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公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9185|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半月谈:不是博士就是教授 贪官拿文凭咋这么容易

[复制链接]

509

主题

895

帖子

549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49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26 15:12: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半月谈:不是博士就是教授 贪官拿文凭咋这么容易
2018年01月26日 07:06 半月谈
  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形成,一批官员陆续落马。

  半月谈记者梳理了142名十八大后党政系统省部级以上落马高官的履历,发现这些落马官员的高学历获取经历具有速成多、跨界多、名校多、疑点多等“四多”特点。

  众多学子寒窗苦读十数载才能获得的学历,这些高官怎么就能如此轻松拿下?


  其实,不少贪官学历“速成”的背后隐藏着“权学同谋”的利益链,要彻底斩断,还须对贪官的文凭乱象一查到底。贪官的文凭乱象不仅污染了官场生态,也污染了教育生态。

  起底落马高官学历文凭三大怪象

  跨界多,傍名校。半月谈记者分析发现,这些落马高官学历多存在跨界现象:

  48名博士高官中,有26人跨界,占54%;66名硕士高官中,有33人跨界,占50%。

  不仅跨界,不少落马官员还拥有院长、教授、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等响亮头衔。

  本硕博学科跨界本非稀有之事,但有些落马高官的跨界实在令人不易理解。

  ●曾任天津市政协副主席、公安局局长的武长顺工作40余年间,从未离开过公安岗位,却获得了工商管理硕士、工学博士和高级工程师的头衔,其博士所学专业还是专业性极强的机械设计及理论。

  他也许具有这些方面的能力,但能不能达到博士水准则不得而知。

  ●云南省原副省长沈培平中文专业出身,经过某党校函授学院在职研究生班经济管理专业学习后,于2007年跨界取得了北京某名校自然地理学专业的理学博士。在他获得博士学位仅5个月后,还被聘为该校资源学院兼职教授。

  基础差,速度快。半月谈记者分析发现,不少落马官员基础学历较差,甚至没有基础学历,但这些落马高官基本上都能在短时间内取得相关学历,硕士学历一般两年获得,博士学历一般3年获得,从公开报道看,没有哪位高官因为论文、答辩等环节“卡壳”而拿不到文凭。

  ●今年1月初因涉嫌严重违纪接受组织审查的山东省原副省长季缃绮,2005年1月从某名校现代远程教育学院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后,仅过了5个月,就获得了该校国际商学院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河北省委原书记周本顺不仅是管理学、法学双博士,而且仅用一年就获得了国内某知名大学的法学博士学位。

  交叉学,多文凭。今年1月初因涉嫌严重违纪接受组织审查的陕西省原副省长冯新柱在陕西省农电管理局任职期间,参加了财政学专业在职研究生班学习,又在担任铜川市长期间,同时参加了某党校在职研究生班哲学专业学习和西北某名校经济管理学院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班学习,两者的重合时间接近2年。

  ●与此类似的还有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统战部原部长王素毅。他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巴彦淖尔市任职期间,曾同时参加了法学理论专业学习和工商管理专业学习,两者的重合时间超过1年。


  “权学同谋”为官员学历腐败开绿灯

  官员为何对文凭趋之若鹜?

  “年龄是个宝,文凭不可少,关系最重要。”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原副院长李永忠说,年龄不容易改,取得学历相对就容易些,只要把学校关系打通就行。

  高校为何对此把关不严呢?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很多官员手中掌握了资源分配权,有些高校甘愿拿教育资源与之交换,乐意招官员读硕士、博士,并在考试、毕业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李永忠说,

  一些高校这么做的原因,一是需求大,部分官员为了更快提拔,对文凭需求量很高;

  二是办事易,这是你情我愿的交易,你的文凭是我给的,你还不得为我办点事?

  三是人脉广,有些官员来读书,企业家也会因此来读,企业家对拿文凭并不感兴趣,但通过这个平台,可以认识官员,这对高校创收无疑是有帮助的。

  据媒体报道,南京市原市长季建业在攻读江苏某名校在职博士学位时,另一个身份是该校的校董。

  根据该校董事会章程,董事们有为该校的建设和发展提供资金、物质、信息等支持的义务;

  同时,“对董事直系二代子女报考该校的,在政策范围内予以照顾录取,在该校自主权限内给予优惠;

  对董事推荐的考生,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由于“权学同谋”利益链的形成,某些官员可以轻松突破招生、培养、答辩等诸多环节,顺利拿到各类文凭。熊丙奇指出,在诸多官员的学历腐败过程中,有关大学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不仅没有执行严格的标准,反而降低录取标准,为官员“深造”大开绿灯。


