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公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089|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万物萧杀 韧性极点 孟德斯鸠/斯密/凯恩斯救中国 假社会主义

[复制链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9 12:40: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风声|订单好抢,员工难招:被市场推着走的农民工何时安家?风声


2022年12月29日 09:57:53 来自江西省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作者|李井奎

经济学家、科普作者

中国防疫政策的根本性转向之后,有两项工作最为迫切:一是全力救助患者,保障大众的生命健康安全;第二就是复苏原本已经相当疲弱的经济。

浙江企业先是打响了出国抢订单的第一枪,此后四川、江苏、福建等地纷纷加入。12月17日,广东一架满载140多家企业负责人的包机航班从广州飞往迪拜,这是迄今为之全国最大的出海抢单团。

外贸订单多多益善,但问题是,当下是否有足够的产业工人呢?形势恐怕不容乐观。近日,与抢单潮相对照的,就是“跨省招工”和“花钱留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劳动力市场为何冰火两重天

少有人关注到的是,就在同一时间,广东省人社部门组织了10家重点企业和人力资源机构奔赴广西,在全国率先跨省对接用工,希望能尽快招到工人,于元旦后到广东上班。此前在出海“抢单”上先行一步的浙江,也正在想办法留工过年,比如,浙江绍兴市为了稳岗留工,推出了十条举措,包括一次性发放价值800元的“新绍兴人”消费券、“年货邮到家”的温暖礼包。

众所周知,经济学研究的是,稀缺的资源如何优化配置于不同的用途,劳动力作为最重要的一种经济资源,自然也应该自由流动,配置于最需要他们的地方。广东省是中国的经济大省和外贸大省,通过跨省招工,把更多的劳动力留在当地工作,从而完成订单,是值得肯定的符合市场规律的行为。

然而就在几个月前,市场上还流传着因工厂缺少订单,农民工不得不提前返乡的新闻。如今,“劝人走”变成了“劝人留”,我们再次感受到了政策“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力量。

而劳动力市场冰火两重天的背后,更凸显了这个市场长期存在的两大矛盾。

第一是劳动力的分布地与劳动力的市场需求地之间的矛盾。

劳动力的分布多是以内陆地区为主,而需求地则更多是以沿海地区为主 。虽然沿海地区不断因为成本高企而使得许多企业迁往内地,但不得不说,那种单纯的制造业飞地除了要承受生活成本以外,还要承受另外一种成本,就是制度风险成本。内地的营商环境,在执行相关政策方面过于强硬而缺少回护的情况,在这三年的疫情防护中表现是非常突出的。

事实上,商业和贸易,反而是可以最大限度地改造社会环境的良方。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谈及法与贸易或商业的关系时,一上来就说:“贸易可以医治破坏性的偏见。正因为如此,凡是习俗温良的地方,必定有贸易;凡是有贸易的地方,习俗必定温良。这几乎是一条普遍的规律。”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也指出,商业秩序向农村地区的扩张,可以最终带来城乡之间差距的减小,实现良治的社会。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东南沿海地区在建立商业秩序上始终居于前列,但劳动力的需求变化并没有那么大。因何孟德斯鸠和亚当·斯密所设想的那种商业秩序下的良治社会未能迅速扩展到其他地方,从而实现制造业逐步地向内陆转移,进而实现不同地区之间的共同富裕,仍然是一道难解的谜题。

由此牵出了第二个矛盾,那就是城市和工业发展的集聚与劳动力的迁徙之间的矛盾。

由于劳动力的分布显然与地区间的经济发展不一致,经济趋向于集聚,因集聚才能产生规模效应和学习效应,而劳动力供给则来自四面八方,这就为劳动力的迁徙提供了源动力。劳动力的迁徙自然是要向着经济发达地区前进,但同时,这也使得城市和工业发达地区面临巨大的土地、住房、医疗卫生等压力,这些压力直接体现在了生活成本的增加,进一步又抬高了我国制造业企业的用工成本。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农民工如候鸟迁徙,何时才能在大城市安家?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我们国家的劳动力市场始终处于这两种矛盾之下,经济发展与劳动力供给的不均衡,必然导致劳动力迁徙和需求之间的矛盾。

简要地说,就是劳动者希望能够在工作地安顿下来,但高昂的生活成本又使他们望而却步。制造业企业一方面无法舍弃我国完整供应链的优势,另一方面也要不断面对劳动力短缺和用工成本高企的现实。


