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公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532|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美帝国重演两次大战坐山观虎斗 修昔底德陷阱漩涡在日本

[复制链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9-28 10:25: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焦典 于 2015-9-28 17:29 编辑

美国对日绥靖,旨在搞垮中国时代尖兵 · 2015-09-27 · 来源:乌有之乡
[url=][/url][url=][/url][url=][/url][url=][/url][url=][/url][url=]
0
[/url]



[url=]收藏(0)[/url] 评论(0)字体: [url=]大[/url] / [url=]中[/url] / [url=]小[/url]
9月18日,日本强行通过安保法案,这为自卫队海外开战开了绿灯,值得国人警惕,因为中日是战略利益尖锐对立的宿敌,而安倍将时间选在9月18日,挑衅中国的味道很浓。对此,有人呼吁美国汲取欧洲对纳粹绥靖引发二战的教训,与中国等亚洲国家积极维护二战成果,坚决打击日本军国主义势力,此举实在幼稚,因为美国是为了遏制中国,才放任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壮大,并让其充当反华帮凶,美国是日本右倾的罪魁祸首,怎可能帮中国打压日本?
历史上,美国为攫取国家利益,曾多次与魔鬼合作。一战后,美国为实现欧洲均势目标,曾积极扶持德国。如从1924年到1931年,美国通过道威斯计划和杨计划,向德国提供1380亿马克的贷款,而德国在此期间只需支付860亿马克的战争赔款,这使德国获得520亿马克的巨额资助,军事工业获得飞速发展,即便在希特勒政权法西斯嘴脸暴露后,华尔街仍在暗中通过瑞士银行和荷兰的阿姆斯特丹银行资助德国,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德国与苏联、英法等国相互制衡、相互厮杀,以便美国趁势崛起、称霸世界。
在亚洲,美国“用助日侵华换取日本反苏”的战略同样清晰而坚定,即便在“九·一八”事变后,这一战略仍未调整。更荒唐的是,“七·七”事变后,美国不仅没有遏制日本,反而加大了助日侵华力度,如1937-1939年,美国对日出口额增加到7.69亿美元,年均较1931-1936年增加2/3。至于国内某些亲美媒体津津乐道的美国对华援助,这时多以私人名义进行,且规模不大。美国的意图很简单:一方面对日出售战略物资大发横财,一方面纵容日本侵华,换取其进攻苏联;同时,给中国一点援助,避免中国彻底倒向日本,使日本一国独大,形成尾大不掉之势,之所以不愿公开援华,是怕激怒日本。更可恶的是,美国在此期间还经常勒索中国,如1939年中国曾向美国订购70架寇蒂斯-莱特CW-21战斗机,该机性能一般,单机价格竟高达7万美元,后经双方多次交涉,最后只采购30架。
因此,此时美国对华援助仅是做做样子,反倒是苏联为了让中国拖住日本,“七·七”事变后提供了大量援助,如提供4.5亿美元无息贷款;以低于市场价20%的价格,对华供应各类飞机904架(其中轻重轰炸机318架)、坦克82辆、汽车1526辆、牵引车24辆、各类大炮1190门、轻重机关枪9720挺、步枪5万枝、步枪子弹16700多万发、机枪子弹1700多万发、炸弹31100颗、炮弹187万多发,以及飞机发动机及全套备用零件、汽油等军用物资;为中国培训几千名专家和1045名飞行员;此外,还派遣志愿人员近4000人,其中有700多名飞行员直接参加了南京、武汉、南昌、广州、兰州、重庆、成都、西安等地作战,还参预指挥了用传单轰炸日本本土、袭击日占台湾松山机场等战斗,共摧毁敌机195架,约240名飞行员牺牲,而飞虎队仅击落敌机115架(这一战果后被注水到268至299架),其战绩远超飞虎队。而与飞虎队不同的是,苏联志愿者不领中国薪金,飞虎队则是中国人重金聘请的“大爷”和“贵宾”。
如1941年8月飞虎队成立时,其飞行员月薪600美元,小队长月薪650美元,中队长月薪700美元,击落一架日机有500美元奖金,而1年后美国陆军航空队飞行员月薪最多有347美元。而且根据陈纳德要求,国民政府“应给每个飞行员提供单人房……给全体人员提供分隔、独立的浴室及厕所……给每五十个人提供游戏娱乐房。这些房间应该有打牌桌、游戏桌或乒乓球桌。”虽然薪水很高、待遇很好,但飞虎队还是于1942年7月23日宣布解散,除少数继续留在中国外,大部分都选择回国,其在华时间仅11个月,与苏联志愿人员3年8个月的在华时间相比黯然失色。只不过由于毛泽东时代中苏关系破裂,改革开放后亲美势力迅速崛起等因素,这段历史才被人为尘封。
美国助日侵华的局面一直持续到1940年9月德日意三国结盟,美国才公开加大援华力度。即便如此,美国对日仍不死心,表现在美国虽然在1939年7月宣布对日禁运,但仍默许日本以民间贸易方式从美国购买钢铁、石油、棉花等战略物资,这是因为美国除了发战争财的经济需求外,还在幻想推动日本进攻苏联。这种“明禁暗放”的局面持续到1941年4月《日苏中立条约》签订,日本南下已成定局,美国见推动日苏开战阴谋破产,自己则倍受威胁,才真正对日禁运,并开始大规模援华抗日,这才有了后来的飞虎队。
事实上,美国为称霸世界,还曾支持过恐怖大亨本·拉登,扶持过伊拉克的萨达姆、韩国的李承晚、智利的皮诺切特、伊朗的巴列维、古巴的巴蒂斯塔等40多个臭名昭著的独裁政权。可见,美国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这次为对付中国而扶持日本军国主义势力,不过是故技重施而已。
有人说日本崛起后会报复美国,从目前看,这种说法没有依据,因为美国早已将日本牢牢控制,别看日本对中国呲牙咧嘴,但不过是美国的提线木偶,除追随美国疯狂反华外,没有其他选择,更不敢报复美国。退一万步讲,即便日本真想报复美国,美国也必然有所防范,加上其超强军力,日本在降服中国之前,不敢也不会轻举妄动。
因此,美国默许日本右倾、纵虎归山,日本则配合美国围堵中俄、祸害东亚,两国狼狈为奸、相互利用,已达成战略默契。在可预见的将来,美国扶持日本反华的战略坚定不移、不会改变,中国不应对美国抱任何幻想,唯有铲除亲美汉奸,联合俄罗斯、朝鲜、伊朗等反美力量,才能挫败美国阴谋,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崛起。(2015-9-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3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9-28 10:28:0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3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9-28 18:16:47 | 只看该作者
沈泽玮:跨越“修昔底德陷阱”
联合早报 2015年09月28日
|
中国早点

