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公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069|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何为修昔底德陷阱中的伟大斗争 美苏(俄)新旧冷战展示一切

[复制链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4 23:18: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美媒文章:俄在新冷战中寻求“不可遏制”2017-11-14 14:03:24 来源:参考消息网 责任编辑:孙洵

核心提示:文章称,美国面临着一系列国际难题,且俄罗斯在尽最大的可能使自己变得无法被遏制,因此美国必须认识到与莫斯科的这一轮较量将会更加艰难。

参考消息网11月14日报道 美国世界政治评论网站11月10日刊发题为《俄罗斯新冷战战略以不可遏制为思想基础》的文章称,美国面临着一系列国际难题,且俄罗斯在尽最大的可能使自己变得无法被遏制,因此美国必须认识到与莫斯科的这一轮较量将会更加艰难。

今时不同往日

文章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曾希望继续推进与苏联的战时合作。时任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梦想是:获胜的大国长期合作,共同防止世界大战再次发生。但这是不可能的。由于苏联和美国之间的意识形态差异从一开始就注定两国在战后的合作不现实,华盛顿和莫斯科很快就陷入了冷战。

文章称,美国当时在大国治国方略和全球领导力方面还是新手,一开始它并不知道该如何应对自己眼中崛起的苏联威胁。但到了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的政策制定者和安全专家一致认为唯一可行的是遏制苏联战略。几十年来,遏制政策使美国在经济和人力上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是,这一政策最终奏效了:在美国和苏联没有发生直接军事冲突的前提下,冷战于20世纪90年代初结束。

文章称,遗憾的是,这并没有永久性解决华盛顿和莫斯科之间的问题。现在,一场新的冷战正在形成,重振旗鼓的俄罗斯挑战和削弱美国以及华盛顿帮助创建的自由主义国际秩序。但这一次可能会有所不同:俄罗斯似乎比美国更好地吸取了原来那场冷战的教训,努力让自己无法被遏制。

多管齐下防范遏制

文章称,在这场正在形成的新冷战中,莫斯科似乎越来越善于利用和加剧美国的内部分歧。通过巧妙利用信息战,莫斯科加剧了美国的党派偏见、两极分化和身份政治。

文章称,俄罗斯还加剧并利用了美国在国内的权威衰落。美国人对本国政治机构和主流媒体的信任降到历史最低点或许并不是俄罗斯制造的,但它肯定利用了这一点。

文章称,操纵美国对信息技术的依赖是俄罗斯寻求不被遏制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俄罗斯黑客的水平在全世界数一数二。

文章还称,俄罗斯恢复了与叙利亚在冷战时期的关系,时隔15年重新进入中东。尽管今天的俄罗斯无法像冷战时期的苏联那样在经济上对伙伴和盟友予以支持,但它可以出售先进的军事技术、教授网络战和政治战知识。

文章认为,冷战期间,美国的政策制定者开发了各种军事、政治、经济和社会手段来遏制苏联。现在,美国面临着一系列国际难题,且俄罗斯在尽最大的可能使自己变得无法被遏制,因此美国必须认识到与莫斯科的这一轮较量将会更加艰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3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4 23:36:34 | 只看该作者
俄警告世界正滑向“新冷战
2016-02-15 08:40:47 参考消息

