强劲的发展和日趋强悍的影响力,他是想“眼不见为净”。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老话说得好:得不到的才是最想要的。看着印度这样浪费与会资格,一旁想参加但进不去的国家自然会干着急。据悉,“五眼联盟”成员国之一的澳大利亚就表达了想要参加这一盛会,刺激本国经济发展的意愿。无奈之前“对抗中国”的坑挖得太深,如今眼见着自己的宿敌新西兰即将加入“一带一路”而自己却在角落里喝西北风,澳大利亚心理并不舒服。

事实上,不仅澳大利亚,全球很多国家都认识到了“一带一路”倡议对本国的积极意义——不仅能带来投资,还能为本国民众带来就业机会,印度的邻居与死敌巴基斯坦就是受益者——中巴经济走廊建设5年来,给当地创造数万个就业岗位。此前,莫迪曾亲自为5名最低种姓的卫生工人洗脚,以展示亲民和注重提升底层人民待遇。不过,印度“清洁工运动”(SKA)组织近日却喊话:“别给我们洗脚,给我们工作和薪水!”“(莫迪)过去五年来没有为我们做任何事情。”与其搞这种“政治作秀”,真不如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积极为普通民众谋福利。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由此可见,发展本国经济,实现本国工业和经济的腾飞是每个国家的领导人都梦寐的。“一带一路”如此优越的条件,印度并不是不想参加,而是实在拉不下那张脸。而且,印度官方媒体对于印度政府拒绝参加峰会,给出的解释是“总理太忙没空参加”,其实真正的原因就是不想因为这一峰会,影响本国政府的尊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2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9-4-21 09:26:13 | 只看该作者
瑞士对中国作出的这个决定 让西方都没话说

2019年04月20日 18:51:01
来源:参考消息






英媒称,继意大利之后,瑞士即将成为又一个支持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西方发达国家。

据英国广播公司网站4月18日报道,瑞士联邦委员会主席于利·毛雷尔将在22日至30日的访华期间,与中国签署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两国合作谅解备忘录。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根据瑞士财政部公开的信息,这一备忘录的目的是让双方在“一带一路”沿线的第三方市场加强贸易、投资和项目融资合作。

报道称,早在意大利签署加入“一带一路”倡议初步协议时,意大利官员就曾透露,另一个欧洲国家很快也将加入同一行列。

报道还称,瑞士宣布支持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并没有引起负面的评论和分析,这应该与瑞士独特的国际地位有关系。

在英媒看来,如果说意大利作为主要西方经济体国家参与“一带一路”倡议具有政治影响力的话,那么不在“一带一路”沿线上的瑞士,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支持,其作用及影响也非比寻常。

报道指出,瑞士在国际上以政治“中立国”著称。过去200年来,瑞士在纷乱的欧洲强国争霸中,为自己赢得“中立”的地位。而瑞士在政治防务事务上的中立,与其在外交领域的积极主动,被认为是相辅相成、取长补短的最佳选择。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报道称,正是因此,瑞士是最早承认新中国并建立外交关系的西方国家之一。而在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并提议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后,瑞士和英国一样,是最早成为意向创始国的西方国家。

2014年,中瑞自由贸易协定生效,瑞士成为“第一个与中国签署意义重大的自贸协定的欧洲大陆国家和世界经济二十强之一”。

报道称,对中国来说,瑞士独特的国际地位,对“一带一路”倡议有极为重要的价值。首先,瑞士有国际最负盛名的金融服务业;其次,瑞士是国际组织总部的聚集地。

有观察人士认为,瑞士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支持,显示“欧洲国家对这一倡议适应得不错”,也有充分的理由这么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2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9-4-21 09:35:02 | 只看该作者
王毅:携手共建“一带一路”

2019-04-20 00:31 环球时报 第6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 王毅

  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于4月25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主要活动包括:4月25日,举行12场分论坛和一场企业家大会;4月26日,举行开幕式、高级别会议;4月27日,举行领导人圆桌峰会。习近平主席将出席高峰论坛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全程主持领导人圆桌峰会,会后,习主席将向中外媒体介绍峰会成果。习近平主席和夫人彭丽媛教授还将为各国领导人和嘉宾举行欢迎宴会。

  高峰论坛是“一带一路”框架下最高规格的国际合作平台。这次会议是中国今年最重要的主场外交,也是一次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国际盛会。关于这次论坛,可以用五个词来概括:

  一是方向明确。本届高峰论坛主题是:共建“一带一路”、开创美好未来,各方将围绕“推进互联互通,挖掘增长新动力”、“加强政策对接,打造更紧密伙伴关系”以及“推动绿色和可持续发展,落实联合国2030年议程”等议题展开讨论。贯穿其中的主线就是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实现高质量发展。这是习近平主席面向世界提出的重要理念,反映了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普遍愿望,树立起大家共同努力的目标。将以此为引领,开启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行稳致远的新阶段。

  二是基础扎实。“一带一路”倡议提出6年来成绩斐然、硕果累累,已成为当今世界广泛参与的国际合作平台和普受欢迎的公共产品。共商共建共享这一黄金法则得到广泛认同,“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合作格局基本成型,一大批互联互通项目成功落地。中国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贸易总额超过6万亿美元、投资超过800多亿美元,中国同沿线国家共建的82个境外合作园区为当地创造近30万个就业岗位,给各国带去了满满的发展机遇。普通民众也有了明显的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这是我们主办第二届高峰论坛的坚实基础。