自由席

沈泽玮

simtw@sph.com.sg

“在国际舞台上就是这样,一个大国就必须做出更多努力。我头上的白发就是见证”。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联合举行的记者会上如是说。透过央视播放的镜头仔细看,习近平访美期间也露出些许白发,与官方发布的照片稍有不同。

美中是世界经济体老大和老二。一个是最大发达国家、一个是最大发展中国家。一个守成大国,一个是新兴大国。两国领导人既要管好自家事,也要为两国纷争、区域与世界大事操心,领导人头上白发说明,大国要跨越“修昔底德陷阱”的难度不小,既要深思熟虑,更不能因缺乏“战略互信”而出现误判。

所谓“修昔底德陷阱”(Thucydides's trap)指的是,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最终必然导致一战。

习近平上台之后,中国雄心壮志力推“一带一路”大战略,倡导成立亚投行、金砖银行和丝路基金等金融机制,又在东海划定防空识别区并快速在南中国海吹沙造岛,这些个从“韬光养晦”向“积极进取”的军事外交战略转向,似乎超越了美国政府的设想,在美国看来是咄咄逼人的强硬之举,也被部分舆论视为是“修昔底德陷阱”效应乍现。

显然的,中美关系的热点矛盾近年来已超越所谓传统“3T”——台湾(Taiwan)、贸易(Trade)和西藏(Tibet)。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增信释疑”成了习近平访美的重要着力点,而它具体体现在中国如何在网络安全、科技、经济、地缘政治的博弈中,处理好与美国之间的“管控分歧”,“增信释疑”和“管控分歧”无疑是中美关系下一步发展重点。

习近平选择在第一站西雅图,向美国科技新贵说明中国对市场经济和科技管控的政策走向。第二站华府,向美国政治精英表明中国对地缘政治和网络安全的战略态度。第三站纽约,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上,明确中国对全球性议题的立场。

习近平以16个字定义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内涵,所谓“新型”意即“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中国坚决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他还称,全球治理体系是由全球共建共享的,中国不搞推倒重来,也不另起炉灶。换言之,中国无意挑战美国的霸权,但崛起中的中国需要在亚太有一定的空间,美国应当让出这个空间。但美国方面,从总统、副总统拜登到国务卿均未提及“新型大国关系”,更不要说对“新型大国关系”做出回应,显示美国对“新兴大国关系”的内涵仍感疑虑,恐也不愿承认自身国力的衰退。

美国显然也无意与中国就“世界秩序”进行太多探讨,而着重与中国领导人谈具体的事务性问题,他们不愿用语言来界定什么关系,而是用具体行动和政策来确定。在网络安全、南中国海、东海争议中,美国希望中国不挑战美国既有主导权,在两国领导人会面前,美国事先还放风警告将对中国进行制裁。

从成果清单看来,双方承诺互不针对对方搞商业网络间谍和网络攻击,共同继续制订和推动国际社会网络空间合适的国家行为准则,此成果实属难得。但奥巴马在联合记者会上也留个尾巴,表明要对中国“听其言,观其行”。他说,“现在问题是,言词是不是化为行动,我们将仔细观察判断在这方面是否出现进步”。

至于区域国家关注的南中国海问题,双方继续针锋相对,奥巴马对中国在南中国海岛礁建设并军事化表达关切,习近平则反驳说,中国有权维护自己的领土主权和合法正当的海洋权益,而在南沙的建设不针对、不影响任何国家,也“无意搞军事化”,立场丝毫不退让。在成果清单的亚太地区事务类别中,南中国海争议果然只字未提,显示中美双方对此尚未达成共识,地缘政治与战略问题仍棘手。

中国政治与社会稳定的关键因素最终还是经济,这也是中美关系的“压舱石”,中美年贸易额已逾5000亿美元(7137.5亿新元),中国长期是美国国债的最大持有国,早已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关系。习近平在西雅图的第一场演说中提到,“人民币汇率将避免引发竞争性货币贬值”,又强调“坚定不移坚持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向全球宣示中国继续走改革开放之路的决心,还给波音送上300架飞机的订单大礼,再次提醒中国强大的财力和市场巨大的利益。

