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公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焦典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鸵鸟策乱置统一大市场红绿灯 全球规则or疾控中心滥权孰胜??

[复制链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2
11#
 楼主| 发表于 2022-5-15 17:59:19 | 只看该作者
优化营商环境 稳住市场主体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马晓白
2022-05-15 10:14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围绕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会议提出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明确要求。优化营商环境,稳住市场主体,是在当前国内外形势下稳住经济基本盘、稳住市场预期的重要一环。

市场主体是经济的源头活水,超1.5亿户市场主体是保就业、保民生和稳经济的关键。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紧紧围绕培育和壮大市场主体,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得到极大释放,市场主体规模屡创新高,市场主体构成持续优化,市场主体实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促进了就业增加、效益提升、科技创新和均衡发展,增强了经济发展韧性与内生动力。

一是市场主体规模快速扩大。通过持续深化商事制度、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等重大改革,着力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大幅压减审批事项,下放审批权限,市场主体规模快速扩大。截至2021年底,全国市场主体总量达1.54亿户,同比增长11.1%,相比2012年底的5500万户,增长了1.8倍,年均增长12.1%。2021年新增市场主体2887万户,同比增长15.42%。2022年一季度,全国新设市场主体637.9万户,同比增长7.5%。

二是市场主体构成不断优化。企业是最活跃的市场主体,截至2021年底,全国企业4842.3万户,占全部市场主体的31.4%。2021年,中国新设外商投资企业6.1万户,同比增长23.3%;新设外商投资企业中第三产业占比达到91.2%。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四新经济”快速发展,展现出强大的韧性活力。2021年,“四新经济”新设企业383.8万户,同比增长15.8%,占新设企业总量的42.5%。

三是市场主体实力和竞争力持续增强。行业龙头企业实力稳步提升。2021年世界500强榜单中,中国大陆(含香港)上榜公司数量连续第二年居首,达到135家,比2012年增加62家。上市公司作为市场主体中最具竞争力的部分,总量规模不断扩大,截至今年3月底,中国境内上市公司共4782家,总市值80.7万亿元人民币,规模稳居全球第二;上市公司家数、市值与2018年底相比分别增长33.4%和85.3%。

四是市场主体支撑就业市场作用凸显。市场主体是就业的主要载体,新设市场主体数量快速增长显著增加了劳动力市场需求,就业吸纳能力强、效率高,存续时间长,成为稳定和扩大就业规模的重要保障。全国1亿多各类市场主体吸纳承载了近3亿农民工群体就业,9800多万个体工商户群体直接带动近3亿城乡人员就业。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环境更加复杂严峻、不确定性上升,在这种背景下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大力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意义重大。一是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当下,直面市场主体困难,围绕市场主体需求,加快靠前实施宏观政策,强化纾困减负政策,为市场主体创造宏观条件,顶住压力、稳定预期、提振信心。二是增强经济发展韧性和内生动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市场主体快速发展,有利于巩固国民经济基本盘,促进就业稳定、效益提升、科技创新、均衡发展,增强经济发展韧性与内生动力。三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简政放权,优化营商环境,重塑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强化放管并重,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着力优化服务,为市场主体提供公平可及、优质高效服务。

立足新发展阶段,要以稳住市场主体、稳住国民经济基本盘为目标,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在保持市场主体总量稳定增长的基础上,着力推动市场主体向更高质量、更具竞争力的方向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强大的韧性与内生动力。

首先要强化纾困减负政策,千方百计保住市场主体。坚持宏观政策与“放管服”改革相结合,确保宏观调控和纾困政策直达市场主体、精准高效。对受疫情严重冲击的行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实施一揽子纾困帮扶政策。加大对困难行业、特殊地区、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纾困力度,将短期纾困与长期减负相结合,协同发力、远近兼顾,助力市场主体渡过难关谋发展。

其次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以更大力度的简政放权、优化服务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营商环境是市场主体培育和壮大的土壤,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要为市场主体厚植土壤。要紧紧围绕市场主体所需所盼,坚持从痛点难点堵点出发,着力为市场主体松绑放权、减负赋能。要善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来赢取市场主体活力的“加法”,纵深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持续提升监管效能,不断优化政务服务质量和水平。