认为西方遏制导致对抗
【俄罗斯连塔网2月13日报道】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13日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表示,国际社会需要合作,而非对抗或“第三次世界大战”。
俄总理指出,二战后建立的当前欧洲安全体系“使我们过了70多年没有全球冲突的日子”,因为它建立在生命高于一切的原则上。
梅德韦杰夫说:“的确,该体系当前出现了某些问题和故障。但是,难道我们需要第三次世界大战,才能明白当前是多么需要合作,而非对抗?”
他呼吁西方摒弃针对俄罗斯的“遏制学说”,而应与它团结起来,共同解决现有问题。梅德韦杰夫解释说:“西方现行做法的危险在于,再过10年、20年,我们讨论的还将是同一批话题。在‘全球恐怖主义’的背景下讨论这些不合时宜。”
梅德韦杰夫认为,俄罗斯与北约的关系已滑向“新冷战”时代。
【爱尔兰《星期日独立报》网站2月14日报道】俄罗斯总理13日在一次多国高层防务官员、外交官和国家领导人参加的会议上指责西方重燃冷战,并说对俄罗斯在其吞并克里米亚后实施的制裁和北约采取的新举动“只会加剧”紧张局势。
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发表讲话时,梅德韦杰夫说:“北约对俄罗斯的政策仍然不友好、不透明,人们甚至可以说,我们重新滑入到了新的冷战中。”
【合众国际社慕尼黑2月13日电】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称,西方———具体说即美国———是造成新冷战的原因。
梅德韦杰夫周六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发表讲话时说:“人们甚至可以说,我们重新滑入到了新的冷战中。有时候我感到纳闷,现在到底是2016年还是1962年。”
梅德韦杰夫说,为报复俄罗斯合并克里米亚和在叙利亚内战中支持叙政府而对俄罗斯实施的制裁使俄罗斯与北约陷入对立。
【德国《世界报》网站2月13日报道】梅德韦杰夫进行了一场在一定程度上与普京总统在2007年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相似的演讲。这位俄罗斯总理直接援引这一范本指出,形势自那时以来又恶化了很多。为了不让人怀疑谁是他这篇激烈演说文稿的真正创作者,梅德韦杰夫强调,他事先与总统普京就此次演讲进行过讨论。梅德韦杰夫的核心论点是:“我们正在迅速坠入新冷战时代。”
【西班牙《国家报》网站2月13日报道】俄罗斯周六在慕尼黑证明了与西方越来越大的分歧。总理梅德韦杰夫带着强硬的信息出席慕尼黑安全会议,他强调了与美国展开合作的重要性,但也表示已觉察到西方对俄罗斯的不友好态度将导致新的“冷战”。
【路透社莫斯科2月14日电】克里姆林宫今天说,俄罗斯总统普京和美国总统奥巴马同意加强外交及其他合作,执行慕尼黑会谈达成的叙利亚问题协议。
普京与奥巴马今天电话交谈之后,克里姆林宫说双方均对在慕尼黑举行的叙利亚问题会议作出了“积极评价”,两位领导人“表达了对停火和人道主义问题这两个目标的支持”。
克里姆林宫还说,谈话中双方强调了建立俄美国防部之间的密切工作接触的重要性。普京与奥巴马还谈到了成立联合反恐阵线的重要性。
北约继续强调俄是威胁
【合众国际社慕尼黑2月13日电】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面对支持北约最近军事行动的与会代表们说:“俄罗斯的言论、姿态以及核力量演练,都意在恫吓其邻国,破坏欧洲的信任。我们将致力于与俄罗斯建立一种更具建设性和协作性的关系。”
美国国务卿克里在讲话中说:“今天显而易见的一点是,尽管冷战结束很久了,但捍卫自由和追求和平的勇气和决心与半个世纪前一样不可缺少。”他说,倘若俄罗斯从乌克兰撤走武器和部队,对俄罗斯的制裁将会取消。
【法国《世界报》2月13日报道】美国国务卿克里并不认同冷战的说法,但他指出,“争取和平与自由依然和50年前一样重要”。此外,“历史上从未出现过如此多且如此重大的危机”。梅德韦杰夫刚刚谴责西方对莫斯科的制裁,美国人就将球踢回到了俄罗斯那边,他称,“俄罗斯有选择权:要么执行明斯克协议,要么承受制裁”。
大多数与会者郁郁寡欢。波兰总统安杰伊杜达认为,“俄罗斯的帝国愿望对于北约东侧来说是个问题”。立陶宛总统达利娅格里包斯凯特则表示,“冷战?它实际上已经很热了”。她说,“叙利亚和乌克兰之间有差异吗?这是入侵,是恐怖主义”,并遗憾地认为“西方服从俄罗斯”是“在重复同样的错误”。乌克兰总统指责俄罗斯在推进一个“可替换的欧洲”,也就是一个“孤立主义、狭隘、否定人权、宗教狂热和憎恶同性恋”的欧洲。