  三是反响热烈。自宣布举办第二届高峰论坛以来,很多国家积极要求来华参会,截至目前,37个国家的元首、政府首脑等国家领导人将出席第二届论坛圆桌峰会,按照英文字母排序,分别为:奥地利、阿塞拜疆、白俄罗斯、文莱、柬埔寨、智利、塞浦路斯、捷克、吉布提、埃及、埃塞俄比亚、希腊、匈牙利、印度尼西亚、意大利、哈萨克斯坦、肯尼亚、吉尔吉斯斯坦、老挝、马来西亚、蒙古、莫桑比克、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巴布亚新几内亚、菲律宾、葡萄牙、俄罗斯、塞尔维亚、新加坡、瑞士 、塔吉克斯坦、泰国、阿联酋、乌兹别克斯坦、越南。同时,联合国秘书长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也将与会。加上中国,共有40位领导人齐聚在燕山脚下,雁栖湖边。此外,法国、德国、英国、西班牙、日本、韩国、欧盟也将派出领导人委托的高级代表与会。

  就论坛整体而言,将有来自150多个国家和90多个国际组织的近5000位外宾确认出席,其中包括360多位部长级官员,100多位国际组织负责人。还有4100多名中外媒体记者已注册参会。与会的外方代表涵盖了全球五大洲各个地区,涉及政府、民间组织、工商界、学术机构等社会各界。各方的积极反响说明,“一带一路”正在落地生根、惠及各方。

  四是安排务实。在延续首届高峰论坛成功做法基础上,第二届高峰论坛对会议作出了创新安排,分论坛数量扩大到12场,比首届增加一倍。除继续举行以“五通”和智库交流为主题的分论坛外,增加举行以廉洁丝绸之路、数字丝绸之路、绿色之路、创新之路、地方合作、境外经贸合作区为主题的分论坛。这些分论坛的一个共同点,就是都将注意力聚焦在务实合作上。本届高峰论坛还将首次举办企业家大会,邀请有关国家、企业和商协会代表出席,规模约800人,目的是为各国工商界对接合作搭建平台,共享“一带一路”合作机遇。

  五是成果可期。领导人圆桌峰会将发表一份联合公报,展示各国领导人共建“一带一路”的政治共识,这将是本届高峰论坛最重要的成果。作为东道主,中方还将汇总论坛期间各方达成的具体成果,集中对外发布,其中既有一系列政府间合作协议,也有各国企业和金融机构开展的大量投资类、融资类务实合作项目。中方还将发布《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进展、贡献与展望》报告。企业家大会期间,各国工商界人士将签署一批合作项目协议,很多企业都对此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一带一路”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国际经济合作倡议,核心是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线,加强全方位互联互通,为世界经济增长挖掘新动力,为国际经济合作打造新平台。首届高峰论坛上,习主席同各国领导人一道,擘画了共建“一带一路”的美好蓝图。两年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一带一路”正在成为造福各国人民的合作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绿色之路、共赢之路和廉洁之路。事实证明,这一倡议顺应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契合各国追求开放、联动发展的共同愿望。

  习近平主席说过,“一带一路”倡议源于中国,但机会和成果属于世界。作为东道主,我们始终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秉持开放包容透明的办会理念,同与会各方保持密切沟通协调,共同做好高峰论坛筹备工作。我们希望通过举办第二届高峰论坛,与各方一道,总结经验、规划未来、凝聚共识,切实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迈向更高质量发展。本届论坛将有以下几方面重要意义:

  一是勇立潮头,坚定支持多边主义。坚持多边主义、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是国际社会应对当前挑战、实现共同繁荣的必由之路。在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形势下,坚持这一立场更为重要。“一带一路”秉持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体现了多边主义精神;“一带一路”奉行的开放包容理念,诠释了多边主义内涵;“一带一路”追求的互利共赢目标,反映了多边主义实质。我们相信,在本届高峰论坛上,各方将发出支持多边主义、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共同声音。

  二是与时俱进,丰富合作原则理念。我们将继续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等行之有效、广受欢迎的理念和原则。在此基础上,结合形势发展和具体实践,进一步丰富“一带一路”的理论内涵。要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平台,深化政策对接和经济融合。要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推动务实合作进一步向民生领域倾斜。要打造更紧密的伙伴关系网络,坚持开放、包容,注重绿色、廉洁,开展文明互学互鉴。要与普遍接受的国际规则标准和最佳实践对接,实现共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可持续发展。

  三是携手同行,构建伙伴关系网络。目前,已有126个国家和29个国际组织同中方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文件,郑重地向这一合作倡议投下信任票,“一带一路”的朋友圈继续扩大。本届高峰论坛期间,各方还将签署更多的双边和多边合作协议。一些发达国家和国际金融机构将同中方签署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文件。“一带一路”已经呈现双边合作、三方合作和多边合作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良好态势,为构建更加广泛、更加紧密的伙伴关系打下了坚实基础。我要强调的是,这种伙伴关系不是地缘工具,而是合作平台,欢迎各方平等参与和共同投入;不是另起炉灶,而是现有合作机制的补充,追求形成优势互补的合力。

  四是面向行动,打造有力支撑体系。伴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各方已初步发起成立了一些合作机制与平台,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了必要保障。本届高峰论坛上,我们希望同合作伙伴一道,在完善并发展现有机制的同时,创建更多符合高质量发展需求的机制安排,更好地服务于务实合作项目的推进与落实,确保已签署的合作文件渗透落实到具体项目中,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基础更坚实、对接更便捷、保障更有力。

  五是内外联动,释放改革开放红利。共建“一带一路”体现了中国推进全方位开放格局的决心,而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举措又为共建“一带一路”注入了新的动力。“一带一路”同中国的改革开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本届论坛期间,中方将对外展示改革开放的成效和举措,进一步与世界分享中国经济增长的红利,也必将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和各国共同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

  古代丝绸之路积淀了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平等合作精神,是各国共同的精神财富。我们相信,通过举办第二届高峰论坛,大家一定能重振丝绸之路精神,建设广泛伙伴关系,为世界经济注入更强劲动力,为各国发展开辟更广阔空间,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贡献。