在这2022年的岁末,回望这一年,我们的劳动者必然感受到了来自生活的重重鞭笞。就像1919年著名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在上个世纪那场西班牙大流感结束之际所言:“我们仍有时间重新思虑我们的行动方针,换一种眼光来看取这个世界。……写作此书之际,正值1919年的秋天,万物萧杀,而我们也正处在命运的沉寂时节。对于过去五年间所付出和经受的一切努力、恐惧和痛苦,我们的反应已经达于极点。除了自身的物质福利这类直接的问题之外,我们感情的力量或关爱的能力被暂时地给遮蔽住了。在我们自身的直接经验和最为可怖的预期之外,任何最重大的事件也无法让人为之动容。”

今天的我们也仿佛回到了100多年前,但历史仍然会轰隆向前,劳动力市场上新的号角还是会照常吹起。

2023年即将到来,神州大地马上又要迎来春回大地的景象,在疫情和服务业下行等因素之下,新一轮农民工回流或许又像昔日的劳动力迁徙一样,恢复起来。但是,在经济阴晴不定的需求之下,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矛盾背后所揭示的经济发展悖论,仍然需要给出令人满意的答案。

本文系凤凰网评论部特约原创稿件,仅代表作者立场。

编辑|刘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1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9 12:45:00 | 只看该作者
多地血液库存告急,多省份卫健委倡议市民无偿献血


2022-12-29 08:19:08来源:观察者网
近日,受新冠疫情、天气转冷等因素影响,全国多地无偿献血工作遇到困难,血液库存告急。
12月17日,国家卫健委发布《血站新冠病毒感染防控工作指引(第二版)》,明确感染新冠病毒(重型和危重型除外),最后一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或抗原检测阳性结果7天后可以献血;重型或危重型感染者,康复6个月后可以献血。
据观察者网不完全统计,新版工作指引发布后,已有云南、四川、安徽、江西、辽宁、浙江、黑龙江等多个省份卫健委发布倡议,呼吁积极无偿献血。
27日,浙江省卫生健康委、省红十字会、省文明办共同向全省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全省人民发出倡议:捐献血液,挽救生命,共同守护生命的希望。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倡议书》指出,近期,受新冠疫情“阳潮”和入冬“寒潮”天气的叠加影响,浙江省无偿献血人数骤减,多地血库面临巨大压力。
《倡议书》还强调,一个健康成年人献血不超过自身总血量的13%,对身体没有不良影响。一个健康成年人的总血量约占体重的8%,如果50公斤的人献血200或400毫升,即占自身总血量的5%或10%,体重重的人占比会更低。另外献血是采集人体的外周血,献血后肝、脾、肺等储血脏器中的血液会迅速补充至外周血中,恢复循环血容量。因此献血并不会影响健康,也不会增加感染风险。
同一天,微信公众号“云南卫健委”发布《致全省人民无偿献血倡议书》,称受新冠病毒感染疫情持续影响,加之天气转冷、居家隔离治疗人数增加等因素叠加,导致街头人流量锐减,献血者大幅减少,各地血液库存普遍紧张并陆续下降至警戒线,云南省无偿献血工作和血液保障任务正面临最严峻的困难与挑战。
该《倡议书》指出,由于部分新冠康复者的血浆含有高效价抗体,可以救治新冠危重症患者,如果您已康复,期待您积极参加恢复期血浆捐献,以实际行动挽救更多的生命。
黑龙江省卫健委26日发布的《致黑龙江省人民无偿献血倡议书》中提到,受新冠肺炎疫情和天气寒冷等因素影响,当前黑龙江省无偿献血工作遇到严重困难,省血液中心、12个中心血站及15个中心血库工作人员多方筹措,血液采集量仍下降明显。全省医疗机构外伤、肿瘤、血液病和产妇大出血等患者亟需输血保障。
微信公众号“健康辽宁”也于26日发布《致全省人民无偿献血倡议书》。《倡议书》称,大量罹患血液病、恶性肿瘤以及等待手术的患者亟需输血。
该《倡议书》表示,居民在前往献血点前应做好健康状况自查:新冠病毒感染者(重型和危重型除外),最后一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或抗原检测阳性结果7天后,可以献血;重型或危重型新冠病毒感染者康复6个月后,可以献血;接种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或基因重组疫苗48小时后,可以献血。
江西省卫健委和四川省卫健委于23日发布《致全省人民无偿献血倡议书》。
安徽省疫防办22日发布《致全省人民无偿献血倡议书》,称多地血液库存已下降至警戒线,血液供应形势严峻。多地医院反映外伤、肿瘤、血液病和产妇大出血等患者亟需输血保障。
此外,12月28日,中国红十字会也发布《无偿献血倡议书》。《倡议书》指出,随着2022年寒冬到来和陆续出现的新冠病毒感染高峰,目前全国多地临床用血库存告急,“我们倡议广大红十字志愿者,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精神,迅速行动起来,挽起袖管,伸出手臂,用我们的平凡之举,成就生命的非凡奇迹,捐献可以再生的血液,挽救不可重来的生”。
《倡议书》最后向所有的献血英雄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1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2-12-31 02:42:15 | 只看该作者
安生:地方财政困境、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杠铃与2023年经济预测
2022-12-30 09:30:23  来源: 卢瑟经济学之安生杂谈   作者:安生