  双向治理刹住“权学同谋”歪风

  浙江省委党校教授吴锦良说,十八大以前,公费支出比较混乱,官员攻读学位各种花销,都通过各种渠道报销,自己不用花钱;十八大后,中央八项规定管住了钱,现在干部要读学位,得自己掏钱,热情也减少了大半。

  此外,据半月谈记者统计,有相当多官员学历出自中央或地方的党校系统。“党校办官员学历教育的高潮已过,组织部门跟党校合作办班也在控制,而且,以前党校办班有助于教师创收,现在没有直接利益关系了,而且管得十分严格,党校也失去了动力。”吴锦良说,这就又切断了官员拿文凭的一个重要渠道。

  虽然有所遏制,但要彻底杜绝这股歪风,并非易事。“虽然说官员自己掏钱了,但还是可以找别人买单。党校办得少了,他还可以找高校,而且有的官员可能会做得更加隐蔽。”吴锦良说。

  李永忠认为,打击官员混文凭,不是说官员不能拿文凭,而是要合法合规地拿文凭。

  对于官员读书,也要在入学考试上一视同仁,严格把好毕业关,减少走漏洞的空间。官员读书拿学历,要全程留痕,凡发现弄虚作假,一律记录在案,转交组织部门。

  “如果读书尚且不诚信,为官的诚信又在哪里?对于官员的毕业论文,也可考虑公开,接受公众监督。”李永忠说。

  专家建议,纪检检察机关和组织部门,对落马官员不能只查“政治账”“经济账”,有嫌疑的“文凭账”也应一查到底,切断“权学交易”的链条。  
点评:这对于熬过十载寒窗苦的工农兵学子言之,该有多么大不公!对以文凭取人的干部政策和体制又是何等之大的讽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1535

帖子

581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818
沙发
发表于 2018-1-27 09:52:29 | 只看该作者
这是不是文凭腐败的创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9

主题

895

帖子

549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498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8-1-27 19:27:48 | 只看该作者
文凭是拿捏、要挟和掌控干部的简便方法。当然,还必须以高福利待遇做诱饵。就是说,为了高福利待遇,诸多干部想方设法也要弄个文凭,即使照本宣科也常念错别字之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1
地板
发表于 2022-3-30 13:13:19 | 只看该作者
风声丨官员当博导,高校不良风气还要刮多久?


风声
2022年03月29日 17:25:06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作者|张建伟

让我们先想象这样一种情形:豹子头林冲与鲁智深见面,递上一张名片,名片上写着“八十万禁军教头、博士生导师”。

那“博士生导师”五个字令人起敬起畏,鲁智深看这一头衔,比看到“八十万禁军教头”还要敬服。围绕在鲁智深身边的几个泼皮,或许个个都摩拳擦掌要考博士呢,他们热衷于拿个博士学位,至于求学的愿望,恐怕未必有。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博士生导师”称号是如何异化的

博士生导师,曾经作为一种荣耀的头衔,缀在“教授”的职称后面,一时成为举世无双的文化现象之一。

考查一下“教授”后面缀以“博士生”导师的由来,可知那来头甚大:早几年确定博士生导师,是要由国务院学位部门对申请者的资料进行审核、然后根据特定标准授予其资格的,那时候能够取得博士生导师资格的,凤毛麟角,金贵得不得了。

如此荣耀,要是不嚷嚷得满世界都知道,岂不如同衣锦夜行?于是,就有了中国学者有所会意而外国学者感到莫名其妙的“博士生导师”头衔,这是我国授予博士生导师资格最初的特殊机制造成的。

外国学者见识浅陋,哪晓得我们华夏文化的博大精深。看了“博士生导师”成为一种头衔,往往一头雾水。这是因为,在许多国家,博士生导师不是类似“教授”一样的“职称”,更不可能成为凌驾于“教授”头衔之上的“荣耀”。在这些国家的大学里,指导博士生完成学业,帮助他们写出花团锦簇的博士论文,不过是教授的一种工作,没啥了不起,哪值得如此夸耀?

