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公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焦典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复杂严峻国际环境+艰巨繁重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 7中公报

[复制链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3
11#
 楼主| 发表于 2022-10-13 00:46:53 | 只看该作者
英国不打算逆转减税措施或削减公共开支
作者: 廖慧婷  
2022-10-12 21:11

(早报讯)英国政府星期三(10月12日)说,将不会削减公共开支,或逆转所提出的减税措施。
路透社报道,英国财政研究所(IFS)指出,英国政府必须通过削减开支或增税找到620亿英镑(约984亿新元)的资金,以防止公共债务增长。
英国首相特拉斯星期三在国会上,表明她仍致力于坚持在竞选保守党党魁时,提出不削减公共开支的承诺。
英国初级财政部长菲尔普则说,政府不会逆转减税计划。

  延伸阅读
英财长提前公布中期财政计划 由内部官员出掌部门稳定市场信心
减税计划喊停后 特拉斯承诺带英国度过风雨飘摇的日子

特拉斯说:“我们将确保在中期内债务下降,但我们不是通过削减公共开支,而是通过确保很好地使用公共资金来做到这一点。”
她也驳回反对派呼吁提早举行大选的提议,并直言:“我们最不需要的就是举行大选。”
英国财长克沃滕9月23日公布的450亿英镑“迷你预算案”引发金融市场剧烈动荡,迫使特拉斯腰斩刚出台的最高收入者减税计划,令执政信誉受创。克沃滕将提前在10月31日宣布中期财政计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3
12#
 楼主| 发表于 2022-10-13 01:21:04 | 只看该作者
俄导弹狂炸乌克兰,激烈报复目的何在?