  我愿借此机会,感谢国际社会对第二届高峰论坛筹备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感谢各国驻华使馆的同事们与中方工作团队的合作,感谢记者朋友们积极传播共建“一带一路”的好声音。相信在大家共同努力下,第二届高峰论坛一定会取得成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2
5#
 楼主| 发表于 2019-4-21 09:40:18 | 只看该作者


徐焰:历史深处,藏着中国援外的逻辑密码2019-04-18 00:24 环球时报 [url=]徐焰[/url]

  经历“换了人间”的解放和改革开放的中国,正迎来从“站起来”“强起来”到“富起来”的崛起,如今在国际交往中也量力而行地适当增加了援外。但近年来国内一直有援外“打水漂”的担忧,还有人抱怨国内还有贫困人口时为何向外“撒钱”。其实如果拓宽视野,通过忆往昔峥嵘岁月,回顾自身所走之路,人们就能看到中国的崛起需要受援,同时也应援外,二者相辅相成才铺就发展之路。

  自从西方坚船利炮打开古老中华和其他封闭国家的大门,整个世界的政治经济就连成一体,相互交流和帮助才促成人类的共同进步。近代中国在革命斗争进程中,曾一直争取外来援助。孙中山从1905年在东京创建同盟会开始,直到1924年正式联俄实行国民革命,就相继向日本、欧美和苏联争取过财政支援。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建党起,也长期接受共产国际的援款,如在上海召开一大的会务费包括13名代表每人150块银元的旅费,都是国际代表马林所付,当时中国穷知识分子也掏不出这笔钱。此后十几年间中共中央隐蔽在上海进行活动的经费,有很多是由莫斯科转账,只是毛泽东等领导人到农村根据地后才必须靠自己奋斗来筹款。

  当年中国人接受外援,伴随着受到外来干涉的不愉快经历。如共产国际代表能向中共党内发出错误指导并指手画脚,就是自恃“财神爷”的身份。毛泽东后来一直强调自力更生,在1941年苏联因卫国战争爆发而中断援助后实现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才能不受斯大林的限制取得革命胜利。反之,蒋介石总是依赖外援,如全面抗战八年间国民政府的军费有一半是靠苏联、英国、美国援助和海外捐款解决,结果在抗战前夕美苏达成严重损害中国领土权益的《雅尔塔协定》,蒋介石虽恼怒不已却只能咽下苦果。此后国民党发动内战和逃台之后,都要依靠美援,但山姆大叔从来不是“洋雷锋”,向其求援必须付出将自己绑到美国战车上的代价。

  新中国刚成立,在接受苏援的同时又开始对外援助,抗美援朝战争就直接花费了62亿元人民币(新币),并欠下30亿元对苏武器欠款(这些在1960年之前就已还清,此后归还的是经贸欠款)。这一款额在战时三年的国家财政支出中虽只占13%,对经济极其困难的中国而言仍是不小的开销。不过这次援外的结果,确如毛泽东在出兵前预料的那样——“参战利益极大”,中国得到苏联援华著名的“一百五十六项”重点项目而奠定了工业化基础,自身国际地位也有了极大提高。  新中国成立后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在争取外援时从来强调独立自主,对外援助时也坚持不干涉他国内政。事实证明,若抱着给他国钱就要让其服从自己的观念,最终只能既伤人又损己。

  后来中国对外援助曾有超出国力之处,对有些受援国曾出现错判,但总体上对改善自身处境很有益处。试想,若不在朝鲜、越南击败美军,若没以自力更生和争取苏援相结合搞出“两弹一星”,尼克松岂肯在无外交关系的情况下到北京来?西方国家又怎会同中国平等相处?后来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恰恰也争取到西方的贷款和技术,日本也对华提供了价值超过200亿美元的长期贷款和少量无偿援助。从长远看,适时适当的援外对自身发展也有利,对中国的援外一味抱怨的言论实属不明天下大势的肤浅之见。

  如今,随着全球化的趋势,一国遇灾祸而各国施以救援已成共识。在世界上自认为是负责任的国家几乎都有援外支出,想维护全球超强地位的美国就向100多个国家提供援助,每年总额都有几百亿美元。这笔钱在其高达19万亿美元的GDP总量中微不足道,商人出身的特朗普上台后却还嫌多而主张缩减1/3。日本的经济总量现已不到中国的四成,每年援外都在5000亿日元(折合50亿美元)左右,目的就是扩大影响以提高国际地位。目前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GDP总量相当于美国的2/3左右,适当援外也是作为负责任大国应有之义。

  现在国内有些人并不注意也不了解中国援外的总体数额,所发议论经常带有夸张性和情绪化。笔者曾仔细读过2014年国务院新闻办发布的《中国的对外援助(2014)白皮书》,里面列举的数据表明,当时中国年度的对外援助金额还在300亿元人民币(按汇率折算为46亿美元)之内,其中包括日后需要归还的无息贷款和优惠贷款,无偿部分不过40%。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推进,中国援外金额虽有所增加却仍有限,出口信贷额也远远大于援助额。这些信贷以市场利率为基础,是实现双赢而非单方赠予。