国家领导见面,事先肯定已写好剧本,自当不会空手而回,两国战略猜疑虽难消,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也很不一样,但至少能维持和而不同、斗而不破的局面。奥巴马即将卸任,习近平强势的个性又让人难摸透,这都给此次“习奥会”增添更多看不透的因素。不过,可以确定的是,两人都表达了跨越“修昔底德陷阱”的意愿,暂为区域战略风险和管控分歧划下底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3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5-9-28 18:23:23 | 只看该作者
学者评“习奥会”成果 中美增信释疑关键是兑现承诺
蔡永伟 联合早报 2015年09月28日
特稿
chuaew@sph.com.sg

习近平在华盛顿与美国总统奥巴马的两天会面,在人文、经贸、环保,以及最近热炒的网络安全问题上达成一定共识,但在南中国海、人权、西藏等议题上,双方依旧各执一词。

中美两国刚在上周举行的元首会谈,虽然扩大了共识,但分歧远未消除。受访学者预计,这次“习奥会”取得的最新成果在短期内将对双方复杂且胶着的关系发挥稳定作用,但因下来美国进入选举季等因素,不确定性将继续困扰中美关系,而增信释疑的关键是两国今后如何具体兑现此次许下的承诺。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本月22日起对美国开展的首次国事访问,已在25日结束。期间,习近平在华盛顿与美国总统奥巴马的两天会面,在人文、经贸、环保,以及最近热炒的网络安全问题上达成一定共识,但在南中国海、人权、西藏等议题上,双方依旧各执一词。

这样的结果虽然在外界的意料之中,但其“成功意义”对中美两国却各不相同。

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主任韩磊(Paul Haenle)受访时分析,对中国来说,习近平访美的规格和盛况足以向国内表明中国被予以一个大国应有的尊重,而习近平在南中国海主权争端上的坚定立场,也将赢得中国民众的赞赏。此外,不论是通过分享个人轶事或在网络盗窃、减排环保方面许下承诺,习近平均与美国民众实现了良好互动,可谓推进两国合作的有益尝试。

韩磊曾从2007年至2009年于美国前总统小布什及现任总统奥巴马任内,担任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内主管中国等事务的主任。他进一步向本报剖析,对美国而言,习近平这次同意继续深化改革、改善对外投资环境,并承诺对外企更加开放等等,都将受到当地企业的欢迎。

不过,韩磊指出,由于中国此前对网络问题的一贯打发和模糊表态,习近平这回的许诺其实给奥巴马本人乃至多数美国民众留下很多疑问。奥巴马在与习近平联合召开的记者会上就公开表示:“现在的问题是,承诺之后是否有行动。”

韩磊提醒说,中美这次固然在网络安全、节能环保等领域达成许多协议,但落实这些协议本身将困难重重,因为两国必然需要数月甚至长达几十年时间进行谈判,也需对双方的政府、经济和各项机制开展必要的调整。

他因此认为,人们不应该对中国落实全国减排计划或在履行网络方面的承诺,抱有太多幻想,毕竟这些举措均需中国根本性地改变观念。他说:“只有时间会验证习近平的承诺会否伴随行动。”

在韩磊看来,中美两国在进一步拓展合作、缩小分歧方面,尚存不小的空间,而双方下来继续举行高层级的“习奥会”将为此提供相应的契机。

他透露,习奥两人在接下来的一年半内,还将至少见两次面,这些场合将为双方总结双边投资协定谈判,以及开展国际金融框架的磋商带来额外窗口。

除高层频密互动外,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University of New Hampshire)政治学系荣誉退休教授伯纳德·戈登(Bernard K. Gordon)认为,中美在工作层级的交流也必不可少。

戈登告诉本报,细节决定成败,为确保中美元首的承诺得以落到实处,负责执行工作的官员和职能部门有必要一年见几次面、认真评估形势、具体商讨对策,否则可能造成进一步误解,对中美关系的发展带来风险。

但无论中美如何加强合作,彼此间的分歧将持续存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李明江受访时说:“中国不可能做到美国所愿,美国也不可能做到中国所盼,这里面还会有一些矛盾。”

李明江强调,可喜的是,奥巴马虽然不得不提人权、南中国海等双方不可调和的问题以向国内交代,但双方并未就这些分歧展开激烈交锋。

李明江预计,下来美国可能会继续不高兴,但中国也不会进一步激化矛盾,而习近平这次的美国行整体而言,将在一定时间内对中美关系起着稳定作用,因为他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向美国传递了一些安抚信息,尤其强调中美要以合作为主而非对抗。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教授认为,如此稳定的局面将一直持续到奥巴马任满下台为止,因为新任总统不论人选是谁,其对华政策相信都会比奥巴马来得强硬。

金灿荣:

两国关系不会差到哪里去

不过,金灿荣向本报指出,尽管美国新总统将为中美关系的发展带来不确定性,但两国关系“不会差到哪里去”,毕竟中国届时的国力将再增强,而美国手上的牌也会越来越少。

另一方面,也有专家认为美国新总统不见得会比奥巴马强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战略问题研究中心主任王湘穗教授受访时说,虽然中美分歧被炒作得十分厉害,但至今双方仍然斗而不破,关键在于两国均清楚,谁都不能承受中美摊牌。

王湘穗分析,美国现在是主导世界秩序的国家之一,若跟中国摊牌,世界秩序本身将解体,中美关系将进入冷战状态,而这意味着一个新的“苏中集团”将出现并与美国或西方集团对抗,因此这种局面是美国不乐见的。