最后要聚焦市场主体需求,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更好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也是市场主体的安全感之源。坚持以法治建设为重要着力点,营造稳定可预期的法治环境。坚持国际规则与国内实际相结合,加快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对标国际一流、对接国际通行经贸规则,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积极回应外资企业来华营商便利等诉求,持续优化外资外贸营商环境。

(作者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研究员)
链接




专为私有化保驾护航 经济日报头对抗疫中坑害百姓犯罪聋哑
3 个回复 - 2164 次查看
上海:近百人称吃了分发物资腹泻,所涉多家企业屡被处罚 2022-04-25 05:23:3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作者:记者   4月24日,家住上海市闵行区莘庄镇春申万科城的居民夏女士(化名)向澎湃质量报告投诉平台(htt ...
2022-4-25 20:45 - 焦典 - 焦点时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2
12#
 楼主| 发表于 2022-5-16 03:10:00 | 只看该作者
中国经济学家:冠病于2020年初现 本轮疫情对经济冲击接近暴发初期来源:联合早报 作者: 杨丹旭  北京特派员邮箱: yangdx@sph.com.sg
2022-05-15 05:00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野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陆挺认为,现在中国民众和企业都觉得疫情的结束有点遥遥无期,会减少投资和消费。图为一名上海居民从小区围墙洞口探出头来张望街上的情景。(路透社)





野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陆挺指出,疫情初次暴发是在2020年1月,当时正值冬季且在春节前后,对GDP的影响相对较低;相较之下,本轮疫情在3月初暴发,而3月份和二季度是每年经济开局最关键的几个月。
中国经济学家指出,奥密克戎毒株导致清零防疫措施成本攀升,本轮冠病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将接近2020年疫情暴发初期。
新一波冠病疫情正在中国蔓延,经济重镇上海已持续停摆一个半月,首都北京也因疫情升温采取局部封控,经济活动显著放缓。
野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陆挺昨天在“2022清华五道口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上悲观研判:“从某种程度来讲,当前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已经接近2020年春节疫情暴发的初期。”
受疫情冲击,中国经济在2020年第一季萎缩6.8%,是1992年官方开始发布国内生产总值(GDP)数据后首次出现负增长。
今年第一季,中国的GDP同比增长4.8%。不过,这并未完全体现本轮疫情的影响。经济师普遍预计,第二季的GDP增速将显著放缓。
陆挺分析,从疫情本身看,目前流行的奥密克戎毒株有高传播性和低致死率特点,导致中国的防疫成本越来越高;随着更多国家大幅调整抗疫策略,不以清零为目标,中国的清零难度更大、代价更高。
从时间上看,陆挺指出,疫情初次暴发是在2020年1月,当时正值冬季且在春节前后,对GDP的影响相对较低;相较之下,本轮疫情在3月初暴发,而3月份和二季度是每年经济开局最关键的几个月。
此外,本轮疫情波及面广,疫情中心位于长三角地区、第一大城市上海,而长三角是中国的经济、金融、物流、航运中心,当地汽车、电子等高端产业密集。
陆挺说,这些产业供应链长、分工复杂,一旦某些节点或物流出现问题,整个产业链会被波及,甚至冲击出口,对全球的供应链都有影响。
他也观察,抗疫进入第三年,不少家庭、企业的储蓄和积累被不断消耗,抗冲击力减弱。
另外,企业和居民对疫情的不确定预期也超越了两年前。陆挺说,2020年疫情暴发初期,人们普遍预计冠病像沙斯一样会在夏天结束;2020年5月以后,中国防疫成功,快速恢复生产,出口大增、房地产行业快速复苏,预期大幅度改善。
“现在的情况有点不一样,大家都觉得疫情的结束有点遥遥无期。不确定性加剧,使得居民会减少投资和消费,对企业来讲,尤其是民营企业会暂缓他们的投资。”
陆挺还指出,很多官员在抗疫上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很多资金用在抗疫上,也影响招商引资、产业园建设、基础设施投资等。

