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公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429|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殖民主义旧瓶新酒 从大东亚共荣圈到日台命运共同体

[复制链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2-25 09:47: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吴云鹤:媚日,换来的是日本人的鄙视2017-02-18环球时报吴云鹤

台湾人的“哈日”有名,据说堪称世界第一。既然同是东亚黄种人,年轻人因喜欢日本的动漫、服饰、化妆品等文化而哈日,自然情有可原。这种哈日,就像某位旅日华侨的书名一样:“哈,日本”。

然而,一些台湾人“哈日”的实质是媚日。最近从朋友处听来一段经历,让我感觉有些异样。朋友出差住在某个旅馆,遇到一队台湾人入住。里边有几个人操着结结巴巴的日语激动不已地对服务员说自己是台湾人,最喜欢日本,日本是“第二故乡”……朋友开玩笑对我说:“还以为那几个台湾人在日本找到失散多年的亲生骨肉呢”。朋友转眼发现日本服务员带着很职业的微笑说:“欢迎光临”,等台湾客人刚离开,便迅速地跟同事交换一下眼色。服务员的职业操守另当别论,但热脸贴上冷屁股是无疑的。难怪网上时常能看到个别清醒的台湾人对日本人发牢骚:“看来台湾人在日本要用英语冒充美国人了。”

台湾人对日本的态度,大概有两种。老一辈的人在日本殖民统治下长大,曾是“日本人”。当然,像李登辉那样美化日本的殖民统治,甚至在钓鱼岛等关系国家利益的问题上都迎合日本人的,乃是少数。

另一种态度的根源则是“台独”势力的坐大。教科书里对大陆历史的介绍越来越少,导致台湾大部分年轻人已不再知道对日抗战与南京大屠杀,不再知道谁领导了抗战。在某些“台独”分子的鼓动下,他们有意无意间丢失了中国人的自我认同,恨不得生为“高台湾人一等”的日本人。

日方近年来因为不能正视历史,与近邻中国和韩国关系恶化,于是某些别有用心的人便鼓吹日台友好,美化日本在台湾的殖民统治,提出“日台命运共同体”的谬论。右派漫画家小林善范就是一例。可笑的是,“台独”分子积极做日本右派的帮凶,却不知自己不过是右派反华的棋子罢了。

蔡英文上台后为争取国际支持,在与日关系上费尽心思,积极媚日。先是任命民进党元老谢长廷出任“驻日代表”,又派“立法院长”苏嘉全率多名“立委”访日。可惜日本并非日本右派的当然代表,对台当局的“媚日”行为并没有照单全收,而是宣称对台政策不变,也无意炒作。

已经过世的前台湾驻日代表林金茎曾经说过:“有些台湾人,老是把‘日本人统治非常卓越,战后的国民党统治不行’挂在嘴上,他们也许想用这类发言讨日本人欢心。但如果让生长在日本殖民时代的我来说一句话,只是一味否定战后、而认为战前什么都好的话,结果等于是自己承认‘台湾人是呆子,只是个无能的民族,当然会被异民族统治’。”这是一种自知之明,因为日本人打心眼里看不起那群人。

我时常与一个做教师的日本朋友饮酒聊天,话题往往闲云野鹤。有一天酒过三巡,他突然正色道:“有一事百思不得其解。台湾被日本殖民统治了数十年,后来靠中国文化的力量成了亚洲四小龙,这些年则是依靠中国大陆给的机会发展经济民生。可是我认识的一些台湾人,为什么一点没有感激之情,甚至对自己同族的中国大陆人一点感情都没有呢?”

“同族”一词使我想起“台独”的拙劣文字游戏——“大陆和台湾不是同一个民族,而是同一种族!”对这些顽冥不灵的人,除了看他们出丑,又有什么法子呢?正所谓“人各有志,何必强求”。

但是,这位日本友人的困惑,其实恰恰部分反映了日本人对“哈日”者的真实心态。“哈日”换来的不是尊重,而是彻底的鄙视。(作者是旅日学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1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7-2-25 10:11:43 | 只看该作者
声音 |“台独”主力军可能是日本人!
来源:共青团中央 时间:2017-02-24

