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公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焦典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失朴素唯物反映论感性判断力 吹'后疫情时代'弥天大谎 自乱

[复制链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3
11#
 楼主| 发表于 2022-1-24 12:25:47 | 只看该作者
汪晖:怎样探索一个“后疫情”的世界

2022-01-24 11:00:23  来源: 三联学术通讯   作者:汪晖




  编者按

  保马今日推送汪晖老师在《亚洲周刊》于2021年12月31日举办的“跨年夜全球趋势高峰论坛暨思想派对”的发言稿。

  汪晖老师认为,在近几年新冠疫情引发了一连串的危机,这些危机凸显了一个矛盾,即旧的语言和新的条件之间的矛盾。当代世界的状况是双重政治制度的危机,我们今天所面对的是民主制度内部的危机,汪晖老师将其称为“代表性的断裂”,也就是政治体制的基本形式与社会形式的脱节。这些新的矛盾、新的危机不能使用旧的、民主非民主的语言来思考,新的思考应当综合历史上各种各样的遗产并加以总结。新冠疫情不是我们当下国际国内社会各种矛盾的根本原因,疫情只是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矛盾的产生不是一天形成的,即使疫情得到了缓解,我们也无法回到过去所谓的正常状态。新的矛盾与问题也产生了新的条件,这需要中国、需要全世界共同的关注与探索。

  本文出自《亚洲周刊》,转载自公众号“三联学术通讯”,感谢汪晖老师对保马的大力支持。

  即便疫情缓解,

  也无法回到过去所谓的正常状态

  文 | 汪晖

  各位朋友,新年好!

  感谢《亚洲周刊》组织这个活动,邀请我来参加这个盛典。我也期待听取其他朋友的想法,共同思考我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去年在中国北京有一场艺术展览,叫作“2020+”。这意思是说,2020以后的发展有一些和过去完全不同的条件。当时有人问我,今年的疫情有什么独特性,我想有这样三个方面的特点: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020+”艺术展览海报

  第一个是它的规模和速度。它从一个地方开始,迅速地蔓延到各个地方,全球卷入,时间的长度和蔓延的广度是前所未见的。如果没有全球化的条件,疫情也不会以这样的速度和规模发生,因此对疫情的讨论不可能不同时对全球化进程所内含的矛盾进行思考,这是第一个特点。其次,这次疫情的危机不是一个单一的危机,不是一个简单的公共卫生危机,它同时是一系列危机的连锁。疫情触发了或者加速了已有的其他危机,又引发新的危机,所以它是一个公共卫生危机,同时也是地缘政治的危机,是社会关系的危机,它也已经引发了大规模的经济和社会的危机。各种各样的社会危机同时卷入,在疫情中相互纠缠。第三,我觉得这些连锁危机凸显了一个矛盾,就是旧的语言和新的条件之间的矛盾。这是我接下来要着重讨论的一个问题。

  以今天的疫情来说,病毒的传播方式导致了防疫过程中的社交距离,但是维持这种社交距离,要实行隔离,又要大规模地依靠集体的认同。我们需要一个社区,一个单位、一个组织、一个国家来进行保护。也就是说疫情重新定义了社区、社群。但表述这些关系的语言,基本还是处在旧的模式当中。事实上,这不仅是旧的语言,也是在旧的关系之中的旧语言。再比如危机是全球性的,但保护主要是发生在民族国家的框架下。我们明明知道不可能单一国家独善其身,但事实上在全球范围内来讲,疫情的防护依旧是以国家为中心的。如何用新的语言去描述危机,这里面有一个想象力的问题。最近,有许多朋友提出了“疫苗国际主义”,重新思考国际主义问题是必要的。现阶段中国大规模地输出、捐赠疫苗,超过了所有其他国家的总和。在错综纠葛的危机当中,这样的“疫苗国际主义”又迅速地被另外一些力量解读成地缘政治、竞争等等。这样的一种行为到底如何去描述它?我们需要新的语言去描述我们的行为模式。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加拿大保持社交距离的宣传画

  冷战结束以来,有两个最突出的主题,一个叫历史终结论,一个叫文明冲突论,此起彼伏。但如果放在今天这个冲突条件下来观察的话,这两个描述的毛病和弱点就暴露无遗了。就亚洲地区来说,从19世纪开始,东北亚地区持续地发生剧烈的变化,这个变化实际上是从16世纪欧洲进入大航海时代以来持续变化的一个部分。这是16世纪波及的结果。这个地区整个的冲突,包含了两个主要特征。第一个特征就是从19世纪甚至更早一些时刻,大国竞争、大国在这个地区的角逐,就是一个持续性的现象。早期有英俄的冲突、日俄的冲突,后来有日美的冲突、苏美的竞争,再后来有中国的崛起,所有这些是持续地发生着变化的。所以在地缘政治的意义上,我们可以把现在的这些地缘政治危机看成是蔓延至今的、未曾彻底完结的大国冲突的持续。我们可以从更长的视野来看这个地区。新的现象在于,随着19世纪特别是20世纪的变迁,东北亚地区出现了其他非西方地区罕见的工业化条件,在全球所占的经济、政治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了。今天,第二大经济体、第三大经济体,都聚集在这个地区。如果把中日韩的GDP加起来的话,它已经占据了全球经济总量相当大的部分。这是前所未有的一个现象。从地缘政治的角度说,这是大约五百年来发生的重大变化,地缘政治重心的转移正在发生。这是我们需要讨论和思考的第一个问题。与其简单地说这是一个文明冲突,不如把它放在这个更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来理解。因为所谓文明冲突的“文明”本身就是19世纪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历史进程中产生的一个概念。我们可以在这个漫长的殖民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历史中去描写所谓“文明冲突”。

