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公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焦典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朝令夕改到红绿灯瞬时同开 土地市场虚拟资本先显末日相

[复制链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2
31#
 楼主| 发表于 2022-5-19 18:51:41 | 只看该作者
人民日报:解析公租房建设的“重庆模式”

2010-09-15 07:45:57      来源:人民日报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重庆大手笔建设公租房,最根本的一条理由是:建立市场供给与政府保障并举的“双轨制”住房体系。 资料图片
全国范围内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和配套制度完善正悄然加力,“公租房”正由生词变成“热词”。
在山城重庆,一个大规模的公租房建设计划已经启动。未来3年,全市将建设3000万平方米公租房,解决50多万户中低收入群众住房困难。这其中既有实体的工程建设,也有完善的制度规范,有人称其为公租房建设的“重庆模式”。目前,全市公租房建设实际开工已超过1000万平方米。
安其居,才能乐其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说:“住房保障是一个重大的民生工程,要让城乡老百姓都有房子住。”
“重庆模式”已经引发人们对于解决中国住房问题路径的诸多思考:其将为公租房建设与管理提供什么样的新经验,将为住房制度改革和完善带来什么样的新思路,将为民生改善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探索什么样的新模式?


一项重大的制度创新


——建立市场供给与政府保障并举的“双轨制”住房体系,被视作新一轮房改的关键步骤,也是推动城镇化进程的积极探索
重庆大手笔建设公租房,最根本的一条理由是:建立市场供给与政府保障并举的“双轨制”住房体系。
近些年,“蜗居”、“蚁族”、“房奴”……这些热词的流行,暴露出我国住房体系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解决居民住房问题,究竟是用“一条腿”还是“两条腿”走路?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城镇居民实行福利分房制度,由于“僧多粥少”,人们忍受着筒子楼、大杂院、几代同居一室的窘迫。改革开放后,住房制度开始推行市场化改革,1998年后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商品住房发展迅速,人们又享受着住房面积扩大、条件改善的欣喜。
然而,近些年来部分城市房价过高,而保障性住房这条“腿”又有点短。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保障面不到总人口的5%,加上危旧房、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安置房等,也量小面窄,只能小范围“救急”,尚难大面积“保障”。特别是“夹心层”,既买不起商品房,也享受不到保障性住房,处在住房体系“空白区”。实践证明,住房供应完全由政府保障或完全由市场供给的“单轨制”都难以解决实际需求,用“两条腿”走路是必然的选择。
更有专家指出,从全世界范围看,一个国家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人口大量向城市流动集中,住房问题就成为一个最核心、也最难处理的问题,解决不好将留下难以愈合的“伤疤”,甚至成为社会一个长期的不稳定因素。住房问题事关全局,其“不可承受之重”将可能变成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可承受之重”。
“我们积极探索城市住房供应‘双轨制’,对住房制度进行必要完善。”重庆市市长黄奇帆介绍说,重庆的基本思路是:30%—40%的中等偏下收入群体,由政府提供的公共租赁住房和棚户区、城中村改造的安置房予以保障;60%—70%的中高收入群体由市场提供的商品房解决,并对高端商品房和投机性炒房采取相应的遏制措施,形成“低端有保障、中端有市场、高端有约束”的制度体系,逐步实现住房保障的全覆盖。
在重庆设计的“双轨制”中,公租房建设是最关键的一环。重庆未来若干年将建设4000万平方米公租房。从今年起的3年内每年建设1000万平方米。后几年视社会需求再建1000万平方米或更多面积的公租房。今年2月28日,中国传统农历元宵节,重庆首片公租房正式开工,拉开大规模公租房建设序幕。
业内专家认为,重庆大规模推出公租房,实际上可以视为住房体制进入新一轮深化改革的关键步骤,也是对我国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进程中如何推进城乡统筹的一次积极探索。


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

——以公租房为主体,城市中30%—40%中低收入群体将由保障房保障,逐步实现全覆盖
幸福生活,住有所居是最重要的一条。居无定所,生活就不稳定,也就谈不上尊严,谈不上幸福。
住什么样的房子才算活得幸福而有尊严?曾经,在许多大城市,有这么一个群体,有的本身收入低住房差,还有的或既不能享受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也买不起商品房;或刚步出校门,买房一下掏不出那么多钱;或到城里打工,收入离买商品房还差老大一截……很难想象,这些人能在交通便捷、环境优美、配套齐备的居民社区安居乐业。但是,重庆首创的大规模兴建公租房,让他们看到了希望。
“等这房子建好了,我也要申请。”在重庆首个开工建设的公租房项目“民心佳园”建设工地,正在检查钢筋绑扎情况的施工员黄祥满脸笑意。23岁的黄祥来自重庆涪陵农村,今年刚大学毕业,几个月前,他在较为偏远的李家沱租了一套不到40平方米的小房子,每个月租金得600元,要花掉月收入的1/3多。
“住上公租房将大大改变我的生活。”黄祥算了一笔账:一方面,公租房租金只有市场价的60%,可省下一笔钱;另一方面,随着工龄增加工资会不断上涨。“一减一增中便有了更多积蓄,我会逐步添置电视机、冰箱、空调等‘大件’,把家弄得舒服些。等攒足了钱,我还会买电脑,买房,买车”。
重庆将公租房定义为:在住房市场化大背景下,由政府提供政策支持,限定套型面积和提供优惠租赁价格,由政府或政府委托的机构持有产权,面向在本市就业的无住房人员或住房困难家庭租赁的房屋。根据调查与规划,以公租房为主体,未来重庆城市中30%—40%的中低收入群体将由保障房保障,既涵盖了过去申住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的人群,又新增了“夹心层”的保障范围,逐步实现保障性住房全覆盖。
按照《重庆市公共租赁住房管理暂行办法》,凡年满18周岁,在重庆有稳定工作和收入来源及租金支付能力,单身人士月收入2000元以下、家庭月收入3000元以下的,就可申请公租房。“重庆公租房在准入上率先打破城乡和内外差别,不设户籍限制”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局长张定宇特别介绍。
这部分人主要包括“3+1”群体,“3”是指家庭人均住房面积在13平方米以下的城市中低收入群体、进城务工及外地来渝工作的无住房人员、大中专学校和职校毕业在渝工作的无住房人员;“1”主要指重庆从国内外引进的特殊人才以及劳模等各种先进人物中的住房困难人员。因为这类特殊人才可能在重庆居住3到5年,安排住公租房比较合适。