近日,一则视频在网络上热传,节目引用多位专家证据,提出秉持“台独”理念的一些台湾人其实并非中国人,而是1945年日本败退时奉命留在台湾的日本人。
中国社科院政治学所信息资料室主任冯钺曾在环球时报发文,深入论证这一观点。
“台独”主力军可能是日本人
文 / 冯钺
我们经常批评搞“台独”的人数典忘祖,但应当认清的事实是,实际上“台独”理论和实践的种子早在1945年及其之前就被日本刻意种下,秉持“台独”理念的一些“台湾”人实际并非中国人,而是1945年日本败退时,奉命留在台湾伺机东山再起的日本人。
1895年至1945年间50年的侵略殖民统治在台湾培养了一批亲日分子,这些亲日分子及其后代至今仍在台湾发挥着巨大影响。
1945年抗战胜利并不意味着日本对台占领的彻底结束。当时的日本侵略者处心积虑,处处给中国制造内部问题留下后患,这既是日本也是西方国家在外交和战略领域经常玩的手段。
台湾早就有学者指出,1945年日本投降时,日本政府让数万户在台湾的日本家庭更改户籍,改为中国姓氏,留在台湾发挥更大的作用。
台湾史料记载,1945年抗战胜利中国即将收回台湾时,(日本)在正规军撤离台湾后,派遣许多地下工作者(如浪人)策“台独”,利用亲日的台湾人为工具,企图扶植一个亲日政权。这是日本的国家利益,也是很大的价值,民国四十年(注:即1951年)前后,日本成为“台独大本营”。
有台湾学者2015年曾指出,“这些皇民化家庭以士绅家庭为主,阶级地位较高,国民党1949年来台后,他们几乎是受害者,在政治地位上没有发展,经济上因土地重分配失去既得利益,便萌发台独意识。”
这些日本人家庭及皇民化家庭在1895年—1945年时无论在政治和经济地位上都处于比较高的地位。抗战胜利后,留在台湾的他们在社会中发挥的影响力通常大于普通人家,这也是世界各地常见的社会现象。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台独”理论和实践在过去国民党“戒严”时期虽遭强力打压,但长期难以镇服了。
本省人与外省人利益冲突的问题只是“台独”产生的表面现象,其根本的问题在于留在台湾的日本人刻意制造了这种表象,以掩盖“台独”理论和实践的真正根源。
1945年至今,70余年光景,这数万户原日本籍或亲日本家庭代代繁衍,人数早已扩大了很多倍,又经李登辉、陈水扁时期的大力扶持,其势力和影响甚至可能大于日本殖民统治时代。因此,在台湾会出现那么多从骨子里亲日反华之人并不奇怪。
中英台湾一.jpg
2000年陈水扁上台后,我们也曾耐心地以听其言、观其行的方式应对,但自那以后台湾民众(尤其是青年一代)离心倾向明显,台湾岛内全面去中国化的趋势未有大变化,教科书、传统媒体、网络新媒体等分裂倾向越来越严重。
从目前情势看,仍秉持“台独”理念的民进党有可能执政八年。八年能够影响又一代的中小学生!八年之后,“台独”理念将可能蛊惑更多人,将为中华民族统一大业设置更大障碍。
这些人多年来言行已经证明他们不会改变内心深处对“台独”的追求。而目前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较注重与日相安倍晋三的关系。日本的台海问题专家、共同社前驻台湾支局长冈田充也认为:日本存在支持“台独”的势力,美日安保的深化,也让台湾的地位升级。不排除支持“台独”的日本部分保守势力会拿台湾这枚棋子,对中国大陆做出挑战。
我们对每一位当选的台湾领导人,都秉持着“听其言观其行”的方式应对。但自李登辉上台扶持台独势力,随后陈水扁、蔡英文持续选择“去中国化”和敌对态度,导致台湾民众,尤其是青年一代,对大陆认同感降低明显,随着民进党及其分裂势力继续执政,这种分裂倾向愈发明显。
(本文发表于2016年06月24日《环球时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1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7-2-25 10:20:22 | 只看该作者
选入语文课本,感动了几代中国人的《小英雄雨来》来源:党史博采 [size=10.6666669845581px]作者:熊坤静 时间:2017-02-24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我国当代著名作家、诗人管桦,毕生创作发表了长篇小说《将军河》、中篇小说《小英雄雨来》和《辛俊地》、短篇小说《葛梅》以及广为传唱的歌词《快乐的节日》、《我们的田野》和《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等各类文学作品,总计达200多万字。其中代表作中篇小说《小英雄雨来》,描写了抗战时期冀东一带的少年英雄雨来利用熟悉的水乡环境,与日本侵略者展开智谋斗争并最终战胜鬼子的故事。那么,这部畅销全国、享有盛誉的红色文学经典究竟是如何创作出来的,其背后又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呢?