  这个地区的第二个特征,是多重遗产的并置。就是说殖民遗产一直蔓延到今天,依旧影响着这个地区。冷战、后冷战,这些遗产没有一个是彻底终结的。殖民的遗产、冷战的遗产、后冷战的遗产都在这个地方生成变异。形成新的认同政治的条件依旧存在。这是一个多重矛盾、多重历史关系并置的区域。在全球范围内来看,历史终结论假定的是过去的社会体制之间的矛盾,主要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矛盾冲突的终结。但我们可以看到今天各种各样新的社会冲突,正在重新以旧的意识形态加以包装。而且似乎越是以美国为主的这些霸权国家,越强调意识形态性。在这个意义上,所谓意识形态终结的论述似乎也终结了。

  在前面我说的这些并置的危机当中,一个最鲜明的特征,就是冷战和后冷战在亚洲地区的并置。这二者的并置对这个地区的影响最为直接。当代世界秩序形成于社会主义体系的终结和冷战的终结。我们常常说冷战的终结,但事实上在东亚地区,冷战从来没有终结。所谓冷战终结实际上不是由双方的和解促成的,而是以一方的失败告终的。这导致一个结果,就是胜利的一方完全忽略了掩盖在自身社会体制当中的危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当代世界状况是双重的政治制度的危机。第一重是以苏联为代表的东欧社会主义体系的瓦解为标志的政治体系的危机。但是随着冷战危机的终结,和这个世界体系的终结,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另一重危机,这就是今天人们所讨论的民主的危机,就是冷战中处在胜利一方的制度自身处在危机之中。经常被描述为“民粹主义”等现象背后的原因就是这第二重危机即民主危机。在这个意义上,旧的语言也难以描述政治危机的性质。以历史终结论为代表的这一套论述,民主的、非民主的这一套论述,在今天可以说是一个通货膨胀的语言、过度使用的语言、没有实质内涵的语言。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汪晖 《去政治化的政治》

  不同的政治制度在今天所面临的真实的危机,政治方面,我把它称为“代表性的断裂”。什么是代表性的断裂?就是政治体制的基本形式和它的社会形式发生了脱节。我们看第一重危机的浪潮,苏东社会主义体制的完结,是它的基本政治价值和它的社会形式之间的脱节。人民不能成为社会的真正主人,这和它的社会主义的合法性之间构成了矛盾。今天,民主的危机同样是政治形式和社会形式的脱节,因为这个政治民主的形式、票选的形式无法解决在社会层面存在的高度不平等和分化的问题,以及政党政治无法代表不同社会群体的意见的问题,等等。人们希望超越政党政治的框架直接去加以表达,由此所产生的混乱局势,经常被描述为“民粹主义”。但这个民粹主义,根本上正是民主危机的产物,而不是相反。如果只是从表面去描述和谴责这个民粹主义,而不是分析其背后的代表性断裂状况,是无法把握和克服这个政治危机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五眼联盟”

  “代表性的断裂”和当代政治的危机之所以产生的原因又是什么?我们需要寻找新的语言和新的可能性的时候,需要继续分析到底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危机。政治形式和社会形式之间的脱节,产生于多重的原因。首先,“二十世纪”是在一个政治竞争的环境中产生出来的。在二十世纪,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这两种政治体制是在它们几乎最好的时候产生竞争关系的。随着冷战的终结,社会主义和它的遗产在很多地区被抛弃了,所以资本主义就缺少了一个外部竞争的力量。从而,资本主义体制的内部改革就变得更加困难了。其次在新自由主义全球化条件下,全球范围内的产业转移导致了发达国家的去工业化过程,原来促成大众性的社会民主政治安排的这些社会阶层、社会阶级的力量特别是工人阶级的力量也大规模地被削弱了。第三个方面是整个的产业重组,随着金融化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新的权力拥有者实际上掌控了社会权力的相当大的部分,不再是过去的工业集团寡头。这些新的权力正在侵蚀今天的社会体制。这些体制的流动性,在全球化条件下的流动性,对任何社会而言能否产生负责任的社会回应也变得非常困难。在所有这些条件下,一方面是过去几十年全球财富的快速积累,但另外一方面是无论区域之间,还是区域内部的阶层之间,社会不公平的大规模爆发。这包括快速的发展主义导致的大规模生态危机,以及伴随着财富的增长产生的区域和社会不公平,以及社会危机。所有这些危机是和代表性断裂背后所呈现的基础性的条件有关的。如果不去思考这些根本性的原因,只是一般性地修补,在今天看来是困难的。这也是“2020+”的真正的意义。今天不可能简单地调动旧资源来思考新的危机。

  总之,我们看全球范围内的生态问题、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矛盾问题、发达国家不愿意承担责任的问题、发展中国家发展的重负的问题,都是全球内的劳动分工所带来的问题。但是现在没有全球性的解决框架,达不成全球性的协议。这是今天碰到的一个重要的矛盾。当我们还是用旧语言、用民主非民主的语言来描述这些新的矛盾、新的危机,实际上会错过危机爆发真正的症结点。因为这些旧的语言所提供的方法不能解决我所描述的代表性断裂,不能回应断裂背后的社会和经济条件。旧语言的一再重复,只是会短暂形成某种社会动员,但对解决问题而言其实是无效的。我们确实需要新的思考。新的思考需要综合历史上各种各样的遗产并加以总结。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汪晖 《世纪的诞生》

