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公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546|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资海外并购反弹 杭州峰会逆风 与欧美关系压舱石转摩擦源

[复制链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9-1 12:44: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日媒:G20杭州峰会在即 中国海外投资潮引西方反弹

2016-08-31 11:26:53 来源: 参考消息网(北京)举报

参考消息网8月31日报道 日媒称,9月4日和5日在中国杭州召开二十国集团(G20)峰会在即,世界范围内对中国海外投资的反抗日益高涨。中国在英国建设核电站和向澳大利亚电力公司出资的计划本月相继碰壁。与贸易问题不同,对外投资不存在明确的国际规则,与国家安全保障问题的相关度更深,蕴含着导致国家之间紧张关系迅速加剧的风险。

据日本《富士产经商报》8月30日报道称,悉尼科技大学澳大利亚-中国关系研究院副院长詹姆斯·劳伦斯森指出,(以国家安全保障为由拒绝中国的对外投资)这是暗示中国是不可信赖的对象,中国政府对此进行了反抗。

报道称,以国有企业为中心,中国试图扩大对外投资但遇到逆风,其背景在于,外国不仅在安全保障问题上感到不安,还对共产党主导的中国政府抱有不信任情绪。中国政府对海外投资国内企业进行封闭,但在美国等自由市场积极并购对国家经济拥有重要影响力的主要企业,导致各国的不满情绪高涨。

报道称,这些问题可能在G20峰会上成为议题。可以认为,中国政府上周宣布面向海外投资者扩大经济开放,旨在回避各国的指责声音。

报道称,另一方面,有关澳大利亚政府决定阻止中国企业控股澳大利亚电力公司一事,中国商务部发出警告称,这将严重挫伤中国企业赴澳投资的积极性,对中澳经贸关系产生不利影响。中国驻英大使刘晓明9日在《金融时报》上发表文章对英国方面进行了牵制,他指出,英国调整欣克利角核电项目计划,将对贸易关系产生影响。

出于安全保障角度视中国企业并购为问题的案例之前也曾出现。然而,这次反对中国投资的是澳大利亚和英国等传统意义上的亲华派国家,这一点实属例外。

荣鼎咨询公司一位经济学家指出:“中国的投资活动特别是企业并购活动,已经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政治反弹,规模出人意料。”

报道称,中国企业本来探讨向荷兰皇家飞利浦公司和美国西部数据公司出资数十亿美元,但由于存在被美国当局以安全理由拒绝的担忧,这些计划搁浅。德国政府未能为产业用机器人生产商库卡公司找到欧洲买家,但也对中国的出资计划表示了担忧。

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的收购热潮之所以出现不良反应,其背景在于,欧美各国重新审视与世界新兴势力之间的关系,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受欢迎也是其中一个因素。

报道称,另一方面,进入今年以来,中国对美国和德国的投资急剧扩大。德国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一位专家指出:“德国等国担心的是,中国正试图通过收购库卡等公司夺走世界一流水平的国家产业竞争力。”

《中国在欧洲的攻势》一书作者之一菲利普·勒科尔指出,主要是不太需要外资的富裕国家开始与美国在对中国的担忧上产生了共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6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9-1 12:49:52 | 只看该作者
美媒称制造业将回流美国:中国已失去劳动力优势(全文)
2016-08-28 10:14:00 来源: 参考消息网(北京) 举报

美媒称制造业将回流美国:中国已失去劳动力优势

参考消息网8月28日报道 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8月26日发表题为《为何中国无法拥有下一代制造业》的文章称,在经历30多年的高速增长后,随着薪酬不断上涨、劳工纠纷和环境破坏,中国不再是一个吸引西方企业迁入制造业的地方。技术也已消除了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所以企业正想方设法将其高附加值的制造业迁回美国和欧洲。

文章称,中国很清楚它已失去了优势,中国意欲利用过去曾为本国创造了公平竞争环境的技术来为它带来一个新的战略优势。去年年初,中国启动了一个被称为“中国制造2025”的十年计划,旨在用先进的制造技术,譬如机器人、3D打印和工业互联网,使工厂实现现代化。随后,在去年7月,中国启动了另一项国家计划——“互联网+”,即“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与现代制造业相结合”。

中国已经将该计划作为国家优先发展战略,并进行了大量投资。仅广东一个省,就划拨资金约1500亿美元(约合1万亿人民币),用工业机器人装备其工厂。然而,中国不可能凭新一代制造业取胜。过去它通过提供大量补贴、廉价劳动力和宽松的监管,建立了制造业优势。随着机器人和3D打印等技术的诞生,中国已无优势可言。

文章称,毕竟,美国的机器人和中国的机器人工作一样努力。它们也不抱怨或加入工会。它们耗费一样的电量,同样完全按指令工作。对美国企业来说,从世界各地运输原材料和电子元件到中国,让机器人把它们组装为成品,然后再运回美国,完全没有经济意义。美国企业可以用差不多一样的成本在本地进行生产。而且,去掉了运输环节,原本要花几周完成的事情,在美国当地几天就能完成。