一个科学的建设规划


——公租房与商品房“混建”,使公租房住户与整个城市和社会有机融合,避免出现“贫民窟”和人为造成社会割裂
大规模建设公租房,有两个难题绕不过去:土地,资金。政府实施多年的土地储备制度和现代化社会融资方式,就如同“两翼”,共同支撑重庆公租房建设顺利向前推进。
先说土地。2002年,重庆就建立了土地整治储备中心,对土地市场进行宏观调控。2003年,又在土地储备中心的基础上成立了“重庆地产集团”,由市政府注资,建立了政府主导型的土地储备供应机制。手中有地,建房有底。这次重庆大规模建设公租房,其中主城就从储备地中拿出3万亩作为划拨地投入。
再说资金。建设3000万平方米公租房,约需成本1500亿元。由于公租房用地以划拨方式供应,减免土地出让金,加上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免征城市建设配套费等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可直接减少一半资金投入,实际投资在700多亿元。
对这700多亿资金,大概200亿元由政府投入,主要有几个来源,一是土地全部划拨,土地成本作为国有资产注入;二是把每年土地出让收益的5%用于公租房建设,每年有10多亿元;三是中央下拨的专项资金和市里每年安排的财政预算资金。另外500多亿则通过社会融资渠道筹集。由于公租房具有源源不断的租金收入,因此对于银行、保险以及社保基金等来说,具有相当强的吸引力。
“在公租房建设上,我们确保做到规划布局均衡、交通出行便利、配套设施齐全、居住环境宜居。”张定宇介绍,在重庆内环与外环之间的上好地段,此前已规划好21个大型聚居区,此次公租房都分布在这21个聚居区中,与商品房“混建”,“这样使公租房住户与整个城市和社会有机融合,避免出现‘贫民窟’和人为造成社会割裂。”
公租房所在地段一般都有轨道交通支撑,周边城市配套设施较为完善。绿化率达35%左右,公建配置的建筑面积达10%。套型建筑面积在30—80平方米之间,其中60平方米以下的占85%,可满足不同类型人群和家庭人数的基本居住需求。
在“民心佳园”工地看到,小区配套有小学、幼儿园、社区管理、商业用房和适量停车位等。2011年将建成的轨道3号线距离小区西侧不到500米,远期规划的轨道4号线就位于小区东侧。四种户型的样板间,从31.14平方米的单间配套,到79.35平方米的三室一厅,每种户型都体现了科学设计:起居厅尽量宽大,最大的达到了17.26平方米;房间尽量考虑采光;每种户型都有阳台。样板间都配备了全套的厨房和卫浴设施。


一套严密的监管机制

——公租房永远姓“公”,实施“封闭运转”,做到规范透明,确保资金平衡,实现良性循环
前不久,重庆市公共租赁房管理局正式挂牌成立,该机构专司住房保障的规划、分配和监管等工作。
按照重庆的设计,公租房的建设主体是市政府和各区县政府,公租房产权由重庆地产集团等国有投资集团或区县政府性投资公司持有,运行、维护、监管等则由政府房屋主管部门和住房保障机构负责。“这些制度设计,确保了公租房永远姓‘公’,动态地让住房困难群体享用。”黄奇帆说。
谁“入”谁“出”,同样是公租房监管难题。重庆创新手段和模式,建立房管、民政、社保、工商、税务等多部门共享的信息平台,形成部门联动,提高审核准确度和效率。同时,及时向社会公开保障性住房房源信息,采用公开摇号方式进行配租,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重庆公租房建设,涵盖了过去的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实现公共租赁住房与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的一体化。此后,重庆将不再单独集中新建廉租房,符合廉租房保障对象的家庭可申请租住公租房,租金按廉租房租金标准支付。公租房承租以5年为一租期,其间随时可退出。租满5年之后,需要续租的需提前3个月重新申请;符合条件的,也可按经济适用房标准购买,转换成有限产权的经济适用房。
“当然,如果你买了公租房,后来又想把房子卖掉,那么只能卖给公租房管理局,回购价格以购房价加利息计算,然后再作为公租房流转使用。”重庆市国土房管局副局长孙力说,这种“封闭运转”,可有效遏制以前经济适用房监管中出现的利益输送。
孙力解释说,购买经济适用房的价格是每平方米3000元,而周边商品房是6000元,5年后转让,周边的商品房可能已升值到每平方米1万元了。那么经济适用房也按每平方米1万元的价格卖出去,5年前购买的人就发了大财。“现在通过明确政府回购与价格,那买房人就发不了大财。”
经测算,重庆将公租房租金价格原则上控制在市场租金价的60%以内。如果一个月收入2000元单身人士租住30平方米公租房,租金300多元;月收入3000元的两口或三口之家租住40平方米公租房,租金400多元,租金占月收入比基本都在15%左右,应该都可承担。
“可以说,公租房不会成为政府的负担。”张定宇说,3000万平方米公租房本身是一笔优质房产,同时每年租金加上少量配套的商业开发,收入将超过30亿,可以平衡融资利息和维护费用。当然,还要合理综合运作,不仅确保资金平衡,还能扩大再生产,最终实现良性循环。