  第一个要思考的就是在我们这个地区,在亚洲漫长的历史当中,不同的文化、宗教、社群,能够共存的条件是什么?政治的、地缘的、文化的种种条件,在当代能够有创新吗?不是要简单回到过去的方法里面,而是从旧方法中提取有价值的要素,总结后加以发展,能够对当代世界围绕民族和民族主义展开冲突的这种结构有所超越。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社会平等和多样性的关系问题。今天我们面临的不平等问题表现在区域方面和社会阶层方面,也表现在国家之间。我们不是要回到旧的平等概念里面,而是要进一步思考平等和多样性的关系。在我们这个地区,存在着制度的多样性、文化的多样性、社会形态的多样性。要在这个多样性条件下,探索可以共存的、和平的条件。因为在今天,和平,是真正的全球性的课题。如何避免爆发大规模的冲突和战争,寻求和平的道路,这是需要重新讨论的。在这个意义上,二十世纪针对霸权的一些斗争,尽管形式发生了变化,但是“去霸权”的过程不应该终结,因为霸权的构造就是今天社会冲突的起源。我们必须了解这一点,而不是去维护这个霸权,从而使整个区域关系趋于平衡和平等,使得多极世界的秩序可以成型。这是我要说的第二点。

  第三点,大规模的社会工程,比如在中国进行的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项目,这些工作在一定意义上,其成败决定了中国社会能否进入一个更加公平的新的历史时期。这些不应该局限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而是在世界范围内,去探索不同的制度形式,去解决贫困,去减少贫富差距,从而减少社会冲突。在政治上,要发展出新的政治形式,使普通的人也能获得自我表达的可能性,否则就很难避免通常所说的民粹主义的崛起和冲突。

  最后一点,过去我们常常讨论冷战结束后在亚洲和欧洲都出现的区域整合现象,或者超越民族国家或者以之为基础的区域整合的努力,可以说取得了部分的成就。但在今天,这个过程,无论是欧洲还是亚洲,都在陷入新的危机。以欧洲来说,英国的退欧就是一个标志;在亚洲,是不是可以称为“新冷战”可以再讨论,但随着中日关系的调整、美国的重返亚洲政策的施行等多重因素的出现,这个地区重新陷入了区域矛盾的危机。这个区域矛盾不仅仅是限于区域内部,我们在此可以看到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的军事联盟,可以看到五眼联盟,可以看到北约东扩,可以看到所有这些力量构造对区域内的关系重构所发生的重大影响。也正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一方面需要重新探索区域整合的新的路径,因为曾经存在着相对成功的案例;另一方面,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本身是一个跨越了旧的区域整合概念的区域联结的新模式。它不是在单一的区域内形成整合,而是跨区域的。在今天的交通等技术条件下,这样的模式应该成为全球共同参与的模式,一个思考新空间的模式。我们需要对空间有一个不同于旧的地缘关系上的思考,其目的是增进人们的交流,增加互联互通,形成一个新的、和平的全球秩序。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香港无线电视2021年出品12集纪录片《无穷之路》,讲述内地扶贫故事

  在辞旧迎新的此刻,我们看不到一个突然的变化的降临,我们看不到2022年是否会成为一个突变的开端,我们看不到,因为旧的矛盾不是一天形成的。即便疫情会缓解,也不会回到过去所谓的正常状态。新的矛盾的叠加产生出了新的条件。在今天,和平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是需要全中国、全世界共同关注和探索的课题。

  谢谢大家!


链接



2021-1-23 00:35 - 焦典 - 焦点时评

社会革命时代 人与人关系决定性反作用人与自然关系 斥两论
9 个回复 - 3877 次查看
(接标题)斥机械唯物论/唯心史观 美疫情正以“最快速度”蔓延2020-11-17 04:18:34 环球时报 2020-11-17 ●本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萧达 ●陈欣当地时间15日,美国新冠肺炎疫情达到又一个阴郁的“里程碑”——确诊病例 ...
2020-11-17 23:06 - 焦典 - 焦点时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3
12#
 楼主| 发表于 2022-1-24 12:31:23 | 只看该作者
北京冬奥组委:1月23日机场入境涉奥人员海关复检阳性4人
来源:北京冬奥组委
2022-01-24 12:17
1月23日0:00至23:59,机场入境涉奥人员总数累计529人,其中运动员及随队官员153人,其他利益相关方376人。经海关检测后,复检阳性4人,其中运动员及随队官员1人,其他利益相关方3人。

1月23日0:00至23:59,闭环内核酸检测总次数38441,其中运动员及随队官员166,其他利益相关方38275。复检阳性2人,均来自其他利益相关方。

北京冬奥会入境涉奥人员和相关工作人员均实行闭环管理,与社会面完全隔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3
13#
 楼主| 发表于 2022-1-24 13:32:59 | 只看该作者
日媒:日本单周新增新冠确诊病例数近30万例,是前一周约2.5倍
来源:环球网
2022-01-24 10:18

【环球网报道 记者 林泽宇】日本时事通讯社24日(周一)报道,日本单周报告新增新冠病例数达295270例,是前一个周的统计(118317例)的约2.5倍。报道称,随着奥密克戎毒株蔓延,日本全国各地的患者数在增加。

时事通讯社报道截图

报道还称,日本单周报告报告死亡病例数则为78例,累计已达18522例,前一个周的统计为30例。在23日这个时间点,日本全国的新冠重症患者数则达430人,是一周前(235人)的约1.8倍。
-----------------
韩国奥密克戎毒株检出率超50% 政府将调整检测治疗体系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2-01-24 10:59
韩国中央防疫对策本部24日通报,截至当天0时,韩国24小时内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7513例,累计确诊741413例,单日新增确诊病例已连续三天超过7000例。当天新增死亡病例25例,累计死亡病例6565例,现有重症患者418例。