中国的大多数机器人也不是在中国国内生产的。美国东西方中心的迪特尔·厄恩斯特撰写的一篇分析报告称,中国使用的所有机器人中,75%是从外国公司购买的(有些是在中国国内组装的),而且中国仍严重依赖从外国进口的核心部件。按照厄恩斯特的统计,有超过100家中国企业在生产机器人,但许多企业的质量、安全性和设计标准都很低。他估计,这些企业中能生存下去的不到一半。

中国的一个大问题是其劳动力队伍。尽管中国每年有大量工科毕业生加入劳动力队伍,但他们的教育质量不高。西方公司在中国招聘技术人才已有很大困难。这种情况有可能会变得更糟,因为先进的制造业要求有管理和沟通技巧,以及经营基于复杂信息的工厂的能力。厄恩斯特预计,专业技术人才匮乏,可能是中国推进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软肋。

文章称,即便中国可以解决其技能不足的问题,生产本国高质量的工业机器人,发展创新性的工业,那它也无法保持优势很久。我们完全可以进口中国的机器人,复制中国的创新技术。我不相信特朗普的“移民墙”会把外国机器人拒之门外。

在未来五到十年里,制造业将大举回流美国。它将再度成为美国本土工业。当然,它不会再像传统制造业那样雇用很多工人,但先进的制造业将创造出无数高技能、高薪酬的就业岗位。


下一页:新媒:中国制造业竞争力2020年或被美国反超

【延伸阅读】新媒:中国制造业竞争力2020年或被美国反超
参考消息网7月5日报道 外媒称,一项调查显示,中国制造业竞争力虽然排名第一,但仍面临劳动力成本上升、人口老龄化等挑战,因此预计制造业竞争力将在2020年被美国反超。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7月4日综合中国媒体报道,中国学术研究平台中国信息化百人会与德勤联合发布《2016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指数》报告,对全球逾500名制造行业首席执行官和高管进行了调查,在此基础上对各国制造业竞争力进行了排名。
创新生态是竞争优势
排名显示,中国制造业竞争力排名第一。报告认为,这不仅仅因为其传统的低成本优势,还因为中国正成功发展自己的创新生态系统。
但报告也指出,中国的研发开支显著增长,每年都有大量的理工科专业毕业生人才,而且十分注重技术商业化及强劲增长的风险资本投资。
不过报告提醒说,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中国制造业面临一系列挑战。由于需求下降引起工业活动不断下滑,进而导致工厂产能过剩。制造业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下降,其中大部分转向了服务业。
劳动力成本10年涨五倍
报道称,制造商也担心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自2005年以来的10年间,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上升了五倍,由于劳动力成本上升,使得中国与发达经济体之间的成本套利下降,一些发达经济体的企业已把它们的生产转移到成本较低的国家或搬回自己的国家。
人口老龄化是计划在中国投资的制造商担心的另一个问题。报告指出,到2050年,中国老年人抚养比例可能增加到现在的三倍。
报告建议,尽管竞争力格局将继续发生变化,但高素质人才将永远居于竞争力驱动因素名单之首,因此只有不断地培育龙头企业和先进制造业需要的高价值人才,提升创新能力和监管效率,国家才能保持兴旺。
美媒称制造业将回流美国:中国已失去劳动力优势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片:美国制造业重新兴起
(2016-07-05 00:21:00)

下一页:报告称中国制造业竞争力排名第一 面临诸多挑战
【延伸阅读】报告称中国制造业竞争力排名第一 面临诸多挑战
《2016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指数》报告2日在北京发布。
中新网北京7月2日电(记者 李金磊)2日在北京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中国制造业竞争力排名第一,但面临着劳动力成本上升、人口老龄化等诸多挑战。
7月2日,中国信息化百人会在北京召开“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研讨会”。在本次研讨会上,中国信息化百人会与德勤联合发布了《2016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指数》报告。
这份报告对全球逾500名制造行业首席执行官和高管进行了调查,在此基础上对各国制造业竞争力进行了排名。排名显示,中国制造业竞争力排名第一,但同时面临着不少的挑战。
“中国能够排名第一,不仅仅因为其传统的低成本优势,还因为中国正成功发展自己的创新生态系统。”报告指出,中国的研发开支显著增长,每年都有大量的理工科专业毕业生人才,还有十分注重技术商业化以及强劲增长的风险资本投资。此外,中产阶级的兴起也提升着市场的吸引力。
同时,报告还认为,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中国制造业还面临着一系列挑战。由于需求下降引起工业活动不断下滑,进而导致工厂产能过剩。制造业占GDP的比重下降,其中大部分转向了服务业。
此外,报告指出,制造商还担心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自2005年以来的十年期间,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上升了五倍,由于劳动力成本上升,使得中国与发达经济体之间的成本套利下降,一些发达经济体的企业已经把他们的生产转移到成本较低的国家或搬回自己的国家。
“人口老龄化是计划在中国投资的制造商担心的另一个问题。”报告指出,到2050年,中国老年人抚养比可能增加到现在的3倍。
报告建议,尽管竞争力格局将继续发生变化,但高素质人才将永远居于竞争力驱动因素名单之首,因此,只有不断地培育龙头企业和先进制造业需要的高价值人才,提升创新能力和监管效率,国家才能保持兴旺。(完)
(2016-07-03 10:30: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6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6-9-1 12:52:26 | 只看该作者
《中国制造2025》11个配套文件出台 围绕五大工程展开
2016年08月25日 10:20

