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公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9084|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抗疫=备战大演习 散沙合作互助重组阶级队伍 鸟笼计划保供

[复制链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4-11 12:48: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链接



上海靠什么活着——上海“团长”
来源:第一财经杂志 2022-04-11 11:08:09

长时间静态管理下,原有的商业供应链条处于停滞,这座超大城市内部的民间互助性质的社区团购业态,正重新组织起一条城市食品供给链条。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社区团购菜品卸货现场。图片来源:第一财经杂志
奥密克戎疫情从3月初开始在上海迅速蔓延,导致全市各区的封控政策一步步趋紧,直到4月初,政府宣布开启“全域静态管理”后,至今未发布关于解封的明确消息。被要求“足不出户”的市民,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还能正常买菜?
4月7日,在上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副市长、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生活物资保障专班负责人陈通表示,目前上海市米面粮油肉的储存储备比较充足,同时他也提到因为疫情防控,在商超、菜场还无法正常营业的背景下,电商平台末端配送能力也明显下降,导致“最后一公里”“最后一百米”矛盾突出。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社区团购”成了目前上海市民用来对抗买菜焦虑的一个重要民间渠道。小区居民过去组建的微信群一下子热闹起来,有关各种“资源”——要么是菜,要么是能把菜送到小区的货车——的消息被邻居们积极转发进群。那些确实能携带有效资源、帮大家订到菜的人,在群里自然地做起了“团长”。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微信群里流传着“上海靠什么活着——团长”的图
就这样,上海这个拥有2500万人口、超过2万个居民社区的超大型城市,一面陷入前未所见的长时间静态管理,原有的商业供应链条处于停滞状态,城市内部又激发出异常活跃的民间互助性质的社区团购业态,重新组织起一条城市食品供给的有效链条。
一次不成功的团购
4月6日——上海针对全市所有社区实施封闭管理政策已经近持续一周。家住徐汇区的张可在微信上收到两个朋友的求助消息:现在还能怎么买到菜?
因为收到过几次政府下发的“大礼包”,张可倒是暂时不缺食物。但他意识到,此时在上海有些人没有稳定的食物来源,面临“断粮断菜”的风险。
自3月中下旬,上海各城区先后开始执行“48小时全员核酸”的社区封控政策,压茬居家隔家的起始时间不同,很多人足不出户的时间甚至长达数周。买菜难是市民普遍面临的困境。
住在徐汇区的元吉在4月1日浦西封控之前,储备了一周的食物。居家隔离后,他获得过两次补给,都是在4月1日当天:一次是下楼做核酸检测时,志愿者发给他的一盒鸡蛋和一包青菜;另一次他在盒马成功下单了鲜奶和咖啡——当时他还乐观估计,自己囤的食物应该够吃一周,而且当时盒马App上显示附近门店的货物种类充足,他觉得过几天再下单也不迟。
但是次日那家盒马就不再支持散单配送。元吉预感不妙,随后也加入到每天早上五点起床、蹲守另外几家生鲜前置仓——每日优鲜、叮咚买菜、美团买菜分别在六点和八点半开始的抢菜大战。但他试了一周,从未成功过。
4月6日,元吉在豆瓣偶然看到张可的朋友发布的一条“广播”,提及能为“濒临断粮”的人供应一些物资和蔬菜。这条“广播”发布仅两个小时,张可就组织起一个70多人的微信救助群,元吉也在其中。张可告知群友,他认识一个食品供应商朋友胡昊,能提供一批速冻馄饨,还有持“防疫保障临时通行证”的车辆,但因为运力有限,必须成功组织起50人以上的团购才能配送。这并不是一次很容易就能完成的团购任务。救助群成立后的24小时,没有一个人“成团”。
一部分人卡在小区规模太小,有些人甚至是被隔离在写字楼里,很难凑够50单。元吉所在小区的居民倒是刚成立了团购群并成功买到了肉和菜,凑够50人应该还是有机会的,但他也没参加这次馄饨团购,原因是居委会的工作人员皆已联系不上,物业现在每天只能抽出三四个人,在中午11点、下午3点帮忙从小区门口往居民家里送两次菜,而速冻馄饨这种冷冻食品在时间上真的等不起。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元吉联系居委会无果,他的求助电话记录
事后张可告诉《第一财经》YiMagazine,找他联系报名的人远不止这些,但考虑到资源有限,他只能根据困难程度筛选了出一部分人入群。总结这次并不成功的团购,他觉得自己最初确实没有意识到它的难度。
生鲜前置仓的“抗疫保供套餐”
面对上海的疫情封控,每家前置仓平台遇到的麻烦各有不同,有的是上游涉及跨市的供货通路受阻导致货物短缺,有的是货不缺但骑手被隔离导致运力下降。货品和运力,无论哪一头短缺,对这些前置仓来说,迅速转型至社区团购倒是一种有效的弥补方式。
盒马在上海拥有盒马鲜生、盒马mini、盒马奥莱以及盒马X会员店共计74家门。截至4月10日,其中坚持开业的还有约40家,其中27家门店开展了社区团购。而盒马当初为入局社区团购发展的500个自提点——“盒马邻里”则受到影响,目前只有位于宝山、闵行的200多个社区点位还在保持运营。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盒马配送员在夜间配送生鲜套餐
保供套餐团购,目前已成为尚在营业的盒马门店的主要运营模式。盒马3月20日在4家门店测试团购业务,挑选部分蔬菜、水果和肉禽蛋打包成组合套餐,定时定点配送至小区的自提点。该业务在4月1日扩大至12家门店并被命名为民生保障特别服务——“盒区团购”。一周以后,上海23家正常营业的盒马鲜生门店、4家盒马X会员店都开启了团购服务,覆盖周边小区5300多个,承诺次日达,社区居委会或机构也可选择上门自提。与此同时,盒马App上的单品即使显示有货也会提示因运力不足而无法下单。