韩国中央灾难安全对策本部当天表示,1月第三周,奥密克戎毒株检出率已经达到50.3%。韩国上周日均确诊病例5962例,较前一周增加约50%。所幸重症病例减少到500例以下,重症监护病床使用率低于20%,疫情仍控制在医疗体系承受范围之内。韩国政府将对医疗体系进行调整,视情况敲定何时完全转入“奥密克戎应对阶段”,把诊治患者的主体改为普通医疗机构。

根据韩国政府公布的方案,转入“奥密克戎应对阶段”后,卫生站筛查诊所将主要面向感染风险高的人群进行核酸检测,争取将重症患者和死亡人数减少到最低水平。1月26日起,韩国将在奥密克戎毒株成为优势毒株的光州市、全罗南道、平泽市和安城市实施快速抗原检测,并在全国范围内将完成疫苗接种的确诊病例隔离时间由10天缩短至7天。

韩国中央灾难安全对策本部表示,在1月底前将地方政府管理的医疗机构增加到400个,保障最多6万人居家治疗。政府还将对社区医院的检测和治疗体系进行调整,争取病毒检测、治疗、开具处方、居家治疗管理同时进行。(总台记者 张昀)
------------------
美国:受疫情直接影响 超千万民众无法工作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2-01-24 10:04
随着奥密克戎毒株感染病例在美国急剧增长,美国劳动力市场遭到了严重冲击。

根据美国普查局发布的最新数据,仅在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的短短13天里,全美就有约1200万美国民众受疫情直接影响而无法工作。

美国普查局自2020年年中启动“家庭脉搏调查”,以了解新冠肺炎疫情对美国个人和家庭的影响。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从去年12月29日到今年1月10日,在这13天内,共有约880万美国民众因患有新冠肺炎或照顾病患而无法工作,这个数字是“家庭脉搏调查”项目启动以来的最高值。与此同时,同一调查还显示,另有320万美国民众因担心被传染或传染给别人而无法工作。

空缺职位和辞职人数数月来均处于高水平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一段时间以来,美国劳动力市场承压严重。《华尔街日报》23日报道称,几个月来,美国的劳动力市场的空缺职位数一直保持在高水平,而辞职人数也屡创新高。

今年1月初,美国劳工部发布的数据显示,去年11月份,美国有超450万人辞职,创下最高纪录。这一情况被不少美国媒体称为“大辞职潮”。

就在本月中旬,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发布的全国经济形势调查报告显示,美国很多地区经济增长继续受到供应链中断和劳动力短缺限制。报告称,美国多地对劳动力需求仍然强劲,空缺职位有所增加。根据美国劳工部的统计数据,截至去年11月,美国劳动力市场的空缺职位数已连续6个月超过1000万。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美国不少行业都出现了严重劳动力短缺。

《华尔街日报》23日报道称,劳动力短缺加剧致使美国食品行业承压严重,从加工到运输再到售卖等诸多环节均不同程度受到了影响。

美国:疫情导致劳动力短缺 食品行业承压严重

美国 当地居民:太令人沮丧了,走进超市一看,货架居然是空的。

正如这位女士所抱怨的,美国不少地区商场的货架出现了空空如也的现象。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造成这种现象的一大原因就是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员工短缺。受此影响,美国食品行业从加工到运输再到售卖等诸多环节均不同程度出现了问题。

据报道,在亚利桑那州的一家大型食品加工厂,最近有约十分之一的加工和分销工人患有新冠肺炎;在马萨诸塞州,由于不少渔业工作人员确诊新冠肺炎,鲜鱼供应大型超市和餐厅的速度大大减缓了;而在美国东南部地区的一家连锁超市,由于其分销中心约三分之一的员工感染新冠,不得不临时雇佣员工。

一家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截至本月16日的一周时间里,美国零售机构的食品库存水平达到86%,低于去年夏天和2020年以前的水平。此外,美国农业部门的数据还显示,牛肉、猪肉和鸡肉等肉类以及牛奶等的加工效率也在下降。有食品行业专家警告称,因疫情造成的人员短缺现象进一步加剧了供应链的紧张,即使美国一些地区的疫情有所缓解,食品行业所面临的困境也将持续更长时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3
14#
 楼主| 发表于 2022-1-24 16:33:41 | 只看该作者
国际奥委会网站称北京调整了防控措施
2022年1月24日, 15:52 (更新: 2022年1月24日, 16:07)
Олимпийская символика, посвященная предстоящим Зимним Олимпийским играм – 2022, на улице в Пекине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1920, 24.01.2022
© Sputnik / Anna Ratkoglo /

国际奥委会在其官网上发布消息称,北京调整了疫情防控措施。
新措施立即生效。新冠病毒检测结果呈阳性者将在指定的场所进行隔离。在隔离10天或更长时间后,如果他们没有出现新冠肺炎症状,并且72小时内新冠病毒检测结果呈阴性,就可以前往之前预订的住宿地点。
解除隔离后,隔离人员仍将被视为“密切接触者”。如果48小时内新冠病毒检测结果为阴性,隔离人员在之后的7天内将被视为“曾经的密接者”。
“密切接触者”隔离时间从14天缩短至7天。在这段时间里,隔离人员每天将接受两次测试,同时有权选择任意一种测试方式——鼻咽拭子或口咽拭子采集。 对于那些新冠病毒检测结果良好且稳定的人员,将制定一个程序,以便让他们尽快回家。
根据北京冬奥会组委会周日发布的一份声明,在抵达北京参加奥运会的人员当中共计发现了 72 例 COVID-19新冠感染病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3
15#
 楼主| 发表于 2022-1-24 16:43:18 | 只看该作者
两则来自同一发布会的报道自相矛盾——转帖注