  天总有不测风云,一些受援国和对华经济合作国可能出现政局变化或其他情况,进而影响中国的援外和双边经贸,但这在总体上概率不高。过去获得大量美援的本·拉登集团和伊朗等国,在国际形势变化后与美国反目成仇,这些都可以说是美国对外援助的失败案例,但美国并没因此改变援外政策。中国的援外方针又与美国不同,并非想控制他国而是强调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现在又吸取过去的一些教训不搞恩赐主义而坚持量力而行,应该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国与国之间的援助应该是相互的。笔者还记得16年前作为军事代表团成员赴巴基斯坦时,只要穿着中国军装在公开场合出现,往往都会受到当地民众由衷的欢呼。他们非常感谢中国在危急时给予的援助,同样我们也知道在西方对华技术封锁时,是巴方转手售来先进飞机和其他一些装备。我到莫斯科同俄罗斯军事科学院的苏军老将领们相会时,大家谈起中苏友好互助的岁月都表露出怀念之情,不禁一同高唱《莫斯科—北京》那首老歌。如今的中国,正面对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局面,推己及人,就可看出恰当援外最终既利人又能益己,有远见者又何乐而不为呢?(作者是国防大学教授,专业技术少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2
6#
 楼主| 发表于 2019-4-21 09:45:52 | 只看该作者
梁海明:讲述“一带一路”,多从常识入手
2019-04-17 01:14 环球时报  梁海明

  我在伯克利、普林斯顿等美国大学访学过程中,经常有教授、学生会问我,他们看到不少西方媒体报道说,“一带一路”让相关国家陷入“债务陷阱”,这是怎么回事。
  这些教授、学生中有机会深入了解“一带一路”的人不多,有限的认识主要来自于西方媒体,债务实际上是个经济学问题,他们又大多不是出身经济学专业,我就试着用他们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常识性例子,去争取他们的理解。
  现代社会,任何人都有可能背负债务,不管是刷信用卡消费、还是贷款买房买车,其实质都是一种债务融资。小到个人如此,大到国家亦然,政府要搞基建又缺乏资金,也需要债务融资。所以有债务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

  正如我们借房贷,银行必定会审查财务状况和信用状况一样,中国的金融机构一直非常重视对“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投融资项目的债务管理,中国遵循国际通用的贷款原则,按照贷款国家的实际财政、债务情况和还贷能力提供贷款,并尽力避免为有关国家创造新的债务风险和财政负担。
  具体来说,当一个“一带一路”相关国家需要建设一个工程,例如一个发电厂的时候,首先需要经过招标和竞标的程序,经过激烈的竞争,比如中国企业中标之后,需要该国向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金融机构为该项目进行债务融资,该国的财政部通常需要进行全额担保。
  而中国的金融机构,在为这些“一带一路”项目提供融资之前,采取的方式就如同我们向银行申请信用卡或者房贷一样,仔细评估和衡量我们作为借款人的债务状况和偿债能力。在发放贷款之后,银行也会一直持续监控和跟踪借款人的风险和主权风险。国家开发银行还会建立国家主权信用评级体系、风险限额管理体系。中国工商银行,中信保险等机构,也会建立相关的评估和监控管理体系。而且,有了保险机构的参与,还能保障还贷双方的利益。
  建立相关体系,不仅是中国通用的做法,也是国际通用的做法,借款人不管是向中国的金融机构贷款,还是向西方金融机构贷款,都要经过这一必要阶段。
  那么,怎样衡量债务融资是否有效呢?这必须取决于投资是否带来新技术,新的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麦肯锡2017年的报告调查了8个非洲国家的1000多家中国公司,发现平均有89%的中国公司扎根非洲本土,为当地带来了数百万个就业机会。此外,2/3的中国公司为当地人提供技能培训,50%的中国公司提供实习机会,1/3的中国公司向当地社区引进新技术。例如,中资企业参与的蒙巴萨- 内罗毕标准轨距铁路建设项目,根据肯尼亚政府公布的数据,该项目将肯尼亚的经济增长提高了1.5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已在肯尼亚培训了5000多名专业技术工人,创造了46000个就业岗位,铁路建成后,货物运输成本下降了近80%,显著提升了沿途的发展和繁荣。
  这些数据表明,来自中国的“债务融资”并没有给“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带来债务问题,反而成功地促进了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创造了许多就业机会。
  实际上,债务规模处在高位与债务危机是两码事,国家的债务多高才算“高”?答案是,需要看该国信誉。进行债务融资会否出现债务危机,还得看信誉,例如日本债务已经占到GDP的约240%,全球最高,能不能说日本到了债务危机的边缘呢?只要银行和金融机构相信该国有能力偿还债务,该国的债务就不算高。
  实际上,一个国家适度的债务融资,是有助于提升该国经济发展的。尤其是在当今国际激烈的竞争下,哪一国家能够大量、低成本、可持续地吸引到外国的资金,哪个国家就能够获得竞争优势,一个国家的融资能力,体现了这个国家的发展前景。
  以中国为例,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一方面得益于持续40年稳步推进的改革开放政策;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外资源源不断涌入中国投资。如果“一带一路”相关国家也能够吸收低成本和持续的外资,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前景值得期待。
  笔者也介绍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众多“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并非化外之地,欧洲、美国、日本乃至印度,早已对这些国家进行投资,为什么同样是投资资金,西方国家的资金就是香甜的“馅饼”,而中国提供的资金就变成了黑暗的“债务陷阱”呢?
  通过这样由常识带入的介绍,再加上笔者做的一些图标数据,原来带有疑问的教授与学生,也基本上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债务问题有个直观认识了。今天我们“一带一路”倡议对外是需要做大量的沟通解释工作的,在这个过程中,不光要依靠国际关系方面的人才,也需要经济学、地质学、环境学等等不同专业领域的专家人才加入进来。不单要讲一些构想,也要讲一些细情。有时一个在这个学科中很难解释清楚的问题,换个方向,或许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作者是海南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丝路智谷研究院院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2
7#
 楼主| 发表于 2019-4-21 10:00:38 | 只看该作者
回应外界疑虑 中国调整手法推动一带一路

时间:2019-04-21 07:38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马来西亚南方大学学院 人文与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潘永强:中国进行全球战略布局有其‘必然性、合理性’,但‘一带一路’项目存在设计与执行粗糙,而且事前研究不足的问题。(李志扬摄)