    2022-10-12 21:53:04  来源:观察者网
【文/观察者网 王慧 编辑/冯雪】克里米亚大桥被炸两天后,“俄式报复”正式启动,突然却不意外。
10月10日、11日连续两天,共计一百多枚俄罗斯导弹直击乌克兰:目标几乎覆盖所有主要城市,首都基辅更是在时隔4个月后再次遭到导弹袭击。
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上,俄总统普京毫不回避,亲口证实10日早上对乌克兰的能源、军事指挥和通信设施实施了大规模、高精度的远程打击。
他将克里米亚大桥爆炸事件定性为“恐怖主义行为”,并警告道,如果乌方再对俄罗斯联邦领土进行“恐袭”,俄方将采取更强硬的应对措施。
12日,俄罗斯联邦安全局表示,俄方已确定克里米亚大桥袭击事件的主谋是乌克兰军事情报局局长布达诺夫,并查明参与袭击的12名共犯,其中8人被拘留。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轮袭击中,俄方的一枚导弹落在了基辅弗拉基米尔大街的一座雕像旁。乌克兰国家安全局办公室就在这条大街上,总统泽连斯基的办公室也在附近。
这是意外,还是俄方在借此传递一种信息?为什么克里米亚大桥爆炸会引起俄方如此激烈的报复?接下来,俄乌冲突是否会扩大、失控或升级,双方走向核战的风险如何?
除此之外,乌克兰和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有何反击手段,美国是否会因此放开向乌克兰提供先进武器的限制,比如向乌出口射程300公里以上的战术导弹等?
针对上述问题,观察者网特邀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军,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张弘进行深度解读。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当地时间10月8日,克里米亚大桥发生爆炸,黑烟滚滚 图源:人民视觉
克里米亚大桥对俄罗斯意味着什么?
自俄乌冲突升级以来,克里米亚大桥一直是风暴眼似的存在。乌方多次声称,计划摧毁该设施。
爆炸发生的前一天,正好是普京70岁生日。而这座大桥是2014年克里米亚公投入俄之后,他亲自下令修建的,被誉为俄罗斯的“世纪工程”。
这是一座公路、铁路两用桥,连接克里米亚半岛和俄罗斯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全长19公里,跨海部分7.5公里。
2018年该桥公路部分工程完工,普京曾亲自驾驶大卡车通过此桥,以庆祝通车。2019年底,该桥的铁路部分也建成通车,普京出席了通车仪式,并乘坐第一班列车通过大桥。
因此,克里米亚大桥对于俄罗斯来说是个里程碑式的建筑,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和政治意义。
在当前俄乌冲突的背景之下,“该桥还是俄方往赫尔松地区的军队运送补给物资的重要通道,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刘军说,普京和一些俄罗斯官员早已发出警告,乌克兰对克里米亚大桥攻击,无异于自杀行为,所以俄方这次激烈回应是可以理解的。
张弘表示,俄方这次报复“可以说是俄乌冲突以来最激烈的一次,主要因为碰触了俄罗斯的军事红线,即俄乌冲突不涉及俄已控地区。虽然乌克兰仍然认为克里米亚是其领土,但在俄罗斯看来,这里已经入俄了。”
乌方此前一直宣称要“夺回”克里米亚半岛,但爆炸事件发生后,乌方并未直接承认或否认对此事负责,只是有高级官员在社交媒体上发文嘲讽。不仅如此,俄方将此事件定义为“恐怖主义行为”,乌方也没有否认。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当地时间10月10日,普京主持俄联邦安全会议 图源:视觉中国
俄方反击或许早已在乌方意料之中,他们也因此组织了不少有效防御。导弹袭击过程中,乌方防空体系也在发挥作用,拦截了俄方多枚导弹。
张弘认为,俄罗斯这次没有使用战术核武器,是不幸中的万幸。“而且,这次打击的目标基本上是基础设施,没有造成大规模人员伤亡。从这个角度来看,俄方报复行动在给乌克兰带来压力的同时还有所克制。而报复程度激烈也说明,俄方不希望再出现这种情况。”
刘军则表示,乌方伤亡数量较少主要有三方面原因:其一,乌克兰方面早有准备;其二,俄方高精度打击的准确度还不够;其三,西方国家提供给乌克兰的防空系统发挥了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减少了伤亡。
乌方如何反击,G7怎么帮忙?
在10日俄罗斯导弹袭击过程中,俄方的一枚导弹落在了基辅弗拉基米尔大街的一座雕像旁。值得注意的是,乌克兰国家安全局办公室就在这条大街上,泽连斯基的办公室在附近。
这是意外,还是俄方在借此传递一种信息?
“导弹落在这里不会是意外,”刘军说,对一个国家首都心脏地带的打击,不管是对领导者还是对民心的影响都很大。他认为,这是俄方对基辅政权的一种惩罚,但可能俄方目前掌握的定位精确度等信息不够,所以没能成功。
张弘认为,导弹落在乌克兰国家安全局建筑旁边、总统办公室附近,既留了一点余地,也起到了警示的作用,俄方的报复主要是针对实施克里米亚大桥爆炸案的人。
“面对俄方的激烈报复,乌方在军事上没有反制的手段,因为他们没有射程超过300公里的导弹,因此不存在在战场上逆转的能力。”张弘分析道。
尽管如此,乌方也并非毫无反击能力。
当地时间11日,位于俄罗斯西部边境地区的别尔哥罗德州州长发布消息称,由于受到乌克兰方面的炮击,该州部分输电线路和变电站受损,两千多人因此断电。
“这可以说是乌克兰方面的一种直接回应,”刘军说,由于乌克兰没有远程武器,无法向俄罗斯纵深地带过多开展袭击,所以袭击俄罗斯边境城市对于乌克兰来说相对容易一些。他认为,俄乌之间对彼此民用基础设施的破坏和袭击会持续一段时间。
“目前俄方有观点认为,如果早就对乌克兰民用基础设施进行袭击破坏,可能有利于俄军在战场上取得更大胜利,因为西方国家的援助是通过铁路、公路进入乌克兰。另外,第聂伯河上有很多桥梁,乌方很多进攻需要通过这些桥梁,接下来俄方很可能会对此类基础设施进行轰炸。”
张弘表示,现在乌方能够采取的反制措施就是向七国集团和北约求援,请求提供经济援助、外交援助和军事援助。
泽连斯基也是这么做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当地时间10月11日,泽连斯基与G7领导人举行紧急视频会议  图源:人民视觉
在遭遇俄罗斯导弹袭击之后,泽连斯基第一时间与德国、法国、波兰、美国等国家元首通了电话,G7很快便召开紧急会议讨论对乌援助。
西方国家的双标在这一事件过程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克里米亚大桥遭遇爆炸后,他们集体沉默;俄罗斯导弹袭击乌克兰后,他们纷纷对俄谴责。
11日G7召开紧急会议之后发布联合声明称,其承诺继续向乌克兰提供“财政、人道主义、军事、外交和法律支持,并将坚定与乌克兰站在一起,无论需要多久时间”。
当天,乌克兰国防部长列兹尼科夫透露,乌克兰军方已收到德国“IRIS-T SLM”地对空导弹系统。他说,美国的“国家先进防空系统”(NASAMS)防空导弹也会很快交付,且美国最新支援的4套“海马斯”高机动火箭炮系统(HIMARS)已运抵乌克兰。
“北约国家可能会继续长期化、机制化地向乌克兰提供用军事援助,”张弘说,但是,在援助射程超过300公里以上的导弹一事上,北约会很慎重。
10月9日,俄罗斯外交部独联体事务二司司长波利修克表示,西方向乌克兰提供远程或者更具杀伤性的武器将触犯俄罗斯的“红线”。
波利修克称,俄罗斯将通过认真分析局势来决定采取哪些具体措施,以应对为乌克兰提供武器的美国及其盟友的行为,并且俄罗斯也有足够的工具应对。