他进一步指出,中国也一再表明不会挑战美国主导的秩序,因为中国几十年来在这之下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所以维持这个现有秩序的稳定对中国的持续发展有利。反之,若破坏这个秩序,相等于把中国赖以发展的基本外部环境给彻底改变。

“这样看来,中美双方都有一个内在的需求,就是不希望这个秩序被根本地改变,如果你想不改变的话,恐怕需要合作、相互克制,甚至让步。”

美国著名中国问题专家——哥伦比亚大学政治系教授黎安友(Andrew Nathan)向本报总结说,中美关系本来就包含合作和竞争的元素,未来也会是如此,但目前看来,两国元首似乎找到了前进的方法,即拓展具有合作潜能的领域,同时在存有分歧的领域公开表达不满。

黎安友说:“我想,这是中美关系的最佳发展基础了,希望双方以后如此发展下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3
5#
 楼主| 发表于 2015-9-28 18:36:04 | 只看该作者
兰德报告:中国地缘优势足以挑战美国
来源:80视点网讯    2015-09-19 19:51:06

导读:报告说,如果未来5到15年美中两国在军事上维持目前的发展轨道,亚洲国家看到的情形会是美国的区域主导地位逐渐退缩,而解放军在冲突发生时将有能力取得短暂的海上和空中优势,让中国或可以在无须击败美国的情形下即达成有限的军事目的。

美国军事咨询机构兰德公司(Rand Corp.)一份新发布的报告说,中国军事扩张正在飞快追赶美国,尽管在技术和能力上与美国还有一段距离,不过在具有地缘优势的台湾、南中国海,中国的军力已足够对美国造成严肃挑战,华盛顿必须寻思应对策略,避免中国误判美军弱化而轻启战端。

这份名为“美中军事计分卡” 的报告多达430页,内容包括美中两国空中及海上军事作战能力、 太空、网络及核能力的评估,它以距离中国海岸线160公里和940公里的台湾和斯普拉特里群岛(Spratly Islands, 中国称南沙群岛) 作为两个可能发生军事冲突的假设地点(scenario),并以1996、2003、2010和2017等4个年份从空中、海洋、太空、网络及核能力等10个军事行动领域,分析评估美中两国军事能力的发展。

报告指出,自1996年以来,中国的军力发展有长足进步,尽管在总能力上距离美军还有相当距离,但它在自己周边地区无须赶上美军即已具备足以挑战美国、达到有限度军事目标的条件。

例如第一项评分是针对中国攻击美国空军基地的能力,报告说,自1996-1997年发生台海危机后,原来外界一直认为中国要袭击台湾必定会以短程导弹摧毁台湾的空军基地,不过今天这个设想已经改变,必须将解放军的攻击范围扩大到涵盖美军在冲绳的嘉手纳空军基地,而中国的导弹数量也已经从极少的数量增加到如今的1400枚,一旦嘉手纳受到攻击,美国军机可能必须从阿拉斯加、夏威夷或关岛的基地起飞,飞行更远的距离才能与解放军交手。

报告认为,尽管中国的实力与美国还相差甚远,不过它现在已经有能力对美国造成显著挑战,其地理优势足以化解美国一些军事能力,而解放军的军事投射能力也在持续改善,未来“距离”和“地理位置”将是双方能否达成军事目标的重要因素。

报告说,如果未来5到15年美中两国在军事上维持目前的发展轨道,亚洲国家看到的情形会是美国的区域主导地位逐渐退缩,而解放军在冲突发生时将有能力取得短暂的海上和空中优势,让中国或可以在无须击败美国的情形下即达成有限的军事目的。

在分析美中两国的军事实力后报告提出警示:“或许更令人担忧的是军事政治的层面,因为具有足以挑战美国主导地位的能力,可能导致中国领导人以为他们可以在与周边邻国的冲突中吓阻美国介入”,而这个情况将使美国无法发挥吓阻能力以避免危机发生,也可能在中国关于是否动用武力的考量中倾向采取军事行动。

报告建议,为避免北京误判美国军事能力弱化,五角大楼必须有更积极的区域阻绝战略,扩大与地区国家,尤其是菲律宾、越南、印尼和马来西亚的连结,以便一旦发生战事时能够有运用当地军事设施和基地的管道。而华盛顿的决策人士也要尽力让北京领导人相信,美国在地区的军事能力没有弱化,并强调与美国发生军事冲突可能造成的严重风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3
6#
 楼主| 发表于 2015-9-29 02:45:24 | 只看该作者
亚洲战争或迫在眉睫
文昊 · 2015-09-28 · 来源:商业见地网