【中国机床商务网 国内新闻】作为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如何从一个高瞻远瞩的行动纲领,转化为具体的落实举措,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记者获悉,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工信部正着力于把行动纲领规划变成年度计划,把年度计划变成具体的行动,把行动变成实实在在的效果,积小胜为大胜,一年一个脚印,朝着既定的目标迈进。
  
  2016年是我国“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国制造2025》全面实施之年。苗圩说,工信部将启动实施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高端装备创新等五大工程,“在大型飞机、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等高端装备领域加快重点产品和装备的研发与产业化”。

  围绕五大工程制定具体计划
  
  事实上,自《中国制造2025》发布以来,围绕业界和市场的最大疑问,莫过于这一行动纲领的具体落实。苗圩在论坛上表示,工信部正在把“中国制造2025”作为构建产业新体系的核心抓手,正在抓紧编制与其配套的11个规划或者行动计划,谋划未来三到五年的工作。
  
  “现在的问题就是怎么把10年的规划落地,”在此前的8日,苗圩在国新办介绍,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工信部正着力于把行动纲领规划变成年度计划,把年度计划变成具体的行动,把行动变成实实在在的效果,积小胜为大胜,一年一个脚印,朝着既定的目标迈进。
  
  苗圩透露,去年年底国务院专门召开了制造强国领导小组的第二次会议,其中一个重要的议题就是审定2016年的工作计划。在此前内部研究的时候,苗圩就表示:“我们不追求年度计划的大而全,重点是实实在在每年解决几个关键性的问题,然后一步一步把它推向前进。”
  
  具体到2016年,苗圩指出,将启动实施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建设,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高端装备创新等五大工程。上述的工作计划也将围绕着五大工程,每年都将制定一些具体的目标、措施和保障。
  
  这其中,包括建设若干国家级的制造业创新平台,新启动一批智能制造的试点示范项目和智能化的改造项目,集中支持解决一批零部件、关键工艺、材料等标准等方面的问题,实施一批关键的工艺绿色化改造项目,重大的绿色制造技术创新及产业化示范项目。“我们还要在大型飞机、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等高端装备领域加快重点产品和装备的研发与产业化。”
  
  打造高层次开放产业体系
  
  “我们生活在一个相互依存的时代,产业要发展壮大,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是必由之路。”苗圩说,构建产业的新体系不是自成一套,而是在打造一个更高层次上的开放型产业体系,建设制造强国更加需要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企业之间进行良性的互动。
  
  《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十大重点领域,是未来我国产业政策支持的重点。苗圩指出,我国正建立和完善重大产业功成布局协作机制和制造强国产业基础大数据库,滚动发布重点领域的技术路线图,绘制出全国重点产业发展的全景地图,这将为包括外商投资企业在内的各类市场主体提供决策的参考。
  
  苗圩表示,在“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过程当中,将深化中外制造业的创新合作,加强与相关国家制造业战略的对接与务实合作,扩大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的合作范围,争取在标准的制定、技术研发、产业合作、园区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推出一批合作的项目。
  
  更值得关注的是,苗圩表示,将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作为深化制造业国际合作的重点,进一步的鼓励和引导中国企业到沿线国家去投资兴业,支持建立当地的产业体系。
  
  “中国与发达国家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空间很为广阔,通过构建多方协作的平台,中国制造的性价比能够插上高精尖的翅膀,完全可以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好第三方的市场,实现多方之间的互利共赢。”苗圩表示。
  
  “中国制造2025”蕴含三大投资机遇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6”年会上,针对跨国公司关心的“中国制造”转型升级问题,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现场搞起了推销,直言“中国制造2025”蕴含着巨大的商业和发展机会,各国企业家们应把握好三大投资机遇。
  
  “我们生活在一个相互依存的时代,产业要发展壮大,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是必由之路。”苗圩在年会上说,中国致力于打造更高层次的开放型产业体系,建设制造强国更需要与世界各国企业进行良性互动,在开放中增动能、添活力、创优势。
  
  他指出,实施“中国制造2025”首先带来产业升级的机遇。中国将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等新产业、新业态的成长,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十大重点领域都是高新技术和战略性产业,也是未来中国产业政策支持的重点。
  
  他介绍,中国正建立和完善重大产业工程布局协作机制和制造强国产业基础大数据库,滚动发布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绘制全国重点产业发展的全景地图,为包括外商投资企业在内的各类市场主体提供决策的参考。尽可能避免发展中的盲目性和无序性,争取在产业升级大潮中收获事业和财富。
  