“克里米亚大桥爆炸事件使战争风险上升,也可能危及到欧洲的安全。俄方报复不仅针对乌克兰,也是在提醒北约国家,要规劝乌克兰,不要进行出格的、超出底线的行为。俄方希望这是一次可控的地区冲突,而不是无界限、无禁区的局部战争,超限战对俄罗斯来说是不可接受的,甚至不能排除俄使用核武器。”张弘分析道。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当地时间10月10日,乌克兰基辅,消防员正在扑灭被导弹击中的CHP发电站的大火 图源:人民视觉
克里米亚大桥被炸,冲突升级转折点?
乌克兰遭遇俄大量导弹袭击后,CNN、路透社、法新社等一众西方媒体纷纷表示,俄乌冲突存在突然升级的可能,而克里米亚爆炸事件就成为了战争升级的转折点。
然而,刘军和张弘两位学者均认为,大桥爆炸是个重要事件,会使双方关系更加紧张,局势更加恶化,但很难说这会是战事升级的转折点。
“转折一定存在战争的规模、形势、胜负或者态势发生变化,现在这些变化似乎并没有出现,”张弘解释道。
至于核战风险,他认为,“目前看来,可能性仍然很小。核战会改变战争性质,但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称,目前俄军行动仍属于特别军事行动,这代表目前俄方不会改变战争形态。”
刘军说,目前无论是俄罗斯还是西方国家,在谈核武器时所指的都是核威慑。普京曾说“尽一切手段”可能只是反映了他要将战争进行到底,取得最终胜利的意愿。他是一位理性的政治家,清楚核战争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所以他从一开始就将俄军行动界定为特别军事行动,这一定性意味着两国没有进入全面实际交战状态。
截至目前,俄乌冲突已持续7个多月,虽说双方发生核战可能性很低,但谈判前景也很渺茫,目前看不到希望。
“双方没有意愿,没有条件,也没有诚意谈。战事拉得时间越长,谈判可能性越小,谈判越艰难,”刘军说,目前看来,谈判的先决条件是停火,但现在双方都不想停,国际社会也缺乏制约,因此俄乌冲突可能会无限期延长。
如果最终要坐下来谈判,他认为可能要出现几个条件:第一,乌克兰政权易主,新的领导人在观念上发生根本性转变;第二,战场上一方彻底的被打垮;第三,西方抛弃乌克兰。
显然,这些条件目前无一具备。
或许,未来正如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所言,美西方国家打算促使乌克兰政府战斗到“只剩下最后一个乌克兰人”。
(房佶宜、张菁娟对本文亦有贡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3
13#
 楼主| 发表于 2022-10-13 01:22:27 | 只看该作者
美国新版国家安全战略将中国称为“最大的地缘政治挑战”
2022年10月13日, 00:47
美国新版国家安全战略将中国称为“最大的地缘政治挑战”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1920, 13.10.2022
© AP Photo / Vincent Thian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华盛顿10月12日电 美国12日公布的新版国家安全战略将中国称为“最大的地缘政治挑战”。
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在记者会上评论新版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时说: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美国面临的最大的地缘政治挑战。”
新版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称,
“俄罗斯对自由开放的国际体系构成直接威胁,罔顾国际秩序的基本法律“,”中国则是唯一一个既有改变国际秩序的意愿,也越发具备推动实现这一目标的经济、外交和军事实力的竞争对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3
14#
 楼主| 发表于 2022-10-13 14:27:56 | 只看该作者
中国代表解释在联大涉乌克兰问题决议中投弃权票的原因
2022年10月13日, 07:52 (更新: 2022年10月13日, 07:54)
耿爽 资料图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1920, 13.10.2022
© 照片 :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
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特命全权大使耿爽当地时间10月12日在乌克兰问题紧急特别联大上表示,联大作为联合国最具代表性的机构,应该为推动会员国在乌克兰问题上弥合分歧、形成共识。而提交本次紧急特别联大表决的有关决议草案无助于实现上述目标。
当地时间10月12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不承认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赫尔松州和扎波罗热州的公投。143个国家对此决议投赞成票,5个国家投反对票,35个国家弃权。其中,俄罗斯、白俄罗斯、叙利亚、朝鲜和尼加拉瓜投反对票。
弃权票包括中国、印度、巴基斯坦、古巴、蒙古国、泰国、越南、亚美尼亚、阿尔及利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
联合国总部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1920, 13.10.2022
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 不承认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赫尔松州和扎波罗热州的公投
05:30
耿爽表示,乌克兰危机爆发至今已近8个月。目前,冲突仍在继续,战火仍在蔓延,和平解决的前景仍未出现。危机日益呈现长期化、扩大化、复杂化的态势,其外溢影响持续向经济民生领域扩散,给这个本已动荡不安的世界带来更多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令人深感忧虑。
对此,中方愿强调,坚持对话接触,推动乌克兰危机政治解决;加大人道救援,缓解受影响民众困境;加强团结合作,减小冲突外溢影响;摒弃冷战思维,防止世界走向分裂。
耿爽强调称:“乌克兰危机再次表明,抱守冷战思维、推行集团政治、制造阵营对抗、追求绝对安全不会带来和平,只会导致冲突,不符合任何人的利益。在世界需要团结合作、共克时艰的时候,突出意识形态分歧,胁迫他国选边站队,制造孤立打压,推行脱钩断链,是不负责任的危险行为。我们应该深刻汲取历史教训,抵制分裂对峙,坚持团结协作,恪守多边主义,共同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共同推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中国代表指出,联大作为联合国最具代表性的机构,应该为推动会员国在乌克兰问题上弥合分歧、形成共识,凝聚劝和促谈最大合力,寻找彼此之间的最大公约数发挥积极和建设性作用。我们始终认为,联大采取的任何行动都应有利于推动局势缓和降温,有利于推动早日恢复对话,有利于推动危机政治解决。
耿爽说:“提交本次紧急特别联大表决的有关决议草案无助于实现上述目标。因此,中国代表团将对草案投弃权票。另外,中国代表团也愿指出,联大工作的开展应该遵守议事规则,应该体现公平公正。对于程序性问题,会员国的意见都应得到充分表达,会员国的动议都应得到同等重视。”
10月10日俄罗斯提出就决议进行不记名投票,这可能使支持决议的国家大大减少,因为投票不会反映哪个国家为哪个决定投票。但联合国大会不支持这一提议。