一场大规模的、南海海战不可避免,历史上,俄罗斯——日本、天朝——日本都发生过大规模的海战,也都决定了当时参展国家的国家运程,这次也一样。
亚洲战争或迫在眉睫 商业见地网
  “如果你想要和平,请准备战争”。古罗马军事著作家韦格蒂乌斯的这句名言,至今仍被许多国家的军事将领奉为经典。
  亚洲地区无疑是近年来“热点”较多的地区,某些学者甚至做出如下概括:“全球‘热点’在亚洲、亚洲‘热点’在中国周边”。
  事实上,每一个想在世界格局中扮演关键角色的国家,没有谁在军事安全思想上彻底放松。
  日本当地时间9月19日凌晨2时18分,日本参议院全体会议以执政党等议员的多数赞成,强行表决了安保法案。这意味着自今年7月以来,安倍政府力推的日本新安保法案正式升级为法律。
  此次通过的日本新安保法案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名为《国际和平支援法案》的新立法案,实质是日本向海外派兵的永久性法案,旨在授权政府允许日本自卫队随时在海外进行军事行动;
  二是由《自卫队法》《武力攻击事态法》《联合国维和行动合作法》《重要影响事态法》《船舶检查法》《海上运输规制法》《美军等行动通畅化法案》《俘虏对待法》《特定公共设施利用法》《国家安全保障会议设置法》等10部法律修正案组成的《和平安全法制整备法案》,旨在从多个方面大幅修改日本行使武力的限制条件。
  面对大多数日本民众、在野党联盟的强烈反对和声势浩大的抗议,安倍晋三可谓机关算尽,通过解散众议院、延长国会议期、协调自公两党立场、半夜表决等办法,终于令安保法案获得强行通过
  在强行通过安保法案的背后,是一场日本民众、在野党与安倍政权之间漫长的攻防战。
  二战结束后,日本于1946年制定了后来被称为“和平宪法”的新《日本国宪法》。依据其第九条“放弃战争,不设军队”的规定,放弃了集体自卫权,只允许行使个别自卫权。也就是说,日本只有在本国受到攻击时,才能行使武力。
  但对于安倍晋三来说,“修宪”一直是他的政治理想。但横亘在其“修宪”企图前面的是日本国内强大的反对浪潮。
  根据日本广播协会(NHK)的民调数据显示,仅有28%的受访者赞同“修宪”,还有65%的受访者认为,“第九条是宪法最重要条款”。
  对此,安倍晋三智囊团“安保相关法律基础恳谈会”成员、京都大学教授中西宽曾在《读卖新闻》撰文承认,“即便修改宪法第九条的动议在众参两院获得通过,在全民公决时也必然被否决。”
  总之所以强烈反对“修宪”,是因为“修宪”不仅将颠覆日本战后长期坚持的“专守防卫”政策,而且意味着日本将彻底成为美国的“马前卒”,成为服务美国全球战略的战争工具,“将大大增加日本卷入战争的风险”。
  “正是由于‘修宪’无法绕过民众这道坎,所以安倍晋三采取‘迂回战略’,试图通过修改安保相关法案,让宪法第九条‘名存实亡’。”冯玮说。
  为了确保这一战略奏效,安倍晋三可谓机关算尽。去年底,安倍晋三解散众议院,从而使得自民、公明两党在众议院475个议席中各占290席和35席,在参议院242个席位中各占114席和20席,为安保法案的通过一举扫清政治障碍。
  即便如此,安保法案的制定依然引起了日本民众的强烈反对。日本国内民调显示,60%的民众认为(政府)没有就该法案的制定进行充分的说明,诸多日本法律专家更直言其“违宪”。
  日本朝日新闻社以全国209名宪法学者为对象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在122名受访者中,有104人认为新安保法案“违反宪法”,15人认为“可能违反宪法”,只有2人认为“不违反宪法”。
  安倍政权提出的相关法案的审议,日本众议院早在今年5月26日便已开始,为了在今年的国会日程内通过,执政党甚至将平常国会的议期延长到了史上最长的95天。
  早先政见大相径庭的日本民主党、共产党、社民党、维新会和生活党,异乎寻常地团结在“政府违宪”的大旗之下,组成在野党联盟,除了“堵塞国会、包围议员”之外,更是破天荒地于4天之内在众参两院先后提出针对参议院特别委员会主席、防卫大臣、安倍晋三等的5项撤职、不信任和问责案,这不禁让日本媒体感叹“前代未有,后代罕见”。
  即使是在执政党联盟内部,起先的意见也并不统一,“安保法案本来可以更早一些付诸表决,但安倍晋三为了确保通过,便决定在没有做好与公明党的协调之前,不强行表决。”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刘江永说:“拖到现在表决是因为自公两党已经取得一致了。”
  “为了让安保法案顺利通过,安倍晋三可以说想尽了一切办法。”冯玮认为,安倍晋三选择半夜表决法案,就是趁着深夜抗议民众相对少一些,局势较为平稳的时候强行通过。
  空军工程大学王鹏认为,新安保法的“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由“和平”转向“战争”的新防务定位。日本媒体空前一致地将此次新安保法的通过定位为“日本战后防卫政策的重大转折”,因为其最核心的改变是日本政府从此可以行使集体自卫权。
  即当与本国关系密切的盟国遭受攻击时,无论自身是否受到攻击,日本都有使用武力进行干预和阻止的权利。这等于是由过去放弃使用武力转为重新取得行使武力的权利,而且是不受条件限制的使用武力;
  二是由“守内”转向“攻外”的新防卫政策。日本政府此举实际上表明,日本已经放弃了战后数十年来一直奉行的“专守防卫”政策,转向不受地域限制的更为积极主动的进攻性防卫政策。
  在这一防卫政策引导下的日本自卫队的性质已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不再仅仅限于“自卫”,干涉性的海外用兵或将成为常态。
  新安保法通过之后,会对日本国内、国际社会产生重大影响。首先是在日本国内,新法案彻底解除了二战结束后套在日本军事力量发展上的束缚,搬掉了和平宪法的“绊脚石”。
  正如德国《世界报》网站的报道所称,经过长时间争论后,日本完成了二战后安保政策的最大改动。该国战后的和平主义宪法因此成为废纸。
  毫无顾忌地发展军事力量。8月31日,日本防卫省提交的自二战以来最高的5.09万亿日元防卫预算,为这一趋势作了最好的注脚。
  其次是在国际社会上,日本将名副其实地成为对外输出武器装备和武装力量的大国。日本军工企业在没有了法律限制之后,将全面回归国际军火市场,重现军工大国的实力。
  更为重要的是,新安保法使日本自卫队能够堂而皇之地走出国门,代表日本的军事力量在国际社会发挥作用、展现威力和施加影响。
  然而,日本新安保法影响最大的还是亚太地区的安全形势。以之前修改的《美日防卫合作指针》为基础,日本新安保法通过后,等于在军事上宣布正式成为美国在亚太地区施行“重返亚太”战略的支柱性力量。
  特别是对于美国将来在亚太地区实施的各类军事行动,日本不再像过去那样只是在幕后默默地提供后勤保障和基地支持,而是可以走到前台来和美军一起大张旗鼓的并肩作战。这将使亚太地区的安全形势更为复杂和充满变数。
  知名经济学家如松认为,日本通过安保法案,亚洲战争迫在眉睫。