抗日铺就文学路

管桦,原名鲍化普,1922年1月9日诞生在河北省丰润县三女河乡女过庄村。他8岁进本村小学读书,后来升初中时,因家境贫困,被迫中断了学业。从此,他经常到荒野里拾柴禾,夏收季节去拾麦穗,冬季闲暇较多,就在家里读《红楼梦》、《水浒》、《西游记》、《七侠五义》等我国古典文学作品,由此打下了一定的文学基础。

1938年7月,管桦的父亲鲍子菁参加了由冀东党组织直接指挥的冀东20万工农抗日大暴动,先后收复了日寇盘踞的9座县城,切断了北宁铁路,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鲍子菁后调入八路军冀东军区政治部工作,在抗战胜利前一年壮烈牺牲。他参加冀东抗日大暴动时,便托朋友将家属子女送到天津以躲避战火。管桦随母亲在天津生活期间,进入志远中学就读,广泛阅读了鲁迅、茅盾、巴金、丁玲、田汉、老舍、王统照等许多我国现代作家的作品,使作文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屡次得到语文老师的表扬。一位语文老师甚至断定:“你(指管桦)将来可能成为一个文学家。”当时的管桦尤爱绘画,每天放学回家总要磨墨挥毫,临摹父亲给他买的《芥子园画谱》。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青年时期的管桦

当冀东有了抗日根据地后,父亲便把全家人从天津接回冀东。1940年,管桦参加了八路军,他原本很想到“抗日军政大学”(以下简称抗大)学习军事本领,然后奔赴抗日前线去杀敌立功的,但抗大不招收没有战斗经验的学生。无奈,他只好进入设在晋察冀边区的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深造。当时,为了不连累家人,许多学员都改了名字。管桦最初将自己改名为“管华”,但这个名字一宣布,学友们便跟他开玩笑说:“管理中华,野心太大了吧!”他不得不改口说:“我喜欢树木,抗战胜利后,我就管理一片树林。”于是,他在“华”字左边加了一个“木”字,管桦这个名字从此叫开了,并成为他后来的笔名。在校期间,他学习了革命理论和文学知识,欣赏了文工团表演的《带枪的人》、《母亲》等节目,并“第一次听到福楼拜、莫泊桑、大仲马等作家的名字和老师对他们作品的分析”,从而极大地开阔了视野,提高了文学素养。

1942年华北联大毕业后,管桦被分配到中共冀热边特委主办的救国报社任随军记者。这期间他创作了描写抗战生活的短篇小说《行军》,被《挺进军报》发表,由此开始了文学生涯。1943年,他调到冀东军区政治部尖兵剧社工作,历任文艺演出队副队长、队长和冀热辽军区文工团副团长等职务。这期间他创作了许多歌词、剧本和文艺通讯,也写小说。抗战胜利后,他随部队挺进东北。1946年,他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人生的重大转折。

1948年,管桦因病从部队转业,调任东北鲁迅文艺学院研究员。东北鲁迅文艺学院的前身是1938年创建于延安的鲁迅艺术学院(以下简称鲁艺),1946年以后,鲁艺先后迁校至齐齐哈尔、佳木斯、哈尔滨和沈阳,并改为现名。他离开硝烟弥漫的东北解放战争前线后,有更充裕的时间专心投入写作,迎来了他创作上的新阶段。在东北期间,他先后撰写了话剧《归队立功》,写作发表了中篇小说《荆各庄的故事》和短篇小说《雨来没有死》,与他人合著出版了歌剧《国军现形记》和话剧《蒋敌伪合流》。其中《归队立功》受到冀热辽军区通令嘉奖,并荣获朱德奖章。

为儿童团员立传

在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管桦作为随军记者经常独自活动,给他带路的往往是些很小的儿童团员。在暗夜中行进时,周围的树林、沙丘、荒坟看上去只是一团团黑影,令人感到阴森恐怖。可孩子们却挺着胸脯,眼睛忽闪闪发亮,寂静中只听见他们嚓嚓嚓的脚步声,以及从远处传来的清脆的机关枪声和大炮闷雷般的轰响。管桦抵达目的地与孩子们道别时,他们脸上总是露出骄傲、幸福、得意的笑容。儿童团平时的主要任务是站岗、放哨、送信,常在村头一边游戏,一边注意来往的行人。有一年春,管桦途经丰润县城北的上水路村时,恰逢日本鬼子来“扫荡”,当时除了埋设地雷准备打麻雀战的民兵留在村里,满山遍野都是往北转移的老人、妇女和儿童。忽然有一个八九岁的男孩见管桦身着八路军服装,便跑过来拽住他的衣襟说:“我要跟着你当八路军打鬼子!”管桦说:“八路军不能背着小孩打鬼子,快找你妈妈去吧。”那孩子说:“今儿个高低是跟你去当八路军了,就兴你们大人抗日救国?”那孩子依旧拽着衣襟不放,管桦无奈地说:“得让你妈妈送你来,八路军才能要。”当那孩子东张西望寻找妈妈时,管桦才得以走脱。在这次“扫荡”中,进犯至遵化县与丰润县交界的鲁家峪村的一股日军,抓住了一个孩子,却被那孩子带进了地雷阵里,炸死了许多鬼子,那孩子也壮烈牺牲了。