俄外交部认为无法剥夺俄罗斯在联合国安理会的成员地位
10月5日, 18:56

俄罗斯总统普京此前签署联邦宪法性法律,接纳新地区加入俄罗斯并建立新的联邦主体。法律规定,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赫尔松州和扎波罗热州成为俄罗斯的一部分。
2022年9月23日至27日,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赫尔松州和扎波罗热州就加入俄罗斯的问题举行公投。对全部投票进行统计后得出的结果显示,支持加入俄罗斯的投票者在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占99.23%,在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占98.42%,在赫尔松州占87.05%,在扎波罗热州占93.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3
15#
 楼主| 发表于 2022-10-13 14:31:09 | 只看该作者
白宫:美中两国有可能实现和平共处,美国承认中国对解决问题做出的贡献
2022年10月13日, 01:51 (更新: 2022年10月13日, 01:55)
习近平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1920, 13.10.2022
© AP Photo / Evan Vucci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华盛顿10月12日电 美国12日公布的新版国家安全战略中写道,美中两国有可能实现和平共处,美国承认中国在世界经济和解决全球问题方面做出的贡献。
白宫公布的新版国家安全战略称:
“同时,中国在世界经济中发挥核心作用,对全球共同问题的解决过程有着重要影响,尤其是气候变化和全球健康。美国和中国有可能和平共处,并且共同对人类发展进步做出贡献。”
此外,战略中强调,美国有意维护台海的和平稳定,这对地区和全球安全繁荣有着决定性意义,是国际的担忧和关注的问题。
文件内容称:
“我们反对任何单方面改变现状,也不支持台湾独立。我们依旧奉行基于《与台湾关系法》、三个联合公报及六项保证的一个中国政策。我们将恪守《与台湾关系法》义务,维持台湾的自卫能力以及任何对台诉诸武力或胁迫进行抵抗的能力。”

----------
白宫:美国不寻求冲突或新冷战
2022年10月13日, 01:23
白宫:美国不寻求冲突或新冷战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1920, 13.10.2022
© Fotolia / Andrea Izzotti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华盛顿10月12日电 白宫10月12日公布的新版国家安全战略中显示,美国不寻求冲突或新冷战,同样也不希望国家间竞争蜕变成为“刚性集团”。
文件中称:“我方同样希望避免竞争导致世界分裂成‘刚性集团’的情况。我们不希望发生冲突或者新冷战。”
美国新版国家安全战略中写道:
”相反,不论大小或者实力,我们一直都在努力支持各个国家寻求选择自由,这符合所有人的利益。”
白宫国家安全顾问杰克·沙利文在有关新版国家安全战略的新闻会上表示,华盛顿不寻求其他国家变成自己的“代理人”,而是拟根据他们设定的条件通过与他们互动来促进共同利益。

--------------
美国新版国家安全战略将中国称为“最大的地缘政治挑战”
2022年10月13日, 00:47
美国新版国家安全战略将中国称为“最大的地缘政治挑战”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1920, 13.10.2022
© AP Photo / Vincent Thian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华盛顿10月12日电 美国12日公布的新版国家安全战略将中国称为“最大的地缘政治挑战”。
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在记者会上评论新版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时说: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美国面临的最大的地缘政治挑战。”
新版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称,
“俄罗斯对自由开放的国际体系构成直接威胁,罔顾国际秩序的基本法律“,”中国则是唯一一个既有改变国际秩序的意愿,也越发具备推动实现这一目标的经济、外交和军事实力的竞争对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3
16#
 楼主| 发表于 2022-10-13 14:34:23 | 只看该作者
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 征求对中共二十大报告的意见 习近平主持并发表重要讲话  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出席
2022-10-13 13:00:00新华社 来自北京市

新华社北京10月13日电 中共中央8月31日在中南海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就中共二十大报告征求意见稿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的意见和建议。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面对新时代新征程的新任务新要求,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要加强合作共事,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最大限度把各阶层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最大限度把全社会全民族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挥出来,共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出席座谈会。

