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公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焦典

疫情顺推伤痕经济滑入衰退期 资本互灭 壮资本保就业幻灭

[复制链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37
 楼主| 发表于 2022-6-22 00: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财政部:今年前5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2.9%

2022-06-21 22:37:10来源:@新华财经官方微博

财政部部长刘昆21日表示,2021年,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1470.41亿元,为预算的102.3%,比2020年增长10.5%。加上从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以及中央政府性基金预算、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1935亿元,收入总量为93405.41亿元。
受国务院委托,刘昆21日向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作2021年中央决算的报告。
刘昆表示,2021年,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主要是受经济保持恢复发展、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 (PPI)涨幅较高等因素拉动。
决算报告显示,2021年,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7202.3亿元,完成预算的98.6%,下降0.9%。加上补充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3613.11亿元、向中央政府性基金预算调出90亿元,支出总量为120905.41亿元。收支总量相抵,中央财政赤字27500亿元,与预算持平。
决算报告指出,2021年,宏观政策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积极的财政政策提质增效、更可持续,优化和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保持适度支出强度,增强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在促进科技创新、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调节收入分配上主动作为,促进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决算报告中包括了今年财政运行分析。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6739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2.9%,按自然口径计算下降10.1%;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905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9%,民生等重点领域支出得到有力保障。
刘昆表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从全年来看,财政收支平衡压力较大,完成预算需要付出艰苦努力。下一步,将加快落实已经确定的政策,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谋划增量政策工具,靠前安排、加快节奏、适时加力,继续做好 “六稳”“六保”工作,有效管控重点风险,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新华社记者 申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37
 楼主| 发表于 2022-6-22 04:18: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杨虎涛:为什么强调要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
来源:经济日报
2022-06-21 21:10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新发展阶段要着力推动完成的重大历史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新发展格局,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对此,我们要有深刻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关键在于经济活动的质的提升,而不只是单纯的内外循环相对规模的变化。如果将新发展格局仅理解为内外循环的相对规模变化,那么从外贸依存度、净出口和内需贡献度等来看,我国国内经济循环的发展程度已经处在一个相对较高的区间。单纯基于国内经济循环和国际经济循环的新增经济流量看,在数量上国内经济循环的主体地位已基本确立。但是,绝不能由此认为新发展格局已经基本形成。从经济活动的质的指标看,构建新发展格局还任重道远,并且与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紧密相关。

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是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必然要求。从关键技术、核心知识产权、重要装备上来看,当前我国经济活动中大量关键技术和核心零部件还依赖进口,存在诸多“卡脖子”问题。虽然就整个经济循环总量看,这些关键部件、核心技术所占绝对比例并不高,但其供给若是出现问题,就可能会直接导致产业链和供应链卡顿、停滞,使经济循环过程难以持续,甚至付出高昂的代价,使我们在价值链上处于不利地位。可见,要安全、自主、可控地实现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不仅要构建更为多元、稳定的贸易体系,而且要实现包括能源、原材料和核心技术等领域在内的自立自强。唯此,才能真正统筹发展和安全。

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是内需总量提升和结构优化的关键因素。“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2035年,我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要实现此目标,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和实际收入的增长是题中应有之义。而要保持生产率、利润率和实际工资的增长,形成投资增长和可支配收入以及消费需求增长的良性循环,生产率提升是根本性的决定因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我国发展现阶段,畅通经济循环最主要的任务是供给侧有效畅通,有效供给能力强可以穿透循环堵点、消除瓶颈制约,可以创造就业和提供收入,从而形成需求能力”。要让广大人民群众有钱花、愿意花,就必须抓产业、抓创新,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因为从根本上而言,收入增长必须建立在持续的就业创造和生产率提升基础上,进而才能促进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是发挥好我国市场优势的根本保障。当今世界,最稀缺的资源是市场。市场资源是我国的巨大优势,必须充分利用和发挥这个优势,不断巩固和增强这个优势,形成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雄厚支撑。一般而言,决定市场规模大小的关键因素是分工水平和生产率的高低。既有的人口、地域以及其他可投入要素的数量和结构等因素,只是市场规模发展的潜在可能性,而非决定因素。只有不断实现技术进步,才能将潜在的优势转化为现实的胜势。市场规模的大小、发展水平的高低,是新发展格局能否顺利构建、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如果缺乏这一支撑,就难以形成强大的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和稳固的基本盘,就难以实现对全球要素资源的强大吸引力、在激烈国际竞争中的强大竞争力、在全球资源配置中的强大推动力。如果缺乏高水平的自立自强,在核心技术上受制于人,市场资源转换为市场规模的主动权就会丢失,也就会不可避免地在全球分工与贸易秩序中处于较为低端和弱势的地位,而且,无论是国民收入的持续增长,还是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都无法获得持久的动力源泉。因此,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全面加强对科技创新的部署,集合优势资源,加强创新链和产业链对接,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杨虎涛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链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37
 楼主| 发表于 2022-6-22 18:24:13 | 显示全部楼层
路透:阿里巴巴与蚂蚁集团正减少合作降低监管压力
2022-06-22 15:40