只处理套餐团购确实极大节省了门店的人力,盒马的上游供应商负责套餐打包,此后只有少量的套餐会涉及门店员工往其中增加牛奶和肉类。一份5.5公斤的“普通蔬菜保供应套餐盒”售价为59元,不算贵但是每天依旧难抢。
“套餐只能提供那些耐储存的保供商品,例如水果只能选苹果、梨、橙子。草莓、荔枝、杨梅那些供应全部得停掉了。但改为打包供应套餐的难度并不大,只需要在分拣流水线上的最后再加一道组合打包的工序。”盒马的供应商上海盒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春雷告诉《第一财经》YiMagazine,盒米在上海浦东新区航头镇的加工分拣车间,自3月20日起,约200名分拣员开启了封闭式运营,下班后直接睡在公司里,确保分拣工作如期进行。除了每天向盒马提供5万份打包套餐,盒米还供应政府的保供集采订单。4月8日,盒米为浦东约11个镇提供的生活保障物资近5万单。同时,盒米利用一些未纳入保供套餐的生鲜商品,自己也承接一些社区团购的订单,目前上海有100多个社区的团长从盒米这里拿货。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上海盒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分拣流水线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上海盒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打包成份的水果套餐
3月28日之后,每日优鲜针对浦东的几个社区开始试点抗疫套餐,包括蔬菜套餐、粮油套餐、水饺套餐等,每份的分量是按三口之家3天的食材供应来设计的,也承诺次日送达。此后,团购覆盖的社区范围逐步扩大,客户主要是社区居委会和企业,他们都是通过上海商务委员会提供的电话来下单。货物的配送也不再涉及前置仓,而是按套餐预订数量由上海大仓统一配送到社区的自提点,再由各社区的志愿者派发到户。
每日优鲜上海大区的运营经理衣瑞琳告诉《第一财经》YiMagazine,改为标准化的抗疫保供套餐后,每种套餐包括哪些果蔬,取决于当下能从上游供应链拿到什么样的食材。随着封控时间变长,货物紧缺加剧,这种“卖方市场”的情况日益明显。“现在我们去市场上采购原料,也不确定今天会采到什么。有多少库存就卖多少,不能给用户过度承诺。”衣瑞琳介绍说,团购套餐模式近期在每日优鲜针对的上海供货量上,占比保持在30%左右,剩下70%的供应链,平台仍用于支持消费者个人自由下单的“极速达”业务,希望给市民更多的自主选购空间。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每日优鲜大仓内打包“抗疫套餐”的员工
上海消费者每天在App上的抢菜大战经常以失败告终,针对这一局面,衣瑞琳解释说,主要原因还是供应能力有限。疫情管控导致上海有一半的每日优鲜前置仓停业,同时,4月上旬还能上岗配送的骑手只有200人,是平时运力的1/5。这些还能保持上路的骑手,只有一小半是获得了居委会的同意,可以自由出入他们居住的小区,另外一百多人只能住在前置仓和附近酒店,但如果附近出现阳性病例,他们也面临随时被封控的风险。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每日优鲜的送菜小哥
“活着就靠团长”
在非常态的生活环境里,个体的生活经验与调动社会资源的能力,其价值都会被放大。当下这些活跃于上海各个小区的新老团长,就是最好的例证。当然,团长能力的高下,也放大了上海不同区域之间的市民获取生活保障物资的体验差异。
几年前打着“互联网创业风口”标签的社区团购,曾在新冠疫情暴发的第一年——2020年,在国内很多城市获得过不错的市场培育环境,但是很快在2021年遭遇大溃败,很多昔日声势浩大的项目先后倒闭后,这种模式也曾被抨击为“伪需求”。
那一代催生出的“团长”大多是社区周边临街的夫妻杂货店,他们的任务是负责拉群发广告,然后把街边店作为团购自提点。上海这轮疫情封控中涌现的大量新团长,本身就是小区的居民,在运营能力上相较上一代团长也面临着更为复杂的挑战。
对于上海当下这些社区团购的组织者来说,顺利“打猎”所依靠的最重要的能力,是要能拿“资源”——也就是食物和车辆。优秀的团长要么“自己有现成资源”,要么“有精力开拓新资源”,同时他们还要“有能力鉴别资源”。
那些以年轻居民为主的、或老人使用手机不算困难的社区,拉群和接龙的环节都不难。元吉所在的小区,是在原本业主群的基础上拉了团购群,元吉这样的租户,也很快被认识的邻居拉进群,得知“团长”是一位医生。短短几天内,他找来的粮油、菜肉供应商,既有政府名单上的,也有来自附近菜场的商贩,还有电商平台的团购,此外他还动用了“个人关系”。与此同时,群里的邻居也纷纷贡献他们的“资源”信息,这些都需要团长鉴别有效性,确保大家不受骗。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元吉社区团购收到的物资
能对外代表居民发出统一的声音,是“团长”的另一个重要职责。因为货只能送至小区门口,团长需要有能力协调物业、居委会和志愿者帮助做消杀和分发。有些老小区没有物业,团长需要在群内组织调动邻居负责“接团”和帮助完成各楼栋内的分发到户。
元吉参加的小区邻居团购群,团长很有先见,开团之前就先向入群的每个人收了163元,用于购买消毒水、防护服等物资,送给负责消杀和分发的物业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使用。按照元吉的描述,这位团长是“单打独斗”的类型,找资源、发团购以及跟进配送进展的活儿他一人承包。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元吉小区团购群里居民捐赠物资的清单
但全上海数万个社区不可能都能找到如此“全能”的团长,更多的场景是谁手里有“资源”谁就发布团购的“轮庄”团长制。有些小区还会从一个团购大群派生出更多的“单品团购群”。每当货物抵达小区,团长要带着一位在群里自愿报名的“助理”,穿着防护服到门口清点货物。