面对“一带一路”项目出现的现实问题与争议,中国推进项目的手法也有了调整。

去年8月,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倡议五周年座谈会上提出,“一带一路”要从绘就“大写意”转为共同绘制精谨细腻的“工笔画”,注意实施雪中送炭、急对方之所急、能够让当地老百姓受益的民生工程。这番新表述,间接回应了外界对“一带一路”的疑虑与批评。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走向第七年,受访学者预见,早期大跃进式的做法将会收缩规模、放慢节奏,转变成可持续和遵守商业规则的推进模式。




研究没做足 决策较粗糙

马来西亚南方大学学院人文与社会学院副院长潘永强受访时指出,从宏观角度看,中国国力、经济和军事力量达到一定阶段后,走向世界进行全球战略布局有其“必然性、合理性”,然而从过去五年的实践观察,“一带一路”倡议在顶层设计和具体执行面的确都存在问题。

潘永强指出,“一带一路”在许多方面的决策比较粗糙,“算是一种粗放型的对外经营的战略”,所涉及的项目资金投入非常大,不一定具有商业可持续性,加上很多项目或投资都在高风险地区进行,比如威权国家、腐败国家,或发展中国家,“所以在很多地方都出问题”。

再者,中国虽有决心、企图心想透过一带一路走到世界各地,但中国的研究功课显然没做足。潘永强分析,“一带一路”战线拉得很长,地域拉得很广:从东南亚到中亚,一直到非洲和南美洲。然而中国在区域研究(Area Studies)方面,对发展中国家的掌握其实并不足够,对世界上很多国家的国情都不理解。

相比之下,日本推行“南向政策”时,对东南亚都做了充足的研究。一个世纪前英国或西方国家殖民全球时,有许多西方外交官、传教士在外做各种游记与记录,带动国内的区域研究。

中国在推进“一带一路”项目时所选择的合作对象,也有“交友不慎”的问题,例如与腐败或威权政府合作,导致这类合作项目非但不能为中国的形象加分,反而引起更多问题,在一些国家进行的“一带一路”项目也没考虑到环保、人权、法律等等因素。

潘永强还指出,中国中央政府对于各个“一带一路”项目没有很好的主导和监管,加上中国惯常采用的指标考核制度,造成“一带一路”概念下的项目泛滥,各地方政府、国有企业各有一套,“基本上是很凌乱的,不是宏观的、有规划的,以及有部署的安排。”

他说:“我们在马来西亚就有感受到(这些凌乱),前几年每个月都有大大小小的中国团体带着一带一路的名义来访问、来考察……招商的、经贸的,也有很多是搞艺术的、文化交流等,名堂都冠上‘一带一路’。”

他感叹,早前有人将“一带一路”与美国的马歇尔计划相提并论,但两者实际上天差地别。

“当年的马歇尔计划是要重建欧洲,进行得很谨慎,有长远眼光;中国(的“一带一路”)却是粗放型的,决策比较粗糙,中央地方各有形态,各行其是。”

批评提醒中国做具体调整

针对“一带一路”项目在多个国家卷入当地政治,自2013年以来即追踪“一带一路”发展的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义桅认为,这些问题说明中国推行项目“不光要和当局打交道,还要跟反对党、社会团体和非政府组织打交道”。

他也指出,一些项目面对指责,不排除是做了东道国本身问题的“替罪羊”,但批评也反过来提醒中国,“一带一路”要行稳致远,更好地绘制习近平所说的“工笔画”。

从最近的具体发展可看出,中国政府也做出具体调整,既保留“一带一路”项目,同时与有关政府重新谈判合作条件。例如,中国本月同马来西亚达成新的东海岸铁路协议,将建造成本从655亿令吉(214亿新元),大幅缩减三分之一至440亿令吉。这被视为对马来西亚让步,同时也展示了与马国共同解决问题的积极态度。

此外,中国也在引入第三方力量,携手推进“一带一路”长期、稳定和可持续,比如同新加坡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金融服务互联互通、第三方市场和专业服务这四个平台上展开合作。

对于“一带一路”的调整方向,王义桅认为,这包括走高标准道路,遵循市场规律,强调竞争中性,项目推进也得符合国际法和所在国法律法规。此外,未来“一带一路”须更集中,未必要做大规模基建,而是在境外开展经济合作园区,扩大私企参与空间。

长远前景取决于国内外局势

从长远来看,“一带一路”的前景取决于中国的内外部环境。在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债务问题凸显,与美国的贸易争端前途未卜情况下,需要大量资金支持的“一带一路”能否长期为继充满未知。

潘永强说:“只要特朗普给中国的压力没停,中国的国内财政未必有能力继续以过去五年那种规模,持续支持对‘一带一路’的投资”。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本周在《联合早报》发表的文章中也指出,资本、产能和技术“走出去”都是为了内部的发展,一旦内部发展受到负面影响,外部发展就没有了基础。他认为,国家主导的“走出去”项目尤其要注意其经济能力可持续性,否则“一带一路”可能因国内因素,沦为另一个“郑和”项目。

中国史书记载,明朝航海家郑和带着庞大远航舰队七下(也有历史考据认为超过七次)西洋,促进了东西方贸易和文化交流、宣扬国威,但终因“耗费巨大”叫停。

郑永年也提醒,金融、互联网的重要性已超越传统地缘。在陆地地缘和海洋地缘的投入,在现今世界格局下未必能发挥影响力,中国评估“一带一路”国内外角色时应对此有客观认识。


链接

以第三方市场合作联合第二中间地带 自律丝路世界领袖形象
11 个回复 - 2919 次查看
前所未有!中日180亿美元第三国合作协议清单来了2018年10月27日 01:05:01 来源:观察者网 “50余项合作协议,金额超过180亿美元。”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这充分说明,第三方市场合作必将成为中日务实合作的 ...
2018-10-27 10:06 - 焦典 - 世界格局大变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2
8#
 楼主| 发表于 2019-4-21 10:15:23 | 只看该作者
郑永年:"一带一路"倡议需要新战略思考
2019-04-17 10:02:37       来源:联合早报网