四名知情人士称,面对来自中国政府的监管压力,阿里巴巴与蚂蚁集团正逐步解除彼此的合作关系,并各自独立寻求开展新业务。过去蚂蚁集团在申请上市时,曾表态与阿里巴巴的协同效应是关键优势之一。
据路透社报道,知情人士称,在中国官方过去一段时间实施一连串的监管措施后,阿里巴巴与蚂蚁集团之间的合作关系出现了转变。两家公司正逐步解除彼此之间的业务往来,同时寻求独立建立新业务。
与此同时,两家公司之间的合作关系也逐渐转变成竞争关系,这两家公司会限制对方使用自家的业务或支付系统、争夺彼此的客户、限制内部员工交流,甚至是与对方的竞争对手发展合作关系,“这是在两年前难以想象的”。
知情人士提到,蚂蚁集团寻求在海外扩张业务时,多次强调自己独立于阿里巴巴,因为蚂蚁集团不希望被现有或潜在的合作伙伴看作只是阿里巴巴的关联公司;阿里巴巴也正尝试建立一个可与蚂蚁集团竞争的跨境交易工具,并在今年4月推出自家跨境交易服务Alibaba.com Pay,为小企业提供跨境交易服务。
知情人士称,两家公司业务合作的分离是从去年开始的,起初是在组织合作层面上的分离,但很快就发展到两家公司的重大战略举措层面。
知情人士说,多年来两家公司都共享一个内部在线论坛,员工在论坛上会积极讨论公司业务,并与高层老板互动,两家公司也利用这个空间发布内部公告。但去年11月,蚂蚁集团员工被告知,蚂蚁集团将会建立一个阿里巴巴员工禁止参与的论坛;未来几个月,阿里巴巴也将成立自己的论坛,禁止蚂蚁集团员工参与。
此外,蚂蚁集团的员工过去也可以作为内部候选人申请成为阿里巴巴员工,但今年早些时候蚂蚁集团员工被告知这项计划将被取消,阿里巴巴员工将被视为外部雇员。
路透社报道称,两家公司的运营走向分离的现象,凸显了中国商业格局的新现实,因为中国官方不愿看到权力集中在私营企业的手中。尽管现在迹象表明中国官方的监管力度正在逐步放松,但中国官方仍对平台经济的垄断现象抱持谨慎态度。
虽然无法确定蚂蚁集团和阿里巴巴的分离是否是在配合中国监管机构的要求,但业内高管称,这样的转变符合中国金融活动与互联网运营分离的趋势。
报道还称,蚂蚁集团已经在海外取得了进展,显示出蚂蚁集团在没有阿里巴巴的情况下也过得很好。一名蚂蚁集团内部人士更说,"阿里巴巴不再是蚂蚁集团需要抓住的大树,尤其是对于海外市场"。
报道指出,虽然蚂蚁集团在11年前从阿里巴巴集团分离出来,但两家公司仍持续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甚至在某些业务上“合而为一”,发挥最大的竞争优势。在蚂蚁集团2020年向港交所递交的招股说明书中,甚至提及“与阿里巴巴的协同效应是关键优势之一”。目前阿里巴巴仍持有蚂蚁集团33%的股份。
此外,两家公司的高层人员也有部分重叠,关系也相当密切。目前阿里巴巴的38位合作伙伴中有九位是蚂蚁集团的高层;蚂蚁集团董事会中则有两名阿里巴巴的高层,分别是阿里巴巴联合创始人蔡崇信和首席技术官李程。
彭博社早前引述消息报道称,蚂蚁集团近期可能将要重新启动在上海或香港的上市程序,虽然中国官方和蚂蚁集团接连否认,但这个消息再次引起市场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37
 楼主| 发表于 2022-7-6 15:26:58 | 显示全部楼层
特稿:疫情下失业率达新高 大城市觅职难中国青年纷返乡就业来源:联合早报 作者: 黄小芳   邮箱: xfhuang@sph.com.sg
2022-07-06 05:00




[url=]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中国各地6月开始加大力度支持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图为今年6月毕业生在在福州市人事人才公共服务中心咨询如何申请免费住宿。(新华社)
[/url]