轮庄团长或者团购矩阵的局面一旦出现集中,小区门口的物资堆放和配送就容易引发混乱。徐汇区的吕薇所在的小区,由多个团长、业委会成员、业主志愿者和物业工作人员共同成立了一个“团购协调群”,独立于各个团购群之外,统筹管理小区门口的临时存货区,调度人力负责分菜和送菜,每一次团购的货物要在一个小时内被分发完,前后需要20多个邻居和志愿者参与。有资源的人会被拉进协调群报备团购产品介绍、供应商的企业营业执照以及能在疫情期间正常配送的证明才能进入团购群发广告。协调群成员还负责确定单品团购的优先级,比如蔬菜、粮油先团。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吕薇小区居民志愿者分菜
小区居民作为志愿者能否在小区内自由活动,其实没有相关政策可参照。吕薇告诉《第一财经》YiMagazine,能否实现这重要的一步,取决于业主与物业的有效沟通,甚至需要平时就已经建立起良好关系。比如她所在的小区,业主曾经集体给保安和保洁员捐赠过物资。这一次,物业公司同意居家隔离的居民中可以有20位志愿者出户协助团购工作,这是允许出户人数的上限。
在团长这个角色上,一两年前被美团优选、多多卖菜培养起的那茬“老团长”也在当下这个特殊时期,有了新职能。生活在浦东新区外环外的陈歌,和妻子在居住的小区外经营一家烟酒街铺,同时也通过做美团优选、多多买菜的自提点来赚些分成。自浦东3月28日执行社区封控以来,团购取代了售卖烟酒,成为陈歌夫妇的主业,但他们能服务的范围缩小至自己所在的小区以及小区的物业公司——包括65栋楼、大约1800户家庭,加上物业公司大约30人。平时,小区内外各有一个小型超市供应日杂和少量生鲜,周边3公里以内有家乐福等超市,小区居民也可以通过叮咚买菜购买食材。
当小区居民被隔离在家无法自提后,陈歌和另外3位小区居民承担了分拣、打包和最终配送至小区各楼栋底层的工作,4月以来,他们每天要这样处理5000多笔订单,由于持续的高强度作业,烟酒店直接充当了囤货仓库。
“每个蔬菜品种都是整箱过来,之后进行消杀,过三四个小时我们再开始分拣,然后安排人一个个送。”陈歌对《第一财经》YiMagazine说。上海市出现大量“核酸检测一直是全阴,封闭管理数日后反而转阳”的小区,虽然官方没有公开的研判结论,指出物品的流转是病毒进入小区的主要原因,但全城实施静态管理一周后,陆续有一些社区居委会发布通告,表明“不鼓励开放式团购”,如有团购,坚持“谁主持谁负责”的原则,团长的职责就涉及消杀、配送和相关风险控制,此外强调只团购粮油米面、蔬菜等刚需物资。但不管有没有这类通知,消杀举措已经成为各小区业主自发团购的标准动作。这是为了安全,也是为了生意。
4月4日,陈歌从朋友那里听说有仓库出现阳性病例,他停止了从美团优选和多多买菜下单,后面只能通过自己的人脉四处找团购物资。此后一周,他继续组织了7次团购,商品包括鸡蛋、土鸡、蔬菜包等。据他的说法,这些生鲜食品是从上海市以外的产地采购,没有经过农贸市场中转,直接运输到烟酒店进行卸货。4月8日,有多达近5吨的蔬菜抵达陈歌的烟酒店等待”接团”。听说陈歌能找来上游物资,现在连当地政府也找到他为周边更多小区筹措物资供应,双方协商的内容之一就是给陈歌提供在浦东新区使用的车辆通行证。
“活络”的供应商们
在全城封控、物流阻断的特殊时期,有菜、拥有获得“保供通行证”的运输车辆——能同时满足这两个必要条件的,可算是这轮在上海因疫情迅速兴起的社区团购中“站在资源塔尖的人物”。
张可认识的那位做食品供应生意的朋友胡昊,差不多就属于这类人。他从自己之前供职的农副产品生加工企业订到一些肉蛋食材,此外,还找到一些因疫情而暂时停业的餐饮企业,买下他们之前储存的食材。
3月24日,目睹浦东疫情逐渐严重、不少货车无法进入浦东,胡昊从朋友的公司找到还能进浦东的货车,迅速进了一批食品,专供几个已经封闭的小区,一共2000份菜,装满了一辆长5.8米的货车,他预计3天能卖完,结果1天就全卖光了——等着发菜给员工的企业、本地社区团购的团长各拿了其中500份,另有500份快递配送给了位置较远的团购用户,剩下的部分卖给了浦东一些街道居委会和贸易商,并做了一些捐赠。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胡昊工作现场
后来,他还顺利拿到了上海市商务委员会颁发的保供单位通行证,有了它就可以继续申请车辆通行证,找车送货。目前,他每天能发出6到7个车次,每个司机一天能跑10到15趟。在维持部分“企业福利”订单、每周抽1天专门完成政府的订单外,社区团购的订单数额占到了总订单数量的百分之八九十,每天的单量可以达到4000到5000单。
“如果粗略把这个数字估计成4000到5000户,每户有两个人,那我们团队每天在通过社区团购供着上海的1万多人。”虽然速冻馄饨的团购并不算成功,胡昊对社区团购的前景仍然信心很足,他认为疫情是这项业务有可能做大的一个转机,未来上海生活秩序恢复后,仍会有一些市民保留参与团购这个购物习惯。
位于崇明区的小生合作社,拥有上海规模最大的秋葵种植基地,同时也从合作社农户手中收购其他蔬菜,是盒马、叮咚买菜、钱大妈、美团等生鲜公司的长期合作伙伴。今年3月底之后,合作社成员张柳将蔬菜供应的对象,从上述生鲜平台转向了社区团购。新生意的起点,是她在微信朋友圈发布了一份“上海小生蔬菜封控套餐”的农产品清单。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张柳制作的“上海小生蔬菜封控套餐”单子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上海小生蔬菜专业合作社的农田
“以前配送过蔬菜的一个客户住的小区封控8天,没菜吃了就找到我们。刚好我们有通行证就去了。我们的蔬菜质量又好,在那个小区一下子火起来了。”张柳告诉《第一财经》YiMagazine,随后她连夜制作了那张农产品套餐的清单。合作社仅有的1辆货车目前拿到了崇明区农业农村委员会发放的临时通行证,她每天收到的团购订单大约1000单,对接的小区在浦东、浦西都有。4月4日,张柳发了条微信朋友圈:“做农业这么多年,一直做的是批发,现在才是真正的田间到餐桌,以后我会定制月卡的形式。”
张柳更喜欢现在的团购生意,理由是她不用再被迫接受生鲜平台进货时大幅压价的情况。“以前我们要靠政府补贴,(做社区团购)以后的话,我可以把自己养活了。”张柳说。
但是,有关“业主自发团购的渠道有可能会被收紧”的传闻,也预示着社区团购生意存在的不确定性。据《第一财经》YiMagazine了解,黄浦区、浦东新区部分小区要求所有业主发起的社区团购必须向居委会报备。业力自发的社区团购,在病毒溯源和品质管控等层面,确实存在一定的风险。此外,虽然订单汹涌,但近期供应商想围绕上海地区扩充仓储和物流能力,也是困难重重。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张可、元吉、陈歌、吕薇为化名)
(记者 任思远、徐弢)