保住疫情不扩散保经济 李稻葵:中国面对“两战场”

另一名经济学家、清华大学弗里曼经济学讲习教授李稻葵昨天则在论坛上提出,中国目前面对“两个战场”,一是要保住疫情不扩散,减少生命的损失;二是要保经济。
他指出,中国有很多工厂无法复工复产,而美国正希望把在中国的生产线转移到东南亚国家。
“我们不能自毁长城,只忙着减少感染,产业链忘记了。”
李稻葵也对疫情下人们收入减少,导致消费下降提出担忧。他说,这会产生历史的惯性,有研究发现,一旦今天的消费下降1%,未来七八年的消费就会继续下降。
他因此呼吁官方向受影响的民众直接发放现金补助,避免收入下降产生心理阴影,稳住未来的消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2
13#
 楼主| 发表于 2022-5-16 13:32:08 | 只看该作者
中国国家统计局:4月份疫情对中国经济运行造成较大冲击
2022年5月16日, 10:32 (更新: 2022年5月16日, 12:11)
4月份疫情对中国经济运行造成较大冲击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1920, 16.05.2022
© AP Photo / Andy Wong

中国国家统计局5月16日发文称,4月份疫情对经济运行造成较大冲击,但这种影响是短期的、外在的。随着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经济运行有望逐步复苏。
文章称,今年以来,受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中国国内疫情冲击明显的超预期影响,经济新的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其中,4月份疫情对经济运行造成较大冲击,但这种影响是短期的、外在的。
文章认为,中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大势没有改变,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实现发展预期目标有利条件较多。随着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稳定经济政策措施持续显效,经济运行有望逐步复苏。

Рабочий проходит мимо стальных валков на Чунцинском металлургическом заводе в Чаншоу, Китай.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1920, 19.04.2022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中国2022年GDP增长预测下调至4.4% 2023年下调至5.1%
4月19日, 22:13

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1-4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406万人,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7%。4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1%,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
今年1—4月份,中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4.0%(以下增加值增速均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率)。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9%。从环比看,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下降7.08%。
今年1—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8142亿元,同比下降0.2%。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124807亿元,增长0.8%。4月当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483亿元,同比下降11.1%。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26916亿元,下降8.4%


人民大会堂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1920, 05.03.2022
李克强:2022年中国GDP预期目标是增长5.5%左右
3月5日, 09:40

今年1—4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38692亿元,同比增长3.3%。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32887亿元,增长5.2%,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3.8%;在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中,吃类、用类商品分别增长12.9%、6.3%,穿类下降1.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2
14#
 楼主| 发表于 2022-5-16 13:38:05 | 只看该作者
疫情封控影响产出消费 中国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降11.1%
2022-05-16 10:29




[url=]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中国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1.1%,降幅远高于预估。图为今年3月上海静安区一家购物中心。(法新社档案照)
[/url]





疫情封锁严重影响中国产出和消费,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1.1%,是2020年3月以来最大降幅。
据澎湃新闻报道,中国国务院新闻办今早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4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中国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说,今年以来,受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国内疫情冲击明显的超预期影响,经济新的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
他说,中国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483亿元(人民币,下同,约6054亿新元),同比下降11.1%。