中国大城市的就业形势过去两年多来持续受疫情笼罩,今年首五个月就业市场更是在新一波疫情冲击下加速萎缩,中国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5月达到2018年以来的新高,升至6.9%。
来自安徽宿州的陈淼淼三年前获得许多小城市年轻人梦寐以求的机会,考上了北京一所大学的研究生。不过,她毕业时毅然放弃了留在大城市的机会,选择返乡就业,薪资只有北京类似职位的一半。
中国大城市的就业形势过去两年多来持续受疫情笼罩,今年首五个月就业市场更是在新一波疫情冲击下加速萎缩,中国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5月达到2018年以来的新高,升至6.9%;相较于2月上海疫情暴发前,增加1.5个百分点。在全国范围内,16岁至24岁的青年人口就业情况尤其严峻,失业率攀升至18.4%,是至少三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对不少刚毕业的青年而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就业机会越来越少,竞争越来越激烈,返乡就业成为更实际的选择。25岁的陈淼淼(化名)去年毕业时已感受到这一波返乡就业潮,求职时直接锁定了安徽国企的岗位,完全不考虑工资较高、职业发展较好的大城市岗位。
陈淼淼三年前为了尝试到大城市里闯荡,只身到北京读研究所,但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她的人生观。
她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疫情让我发现亲情才是最重要的,能在家乡附近找个稳定的工作,多陪父母比薪水更重要。”
不少青年和陈淼淼一样,冒险精神在疫情下被消磨,越是在充满不确定因素的环境里,越是希望求稳。回到家乡,到国企或政府单位里找一份朝九晚五的工作,成为他们在这个变幻莫测的时代里安身的方法。
各省市加紧出招支持本地就业
海南一个青年返乡就业倡议组织负责人透露,从大城市回当地就业的毕业生过去两年来有增加趋势,今年的增幅更明显,返乡人数比以往多出约一成;他们大部分选择进入政府单位和国企,少数选择创业,比如开咖啡馆和当电商。
在大城市就业市场收缩的情况下,中国力图以地方岗位吸纳大城市里过剩的人力资源。
中国国务院今年5月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和“拓宽基层就业空间”,包括支持中小微企业更多吸纳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
进入6月高校毕业季后,各省市加紧出招支持本地就业。福州市上月宣布,毕业三年内计划在福州求职、创业和实习的高校外地生源毕业生,可申请免费住宿;重庆对吸纳应届高校毕业生稳定就业6个月以上的中小微企业,提供每人2000元人民币(约417新元)的补贴;河南发起“百日攻坚”,目标在9月底前,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00亿元人民币以上,带动和吸纳就业25万人以上。
在竞争激烈的大城市里,不少毕业生得投出数百份简历才能找到工作。但陈淼淼只投了四、五份简历,经过第一个面试,就轻松地找到了月薪5000元人民币、涵盖免费员工宿舍的宿州国企岗位;这大约是北京一名咖啡师的月薪。
和大城市的工作相比,陈淼淼的薪水不高。但她认为,安徽的生活步调较舒适、生活开销较低、工作较安稳,“这些是难以用钱衡量的”。
应届毕业生求职心态更务实
智联招聘发布的《2022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2022届高校毕业生求职心态明显更加务实,更倾向相对稳定的国企。他们也更重视事业与生活的协调,“工作与生活平衡”成为仅次于薪资福利的第二大求职看重因素。
中国青年在原本应该雄心勃勃的年纪,降低要求返乡就业,是年轻人因生活观念改变而主动选择,还是在严峻就业形势下别无选择?这个问题恐怕没有直截了当的答案。
陈淼淼说,她从不后悔返乡的决定,但若下来经济形势好转,大城市里出现更多更好的职业选择,她可能会再到大城市里打拼。
2017年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后,吸引人才从大城市返乡成为各地政府的重点工作。
不过,此次青年返乡潮迎来了两极化的舆论反应。一些分析认为,青年返乡有助推动人才下沉到较小的城市;但大批硕士和博士等高等教育人才流入基层单位和国企,也引发人才浪费、大才小用的担忧。
浙江丽水市遂昌县4月底发布的《2022年遂昌县面向世界一流大学引进优秀毕业生入围体检人员公告》,就曾在网上引发“名校生扎堆小县城”的议论。当地招收的24个基础工作岗位入围人员大多来自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名校,大多为硕士或博士。
学者:返乡就业是特殊形势下短暂现象
中国人民大学就业研究所研究员刘尔铎分析,返乡就业只能有限地舒缓青年失业问题。中国移民的趋势是三四线城市人口往一二线大城市流动,这难以逆转,返乡就业只是在特殊形势下出现的短暂现象。
刘尔铎也不讳言,目前高学历毕业生应征地方基层公务员的现象“不是好的发展方向”,显示公务员岗位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太大,人才仍然难以流入规模较小的民营企业。
他强调,健康的就业情况“应该是百花齐放”,人才应均匀分布在民企、国企、一线城市和地方。
链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37
 楼主| 发表于 2022-8-22 03:59:4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家公司董事长上任10天被免、董秘上任5天辞职,电费都交不起,咋回事?
证券时报


2022年08月21日 09:31:16 来自江西省








高管频繁变动

8月19日晚间,*ST文化(300089)发布了多则公告,表示董事会3天前全票通过了多个议案,其中包括免去李晓光董事长职务、选举彭科润为董事长并由其代行董秘职务的议案。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资料显示,李晓光是8月7日的公司董事会上推选出来的董事长,至今履新还未满10天。 而与其说是被免职,其实或许用“主动不干”会更合适些。因为此次免职议案的审议,李晓光自己也投了一票。

而在李晓光之前,*ST文化的董事长一职一直处于空缺状态。代理董事长上任20天就毅然辞职。

新任的董事长是何许人也?从简历上来看,彭科润拥有多年金融从业背景,现在是新三板公司清北芯片(430099)的董事长,也是*ST文化的副总经理。临危受命、走马上任,彭科润又能坚持多久呢?

值得注意的是,*ST文化近期与董事长一样频繁变动的高管职位还有董事会秘书。 此次董事会的审议结果,是彭科润将兼任董秘一职。在此之前,原董秘黄德丰于8月7日上任、8月12日辞职,前后仅5天时间。

除此之外,公司董事、独立董事也相继辞职,导致董事会人数不足,特意通过此次董事会额外增补了多名成员,包括非独立董事、独立董事候选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欠薪停工

为何高管团队纷纷“摆烂”?这或许从*ST文化的一份欠薪停工的公告中可窥一二。

8月15日,*ST文化公告表示,原董事长、原实控人孙光亮被罢免董事之前,公司与关联方中联放心酒有限公司持续借入无息借款为公司提供流动性支持才得以维持公司正常生产经营。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而孙光亮被罢免后,*ST文化目前因电费拖欠,公司外部供电已被停止,自备发电机组只能短暂性维持供电,无法持续提供生产用电需求。

另外,*ST文化目前已拖欠员工薪酬四个月,主要业务生产已停工,管理部门大部分员工仍坚守岗位。在停电及欠薪问题解决前,公司主要业务将处于停滞状况。

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居然连电费都交不起了吗?一季度报告显示,截至今年3月底,*ST文化的账上货币资金仅剩900万元,而应付职工薪酬就达625万元,更何况还有短期借款3.6亿元要还。

这引起了监管的注意。交易所火速下发关注函,要求*ST文化说明停工涉及的具体业务、停工开始日期、对业绩等方面的影响,以及为解决主要业务生产停工问题已采取和拟采取的 具体措施。

麻烦不断

*ST文化是国内首家在创业板上市的创意艺术陶瓷企业,主要从事各式高档工艺瓷的研究、开发、制造和经营。堂堂一家上市公司,缘何走到如此地步呢?