一份长远的发展效益

——推动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生态,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大规模建设公租房,无疑将促进整个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张定宇说,近两年,重庆市年销售商品房3000万平方米,现在及今后三年每年开工建设1000万平方米公租房,肯定将对房地产市场产生影响,但其影响主要在投资与投机性购房方面,“这非常符合中央对房地产市场实施调控的意旨与方向。”
而且,公租房建设还将有力推动形成“低端有保障、中端有市场、高端有约束”的调控体系,低端收入人群的住房由政府提供的大规模公租房予以保障;中端收入人群的住房由市场调节,将房价与“双职工”家庭年收入比稳定在6—7左右;高端住房将征收房产税。
“我们不仅要算当前账,也要算长远账,做到中长期平衡;不仅要算经济账,还要算社会账,做到综合平衡。要看到,当前的投入在未来会产生的巨大效益。”在谈到公租房建设等民生工作时,黄奇帆说。
重庆公租房建设,两个数字很关键,一是未来三年将建设3000万平方米,势必将带动建筑、钢材、水泥等相关行业市场需求,对刺激消费绝对“利好”;更重要的是,将解决50多万户中低收入群体住房困难,无疑将让潜在的“房奴”从房贷重压中解脱出来,拿出原本计划用于买房的那部分积蓄,改善生活,提高当前生活质量,从而有力刺激消费。
一边是土地财政,一边是民生幸福,重庆坚定选择了后者,这体现出一种执政智慧:公租房不仅解决广大中低收入者的居住问题,还能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企业来渝投资,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在采访中,一些从沿海转移到重庆发展的企业都不约而同谈到这样一个看法:从沿海来到重庆,不仅是产业转移的整体趋势使然,重庆良好的生活与投资环境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因为公租房建设以及其他方面的大力度民生投入,正推动重庆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生态,非常有助于新生代大学生和外来打工群体等生活上的安顿和工作上的安心。这对许多企业尤其是那些劳动密集型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长期的“利好”消息。
张洁是云南人,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本有机会到北京、昆明、深圳等地工作,但最终选择留在重庆交通开投集团工作。现在,她越来越觉得当初的选择是明智的:这些年,重庆推动内陆开放高地和“五个重庆”建设,今年又推出公租房建设等“十大民生工程”,不仅这座城市显示出越来越大的可持续发展动力和勃勃生机,而且市民的生活、工作环境也越来越好了。“我们对自己和生活的这座城市的未来充满信心!”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段若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2
32#
 楼主| 发表于 2022-5-19 19:12:58 | 只看该作者
房价未来怎么走?各方这样看

2022-05-19 18:02:30  来源: 环球时报   作者:倪浩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广东省东莞市商品住宅楼群。东莞市住建局近日出台楼市新政,居民家庭符合国家生育政策生育 二孩或三孩的,可以新增购买一套商品住房。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广州某正在建设中的楼盘项目。

  广东省东莞市商品住宅楼群。东莞市住建局近日出台楼市新政,居民家庭符合国家生育政策生育二孩或三孩的,可以新增购买一套商品住房。

  国家统计局18日上午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商品住宅销售价格下降城市个数增加,一二三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总体呈降势、同比继续走低。外媒分析称,疫情干扰下,中国4月份房价连续第八个月下跌。今年以来,包括长沙、杭州等城市大幅放松房地产限购政策,尤其基于三胎生育政策全面放开,采取定向松绑多孩家庭以刺激购房需求等措施。政策对房地产行业将产生多大影响?当地老百姓购房意愿增加了吗?房价还会涨吗?《环球时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47城房价降了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4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城市分别有47个和50个,比上月分别增加9个和5个。其中,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2%,涨幅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由上月持平转为下降0.1%。此外,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下降城市分别有39个和56个,比上月分别增加10个和9个。

  彭博社称,跌幅加大是对陷入困境的中国房地产行业又一打击,该行业受到严格的防疫封控和开发商此起彼伏的流动性危机打击。

  为了促进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中国政府在政策层面表态稳定市场,各地因城施策的鼓励政策频繁推出。据天风证券的监测,2022年至今全国各城房地产放松政策出台已超150余次。值得关注的是,4月2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5月15日,央行、银保监会发布通知称,贷款购买普通自住房的居民家庭,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调整为不低于相应期限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减20个基点。

  购房意愿增强

  为稳定楼市,广东省东莞市在5月14日发布“莞七条”,包括支持改善性住房需求,居民家庭符合国家生育政策生育二孩或三孩的,可以新增购买一套商品住房。相较于年初当地政府希望楼市回稳,此次的政策诉求则更为强烈,政策力度更大。

  就职于东莞某事业单位的刘明华18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他以家庭为单位已拥有两套住房,新的政策意味着如果再生一胎,他还可以再买一套住房。他告诉记者,他在厚街镇、虎门镇分别拥有一套住房,但因为房型以及面积原因,仍有购房改善的需求。不过,围绕着买房有很多不确定性因素让他处于观望中,“我目前每月仍负担着过万的房贷,如果再生一胎就拥有第三套房购买资格,但是政策没有明确是否可以贷款,如果全款买的话,对我来讲还是很难”。

  另外,刘明华告诉记者,因为经济不景气,东莞具有购买力的小企业主已深受影响。“他们的业务这几年不是特别好,企业经营也有困难,所以大家基本上比较保守,更多把资金用于业务上,不敢贸然买房”。

  5月16日,成都市也发布新的楼市政策,其中包括近郊区(市)县已购或新购住房不纳入中心城区购房时家庭名下住房总套数计算,这意味着在郊区买房不占购房者在中心城区购房资格。

  在成都市某研究机构工作的刘峰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他在成都中心城区青羊区的房子户型较小,有改善的需求。父母投靠落户又以家庭名义买了一套郊区的房子,但因房产证迟迟未下发,导致无法分户。根据新政,他已经获得再买一套房的资格。但他也告诉记者,成都近两年房价比较稳定,一些热门区域的房子甚至一直没有停止涨价。“我看上的房子都三四万一平米,南门那一块的楼盘都五六万了。但我的收入没涨,这么高的房价,目前还是比较吃力。所以还得观望,看有没有更好的政策出台,比如进一步下调利率”。

  记者也采访了北京一些潜在购房者以及中介人员,总体来看,因为对政策进一步放松有预期,北京楼市的观望情绪也比较浓厚。但不同区域的表现也分化明显,一些区域位置好、学区好的地段仍然比较抢手。

  下半年或迎转机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总监严跃进18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期各地稳房地产政策出现多年来罕见的放松,充分体现当前稳房地产的政策导向。严跃进表示,这对房地产健康稳定发展会起到非常明显的效果,但因过去对房地产的调控历经多年,尤其叠加疫情影响,陷入低谷的房地产若实现重启,需要一定时间和过程。

  严跃进认为,基于目前的政策,未来房地产仍有进一步放松的空间。比如贷款利率、购买资格的放宽等等。国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熊园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也表示,房地产是稳增长的重要抓手,后续市场进一步松动可期,尤其可关注核心一二线城市的松绑。