据路透社报道,中国城市在3、4月份实施全面或局部封城措施,包括封控商业中心上海,令员工和消费者受困家中,严重影响供应链。中国国家统计局今天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1.1%,是2020年3月以来最大降幅,降幅明显高于3月的3.5%和分析师预估的6.1%。
付凌晖说,今年1至4月份,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8142亿元,同比下降0.2%。4月份,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5637亿元,同比下降11.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846亿元,下降9.8%。
付凌晖透露,中国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9%。从环比看,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下降7.08%。
付凌晖说,中国4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1%,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1至4月份,中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53544亿元,同比增长6.8%。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86872亿元,同比增长5.3%。从环比看,4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下降0.8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2
15#
 楼主| 发表于 2022-5-16 16:51:54 | 只看该作者
河北农民担心错过春耕 要求办通行证被拒
2022-05-16 15:01
中国河北省一名农民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提出,眼下正是小麦灌浆的管理期,以及春玉米的播种期,因此希望办理通行证,下地务农。但县委办公室回复说,因疫情全县须保持静默状态,因此无法办理通行证。
根据网民5月14日在人民网的留言,这名农民住在磁县鸿翔家园,是一名家庭农场主。他在岳城村承包着一百多亩地,现正直小麦灌浆的管理期也是春玉米的播种期,因此想问一下县里是否可以给办理通行证。
言下之意,若无法办理通行证,或许就将错过务农的时机,因而造成损失。
河北省邯郸市磁县县委办公室社情民意办5月15日回复指出,县里正处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全县全域必须保持静默状态,民众必须做到足不出户。因此,目前还不能办理通行证。
回复称,保持静默、足不出户就是为了尽最大努力、尽快将病毒传播链斩断,就是为了尽快将病毒扑灭,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希望这名网友与农民朋友理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2
16#
 楼主| 发表于 2022-5-17 01:12:21 | 只看该作者
多地4月财政收入大幅下滑,除了疫情还有这个主要因素来源:第一财经  2022-05-16 23:20:12
近期,一些省市相继披露前4月财政收支数据。第一财经记者梳理发现,截至发稿时间,前4个月15个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100亿元的省市(苏州、深圳、甘肃、温州、太原、中山、惠州、芜湖、长沙、遵义、鄂尔多斯、南宁、贵阳、合肥、吉林),4月份收入无一例外呈现增长放缓,其中13个地方财政收入下滑,比如苏州4月的财政收入几近腰斩,吉林省和温州市的降幅更是超过70%。记者观察其他二三十个收入规模相对较小的城市发现,多数城市4月财政收入也出现明显下滑,其中税收收入下滑幅度更大。
多位接受第一财经采访的专家分析,4月份财政收入下滑跟经济下行密切相关,尤其是受疫情冲击,部分企业停工停产、居民隔离在家,导致收入明显下滑。但影响4月财政收入下滑另一主因是落实退税减税降费政策导致的政策性减收,财政减收恰恰反映了企业等增收,财政为市场主体纾困。随着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政策性减收因素逐步减小,稳增长系列举措落地,预计未来财政收入形势有望好转。
4月财政减收的背后
在第一财经梳理的15个省市4月财政收入数据中,除了鄂尔多斯和遵义外,包括吉林、甘肃等省,深圳、苏州、温州等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出现下滑,降幅不一。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源:第一财经
5月16日,吉林省财政厅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当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9亿元,同比减少84.4亿元,同比下降74.4%。
吉林省财政厅解释,4月收入降幅较大,主要是受疫情、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等因素叠加影响。
16日,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受疫情冲击,4月份主要经济指标全面回落。比如,4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9%,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下降11.1%。
近日央行相关负责人公开表示,4月份人民币贷款增长明显放缓,同比少增较多,反映出近期疫情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进一步显现,叠加要素短缺、原材料等生产成本上涨等因素,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经营困难增多,有效融资需求明显下降。