这要从多年前该公司的高调跨界投资说起。

在2010年上市后不久,*ST文化所在的陶瓷行业就走向下坡路,导致公司业绩开始滑坡。正因为如此,*ST文化开始考虑转型,在试图进入网游行业失败后,就宣布转型布局教育行业。

2014年-2016年,*ST文化接连并购联汛教育、智游臻龙,前后花费超过9亿元。2018年,更是斥资15.75亿元高溢价收购翡翠教育100%股权。一系列并购完成后,*ST文化的商誉高达20亿元,这是公司噩梦的开始。

就在收购翡翠教育的同一年,*ST文化就先后表示已经对联汛教育、翡翠教育失去控制。

正因为如此,*ST文化开始计提大额商誉减值,2018年计提接近15亿元,导致当年亏损达16.7亿元。之后的2019年、2020年,继续受商誉减值、坏账损失的影响,公司两年亏损超过4亿元。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ST文化未经决策审批,就向当时的董事长蔡廷祥等关联方提供非经营性资金约4.52亿元。

连年亏损、控股股东非经营性占款、对子公司失去控制,*ST文化已经连续三年的财务报告被出具非标审计意见。经过监管的调查,蔡廷祥等人被采取市场禁入措施。上市公司也被披星戴帽。

蔡廷祥等一致行动人的股票已经全部质押,目前已经被法院冻结及轮候冻结,还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和限制高消费人员。上市公司陷入债务泥潭,诉讼缠身。

矛盾还远不止于此。后来,一位叫孙光亮的人出现了。蔡廷祥将所持股份的表决权交给孙光亮,也表示将在未来将股份转让给孙光亮。

孙光亮旗下拥有三家企业,入主后想力挽狂澜,改善上市公司的经营情况,然而却举步维艰。

这是因为,蔡廷祥交出了股份表决权,却不肯放手公司的管理权,也拒绝向新管理层移交包括但不限于公司所有印章、营业执照等相关证照、财务账册及凭证等资料,导致新管理层的日常生产经营受阻。


“蔡孙之争”僵持不下,*ST文化更加在公告中直言“不能保证公告内容真实、准确和完整”。公司业绩更是江河日下,持续亏损。这才出现了上述所说的董事长和董秘不愿意接管、公司连电费都交不起的情况。

如今,孙光亮也离开了。8月13日,*ST文化还表示公司临时停工的原因是孙光亮没有配合完成公司交接工作。而两天后,公司的说法就改了,称孙光亮积极配合交接工作并未阻碍公司生产经营。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从公开信息来看,蔡廷祥的股份至今没有转让给孙光亮,最新持股比例为20.1%,仍然是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

孙光亮离开后,上市公司又将何去何从?



新任的董事长是何许人也?从简历上来看,彭科润拥有多年金融从业背景,现在是新三板公司清北芯片(430099)的董事长,也是*ST文化的副总经理。临危受命、走马上任,彭科润又能坚持多久呢?

值得注意的是,*ST文化近期与董事长一样频繁变动的高管职位还有董事会秘书。 此次董事会的审议结果,是彭科润将兼任董秘一职。在此之前,原董秘黄德丰于8月7日上任、8月12日辞职,前后仅5天时间。

除此之外,公司董事、独立董事也相继辞职,导致董事会人数不足,特意通过此次董事会额外增补了多名成员,包括非独立董事、独立董事候选人。



欠薪停工

为何高管团队纷纷“摆烂”?这或许从*ST文化的一份欠薪停工的公告中可窥一二。

8月15日,*ST文化公告表示,原董事长、原实控人孙光亮被罢免董事之前,公司与关联方中联放心酒有限公司持续借入无息借款为公司提供流动性支持才得以维持公司正常生产经营。



而孙光亮被罢免后,*ST文化目前因电费拖欠,公司外部供电已被停止,自备发电机组只能短暂性维持供电,无法持续提供生产用电需求。

另外,*ST文化目前已拖欠员工薪酬四个月,主要业务生产已停工,管理部门大部分员工仍坚守岗位。在停电及欠薪问题解决前,公司主要业务将处于停滞状况。

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居然连电费都交不起了吗?一季度报告显示,截至今年3月底,*ST文化的账上货币资金仅剩900万元,而应付职工薪酬就达625万元,更何况还有短期借款3.6亿元要还。

这引起了监管的注意。交易所火速下发关注函,要求*ST文化说明停工涉及的具体业务、停工开始日期、对业绩等方面的影响,以及为解决主要业务生产停工问题已采取和拟采取的 具体措施。

麻烦不断

*ST文化是国内首家在创业板上市的创意艺术陶瓷企业,主要从事各式高档工艺瓷的研究、开发、制造和经营。堂堂一家上市公司,缘何走到如此地步呢?