  根据严跃进观察,随着各地政策密集出台,楼市出现微妙变化,下半年或迎来转机。“比如,杭州咨询买房的人开始变多,东莞二手房市场4月份销售由跌转升等等。5月份表现为行业的一个转机,6月份各地市场跌幅会进一步收窄,七八月份这一态势会进一步加快。”

  严跃进认为,在宏观经济角度上,房地产业对国民经济有着明显的影响,行业长期低迷会拖累国民经济的一些主要指标,这是需要加以警惕的。在坚持“房住不炒”的前提下,也要认识到房地产在稳定宏观经济、稳定经济基本盘上的作用。要杜绝违规炒房的行为,稳定房地产市场,同时积极支持合理的住房消费。



链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2
33#
 楼主| 发表于 2022-5-20 13:26:44 | 只看该作者
融资端开闸放水,多家民营房企接连发债
张志峰
2022-05-20 12:39:28 来源:观察者网
(文/张志峰 编辑/马媛媛)

5月20日,央行再次宣布“降息”,降幅远超预期:1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最新报3.70%,上次为3.70%;5年期报4.45%,上次为4.60%。
这意味着,按照日前央行公布的房贷利率政策,全国首套房贷款利率最低值将再次下降15个基点,为4.25%。
而就在央行出手下调房贷利率的同时,一系列支持民营企业债券融资的积极政策信号随之释放,停滞多时的民营房企境内发债的融资渠道正在重新打开,为行业带来一波新鲜血液。
近日,包括碧桂园、龙湖、美的置业、旭辉、新城在内的多家民营房企陆续宣告启动新一轮债券发行计划。
示范房企接连发债
5月19日,继碧桂园、龙湖、美的置业3家民营房企境内融资率先破冰之后,新城与旭辉两家也同时传出发债消息,“示范发债房企”名单再扩容。
有媒体报道称,旭辉集团将于下周发行融资产品,涉及公司债及供应链ABS,覆盖CDS及CRMW信用保护工具,最终将依据审批流程决定先后发行顺序。
同日,新城控股也传出消息称,拟于近期在银行间市场发行一支中期票据,创设机构将同时发行信用风险缓释凭证(CRMW)为该期中票提供信用保护。本期中票计划发行不超过10亿元,期限或为2+1年。
而就在几天前,5月16日,有市场消息称,碧桂园、龙湖、美的置业3家民营房企被监管机构选为示范民营房企,将在本周陆续发行人民币债券。为吸引投资人,创设机构将同时发行信用保护工具,以帮助民营地产商逐步恢复公开市场的融资功能。
当晚,龙湖、美的置业、碧桂园相继发布公告,3家民营房企即将在上交所发行一期公司债,合计发债规模为20亿元。
其中,碧桂园作为常年占据全行业规模排行第一的民营房企,将发行不超过5亿元人民币1+1+1年期无担保公司债券,主体评级AAA,起息日为5月24日,兑付日为2025年5月24日。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将用于置换发行人对“19碧地01”债券回售垫付的自有资金。
另一头部民营房企龙湖也表示,将于5月18日及19日在国内公开发行2022年公司债券(第二期),规模同样不超过5亿元人民币,为6年期,第三年末发行人有权调整票面利率及投资者有权回售债券,票面利率询价区间为3%-4%。
相比之下,销售规模最小的美的置业反而发债规模最大,债权总额将达到10亿元,期限为4年,债券简称“22美置01”,券票面利率询价区间为4.10%-4.90%,发行时间为5月23日和24日。
据了解,为吸引投资者、减少投资者后续认购相关债券的顾虑,此次被选为示范发债的房企都将采用“债券发行+信用保护工具”的模式,这一模式过去在房企发债时基本没有使用过。
民营房企迎来迟到的融资春天
要知道,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房地产行业进入深度调整阶段,虽然2022年以来政策不断维稳房地产,但行业债券融资改善仅限于国有房企,民营房企的债券融资并不多。
行业普遍认为,随着暴雷房企不断增加,未出险房企目前也普遍为流动性发愁,参与公开土地市场招拍挂的积极性几乎为零。如今,几家具有代表性的优质民营房企在监管推动试水发债,对于民营房企债券融资来说具有很强的破冰和示范意义,将为其它房企和市场注入信心。
既然是“示范”,目的必然是为了在更多民营房企发债中进行推广。
因此,有不少声音认为,预计将有更多民营房企效仿类似增信措施进行发债融资。
受此消息及连日来从中央到地方救市政策影响,低迷许久的地产股也随之出现波动。5月19日,A股房地产开发板块大涨2.65%,南国置业、海泰发展、福星股份、中洲控股、京投发展、中迪投资等多支股票涨停。
不过,亦有房企人士向观察者网表示,此次融资破冰短期内仅覆盖少数本身财务数据较为优质的房企,行业内绝大多数民营房企所面临的流动性问题仍需谨慎对待,还远远未到整体融资回暖的时候。
上述人士分析称,三家示范房企中,碧桂园规模第一,龙湖整体质量最为稳健,美的则为中小民营房企中的典型代表,且背后的美的控股实力雄厚;后来扩容的旭辉与新城,也素有行业“三好生”的称号。由此可见,这张融资债券的发行并不容易。
此外,随着暴雷房企不断增多,市场对民营房企的信任危机中日渐加深,多数民营房企想要依靠自身信用在公开市场上发行债券必然难以获得投资者接纳。即便加入了新的信用保护工具,恐怕短期内依然难以具有足够的吸引力。
因此他认为,房企想要重新活跃在债券市场,必然离不开楼市整体的复苏。绝大多数民营房企能否顺利走出困境,关键还要看此轮救市政策刺激下,购房者信心能否如期恢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2
34#
 楼主| 发表于 2022-5-20 17:37:01 | 只看该作者
中国多城宣布首套房首付降至两成
2022-05-20 15:13
标准
5月以来,中国楼市调控放松的节奏明显加快,多地接连密集出台楼市调控政策。其中,为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对首套房首付比例的调整成为放松政策的重点之一。