【俄新社慕尼黑2月13日电】德国外长施泰因迈尔对梅德韦杰夫的话给予回应,他说,媒体误解了俄罗斯总理的立场。
施泰因迈尔说:“我们绝对不是处在冷战状态。我想,凡是今天早上仔细聆听梅德韦杰夫总理讲话的人,就会作出与媒体报道相反的理解。我们的理解是,他想说,我们应当避免出现能将我们引向冷战的局面。”
施泰因迈尔还补充说:“我坚信,我们并不处在冷战之中,我们遇到的大部分冲突都属于新的范畴,具有新规则和新结构。”
【俄新社莫斯科2月13日电】俄罗斯政治信息中心主任阿列克谢穆欣认为,总理梅德韦杰夫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的讲话意在“向西方政治家展示一个真实的世界”,而不是像西方那样用“冷战”思维和臆想来歪曲事实。
穆欣认为,梅德韦杰夫的讲话是经过深思熟虑且很好地与普京2007年发表的著名的慕尼黑讲话相联系,“后者可以说扭转了俄罗斯与西方关系发展的局势”,使其开始朝健康方向发展。
穆欣指出,在当前实践中,首次使用“冷战”这一术语的并非俄罗斯领导人。“奥巴马使用这个术语并借助其政治魔力引发了大量的臆想。此前一直沉睡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对峙旧时代的诸多无稽之谈苏醒了,它们现在活跃在社会意识里,歪曲事实。”
暴露双方“世界观”分歧大
【德国《世界报》网站2月13日报道】俄罗斯与西方在叙利亚问题上暂时达成的共识或许会唤醒人们对两大权力阵营关系总体缓和的期待。但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的交锋不仅表明双方存在深刻的不信任,也再次显示出双方不同的世界观。
西方政治家在很大程度上还怯于说出“冷战”这个来自东西方阵营对峙时代的概念。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更倾向于说与俄罗斯的关系处于“一种新现实”。但这一现实却令西方深感不安。因此斯托尔滕贝格如此表述一种对俄罗斯的新双重战略:一方面威慑和防卫,另一方面对话。
【俄新社莫斯科2月13日电】俄国家杜马国际事务委员会主席阿列克谢普什科夫认为,从整体上看,慕尼黑会议的焦点是俄罗斯与西方的关系。普什科夫强调:“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整个讲话都在臆造俄罗斯威胁的合理性并表示北约打算对俄罗斯威胁进行回应,这并非偶然。”如果北约继续恫吓俄罗斯,两者之间就不会再有任何对话。他解释说:“也就是说,斯托尔滕贝格已在自己的讲话里证实,北约与俄罗斯对抗仍是冷战的手段。”
【德国《经济周刊》网站2月13日文章】题:俄罗斯的冷战早已是一场热战
没有人期待梅德韦杰夫能表现出缓和的姿态,令出席慕尼黑安全会议的诸位欣喜。2009年他作为总统,在俄罗斯唯一真正统治者普京领导下宣布“重启”对美国关系,高调与欧洲结成现代化伙伴关系,而所有这些都已成为过去。
正式代表克里姆林宫主人发表的宿命论言词表明:合作解决叙利亚和乌克兰冲突在目前是几乎无法想象的,而这两项冲突给欧洲造成的负担远大于给俄罗斯带来的负担。
大多数与会者了解实情:在叙利亚冲突中,俄罗斯人并非调停者,而是站在独裁者巴沙尔阿萨德一边的参战一方。
而梅德韦杰夫在慕尼黑所说的冷战已经是一场热战。尽管签署了和平计划,但在乌克兰,政府军与接受俄罗斯人力和物力支持的叛军仍在继续每天交火。
在叙利亚,北约成员国和俄罗斯开展代理人战争:俄罗斯的进攻针对的恰恰是土耳其给予武器支持的土库曼少数族裔等派别。集中轰炸阿勒颇令数万叙利亚人踏上了逃难之路,他们进入土耳其或德国并导致了那里难民问题的激化。
不排除这场中东战争变得更热的可能。俄罗斯战机多次闯入土耳其领空---不管是出于疏忽还是有意挑衅:相信易怒的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不知什么时候就会觉得受到挑衅,再次下令击落俄罗斯战机或是向叙利亚派遣地面部队对抗俄罗斯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3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7-11-30 10:37:05 | 只看该作者
美媒称北约应“拉拢”中国:实力已向亚洲转移
2017年11月30日 00:51:13
来源:参考消息
原标题:美媒称北约应“拉拢”中国:西方影响力减少实力已向亚洲转移