  “第二个是开放性创新的机遇。”苗圩说,在“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过程中,中国将深化中外制造业的创新合作,积极推动开放式创新、协作式创新,发挥好企业、协会、政府三方面作用,加强与相关国家制造业战略的对接与务实合作,扩大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的合作范围,争取在标准制定、技术研发、产业合作、园区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推出一批合作项目,共同推动新工业革命成果惠及更广大人群,为世界带来更多的福祉。
  
  苗圩说,第三个机遇来自“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制造2025”的重点产业国际化布局,将更好地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国将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作为深化制造业国际合作的重点,进一步鼓励和引导中国企业到沿线国家去投资兴业,支持建立当地的产业体系。
  
  “一花不是春,百花春满园,中国与发达国家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空间很广阔,通过构建多方协作的平台,‘中国制造’的性价比能够插上高精尖的翅膀,完全可以以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好第三方的市场,实现多方之间的互利共盈。”苗圩说。
  
  苗圩表示,世界产业技术和分工格局正处在加速调整和变革之中,构建产业新体系是寻找产业合作的最大公约数。希望与国内外各界开展广泛交流,扩大双边、多边和区域合作,推动“中国制造”提质增效、行稳致远,共同为促进世界经济繁荣作出新的贡献。

(原标题:《中国制造2025》11个配套文件出台)(来源:中国工控网)
文章链接:中国机床商务网 http://www.jc35.com/news/detail/54045.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6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6-9-2 18:29:37 | 只看该作者
中企走出去不妨学一学“堂吉诃德”(观察家)
2016年09月01日 11:21环球时报
秦元媛

随着不久前美国外资投资委员会(CFIUS)批准中国化工斥资430亿美金收购瑞士先正达公司,关于中国在海外投资面临的外国政府干预的新一轮热议又被掀起。很多人原本以为美国会像之前众多案例一样,否决中国公司的收购,但这一次的结果令人出乎意料。那么,对待中国公司的收购,美国是否有一个台面之下的潜规则?中国企业应该怎么应对外国政府的收购审查?

CFIUS扮演着很不一般的角色

关于CFIUS这个机构,很多人对这个名字并不陌生,但不了解其真正扮演的角色。外国投资者在美国投资,如果涉及公司控制权,CFIUS的结论足以决定交易能否继续。这是一个由国防部、司法部、财政部、商务部、国务院、国土安全部、能源部等政府部门代表组成的美国联邦政府委员会,对可能影响美国国家安全的外商投资交易进行审查。

首先,CFIUS的政治因素不可低估,其主席及高层官员往往是当届政府任命的,不少任命的依据是政治上的“投桃报李”,而非官员本身在专业领域的经验阅历。因此随着政府更替,CFIUS的高官不可避免地有着极大的流动性。

其次,在CFIUS管辖范围内,中国企业如果获得或购买了美国公司的控制权,且被认为会导致在美国国家安全方面受到影响,CFIUS的审查就会启动。例如这次中国化工收购瑞士先正达公司,就因为后者的主要业务在美国,所以美国认为交易对自己的国家安全可能产生影响,所以受到CFIUS审查。

起初,CFIUS审查的对象集中在军工国防产业,但如今已经扩大到重要的科技、金融、数据存储等领域。

除了遭遇直接否决外,在商业操作的过程中,政府监管可能带来的拖延以及风险让不少收购的意向无法进入实施阶段。这不但给中国公司带来困扰,同时也会影响到标的公司的市值,实质上减损了收购带来的收益。
在2016年第一季度,中国企业开出了超过25亿美金欲收购加州的飞兆半导体公司,鉴于以往CFIUS针对中国企业的各种苛刻审查条件,中方甚至开出了高达1.08亿美金的终止交易费,用于弥补一旦该收购案未能通过审查而可能令飞兆公司蒙受的损失。然而经过多番权衡,飞兆公司尽管希望将股份出售给开价最高的买家,却由于无法规避的“不被CFIUS通过的风险”,不得不转而选择另一家出价较低的美国公司进行交易。决定公布后,飞兆公司的股价一天内下跌将近3%。

收购审查背后伴随着复杂政治因素

中国企业在美国展开收购,其所面临的CFIUS政策风险要由美国司法、立法、行政三个分权主体进行判断和评估。

以笔者实际工作中的感受来说,行政机关有着法律赋予的极大权限。从立法角度看,法律给予了行政机关极大的权力,法条上并没有对何种因素“会构成对国家安全的威胁”进行明确的定义,因此行政机关就有了极大的权限,可在任何时候驳回收购的申请。与此同时,司法机关并没有驳回行政机关决定的权限。正因如此,针对CFIUS或政府决定的诉讼少之又少,目前看来诉讼本身并不能驳回政府的决定。

除去立法,在日常工作中,国会议员联合上书对行政机关施压是立法机构引导舆论和行政机关行为的常见方式。今年2月,重庆财信企业集团签订了与芝加哥证券交易所的收购协议,消息一出,有45位两党国会议员联署信函,要求政府财政部彻查这次交易,旨在通过废止此次交易来阻止中国公司获取美国金融业的敏感信息。这样的联署信函无疑会对政府行为有着强烈的导向作用。