链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1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2-4-11 12:52:57 | 只看该作者
链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1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2-4-11 13:00:15 | 只看该作者
链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1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2-4-11 13:02:27 | 只看该作者
上海:首批三区名单划定,其中封控区7624个
2022-04-11 10:21:00 来源:观察者网综合

今天(11日)上午举行的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顾洪辉介绍了如何实施分区分类差异化的防控。

封控区是指近7天内有阳性感染者报告的居住小区、自然村或单位、场所,实施7天封闭管理+7天居家健康监测。7天封闭管理期间,实行区域封闭、足不出户、服务上门。

如7天封闭管理期间无新增阳性感染者,则后续实施7天居家健康监测,实行人不出小区、严禁聚集。7天封闭管理和7天居家健康监测期间,无新增阳性感染者,且第13天区域内所有人员核酸检测均为阴性,解除封控,调整为防范区。

如7天封闭管理期间出现阳性感染者,则对所涉楼栋实施封闭管理至14天期满;所涉楼栋之外的其他区域后续实施7天居家健康监测,如7天居家健康监测期间出现阳性感染者,根据流调结果和综合研判后,落实相应管控措施。

管控区是指近7天内无阳性感染者报告的居住小区、自然村或单位、场所,实施7天居家健康监测, 人不出小区、严禁聚集。原则上居家,每户每天可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分时有序、分区限流,至小区指定区域无接触式地领取配送物资。

如7天居家健康监测期间出现阳性感染者,则调整为封控区,落实相应管控措施。如7天居家健康监测期间无新增阳性感染者,且第6天区域内所有人员核酸检测均为阴性,则解除管控,调整为防范区。

对封控区、管控区内,因病就医等确需外出人员,经社区同意,要全程做好个人防护,落实闭环管理。
防范区是指近14天内无阳性感染者报告的居住小区、自然村或单位、场所,实行强化社会面管控,严格限制人员聚集规模。人员要减少流动,避免聚集。鉴于当前我市疫情形势,防范区内人员原则上在所在街镇范围内适当活动,不得流动到封控区和管控区。

如防范区内出现阳性感染者,则调整为封控区。所以,大家都要积极配合疫情防控,避免因为个人违反三区防疫规定,影响整个小区。一人感染,全小区又被封控。

目前,根据初步筛查结果和风险研判情况,各区划定了第一批三区名单,其中封控区7624个、管控区2460个、防范区7565个。今天新闻发布会后,各区会陆续公布第一批三区划分的具体名单,后续三区名单还将及时划定并公布。

管控区居民可出家门、防范区可出小区门,确需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护

有媒体问,三区划分之后,对于能出家门的管控区、防范区居民,有什么具体要求和提示?
顾洪辉表示:虽然管控区居民可以从走出家门,防范区居民可以走出小区大门,但考虑到当前我市阳性感染者数量仍处于高位,大家还是要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不松懈,不聚集,减少流动,倡导居家办公,非必要不外出,活动范围不要超出所在街道或乡镇;确需外出的,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规范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切实做到三件套、五还要,大家齐心协力,一起筑牢织密疫情防护网。
(综合自央视新闻、澎湃新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1
5#
 楼主| 发表于 2022-4-11 13:08:27 | 只看该作者
俄副外长指出制裁正打击世界粮食安全
2022年4月11日, 06:12
谢尔盖·维尔希宁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1920, 11.04.2022
© Sputnik / Nina Zotina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莫斯科4月11日电 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谢尔盖·韦尔希宁表示,莫斯科认为制裁正打击世界粮食安全。
韦尔希宁在“红星”电视台转播中说:“世界粮食计划并没有消失,相反,它在变得更糟。这方面的主要原因是制裁方法,我们(这样)认为这是我们的评估。”
他补充称,俄罗斯将继续自己在气候和粮食安全问题上的路线。
4月9日,财政部长安东·西卢阿诺夫在金砖国家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后指出,食品、能源和原料商品价格快速上涨将主要打击发展中国家和低收入国家。俄罗斯总统普京4月初表示,由于西方的错误和实施制裁,全球食品市场的形势最近恶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1
6#
 楼主| 发表于 2022-4-11 13:22:44 | 只看该作者
上海徐汇区防疫封条 部分小区昨晚贴了又撕
来源:联合早报 作者: 陈婧  上海特派员 邮箱: jingchen@sph.com.sg
2022-04-11 05:00