座谈会上,习近平介绍了中共二十大报告征求意见稿的形成过程,他希望党外人士畅所欲言、开诚布公,发表真知灼见,对中共二十大报告征求意见稿提出意见。

座谈会上,民革中央主席万鄂湘、民盟中央常务副主席陈晓光、民建中央主席郝明金、民进中央主席蔡达峰、农工党中央主席陈竺、致公党中央主席万钢、九三学社中央主席武维华、台盟中央主席苏辉、全国工商联主席高云龙、无党派人士代表高鸿钧先后发言。他们认为,中共十九大以来的5年和新时代这10年极不寻常、极不平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有效应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和接踵而至的巨大风险挑战,以奋发有为的精神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谱写了辉煌的历史篇章。中共二十大报告稿站在民族复兴和百年变局的制高点,科学谋划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提出一系列新思路、新战略、新举措,是指导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纲领性文献。他们还就增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共识、构建国际人权话语体系、推动双循环格局下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东北振兴、加强统一战线和新型政党制度建设、做好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创新型企业家、完善高校管理体系、建立卫生费用稳定投入机制等提出意见和建议。

在认真听取大家发言后,习近平发表了重要讲话。他表示,中共二十大报告起草工作是中共二十大筹备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起草出顺应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适应党和国家工作新形势新任务的大会报告,我们充分发扬民主,加强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集中各方面智慧。听取党外人士对中共二十大报告的意见建议,既是政治协商的重要内容,也是党外人士为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建言献策的有效方式。

习近平强调,今年2月下旬,中共中央委托中央统战部专门征求了党外人士对中共二十大有关议题的意见和建议,大家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今年上半年以来,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通过多种形式开展考察调研,形成了一批高质量调研成果,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意见建议。刚才,大家在发言中进一步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我们将认真研究和吸纳。习近平代表中共中央向大家表示感谢。

习近平指出,坚持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一条重要历史经验。新时代10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是中共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的结果,也是包括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在内的统一战线广大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

习近平希望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共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增强同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围绕中共二十大绘制的宏伟蓝图、确立的奋斗目标和作出的战略部署,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中共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底线思维,发扬斗争精神,发挥各自在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中的积极作用;深化政治交接,突出政治性、传承性、针对性、实效性,传承与党同心、爱国为民、精诚合作、敬业奉献的多党合作优良传统。

丁薛祥、王晨、刘鹤、许其亮、孙春兰、杨晓渡、陈希、胡春华、郭声琨、黄坤明、尤权、王毅、肖捷、张庆黎、夏宝龙、何立峰,中央有关部门负责人出席座谈会。

出席座谈会的党外人士还有郑建邦、辜胜阻、刘新成、何维、邵鸿和蒋作君、李钺锋、黄宇光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3
17#
 楼主| 发表于 2022-10-13 16:06:56 | 只看该作者
陈婧:二十大前北京静下来
来源:联合早报 作者: 陈婧   邮箱: jingchen@sph.com.sg
2022-10-13 05:00

迈入北京首都机场大厅,四周安静得让人有点不适应。
七天“十一”长假刚过,首都机场不仅没有出现返京人潮,反而比平日还要空旷。坐上德士后,我忍不住问司机:“现在来北京的人这么少啦?”
司机苦笑:“可不是嘛!我早上6点就来机场等着,快五个小时了,才接到您这第一单!”
过后查看媒体报道,发现今年首都机场在长假期间预计运送旅客仅为27万人次,还不到去年同期客流量的三分之一。长假结束之际,不少出京旅客由于北京健康宝出现“弹窗”而难以返回,令返京客流进一步减少。
上车后不久,德士司机支支吾吾地问,能否在行程表跳到20公里前先出一张收据,超出的里数再另出一张。他解释,如果从机场出发的行程在20公里以内,当天还能再回机场接客。
为什么宁可再跑一趟机场,也不在市区接单?司机直言:“市区的活儿更少!”
在市区安顿下来后,我感受到司机所言非虚。中共二十大召开前夕的北京,比往常要空得多、静得多。
今年3月初到北京时,这座城市还沉浸在冬奥会余韵中,冬奥吉祥物“冰墩墩”和“雪容融”的雕像遍布大街小巷,冬奥会宣传广告无处不在。相比之下,尽管天安门广场立起“喜迎二十大”巨型花篮,一些机关和商场门前也悬挂二十大宣传标语,但整体而言,在市区里感受的大会氛围并没有预想中浓烈。