参考消息网11月30日报道 美媒称,一个由主要专家和前官员组成的工作小组表示,如果不能获得另一位主要竞争对手中国的“帮助”,北约可能无法应对与其最主要的竞争对手俄罗斯的军事冲突。

据美国《新闻周刊》11月28日报道,设在斯洛伐克的北约下属的非政府组织全球安全组织发布了对这个西方军事联盟履行其欧洲职责情况的最新评估报告,北约和俄罗斯在欧洲都卷入了自冷战以来从未见过的大规模军备竞赛,以退役的前北约欧洲盟军最高司令约翰·艾伦为首的这个工作小组,敦促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开始进行更有远见的适应过程”,以防御它称之为的“军事上先进的俄罗斯”。

全球安全组织2017年发布的《北约适应倡议》报告说:“北约有落在政治改革和技术发展之后的风险,而这些改革和发展能够改变战争的性质、国际关系的结构以及北约本身扮演的角色。”

该战略的内容包括让北约与澳大利亚、中国、印度、日本和韩国之类非北约国家进行接触,其中提到:“如果北约想要制止未来的战争,它就必须确保自己拥有制止此类战争的能力,它必须拥有巩固其军事能力的政治工具和伙伴关系。”

报道称,早在2014年,北约就退出了与俄罗斯较好的工作关系,并对其采取更强硬的立场。自那以后,俄罗斯和乌克兰动员了各自的部队并在两国边界建立起防御工事,尤其是在东欧的波罗的海地区。双方都在欧洲保持了军事化的现状,但俄罗斯在其他地方、尤其是在中东打破了西方主宰的传统的力量平衡。莫斯科在叙利亚大刀阔斧的军事和外交胜利使其成为该地区一个强大的据点,它试图在其他地方利用这一势头,使自己与历史上的盟友和其他反美势力(如古巴、伊朗等)结盟。

报道称,面对其全球目标面临的历史性挑战,该报告敦促北约与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的下一个军事大国(中国)进行接触。中国不仅建立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常备军,而且还着手改造军队,使其成为一支“为作战而建造”的世界级军队。

约翰·艾伦在接受《欧洲政治周报》记者采访时说:“北约需要注意中国巨大的影响力。”

报道称,然而,与中国接触或许是困难的,因为俄罗斯近年来一直在小心翼翼地讨好它的这个邻国。

报道称,最近的其他报告也揭示了北约的脆弱性及北约改革的迫切性。北约下属的大西洋理事会上周发表的最新的《战略前瞻性分析报告》发现,与非西方大国“发生重大国家间冲突的风险增加了”,而且“随着实力从西方向亚洲转移,西方影响全球议程的能力预计将减少”。

报道还表示,上个月,一份泄露的内部报告称,自冷战结束以来,北约的能力已经“萎缩”,如果面临与俄罗斯的全面战争,其现有的指挥结构将“迅速崩溃”。(编译/龙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测试| 主人公论坛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京ICP备14052571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