1945年夏秋之交,冀东军区八路军某部攻打玉田县城,管桦和尖兵剧社的其他几位同志要去前线采访,在城南庄负责给他们带路的是个十三四岁的孩子。管桦对那孩子说:“村里没大人吗?”那孩子带着兴奋自信的表情说:“你们奔哪?我把你们领到那儿不就结了吗?”大家出了村子,眼前是一片开阔地,正北约5里地就是玉田县城。大家走着走着,忽然发现东面白菜地尽头,约200米远处高耸着一座炮楼,却没有枪声。管桦问那孩子:“炮楼里还有鬼子没有?”话音未落,敌人的机关枪子弹就像雨点般地扫射过来,大家连忙俯卧在地上。过了一会儿,见敌人没再开枪,带路的孩子站起身来问是否还往前走,管桦冲他大喊一声:“快卧倒!”可是已经晚了,那孩子被炮楼里飞出的子弹击中了太阳穴,当场牺牲。此后,每当夜深人静时,管桦凝视着天空无数的星星,觉得每颗星都亮得像儿童的眼睛,正天真无邪地瞧着他。一想起那些孩子以及他们的英勇牺牲,他就为之揪心、震颤。

即便在残酷的抗日斗争中,在血与火、生与死的严峻考验面前,管桦也不时回忆起自己多彩的童年。他生在还乡河畔一个纯朴的农家小院,童年的他也和其他儿童一样,经常在还乡河里洗澡、打鱼摸虾、玩水仗。当时他亲眼目睹了年长他几岁的本村儿童团团长带领一群天真质朴的儿童站岗放哨,给八路军、游击队送鸡毛信,上树瞭望,若发现敌情就及时报告给部队和乡亲们,使他们或提前转移或有所准备,从而掌握了抗击日寇的主动权。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管桦于1999年9月小英雄雨来纪念园建成时留影。

再联想到八年抗战中,有些中国人成了叛徒、汉奸、卖国贼,八路军部队遭受敌人的突然袭击,抗日根据地受到严重破坏,几乎全是汉奸给鬼子送情报、当耳目所致。两相对比,管桦就更加感到冀东抗日根据地的儿童团员了不起,他们为夺取全国抗战的伟大胜利所作出的贡献,理应大书特书,传之后世,这不仅仅是如何尊重历史事实的问题,更是对炎黄子孙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需要。

为此,管桦萌生了将冀东抗日根据地儿童团员的英雄事迹写成文学作品,以便流传下去、教育后人的想法。时值东北全境获得解放,他已随东北鲁迅文艺学院迁到了沈阳。正是在对新中国即将诞生的美好期待中,他开始创作《雨来没有死》这个短篇小说。初稿一气呵成后,他首先将它送给也在东北鲁迅文艺学院工作的作家周立波审阅。周立波看稿后,深为小说塑造的主人公雨来的形象所吸引和感动,连声称赞这篇小说写得血肉丰满,非常值得一读,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他还非常兴奋地鼓励和指点管桦要继续写下去,要写成一部真实反映冀东人民抗日斗争的中篇或长篇小说。《雨来没有死》很快于1948年发表在《晋察冀日报》副刊上,受到了广大读者的一致好评。建国之初,这篇小说被选进了全国中、小学语文课本,管桦也因此而声名大振,走上文坛。从此,小英雄雨来便成了全国中、小学生心中的偶像,其英勇抗日、机智斗争的故事也成为伴随新中国几代人成长的红色记忆。

全国解放后,管桦先后调到天津音乐学院和中央乐团工作,并最终成为北京市作协的一名专业作家。期间,他创作了《飞虎山故事大合唱》、《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等歌词。并在《雨来没有死》的基础上,又经过精心构思,于1955年写作发表了中篇小说《小英雄雨来》。其中的雨来这一文学典型形象,是作家根据家乡的儿童团员和在抗战中他所接触的许多儿童团员综合、提炼而成的。谈及该小说的创作动机,作家坦言:“爱国主义教育应当从娃娃抓起,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家乡都不热爱,还谈何爱国?”