北京新增9例本土新冠感染者 含确诊病例7例、无症状感染者2例
来源: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1-24 16:22
1月24日,北京市第274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召开。北京青年报记者从会上获悉,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庞星火通报本市最新疫情。1月23日16时至1月24日16时,本市新增9例本土新冠病毒感染者,其中,确诊病例7例、无症状感染者2例。奥密克戎变异株关联疫情无新增感染者。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解丽 蒋若静 李泽伟
-----------------
北京:德尔塔变异株关联疫情目前来源明确 传播链条基本清晰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2-01-24 16:35
今天(24日),北京市召开第274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庞星火介绍,截至目前,市疾控中心实验室已完成28例感染者的全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均属于德尔塔变异株AY.30进化支。对涉疫冷库中冷冻货物及环境阳性标本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分析结果与本轮疫情部分早期感染者病毒序列完全一致。当前奥密克戎变异株关联疫情总体平稳,昨日无新增病例,疫情基本得到控制,德尔塔变异株关联疫情目前来源明确,传播链条基本清晰。
(总台记者 纪乐乐 于晶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3
16#
 楼主| 发表于 2022-1-24 23:17:13 | 只看该作者
若被视为观众确诊病例密接者 外国外交官将隔离21天
2022-01-24 17:04
标准
中国政府警告出席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外国外交官,若被视为观众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将面对21天的隔离令。

据彭博社报道,北京冬奥会开幕式2月4日举行,出席者必须严守一系列防疫措施,从外交使团收获的通知发现,这些防疫措施包括要求他们避免出席派对,与朋友共餐,甚至在电梯里闲聊,以及例行冠病检测和出行限制等。

通知还说,“如果在观众区发现确诊病例,疾控中心将确定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这些密接者将接受21天的集中隔离医学观察。”

据一名不愿具名的外国外交官透露,虽然许多国家都将遵守防疫条例,但对一些西方外交官来说,要接受隔离观察将令他们对出席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却步。

针对外交使团收到的防疫措施通知,中国外交部受询时未立即做出回应。

在积极筹备北京冬奥会之际,坚守“清零政策”的中国政府也设法遏制全国各地暴发的疫情。

截至昨天,中国大陆新增本土病例为五天单日新低,分布在北京六例、河北和云南各三例、山东两例,以及天津、山西、河南和广东各一例。

不过,首都北京疫情尚未受控。据健康时报报道,从本月15日以来,北京已累计报告本土感染者43例,其中确诊病例33例、无症状感染者10例。北京本轮疫情已外溢至三省四地,涉及山东济南和聊城高唐、山西大同、河北保定安新多地,且大部分与冷链有关。

北京冬奥会举行期间,当局将对运输、住宿和赛场采取闭环管理。外交官将在出席任何赛事前48小时接受两次核酸检测,并提供他们的疫苗接种记录。根据通知,凡是接种中国大陆疫苗,需施打追加剂,若是接种非大陆疫苗,只要完成全程疫苗接种,就无需施打追加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3
17#
 楼主| 发表于 2022-1-24 23:24:46 | 只看该作者

美军对华新战略:“分布式杀伤”遏制中国海军
来源:香港01
2022-01-24 07:37
作者:呼延朔

1月15日,美海军俄亥俄级核潜艇“内华达”号罕见露面,公开停泊关岛海军基地,被认为是在向中国释放信号。随着中国军事实力的增强,美军一直在积极应对,为此推出多个新的作战构想。

在美国的战略设计中,“第一岛链”旨在从物理空间将中国的力量限制在固定区域,从而限缩后者的利益边界,以实现美国在东亚权力格局中的主导地位。

但这一设想随着中国海军实力的增长正在被打破。美军发现,不但是绝对优势,在西太平洋地区,其相对优势可能也已不复存在。

故而“分布式杀伤”应运而生。其背景被认为有三,一是针对近20年美国水面舰艇部队“守强攻弱”的问题;二是针对中国等国家日益提升的“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弥补美军海上行动短板弱项;三是基于水面舰艇部队的有限经费,通过改进升级提高其战斗力。

2014年,美国海军战争学院举行了一次兵棋推演,结果显示配备有较强反舰能力的濒海战斗舰的一方取得很大优势。这次推演令美军注意到自身水面舰艇反舰能力不足的现实。

2015年1月,美国海军水面部队司令发表论文《分布式杀伤——重回制海权》,同年6月,美海军成立“分布式杀伤”专项工作组,研究论证这一作战概念的方式和能力。

2016年,美国海军发布《保持海上优势的战略设计》,确立“分布式海上作战”为海军新的作战概念,并在当年的“环太平洋”军演中进行了初步检验。

2017年,美国海军在《水面部队战略》中将“分布式杀伤”上升为夺取海洋控制权的核心作战概念。

2018年底,时任美国海军作战部长宣布,“分布式海上作战”是美国海军针对“强敌”开发的顶层作战概念。

2020年,美国海军新任作战部长再次强调,分布式编队是美国海军未来力量结构中的重点和优先选项,“分布式海上作战”是其作战方式。

根据美国海军的《水面部队战略》,“分布式杀伤”是指“将作战力量分散部署于广阔的空间范围、多个作战域和各种搭载平台上,以获取和维持海洋控制必须的作战能力。”其核心概念是以隐蔽、分散、灵活地部署大量具有强大进攻能力的水面舰船,迫使对手分散其探测和火力资源,使其无法将传感器和火力聚焦于己方的少数大型舰艇,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己方突击能力。