上海徐汇区昨晚(4月10日)上演“贴封条”闹剧,在要求对全区所有住户门上张贴封条后,一些小区又紧急叫停。
徐汇各居民区昨晚相继接到通知,指将在午夜12时前对所有住户张贴封条。记者所在小区收到的通知显示,过去七天内有阳性冠病病例的楼栋大门须上锁,并派保安或志愿者看管。通知也要求全区居民“停止一切非必要外出活动,4月11日静止一天”,但并未解释原因。
但据《联合早报》了解,一些已贴上封条的小区,随后又撕下封条,转而要求居民“自觉配合”。记者在截稿前收到的徐汇区防控办文件显示,对于过去七天内有感染者的小区,仍实行每户“封条隔离”政策。
根据上海官方前天公布的统计,徐汇区本轮冠病感染人数在上海各区中位居第三,仅次于浦东新区和闵行区。
(记者是《联合早报》上海特派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1
7#
 楼主| 发表于 2022-4-11 13:24:50 | 只看该作者
上海封城周记:当小区出现确诊病例
来源:联合早报 作者: 陈婧  上海特派员 邮箱: jingchen@sph.com.sg
2022-04-10 05:00

足不出户的第七天,我住的小区爆出大新闻:一位居民的最新冠病检测结果是阳性。
居民聊天群组里顿时炸开了锅:是哪栋楼?是一个人阳性还是全家都阳性?病患转运到医院了吗?小区是不是要延后解封?
一片喧闹中,和我同楼的一位年长者发文承认,妻子核酸检测阳性,已在房间单独隔离,正等待医院转运。家中还有90岁老母,为避免进一步传播,他们在家都全程戴口罩,“为给大家带来不便深表歉意”。

疫情暴发已有两年多,在新加坡的亲友不少都染病又痊愈,上海本轮感染者也已超过15万人。但在此时此地,感染冠病依然是个大事件。对患者本人,这意味着可能被长途转运到偏远的隔离点;对左邻右舍,则意味着足不出户的封控期进一步延长,生活物资面对断供危机。
居委会主任急急发出几条语音信息,恳请居民谅解支持出现病例的家庭。说着说着,她自己竟也泣不成声。原来,她居住的另一个小区也发现多起病例,物业公司辞职走人,社区秩序陷入失控。家中仅剩一点大米,只好捣烂了做成“米疙瘩”,拌上酱油给孩子吃。
群组里的居民们一边安慰患病家庭,一边开始群策群力给居委会主任筹送物资。间中有人感慨:“真想不到这样的事会发生在上海……”
时间退回两周前,没有人会想到,这个中国最开放的金融枢纽,有一天会全城封锁;人均可支配收入位居全国之首的城市,居民要为吃不上饭发愁;以精细化管理著称的政府,连最基本的物资和医疗需求都无法保障。

  延伸阅读
  释放出结束封控信号 上海拟全员再检测后实施分级防控

浦西封控前夕,我和当地居民一样,每天早起在配送平台抢着下单,到超市菜场排队买菜。本以为储备的口粮还算充足,但随着解封遥遥无期,电商平台持续停摆,我也开始担心断粮。浦东的朋友居家半个月后,开始吃发芽的土豆和长霉的草莓了,一周后的我也会这样饥不择食吗?
所幸,很快便有消息灵通的邻居找到还能供货的商家,发起蔬菜和牛奶团购。大家也开始以物易物,有人用两卷手纸交换了一瓶酱油,有人以可乐兑换洗碗剂……每隔一阵点进聊天群,都能发现好几笔新交易——金额微小,但意义重大。
除了抢菜,检测是另一样必修课。封城九天来,我做过至少四轮核酸检测和六轮抗原自测。有时两天测一次,有时一天测两次。昨天上午刚做完抗原自测,又被通知下午要测核酸,一名群友哀嚎:“我每天吃饭的次数,已经和做检测的次数一样多了!”
10次检测没有换来解封,倒是听说小区里又新增了病例。有人认为清零不切实际,不如尽早做好与病毒共存的准备,但随即有人反驳:上海就是因为没有坚决清零才会失控,看看现在多少外地人在骂我们……
过去一周,我不时收到各地朋友发来令他们难以置信的上海新闻,询问:“是真的吗?”虽然足不出户,但小区生态让我得以一窥上海现状:无数忐忑难眠的确诊患者、心力交瘁的基层干部、为一日三餐烦恼的父母、为共存还是清零争论不休的百姓……
在最初的震惊和愤怒后,务实的上海人很快调整心态,投入到自救和互助中。他们在网上发声,在现实中奔走;曝光丑态时毫不留情,自我调侃时也绝不手软。但即便是如此精明能干的民众,也有一个问题解答不了:还要多久才能走出家门,恢复正常生活?
作答权不在手中,在被蹉跎的春日里,上海人只有继续等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1
8#
 楼主| 发表于 2022-4-11 14:50:57 | 只看该作者
上海一社区书记凌晨发文辞职 居民万言挽留:马书记挺住![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江东工作室
2022年04月11日 13:30:59



疫情期间,上海一位社区书记连续多天满负荷工作,且遭遇误解甚至谩骂,4月7日,他在社区公众号凌晨发文辞职,并一一述说他遭遇的种种“不知道”和“难办到”。没想到,这封信迅速流布开来,他一夜之间成了“网红”。

居民看到信后,在公众号留下万字留言恳切挽留,让他“挺住”。

居委会书记被称为“小巷总理”,直接面对老百姓,最了解基层,疫情中更是一肚皮苦辣酸甜,值得倾听。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马胜烨,人高马大,说话爽利,逻辑清晰,网名“奔六的小伙”,上海市黄浦区五里桥街道海悦居民区党总支书记。4月9日,记者在海悦花园居委会办公室见到他,坐在睡了近一个月的行军床上,他和我们聊了3个多小时……

苦——“我们有个绰号,叫‘夜总会’”

“我家住徐汇。3月初,感觉疫情慢慢有点严重了,怕小区封控后影响工作,12号开始,我就自费住到了海悦居民区附近酒店”,马胜烨说。当时黄浦疫情并不厉害,但他满脑子害怕影响工作,“封在家里出不来,社区的活儿怎么办?”