这要从多年前该公司的高调跨界投资说起。

在2010年上市后不久,*ST文化所在的陶瓷行业就走向下坡路,导致公司业绩开始滑坡。正因为如此,*ST文化开始考虑转型,在试图进入网游行业失败后,就宣布转型布局教育行业。

2014年-2016年,*ST文化接连并购联汛教育、智游臻龙,前后花费超过9亿元。2018年,更是斥资15.75亿元高溢价收购翡翠教育100%股权。一系列并购完成后,*ST文化的商誉高达20亿元,这是公司噩梦的开始。

就在收购翡翠教育的同一年,*ST文化就先后表示已经对联汛教育、翡翠教育失去控制。

正因为如此,*ST文化开始计提大额商誉减值,2018年计提接近15亿元,导致当年亏损达16.7亿元。之后的2019年、2020年,继续受商誉减值、坏账损失的影响,公司两年亏损超过4亿元。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ST文化未经决策审批,就向当时的董事长蔡廷祥等关联方提供非经营性资金约4.52亿元。

连年亏损、控股股东非经营性占款、对子公司失去控制,*ST文化已经连续三年的财务报告被出具非标审计意见。经过监管的调查,蔡廷祥等人被采取市场禁入措施。上市公司也被披星戴帽。

蔡廷祥等一致行动人的股票已经全部质押,目前已经被法院冻结及轮候冻结,还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和限制高消费人员。上市公司陷入债务泥潭,诉讼缠身。

矛盾还远不止于此。后来,一位叫孙光亮的人出现了。蔡廷祥将所持股份的表决权交给孙光亮,也表示将在未来将股份转让给孙光亮。

孙光亮旗下拥有三家企业,入主后想力挽狂澜,改善上市公司的经营情况,然而却举步维艰。

这是因为,蔡廷祥交出了股份表决权,却不肯放手公司的管理权,也拒绝向新管理层移交包括但不限于公司所有印章、营业执照等相关证照、财务账册及凭证等资料,导致新管理层的日常生产经营受阻。


“蔡孙之争”僵持不下,*ST文化更加在公告中直言“不能保证公告内容真实、准确和完整”。公司业绩更是江河日下,持续亏损。这才出现了上述所说的董事长和董秘不愿意接管、公司连电费都交不起的情况。

如今,孙光亮也离开了。8月13日,*ST文化还表示公司临时停工的原因是孙光亮没有配合完成公司交接工作。而两天后,公司的说法就改了,称孙光亮积极配合交接工作并未阻碍公司生产经营。

从公开信息来看,蔡廷祥的股份至今没有转让给孙光亮,最新持股比例为20.1%,仍然是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

孙光亮离开后,上市公司又将何去何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37
 楼主| 发表于 2022-8-22 18:07: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多个自媒体公众号 谈论财经话题被屏蔽内容
来源:联合早报
2022-08-22 05:00

(香港讯)中国疫情和经济情势艰难之际,多个财经自媒体公众号被禁。
据香港01报道,中国多个谈论财经和商业话题的自媒体公众号上周五(19日)起被屏蔽所有内容,其中包括凤凰网旗下的“风暴眼工作室”和志象网、猎云网等。
相关信息显示:“接相关投诉,违反《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已被屏蔽所有内容,账号已被停止使用”。
不过,上述公众号在其他平台的文章仍然可见。
“风暴眼工作室”近期五篇文章分别涉及博纳上市、央企在美退市、哪吒汽车首次公开募股、房地产和芯片制裁。
此外,中国自5月以来已经有多名知名学者和名人被平台禁言,包括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教授梁建章、中国财经作家吴晓波、交银国际董事总经理兼首席策略师洪灏等。
中国网信办上周五公布消息,“清朗”系列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清理违法和不良信息200多亿条,账号近14亿个。
“清朗行动”由中国网信办牵头开展,内容主要包括打击利用互联网传播违法信息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37
 楼主| 发表于 2022-8-27 01: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韩咏红:不只任正非受寒
来源:联合早报 作者: 韩咏红   邮箱: hanyh@sph.com.sg
2022-08-26 05:00