  有人让我评价一篇文章,大意是张文宏论文造假,掩盖奥密克戎的危害性。

  我说,好像没有这篇文章就能变出钱来一样。

  从2021年开始,就陆续出现各地拖欠公务人员工资的消息,先个别,后普遍。

  各地财政已经难以负担公职人员工资的情况下,实在无力承担清零的费用了。

  这种情况下,自然会出现有些地方的方舱没钱采暖,有些地方的方舱无力保证一天三顿热饭,有些地方的方舱服务外包管理内部一片混乱。

  至于拖欠方舱建设费、核酸检测费、酒店隔离费,更是普遍现象。

  如此也不难理解为什么有的地方半夜把潜在的感染人群“礼送出境”。不排除还有一些财政困难的人口大省,对疫情已经采取视而不见,隐瞒掩盖的方式,放任疫情传播。

  经济下行,财政困难,无力支付清零所需的费用,疫情已经隐性蔓延。

  以奥密克戎的传染性,一个财政困难的城市破防,全省大批静默,一人人口大省破防,周边省份不可收拾。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是各地推诿应付,而是实在心有余力不足。

  其实,如果我们看2018-2021年的财政,会发现当时全国财政每年的口子大约在4-8万亿之间,地方的口子在10万亿以上。其中:

  2018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34万亿,支出22.09万亿。政府性基金,收入7.54万亿,支出8.06万亿。总缺口,4.27万亿。赤字占总支出14.2%。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79万亿,支出18.82万亿。政府性基金,收入7.14万亿,支出7.75万亿。总缺口,9.64万亿。赤字占总支出36.3%。

  2019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04万亿,支出23.89万亿。政府性基金,收入8.45万亿,支出9.14万亿。总缺口,5.54万亿。赤字占总支出16.7%。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11万亿,支出20.38万亿。政府性基金,收入8.05万亿,支出8.83万亿。缺口11.05万亿。赤字占总支出37.8%。

  2019年底、2020年初,新冠爆发。

  2020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29万亿,支出24.56万亿。政府性基金,收入9.35万亿,支出11.80万亿。缺口8.72万亿。赤字占总支出24.0%。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01万亿,支出21.05万亿。政府性基金,收入8.99万亿,支出11.53万亿。缺口13.58万亿。赤字占总支出39.2%。

  2021年,新冠缓和。国外生产停滞,国内订单增加。经济出现反弹。

  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25万亿,支出24.63万亿。政府性基金,收入9.80万亿,支出11.37万亿。缺口5.95万亿。赤字占总支出16.5%。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11万亿,支出21.13万亿。政府性基金,收入9.40万亿,支出11.05万亿。缺口11.67万亿。赤字占总支出36.3%。

  2022年,出现了传染性超强的奥密克戎。国内大面积静默,国外生产恢复。

  2022年1-11月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55万亿,支出22.73万亿。政府性基金,收入6.02万亿,支出9.60万亿。缺口7.76万亿。赤字占总支出24.0%。

  地方一般性公共预算,收入9.98万亿,支出19.58万亿。政府性基金,收入5.63万亿,支出9.18万亿。缺口13.15万亿。赤字占比45.7%。

  综合,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

  1、全国财政缺口和赤字占比不断上涨,2020年出现跳涨,2021年有好转的趋势,2022年再次恶化。

  2、地方财政缺口和赤字占比一直远高于整体水平,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地方财政靠中央转移支付和各种融资维持,一直是紧平衡,稍有风吹草动就可能无以为继。

  3、2022年1-11月份,地方财政缺口达到13.15万亿,赤字占比45.7%,除非2022年12月财政收支情况出现奇迹性飞跃,否则全年收支情况将比新冠爆发的2020还糟糕。

  4、最关键的地方债务问题,缺少整体完整的公开数据,我们只能估计问题很严重,具体情况不详。

  5、地方财政缺口,除了来自中央的转移支付以外,一般变为债务。考虑到中央财政向地方转移的力度,大致与中央财政盈余有正相关关系,可以估计出,中央转移支付还不能覆盖的地方债务,与全国财政总缺口正相关。从2018年开始至2022年11月,全国财政总缺口,32.19万亿。