严跃进指出:“观察2014至2015年全国各地的政策,也基本上是因为首付比例降低才破解了去库存的难题,所以当前首付降低的做法是符合预期的。”尤其是在2021年房贷集中度政策下,两成首付的做法非常少。而且从房地产贷款政策看,两成首付明显是一个宽松的政策,信号意义非常强。

据中新财经报道,梳理发现,仅在最近两天,便有多个城市“官宣”首套房首付比例最低降至20%。比如,阜阳市房屋管理局网站18日消息,阜阳市出台《关于应对疫情影响促进房地产市场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的措施》,其中明确首套房首付比例最低降至20%。

除此之外,宁夏银川、山东泰安和江苏宿迁都发布了类似政策。

尤其是在4月底,中央政治局会议定调楼市,提出“支持各地从当地实际出发完善房地产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优化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后,各地楼市政策进入密集优化期。

“两成首付”的出现,最早可追溯到2月,菏泽、重庆、赣州、佛山和南通等城市率先进行了商业银行贷款首付的下调。

早先时候,首付比例的下调多发生在三四线城市。而随着楼市放松力度的加大,越来越多的更高能级城市也进入到“两成首付”队伍中来。

彼时,各地的楼市放送政策主要局限于房贷利率调整等政策,在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看来,对于住房交易数据的刺激其实是不到位的。而从实际过程看,降低首付是最好的措施。

业内普遍认为,预计各地将继续加大信贷支持力度,降首付、降房贷利率,同时适度优化调整限购、限售、限价等政策,促进住房销售回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2
35#
 楼主| 发表于 2022-5-21 15:48:22 | 只看该作者
碧桂园获中国证监会许可发债五亿人民币
2022-05-21 12:44

中国房地产巨头碧桂园昨天完成了今年第一期公司债券发行过程圆满落地,本期发债吸引了包括国有大行、股份行和证券公司等多家机构踊跃参与投标,最终票面利率为4.5%。
根据澎湃新闻报道,此前公告显示,碧桂园地产已于去年2月10日获中国证监会许可注册向专业机构投资者分期公开发行总面值不超过人民币139亿元(下同,约28.6亿新元)的公司债。是次债券总规模为5亿元,债券期限为三年期,附第一年末及第2年末发行人调整票面利率选择权和投资者回售选择权;剩余部分自注册发行之日起24个月内发行完毕。中信建投证券为主承销商、簿记管理人和债券受托管理人。债券起息日为今年5月24日,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将用于置换发行人对“19碧地 01”债券回售垫付的自有资金。
分析人士认为,此次监管支持民营房企成功发债,对稳定房企融资、提振市场信心有重要示范作用。碧桂园获得首批民营房企“入场券”,被选为示范房企,可通过“债券发行+信用保护”的方案进行融资,背后是其信用状况良好、债务结构健康、现金流稳健,也因此才能起到真正的示范作用。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调控政策趋紧,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此外,国内受疫情波动影响,经济发展较疲软,加之外部环境日趋复杂严峻,充满不确定性,市场信心较为脆弱。克而瑞地产研究显示,百强房企今年1至4月累计业绩规模同比降低50.2%,市场整体表现低迷。
在此背景下,近期中央政治局会议多次涉及房地产相关内容,为地产政策的宽松进行定调,强调有效管控重点风险,支持各地从当地实际出发完善房地产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优化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等。
据了解,信用保护工具是此次发行的一大亮点,它是一种用于转让信用风险的金融衍生品,约定了信用保护买卖双方的权力与义务。在信用保护工具所约定的一定期限内,信用保护买方按照约定的标准和方式向信用保护卖方支付信用保护费用,当发生约定的信用事件,如债务人发生违约、破产等,信用保护的卖方按约定向买方承担债务的部分或全部偿付责任。信用保护合约作为拓展民企融资难问题的创新性举措,可帮助投资者降低违约风险冲击、抵御估值波动风险。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与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为本期债券共同创设信用保护合约。
据证监会本月11日消息,交易所债券市场推出民营企业债券融资专项支持计划,以稳定和促进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民营企业债券融资专项支持计划由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运用自有资金负责实施,通过与债券承销机构合作创设信用保护工具等方式,增信支持有市场、有前景、有技术竞争力并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战略方向的民营企业债券融资。随后,市场消息称,碧桂园、龙湖、美的置业三家民营房企被选为“示范房企”,将在本周内陆续发行人民币债券,同时还将发行信用保护工具,以帮助民营地产商逐步恢复公开市场的融资功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2
36#
 楼主| 发表于 2022-5-21 16:37:23 | 只看该作者
易宪容:中国房市调控为何失灵?
来源:联合早报 作者: 易宪容  
2022-05-21 05:00

当前中国住房市场形势,要以传统政策及观念启动并非易事,形势的严重性可能比预估要大。

中国经济20年来以房地产为依赖和动力,只要房市增长稳定,中国经济稳增长就吃了定心丸。所以,无论是经济过热还是收缩,房地产都会成为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工具。尽管近些年,中国政府希望摆脱对房地产的过度依赖,要求地方经济逐渐不再依赖房地产,但去年下半年以来,随着不少地方的房市全面收缩,政府又重启这个宏观调控工具。

不少地方政府开始出台各种救市政策,比如从公积金贷款、落户、补贴等方面,转向力度更大的降低住房按揭贷款首付、放松“四限”(限购、限贷、限价、限售)等,松绑城市级别也从三四线不断提高至一线和二线。当前有约15城下调了商业银行住房按揭贷款的首付比,30多个城市放松“四限”(2020年一季度疫情初次暴发时,也仅四个城市松绑限购限售),甚至有不少城市出台限制房价下跌的限跌令。

可以说,中国政府正以无所不用其极的行政调控手段来启动房地产市场。有人统计,今年以来,全国地方政府出台的松绑和救市政策近200次之多,加上央行指示下商业银行普遍下调按揭贷款利率,财政部房地产税试点范围不增加,以及最近央行再次出台融资支持政策及住建部刺激房地产需求的政策等。这些救市政策可说前所未有,与2018年及2015年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是几个月过去,房地产市场形势却更严峻了。