中国财政学会副秘书长冯俏彬告诉第一财经,从目前已经公布的部分城市4月份财政收入数据看,确实不容乐观。受疫情等影响,主要经济数据、金融数据全面下滑,对财政收入也势必造成冲击。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增值税留抵退税加快等,造成财政减收。
为了加快给企业纾困,今年4月份财税部门发文要求加快实施1.5万亿元增值税留抵退税,这是今年政府为企业纾困的关键一招。根据税务总局数据,今年4月新的增值税留抵退税规模高达8015亿元。国家统计局近期快速调查显示,大规模留抵退税实施后,获得增值税增量留抵退税的企业中,90%的企业认为改善了现金流,96.2%的企业表示对政策比较满意。
“在财政收支记载上,增值税留抵退税不是支出项,而是作为收入的减收项,因此退税会影响地方收入。为了保障各地落实留抵退税新政,中央财政通过转移支付资金来支持地方,但这部分转移支付一方面下达到各个地方仍需要一段时间,而且它也不直接体现在上述狭义的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注:不包括上级转移支付、债务收入等),因此会造成地方收入明显下滑。”冯俏彬说。
增值税是地方第一大税种。以温州市为例,受增值税留抵退税等影响,温州市财政局数据显示,4月份增值税收入约为-17.5亿元,同比下降182%。
除了增值税留抵退税,今年中国实施了一揽子减税缓税降费新政,比如今年上半年继续对制造业中小企业缓税等也造成地方财政减收,今年3月份全国税务部门共办理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缴税费2567亿元。
针对前4个月财政收入下滑,深圳市财政局解释称,主要原因是中央实施增值税留抵退税、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税等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导致的政策性减收。比如,深圳增值税留抵退税规模超过240亿元。
中国政法大学施正文教授告诉第一财经,今年4月份地方财政收入下滑主要原因之一,是4月各地集中退还增值税留抵税额,这在短期对地方财政收入影响较大,但从全年来看,后期留抵退税造成减收影响会减少,甚至成为未来年度增收的一个因素。政府通过主动减收,为企业增加现金流,换得企业等市场主体回旋余地,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为对冲经济下行提供重要支撑。
一些地方数据也能侧面显示出增值税留抵退税对地方财政减收程度。比如江门市财政局数据显示,1~4月,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降13.3%,剔除留抵退税口径下降7.2%。当然由于各地产业结构不一,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留抵退税对各地减收影响不一。
施正文认为,除了退税减税降费政策带来财政减收外,4月份疫情冲击超预期,在防控举措下,短期企业停产停工,也是影响财政收入增长的一大关键因素。不过随着近期疫情管控好转,企业有序复工复产,管控措施放宽,预计5月份收入会触底回升,当然前提是疫情得以有效管控。
另外,受前期低基数和疫情得以管控,一些地方去年4月份收入保持较高增速,前期基数较高也是导致今年同期收入增速放缓的原因之一。
多招缓解收支矛盾加大
根据上述地方前4月数据,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放缓乃至下滑相反,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保持相对较快增长,财政收支矛盾有所加剧。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杨志勇告诉第一财经,疫情和减税降费是4月部分地方财政收入下滑的主要原因,未来财政收入形势仍有挑战。增值税留抵退税与一般的退税不一样,它更多解决的是企业资金占用问题,释放的是市场活力。市场有活力,财政收支矛盾就会缓解。解决问题最终还是要依赖经济增长,发展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做法。
为了缓解地方财政收支矛盾,今年财政部通过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和专营机构近年结存利润,安排支持基层落实减税降费和重点民生等转移支付1.2万亿元,其中8000亿元已经在4月中旬前下拨至地方。
财政部预算司司长王建凡近日公开表示,预算下达后,财政部督促指导各省级财政部门对退税规模较大、财政相对困难的县区制定针对性财力保障方案,特别是退税额度超过自身财力水平的重点县区,要予以密切关注,开展一对一辅导,确保这些县区在做好退税资金保障的同时,实现财政平稳运行,“三保”保障不出问题。
目前辽宁、内蒙古等地统筹中央补助和自有财力,对退税规模较大、财政运行较为困难的县区留抵退税给予100%补助。
王建凡表示,财政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密切关注地方留抵退税政策落实进展,继续在财力和资金上对地方特别是县区基层给予大力支持,确保留抵退税工作顺利开展。
为了缓解收支矛盾,各地过紧日子明显加码,压缩不必要支出。比如安徽省财政厅不久前发文严控办公、“三公”、差旅、会议、培训等各种经费,比如文件一律双面印刷、开会不发笔和本等。山东省近日要求省级日常公用经费定额要再压减20%以上。
为了稳住经济,近期国家出台了一揽子为企业纾困新政,包括加大退减税、缓缴社保费、降融资成本等政策力度,在疫情防控同时进一步畅通物流和确保能源供应等。
施正文认为,随着上述宏观政策发力,疫情得以管控,经济运行有望改善,破解当前财政收支矛盾困局。相关部门也在抓紧谋划增量政策,未来可以根据国内外形势变化适时推出,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2
17#
 楼主| 发表于 2022-5-18 22:29:55 | 只看该作者
杨丹旭:经济,欲言又止
来源:联合早报 作者: 杨丹旭   邮箱: yangdx@sph.com.sg
2022-05-18 05:00