  由于强行通过安保法案已经引起了日本民众的强烈反感,安倍晋三接下来极有可能转移民众视线。
  “一方面继续鼓噪所谓‘中国威胁论’,渲染所谓中国对日本领海的‘入侵’,触动民众神经,利用政治工具凝聚人气,捞取选票;另一方面将内政中心转向经济议题,试图重振所谓安倍经济学的气势。”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刘江永表示。
  “安倍晋三接下来极有可能又呼吁加强中日经贸交流,特别是在即将举行的中韩日自由贸易协定(FTA)会谈上迷惑各方。”冯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日本问题研究专家冯玮表示,需要清醒认识到的是,安倍晋三为了“夺回强大日本”,在其“强化日美同盟”的旗号下,奉行“独立强军”路线绝不会改变。
  刘江永则认为,外交玩手段,经济上重心转移,这很可能是安倍晋三即将要耍的手段,但万变不离其宗,“安倍政权实现日本强军,通过军事、外交手段围堵中国的战略不会变。”
  “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曾说,安保法案通过只是斗争开始,围绕‘修宪’的斗争序幕才刚拉开。”刘江永说。
  还有一个原因,对日本同样生死攸关。日本的东南是马里亚纳海沟,海沟深度是8000米,和喜马拉雅山的高度差不多,日本列岛就在马里亚纳海沟的西北沟顶,现在,日本列岛每年向沟底滑动,相当于一块石头从山顶滚下,这个速度是越来越快的。
  亚洲国家会主动划出一块地方给日本解决这个地理问题吗?估计没有人这样做。所以,日本必须寻求自救,战争是唯一的形式。
  即便亚洲国家为了人道主义需要,主动协调,每个国家划出一块土地给日本,或许还让日本出点钱,共同解决日本的地理危机。日本人就会分散到很多地方,时间一长,日本这个民族就会消失,日本人逐渐成为自己嘴中的支那人,他们心甘吗?估计不可能。
  所以,这个问题还是无解。
  未来的战争会在南沙和东沙附近海域爆发,大家争夺海洋控制权。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苏格认为,当前的朝鲜半岛形势“复杂敏感”,有时甚至“剑拔弩张”,未来发展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据朝中社报道,朝鲜国家宇宙开发局14日表示,朝鲜将在既定的时间和地点发射卫星。朝中社15日又援引朝鲜原子能研究院负责人的话说,宁边所有核设施已开始正常运转。
  朝鲜国家宇宙开发局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朝鲜将要发射卫星,是为了迎接朝鲜劳动党建党70周年的到来。观察员杜文龙指出,朝鲜发射卫星并重启核设施,都是为了应对美国的军事威胁,展示核威慑力。
  朝鲜把远程打击和核能力结合到一起,如果出现这种结合对于朝鲜提高所谓的战略打击能力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目前看,周边局势特别是美国对朝鲜的军事压力是重要原因之一,美国在亚太、朝鲜周边部署了大量先进武器,特别是高端的空袭武器,目前数量也在急剧增加。
  美国跟韩国的各种军事演练行动,不仅按照每年的计划进行,而且临时的演练也很多,所以这种压力让朝鲜感到不安全,如果自己没有这种威慑能力和打击能力,要想抵御美国对它造成的军事压力难度比较大。
  所以,美国依然是地区不安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也是诱发各种冲突、各种风险的主要原因。
  近期美国等西方机构和媒体纷纷表示,通过卫星数据捕捉到朝鲜宁边核设施的最新活动。朝鲜原子能研究院15日表示,宁边所有核设施已开始正常运转。据路透社报道,这是朝鲜自2013年以来“首次承认”,宁边核设施“处于运转状态”。
  朝鲜重启核设施引发各方对其进行第四次核试验的担忧,对此,观察员杜文龙分析,朝鲜具备一定的核能力,但是下一次核试验是什么时候,基于什么原理目前还无法预测。
  按照朝鲜官方之前多次透露的在核武器方面已经实现了三化:小型化、精炼化、多样化,因为从投送工具和运载工具这方面,它的选择很多,各种导弹都可以把核弹头进行投掷。从这个角度分析,下一次核实验有可能实施。
  但到底什么时候或者基于什么原理的实验,是个迷。因为朝鲜对自己的核能力、对自己的核打击平台以及弹药技术高度保密,所以,现在只能认为有可能进行第四次核实验,但是第四次核实验什么时候进行目前还没有办法预知。
  目前朝鲜的核能力已经实现了和导弹以及其他运载平台的结合,从数量上感觉有可能不是太多,但从朝鲜官方的声明来看,可能不是空穴来风,至少在有限的小规模核打击能力方面已经取得了重大进步。
  朝鲜宣布将发射卫星并全面恢复宁边核设施后,韩国派出一艘“宙斯盾”驱逐舰在半岛东部海域探测朝鲜导弹发射的动向,并首次公开试射800公里射程的导弹;美国则以朝鲜此举违反联合国安保理事会决议为由欲对朝进行牵制。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方坚持朝鲜半岛无核化,坚持维护朝鲜半岛的和平稳定。观察员杜文龙认为,朝鲜应当尽快走上半岛无核化的进程,朝韩双方的军事威慑,只会使半岛局势陷入恶性循环。
  朝鲜把远程打击和核武器结合到一起,而且进行了所谓的实验,今后还要进行更多实验,这样对半岛局势会起到严重影响,它意味着双方作战能力的均衡被打破,比如有核武器,有远程打击,这样常规兵力、常规武器,有可能综合作战能力会被下滑或者是缩水,这样半岛军事能力的天平就会发生倾斜。
  这不光会对半岛局势构成不稳定,对周边局势也会构成一种影响,所以希望朝鲜要冷静,要本着六方会谈的精神尽快加入半岛无核化的进程,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迎来真正的和平。
  双方如果动辄用军事手段威慑,用核武器或其他高端技术相互影响,这样始终会进入一轮又一轮的紧张和对峙,这种紧张和对峙有可能会陷入一场恶性循环,也许半岛没有办法迎来真正的和平,也没有办法迎来真正的安全。
  普京和越南联手在南海开采石油,别以为他是为了一点石油的利益。既然南海是很多国家的生死攸关的地方,他就也来插一腿,到时一句话,就可以分一杯羹。无论谁和谁争夺,都不希望俄罗斯加入对方的阵营,那时,就会往普京兜里送钞票,这小子,精着哪。
  一场大规模的、南海海战不可避免,历史上,俄罗斯——日本、天朝——日本都发生过大规模的海战,也都决定了当时参展国家的国家运程,这次也一样。
  亚洲国家之间,互信的缺乏和地理位置决定,战争是不可避免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3
7#
 楼主| 发表于 2015-9-30 09:47:32 | 只看该作者
张云:日本战后安保政策的重大变化
联合早报 2015年09月30日
作者是日本国立新潟大学副教授