房地产市场全面逆转

从中国国家统计局刚公布的1月至4月数据来看,无论从房地产开发投资、住宅开工和住宅峻工、住宅销售情况、住房资金来源的图势还是从房地产景气指数图势来看,都出现了曲线全面向右倾斜,特别是房地产景气指数出现直线式下跌,由去年12月份的100.27下跌到今年4月份的95.89。这意味着中国房地产从年初开始已经全面逆转,而且这种逆转随着4月份以来的冠病疫情全国蔓延,进一步强化。

尽管疫情受感染人数自高点已回落近一个月,但全中国30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仍有40个左右处于不同程度的封控状态。本轮防控强度处于高位已近两个月,持续时间长于过往的一个月左右。这也意味着第二季度的房地产市场形势一点都不容乐观。这些调控政策实际效果十分有限或失灵。

为何说今年以来调控政策基本失灵?刚公布的统计数据是最好的说明。比如,1月至4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3万9154亿元(人民币,下同,约8061亿新元),同比下降2.7%;其中住宅投资2万9527亿元,下降2.1%。房屋新开工面积3亿9739万平方米,下降26.3%。住宅新开工面积2亿8877万平方米,下降28.4%。房屋竣工面积2亿零30万平方米,下降11.9%。住宅竣工面积1亿4662万平方米,下降11.4%。商品房销售面积3亿976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0.9%;住宅销售面积下降25.4%。商品房销售额3万7789亿元,下降29.5%;住宅销售额下降32.2%。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4万8522亿元,同比下降23.6%。其中,国内贷款6837亿元,下降24.4%;定金及预收款1万5357亿元,下降37.0%;个人按揭贷款8037亿元,下降25.1%。

开发商严重债务危机

这些数据主要呈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房地产投资开发、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及竣工面积都是负增长。中国住房销售模式是以住房预期制为主导,也就是说,居民购买住房先预交款,房地产开发商后建房交购买者。

本来,去年房地产销售还处于创历史纪录,今年的开发投资应处于较好水平。但由于去年开始的房地产商开发模式调整,使得不少开发商出现严重债务危机。开发商把收取的住房预售款挪作他用,没有资金建造已经预售的住房或无法交房了。现在,这种情况在许多城市十分普遍,对购买住房者的打击及影响非常大,是影响居民购房意愿的重要原因。

二是全国住房销售出现严重负增长。住房销售面积的负增长为25%,住房销售金额负增长为32%。两者差距7个百分点,意味着房地产市场价格出现全国性普遍下跌。特别是占绝对主体性的三四线城市,房价普遍下跌的幅度会非常大。在此情况下,中国这个以投资为主导的房地产市场,市场预期立即会出现快速逆转,投资者一定会预期进入住房市场面临巨大风险。如果这种情况出现恶性循环,风险会更大。一旦房价出现普遍下跌,任何行政补贴政策所获得的收益、住房按揭贷款利率下降、成本降低的收益等,都无法弥补房价快速大幅下跌所面临的损失。这时,购房者一定不会轻易进入房市,直到市场预期完全逆转。

三是居民的住房按揭贷款负增长25%。也就是说,居民购房融资出现大幅度减杠杆,这是2007年有统计记录以来前所未有的。也就是说,当房市出现全国价格下跌,市场预期出现全面逆转时,居民对房市投资信心开始全面下降,没有意愿再进入市场,“购买住房一定赚钱”的神话有可能正在破灭。近期房地产应用服务商克而瑞调研显示,购房计划暂缓一年以上的人群占比,从春节时的22%激增至66%。即使是2020年初疫情刚暴发时,该比率也仅为21%。此外,冠病疫情管控常态化,也意味着短期扰动长期化。疫情三年,居民收入持续三年受损,同样会压制购房意愿。

近年不少城市出现人口负增长,一些行业突然收缩,居民就业机会减少,三四线城市住房普遍过剩,全球主要国家货币政策收紧及地缘政治风险上升等因素,都会影响居民购房意愿。所以,当前中国住房市场形势,要以传统政策及观念启动并非易事,形势的严重性可能比预估要大。

作者是中国青岛大学教授及金融财富管理学院院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2
37#
 楼主| 发表于 2022-5-21 18:59:13 | 只看该作者
肯尼思·罗戈夫:中国的住房困局
来源:联合早报 作者: 肯尼思·罗戈夫  
2021-10-26 05:00