中国知名经济学者李稻葵这几天在互联网上成为众矢之的,全因上周六他在“清华五道口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上的一番言论。
李韬葵在论坛上提出的两大论点,在社交媒体广泛流传:一是两年抗疫让中国老百姓的平均寿命延长了10天;二是在工厂旁边建隔离设施,一边生产一边隔离。
对于第一个论点,有人讽刺,按照这个逻辑,岂不是“年年抗疫年年赚,人人再活500年”。第二个论点则被网民总结为“集中赢”“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生产,肯定能赢”。
不过,绝大多奚落李韬葵的网民,恐怕都没有听完他的完整演讲。
两年抗疫让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延长10天,确实是李稻葵所言。那场论坛上,他做了一个很粗略的估算,如果以美国死于冠病的人数为参照,要是中国没有做好防疫,过去两年会有400万生命损失。
据他计算,中国目前人均寿命为77岁,如果因为疫情提前去世的人年龄在60岁或65岁左右,挽回这些生命,相当于让每个中国人平均增加了10天的寿命。这笔账算得很粗糙,但李稻葵的意思很明确,即过去两年的抗疫是有成效的。
中国媒体人连清川在一篇文章中不客气地批评,一个国家人均寿命的延长,依靠的是许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因为一个流行病的控制,全民的寿命就得到了增加,“李教授侮辱的是中国人的智商,还是侮辱我们国家40多年来筚路蓝缕,无数人贡献了智慧、努力和血泪的市场经济与社会福利事业”。
不过,那只是李稻葵演讲的前部分。随后,他谈了消费与寿命的关系。据他估算,中国人均消费上升或下降一个百分点,会让人均寿命增加或减少10天。换句话说,1%的人均消费增长,相当于两年抗疫挽救的400万生命。
李稻葵因此指出,中国当下面对的其实是“两个战场”,一是保住疫情不要扩散,直接目的是减少生命损失;二是保经济,保住生产线和产业链。
对于后者,李稻葵更是忧心忡忡地疾呼,美国正希望生产链转移到东南亚国家,中国“不能自毁长城,只忙着减少感染,产业链忘记了”。这也是为何,他提出了后来被网民讥讽为“集中赢”的做法。
李稻葵还对疫情导致收入下滑,产生心理阴影,影响未来消费意愿的趋势发出警告,呼吁政府向低收入家庭发钱。
这名经济学家兜兜转转绕说了一堆,要传达的核心意思其实是“保经济就是保生命”,只是后来在被广泛转发的媒体报道中,他提出的“两个战场”只剩下了抗疫。
有人会问,既然是这个意思,为何不明说,却要绕一个大弯子?
平心而论,在中国当下的环境中,“李稻葵们”可能比谁都清楚,有些话能直说,有些话不能直说;有些话要婉转地说,有些只能欲言又止。在中共决策层定调毫不动摇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坚决同一切歪曲、怀疑、否定中国防疫方针政策的言行作斗争”后,讨论抗疫模式的空间已大大缩小,更不允许轻易质疑“动态清零”,因此有些观点和立场,只好拐弯抹角地表达出来,这也是中国式的话术。
这样做的不止是李韬葵一人。官方前天公布4月份的经济数据后,欲言又止的克制文风,出现在好些银行、证券公司的分析报告中。一名做金融的朋友用开玩笑说:“如果写‘迎来缓慢复苏阶段’,意思就是说‘一时半会儿好不了’。”
李稻葵的话被断章取义,招来一片骂声,说到底是因为他被误解为替官方的抗疫政策辩护,而骂声背后恰恰是长期严格防疫的状态下,中国社会对迟迟无法走出抗疫困境的焦虑和不满。李稻葵提出的“保经济就是保生命”,其实也代表了经济学界的主流想法,即抗疫再成功,若经济被拖垮,民生都无从谈起,甚至可能影响大局稳定。
从近期官方的各种动作看,中国高层应该也意识到经济敲响了警钟。上周以来,上海加快了复工复产和复商复市的进度,以期早日挽回社会和市场的信心;中国国务院常委会也释放稳就业、稳经济大局的信号;中国副总理刘鹤昨天在全国政协的一个专题协商会上,也给信心受重创的科技企业打强心针。
中国经济正经历2020年疫情暴发后的又一个“至暗时刻”,“动态清零”之剑高悬下,抗疫和经济的平衡在中国社会不能被无约束地讨论,但这并不表示这个矛盾不在;相反,这很可能是中国在下来一段时间面临的主要矛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2
18#
 楼主| 发表于 2022-5-18 22:31:37 | 只看该作者
李克强:稳地价稳房价 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央视网
2022年05月18日 20:13:28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云南主持召开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座谈会。