9月19日凌晨,日本参议院表决通过了安全保障关联法案,其中最重要的突破,是集团自卫权的行使限制正式从立法上得到解禁,这是日本战后安全保障政策的重要转折点。中国外交部连夜发表声明对于日本今后是否坚持专守防卫和平道路表示了重大的关注。

连日来,中国主流媒体一直报道日本在野党在国会使用各种办法阻止法案通过,国会外则大批民众冒雨示威游行反对法案,日本各大舆论调查也显示反对法案者超过赞成者,大家对此结果肯定感到很困惑。一如既往,专家们的解读似乎仍然停留在安倍政权严重右倾以及军国主义复活危险的老调上,然而对于日本的重大转变,我们需要从内和外两个方面全面冷静地观察,才能得出更深层次的结论。

为何安保法案会“强行”通过

在面对大多数国民反对的背景下,依靠执政党在国会议席优势强行通过安保法的政治成本是不言而喻的,安倍首相自己也多次承认,国民对集团自卫权解禁的理解还没有深化,这说明他已做好心理准备面对今后几个月支持率的下降。

首先,在野党表面上反对很激烈,但内部实质上意见分裂,这不是政党之间的路线和意识形态斗争,更多的是政党利益和程序之争,因此没有让执政党感到真正的压力。作为最大在野党的日本民主党在安保问题上并没有统一的意见,例如前首相野田佳彥,原外长前原诚司等保守派民主党议员对于行使集团自卫权持积极态度,而那些从原来社会党合入的议员则反对。今年4月,民主党对安保法案的统一对外口径定位“不能够容忍安倍政权推进的集团自卫权行使”。这是一个非常模糊的表态,让人感觉民主党反对的是安倍政府,反过来说如果不是安倍执政是不是就可以解禁呢?这似乎是在为今后万一获得政权后承认集团自卫权留下余地。

正因为党内在路线上存在分裂,民主党并没有提出有力说辞反驳执政党法案,这就是说民主党没有能够回答一个关键问题:随着国际结构的变动日本的安保政策应该怎么办。为了避免党内分裂的公开化,民主党采取了偷换概念的战术,即回避讨论日本需要什么样的安保政策,而把焦点放在自民党提出的安保法案是否违反宪法程序性问题上,并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以“违宪论”为理由来争取将法案变成废案。

参议院的审议超过200多小时,仔细看民主党等在野党的质询大多数集中在是否违宪,而日本需要什么样的安保政策,如何才能更好服务日本利益的关键讨论,基本上看不到,最后使用封锁国会内通道,包围议长阻止表决的方式,实际上也显示了黔驴技穷的窘境。