中国数十年来过度依赖房地产行业实现增长(尤其是在经济普遍低迷时期),最大的挑战可能尚未到来。

身背3000亿美元债务的中国房地产巨头恒大即将破产的消息,使全球投资者坐立不安,而分析师关注的主要是中国政府能否成功将这个问题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使之不至于扩大成为一场波及更广泛领域的西方式金融危机。
考虑到坐拥超过3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中国政府财力雄厚,且有能力在无须等待漫长法庭程序的情况下,强行制定重组条款,大多数人都不会对此表示质疑。但是,如果只关注短期的金融稳定,就会忽略了中国所面临的更大挑战,即如何重新平衡一个长期依赖其庞大房地产投资领域,来提供就业和增长的经济。
房地产和相关服务在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中所占份额极大(达到惊人的25%,在调整净出口所占比重后仅略微降低),甚至高于西班牙加上爱尔兰的经济在2008年以前高峰期时,房地产行业所占的份额。由于房地产对其他行业的连锁反应,中国房地产业的显著放缓,可能会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轻易地将GDP的累计增长拉低5%到10%。
此外,在一个资本管制限制了海外投资能力的经济体中,房地产是中国民众至今为止最重要的储蓄工具。房价的大幅下跌不仅会引发广泛的不满情绪,还可能导致其他商品和服务消费的大幅回落。
考虑到中国14亿人口的住房需求,中国的房地产机器难道不能继续全速运转吗?也许能吧。但几十年来,中国一直在快速建造房屋和公寓楼,不仅是在一线城市,也包括不太受欢迎的三四线城市,那里的房价要低得多,空置率也很高。
因此,以人均平方米计算,中国的总住房供应量,已达到了德国和法国等更富裕经济体的水平。虽然中国的平均住房质量较低且有升级的潜力,但目前大规模的房地产生产水平,肯定是不可持续的。鉴于中国城市的住房空置率目前为21%,当局完全明白将生产资源转移到其他领域的必要性。
但是,想要缓慢且受控地缩减中国的房地产泡沫并不容易。由于银行业向住宅项目提供了大量贷款(仅恒大就曾向近300家银行和金融企业借钱),房价的急剧下跌可能会产生痛苦的后果,并对其他行业造成灾难性影响。原则上,银行可以在大量首付(通常达到房屋购价的30%或以上)的保障下安渡难关,但考虑到中国在21世纪史诗般的房价上涨,一旦出现崩盘,这30%的首付可能远远不够。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房价下跌了36%,在一些地区的跌幅更不止于此。
此外,降低民众住房负担也是习近平政府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人们可以预计,政策制定者对房价的支持是有限度的。
许多人认为,恒大危机是中国政府全面打压精英阶层的其中一个手段,其中包括打击互联网巨头,使富裕阶层父母更难让子女接受私人补习,并坚持要求企业对所在社区作出更多回馈。根据这一思路,如果政策制定者发现控制房地产企业负债(尤其是恒大)的努力,被证明会过度影响到稳定,他们总是可以重新调整。但政府也很清楚,这有可能使房地产和建筑业繁荣的最终逆转变得更加痛苦。
房地产行业的放缓,甚至是与房地产相关的金融危机,往往不会自行发生,而是在经济放缓的背景下出现。中国经济昂首挺胸地从疫情中走了出来,有一段时间甚至成为全世界羡慕的对象,这在某种程度上得归功于中国政府的冠病清零战略。但未来看起来就不那么美好了。除了有人口老龄化和生产力增长放缓的不利因素外,事实证明德尔塔变异毒株是个更难缠的对手。
除此之外,几乎每天都有新的政府法令出台,这使得私营部门很难提前规划。即使没有其他问题,由此产生的政策不确定性也会抑制增长。正如我和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的杨元辰,在2020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所指出的,在这样的环境下,房地产市场的放缓会显著放大任何经济衰退。
经过近40年的非凡经济扩张,人们不应低估中国当局排除万难保持增长的能力。然而,尽管中国在道路、桥梁和房屋建设方面的成就令人瞩目,其房地产建设热潮即将结束,也没有理由认为它能平稳着陆。
中国金融监管机构或许仍能成功地让更广泛的市场,免受恒大危机的影响,并让所有人相信这只是一个反常的案例。但鉴于中国数十年来过度依赖房地产行业实现增长(尤其是在经济普遍低迷时期),最大的挑战可能尚未到来。

作者Kenneth Rogoff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首席经济学家,哈佛大学经济及公共政策学教授
英文原题:China's Housing Conundrum
版权所有:Project Syndicate, 20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2
38#
 楼主| 发表于 2022-5-21 19:03:09 | 只看该作者
郑永年:房地产与中国社会命运
来源:联合早报 作者: 郑永年  
2017-04-04 03:30

在今天的中国,把房地产与中国社会的命运联系起来,可能很多人已经不会感觉到过于夸张了。也就是说,房地产决定了中国社会的命运,是进步还是退步,稳定还是不稳定,是改革还是革命,是幸福还是悲惨。

实际上,很多年来,房地产的变化是最能牵动中国社会的神经,而今天这种情况变得更为严峻了。在政府调控接连失效之后,人们已经对房地产失去了信心,自私的人们都在疯狂,希望在泡沫破灭之前进行最后的一搏。

前英格兰银行行长牟维·肯(Mervyn King)最近出版了一本题为《炼金术的终结:货币、金融和全球经济的未来》(The End of Alchemy: Money, Banking and the Future of the Global Economy)的书。在总结了2008年开始的经济危机后,作者说,他从危机中学习到了两点。第一,泡沫持续的程度远较我们预估的要长。以前的危机是这样,这次(2008年的金融危机)也一样,都持续了数十年的时间才最后破灭。第二,泡沫破灭的速度也远较我们预估的要快。

作者把金融经济称之为“炼金术”,终究会破灭。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今天中国的房地产就面临着这种情形,人们都知道泡沫总有一天会破灭,只不过不清楚哪一天;而在破灭之前,人们不仅还会继续处于“集体无意识”的状态,并且对此推波助澜。

实际上也如此。近年来,中央高层多次强调:“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但现实刚好相反,房子被用来炒,而不是用来住的。这个趋势越来越严峻,在住房大量空置的同时,房价继续快速上涨。去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讨论中国经济的几个不平衡,其中一个就是房地产和实体经济之间的失衡。房地产经济对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是显然的,不需要多说。

炒一套房的价值相当于一个不小的实体经济公司数十年的努力。“上市公司买房救公司”、“两个有房产的人结婚相当于两个上市公司的合并”、“为了买房,一个老太太结婚数次”等等新闻报道,一直充斥着新闻媒体。

确切地说,住房在中国已经远远超出其“居住”的自然属性,而涉及到个人、家庭、集体、道德伦理等等方面。历史地看,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的住房,能够像中国那样牵动着社会方方面面的变化。
中国房地产领域发展到今天的局面,是几个方面全面失效的结果。

其一、经济学的失效。经济学家从简单的供需出发,把重点放在土地供应和人口自由流动。如果住房有充足的供应,那么就不会出现现在这样的情况。不过,很显然,房地产并非供需市场决定的。一线城市供应不足,而二三线城市住房大量过剩。经济学也假定,如果户口制度改革容许人口自由流动,那么情况就可以改变。不过,即使在没有自由流动的情况下,政府怎么做也无法控制人们涌向一线城市。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的人口,已经超过2000多万了,还没有停止的迹象。

其二、政府经济政策的失效。多年来,政府千方百计采取各种限购政策,但效果不仅不佳,反而恶化局势。限购只是暂时现象,一旦放松,泡沫变得更大,不仅没有消耗掉泡沫,反而使得泡沫扩展得更快。

其三、市场的失效。因为中国本来就不存在一般意义上的市场(或者说概念中的市场根本不存在),市场的失效非常容易理解。因此,不管一线城市的房价多么离谱,人们还是拼命离开二三线城市,拥挤到一线城市。这里,价格因素不起任何作用,大城市的房价越高,人们越疯狂;而二三线城市的低价住房则吸引不了人们的兴趣。