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12个省政府负责人参加座谈会,其中10个省经济总量居全国前十位。

李克强说,今年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方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为稳经济做了大量工作,成果来之不易。但3月份以来,特别是4月份部分经济指标明显转弱,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既要坚定信心,看到我国仍有1.5亿多户市场主体,当前物价平稳,应对挑战仍有政策空间,又要正视困难、应对冲击。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果断作为,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已出台政策要尽快落到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政策上半年基本实施完毕;各地各部门要增强紧迫感,看得准的新举措能用尽用,5月份能出尽出,确保上半年和全年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努力使经济较快回归正常轨道。

李克强说,要用改革办法解决前进中的困难。突出就业优先,通过稳市场主体来保就业保民生,落实落细留抵退税减税等组合式纾困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缓交利息。确保粮食稳产和能源稳定供应。在做好疫情防控同时进一步畅通物流大动脉和微循环。提升国企核心竞争力,以有效举措增强民企信心。支持平台经济、数字经济合法合规境内外上市融资。稳地价稳房价,支持居民合理住房需求,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肖捷、何立峰参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2
19#
 楼主| 发表于 2022-5-19 12:46:56 | 只看该作者
特稿:中国核酸检测常态化业者加速拓展业务

来源:联合早报 作者: 陈婧  上海特派员邮箱: jingchen@sph.com.sg
2022-05-19 05:00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北京自本轮疫情发生以来,各区域开展核酸筛查,来自各医疗机构的医生、护士、医技、药师等组成一支庞大的“核酸采样队”。图为本月11日在北京西城区白纸坊社区,采样队员为儿童做核酸采样。 (新华社)