首先必须说明一点,以免人们对“战略”一词发生误解。这里所说的是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需要战略思考。中国政府把“一带一路”界定为“倡议”,而非“战略”,这里是具有其本身的意图的。后来海内外很多人所讨论的“一带一路”已经远远超出中国政府的界定,多数人把“一带一路”本身视为是中国的“战略”。


这里所讨论的是,中国要实施这样一个“倡议”是需要战略思考的。换句话说,尽管“一带一路”本身不是被人们所夸大了的“战略”,但执行“一带一路”是需要战略的。


任何一个大项目的实施都需要战略,何况像“一带一路”那样的跨区域和洲际的项目。尽管中国谦虚地把此界定为“倡议”,就是说这是一个开放的项目,中国的作用是“倡议”,但各国都可以参与到其中来。不过,在实施方面,中国作为“倡议国”必须做更多的事情,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实际执行层面也是这样,以至于很多人认为中国是这个项目的唯一主导者,是为了实现中国自身的国际意图。国际社会尤其是西方对“一带一路”就是如此认知的。


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中国都必须思考其执行“一带一路”的战略。执行出现了问题,对项目本身的可持续性还是对国际社会都会产生不是所期望的结果。


自从“一带一路”推出来之后,到今天已经有六年的时间了。至少在话语方面,“一带一路”的效应是巨大的。这个概念不仅已经广为传播,而且已经成为今天国际社会外交的一个主题词或者核心概念。但随着概念的广为传播,人们对此的认识不是更清楚了,反而更不清楚了。


早期,人们比较机械地理解这个概念,就字面来理解这个概念,即中国所规划的“一带”和“一路”要经过哪些国家和区域?但到现在,这样的理解不那么管用了。一方面,似乎中国所做的所有事情,都被界定为“一带一路”或者和“一带一路”挂起钩来。另一方面,因为“一带一路”是开放性的,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区域都被划入了“一带一路”的范畴。不过,如果范畴太大了,“一带一路”就失去了原有的含义。


国际社会关注的问题


在国际层面,人们对“一带一路”所关切的问题有很多,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类不同的关切。就现在主导国际秩序的美国和一些西方大国来说,他们所关心的问题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动力机制和意图是什么?是像西方国家从前实践过的“帝国主义”“扩张主义”或者“殖民主义”吗?或者是一个新版本的“主义”?中国要通过“一带一路”来统治全世界吗?是不是中国不满意于国际秩序现状,要通过“一带一路”重塑世界和区域秩序?或者中国要修正这个秩序(即西方所说的“修正主义”)?或者仅仅如中国自身所说的,中国这样做不是挑战西方所确立的秩序,而是为了提供国际公共品,至多在西方秩序的基础之上做些补充?


另一方面,就广大的发展中国家来说,他们所关切的是“一带一路”对自己国家的发展所能产生的影响,而不那么关切国际体系层面的问题。考虑到至少到现在为止,“一带一路”沿岸沿边大多数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很多仍然是落后国家,它们都需要发展,并且它们在国际社会也无话语权,这些国家对自己发展的关切不难理解。实际上,就很多国家来说,“一带一路”给予了它们一个重新选择或者调整发展模式的机会。二战以来,大多数国家都遵循西方模式,但并没有成功,那么多年过去了,它们仍然处于贫穷之中。


鉴于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的成功经验,它们对中国的发展模式感兴趣。它们对中国“一带一路”所重视的基础设施投资尤其感兴趣,因为落后的基础设施一直是这些国家经济发展的大障碍。不过,这并不是说这些国家对“一带一路”毫无疑虑。无论从概念上还是实践层面,一些国家是有疑虑的。例如它们也关切,中国会不会变成另一个类似西方的“帝国主义者”或者“殖民地主义者”?中国给予了它们无条件的投资,但它们是否能够承担得起对中国的债务?如果不能如期偿还,中国会对它们采取什么样的行动?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参与它们的发展,但中国的方式是可以持续的吗?更为重要的是,中国通过参与它们的发展,会不会也试图影响它们的内政?


实际上,诸如此类的问题在这些发展中国往往因为各种因素(反对党、社会团体、西方势力等等)而经常被放大和夸大,而对中国在当地的项目产生极其负面的影响。缅甸、斯里兰卡和马来西亚是典型,巴基斯坦(印巴经济走廊)在很大程度上也面临类似的问题。


不管怎么样,所有国家,不仅仅是“一带一路”沿岸沿边国家,而且也是其他不那么相关的国家,都在积极计算和评估“一带一路”能够为自己带来的利益和风险?作为创始国的中国又如何呢?如果早期对“一带一路”的利益和风险的评估只是概念层面的,这么多年下来,现在的评估已经具有了丰富的经验材料。


“一带一路”可以给中国带来什么样的利益?多少利益?中国又在不同层面(国内、区域和国际)面临怎样的风险呢?如何避免和控制风险?当一种方式因为形势的变化变得不再可行的时候,需要什么样的替代方式?简单地说,到了今天,如何定义“一带一路”?中国要做什么?怎么做?实际上,对这些问题,很多人并不清楚。这就是说,中国需要对“一带一路”做新的战略思考。


中国在“一带一路”的利益和风险


如何评估中国自身在“一带一路”的利益和风险?其实,就内部来说,是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就外部来说,是实现国家安全。如果从这两个视角来看,人们至少需要考量如下几个问题。