第二,从民众角度来看,他们同样面临着同在野党一样的困境。一方面,大多数都认为随着国际关系的变化,日本的安全政策需要与时俱进,另一方面,他们又不愿意安倍政府以快速的方式推进安保政策改革。反对安保法案代表人物庆应大学名誉教授小林节,是长期以来积极主张修改宪法的学者,此次却严厉批评这个法案是一个战争法案,并把批评的矛头转向了修改集团自卫权宪法解释为违宪,即把讨论的方向变成了技术层面的讨论。

再看国会外面游行示威者的口号背后的逻辑同样是“违宪论”,在野党、民众、学界逻辑的重叠以及相互促进结果,形成在一个非常脆弱的逻辑基础上,把反对势力聚集在批评安倍政府违反宪法程序。这本来是一个关于日本未来安保基本方向的讨论,以及确定日本如何同世界打交道的本质问题,反对势力却将其变成了一个法律问题了。安倍政府正因为看到了反对势力实际上的脆弱,并判断即使一时间支持率下跌,但过后等民众习惯了,热情就会消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安倍“强行通过”安保法案从战术上说是成功的。

日美关系会更紧密吗?

新法案通过后的中美日三边关系将会如何变化,笔者以设问方式讨论。

一、日美关系会不会更加平等,更加紧密?

2006年,安倍晋三首次执政前出版的《美丽的国家》中,表明只有解禁集团自卫权才能体现日美安保条约的双务性(目前的安保体制是美国单方面保护日本,日本提供基地),日美关系才能实现对等。笔者认为集团自卫权解禁不仅不会让日美同盟更加对等和紧密,反而会向着更加不对等和双方都不满意的方向发展。

首先,集团自卫权意味着日美之间在军事上将会进一步实现共同行动和一体化,在美国强日本弱的情况下军事一体化的深化,将意味着日本在战略上自由度进一步减少,自卫队就有可能实质上成为美国军队体系的分支。

第二,集团自卫权的前提是设定共同敌人,安倍政府在法案审议时突出所谓的“中国威胁”,公布了中国在东海油田开发的照片。但是同盟国家的假想敌人是很可能不一致的,有时候A的假想敌不一定是B的假想敌,但是为了继续同盟将有可能被迫接受假想敌的压力,相反造成自己安全的负效应,两者的假想敌越是不一致,这种负效应越多,因意味着双方假想敌绝对数增多。

从日美两国来看,假如美国的假想敌可能不是中国和朝鲜,而日本将这两个国家定为首要假想敌,美国就会受到来自日本的压力接受假想敌的设想,美国若为了同盟而勉强接受,那美国实际上增加了两个新的敌人。相反,假如美国的假想敌是伊朗或者反美恐怖组织,而这两者同日本没有直接关系,但迫于压力日本可能必须接受。集团自卫权很有可能是安全负效应的出现。

第三,美国的战略高度灵活性会让日本感到被同盟背叛造成相互之间猜忌的增加。1971年,当日本还在为阻止日美曾经的共同敌人中国重返联合国,不遗余力地进行外交努力时,基辛格正在北京秘密访问,并告诉周恩来日美同盟是为了阻止日本军事复活的手段。美国的敌友关系设定并不是固定的,美国现在一方面喊口号“回归亚洲”似乎要遏制中国,另一方面却要同中国建立新型大国关系,如果日本误认知日美又共有了共同对手,舆论风向一边倒,加上领土历史问题风波,并自我安慰有了集团自卫权美国人会更加可靠,这很可能再次经历一次新的“尼克松(尼克逊)冲击”。

第四,美国军事实力超过任何国家,是否需要日本在军事上保护美国安全,事实上是一个伪命题,从美国来说更希望日本承担更多的经济成本,但经济实力相对下降的日本在这方面并不愿意慷慨。

二、日美同盟强化会不会对中国构成更强威慑力?中日关系会变得更稳定?

领土和历史问题是中日关系中现实存在的问题,对于日本来说的确是一个挑战。但如果把对应的政策逻辑过度偏重军事,将本末倒置。集团自卫权首先是一个使用武力的军事问题,东海领土争端首先是一个政治问题,而不是军事问题。突出集团自卫权的客观结果是日本不断测试美国的可靠性,另一方面对于建立一种新的同中国打交道的方式的动力受损。

美国不愿意卷入中日的争端,又不愿意放弃日美同盟,这就会出现表面应付日本从而导致日美之间无休止的意愿确认,而日本每一次确认的筹码可能都会提高,因为在疑惑中测试出的结果永远不会让测试者感到满意,例如对于尖阁诸岛(中国称钓鱼岛)是否适用日美条约,美国总统已经做出了承诺,日本仍然对此不放心,如果有信任的话,还需要这样反复的确认吗?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9月22日对美国进行首次国事访问,日本安保法案在这个时间点通过,着实是对中美元首一个重要的信号,主要是为了向美国展示日本强化同盟的决心,并提醒美国在亚洲外交上需要明确立场。然而,日本捆绑美国威慑中国的逻辑,将会强化中国通过强化中美关系破解的思维,客观的结果是日本在中国战略棋盘上的地位不是增强了,而是降低了。在战略上,中国将很有可能不把日本作为一个重要的对象来看待,在战略上日本越是同美国一体化,中国就会越是倾向用中美关系调节中日关系的逻辑。

新安保法案可能影响中美日三边关系,造成日美关系和中日关系停滞不前,到时日本可能才会真正从战略上讨论究竟什么样的战略最能保护日本的国家利益,而非在形式上做文章。安倍内阁通过安保法案从战术上说是成功的,但在战略上则未必成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测试| 主人公论坛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京ICP备14052571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