任正非并非无的放矢,他说了国际政要与精英都看到的风险,只不过企业家更加直白、也更具股市效应。

中国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本星期对公司内部发文,悲观预言全世界经济在三五年内都不可能转好,他要求华为员工不要再抱幻想,要“把寒气传递给每个人”。结果,这股“寒气”不止传遍了华为,整个中国股市都打了个寒颤。
任正非的上述讲话曝光后,8月24日中国三大指数集体跳水,半导体、消费电子等多个板块均受重创,沪指收跌1.86%,深成指跌2.88%,创业板指跌3.64%。有网民忍不住调侃,任正非怎么不把寒气送到高温下的重庆更好?
其实,没有证据显示是任正非的讲话拖累了股市,毕竟华为根本就没上市。不过,大家也实在找不到导致股市暴跌的其他理由,而以任正非与华为在业界的地位,任总的警告吓坏股市绝对不无可能,试想想,如果连华为都撑不下去,整个经济前景的黯淡可想而知。
何况任正非说到的还不只华为。首先,他警告未来十年会是非常痛苦的历史时期,全球经济会持续衰退,三到五年内都不可能转好,全球应该没有一个地区是亮点,消费能力会大幅度下降,华为将面对供给与市场两头受压。
任正非也要求,华为需要以现金流和真实利润为中心,2023年到2024年能否突围还不肯定,“每个口都不要再讲故事”“不要再抱幻想,讲故事骗公司,损失要从你们的粮食包中扣除,??首先要活下来,活下来就有未来。?”
他还下令,盲目投资的业务要收缩或关闭;智能汽车要减少科研预算;不能创造价值的业务,就逼其自杀;业绩差的边缘业务一定要砍掉。
虽说任正非一贯极具危机意识,此前也已“告急”不止一次,从2019年5月被美国商务部列入出口管制“实体名单”以来,华为就一直以“活下来”为关键词。但上述警告比过去都具体,再考虑到华为上半年的净利润同比下滑了高达51.9%,许多人都嗅到的华为要大裁员的气息。
今年以来,中国科技大厂阿里、腾讯、京东、爱奇艺等都已传出裁员消息,幅度10%到30%不等。此前几年被整顿的中国房地产、互联网金融、教育产业都尚未翻身,上半年上海等经济重镇又在疫下被封控,中国经济与消费者信心受到多重打击,哪儿都没有好消息,市场信心本来就脆弱,任总讲话只是再添“寒气”而已。
让人担忧的不只是中国国内经济形势与政策,更包括不断加剧的中美竞争、国际地缘竞争态势,以及久拖不决的欧洲战事。这都会影响世界经济,也会影响中国,彼此又相互影响。
美国总统拜登本月9日签署2800美元《芯片与科学法》,主要内容包括为在美国制造芯片的公司提供520亿美元(723亿新元)补贴和税收抵免,并拨出2000亿美元作为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量子计算等关键领域的研究经费。芯片法案也禁止受益企业扩大在中国的制造业务,该法案剑指中国、施压台湾与韩国芯片厂商不得在中国扩产的意图不能更明显。
眼下,美国也正积极与台湾、日本和韩国建立芯片四方联盟(chip4),分析人士普遍认为,美国的目的是将中国大陆排挤出半导体芯片全球供应链之外。中国的芯片供应被“卡脖子”,这个问题预计将持续到中国能完全靠自己的能力量产先进芯片为止。
再来就是全球经济衰退的大环境。实际上,除了任正非这样的企业家,各国政要与精英对世界经济前景悲观的预言也不少。法国总统马克龙本周刚警告,世界“正在经历一个转折点”,可能将面临“富足的终结”。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今年的国庆群众大会上也指出,国际经济环境已出现了根本性改变。他说,全球化与贸易自由化迅猛发展,中国出口降低全球生产成本,使全球物价维持稳定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相反的,中国增长和出口放缓、一些国家相互提高关税等趋势,它们把经济韧性与自给自足置于成本考虑之上,推高了成本,并加剧通胀。
任正非并非无的放矢,他说了国际政要与精英都看到的风险,只不过政要说得较为宏观,企业家的讲话可以非常直白、也更具股市效应。
就中国而言,受俄乌战争与防疫封控措施拖累,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速仅2.5%,全年5.5%的增长目标看起来遥不可及。在低迷的经济环境中,下层人民的消费与生活水平已经受到影响,中国经济明年能明显好转吗?还是增长放缓的负面影响进一步蔓延到中产?这个问题讨论得不多,但很让人关心。另一方面,多数经济学家也认为,美国明年中就会进入经济衰退。若中美两国经济都欲振乏力,这对谁都不是好事。
下来几年,世界许多地方都要学习过冬,不打仗已是万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37
 楼主| 发表于 2022-8-27 11:56:07 | 显示全部楼层
华尔街分析师热议鲍威尔讲话:短短八分钟 改变了一整年的预期
财联社


2022年08月27日 06:10:49 来自上海








当地时间周五早晨,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全球注视下发表了超预期简短的讲话。虽然主办方安排了半个小时的讲话时间,但鲍威尔仅用1301个单词8分钟左右的演讲,令美股市场6月以来的情绪短时间决堤。

财联社在之前的报道中也提及,鲍威尔在讲话中再次强调了“美联储稳定物价的责任”,并明确表示2.25%-2.5%的联邦基金利率区间“不是让美联储停止或暂停行动的位置”,FOMC此前曾预计到2023年底联邦基金利率中值将略低于4%。

受此影响,美国三大股指在鲍威尔讲话后迅速跳水。截至发稿,纳指和标普500指数的跌幅均达到2%。在鲍威尔讲话现场,端坐着英国、加拿大、日本、挪威和新西兰的央行行长,他们各自都有不同的经济问题需要烦恼。

分析师热议:降息还得再等一等 苦日子要过得久一些

在鲍威尔讲话后,各路分析师第一时间发表点评,对市场大跌的原因予以解析。

Renaissance宏观研究首席经济学家Neil Dutta:鲍威尔今天更加坦率地表达了实现通胀目标所需承受的痛苦。美联储主席明确表示,降低通胀可能需要经济增长在一段时间内持续低于趋势水平。

惠誉评级首席经济学家Brian Coulton:对于那些预期美联储将在2023年转鸽的市场预期而言,今天的讲话给予了迎头重击。这不仅意味着在接下来的议息会议上将继续大步加息,同时还会在中性利率之上(限制性水平)维持一段时间,看起来很可能指的是2023年一整年

凯投宏观经济学家Michael Pearce:按照杰克逊霍尔年会的标准,鲍威尔今天的讲话可谓是又简短又强硬,这似乎是美联储官员们近期协调一致的立场,意在反对那些揣测“美联储很快会将注意力转向降息”的想法

LPL金融首席经济学家Jeffrey Roach:在1300字的讲话中,鲍威尔提到了9次价格稳定,同时将劳动力市场强健建立在价格稳定之上[应译为:将劳动力市场强健建立在价格稳定的基础上】。本质上他的讲话将对抗通胀置于支持经济增长更高的位置。