其一、国内国际两方面发展的平衡。“一带一路”首要目标就是要实现国内的可持续发展,而非西方所说的对外扩张。资本、产能和技术的“走出去”都是为了内部的发展。因此,“一带一路”以不影响内部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再者,一旦内部发展受到负面影响,外部的发展就没有了基础,变得更加不可持续了。这也是中国内部一些人所担心的。历史上,中国有这样的传统。朝贡体系是一个例子。其他国家向中国的皇帝叩一个头,中国就向这些国家开放贸易,而中国本身从来不要求他国向中国开放。这种不对称的开放使得朝贡体系经常成为中国的负担。


毛泽东时代的援外尽管是为当时的“生存外交”服务,但也是以牺牲内部利益为代价的。国家主导的“走出去”项目尤其要注意其经济能力的可持续性。有人开始担忧“一带一路”会变成另一个“郑和”项目,这并非没有一点道理。郑和七次下西洋,充分代表了当时明朝的国家能力,但之后因为内部因素嘎然而止。


其二、“一带”给中国西部边境有可能带来的战略、文明等地缘政治环境的冲击。“一带”涉及中国和俄罗斯、中亚国家、中东地区之间的关系。数千年里,这些地区都是地缘政治环境最为复杂的地方。正因为如此,才会出现“长城”。到了今天,人们可能必须重新思考长城文化的价值。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文明、不同的生活方式、伊斯兰极端主义、大小国错综复杂的关系,所有能够导致国际国内冲突的因素都在“一带”区域体现出来。而这些又会马上反映到中国内部,演变成中国本身的问题。


这些年来,尽管西方指责中国遏制穆斯林文化,但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西部穆斯林文化实际上得到大发展。此外,汉人人口的急剧减少、对少数民族的不合理的优惠政策、地方政府因为恐惧民族和宗教问题而不敢处理等等,使得这些地方变得越来越不可治理。同时,一旦中国想有所作为,以自己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就会立刻招致很大的国际压力。可以预见,“一带一路”不可能不影响到所有这些因素。如果“一带一路”能够对这些因素有所遏制,就可能有助于治理;但如果“一带一路”“解放”了这些因素,广袤的西部就会变得不可治理。


其三、中国既是陆地国家,也是海洋国家,就要考虑如何维持陆地利益和海洋利益之间的平衡问题。传统上,自明清以来,中国的陆地文化战胜了自己的海洋文化,使得中国放弃了成为海洋大国的机会。今天,当人们的焦点转移到海洋国家的时候,如何处理陆地和海洋需要很多的考量。经验地看,当人们在海洋遇到困难的时候,就很容易转向陆地,这是文化使然。从经济利益的角度来看,海洋显然远远重要于陆地。中国今天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家,而80%以上的贸易就需要经过南海。或者说,中国至少从经济上说,已经是海洋国家。但如何处理与海洋有关的问题呢?这方面需要做认真的战略考量。


这些年来,在黄海、东海、南海、印度洋等都面临着重要的挑战。如果没有发展出海洋精神,很难解决这些问题。今天,因为“一带一路”,这些问题变得具有现实性,因为毕竟怎么说,“一路”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其四、既是走向了海洋,也要重新评估海洋的地缘政治价值。任何国家,除非是想建立帝国,无论是陆地地缘还是海洋地缘,其重要性已经是今非昔比了。今天,除了传统的技术制造业、金融和互联网已经成为经济主体。如果借用传统地缘政治的概念,人们可以说,谁控制了这两个相关的领域,谁就能控制世界。美国正在以各种方式减少对传统地缘的投入,而转向金融和互联网。所以,如果要排列一个优先次序的话,金融互联网居先、海洋居次、陆地再次。


对陆地地缘,西方和美国一直会对中国持批评、反对甚至阻挠的政策,但其本身不会投入太大,因为它们对陆地经济已经没有很大的经济动机。对海洋,美国会有相当的投入来维持其海上霸权,既有很大的经济动机,也有以美国为中心的安全考量。而对金融和互联网,美国的投入会最大。如果美国在陆地地缘上的利益已经不大,在海洋上仍然是不可挑战的霸权,在金融和互联网上尽管美国保持领先,但也感受到了来自中国的压力。这次,中美贸易战中,美国竭力打压中国的知识经济和技术并不难理解。


如果在构建、调整和实施“一带一路”过程中,能够把诸如此类的因素考虑进去,人们既能够清醒地认识到“一带一路”所可能带来的利益和风险,也能够对“一带一路”在中国内外发展中的角色有一个客观的认识。


作者是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中国南海研究院兼职教授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链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2
9#
 楼主| 发表于 2019-4-21 10:18:07 | 只看该作者
东铁与亚城 马国重启两大型计划提振经济
时间:2019-04-21 07:35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分析员认为,希盟是要在执政满一周年之际,发布有助于提振国家经济的消息,刺激国内外投资,以作为希盟执政一年的政绩。

(吉隆坡综合讯)马来西亚希望联盟(希盟)政府最近先后宣布重启东海岸铁路计划(东铁)和马来西亚城计划两个大型发展项目,分析员认为,希盟是要在执政满一周年之际,发布有助于提振国家经济的消息,刺激国内外投资,以作为希盟执政一年的政绩。

新闻网站“透视大马”引述社会经济研究中心执行董事李兴裕指出,东铁(ECRL)和马来西亚城(Bandar Malaysia)计划能振兴目前陷入低迷的建筑业及与建筑业相关的140个行业,为国家经济带来直接影响,同时能在全球不稳定的局势中,带动马来西亚经济逆风而上。

双威大学商学院经济学教授姚金龙也说,即将重启的马来西亚城计划若能够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将刺激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成长。“一旦外国直接投资流入,就意味着投资者对希盟政府的经济政策及展望有信心。”