若做更为易于理解的表述,“分布式杀伤”就是“凡船皆战”——通过增加单舰的进攻和防御能力,在广阔的海域以分散的编队部署,形成分布式火力。

目前美国正在加速推进这一作战概念的落实,着力于提升单舰火力打击强度。如在2016年1月,美军“伯克”级导弹驱逐舰用防空导弹集中了试射场中的护卫舰,同年7月,又在“环太平洋”军演中验证了在濒海战斗舰上装备反舰导弹的可能性。2021年8月,美海军举行“大规模演习-2021”联合军演,特别围绕“海上分布式作战”“对抗环境中的近海作战”等概念展开,探索适应“印太战略”背景下新的作战方式和战术。

此外,美国国防部的《未来数年发展计划》、美国会的《2017财年国防授权法》、美海军研究署的《海军科技战略》、美海军陆战队的《创新计划》等,均将“分布式作战”视为重点。

美军的这一动态值得中国予以关注,有媒体注意到,在“分布式作战”概念于美国出炉不久之后,中国军事界即已有相关文章进行解读,解放军持续进行的海军现代化进程、不断提升的单舰能力,某种程度上也因应了这一西太平洋力量格局的变化趋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3
18#
 楼主| 发表于 2022-1-25 11:05:08 | 只看该作者


全球新冠“大流行”即将结束?多位专家提到一个时间点

2022年01月25日 08:24:38
来源:瞭望智库






据外媒报道,世界卫生组织23日表示,奥密克戎变种毒株已把新冠大流行带到一个新的阶段,并可能使欧洲的疫情走向终结。不过,现在把新冠大流行视为一种地方性流行病还言之过早。

世界卫生组织欧洲区域办事处主任克鲁格(Hans Kluge)23日接受法新社访问时说,到了3月,可能有60%的欧洲人都已感染奥密克戎变种毒株,“本区域的疫情有可能正在走向结束”。

他指出,目前席卷欧洲的这波奥密克戎疫情一旦消退,“我们将有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的全球免疫期,这可能得归功于新冠疫苗,或者是因为人们感染新冠后产生了免疫力,以及季节转变降低了传播风险”。

上周,世卫组织非洲区域办事处也表示,自奥密克戎主导的第四波疫情达到峰值后,该区域的确诊病例数急剧减少,死亡人数也首次下降。

不过,克鲁格23日还强调,现在就把新冠大流行视为一种地方性流行病还是言之过早。

他说:“很多人都在讨论新冠成为地方性流行病,但地方性流行病是可以预测它将在何时发生的。这个病毒(新冠)已经多次让我们措手不及,所以我们还是必须非常谨慎地看待它。

延伸阅读一:

全球新冠“大流行”将结束?

专家:抱最好希望,做最坏准备

文 | 林容

请想象一下,也许在不远的未来你能去意大利来一趟夏日旅行,在拍照前或不需要再摘口罩。两年多来的疫情,似乎让人们试图忘记它一小会儿都是不太可能的事。不过,全球的传染疾病专家们得到了一种普遍性的共识:新冠大流行的终点已经看得到了,可能就在今年。

“如果应对得当,我们将会有一个新冠不再那么主宰我们生活的2022年。”美国前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主任汤姆·弗里登表示。另一位专家甚至大胆预测:“奥密克戎之后,新冠疫情会再度袭来,但是大流行不会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在过去的一个月,美国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约1820万例,超过美国累计确诊病例总数的四分之一

1月19日,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刊发了华盛顿大学健康指标与评估研究所的主任克里斯托弗·莫瑞教授的评论文章,他表示,从2021年11月到2022年3月下旬,全球超过50%的人都将感染奥密克戎,但是疫情会从3月起开始逆转。

1

全球新冠大流行将结束?

3月是关键或进入一段时间的“安静期”

新冠疫情的下一阶段是什么样?我们何时才能进入下个阶段?这是斯坦福医学院的流行病学家伊冯娜·马尔多纳多以及其他联邦部门的专家、学界同僚、地方卫生官员们节假日不休息,想要搞清楚的问题。

“我们其实并不知道确切的情况。”马尔多纳多教授指出,尽管有一些迹象,但谁也没有真正预测到奥密克戎的出现。不过,专家们既从最早报告奥密克戎的南非看到了希望,也从英国、美国的相关疫情中相继看到了迅速好转的趋势。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克里斯托弗·莫瑞在《柳叶刀》1月19日发表的一篇评论中指出疫情或会从3月起开始逆转

克里斯托弗·莫瑞教授及其团队一直在为白宫提供新冠疫情建模,准确预测疫情。他在《柳叶刀》1月19日发表的一篇评论中指出,从2021年11月到2022年3月下旬,全球超过50%的人都将感染奥密克戎,但是疫情会从3月起开始逆转。

莫瑞分析道,届时,全球过半人群感染奥密克戎产生的自然免疫力、各国疫苗接种率的提高以及加强针的接种等会让全球的新冠免疫水平处于一个最高水平。因此,在此后的数周甚或数月里,全球的病毒传播力预计会很低。传染病和疫苗学专家、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公共卫生学院教授约翰·斯沃茨伯格也认为,从3月开始,病例数量持续下降。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约翰·斯沃茨伯格教授也认为,从3月开始,病例数量持续下降。

当奥密克戎疫情好转之后,全球预计会有一段“安静期”。不过,马尔多纳多教授指出:“我完全可以预测另一个版本的病毒会卷土重来。这就是给疫情下一阶段带来不确定性的可能状况。”

2

下一个变种是什么?