同时,四年一次的政府换届选举也会对中国企业带来相应的政策风险,比如奥巴马在2012年首次签署行政令,禁止中国三一集团下属罗尔斯公司投资风力发电厂项目。当时正值奥巴马竞选连任,由于第一任期奥巴马在外交上成绩平平,共和党候选人罗姆尼在竞选活动中频频诟病奥巴马任职期间对中国“软弱”。在当时,奥巴马的行政令显然是为了给自己的竞选连任增加有利因素。

当然,尽管行政机关有着极大的权力,并且受政策导向的影响很大,但它并不能朝令夕改,肆意妄为。CFIUS也必须要为行政决定进行合理的解释,同时最大程度地尽量保证政策的一贯性。因此,先正达收购案以及此前一系列被批准的交易无疑为后续的商业活动,特别是同行业内的收购提供了很好的先例。
中企需要多一些“堂吉诃德式”的尝试

由于涉及国家安全的敏感话题以及对海外司法系统运作不熟悉,中资企业在投资合同不能得到美国政府审批时往往选择的是黯然退场,三一集团是第一个通过司法手段叫板美国政府的中国企业。三一案也是第一例因CFIUS决定向美国政府提出抗辩的。这看似堂吉诃德式的尝试,却实实在在地将看似铁板一块的“不明朗政策”撕开一角。

三一案的判例对行政机构提出了程序上的要求,即美国政府不能单纯以“国家安全”的理由给出禁止收购的决定,而是需要向收购方提供非机密级的事实依据,以证明收购将对国家安全构成影响,并且需要解释收购公司可以通过哪些举措来规避这样的影响。法庭的依据是美国宪法对程序公正的要求,很多人认为这一决定无法从实际操作上削减中国企业遭受的歧视,但事实上,从程序角度给行政机关提出细化要求,从采证上给中国企业提供客观的依据,恰恰能为今后消除偏见奠定坚实的基础。

中国化工对先正达的收购能够获得CFIUS批准,是完成最终收购的重要一步,该收购仍将面临美国其他政府机构在反垄断等领域的评估,以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规调查。合理应对各个不同国家的政策是每个跨国企业成长中必经的学习过程。随着中国企业在海外进一步扩大投资,他们也将面临更多的挑战。而近年来中国企业在面临海外政府政策刁难的情况下,做出种种符合当地政府法律法规的有效操作是值得称道的,从积极通过司法程序迫使政府给出更公平的审核操作流程,到合理的应用商业手段刺激标的公司综合考虑行政风险,并在合同中对标的公司承担的风险进行补偿,这些组合也显示中国企业日趋成熟,并且合法地维护自己的权益。这无疑是我们乐见的。▲
(作者是美国贝克豪斯律师事务所资深律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6
5#
 楼主| 发表于 2016-9-2 18:35:41 | 只看该作者
澳国会发提防中国小册子 称“一带一路”是为了抗衡美国
来源:环球时报| 2016-09-02 05:30:38| 作者:吴心   

  【环球时报驻澳大利亚特约记者 吴心 本报记者 王亚斌】“中国主导的‘一带一路’项目是为了抗衡美国”“在决定澳中经济关系如何进一步发展时,澳大利亚需在经济和策略层面采取更谨慎态度”,据路透社8月31日报道,这是澳大利亚政府发放给议员的一本小册子的内容,其中对中国的提防显而易见。9月1日,美国陆军助理参谋长汉森接受澳媒采访时,要求澳大利亚在美国和中国之间做出选择。

  据报道,这本“提防中国小册子”共205页,由澳大利亚政府授权印发,澳大利亚议会图书馆出版,在8月30日澳新议会夏季休假后首次开会前夕发放给议员。路透社称,小册子中写道,中国“一带一路”项目(包括在澳洲北部的投资)的长期目标,是“创建一个泛欧亚大陆、由中国牵头的集团来抗衡美国”。一名研究人员写道,“有人将中国的做法视为对目前全球政治和经济现状的根本挑战。在决定澳中经济关系如何进一步发展时,澳洲需在经济和策略层面采取更为审慎的态度。”小册子中还称,“中国的崛起以及对合法利益的申诉受到澳大利亚各届政府的支持。然而,最近在南海的行动所引申出的核心问题是,这一‘合法利益’从哪里开始,又在哪里结束?它们是否包括设立‘势力范围’?”