希盟在去年5月举行的大选中胜出执政后,首相马哈迪领导的新政府以国家债台高筑及多项中国投资的计划欠缺透明度为由而喊停,包括新隆高铁、东铁及马来西亚城计划。尽管搁置了这些计划,但马来西亚经济情况仍没有显著好转,加上希盟政府上台至今仍有许多竞选承诺没有兑现,以及在多项政策上立场“U”转,引起民众不满,更有不少民调显示,年轻人开始对希盟失望。

让更多土著承包商参与

希盟内部已意识到,要巩固人民的支持就必须先搞好经济,而政府接连重启大型发展项目正是振兴经济的措施之一。首相马哈迪本月中曾公开表示,希盟执政的第一年会致力重建及巩固国家的政治和经济,走出一个马来西亚发展有限公司贪腐案的阴影。此外,希盟政府还表明,会确保更多土著承包商及业者参与东铁和马来西亚城计划,这被视为是安抚及争取土著选民继续支持希盟的方法。

马来西亚经济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山卡蓝指出,重启东铁和马来西亚城计划的共同之处是能制造更多就业机会,以及增加土著承包商参与大型发展项目的机会。他针对重启马来西亚城计划一事受访时说:“我确信这个计划会有调整,以让更多土著(承包商)参与。”

建筑业者、亚洲及西太平洋承包商协会联盟大会(IFAWPCA)负责人马修也认同这个看法,并表示马来西亚城计划的发展商应该意识到,政府重启该计划后将专注于让更多本地业者参与外资大型计划,从而让一般民众都能受惠。

他说:“虽然马来西亚城计划会吸引很多外资,但它也会像东铁一样,给予本地供应商更多机会,以及让本地承包商参与,因此,重启这个计划肯定会振兴建筑业和经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2
10#
 楼主| 发表于 2019-4-21 10:22:30 | 只看该作者
150多国90余组织赴会 “一带一路”高峰论坛

时间:2019-04-20 07:24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中):美国什么时候参加,参不参加,是美国自己的事情。(法新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下周在北京举行,共有150多个国家和90多个国际组织的近5000位外宾确认参加论坛,但美国与印度将不会派出高级别代表团出席。

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宣布,将有37个国家的元首或政府首脑出席下周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其中包括意大利、瑞士、奥地利等国的国家领导人。

王毅昨天在一个中外媒体吹风会上说,此次论坛规模超过首届,法国、德国、英国、西班牙、日本、韩国以及欧盟都将派出领导人委派的高级代表与会,共有150多个国家和90多个国际组织的近5000位外宾确认参加论坛,其中也包含朝鲜。

联合国秘书长和国际货币基金总裁也将与会,但美国与印度将不会派出高级别代表团出席。

对此王毅昨天表示,“美国什么时候参加,参不参加,是美国自己的事情”。

学者:美国派不出人来 因未形成统一对华战略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王义桅对《联合早报》说,不必看重美国是否参会。他说,美国不参会可能会对盟国造成影响。“有些人看美国的脸色,担心对‘一带一路’太积极,可能会感到心理压力。”

他认为,美国不派高级代表参会,是因为“美国自己内部搞不定,派不出人来”,表面上看中美贸易战还没结束,实际上是特朗普政府尚未形成统一的对华战略,就算特朗普看到一带一路的商机,但美国的意识形态阵营对“一带一路”仍有猜忌与排斥。

王毅昨天也回应了外界对印度领导人再度缺席峰会论坛是否影响中印关系的担忧,他说,中国理解印方的关切,对中印关系仍然充满信心,两国团队今年已在准备下一次领导人会晤。

王毅指出,第二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是中国今年最重要的主场外交,中国举办论坛的基础扎实。他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六年来,中国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总额已经超过了6万亿美元(8.13万亿新元),投资超过了800亿美元,同沿线国家共建82个境外合作园区,为当地创造近30万个就业岗位。

中国自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有些国家表达了担忧与不安,但近年渐渐有更多的国家愿意加入一带一路。

2017年的首届峰会论坛有29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与会,140多个国家和80多个国际组织的1600多名代表参会。

继上月意大利与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倡议谅解备忘录后,瑞士也明确表示支持一带一路倡议。目前已有126个国家和29个国际组织同中方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协议。

论坛期间 首次召开企业家大会

王毅介绍说,论坛期间将首次召开企业家大会,大会期间,各国工商界人士将签署一批具体项目协议。作为东道主,中方将汇总各方达成的具体成果集中对外发布,其中包括政府间的协议,也有各国企业和金融业开展的投资类、融资类合作项目。

针对外界对中国“一带一路”的批评,王毅昨天驳斥说,“一带一路”伙伴关系“不是地缘工具”,而是合作平台,“债务陷阱”等各种帽子扣不到“一带一路”头上,因为这是开放的平台,任何国家都有参与的自由,但没有阻止其他国家参加的权利,中方欢迎各方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王义桅认为,对于“一带一路”的各种质疑,中国要改进其对外宣传。他说,中国不断地派代表团出去宣讲,但外界还是不清楚,应该把“大写意,虚无缥缈”的说法变成“工笔画”。

同时,要改进表达的方式。他说,以前对外不谈战略,只强调倡议,不谈中国得到的好处,只讲为人民服务,这不能让人信服,反而让人怀疑背后有更大的战略,甚至军事企图。

越来越多发达国家 开始参与“一带一路”

他并举例:“比如‘要先富先修路’,修路以后中国会得到什么好处,要从理论上、模式上讲清楚,羞羞答答不讲,人家更怀疑你想干嘛,可以讲清楚,我就是为了赚钱,赚钱的过程中,也让你、其他的国家一起来发展,这没有什么不好意思讲的。”

他强调,随着越来越多发达国家开始参与,中国对“一带一路”的理解要与时俱进,要讲清楚理论、机制,怎么给中国和世界带来好处,以及中国怎么做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测试| 主人公论坛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京ICP备14052571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