没过几天,3月15号,街道发布召集令,所有社区工作人员到居委待命,马胜烨退了酒店,在办公室安了张行军床,开始“战地生活”。

平静的日子没过几天,3月18日,小区里一栋楼突然封控。“当时的政策是重点楼‘7+7’,非重点楼‘2+12’,我这整个小区全部要封起来”,当晚,重点楼微信群里“炸了锅”。

“封楼了为什么事先不告诉我们?”

“你们居委怎么可能不知道?”

“我们现在怎么活?”

一条条信息涌进来,纷纷@奔六的小伙和物业经理,他一夜没有回复,怕把“火”烧得更旺。第二天早上大家平静下来,他和居民开始沟通,“有什么诉求可以跟我讲,有什么不知道的,我来回答。”

马胜烨说,一栋楼封不封、什么时候封,他知道的不会比居民早多少,“但只要大家问的,@我了,我一定回复。”

疫情瞬息万变,社区里,突发成了常态:突然一栋楼被封了,突然通知要做核酸,突然通知要做抗原,突然要……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马胜烨在办公室接受采访。巨云鹏摄

早上5、6点钟集合,凌晨两点睡觉,连续20多天睡办公室。“我们有位社工,身体虚弱,穿上‘大白’防护服,几乎一天都不能喝水,受不了的”,马胜烨说。

协调转运病人、组织核酸检测、接收分发物资……天天连轴转,大家调侃办公室成了“夜总会”——夜里总是开会,也只有夜里才能开会。一位干部说,“突然觉得,能回家换身衣服、洗个澡,是多么幸福的事情。”

其实,最苦的,不是生活苦,而是在突发的“遭遇战”面前许多事情尽了力,但不一定能办到。就在老马对着我们掉泪的时候,那边厢的上海疫情新闻发布会,副市长宗明也在哽咽,“当看到广大市民朋友和一线防疫人员不分昼夜的坚守,我们非常感动。”

上上下下的干部,人同此心。

辣——“你这种人怎么有水平在这里做书记?”

做核酸,成了小区里产生冲突的一大场景。

刚开始,排队经验不足,几幢楼的人“轰隆隆”全下来,地方小,挤得近,居民不满了,“你是怎么安排的?你这种人怎么还有水平在这里做书记?”

说完,还发到小区业主微信群:书记又怎样,我照样批评!

“我50多岁,被居民这样讲,肯定很难受。但回过头来想,确实是有做得不够的”,马胜烨说,他回忆当天的安排,较多志愿者去“喊楼”让居民下来做核酸,较少志愿者在维持秩序,确实不够妥当。第二次改变战术,让少数几个人去喊楼,10米左右就安排一个志愿者维持秩序,立刻大为改观。

多人做核酸,是个系统工程,效率和安全的把握不仅在排队上。对“喊楼”的内容,大家也作了精细安排,一幢楼,高区、中区、低区,同时喊三句话:“高区坐左边的电梯,中区坐右边的电梯,低区的麻烦你走楼梯”,尽量做到一户一梯,来回过程也很少停顿,最大限度减少相互接触。

“有居民下楼时要化妆的,我就开玩笑:反正戴口罩,看不到脸,而且来的是上海医生啦,不要梳妆打扮了,咱们叫到就下来好不好”,他也笑。3月18日以来,小区做了15次核酸检测,渐渐有了规范模式,间隔2-3米,效率也高了。

有天,曾经“批评”过马胜烨的居民找到他,说了句“不好意思”,他摆了摆手,没事啦。

酸——爸爸把高二儿子独自扔在家,“老妈是大病独居,不知家里有没有菜了”

采访马胜烨的过程中,他眼眶红了几次,陪同来采访的街道干部也跟着擦泪,最难以自已的,是说起母亲和儿子。

“我母亲是大病独居老人,家里还有没有菜,不知道;儿子高二了,倒不太担心,总能自己弄点吃的”,马胜烨说。毕竟是要高考了,说不挂心,老马也是在骗自己。

每天,记者几乎都要采访几位社区干部,此刻奋战在上海一线的无数街道、社区干部,都和这个“奔六的小伙”一样,远离家庭,和衣而睡,谈及父母子女,都在掉眼泪。

另一边,工作中跨不过去的坎,更让人心酸。

马胜烨工作的小区,前段时间有9例阳性,11个密接,“斜土路上有时停着几十辆大巴,不停转运,我就想,给我20个座位,我们小区暂时不就没问题了吗?不就清零了吗?”但进展没那么顺利,这几天还是没能转运完结。

“我也能理解,现在上海医疗资源压力非常大,眼看着方舱医院也在不断建设,希望能够早些实现‘应收尽收,应隔尽隔’。”

除了转运,还有居民配药,许多非常规药物不是所有医院都能配,需要指定医院指定的医生配。一开始,街道有一个工作人员专门对接各个居委配药,“光我们一个小区每天就有10多个需要配药的,一个人怎么可能来得及做”,马胜烨也理解街道的难处,现在,配药的人员已经安排了四五个,是街道的特殊保障部,全力为居民们保障用药。

甜——“不要为我加油,我们一起为海悦加油,为上海加油”

压垮“奔六”老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有个群发泄不满,把他“踢”了出来,这会影响工作。于是,体力和情绪都濒临崩溃的他,一字一字敲下了辞职信。

4月7日凌晨,“致海悦居民”一文发出后,迅速成为“10万+”,网上转疯了。马胜烨完全没想到,一度觉得自己“完了”,“我心想,我给街道惹了个大麻烦。”

当天一早,五里桥街道党工委书记曹炯赶到海悦居民区,见到马胜烨,一句话没说,先把他紧紧抱住了。半晌,曹炯说,“老马,你一定要顶住。”

已经冷静下来的老马,回答道,“你放心,不管怎么样,我一定会坚持下来!我清楚地知道,至少在疫情防控这段时间,在社区里,我还是有作用的,居民还是需要我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没想到,居民们几乎一边倒地支持马胜烨。一个业主的自媒体“爱我海悦”微信公众号专门做了一个小程序,居民可以在小程序里写下给马胜烨的留言。仅仅2个多小时,215多条留言,合计1万5000多字,满满的都是对他的挽留和支持。

有居民留言说:书记您辛苦了,自从第二次做核酸那次,您忘记了我的楼号,拎着菜在雨中挨个楼栋找到我,我就非常感动!这次的疫情来势凶猛,您带领着社工和志愿者们忙碌在第一线,上要面对领导,下要面对居民,中间还要面对核酸采样点不同的医护,各种辛苦我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有居民留言说:马书记挺住!你为海悦所做的一起,我们会记住!加油!