  这只是冰山的一部分。因为:第一,地方债的从21世纪初出现,绝不仅仅从2018年开始,地方发债的高峰疑似在四万亿铁公基、供给测改革、棚户区改造时期;第二,与公开的财政情况相比,必然还有大批通过地方融资平台操作的隐性债务,此外,还有大量或有债务,这些隐性、或有债务大概率没有严格统计;第三,32.19万亿没有考虑利息,如果考虑利滚利的利息的话,数量还会更高。

  所以,32.19万亿只是一个参考制,供读者大致估计债务规模的数量级。按照财政部公开的数据,截至2022年11月末,地方债务余额35.04万亿。这个数据,与2018年至2022年11月的财政总缺口相当,显然太乐观了。

  6、地方债的分布是极不平均的,一般来说,经济落后的省份的情况更糟糕。

  7、考虑到地方债务不断累计,估计许多地方的财政在11月左右,已经山穷水尽。全国赤字24%防疫支出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杠铃。防疫政策调整的背景是一些地区的财政洞穿,实在无法维持清零政策。

  预测2023年的经济,必须考虑地方财政山穷水尽、中央财政也不乐观的大背景。

  防疫政策调整,只是这种大背景下,出现的诸多情况之一。现有的许多政策,凡是需要地方财政大量投入的、给地方财政造成压力的、不利于缓解地方财政压力的,明年都会调整、转向或消失。

  前几天,东莞取消全面限购,不出意外的话,全国范围将大规模取消限购。但是,即使全面取消限购,也不能从根本上挽救地方财政。

  中国经济三个主要支柱,投资、出口和消费。

  投资主要由地方政府拉动。长期以来地方政府搞凯恩斯主义赤字财政,这些投入经济的赤字,成为资本的利润。在成为资本的利润的过程中,产生一系列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税收。

  另一方面,地方政府的债务不断迅速堆积,十多年的时间里,地方债务余额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偿还地方债务,需要卖地。地价需要不断攀升,才能弥补地方财政的窟窿。

  债务不可能无限堆积,地价也不可能无限上涨。这是不言而喻的道理。大家都看到其中的问题,但是都相信能在未来的发展中解决问题,至少是能拖一天是一天。

  现在的问题是,尽管央行使用各种手段维持较低的利率,降低地方政府的融资成本,维持较高的地价,地方财政已经连偿还利息都困难了,更遑论偿还本金。

  现在的问题不是保交楼,而是保财政。财政不存,则一切政治意志都无法向下贯彻。清零的意志没有对应的财政基础,只能是变相放开,不放开也是放开。

  枵腹从公必然导致各种混乱,各种以权谋私、尸位素餐、摸鱼溜号、监守自盗、政令空转,都会成为普遍现象。

  在这种情况下,各地往往从国有大型金融机构挖实权正处、副厅、正厅,是常态,为什么?因为可以借助这些人的人脉融资,缓解债务压力。

  张 彦,男,汉族,1979年1月生,硕士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现任交通银行金融市场部市场营销高级经理。经研究,该同志拟提名为副州(市)长人选。

  彭 玮,男,汉族,1977年12月生,硕士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现任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信用审批部正处级干部。经研究,该同志拟提名为副州(市)长人选。

  陆 强,男,汉族,1977年11月生,在职博士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现任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江西省分行信用审批处处长。经研究,该同志拟提名为副州(市)长人选。

  当然,如果是地方金融企业(比如各地股份制银行)就另说了,自顾不暇,需要地方财政救援,哪有资源救地方,谁会要你?

  所以,能在中央、大型金融央企、大型垄断国企、经济发达省份工作,比在偏远省份苦巴巴地熬,好得多。

  有人在星球问我:

  安大,从财政角度(包括缩编裁员)角度来看,西部地区省会西安成都公务员和东部沿海较发达地区比如杭州嘉兴事业编比哪个好一点?

  我回答他,

  能发得出钱来的好。

  财政紧缩地区,必然待遇低下、人才流失、盘根错节、领导外来、晋升无望、朝不保夕。虽说,与其在天堂做奴仆,不如在地狱做主人。问题是,地狱的主人是从天堂调过来的。你在地狱也是奴仆。

  此外,还要考虑地方政府债务违约导致的金融风险。

  开源节流、砸锅卖铁、沿门托钵、减员增效,这些手段地方政府估计都会使用。但也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开源,无非是增加中下层的负担;节流,削减中下层的福利,无以为继的项目停工;砸锅卖铁,已经过多次混改,已经没有什么有价值的企业可以卖的了;沿门托钵,估计是很难借来的;减员增效,可能是裁员加削减工资,也可能是高通胀情况下,工资长期不变。