“要抱最好的希望,做最坏的准备”

专家们认为,下一个新变种可能跟奥密克戎一样具有超强的传播力,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它可能会给人们造成更重的症状,也可能完全无症状。

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流行病学家乔治·卢瑟福指出,病毒可能像早期变种一样慢慢变异,也可能像德尔塔和奥密克戎一样出现“大跳跃”,现在预测“下一个变种是什么?都是瞎说。”莫瑞教授也认为,新的变种一定会出现,其中一些可能会比奥密克戎造成的症状更严重。

报道指出,新冠病毒可能永远也不会彻底消失。以HIN1流感病毒为例,它在1918年作为一种新病毒出现的时候,开启了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大流行之一,感染了全球三分之一的人口,杀死了5000万人。那场大流行最终结束了,但是病毒至今还存在。它就是我们现在“年年见”的H1N1病毒的“曾曾祖父”,尽管从那时起已经有了太多变异,但依然是同一种病毒,也许新冠病毒也会这样。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据CDC数据,美国平均每年有约3.5万人死于流感

据CDC数据,美国平均每年有约3.5万人死于流感,但是“我们继续过我们的生活。”斯沃茨伯格教授不认为“我们的生活会回到完全像新冠疫情以前一样。”

马尔多纳多教授认为,那是最好的情况。她强调,如果新冠病毒开启“流感模式”,全球就需要保护易感人群,避免重症,确保他们接种疫苗并且有单克隆抗体和抗病毒药物,而疫苗企业也要针对不同毒株制造针对性的疫苗,让人们每年接种。政府也要加强检测能力,因为除非民众通过检测知道自己感染了,否则口服药物和单克隆抗体都无用武之地。

在最坏和最好的情况之间,第二种状况是疫苗制造商不能及时制造出针对性的疫苗,或者没有足够的药物来治疗患者。

而最坏的情况是变种对疫苗和治疗都产生了逃逸能力。但马尔多纳多教授认为,这种情况不太可能发生。福西博士也希望这种情况不会发生,但他无法给出这种情况发生的具体概率数据,“要抱最好的希望,做最坏的准备”。

莫瑞则认为,总的来说,经过了过去两年从科学研究、政府应对和民众意识提升之后,未来的新冠病毒疫情潮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将变得比较小。新冠将成为又一种会反复出现的疾病,卫生系统和整个社会都必须应对。“奥密克戎之后,新冠疫情会再袭来,但是大流行不会了。”莫瑞说。

延伸阅读二:

境外新冠疫情突发巨变,对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文 | 唐金陵

新冠疫情在境外突发巨变,原因是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出现,大大提前了之前预期的境外疫情结束的时间表。

2022年1月19日,国际知名医学杂志《柳叶刀》在线发表多篇关于奥密克戎的文章,在国际上一片压抑和谨慎中,发出了不同的声音。对了解目前新冠疫情的国际局势以及未来的发展动向,十分值得一读。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美国知名卫生经济学学者Christopher Murray在其评论文章中指出:

1. 奥密克戎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全球,但大多数为无症状感染(高达80%-90%),很多感染者并没有被发现。

2. 尽管疾病严重程度有所降低,但由于短时间出现大量病人,住院人数将会继续上升,未来4-6周将是很多奥密克戎流行的国家和地区医疗系统吃紧的时刻。

3. 从整体上看,各种防控措施,包括增加戴口罩、推进第三针疫苗接种等,对于奥密克戎流行国的意义已经不大,因为在很多地方奥密克戎的流行已经见顶。

4. 到今年3月,全球半数以上的人口将会感染奥密克戎,通过“自然感染”和疫苗接种,全球人群免疫水平将达到高位。

5. 未来新冠病毒还会卷土重来,但不再是大流行,因此将更加可控。

Murray还推测:“新的新冠病毒变异株肯定会出现,其中一些可能比奥密克戎更加严重“。但是,笔者认为出现比奥密克戎更令人恐慌的变异株的机会已经微乎其微。

毫无疑问,一个病毒在如此大规模流行的情况下,出现新的变异株是必然事件。而且,一些可能致病性更强,一些可能传播力更高。出现比奥密克戎传播力更高的变异株不是没有可能,但可能性很低,因为奥密克戎的传播力已经接近或超过了很多已知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疾病。

即使传播力更高的毒株出现,也未必是坏事,因为传播力和致病性一般成反比,传播力增高了,致病性可能就降低了。比如,与之前的Delta变异株相比,奥密克戎就是如此。另外, 同样由于致病性和传播力成反比的规律,在奥密克戎基础上,出现致病性和传播力同时都增高的毒株的机会将更加微小。因此,奥密克戎可能就是这次新冠大流行的终结者。


另外,Murray还说,卫生防控措施已经作用不大。笔者认为,这个说法可能会导致误解。这在奥密克戎流行失控或者已经见顶的国家和地区可能如此,但是对于没有出现奥密克戎大流行的国家和地区,控制人群聚集,保持社交距离、戴口罩、洗手、核酸检测、检疫、隔离、第三针疫苗,等等,仍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关键环节。

即使在奥密克戎大流行的时期,这些措施也是预防医疗挤兑、减少死亡的关键调节机制,所以一点也不能放松。

对于我们来说,无论是主动出击,还是被迫应战,打好疫苗,提高公共卫生措施灵活收放的能力,以及提高救治重症新冠病人的能力,都将是我们未来防控预案里必须考量的重要方面。