这让马胜烨心里宽慰了许多。


“我是2012年入党的,今年还收到组织部发给我的短消息,祝贺我入党十周年。这个短消息珍贵啊,我一直留着。我羡慕人家拿在党50年那个勋章,我是拿不到了,要活到90多岁才行!”

他打了个比喻,居委会就像泔水桶,会盛放很多居民们的不良情绪。“然后你要把脏东西倒清爽,就好了嘛!居民们来找你麻烦,10件事情多半是带着情绪来的,有好事人家不会来找你。我们每天接收这个,然后你要消化掉,不消化掉就要中毒了,所以我有时候开玩笑,像我们这种人活不长的。”他自嘲。

前几天,海悦花园居民区的居民自发举办阳台音乐会,唱着唱着,有人喊了一句“上海加油!”其他居民也附和起来,忽然,有人还喊了句“马书记加油!”大家也一迭连声喊起来。

“我说,不要喊‘马书记加油’,让我们一起为海悦加油,为上海加油”,马胜烨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1
9#
 楼主| 发表于 2022-4-11 14:54:35 | 只看该作者
聊聊上海的居委会和北京的居委会
哲就04-09 12:50
转自公众号“水木丁”(id:pinkonion2000),作者水木丁。

01
坦率的说,这波疫情爆发以来,上海的表现一直让我挺困惑的。
虽然我也没有在上海生活过,但是当初在浙江,也经常跑到上海去玩,多少还是对上海有一些了解。
总觉得以上海人的精明能干,头脑灵活,以及上海的文明程度,那都不是花架子。
有些事情的发生,真的应该不至于吧,不会吧……
特别是买不到菜,老百姓被关在家里饿肚子这件事,真的是大大地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02
上海再大,人再多,能有多大,人能有多么多?全中国供它还能供不上吗?再加上它自己本来就摆在那里的经济实力。
所以说上海人会饿死了,我是不相信的,这不是从情绪上拒绝,而是理性上觉得,这种事就不应该发生(杠精看这里。是说不应该发生)
直到后来,我看到有一个上海的博主分析。大意是,其实现在这种状况,恰恰是只能在上海发生的。
03
这是因为上海和北京不一样,北京是政治中心,是政治推动经济。所以北京政府的结构性管理体系运转得非常成熟和完整。
基层的工作人员也是长期训练,一旦行政命令下达,反应也比较快。
但是上海不一样,上海是一个金融中心,平时的城市运转,主要还是市场经济推动政治。
上海人才济济,有很多的精英,但是都是在金融领域,商业领域。
然而这次上海疫情,恰恰是把这些人都关起来了,然后由一群居委会的老阿姨和爷叔来管理。
这群人平时都不用他们扛什么事,日子过得很悠闲的。不会三天两头政府就派任务给他们的。
所以到了这种时候,怎么能指望得上。
04
我是好几天前看到的这个说法,开始时候还有点将信将疑。所以当时也没有转。
但是昨天,我转发了一个上海的小伙子讲怎么怎么当社区牛奶团的团长,怎么做表格,怎么统计等等细节,我开始能够get到那位博主的说法了。
我在微博上说了几句,就有人跟我杠,说难道北京的居委会大妈难道能处理好这件事?
别说我还真的认真回想了一下我们社区的居委会,突然意识到,我们小区居委会里年轻人居多。
这两年疫情打交道比较多,不管是物业还是社区,印象中四十岁以上的都没见到过几个。
05
我住的小区在北京的三四环中间,原来也是大农村。现在的居委会还叫XX乡,我估摸着其实就是当初的乡政府。
我开始的时候对这一片区的居民管理并不报太大期望值,觉得不能跟高大上的商业小区相提并论。
但住得久了才完全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发现作为国家机构的最小权力单位,基层管理也不是我想象的那样。
06
就拿这次疫情来说,在疫情初期,就有居委会上门挨家挨户登记常驻人口,摸排情况,谁家是租户,谁家是本地人,谁家有老人,谁家有孩子,都一一做登记,租户登记身份证。
然后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做一次电话回访,即使是疫情没那么严重的时候,也会问现在家里的居住情况,
疫情期间就会来电话问,春节打不打算回老家,有没有外地亲朋过来等等。
07
疫情刚开始时,居委会的社区工作人员在大门口设立了关卡,每天除了保安,还有社区人员值班。
后来疫情缓解,我以为居委会的值班就可以撤了。没想到一天不落,不管严寒酷暑的一直值班到现在,整整两年。
这波疫情刚刚开始的时候,楼下有一家住户貌似是从外地回来,居家隔离,门上贴了个比较长的封条,可以拉开门递东西。
有一次一个小伙子和我一起进楼,在隔离的那家门口拿起门旁边挂的一个表格填时间。
我这才反应过来,这是社区工作人员值班,可能是按小事检查居家隔离人员是否外出,封条是否完整。
08
前几天社区组织打疫苗,保安骑着电瓶车,拿大喇叭广播一圈,社区工作人员打电话一圈,然后还要在大清早挨家挨户敲门通知一圈。
我家隔壁住着一个八十多岁的老太太,有一天挨家挨户敲门的时候我正好上班,就听到工作人员说:大娘你们就在家等着就行,社区会给你们安排上门做核酸。
然后因为现在上班嘛,公司单位所在的街道也打电话让做核酸,打疫苗。你告诉她做过了,就帮你记录下来。
像上海那种整幢公寓无人过问的情况在北京是不会发生的。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北京是不可能允许有人游离在监控视线范围之外的,就压根不太可能会存在漏网之鱼。
09
因为疫情,我还关注过我们社区的公众号,还是个服务号,作为一个老媒体人,一眼就看出来这公众号是年轻人鼓捣出来的,还利用服务号做了社区服务大厅之类。
这就象什么呢,北京是一个游戏规则,上海是一个游戏规则。
北京的基层管理工作者天天都在这个系统里做任务,对这个系统运作非常熟悉,对上面的意图,对下面百姓的需求也很了解。
但是上海的运作方式本来就不一样的,管理的观念不一样,基层职能部门平时也缺少这方面的锻炼。
现在是突然把这么大的担子,给一群平时没有过积累那么多经验值的一群人,那不就是五雷轰顶的强度,当然就给劈懵掉,开始瞎搞。
10
顺便说一下,深圳现在招社区工作人员,都要求是硕士以上学历。
我好奇去查了查上海社区和北京社区招聘的条件,查到了2020年的,要求45岁以下。
理论上要求大专以上学历,但是以前做过社区工作,或者住在本街区的就可以条件适当放宽。
北京的要求则是40岁以下,也是大专以上学历。
但是它没有任何放宽的条件,还搞了一堆不许报考的条件。但有趣的是,他不要求必须居住在本街道。
11
这个对比很有意思。我在长江三角区断断续续的工作过三个年头,感觉对于年轻人来说,市场提供给年轻人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象上海这种地方,人才都向金融,商业,制造业等行业聚集。他之所以条件宽泛,肯定因为年轻人不爱干这个,他招不上来人嘛。
而北京是政治中心,有不少本地的年轻人,会觉得这也是个发展机会,所以他们也愿意从基层干起,走从政这条路。
而深圳是一座年轻的城市,它的地位还在不断上升,它的个人政治前途还有许多的上升空间啊。
12
所以,在北京可能行得通的法子,直接挪到上海去用,就乱了套了。
大家也不要去抱怨上海人,谁碰到既有的成熟的生活规则被彻底颠覆和打破,谁都会懵。
我再捋最后一点,这次听到大家说得最多的就是,上海不是优等生嘛,为啥这次表现这么差。
作为一个当过老师的人,以我教过许多学生的经验负责的说一句,优等生其实是最不会听你的话,也是最难搞的。
13
这几乎是所有老师都明白的道理。优等生常常有自己的主意,他自己就可以做得很好,不需要你的帮助,指挥,他不需要你来管他,他也一样好。
所以许多优等生跟老师的感情是很淡的。也不会对老师有什么感谢之情,你说的话他其实也不怎么在乎,能瞧得起你就不错了。
相反,中等以下的学生,因为需要老师比较多的介入和帮助,可能真有事发生的时候,反倒会比较容易配合和协调。
但这也不是谁对谁错的问题,这就是个客观事实,任何一个人群,一个集体,一个国家,都是这样正态分布的。
14
防疫之难,是因为它实在是太复杂,并不仅仅是病毒的事,还有各种复杂的因素,那也没办法,必须认清客观事实,进行调整。
最后说一句,就是我一直认为上海是一座伟大的城市,上海人是非常优秀的,前两天看到上海的一些情况,我是有些疑惑的。
不过现在我捋顺了这些因果以后,发现万事万物,还是有它的法则的。
作为渺小的人类,我只能尽力地去理解,照顾好自己的情绪,然后理性的去接受。并且尽量地帮助他人,保护自己。
所以我依然非常喜欢上海,依然认为它是中国最伟大的城市之一,希望它快点好起来。
以上是个人这几天观察下来的一些想法,不一定对,大家一听,做个参考。
链接