  没有地方政府的投资拉动,负担增加收入下降,消费也会减少。

  现在唯一的变量是出口。

  如果出口能像2021年一样反弹,经济还有缓和的余地,否则经济下行,是大势所趋。

  如此不难理解,国家使用一切手段,鼓励发动机省抢出口订单。遗憾的是,从目前发动机省的消息看,出口订单并不乐观。



  还有两个变数,一是俄罗斯,二是核聚变。

  人人皆武士的时代,侵略战争得不偿失,俄罗斯的未来相当不乐观。每次对外侵略战争的失利,都会导致国家崩溃和势力范围的缩减。

  目前,中亚地区正在逐步脱离俄罗斯的控制。俄罗斯对西伯利亚以东地区的控制力也会下降。是否会引起新一轮投资高潮,目前需要拭目以待。事实上,在乌克兰战场连连失利以后,俄罗斯已经放松了对中国在其远东地区的限制,减少了对中国在中亚地区投资的阻挠。

  但是,考虑到远东地区恶劣的地理环境、稀疏的人口,中亚地区复杂的政治关系,即使俄罗斯彻底分崩离析,也很难寄希望于当地出现大规模的投资高潮,拉动全国经济。

  如果商用核聚变可行,那么会迎来新一轮工业革命,人类产能的上限可以出现数量级的飞跃。但是,这样的工业革命,完全取决于商用核聚变是否可行,商用核聚变似乎永远是在成功的边缘。

  国内的突破性技术进展基本不用考虑。国家的竞争力靠的是更公平,而不是更野蛮。社会更公平,才能更好地调动全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避免打乱发展进程的内乱。如果一个国家把压低劳动力成本,提高生活成本作为竞争优势,导致优秀人才都润出去了,只留下摸鱼划水躺平的社畜,这样的国家除了走低端仿造路线,压低成本,还能有什么创造力?

  不考虑出口、俄罗斯、商用核聚变这些因素的话,如何让地方政府从债务大山下解放出来,至少减轻债务压力,能继续运转,是下一步各项政策必须实现的目标。

  现在的环境下,大规模加税难度极大,不但收不上多少钱,还可能直接激起严重事件。大多数政策的方向,都是阻力最小的方向。增加货币供应,是阻力最小的方向。

  明年将使用各种手段,缓解地方财政困难,从放松房地产限购,降低利率,增加地方债额度,放松地方债发债限制,对地方现有债务存量进行整理,国有大型银行直接提供政策性贷款,到中央直接拨款、支付都可能出现。

  大方向确定,具体操作可能很灵活,只有想不到的政策,不好具体判断操作方式。

  实践之中,地方各级是中央派出机构。但是,中央善财难舍,再说,中央的财政收入也是来自税收,地方退出凯恩斯主义,经济下行,地主家也没余粮。

  对地方财政的纾困,必然增加货币供应。明年出现大幅度物价上涨的可能性很大。

  生活必需品的重要性在房产、股票之前。房价、股票上涨的可能性,不如生活必需品。不仅如此,大量财产可能被转移出去,社会顶层人群,变现多余房产、套现股票、移民海外,可能成为趋势。那样必然导致人民币汇率下跌。

  另一方面,工资却未必上涨,或者,即使名义工资上涨,实际工资也将下降。

  1-11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6%。11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7%,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本地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5.5%;外来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6.2%,其中外来农业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6.0%。16-24岁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17.1%,比上月下降0.8个百分点;25-59岁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5.0%,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7%。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7.7小时。

  在青年人两位数失业率的情况下,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实际工资必然长期低迷。公职人员被拖欠工资的情况下,其他劳动者的情况只能更糟。

  所幸的是,现在各地养老金还发放正常。如果各地发生养老金拖欠,同时由于政府债务逾期爆雷导致金融机构出现提现困难,那么必然导致恶劣情况。如此考虑,也不难确认,进一步放松货币,推动货币贬值,避免养老金发放困难和银行提现困难的概率远远大于冒金融风险坚持币值的概率。

  希望通货膨胀,工资同步上涨,冲销自己的债务的可能性不大。

  更可能出现的情况是,物价高速上涨,房产缓步上涨,股市半死不活,人民币下跌,工资龟速上涨,债务依然沉重。

  当然,以上的分析是不考虑政治因素等其他变量。

  如果出现其他变量,比如周边地区高烈度冲突,则可能出现,物价高速上涨,房价下跌,股市下跌,人民币加速下跌,工资换不上涨的局面。

  对多数人来说,这样的局面可能更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测试| 主人公论坛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京ICP备14052571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