最后,如果今年新冠大流行在一些地区如期结束,这意味着这些地区的群体免疫屏障是在短短不足一年的时间内建立起来的。我们知道新冠免疫力随时间不断下降,到一定时期后,这些地区整个人群将会同时再次进入免疫水平低下的时刻,那时新冠疫情是否会卷土重来,将是拷问全世界的大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3
19#
 楼主| 发表于 2022-1-25 15:04:26 | 只看该作者
北京冬奥组委:1月24日机场入境涉奥人员海关复检阳性12人
来源:北京冬奥组委
2022-01-25 11:07
1月24日0:00至23:59,机场入境涉奥人员总数累计246人,其中运动员及随队官员23人,其他利益相关方223人。经海关检测后,复检阳性12人,均来自其他利益相关方。

1月24日0:00至23:59,闭环内核酸检测总次数41810,其中运动员及随队官员318,其他利益相关方41492。复检阳性3人,其中运动员及随队官员1人,其他利益相关方2人。

北京冬奥会入境涉奥人员和相关工作人员均实行闭环管理,与社会面完全隔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3
20#
 楼主| 发表于 2022-1-25 22:57:25 | 只看该作者
新冠病毒“流感化”?新冠大流行距离“地方病”还有多远?

2022年01月25日 19:30:14
来源:澎湃新闻







新冠疫情已进入第三个年头,目前许多国家打算与病毒共存,可能会将新冠视为“地方病”。“地方病”被认为是仍然在人群中传播,但传播水平相对较低且没有严重的公共卫生影响。换句话说,就是新冠病毒“流感化”。

不过,世界卫生组织(WHO)1月24日表示,由于世界部分地区的感染病例仍然很高,现在将新冠视为地方病还为时过早。

2020年3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疫情为“大流行病”(pandemic)——一种已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并影响大量人群的疾病。大流行一词来自希腊语“pan”,意为“所有人”,“demos”意为“人”。

相比之下,地方病(endemic disease)——前缀意为“在或内部”——是指疾病在一个地区内持续存在,其传播更容易预测。

许多专家预计新冠疫情不会完全消失,它将成为地方病并以较温和的形式与人类共存。尽管尚未明晰将新冠由“大流行”归为“地方病”的条件,但许多国家,尤其是欧洲,已开始逐步解除疫情限制,打算与病毒共存。上周,因新冠死亡率下降,西班牙首相佩德罗·桑切斯(Pedro Sanchez)呼吁欧洲官员将新冠视为地方病。

将新冠定义为地方病可能意味着用于应对该疾病的资源将减少,人们将接受更少的检测,因为它可能不再被视为严重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那么新冠从“大流行”到“地方病”究竟还有多远?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综合半岛电视台等媒体对各种因素进行了分析。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地方病”是指在部分地区小规模暴发的流行病,例如流感、疟疾、艾滋病。“大流行”指疾病蔓延到多个国家或大洲并感染大量人群,例如2009年甲型H1N1流感、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地方病”无处不在,从普通感冒到更严重的疾病,包括艾滋病毒、疟疾和肺结核都可视为地方病。流行病学家认为当某一疾病可预测时,可看做是地方病。地方病在特定地区的人群中持续存在。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全球不同地方病每年确诊病例数和死亡人数比较:每年报告流感病例数10亿,死亡人数达29万-65万;每年疟疾病例数2.41亿,死亡人数62.7万;全球约有3770万现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其中2020年新发感染者150万,每年死亡人数达68万;每年麻疹病例数1千万,死亡人数14万;每年肺结核病例数1千万,死亡人数150万;每年霍乱病例数130-140万,死亡人数2.1-14.3万。 数据来源:WHO要讨论新冠成为地方病的可能性,需要考虑几个因素,包括疫情如何继续发展以及人们通过感染和接种疫苗后获得的免疫力类型。目前尚无相关具体数据支持新冠成为地方病的证据。

与所有病毒一样,新冠病毒自最初出现以来一直在变异。病毒刺突蛋白中的突变,即遗传密码的变化会影响其感染细胞的能力。

奥密克戎是一种更具传播性的变异毒株,于2021年11月首次发现,现已出现在全球至少165个国家和地区。奥密克戎已将全球新冠感染病例推至历史新高,自2022年初以来,至少有100个国家的每日新增确诊病例创下历史新高。还有未知数量的人可能已经感染了奥密克戎,但并未检测出来。

世卫组织预测,到今年3月,欧洲一半以上的人可能会感染奥密克戎,再加上高疫苗接种率,应该会导致更高水平的免疫力。

当社区中的大部分人通过感染或接种疫苗对疾病产生免疫力时,就会形成群体免疫,从而阻止病毒进一步传播。然而,随着变异毒株变得更具传染性,群体免疫阈值会增加。因此阈值百分比已逐渐从新冠疫情刚开始流行时的60-70%增加到德尔塔毒株的85%和奥密克戎的90%以上。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群体免疫意味着社区内的很大一部分人对某种疾病有免疫力,从而使疾病不太可能进一步传播。群体免疫阈值:基本传染数(R0),意思是单一个体可传染的人数越多,阻断疫病需要具有免疫力的人群要越多。与此同时,许多仍在等待疫苗的较贫穷国家可能距离大流行结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根据Our World In Data的最新数据,低收入国家中只有5%的人完全接种了新冠疫苗。

当地时间1月24日,世卫组织举行第150届执行委员会会议,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在可预见的未来,人类将与新冠病毒共存,当前形势下很可能出现更多变异毒株。如果各国能全面使用所有战略和工具,今年就可以结束疫情的最严重阶段,新冠疫情将不再是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但是谭德塞补充道,这需要所有国家为70%的人口接种疫苗、降低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提高检测和测序率,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测试| 主人公论坛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京ICP备14052571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