畅销全国影响大

1963年,《小英雄雨来》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单行本后,又多次再版,畅销全国。后来,该小说还出现了由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黑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花山文艺出版社和时代文艺出版社等竞相印行的火热局面。该小说最早于1972年被河北人民出版社改编为同名连环画,印了24万册;1973年被人民美术出版社改编为同名连环画,1975年再版发行时,印了10万册;1979年被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改编为同名连环画出版发行;1984年被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改编为同名连环画出版发行;1997年被辽宁人民美术出版社改编为同名连环画出版发行。2009年初,该小说被北京星光大道影视制作有限公司和北广传媒联合改编摄制为同名电影,在全国播映;2012年又被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评剧团改编为同名儿童评歌剧,演出后深受好评,该剧在第七届全国儿童剧优秀剧目展演中荣获“优秀剧目奖”。这些都进一步扩大了小说原著的影响力。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73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连环画《小英雄雨来》。

有趣的是,在“文革”初期,正因为《小英雄雨来》这部优秀小说,管桦才得以安然无恙。一次,冲击北京市文联的“红卫兵”要揪斗管桦。当一群脸上还带着稚气的中学生拿着皮带步步逼近作家时,其中有人问了一句:“管桦是谁?”旁边有人回答:“就是写《小英雄雨来》的那个作家。”那些学生都是学着《小英雄雨来》长大的,听了这句话,满脸杀气顿时不见了,转身而去。管桦因此躲过了一劫。但在“文革”中,《小英雄雨来》在教材中悄然消失了。当时,天津市的中、小学语文教师曾一致要求把《小英雄雨来》继续编入语文课本。可有人却公然指出,必须把这篇课文里“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热爱自己的祖国”这句话删掉。他们认为这句话里蕴含着大国沙文主义的意味,竟无理要求管桦把“雨来”这个深受亿万少年儿童欢迎和喜爱的人物,改写成革命样板戏《红灯记》里的李玉和那样的高大形象,并派两名青年教师代表前往管桦住所,传达所谓上级指示精神。管桦听后,尽管气愤异常,但还是心平气和地对造访者说:“《小英雄雨来》的课文,不必选入课本了,把它抽掉吧!你们自己重新写一篇,要多么高大写多么高大。我写的只是一个十二岁的小孩子,在敌人威逼利诱下,不动摇,豁出自己的生命,保护八路军的交通员,我认为了不起。李玉和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四十多岁的成年人,像雨来这样的孩子怎么能像李玉和一样高大呢?”最后作家激动地大声喝道,“‘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热爱自己的祖国’这句话说什么也不能删掉。难道我们不教育子孙后代热爱自己的祖国吗?”那两位青年教师代表见状,自觉没趣,说了几句客套话,便匆忙地返回了天津。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后,管桦为了使“雨来”的爱国主义精神不断得到发扬光大,又打算在家乡的还乡河公园里建一座小英雄雨来纪念园,以便让后人更多地走近英雄,学习英雄,自觉地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的教育熏陶。他的这一想法很快得到唐山市委、市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在21世纪到来的前两年,即1998年,占地面积约8000平方米的“小英雄雨来纪念园”终于在唐山市丰润区还乡河公园落成了。在园中园的醒目位置,矗立着小英雄雨来的一尊雕像——他身着对襟粗布上衣,下挽裤腿,赤着双脚,袒胸露脯,面对着涓涓不息的还乡河。

被誉为“小英雄雨来之父”的管桦,受命在雨来纪念碑上亲笔赋文写道:“一九三七年,日本法西斯侵略中国,中国进行全民族抗战。青壮年参加八路军,拿起枪抗击日本侵略者。冀东还乡河两岸各村的民兵、老年人、妇女、少年儿童,为保卫祖国家园,与敌人进行顽强的斗争。在那个战争年代,像雨来那样站岗放哨、手拿红缨枪、挺起小胸脯、给八路军送信、带路的情况,是很多很多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9

主题

895

帖子

549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498
地板
发表于 2017-2-25 16:00:40 | 只看该作者
这才是有良知、有高度革命觉悟的人民作家!向管桦先生致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测试| 主人公论坛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京ICP备14052571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