纽约梅隆银行高级投资策略分析师Jake Jolly:鲍威尔今天仅仅花了8分钟,就关上了短期内政策转向的大门,同时强调必须避免过早宽松的历史教训。这些表态明确展现了美联储的结论:利率需要持续走高,直到牢牢处于限制性区域,然后继续保持在那里。

阿伯丁资产管理投资主管James Athey:怀疑鲍威尔今天的这番讲话,是吸取了7月FOMC发布会犯下错误的教训,当时他过早地打开了政策转向的大门。最具有讽刺意义的是,这些观点都是滞后的,而且政策的运作也存在延迟。因此,未来不需要太多的通胀下降/经济疲软,就能令他现在的看法过时。

相关阅读:

鲍威尔鹰派讲话后,市场预期9月加息75基点概率达六成,华尔街怎么看?

鲍威尔发出最强“鹰”!抗住短痛加息才能避免高通胀的长痛

鲍威尔:美联储将继续加息以抑通胀 家庭和企业将面临一些痛苦

进还是退,鲍威尔杰克逊霍尔讲话有何玄机?


链接

社会结构贫富极化 滞胀性全球债务危机 世界大动荡序幕+China
52 个回复 - 50221 次查看
美联储淡化加息前景事出有因2021年11月05日 06:35:52 来源:中国经济网 在下一任美联储主席人选即将出台之际,美联储议息会议结束后按部就班地宣布开始缩减购债,而在经济大幅下滑和其他经济体货币政策鹰派式微的 ...
2021-11-6 14:30 - 焦典 - 焦点时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37
 楼主| 发表于 2022-9-2 15:30: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周疫情居高不下 成都全市2100万人被令“原则居家”来源:联合早报 作者: 王纬温  重庆特派员邮箱: edwinong@sph.com.sg
2022-09-02 05:00




[url=]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四川成都市民9月1日在一处核酸检测点进行核酸检测。 (中新社)
[/url]





中国疫情反弹范围达到历来最广,大陆地区31个省市区全都波及,重灾区西藏累计逾万起本土病例,四川省近期疫情大幅上升,其中成都和南充感染者最多。 
中国西南经济枢纽、四川省会成都新一轮冠病疫情持续一周居高不下,官方星期四(9月1日)宣布全市2100万居民当天傍晚开始“原则居家”,成都由此成为今年4月上海封城以来被封控的中国最大城市,显示疫情对经济民生的冲击继续升高,让复苏步伐蒙上阴影。
中国目前疫情反弹的范围达到历来最广的一次,大陆境内31个省市区全都波及,重灾区西藏更累计逾万起本土病例。与西藏接壤的四川省近期疫情也呈大幅上升势头,其中成都市和南充市感染者最多。
成都锦江区8月25日暴发新一波聚集性疫情,首个病例经基因测序确认是传播性和隐蔽性都更强的奥密克戎BA.2.76变异毒株。
为遏制疫情扩散蔓延,成都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星期一(8月29日)下午全面加强社会面疫情防控,时间暂定五天。新加坡驻成都总领事馆当天傍晚举办的国庆日庆祝活动也被迫取消。
成都全市星期二进一步收紧防疫措施,各类空间密闭娱乐场所和公共文体活动场所暂停开放营业,秋季开学时间也被推迟。
成都星期三分别新增106起本土确诊病例、51起本土无症状感染者;本轮疫情暴发一周累计逾766起本土病例。 
四天三次全员核检 原则居家结束时间未详 
面对疫情居高不下,成都官方星期四上午发布通告,宣布自当天傍晚6时起,全体居民原则居家,但未透露结束时间;全市同日并将开展为期四天的三次全员核酸检测。
成都卫健委主任杨小广当天在新闻发布会上形容,此次疫情传播速度快,隐匿传播多,病例活动分散,风险场所广泛,全市疫情形势异常复杂严峻。
成都疾控中心应急办主任范双凤指出,成都与周边区域人员来往频繁,8月12日以来已有逾20条传入链条。
其中最为严峻的是锦江区8月25日的疫情,原因在于前期出现极端高温天气,到游泳池纳凉游玩的人多,聚集者众且没佩戴口罩,无法有效防护。

成都市民程轩(化名)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说,成都今年已历经几波疫情,民众对防疫措施习以为常。尽管此次是冠病暴发两年半以来成都面临的最大一轮疫情,“(但目前)气氛并不恐慌……大家预期(封控)星期天(9月4日)应该会结束。”
他也说,周遭的亲朋戚友之前已预判城市可能面临封控,几天前也纷纷开始购买食品囤货。据他观察,目前一些超市货架上的生鲜食品已基本被抢购一空。
8月干旱限电工厂已停产 封控或波及下游产业链
成都市商务局局长张金泉星期四呼吁市民不必抢购囤积食品,全市商超、农贸市场星期五将全天正常营业,31家重点保供企业也备货充足。
在成都从事物流行业的李源(化名)受访时则说,四川8月中以来干旱限电导致工厂停产,大量货运航班因无货可载前所未见地被取消,已严重冲击当地经济和商业信心。
李源认为,成都封控将对四川经济雪上加霜,“这次是一个很大的未知……不知道影响会不会比限电更严重?”
成都世通研究院副院长朱明受访时说,之前的高温限电已冲击四川的信息通信科技、新能源车、电池基材生产等,如封控措施持续超过一周,将对这些产业造成巨大影响,甚至波及沿海省市的生产、下游产业链以及出口。
深圳感染传播 呈多点散发局部暴发
至于沿海的深圳,近几天日增感染者也保持在两位数,呈“多点散发,局部暴发”的态势。
深圳官方星期三晚宣布所有离深者需持48小时内两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全市中小学及高一高二学生星期四起开展网课。
(记者是《联合早报》重庆特派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37
 楼主| 发表于 2022-9-2 15:31:38 | 显示全部楼层
韩咏红:中国防疫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来源:联合早报 作者: 韩咏红   邮箱: hanyh@sph.com.sg
2022-09-02 05:00