每天工作八至10小时,日薪400至600元,还包三餐。一家机构披露,若应聘全职工作,包括五险一金在内的月薪约有一两万元。
另一方面,大批业者受高利润驱使进场,也加剧核酸检测市场鱼龙混杂的乱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任建明受访时指出,北京疫情暴发近一个月来,多个区几乎每天开展核酸筛查,但至今仍有社会面传播病例。“常态化检测是不是最佳方案,还需要一段时间来观察。”
北京本轮核酸筛查中,4月26日刚注册的朝安医学检验所,成立一周后即获批开展核酸检测,也引发舆论质疑审批流程存在利益输送。尽管朝阳区卫健委称审批标准和程序均符合要求,但业内人士指出,常规审批流程需要三至六个月,一周内获批极为罕见。
上海市黄浦区一个小区本月初一天内测出13例核酸阳性,但在随后复核中,这些阳性病例又全部测出阴性。闹出“假阳性”风波的中科润达尚未公布内部调查结果,而这家公司在上海四个区已推出近300个核酸检测采样点。
检测机构利润暴涨 愿高薪请人
虽然工作时长、休息时间不固定,合约也只签了半年,但近1万元的月薪是原先工资的两倍,雇主还提供食宿和保险,刘颖打算“先赚一笔再说”。
高薪吸引下,大批二三线城市医护人员涌向大城市,成为核酸检测行业的生力军。
核酸检测市场鱼龙混杂 闹“假阳性”风波
任建明认为,公共采购本就是腐败高发领域,核酸检测常态化使得相关采购需求短期内急剧扩大,若不加强监管,很可能成为腐败温床;若因此干扰检测结果,将对防疫造成重大影响。“监察机构有必要将核酸检测行业列为新的监督重点,在各环节建立风险约束机制,保证检测机构符合标准。”
延伸阅读实现社会面清零 上海低风险防范区居民 可分批限时外出采买
26岁的刘颖(化名)本月辞去贵州贵阳社区医院的护士工作,前往深圳从事全职核酸采样工作。她告诉本报,一同接受上岗培训的都是外地人,他们将接管深圳社区核酸筛查工作,以便当地医护人员返回所在医院。
一名业内人士告诉本报,核酸检测出现大规模“假阳性”,一般是因实验室管理或人员操作不当而导致污染。尽管在检测中出现假阳性并不罕见,但检测机构通常会进行复核,真正出具报告的“假阳性”并不多;推测中科润达是由于时间紧张、没有资源进行复查导致此次事故。
(记者是《联合早报》上海特派员)
上海证券估算全国需要 逾百万名核酸采样检测员
中国的核酸检测需求随“清零”要求逆势上扬。为遏制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快速传播,北京、上海、杭州、武汉、深圳等城市都开始推行常态化核酸检测,进出公共场所或搭乘公交须提供48小时或72小时核酸阴性证明。
这是上海索敏医学检验所为助理冠病核酸检测员开出的待遇。这家检测机构的招聘启事在网上被热转数万次,令核酸检测这个随疫情崛起的市场进入大众视野。
然而,这看似高昂的成本,仍小于封城造成的经济损失。香港中文大学经济系教授宋铮团队的研究显示,上海这样的特大城市若封城两周,对当月中国GDP影响约为两个百分点。以2021年GDP推算,如果十分之一的中国城市封城两周,当月经济损失接近3000亿元,一年就是3.6万亿元。
一份对学历、专业、经验都没有要求的工作,每天收入却高达1500元(人民币,下同,308新元),做满30天还另奖励1万元。
检测员的高额薪酬,建立在检测机构利润暴涨的基础上。最早参与核酸检测的第三方机构金域医学,去年净利同比增长47%至22亿元;今年第一季净利增幅扩大至58%,达8.5亿元。另一家检测机构凯普生物,去年核酸检测收入同比大增197.54%,带动净利大涨135%至8.5亿元。
《联合早报》向北京尤禧医学等三家核酸检测机构询问得知,目前他们都在急招核酸采样员,要求应聘者有护士证或核酸检测上岗证。
中国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上周在电视电话会议上提出,要在大城市建立步行15分钟核酸采样圈。上海证券根据已布设1万个采样点的杭州测算,仅考虑城市人口,全国至少将新增75万个检测点,需要核酸采样和检测员在百万人以上。多家核酸检测机构纷纷招兵买马,加速拓展业务。
在各国相继放宽防控措施、减少检测数量之际,中国的核酸检测需求却随“清零”要求逆势上扬。为遏制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快速传播,北京、上海、杭州、武汉、深圳等城市都开始推行常态化核酸检测,进出公共场所或搭乘公交须提供48小时或72小时核酸阴性证明。
东吴证券分析师陶川估算,若中国所有二线以上城市实施常态化核酸检测,每年成本约为1.72万亿元,占2021年中国名义国内生产总值(GDP)1.5%。野村证券则预计,若每两天对70%人口进行核酸检测,成本相当于中国GDP的1.8%,而2020年中国卫生总费用占GDP比重也仅为7.1%。
有别于其他国家通过提高疫苗接种率应对疫情的做法,当“清零”成为放宽防疫措施的首要条件,常态化核酸检测很可能成为中国兼顾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但冠病变异株的传播力不断增强,使得这项措施受到挑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测试| 主人公论坛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京ICP备14052571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