  延伸阅读
将在二十大后成为党内最重要政治规矩 七中全会“两确立”巩固习近平权威
二十大特稿:从“习十年”到中共二十大

二十大造势相对低调,不少民众对这场大会也是一知半解。在街头随机采访几位北京居民,都知道这个月要“开大会”,但再问到开的是什么会,开会做什么,要开多久……没有人能完全答对。倒是在说起大会的影响时,受访者们异口同声:最近管得更严了,做什么事都不方便。
随着五年一度的党代会进入最终倒数,北京安保力度显著提升。街上巡逻的警员明显增多,市中心多个地铁站都增设武警岗哨,并执行机场级别安检。北京同事说,节前网购的几件商品,都因为开大会而暂缓发货。
翻看前辈报道过往中共党代会时的侧记,用于形容十八大时北京气氛的词是“焦虑”,十九大则是“热烈”。相较于前两届党代会,二十大显得格外平淡。它不像十八大时那样暗流涌动,因为中共领导体制已从“九龙治水”过渡到“定于一尊”,中共总书记习近平连任几乎毫无悬念;它也不像十九大那样群情激昂,因为中国正承受巨大内外部压力,严峻的经济形势、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紧绷的防疫管控,都叫人难以放松。
正当观察家们聚焦新一任政治局常委会将涌现哪些新面孔、“两个确立”(确立习近平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会不会写入中共党章、中共是否会在台海问题上做出更明确的表述……北京民众对于这场离他们既近又远的大会,有着更朴素的期待。
一个背着相机在三里屯街拍的年轻人,希望二十大后北京各项管控能放松,让行动更自由些。一位从山西进京务工的老阿姨,听说二十大再过几天就要开幕后松了一口气:“那开完会我是不是就能买车票回家了?”
有别于官方媒体镜头下高歌猛进的宏大叙述,老百姓们更在意二十大对个人工作和生活造成的影响,更期待“后二十大”时代防疫政策逐渐松绑,日子再度回归常态。毕竟为了筹备大会,北京城从里到外,中国各地从上到下,已经绷紧了太久神经。
这个星期天二十大开幕式上,习近平发表的二十大报告,将对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加明确的规划。尽管各界都预期本届党代会是数十年来最平淡的一届,但决策层如何维持中国经济的增长势头、重振民营企业对市场的信心、部署下一步防疫政策……依然和中国百姓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中共二十大前北京格外地安静,在于这场大会的确定,也在于它的未知。人们屏气凝神等来的,会是什么消息?五年一度的大会结束后,城市要过多久会重现人潮,再度热闹起来?等待答案的,不只是北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3
18#
 楼主| 发表于 2022-10-13 16:11:00 | 只看该作者
将在二十大后成为党内最重要政治规矩 七中全会“两确立”巩固习近平权威
来源:联合早报 作者: 杨丹旭  北京特派员 邮箱: yangdx@sph.com.sg
2022-10-13 05:00

总结十九大以来的工作,全会形容这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五年,并高度评价在习近平第二个五年任期里的治理成绩。
为期四天的中共十九届七中全会星期三(10月12日)在北京闭幕,会议公报要求全党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显示进一步巩固习近平权威的“两个确立”将在二十大后成为中共党内最重要的政治规矩。
七中全会10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这是中共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二十大)开幕前,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的最后一次全体会议。
据新华社在会后发布的公报,七中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受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讨论并通过了十九届中央委员会报告、中纪委工作报告,以及中共党章修正案,三份文件将提交二十大审议。
全会在评价中共政治局过去一年工作时,对“毫不动摇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妥善应对乌克兰危机带来的风险挑战”等做出肯定。
总结十九大以来的工作,全会形容这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五年,并高度评价在习近平第二个五年任期里的治理成绩。公报提到了中共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抗击冠病疫情、实施对香港全面管治权、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以及在斗争中维护国家尊严和核心利益等成绩。
分析人士预计,二十大报告在总结过去五年成绩时,也将对上述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分析:面对内外部挑战 意识到需要强大领导中心
台北的中国文化大学社科院院长赵建民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指出,中共在习近平任内完成第一个百年目标、对香港实现全面管治等,“这些都给二十大报告提供了素材,也为习近平连任提供了正当理由”。
公报也称,“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并要求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赵建民分析,中国正面临中美地缘政治挑战,内部处在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关键时刻,加上疫情、两岸问题等挑战,“这让中共意识到需要一个强大的领导中心,克服当前各式各样的挑战,去完成伟大复兴的目标”。
分析人士认为,七中全会公报突出“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显示二十大的党章修改将纳入“两个确立”;“两个确立”也将成为二十大后中共党内最重要的政治规矩。
七中全会决定,递补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马国强、王宁、王伟中为中央委员会委员。
59岁的马国强曾是中共武汉市委书记,2020年武汉疫情暴发初期因抗疫不力被免职。他在今年1月当选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中共党章规定,中央委员出缺,由中央候补委员按换届时的得票率排名依次递补。但分析认为,马国强已退到二线岗位,二十大续任中央委员的可能性较小。
王宁和王伟中则是仕途处于上升期的高干。61岁的王宁去年10月出任中共云南省委书记,60岁的王伟中今年1月出任广东省省长。
七中全会也审议并通过了中纪委关于司法部原部长傅政华、最高法院原常务副院长沈德咏、山西省政协原主席李佳、中共江苏省委原副书记张敬华严重违纪违法问题的审查报告,确认政治局之前作出的给予傅政华、沈德咏、张敬华开除党籍处分,给予李佳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公报也确认,二十大将于10月16日召开。按照惯例,七中全会也会拟定二十大主席团和主席团常委会名单,以及下一届中央委员、中央候补委员人选名单。不过,这些名单不会在七中全会闭幕时公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3
19#
 楼主| 发表于 2022-10-13 16:26:11 | 只看该作者
二十大特稿:从“习十年”到中共二十大
来源:联合早报 作者: 韩咏红   邮箱: hanyh@sph.com.sg
2022-10-13 05:00