中国国务院不断加码要求“稳经济”,但振兴经济必要的放宽防疫措施,要到中共二十大后才能看到。“三年了,新冠都旧了。”本星期三(30日)早上,微信朋友圈里有人上传一个微博截屏,是中国某微博博主的这句留言。博主用肆虐天下的冠病病毒名称想开一个玩笑,说一句俏皮话,却让人笑不出来,反而感到无语和无力。
漫漫三年防疫路,中国还走不到尽头。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已熬过疫情最严峻的阶段,放弃追求清零目标,并对外打开门户,中国依然强调“躺平没有出路”。防疫带来的直接与间接成本,叠加到国内外原有的其他因素,让中国经济复苏步履蹒跚。如今,不仅中央政府定下的5.5%左右年增长目标难以企及,经济学者甚至担心企业投资热情与居民消费信心的下滑,将对中国的长期潜在增速形成“永久性经济伤疤”。有人担心,今年以后,中国明后年还能不能恢复到5%至6%的中高速增长?
此刻,中国西部大城市成都也进入了封城状态,2100万居民从星期四傍晚6时开始被令原则居家,居民小区接受封控管理,每户居民每天允许一人凭24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外出一次,就近采买生活物资,非必要不可离开成都。官方的通告虽然没有用到“封城”这个字眼,但上述景况与封城并无二致。
成都是继今年4月的上海之后,又一个被封控的中国超大城市,对刚遭遇干旱限电打击的成都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根据官方划分标准,中国有七座超大城市,成都排在第六位。同样在本周,中国南方的另一座超大城市深圳的疫情也再趋严峻,深圳南山、大鹏、罗湖、福田、龙岗和龙华六区全域实行管控,大型会议、展销等停办;批发市场和电影院等室内密闭场所等暂停营业;堂食暂停,其中一些街道的居民受到更严格限制,被要求“足不出户”。
另一超大城市广州,在这波疫情中发现了16起阳性个案,当地政府不敢懈怠,海珠区的一些街道和楼宇实行“足不出户”管理措施。上海本周也进一步严格管理聚集性活动,坚持“非必要不举办”,线下会议、培训、会展等,能推迟举办的应推迟举办。
路透社引述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的评估称,中国眼下有41座城市正应对疫情反弹,数目达到今年4月以来最高,这41城的生产总值占了全中国32%。目前,这轮防疫措施对经济的冲击仍微,但随着成都也进入封控,其影响将会更明显。
其实,自从2020年冠病暴发以来,中国没少经历难关,2020年初武汉封城,2021年底西安封城,到今年4月上海封城两个月,都是难熬的日子。相比之下,成都这一波疫情反弹的规模和当时的上海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上海4月1日封城之前,3月31日的单日新增病例达到4000多起(包括无症状感染者),成都本星期三(8月31日)的新增病例是157起(包括无症状感染者),但是当地政府已火速采取封控措施。
可见中国城市的管理者都格外紧张,谁都害怕成为“下一个上海”,都想尽快斩断传播链,哪怕要承受经济代价。这其中一个不言自明的因素,就是中国今年最重要的政治议程——中共二十大已近在眼前,只差一个半月就要召开。
一定要平安度过二十大,千万不要在二十大前出大事,防疫宁严勿松,恐怕是地方官员的心头要务。如果在这个敏感的时间点上出现疫情蔓延与大规模扩散,影响了必须呵护的稳定局面,在大会前破坏了热烈肯定清零政策的气氛,主政官员不仅原有的晋升希望将落空,甚至可能乌纱落地。
中国高层本周也间接提醒党政官员,防疫切不可此时“破功”。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8月31日刊文,警告“面对疫情,躺平没有出路”,强调“越是坚持动态清零,疫情就能越早得到控制,经济社会发展受到的影响就越小”。这意味着,虽然中国国务院不断加码要求“稳经济”,但振兴经济必要的放宽防疫措施,包括对境内外人员流动明显松绑,要到二十大后才能看到。
那么,二十大后结束后,当局会立刻调整清零政策吗?看来也不会。冬季是流行病另一个高风险时刻,防疫政策松绑也许还要待明年春季。
冠病暴发以来,中国雷厉风行的防疫政策一度成绩斐然,之后却困于清零政策的成果中,还拖累了经济,如同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不过,乐观者相信,以中国市场之庞大、增长潜力之深厚,美国发起贸易战中国都挺了下来,下来只要防疫措施松绑,中国经济将迅速反弹。
然而,中国政府一再强调“与病毒共存”会造成大量人命伤亡,举例证说明许多“共存国”付出了沉重的生命代价,它下来要如何从严苛的防疫政策中退场,退场过程中又需要准备面对怎样的代价呢?这许多待解答的问题,就等二十大后再说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测试| 主人公论坛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京ICP备14052571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