  路透社8月31日称,澳洲去年决定将北部商业和军事港口达尔文港出租给一家中国企业,引发美国不满,加上澳洲政府近来拒绝中企收购澳洲电网,这本小册子已经引发一些人忧心未来的中澳贸易。中国是澳大利亚最大的贸易伙伴以及最大投资国之一,“如果我们的产业充分发挥出潜力,将需要外来投资,”澳中商会主席萨萨扎克说。

  “南海问题上,美国军官要求澳大利亚在美中之间做出选择”,《国际商业时报》9月1日报道称,美国陆军助理参谋长汉森1日告诉澳洲广播电台:“我认为,澳大利亚人想要在同美国的同盟,以及中国的贸易联系这条细线上取得平衡是非常困难的。澳洲必须做出选择,哪一方对澳洲的国家利益更为重要。”路透社称,澳大利亚支持美国在南海进行针对中国的自由航行行动,但澳本身并未开展此类行动。对此,汉森称,“很明显,中国觉得有能力对此予以嘲笑,澳大利亚如果能做出示范,将受到欢迎”。他同时强调,这只是他个人的意见,不一定代表美国政府的立场。1日,澳外长毕晓普对汉森的话做出回应称,美国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的作用一直都很重要,“我们正在以灵巧的外交手段、相容性和实用性平衡最大战略盟友和最大贸易伙伴的关系”。

  1日,澳大利亚工党参议员达斯塔里接受所谓“中国政治献金”风波继续发酵。澳《金融评论报》1日报道,达斯塔里曾经在南海问题上公开支持中国立场,这与工党态度和澳大利亚政府立场大相径庭。而澳媒所谓的“支持中国立场”,是在今年6月澳洲一个针对中国媒体的记者招待会上,达斯塔里呼吁尊重中国立场,认为“南海问题是中国的内政”,澳大利亚应该保持中立,如果中国在该地区设立防空识别区,澳大利亚不应该反对。工党大佬1日纷纷批评达斯塔里,还有反对者给他打上“满洲里代言人”的标签。

  在当今的澳大利亚,在南海问题上立场倾向中国是大大的政治不正确。即便是研究南海问题的专家学者,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都格外小心谨慎,生怕哪句话说错了给自己带来麻烦,更何况政治人物。

  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周边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周方银1日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表示,澳大利亚一直在中美之间摇摆、尴尬,短期内,这一态势不太可能改变。作为一个国家,澳大利亚根本无法做出选择,但澳国内不同的人或势力却可以做出选择,比如做生意的人更加靠近中国,而政治保守势力更靠近美国。这两部分人会出现矛盾。周方银认为,目前从表面上看,澳大利亚的对华态度被右翼政治势力主导了。但如果未来必须二选一的话,澳大利亚必选中国。因为它对经济的需求要比安全的需求大得多。澳大利亚本来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相反正是跟着美国才让它不安全,可能把恐怖主义等问题引到澳洲。而澳大利亚在经济方面对中国的依赖是不可替代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6
6#
 楼主| 发表于 2016-9-2 19:06:54 | 只看该作者
美国商会称中国国家安全政策影响贸易自由 中方回应
2016年09月02日 17:55 来源:外交部网站

问:美国商会昨天发布报告称,中国的国家安全政策影响了贸易和投资的自由流动。你对此作何回应?

  答:关于这类问题,昨天我回答关于中国欧盟商会有关报告的问题时已经作出了回应。你提到的这个报告我还没有看到,不了解具体内容,没法发表具体评论。但是我想指出的是,正如大家都看到的,今年1-7月在华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的数量和实际投入金额都在继续增长,这很说明问题。中国投资环境到底怎么样,无论是美国、欧盟还是其他国家的有关人士都应扪心自问,他们从中国的发展和巨大市场中获得了多少利益?我们希望有关方面在发表有关报告或者评论时,能更加客观、公正地对中国的发展和投资环境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同时,我们也希望有关国家对中国企业赴海外投资经营提供公开、公平、透明的环境,而不是动辄以国家安全为由阻挠中国企业在海外的正常投资经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6
7#
 楼主| 发表于 2016-9-3 11:58:53 | 只看该作者
若中国不开放市场 恐面临保护主义抬头风险
时间:2016-09-01 14:57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路透北京9月1日 - 中国欧盟商会周四警告称,除非中国以更快的速度向外资开放市场,否则会面临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风险。该商会称,中国当前对外资企业不平衡的准入情况从政治角度而言不可持续。

路透北京9月1日 - 中国欧盟商会周四警告称,除非中国以更快的速度向外资开放市场,否则会面临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风险。该商会称,中国当前对外资企业不平衡的准入情况“从政治角度而言不可持续”。

中国欧盟商会在年度报告中称,中国经济改革进程“令人十分失望”。此时中国正准备在本周末主办20国集团(G20)峰会。

中国希望借助9月4-5日在杭州召开的G20峰会,来提出全球经济增长的全面策略。不过对贸易保护主义等问题的担忧,可能会给会谈蒙上阴影。

澳洲拒绝了中国企业竞标该国规模为100亿澳元(77亿美元)的电网项目,英国则决定重新评估中资企业参与投资的一个造价为240亿美元的核电项目。中国对此感到恼怒,称这带有保护主义和偏执的意味。

但行业组织及西方国家官员表示,外资企业在中国金融服务、医疗保健和物流等行业受到的限制,通常远大于中资企业在海外面临的限制。

“这种不平衡的局面,从政治角度而言不可持续,而且为了自身利益考虑,中国应当通过开放市场和允许欧洲企业为其经济做出更大贡献来进行交换,”该商会称,并表示如果中国想避免跌入中等收入陷阱,那就需要这么做。