从“习十年”来到此刻,中共二十大是10年精心布局、积累的结果,它不是中共或中国发展转折点,而是习近平执政一个中途站,也是中共建政以来“第三个30年”的中程坐标。在这个节点上回顾,中共成功修补治理短板与消除风险隐患的成果,以及待解决的新老问题都一一浮现得更清楚。
中国共产党多年以来最“安静”的一次党代会即将掀开帷幕。
根据官方的定调,中共二十大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将科学谋划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
然而,外界至今的感受是二十大气氛平淡,这不仅是因为当局保密功夫到家,相关的人事调整和议题透出的风声极少,也因为北京市迟迟未见热烈的造势气氛。
随着大会开幕日临近,疫情却在中国多地反弹,北京市的防疫也到了最紧绷的时刻,民众进京返京受到严格限制。对一般民众来说,除了感受到进京受限,二十大给他们的“可感度”并不强。这与五年前的中共十九大召开时,室内多处可见大型屏幕营造热烈气氛、电视与广播密集宣传“砥砺奋进”的情况形成反差。

“习十年”后中国再现政治强人

但二十大无疑是不可忽视的坐标。中共总书记习近平预计将进入第三个任期,并预计将获得“两个确立”封印而成为邓小平之后中国的又一个政治强人。他将领导中国进入怎样的新征程,不只将决定中国14亿人口的未来,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走势也会牵动亚洲发展,甚至对世界和平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
从“习十年”来到此刻,中共二十大是10年精心布局、积累的结果,它不是中共或中国发展转折点,而是习近平执政一个中途站,也是中共建政以来“第三个30年”的中程坐标。在这个节点上回顾,中共成功修补治理短板与消除风险隐患的成果,以及待解决的新老问题都一一浮现得更清楚。
自从2012年习近平接任总书记以来,中共和中国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体现在方方面面。
2012年以前中国官场存在的严峻腐败问题、高层寡头政治、山头主义、党内派系(中共称“团团伙伙”),以及军队腐败如今都受到了极大的压制。这期间,中共意识形态和“制度自信”也大范围进入媒体与社会网络话语,中共党组织也在社会和经济领域全面发挥作用,比如进入民营企业与外企。
中共在2013年的三中全会就开始筹划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将邓小平时代追求的“党政分开”,改为“党政分工”。中共语境下的“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是将行政、立法、司法和监督都作为党权组成部分,“三权”进行内部分工,与西方政体的三权分立不同。
2017年的十九大报告和2021年中共中央通过的第三份历史决议是这10年里的两份关键文件。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同年,毛泽东在文革时期重申的一句话:“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写入了党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中共指导思想。第三份历史决议则通过“两个确立”,使习近平的地位比肩邓小平。
归纳起来,从十八大到二十大,习近平推动中共领导地位强势回归,成功在社会、经济等各个层面强化中共的作用与角色,由此消除了对中共长期执政的威胁和挑战。在强化党的同时,习近平本人也登上“党中央核心”位置,并为自己长期领导中共,奠定政治、理论与相关制度基础。10年里,他完成个人权威从中央总书记到中央“核心”的提升,个人地位和思想从“两个维护”再到“两个确立”的演进过程。
苏共倒台与苏联解体的前车之鉴、胡锦涛作为弱势总书记、“政令不出中南海”的教训,以及2012年中共十八大换届时的乱象,让习近平得出结论:一个权力集中、重纪律、运行高效并保持意识形态纯洁的中共,是中国持续崛起、实现民族复兴的唯一可靠保障。
早些年前,有自由派人士期待,随着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中共中央对全党的控制力;中共对社会、经济、媒体等领域的影响力都会明显弱化,中国将最终走上西方式自由民主的道路。这显然不是习近平等中共高层主流认可的,他们认为这非但不是破解中国问题的解方,反而会削弱中国,可能让中国走回受欺凌的老路。
在这些背景下,中国不同知识群体对“改革”一词也有不同理解,改革开放初期、自由派所称的改革往往隐含“放权”。而2012年后中共所称的“改革”,是强化与巩固中共的领导制度及其效能。所谓“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体系的现代化”,其实是要发展一套区别于西方与国际社会主流的政治论述与制度体系,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习近平能在10年内成功重塑中共领导体制,有赖于他一上台就展开轰轰烈烈的“打虎拍蝇”反腐行动。反腐至今仍是大获民心之举,习近平也通过反腐扫除了党内“团团伙伙”、政治寡头、特殊利益集团对中央政权的侵蚀和威胁。他也通过推进关键领域的体制改革,来巩固自己的核心地位,比如2015年底开启的军事改革,就强化了他对军队的全面掌控。
然而,中共在强化治理能力、体系与理论建设的过程中,也出现明显的悖论。
在更为刚性的管理思维下,一些领域原有的灵活空间受到压缩,引发预期外的负面效果。比如高层声称,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但是在中国民众与国际观察者看来,情况并不如此,甚至相反。
  