近年来,受国外大学相关制度的影响,国内高校也有淡化博士生导师光环之举,例如清华大学领风气之先,在本校实行“教学-科研系列”岗位的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都有资格招收博士生、指导博士的制度( “教学-科研系列”是与“教学系列”“科研系列”并列的双能力岗位)。

所谓“助理教授”,就是原来称的“讲师”,如今改称“助理教授”,比原来的“讲师”更显得神气。这种副教授、助理教授都可以指导博士生的做法,有一个正本清源的作用,就是将指导博士生还原为教师的一种工作职责,不再是曲高和寡的一种美妙资格。

不过,近来听说校方有所反思,称这种改革并不成功,大概是博士生导师一下子增加了许多,招生人数也多了上去,指导质量产生一点隐忧,学校又有了揽马回缰之想。

其实,即使不自觉将“博士生导师”拉下神坛,“博士生导师”的含金量也早就缩水。随着国务院特批导师资格的制度、变为具有博士生招生资格的高校自行评定和授予资格,不少学者一下子欢天喜地你也“博导”我也“博导”起来,很快博士生导师像水葫芦一样布满高等院校或深或浅、或大或小的池塘。

博士生导师多了,毕业的博士也就跟着像雨打的沙坑一般多起来,博士满街走、博导多如狗也就成了铁打不动的现实;但是,诸多教授没忘了在自己的头衔后面缀上一个“博士生导师”或者简称的“博导”。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学者型官员”招博士生带来的隐忧

绝大多数博士生导师都是高校或者科研单位的教授、研究员,但在一些高校还有一种特殊身份的博士生导师,他们是在国家机关任职同时又有一些学术所长的官员,因而被一些高校隆重聘请为博士生导师。

能够受聘成为博士生导师的官员,也喜欢让人们目之为“学者型官员”。这些官员的优势是有着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也有相当可观的学术成果与发明创造,论培养博士生的能力,不比高校中的教授的水平差。

如果他们有志于将自己的实践经验与学术研究悉心传授给学生,花点时间与精力去好好培养几位学术后进,不能不说是一件好事。不过,身居高位的官员是否都有足够精力和志趣去悉心培养博士生,也存疑问。

最近一位曾任职司法界的高官遽然落马,他在任职时的一些公开言论重新被抖出,其中一句“共指导了4名博士生即关门收徒,但现在学校仍然在以我的名义招生,由其他教授指导,我只是挂个名而已”颇引人注意。

原来,他早在十年前就被某高校聘为“博士生”导师,但公务繁忙的他只“指导过四名博士生”,从此自己不再招徒培养,而学校仍然以他的名义继续招生,招来的学生虽然归在他的名下,却交给本校的其他教授指导。

这一情况,当初被他似乎不经意地说出,并未引起大家的瞩目,大概是没人觉得这样的做法有什么不对,不值得大惊小怪。如今这句坦白的话再次曝光,连接上他的隆重栽倒,就忽然变得值得咀嚼一番了。

被高校聘为教授、博士生导师的官员翻身落马,已经不止一个,这种事让一些高校的面子有点不太中看;那些落马高官的“博士生”何去何从,也引起好事者的杞天之忧。

不过,按照过往的经验,既然事属个别,过了一段时间,也就云淡风轻,没有人会纠缠此事大加议论。也许,同样不会引起广泛关注的是,一些号称博士生导师的官员是不是真的在指导博士生呢?


如这位落马官员所言,有些对外宣称在高校招生的官员,只是挂名招生而已,培养学生之事则由其他人代劳,这种神操作,耐人寻味。这些官员本非高校专职教师,为何那些高校热衷于聘请他们做博士生导师,其中奥妙何在?难道是单纯为打造学校博士生导师的多元化,将实践经验引入博士生培养?这中间,有无媚权之嫌,有无利用他们作为自己的权力资源之意图?那些公务繁忙难以拨冗的官员,既然没有精力亲历亲为地指导学生,为何高校不及时解聘这种名不副实的“博士生导师”,反而继续以他们的名义招生?明明属于弄虚作假,为何一些高校教师明知自己指导的博士生是官员挂名招进来的,甘愿李代桃僵,只是为了完成学校安排的教学任务,或者只是借别人的名额多为自己争取一个招生指标?

在权力面前,一些高校吃相难看,已为社会所诟病。它们不顾学术尊严,对权力的巴结让他们烟视媚行,似乎已成痼疾,一时半会难以改变。不过,刹一刹这些高校的不良风气,矫正一下它们与权力结成的畸形关系,还是很有必要的。

不知教育主管部门何时能够彻查一下:到底还有多少“挂名招生”的情况存在?对此,我们有必要喝问一句:对于“挂名招生”的问题,是否该认真清理一下了?

作者张建伟,系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1
5#
发表于 2022-3-30 13:19:06 | 只看该作者
链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测试| 主人公论坛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京ICP备14052571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