该商会主席Joerg Wuttke称,由于中国开放市场进展缓慢,他担心贸易保护主义情绪正在欧洲官员中间滋生。

“我们担心中国可能释放出贸易保护主义势力,这是我们谁也不想看到的情况,”Wuttke在报告发布前对记者说。

中国官员称,中国提供了公平公开的市场环境,外资企业从中国持续数十年的经济增长中受益良多。(完)

(编译 侯雪苹;审校 徐文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6
8#
 楼主| 发表于 2016-9-4 13:41:16 | 只看该作者
中国海外并购步伐缘何放缓?[size=1.2em]王碧珺、张明、马剑文:中国海外投资情况如何?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近期完成投资额环比下降41%,原因何在?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收藏



[size=0.8em]更新于3天前 [size=0.8em]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国际投资室 王碧珺 张明、马剑文
[size=1.1em]
中国海外投资情况如何?笔者团队近期发布了《2016年第二季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DI)报告》。我们发现,该季度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步伐有所放缓,完成投资额环比下降了41%;背后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一季度奇高数据的回调;二是大项目有所减少;三是资金因素从母国财务压力和东道国透明度审查两方面限制了企业海外并购的实力。
然而,制造业海外并购却逆势增长,同比和环比分别翻了10倍和8倍,占中国企业该季度海外并购总完成额的70%。伴随着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标的已经从资源类资产转向高新技术产业。而一直处在技术前沿的欧美国家企业备受亲睐。2016年第二季度,中国超过九成海外并购目的地为北美和欧洲。其中,美国和德国分列一二。然而,即使是相对美国更为包容的欧洲,加强对中资企业并购限制和监管的呼声也日益高涨。
三大因素影响二季度中国海外并购步伐
根据商务部的数据,2016年第二季度中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487.7亿美元,较上季度环比增长了21.65%,较上年同期同比增长了61.44%。然而,与中国ODI整体保持快速增长形成对比,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步伐却有所放缓。该季度,中国已完成和已宣布尚未完成的海外并购总金额418.81亿美元。其中已完成交割的海外并购99.4亿美元,新宣布尚未完成的海外并购43.72亿美元,还有275.70亿美元的海外并购交易等待相关监管部门批准。无论是对于已完成的还是已宣布尚未完成的海外并购交易,与第一季度相比,投资额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已完成的海外并购金额环比大幅降低了41.38%。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放缓主要受到三方面因素的影响
首先,一季度奇高数据的回调。2016年第一季度,中国企业海外兼并收购完成额为169.58亿美元,同比和环比分别大增了120%和277%,达到历史季度峰值。二季度从环比表现有所回调,但同比仍然增长了30.4%。
其次,大项目有所减少。前十大交易一般占全部海外并购金额的90%左右。在2016年第一季度,中国海外并购前十大交易平均投资额达到16.25亿美元。而到了第二季度,平均投资额只有8.44亿美元,下降了48%。
第三,资金因素从母国财务压力和东道国透明度审查两方面限制了企业海外并购的能力。
中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海外并购主要依靠外部融资,尤其是国内银行的支持,这给企业带来了沉重的债务负担和经营风险。即使对于央企,也不得不考虑这一问题。例如,央企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撤回了对美国芯片制造商爱特梅尔(ATMEL CORPORATION)的并购计划,就是在考虑了包括财务压力在内的多方面投资风险后做出的决定。此外,海航集团旗下物流投资公司天海投资拟以60亿美元收购全球最大IT分销商美国英迈(Ingram Micro Inc.)的交易也引起了上交所的关注。上交所对上市公司筹集如此巨额现金的方式提出疑问,担心大额财务费用会对上市公司业绩产生负面影响。而在今年5月,保监会要求险企公布境内外大额投资资金来源,以防范大额未上市股权和大额不动产投资领域的风险。
另外,从东道国的角度,中国企业自身透明度问题(包括融资和所有权信息披露缺陷)将使得海外投资面临更多监管和审查。例如,复星去年曾试图控股英国老牌私人银行Kleinwort Benson,但因其资金缺乏透明度,未能通过英国金融市场行为监管局(FCA)和英国审慎监管局(PRA)的审查,导致交易最终流产。
制造业逆势取得强劲增长,主要用于寻求战略性资产
在2016年第二季度,中国海外并购前四大行业依次为:制造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及软件业;以及教育业。这四个行业合计占比达到93%。其中,制造业海外并购增长尤为显著,同比和环比分别翻了10倍和8倍,占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完成总额的70%。
从投资目的地来看,中国企业在制造业的海外并购主要发生在美国、德国、巴西和澳大利亚;而从投资领域来看,主要涉及家用电器制造、塑料橡胶等相关专用设备制造以及农药等化学产品制造。其中,青岛海尔以42.75亿美元收购全球最大的家用电器制造商之一的美国通用家电(GE Appliances)交易占第二季度中国制造业海外并购总金额的62%,也是该季度中国最大一笔海外并购。
寻求战略性资产是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主要驱动力。在第二季度前十大跨境并购交易中,除了一笔是为了打开中高端家电市场的市场寻求型以及另一笔用于中概股回归外,其余八笔均为战略性资产寻求型,包括获得先进的汽车电子相关技术、数字信息技术、半导体及相关设备生产技术、水处理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及实现在世界体育版权市场源头、能源和农业产业链相关的战略布局。
九成海外并购位于北美和欧洲,监管风险有所增大
2016年第二季度,中国企业在亚洲的并购降幅明显,同比和环比分别下降了70%和88%。北美和欧洲则成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主要目的地,两者吸纳了同期中国海外并购总投资额的91%、总项目数的76%。其中,美国是第一大目的地,占全部中国海外并购的59%;德国是第二大目的地,占全部中国海外并购的11%。
伴随着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目标已经从资源类资产转向高新技术产业。而一直处在技术前沿的欧美国家企业备受亲睐。和美国监管部门常常以危害国家安全为由为中国企业在美并购设置障碍相比,欧洲对中国投资者更为包容。然而,中国在欧投资的快速增长已经引起了相关监管部门的注意。据Dealogic报道,中国投资者正以大约每周一个企业的速度来寻求收购德国企业,特别是美的收购德国机器人巨头库卡集团的交易更是引起了广泛关注。
英国监管部门正在加大对中国投资者的审查力度。尤其是伴随英国新首相的上台,以及资产透明法案(transparency laws)的实施,中国企业自身透明度问题将使得在英投资面临更多监管和审查。而德国经济部长加布里尔公开呼吁欧洲设立安全条款,阻止外商收购关键技术企业。虽然德国经济部发言人表示,加布里尔的讲话不代表德国政府的态度,但这的确反映了欧洲内部存在呼声加强对中资企业的并购限制和监管。
央企占比持续下降,民营企业向海外子公司注资用途不明
从投资者结构来看,央企曾经占据绝对主体地位。2003-2013年间,央企在中国全部非金融类ODI流量中平均占比达到75%。从2014年开始,央企占比首次低于50%。到了今年第一季度,在中国前十大已完成的海外并购交易中,央企占比只有28%;第二季度进一步下降至10%。央企在中国ODI(尤其是海外并购)中式微,与海外资源类投资大幅减少以及国内反腐导致更为审慎的海外扩张策略密切相关。这当然并非坏事。
取而代之的是地方国企和民营企业突起成为新的海外投资主力军。在前十大已完成的海外并购交易中,地方国企在今年第一、二季度分别占比为49%和63%。今年6月,我们为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撰稿曾经判断“不用过于担心中国海外并购大幅增加所带来的资本流出”(《中国海外并购激增的背后》)的一个逻辑是,国有企业在海外形成的资产仍然是国有资产,如果是优质的战略性资产,将有利于提高中国国有企业的全球竞争力,并助力国内经济转型升级。
然而,在二季度新宣布(未完成)的海外并购前十大交易中,有9起(金额占比99%)全部由民营企业完成,其中又有3笔(金额占比64%)是国内民营母公司向海外子公司注资,但注资的具体目的和最终去向却不甚明了。
(本文仅代表作者看法,王碧珺、张明分别为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国际投资室助理研究员与研究员,马剑文在中央财经大学就读。本文责编 Jin.xu@ftchinese.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6
9#
 楼主| 发表于 2017-2-10 13:17:21 | 只看该作者
商务部:中国对外投资增速将放缓 “一带一路”建设投资获支持
2017年2月9日 星期四 10:14 PM
数码编辑/卢凌之Sina Weibo  Email