其四、社会压力的失败。中国社会一直对房地产的现状感到不满,也用各种途径表达着不满,但社会的压力显然没有反映到政府的政策上面,或者市场波动上面。一个现实的矛盾是,尽管人们普遍感到不满,但人人都想成为房地产的“利益相关者”,从中得到一份利益。对没有住房的人来说,不满是真正的;但对很多已经有住房的人来说,不满针对的只是利益分配不公,或者希望再多得一些利益。

避免房地产泡沫破灭需要大变化

如果要避免房地产的破灭,就必须有伤筋动骨的变化。一旦房地产泡沫破灭,那么伤筋动骨的不仅仅是房地产市场本身了,而很可能是整个中国社会。一些观察家已经指出,越来越高的房价已经使得一些社会群体,尤其是年轻人群体对政府的执政能力失去信心。人人需要住房,当人们看不到希望的时候,这种情绪的产生是很自然的事情。

中国房地产今天所面临的困境,并不是房地产本身的问题,而是城市体制问题,是城市化模式问题。本栏多次论述中国城市化模式的弊端,这里不再重复。但有一点必须强调,那就是,房地产病只是中国城市化模式的一个反映而已。

由于中国政治和行政体制的特殊性(例如城市所具有的行政级别),优质资源高度集中在几个大城市,尤其是一线城市。在优质资源高度集中的情况下,所有意在促进社会进步的改革显得“违反”人性,从而变得无效,甚至失败。

这种例子比比皆是。例如,因为一线城市太大了,人太多了,需要减少人口,因此很多城市都在出台驱赶没有城市居住权的人(往往是农民工和穷人)的政策,但问题在于穷人最需要交通便利、能够找得到工作的城市。例如,城市的医院太拥挤了,但问题在于只有在城市才能找到好医院、好医生,老百姓为了一条命而到城市找医院和医生是人性所趋。例如,城市里的学区房尽管已经太贵了,但房价还是拼命往上涨,这只是因为城市的学校太好了,人们只有把自己的小孩送入这些学校,才会有一个更好的未来。

更为重要的是,大城市所具有的优质资源,使得城市聚集的既得利益者的规模越来越大,势力也越来越强,这更使得改革变得越来越困难。例如,讨论多年的房地产税迟迟不能成为现实,只是反映了既得利益者的阻力是多么有效这样一个现实。更多的既得利益者需要更多的优质资源,也能得到他们所需要的资源,因为既得利益者是中国社会最有权势的群体。

事实上也如此。这些年来,国家的优质资源源源不断地流向大城市,而很多二三线城市则得不到应当有的资源,更不用说是乡镇了。大城市越来越富,中小城市越来越穷,城市间的差异,便是利益在不同社会阶层的差异的反映。

如果这个逻辑不改变,那么结果必然是整个国家的发展会变成几个大城市的发展,即围绕着北、上、广、深几个大城市。实际上,这也正是有关部门、专家学者所设计的发展模式,即大城市群模式。如前面所说,大城市尽管已经过大,仍然继续在扩张。城市的扩张已经变得不可控制,而扩张的最后结果便会是“大爆炸”。

今天,中国已经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小城市包围大城市的局面,并且越往城市中心越富裕,越往城市边缘越贫穷。随着经济的下行,人们的工资(尤其是高校毕业生)不见增长,但房价越来越贵。即使有一天,这些人会因为城市高昂的成本,而被迫移向二三线城市,甚至更小的城市转移,但因为二三线城市优质资源的缺乏、就业的不足等因素,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便会成为“革命”的后备军。

毕竟,在今天的中国社会,人们已经实现了接受高等教育的基本权利,也产生了权利的概念;一旦在现实中,这些群体实现不了自己基本的权利,他们便会转向政治。这个趋势在香港、台湾已经表现得非常清楚,也发生在世界上其他很多地方,无论是发达的西方,还是仍然处于发展过程中的非西方国家。

房地产和实体经济之间的严重失衡

中央政府已经注意到了房地产和实体经济之间的严重失衡,现在在努力改变这个失衡。但正如本文所分析的那样,房地产问题并非房地产本身所引起,而是中国的城市化模式所致。因此,通过管控房地产(例如限购)已经不足以实现房地产和实体经济的平衡,更不足以促成社会均衡的进步。现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仍然是房地产本身,而没有把房地产置于城市化模式中来考量,因此所出台的举措远远不够。要改变房地产的严峻形势,必须做一些大的改革举措。有几个改革举措可以考量。

第一,实现“新三线计划”,把优质资源分散到二三线城市。大城市集中了过多的优质资源,不仅已经造成了巨大的浪费,而且使得改革不可能。政府先行,要把一些政府机构搬到二三线城市。这方面,中国可以利用“官本位”的传统,政府机构走到那里,优质资源就会跟随到那里。

一些大型国有企业也可以搬离大城市,走向二三线城市。优质的学校、医院和社会服务机构可以在二三线城市设置分支机构,总部留在城市以减少阻力,但总部定期派优质专业人才去二三线城市工作,就如同政府内部的干部交流制度那样。

第二,实现“居者有其屋”的政策。二三线的很多城市面临着严峻的房地产泡沫,而越来越多的大城市年轻人没有居所。为什么不可以实现“居者有其屋”呢?在优质资源逐渐流向二三线城市的同时,通过“居者有其屋”政策鼓励和吸引年轻人到那里进行就业、创业。这样,既可以避免大量的人才留在大城市所造成的浪费,也可以促进二三线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二三线城市社会政策的改进。随着优质资源分散到二三线城市,那里的社会政策也可以跟进。例如,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可以在二三线城市建设更多的医院、养老院等。各类学校、体育设施、文化娱乐设施等也可以跟进建设。

第四,加快小城镇建设和农村的现代化。要考虑到,即使中国的城市化达到了发达国家的水平,即70%的水平,也仍然会有5亿多人口生活在农村。要避免这个庞大的群体“包围”城市,对城市构成不可承受的压力,那么就不可以忽视农村建设。

而且,因为教育的扩张和农民工这个特殊阶层的形成,今天的农民已经不再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传统农民,而是具有和城市居民同样权利观念的新农民。如果忽视了这个群体的权利观,那么将会是巨大的政治错误。因此,小城镇建设和农村的现代化成为必须,这个过程既可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可以为政治和社会的稳定打下基础。

作者是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



链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测试| 主人公论坛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京ICP备14052571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