20大前经济日报主流派为56789摇旗呐喊不遗余力 庆规制俘获?
16 个回复 - 2984 次查看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民营经济走向更广阔舞台 来源:经济日报2022-03-30 10:07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民营经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 ...
2022-3-30 18:45 - 焦典 - 焦点时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1
10#
 楼主| 发表于 2022-4-12 23:44:03 | 只看该作者
集中购买分片配送 上海普陀区长风新村街道打通物资配送最后环节
来源:央视网
2022-04-12 09:50




央视网消息: 在上海市普陀区的长风新村街道,社区组织以党员为主的志愿者,采取集中购买、分片配送等方式,打通生活物资配送到户的最后环节。

长风新村街道的普陀四村共有1142户3000多名居民,且老人居多,上海实行封控管理以来,只有6个人的居委会忙得不可开交。为了解决人手短缺问题,社区组织30多名以党员为主的志愿者成立队伍,划分区块,服务群众生活物资配送“最后100米”。不过一开始,也碰到了不少没预料到的情况。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社区志愿者 崔佳: (网上)显示有货源,然后你去买,这个货源有问题,他说没有了,或者说数量不够了,这是在把(楼栋团购)所有资金收上来以后发生的,我们再把钱退给居民。

街道干部和志愿者反复摸索后形成明确分工:街道落实前端物资引流,社区搭建购买平台,志愿者负责组织线上购买以及“最后100米”的配送。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整个长风新村街道共有27个居委会,近10万名居民,目前,共有约7500名志愿者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其中党员志愿者约4500名。

街道又将居委会分为A、B、C三个片区,每一个片区配有一名营商专员,负责居委会与供应商之间的协调,以居民区为单位覆盖粮油、肉类和急救药等保供物资。居委会统计好居民需求,统一与供应商签单,实现集买集配,日供超25000份。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长风街道保供人员 陈建伟: 我们主要是有2张清单,一张是居民的户数清单,另外一张是资源清单,希望可以服务更多居民。

货源逐渐有了保证,居委会组织起更多年轻党员服务所在楼栋的居民,尤其是老年人。

社区志愿者 毛一飞: 每3个人服务社区72户人家,送物资的时候会比较忙,这时候大概每天五六个小时(进行配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测试| 主人公论坛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京ICP备14052571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