理论与现实成悖论 外界忧中国变“孤岛”

这些年,中国民众能切身感受到舆论空间收窄,中国与外部世界的隔膜也在加深。2020年疫情暴发后持续两年多的清零政策,更让一些民众与中外企业忧虑中国将成为“孤岛”,甚至萌生中国可能重回“闭关锁国”年代的联想。中国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关系的对抗加剧造成的中美脱钩风险,更加深了这种担忧。
经济领域里的变化也十分突出,今年的形势尤其“复杂严峻”。
其实,习近平上任隔年,2013年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就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过去的说法是“起基础性作用”),“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也在中共十九大写入了党章,但这句话要如何与“党领导一切”辩证统一,并不容易实现。
现实中,十九大以后,中国意识形态“左转”的趋势更明显,私营企业感受到所有制风险上升,监管的不确定风险大增。近两三年,中央推出“双减”政策(减少学生校外培训负担等),让补习学校几乎“团灭”;为打击“资本无序扩张”而整顿互联网企业,整治饭圈文化以打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当局力图消减影响经济、金融和社会稳定的各种“负面因素”,但经济、股市都付出了代价。

中国经济出现范式转移 政治与经济关系重构

一些人将2022年中国经济增速滑坡,归咎于严苛的清零封控措施,其实疫情是让经济调整的过程更艰险,同时又加剧了原有的问题。疫情前中国经济已经在减速。不过,疫情前的经济减速,有一部分是当局有意调整的结果。中国高层大力去杠杆、消除金融风险、减少中国经济对房地产与污染企业的依赖,以消除累积了多年的深层经济隐患,试图让经济结构更为合理。
2017年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已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并修改了维持了36年的社会“主要矛盾”定性。十九大认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简而言之,中共要让发展更公平、更好地给民众带来“获得感”。在中共领导下,中国在2021年完成全国脱贫攻坚,宣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始“扎实促进共同富裕”。经济学者指出,“习十年”期间,中国经济发生了范式转移(paradigm shift)。对此,批评者认为,中国不再延续邓时代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让政治凌驾于经济之上,损害了中共与人民的社会契约。支持者则主张,让发展成果更公平地让全民共享,才是中国官民之间的社会契约,也才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至于对互联网企业的打压,也是为了让资本与人才转入有更高科技含量的领域,而不是任凭电商等无序做大,他们“只惦记着几捆白菜的流量”。 
然而,驾驭经济范式转型是一个惊险的工程,涉及到利益深度重组,由政治主导的强力介入方式更是导致市场的不安。2022年奥密克戎疫情以及多地采取的封控措施,更是重挫了社会信心与预期。多家国际机构预测,今年中国经济增长可能只有3%左右,是数十年来少有的低点。人们开始担心,中国经济可能已形成“永久性伤疤”,甚至是“永久性伤害”。

如何走出疫情是眼前最大症结

在评论“习十年”时,国际媒体经常评论中国放弃了邓小平的韬光养晦路线、开启“斗争外交”时代,导致中国的外部环境急遽恶化。
但“知华派”学者都指出的,美国对中国的崛起反应过度,而不论西方如何打压,中国能否继续崛起、实现民族复兴答案还在于国内。
“习十年”的特点,在于加固了中共的统治,也让中国更自信地要以自身的治理方式、制度与价值体系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诚然,作为14亿人口的大国兼文明古国,确实不可能照搬西方世界的发展模式,但实现“中国式的现代化”、巩固中共统治,是否只能采用一种刚性趋紧的管理手法,到了一定时候是否应该给予社会、经济多些灵活空间?再者实现“中国式的现代化”,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是必要条件。学者测算,如果中国要达到自身目标,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经济年均增速保持在4.8%左右,持续三年的疫情已经打乱了这个节奏。因此当前最迫切的问题,是怎么走出疫情防控措施对经济的影响?
对许多人来说,放宽疫情管控是二十大后他们最希望看到的改变。许多游子渴望回国看看,也有外国生意人希望再次踏足他们记忆中那个充满生机与机遇的市场。但坚持了两三年“动态清零”政策如果突然放宽,必然导致感染人数大幅增长,这又将是一个艰险的过程。
至于其他更深层矛盾的缓解,还是回到政治与经济、政治与社会的关系如何平衡的老问题。曾有人形容,中国犹如一辆固定往一边倾斜的车子,稍不小心就会明显失衡。对于这个问题,二十大本身相信不会给出什么不同的答案,在大方向不会改变的情况下,人们只能期待新领导班子至少增加政策的透明度、减轻政策执行的刚性程度。中国的发展,究竟只是受了“一时轻伤”还是元气大伤,下来两三年,非常关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3
20#
 楼主| 发表于 2022-10-13 16:28:02 | 只看该作者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对许多中国人来说,放宽疫情管控是二十大后他们最希望看到的改变。图为一名防疫人员本月11日坐在被隔离的上海某小区内。(路透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测试| 主人公论坛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京ICP备14052571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