(联合早报网讯)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孙继文表示,“一带一路”建设惠及沿线国家,而个别发达国家对中国投资设限,预计2017年中国对外投资将趋缓。

据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针对近日有国际评级机构报告称,中国的“一带一路”计划或正在实施的项目可能无法实现收益,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孙继文今天回应称,去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145.3亿美元,占同期总额的8.5%,完成合同营业额700多亿美元,占同期总额的近半数。巴基斯坦喀喇昆仑公路二期、卡拉奇高速公路、中老铁路已开工建设,土耳其东西高铁、匈塞铁路等项目正顺利推进,改善了沿线国家基础设施条件、带动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孙继文表示:“‘一带一路’有关投资合作项目,特别是部分基础设施项目,从短期看投入资金大,建设周期长,成本回收慢,但从长远看,对提升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水平、造福沿线各国人民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016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达11299.2亿元人民币,同比实现44.1%的增长。对美国、欧盟、澳大利亚投资均创新高,但也使得部分国家逐步收紧对外商投资规定。

针对中国所面临的对外投资形势,孙继文表示,个别发达国家对中国投资特别是国有企业投资的限制壁垒增多,增加了中国企业未来对外投资的风险和不确定性,预计今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将放缓,“2017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将呈现‘稳中趋缓、缓中向好’的态势。我们将继续支持国内有能力、有条件的企业开展真实合规的对外投资活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测试| 主人公论坛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京ICP备14052571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